新闻宣传工作提升措施

2024-04-14

新闻宣传工作提升措施(通用8篇)

篇1:新闻宣传工作提升措施

论文关键词:广播新闻 特点 传播效果 提升措施

论文摘要:与电视和纸媒相较,广播在某些方面是弱势媒体,但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都在迎来机遇的同时面临一定的挑战,只有找到适合时代的自身发展方向,广播媒体才能取得相应的发展。因此,探讨现阶段如何增强广播的公信力、及时性,使广播新闻焕发出勃勃生机值得探讨。

信息时代对广播新闻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新闻以各级新闻广播频率为主要载体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和评论。其听众收听时间相对较长,听众规模也很大,可以说新闻广播的收听量与收听比重在所有广播频率中占比最高。在当前发展阶段,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新闻广播的播出效果,增加广播体的受众、增加原有受众的忠诚度值得深入探讨。

1广播新闻的特点

可以说,对任何媒介来说,新闻都是最受关注的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要想把新闻环节做到优秀,各种媒介又常会感到难度相对较大。无论是电视、广播、报刊,还是网络,新闻都是吸引受众的核心内容所在,更是吸引广告商向媒体投放广告的主要赢利点。

要提升新闻质量,应追求和加强以下内容工作:一是新闻信息量追求最大化;二是信息与新闻必须追求及时性;三是播报的新闻要具备一定的广度与深度。然而,受不同媒体传播模式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同媒体的表达方式与新闻特点也不尽相同。杂志通常以半月为单位进行发刊周期,来实现新闻信息的传播;报纸则多以天为单位对新闻信息进行传播;广播、电视则通常以半小时或整点为单位对新闻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行传播;网络媒体更是以分、秒为单位对新闻信息进行传递和播发。由于传播特点的`不同,不同媒体新闻传播形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报刊通常以通讯和深度报道见长;电视则以可视性、生动性更强的视频效果取胜;网络媒体则以新闻信息的快速传递为显著特点。与其它媒体相较,广播新闻具有如下的特点与优势:1)广播新闻能以相对较低的制作成本,满足受众低成本消费的需求;2)广播新闻能适应各层次文化要求,用声音、语言魅力实现新闻的信息传播和价值体现;3)广播新闻可以实现动态收听,具有更强的易听性,可随时随地收听;4)广播新闻更具时空穿透力,其不受新闻内容的地域限制,也不受时间的影响,可对新闻信息进行快速的报道、解读,实现对新闻受众的快速服务。

当然,与其它媒体相比,广播新闻的弱点同样也较为明显。新闻信息的发布速度比不上网络媒体;新闻信息报导的深度,以及报道篇幅、资料的广泛性难比报刊杂志媒体;新闻报道的视听效果也难与电视媒介相比。所以,要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立足,广播新闻就必须直面挑战,吸引并保持住更多的受众。关键是切实加强和提升广播新闻传播的效果,避免内容同质化困扰和单一传播形式的限制,实现广播新闻严肃、活泼的报道。

篇2:新闻宣传工作提升措施

广播新闻栏目的内容常常集中在以下方面:1)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要活动、会议等信息;2)当地出台的相关政策、上级领导的决策及执行效果;3)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的深入报道。可以说,以上新闻信息虽然信息量较大,具时效性和权威性均较强,但由于这些新闻信息取向常过于宏观而忽视微观。受众虽能及时地对当地各类新闻进行了解,但更突出的往往是新闻的喉舌功能,大量新闻内容属于“灌输式”传播。在广播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报道的主流作用和价值观取向,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受众,用新闻传播唱响社会主旋律。对于一些具备引导社会舆论的新闻内容,应当掌握合理的传播方式,突显出具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

例如:可从广播新闻采访形式上对新闻报道加以改进,适当增加记者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让处于新闻中心的当地党政官员有直面媒体,让其畅谈思想,实现通过广播媒体与民众深入沟通。这既能体现广播媒体的调查和报道能力,也能更加立体地展现当地官员的形象与性格特征,增加新闻中的人情味,使新闻得到受众的认可。当然,要实现这些,必须突破传统新闻报道模式,运用更加富于感染力、变化更强的语言,增加报道的亲近感和吸引力,从而实现主流新闻的充分报道。

2.2广播新闻要着力打造更为亲民的风格,提升新闻报道的效果

作为广播的传播途径,声音在新闻节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新闻广播节目的不断发展,突出平民化传播理念的呼声日益高涨。广播新闻只有营造出良好“亲民”风格,才能更加适合地区性广播新闻节目的整体定位。如利用谈话形式对新闻进行报道;在某一具体新闻板块中不设专业主持人,由采写记者来播读稿件,并在新闻事件阐述中适当加入点评与采访感言;在采访稿件的创作中,也应适当使用部分流行语言,注意口语化,以用更加贴近受众生活的语言和更加到位的新闻点评提升报道效果。

此外,要做好广播新闻报道,就必须了解受众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从新闻价值出发进行新闻选择,选择热点、难点,听众欲知而未知的话题。在充分反映他们意见的同时,把人民群众想说而不敢说、不能说、说不出来的话说出来,从而实现新闻报道的有效性。

2.3实现与其它媒体的合作共赢,也是增强广播新闻有效性的措施

在泛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己经成为一种大势所趋。广播的媒介融合既表现为广播媒介之间的融合,也表现为跨媒体即广播与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之间的合作,不同媒介的融合以及通过传播形态与信息内容的重组和整合,使广播受众的接受方式和媒介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都推进了广播节目形态的全新变革。

1)广播媒体间的合作。由于广播受众的新闻视野逐步扩大,广播联盟应运而生,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形成一张巨大的联系网资源共享,这种共享模式使广播新闻运作更加低成本和集约化;2)不同媒体间的合作。伴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媒体间竞争日趋激烈,促使原有各种媒体间的竞争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媒体自发的结成了“竞争的盟友”关系。如,不同媒体进行战略性联合,共同开展某一大型采访活动;3)记者共享。就是说当某一事件发生时仅有一名记者进行采访,他同时给不同媒体供稿,从理论上来讲,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采访成本。

参考文献

[1]申红,褚俊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播新闻创新[J].新闻世界,(10).

篇3:提升广播新闻传播效果的措施探讨

关键词:广播新闻,特点,传播效果,提升措施

信息时代对广播新闻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播新闻以各级新闻广播频率为主要载体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和评论。其听众收听时间相对较长, 听众规模也很大, 可以说新闻广播的收听量与收听比重在所有广播频率中占比最高。在当前发展阶段, 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新闻广播的播出效果, 增加广播体的受众、增加原有受众的忠诚度值得深入探讨。

1 广播新闻的特点

可以说, 对任何媒介来说, 新闻都是最受关注的内容,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要想把新闻环节做到优秀, 各种媒介又常会感到难度相对较大。无论是电视、广播、报刊, 还是网络, 新闻都是吸引受众的核心内容所在, 更是吸引广告商向媒体投放广告的主要赢利点。

要提升新闻质量, 应追求和加强以下内容工作:一是新闻信息量追求最大化;二是信息与新闻必须追求及时性;三是播报的新闻要具备一定的广度与深度。然而, 受不同媒体传播模式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 不同媒体的表达方式与新闻特点也不尽相同。杂志通常以半月为单位进行发刊周期, 来实现新闻信息的传播;报纸则多以天为单位对新闻信息进行传播;广播、电视则通常以半小时或整点为单位对新闻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行传播;网络媒体更是以分、秒为单位对新闻信息进行传递和播发。由于传播特点的不同, 不同媒体新闻传播形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报刊通常以通讯和深度报道见长;电视则以可视性、生动性更强的视频效果取胜;网络媒体则以新闻信息的快速传递为显著特点。与其它媒体相较, 广播新闻具有如下的特点与优势:1) 广播新闻能以相对较低的制作成本, 满足受众低成本消费的需求;2) 广播新闻能适应各层次文化要求, 用声音、语言魅力实现新闻的信息传播和价值体现;3) 广播新闻可以实现动态收听, 具有更强的易听性, 可随时随地收听;4) 广播新闻更具时空穿透力, 其不受新闻内容的地域限制, 也不受时间的影响, 可对新闻信息进行快速的报道、解读, 实现对新闻受众的快速服务。

当然, 与其它媒体相比, 广播新闻的弱点同样也较为明显。新闻信息的发布速度比不上网络媒体;新闻信息报导的深度, 以及报道篇幅、资料的广泛性难比报刊杂志媒体;新闻报道的视听效果也难与电视媒介相比。所以, 要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立足, 广播新闻就必须直面挑战, 吸引并保持住更多的受众。关键是切实加强和提升广播新闻传播的效果, 避免内容同质化困扰和单一传播形式的限制, 实现广播新闻严肃、活泼的报道。

2 提升广播新闻传播效果的措施探讨

2.1 以“大新闻”意识的树立为前提, 打造主流新闻传播的有效途径

广播新闻栏目的内容常常集中在以下方面:1) 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要活动、会议等信息;2) 当地出台的相关政策、上级领导的决策及执行效果;3) 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的深入报道。可以说, 以上新闻信息虽然信息量较大, 具时效性和权威性均较强, 但由于这些新闻信息取向常过于宏观而忽视微观。受众虽能及时地对当地各类新闻进行了解, 但更突出的往往是新闻的喉舌功能, 大量新闻内容属于“灌输式”传播。在广播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 必须高度重视报道的主流作用和价值观取向, 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受众, 用新闻传播唱响社会主旋律。对于一些具备引导社会舆论的新闻内容, 应当掌握合理的传播方式, 突显出具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

例如:可从广播新闻采访形式上对新闻报道加以改进, 适当增加记者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 让处于新闻中心的当地党政官员有直面媒体, 让其畅谈思想, 实现通过广播媒体与民众深入沟通。这既能体现广播媒体的调查和报道能力, 也能更加立体地展现当地官员的形象与性格特征, 增加新闻中的人情味, 使新闻得到受众的认可。当然, 要实现这些, 必须突破传统新闻报道模式, 运用更加富于感染力、变化更强的语言, 增加报道的亲近感和吸引力, 从而实现主流新闻的充分报道。

2.2 广播新闻要着力打造更为亲民的风格, 提升新闻报道的效果

作为广播的传播途径, 声音在新闻节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新闻广播节目的不断发展, 突出平民化传播理念的呼声日益高涨。广播新闻只有营造出良好“亲民”风格, 才能更加适合地区性广播新闻节目的整体定位。如利用谈话形式对新闻进行报道;在某一具体新闻板块中不设专业主持人, 由采写记者来播读稿件, 并在新闻事件阐述中适当加入点评与采访感言;在采访稿件的创作中, 也应适当使用部分流行语言, 注意口语化, 以用更加贴近受众生活的语言和更加到位的新闻点评提升报道效果。

此外, 要做好广播新闻报道, 就必须了解受众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 从新闻价值出发进行新闻选择, 选择热点、难点, 听众欲知而未知的话题。在充分反映他们意见的同时, 把人民群众想说而不敢说、不能说、说不出来的话说出来, 从而实现新闻报道的有效性。

2.3 实现与其它媒体的合作共赢, 也是增强广播新闻有效性的措施

在泛媒体时代背景下, 媒体融合己经成为一种大势所趋。广播的媒介融合既表现为广播媒介之间的融合, 也表现为跨媒体即广播与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之间的合作, 不同媒介的融合以及通过传播形态与信息内容的重组和整合, 使广播受众的接受方式和媒介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些都推进了广播节目形态的全新变革。

1) 广播媒体间的合作。由于广播受众的新闻视野逐步扩大, 广播联盟应运而生, 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形成一张巨大的联系网资源共享, 这种共享模式使广播新闻运作更加低成本和集约化;2) 不同媒体间的合作。伴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 媒体间竞争日趋激烈, 促使原有各种媒体间的竞争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媒体自发的结成了“竞争的盟友”关系。如, 不同媒体进行战略性联合, 共同开展某一大型采访活动;3) 记者共享。就是说当某一事件发生时仅有一名记者进行采访, 他同时给不同媒体供稿, 从理论上来讲,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采访成本。

参考文献

[1]申红, 褚俊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播新闻创新[J].新闻世界, 2011 (10) .

篇4:新闻宣传工作提升措施

一、探底基层有“欣”闻

坚持深入基层采访,占有大量第一手的材料,才能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洞察本质,把握真实,保证正确导向。只有深入基层,我们才能倾听到群众心声,才能写出喜闻乐见的“欣”闻。新闻报道应当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的愿望诉求,从而协助党知民情、听民声、解民难,以便作出正确决策,激励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就要倾听群众心声,成为群众的知音。只有深入基层,我们才能体验群众的酸甜苦辣、爱恨悲欢,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写出活生生的新闻人物。

内蒙古日报社开展“走转改”以来,我先后5次带队深入基层实地调研采访。深刻体会到,只有真正走进基层、贴近群众,才能抓到“大鱼”,抓到“活鱼”。新闻工作者唯有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才能写出好作品。基层不仅是巨大的新闻资源宝库,更是国家和社会的基础所在。基层的鲜活实践,基层的复杂问题,都需要新闻工作者去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的记者习惯从发布会上获得新闻,拿材料改新闻,稿件也多追求宏大叙事,缺乏来自基层的最鲜活的内容,这样的稿子干瘪无味,渐渐也就没了‘人气’。好的新闻就在基层,记者唯有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才能写出好作品。

二、群众语言出新闻

带队到呼和浩特市和林县黑老夭乡采访中, 张明沟村村民申占成脱口而出的一句话“现在俺们村日子最好过的要算羊倌了”,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话虽不多,但直白的话语反映出当地因地制宜发展肉羊养殖业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在崔家营村,通过与65岁的王开文聊天中,深切感受到国家实施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教育救助等各种保障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群众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信心。今后采编人员要真正深入基层,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声音,反映基层生产生活情况,用最生动的语言和最鲜活的事实,增强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与亲和力。

三、百姓问题才是新闻点

在深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西补隆嘎查将农业用地整体转租给当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嘎查牧民整体转移进城住进农牧民小区,60岁以上牧民全部加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年轻牧民就近进入厂矿企业就业,嘎查委员会行使嘎查、居委会两种职能,实现了从牧民到市民的全方位“角色”转换。这一举措,解决进城农牧民的养老问题、就业问题、生存问题、住房问题、管理问题,创造了一个嘎查整体融入了城市的样板。我们的记者就是要在走基层的过程中发现这些闪光的东西。我们的记者要以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带着问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写出具有感染力的好作品,真实反映基层百姓的心声,不断提高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切实承担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四、融入基层学会表达

通过走访基层采写了一系列稿件,如《造血式扶贫让百叶壕村摘掉穷帽子》、《一个整村融入城镇的成功样板》、《河套现代肉羊养殖的一面旗帜》、《齐华集团的循环经济新模式》、《俺们村羊倌的日子最好过》和《我们家每年的白面足够吃了!》等,用农民最朴实的话语作为稿件的题目,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事实反映了基层生产生活情况,新闻报道好读、好看,在基层的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反响。这些告诉我们,只有编辑记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写出生动鲜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才能改变以往的新闻报道空话、费话、套话多,刻板生硬、索然无味的新闻表述方式。

五、“走转改”是转变作风的好契机

通过走基层采访深深体会到党报记者编辑,必须终身保持学习、思考的习惯;必须清楚地了解中央和自治区每一历史阶段的大政方针和战略决策;必须如“雷达”般敏感地追随自治区决策层的每一个大动作,有意识培养自己站在一定高度看问题的宏观视野;必须深入到新闻的源头采访,使“走、转、改”成为一种职业本能,唯有如此,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大政方针和战略决策在全区各地的进展情况;才能及时生动地反映基层干部群众在落实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依据;才能找准有效发挥党报舆论引导作用的着力点和切入点,真正担当起党和政府‘耳目喉舌’的重任,才能加强记者编辑作风建设,有效杜绝有偿新闻,有偿无闻,虚假新闻等现象的发生。无疑,“走转改”活动的开展,为我社加強编采人员作风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

六、做好“三抓”提升新闻宣传工作水平

一是要抓新闻宣传。新闻人要增强深入基层的自觉性,铭记新闻报道的真实关系到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关系到媒体的声誉,关系到新闻工作者的不辱使命。因而下决心自觉到基层挖“真金”采“实果”。有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记者一定要到基层去,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不怕烦,广听、细看、深挖,方能务真求实。

二是要抓新闻策划。在实际报道工作中,应更多的依靠新闻策划,以独特角度、独特见解、独特思考,在同一新闻事实中,挖掘出不同的“独家报道”,采写出有别于同行的不同新闻,这才是新闻媒体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基础。

三是要抓队伍建设。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是解决新闻宣传工作中实际问题的需要。目前,在我社新闻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诸如新闻工作者作风漂浮,缺乏使命感、责任感,缺乏群众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加以解决。我们要强化责任意识,培养敬业精神,要学习新闻传播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跨学科、跨领域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篇5:论提升消防新闻宣传的创新能力

作者: 赵国运

论提升消防新闻宣传的创新能力

当共和国迈着坚实和谐的步伐向着新世界高峰攀登的时候,党中央又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补充和重大理论创新。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思想动力和舆论支持,也是新时期我国政治和经济建设的一面旗帜。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消防新闻宣传工作,需要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创新,通过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丰富内容、创新方法和手段,永葆消防新闻宣传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只有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提升消防新闻宣传的创新能力,才能使消防新闻宣传工作更加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构筑消防新闻宣传工作的新格局。

提升消防新闻宣传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更新观念。改革和创新消防新闻宣传工作,必须更新观念,弘扬主旋律,坚持“三贴近”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从“三贴近”入手改进和加强消防新闻宣传,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对“硬新闻”和“软新闻”在报道上要抢抓时间、拓展空间。消防新闻和消防宣传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它们都是新闻传播活动,目的都是为了反映和影响阶级舆论。新闻传播事业的功能和性质,决定了它一定要担负政治宣传的任务,在某种情况下,宣传包括新闻,新闻是宣传中的一种。新闻传播事业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增强精品意识,提高宣传质量,实施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新闻传播工作作为一种有组织、有系统的专门化信息传播活动,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接受党的组织领导,遵守党的宣传纪律,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主人,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根本方针之一。立足于以“以人为本”这个最大实际,深入开展新闻宣传工作,这是提高新闻宣传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提升消防新闻宣传的创新能力,必须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解放思想的深度决定改革创新的力度。要摒弃教条主义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方式,切实从各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习惯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改革的思维、发展的办法、创新的举措,进一步破解那些制约消防新闻宣传工作发展的各种瓶颈,不断推进消防新闻宣传工作的理论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提升消防新闻宣传的创新能力,必须要突出主题。要以良好的视觉冲击力引导受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一要坚持为受众服务,不为利益所诱惑;二要坚持为人民服务,格调高雅,不为庸俗的东西、暂时现象所困扰;三要形成独特的风格,不能赶时髦追求表面轰动效应。

提升消防新闻宣传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坚持“六字”。在选题策划上要提倡“短、活、新、辣、深、真”六字。

消防新闻宣传要以“短”引人。消防官兵在灭火战斗抢险救援中,在千变万化的作战环境中,创出可歌可泣的、群众喜闻乐见的、难以忘怀的鲜活事迹。消防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在第一时间,现场写真,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文字、最短的篇幅、最简洁的语言、最生动的画面,通过各种媒体向群众报道。如:《儿童节中救女婴》,6月1日5点30分,在厕所遗弃女婴,被消防官兵救出;沈阳一居民楼发生大火,57名群众受困,被消防官兵救出;女子厌世轻生,爬上百米高楼,围观群众上万,街道车塞人乱,消防官兵积极施救。用最简练的文字、真实准确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广大受众最欢迎的体裁。古今中外,概莫例外。天地方园,火灾的奇闻怪事,都可以纵横议论,广泛涉猎。删繁就简三秋树,立意标新二月花。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仅386字,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仅160字,刘禹锡的《陋室铭》只有57字,却皆为传世之作。

消防新闻宣传要以“活”为本。少刊播没有生命力、死气沉沉的八股文。要深入到实际中,撰写火场中各种人物的心理;描写在消防监督中检查与被检查,双方人物思想活动;采写在大地震中、在浓烟烈火中、在抢险救援中消防战士舍己救人的感受;报道在改制后对企业消防如何监督管理,如何改革消防监督的方式方法,消防宣传怎样跳出“火坑”。如:辽宁省朝阳市一饭店,做饭的油炉发生火灾,烧死12名食客。记者以“灶坑着火,殃及生命”为题,发了一个消息,受众以为是农民做饭的灶坑着火,怎么烧死那么多人呢?详看皆知细情,这就是消防新闻宣传的“活”。此消息一箭双雕,它告示人们:农民灶坑做饭要注意防火,城市酒店饭店更应注意防火。

消防新闻宣传要以“新”为源。“新”就是新闻宣传的生命力源泉。新必须是“人无我有,敢为天下先”。新就是敢于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才有生命价值,才能吸引广大受众。如:“没有新郎的婚礼”,说的是辽阳消防支队警官郎猛,结婚的大喜之日正在汶川抗震救灾,爱人常芳与双方父母协商后决定,为纪念这一难忘日子,婚礼如期举行。这篇文章就是在抗震的关键时刻,用新婚来弘扬英雄气概,树救灾之新风。消防新闻宣传要以“深”取胜。文章既要“短”,还要有深度。“深”最关键的是应有意识地去策划文章,策划选题。只有敏锐地捕捉社会上的信息和热点,结合消防实际问题,及时组织力量,认真策划进行采写,才会有受众欢迎的高质量的文章出台。如:辽宁消防总队赴四川抗震救灾大队,在北川灾区及时抢救出三岁女孩宋馨懿。此时,正赶上温家宝总理视察灾区,记者以“总理让路”一文,既报道了救人经过,又报道了总理含泪热爱子民,为宋馨懿争取时间主动让路。报道并没有因此结束,辽宁消防总队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优势,又及时派著名相声演员、总队王平参谋前往绵阳医院慰问,谱写了警民鱼水新篇。与此同时,各媒体用《一份牵挂一份承诺》、《千里探望宋馨懿》等文章进行了连续报道。从瓦砾和水泥板下抢救出宋馨懿的辽宁省朝阳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王大伟,在抗震救灾结束后,又千里迢迢去看望小馨懿,而且至今还保持和小馨懿热线联系,王大伟本人和辽宁消防总队机关决心资助困难的小馨懿上完大学,让这朵花蕾经过雨露滋润,绽放在祖国的大地上。“深”既是深层次的采访,又是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把一个热点问题通过深挖细嚼,面现给受众,才会有滋有味流连忘返,产生轰动效果,让受众记忆深刻。

消防新闻宣传要以“辣”克难。消防是最能反映社会问题的行业,新闻宣传应在“辣”字上下功夫。要把反映消防社会问题和社会的消防问题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坚持真实性的前提下,敢于揭露一些尖锐的难点和热点,哪怕打官司告状,也要敢于碰硬,真正通过新闻宣传让受众看清问题本质。大兴安岭发生森林大火,《中国青年报》相继发表三篇文章,题目是《红色的警号》、《黑色的教训》、《绿色的希望》,记者用三个颜色,告诫人们提高防火警惕,鞭笞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贪官污吏,启示群众植播绿色、向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奔发。要把新闻监督纳入到社会主义法制轨道,让消防监督、舆论监督、依法监督有机融为一体,共同推进社会化消防工作进程。

消防新闻宣传要以“真”感人。这个“真”即是真实性,也是真情,真实要求不能有假报道、假消息。“真”要求作者、记者、笔者要真情投入,写出的东西要真情感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观众信赖的基石,在消防新闻宣传上,决不允许有任何的添枝加叶、浮夸拨高、合理想象、改变角度、牵强附会、甚至于子虚乌有,通篇虚构,导演事实,弄虚作假。消防官兵灭火战斗、抢险救灾、消防监督、警营生活,每天都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鲜事发生,记者只有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写出真情文章。“感人心者,莫生乎于情”,人的感情取向是在社会实践中,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消防官兵在瓦砾堆和钢筋水泥板下,用无齿剧和切割机等专用工具昼夜奋战抢救人民生命,被救出的老百姓,在碰有遇难群众的现场时,指着穿消防服装的战士们说:“快让他们来救,他们会救,他们能救。”简短的几句话,道出了百姓对消防官兵的信任和信赖。这样的感人事迹,如不深入现场,如不真情含意,是无法抒写出“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信赖真情”的文章。

提升消防新闻宣传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形成磁场。增加可读性、视频率,是形成舆论吸引读者的强力磁场。消防新闻宣传,它立足消防,面向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在及时准确地报道消防工作动态、交流消防工作经验、促进消防学术交流、搞好消防科技研发、传播消防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消防意识、提高全民消防素质、反映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意见建议和呼声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消防新闻宣传要把观众吸引在自己周围,就必须耐心研究不同结构、不同层次受众群的阅读心理、可视频率、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通过对四个方面的研究策划出炉,从而达到可信性、贴近性、知识性、趣味性、真实性、短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升华。

篇6:新闻宣传工作提升措施

中国石化集团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朱永军

中原油田采油二厂地质研究所有职工102人,肩负着濮城油田六大开发区32个开发单元的开发地质研究、滚动增储、开发方案、措施选井、油藏管理、经济评价、信息网络等任务。2009年,该所在多种新闻媒体所发表的76篇新闻稿,其中,《中国石化报》21篇,包括深度报道1篇;《中原石油报》54篇,包括报纸头条新闻6篇。作为一个小单位,新闻宣传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佳绩,不能不令人深思。调查发现,该所新闻宣传工作优异成绩背后,是通讯员郭焕玲在对外宣传中做到了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等“三个创新”,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水平。她的这些特色做法,也为广大基层通讯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创新思路,增强新闻宣传的敏感性和针对性

由于部分基层通讯员不研读报纸,不了解报刊的需求,投稿如同黑夜里投标欲中靶心,结果是盲目性大,中稿率低。基层通讯员创新思路,就是要开阔视野,在时刻关注本单位重点工作的同时,又必须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报刊媒体上来,寻找本单位宣传与报刊需求的契合点,针对重点工作策划新闻报道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地写稿投稿,增强新闻宣传的敏感性和针对性。这是郭焕玲的成功经验之一。

研读报纸,掌握报刊导向和需求。通过研读报纸,通讯员就 1

可以结合报刊的需求,重点对本单位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的进展和完成情况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新闻宣传。报刊每月都有其宣传重点,比如当前油田工作会议召开,近两个月内,中原石油报的宣传重点就是围绕工作会议各单位是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工作会议、进行形势任务教育的。此时,厂级以上的通讯员可以写消息、通讯;基层通讯员则可以写一些亮点做法及短评。《中原石油报》刊发的第六社区写的《提高服务质量、创建和谐社区》、第九社区管理中心写的《营造“五个”环境 建设“五型”社区》等文章均是来自基层的报道。当然,文章的刊发,跟作者的文字表达能力有关。而多读报纸、掌握报刊语言,显然是通讯员快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捷径。

结合时政,注重活动前期策划。《营造“五个”环境、建设“五型”社区》等来自最基层的文章能刊发的原因,在于活动结合了时政,富于强烈的时代感,迎合了报刊的需求,是宣传的重点。这就告诉我们:对于重点要宣传的工作,一定要结合时政,注重活动前的策划。文章要做到时代感强、立意新颖,通讯员就要善于从常规事件中挖掘闪光点,结合时政寻找好的角度制造新闻点,同时,增强对新闻的敏感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以《共写心得齐倡廉》为例,该篇文章之所以能在《中国石化报》上发表,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活动前的成功策划。该项活动的形式类似于“图书漂流”,就是把带有廉政格言警句、讽刺漫画38张台历纸贴在一个“倡廉本”上,让全所的19名领导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共同学习,并在该本上写下心得体会。信息的报道选准了“共写心得”

这一角度,强调一个“齐”字,由点带面突出了“倡廉”这一主题。如此去写,这一活动稿子被采用就从偶然变成必然。

有的放矢,提高投稿的命中率。通讯员要掌握排版规律,了解报刊的栏目设置,着重思考本单位的优势,具体到所投稿件针对哪一版哪一栏目。有了这样的思考后,单位信息的主次、轻重就容易划分,有利于通讯员把握信息的轻重缓急,工作做到松驰有度,投稿上做到有的放矢。以《中国石化报》为例,每周一报刊都会有一期“油气周刊”,不难判断,油气生产新闻最佳的投稿时间是周日下午或周一早上。新闻故事,要投到该报的“走近一线”栏目;言论性文章,要投到“石化语丝”或“经济走笔”栏目等等。《中国石化报》是日报,《中原石油报》不是。对于《中原石油报》,生产报道、党建政工类通讯、安全言论等要发给哪一版,投往哪个信箱都是有章可循的。通讯员首先要做到“弹不虚发”,“中标”才会有可能性。漫无目标乱开枪导致的必然结果是稿件命中率低下。

二、创新方法,增强新闻宣传的能动性和时效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递方式越来越丰富多样、方便快捷,通讯员必须与时俱进,加强计算机应用知识学习,掌握必要技能,建立电子信息传递渠道,顺应正确的舆论导向,多投稿、勤沟通,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能动性和时效性。这是郭焕玲的成功经验之二。

建立电子信息传递渠道,提高宣传软实力。高效、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建立运用,能够大大增强新闻通讯员的“软实力”。在这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两个,一是自2009年开始,将厂重点考核的两大报刊《中国石化报》和《中原石油报》的电子版网页地址,从网络上搜索到并保存,做到“当天报刊当天查看”。这很重要,看似简单的一个“小动作”,却能大大提升文章撰写的针对性。同时,宣传工作的指导性和方向性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利用现代通讯工具——飞秋,将中原石油报的网段加入,做到与报社编辑和记者的及时联络。利用网络搭建的信息沟通无障碍桥梁,郭焕玲及时、准确地掌握了报刊宣传重点、记者来访等信息。

顺应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对宣传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体现,就是通讯员迎合时代的发展、报刊的口味,写出有时代感的文章,做到与时代同步。当然,这需要通讯员坚持不懈的加强学习,了解时政、读懂时政。以对2010年油田工作会议的学习为例,通讯员都知道里面有许多新的提法,比如说打造三大生产基地、打好三大战役、办8件实事、打造“五型社区”、党建及思想政政治工作需提升四种水平等等,我们要利用文件、网络等各类信息传递渠道以最快的速度学习掌握要点和精髓,指导新闻宣传工作,如此为之,方可写出富有时代感、政策导向性强、时效性强的文章。2009年,郭焕玲在报刊上发表的《对照守则查不足 提升素质塑形象》、《闵恩泽事迹引发地质人员热烈反响》、《深刻领会党代会精神》等文章,都是把握时政和舆论导向,对信息快速做出反应的结果。

多投稿、勤沟通,提高写作能力。要打造强势新闻宣传,关键还是要写稿、而且是多写稿、写好稿。报刊的编辑、记者都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丰富的文章发表经验。多与他们沟通,多听他们的意见,可快速提高业务水平。具体到文章上,通过编辑、记者老师的指点和建议,可以快速知晓自己所投稿件的不足,迅速提高写作水平。2009年9月,郭焕玲发表在《中原石油报》三版上的《采油二厂开展“三项主题警示教育”活动》一文,就是中原石油报社的编辑看到文章后,提出修改意见,告知作者采写文章所站的高度不够需要再加工,作者按照提示要求对文章做了进一步完善后,文章才得以发表的。当然,写作水平的提高,根本在于加强学习,在于多写多练上。“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写文章亦如此。据统计,2009年,该所在报刊上发表文章76篇,全年总投稿370多篇。这一统计结果表明:任何媒体,选用稿件都不会只唯关系。作为基层通讯员重要的是在多写稿、多投稿,虚心学习,勤奋思考,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上下功夫。

三、创新机制,增强新闻宣传的生动性和鲜活性

基层通讯员,要写出生动、鲜活的文章,必须主动开展深入采访,掌握大量的第一手素材,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样构思创作出的新闻稿件,就会比较生动、鲜活,富有可读性。充分调动职工群众写稿积极性,打造大宣传格局,既是广泛搜集生产一线鲜活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打造强势宣传,提升单位良好形象的重要方法。这是郭焕玲的成功经验之三。

主动深入采访,让每一篇新闻都富有灵性。《中原石油报》每月都会定期更换邮箱回信内容,告知当月的宣传重点和一些投稿注意事项。在2009年12月份的三版回信中,报社编辑留有这样一句话,“写稿要注意采访环节。七分采,三分写。”这句话,道出了采访的重要性。当通讯员对所要写的信息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的时候,是很难写出生动、鲜活的文章的。不做采访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对手头上的职工群众来稿,通讯员只能做些顺顺句、改改错别字之类的小动作,或者干脆从相关材料、网络上抄录一段作为补充之用,是不敢大刀阔斧对文章进行修整的。因为他们也怕说错了话、写错了字、表错了意,尤其担心写出的文章与事实不符。通讯员一旦在信息处理上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感,在行动上必将是胆怯萎缩、放不开手脚的,如此心理下写出来的文章,多半是生硬、毫无生机的。有句话说得好:“创作要打动人,先打动自己。”要让新闻感染灵性,作者自己首先要有灵性,而深入采访,正是使自己快速进入角色被故事感染灵性的捷径。以2009年1月发表在《中国石报化》上《青年突击队节前“网络畅通行”》为例,该所网络维护室的5名职工作为青年突击队成员到油藏经营管理一区、二区、三区开展服务活动。这件事,作者没有跟现场完全不了解情况。而她事后通过认真采访当事人后,着手完成了这篇成功的新闻稿。

广泛发动群众,打造百花齐放新闻宣传强势。在科技日趋发达、分工日趋精细的今天,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再是一人所为,宣传工作也不例外。“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想

篇7:工作提升措施

为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标准、目标能力、成效,以高水平的工作创造高质量的业绩,促进我所各项的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此,特指定了以下工作提升方案。

一、明时风、达治体,双管齐下,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县局文件)围绕提高各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持续深入地开展“寻短版、找差距、提素质、谋发展”活动,提高工作质量,努力打造一支党性强、能力优、素质好、本领高的高素质税务队伍,为加强作风转变、提升行政效能、努力建设学习税务所和服务型税务所为洛宁地税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多种方式激发我所干部职工的学习内在动力和潜能,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岗位配置。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地开展各类谈话交流工作,增强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一方面,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素质,把“寻短版、找差距、提素质、谋发展”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实处,实现税收工作质量、效益的统一。另一方面,切实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坚持制度规范,改革创新的原则。完善纪律、卫生相关制度,规范税收征管行为,构建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方式,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二、依规矩、成方圆,多措并举,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优化业务流程

就我所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寻短版、找差距、提素质、谋发展”工作的具体要求,我所将在原有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工作程序、工作标准,优化业务流程。

(一)规范工作程序

1.对做好受理、办理工作做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即每一个纳税人来电询问都要有规范详细的记录,每一个办税人员对待纳税人要礼貌、热情、周到。

2.进一步梳理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对照工作职责和业务特点,对我所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管理事项、服务事项以及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

(二)优化工作业务流程

工作业务流程包括两大类:一是面向纳税人服务工作流程,二是面向部门、单位内部管理的工作流程。

我所根据工作职责和相关规章制度,按照“程序规范,流程简便”的要求,对现有工作业务流程编制情况进行对照检查。

1.已经编制工作业务流程的,对照工作职责和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2.尚未编制工作业务流程的,根据工作职责和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查漏补缺; 3.工作业务流程尚无制度依据的,尽快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三、讲政策、宣税法,加强税法宣传工作和税收帮扶工作

为了将各项税收优惠推行落实到位,我所将从多角度入手,加强税法、税政宣传工作。1.在一线征收大厅,及时、足量摆放税收优惠政策宣传材料,做到新政一到,宣传材料就摆放到位,及时更新,耐心讲解。

2.专管员对自己手中的每一户小型微利企业都做到心中有数,及时电话或上门通知宣传到位。深入企业宣讲座谈,为企业搭建一个获得税收最新政策、与税务机关面对面交流的良好互动平台等

篇8:新闻宣传工作提升措施

创新意识是包括新闻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必须具备的一种意识,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灵魂, 只有通过创新, 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社会才能不断的进步。在新闻行业中, 编辑是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而创新是新闻编辑主要的动力和源泉, 新闻媒体编辑是贯穿于整个新闻节目的一种活动, 新闻媒体编辑者的创新意识、编辑能力关系到整个新闻事件、新闻节目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影响着新闻行业的发展前景。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 新闻传播进入了直播时代, 这对于新闻行业来说, 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者更加重视新闻编辑的质量, 通过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 寻找最新的、最有价值的新闻材料, 科学、合理、全面地分析、组合、编辑这些新闻材料, 做好新闻编辑工作, 从而提高新闻编辑的质量, 保持新闻节目的精彩度, 促进新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 新闻编辑者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角色

在以前, 新闻多是通过电视、报纸等进行传播, 传播的途径和形式比较单一, 新闻内容种类太少, 缺少互动。在这种形式下的新闻传播中, 新闻编辑者起着主导作用, 新闻读者要根据新闻编辑者所编辑的内容, 被动的接受新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新闻传播渠道的增加,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途径获取新闻, 新闻的版面、传播形式、内容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部分,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对新闻进行评价、跟帖、反馈, 和新闻编辑者进行互动。因此, 在新的时代, 新闻编辑者要转变自己的角色, 不在是新闻的主导者, 而是新闻的引导者。要尊重新闻受众群体的观念和意愿, 把他们所关心的话题通过创新的形式给报道出来, 使得此类新闻节目更加具有报道价值, 促进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 要提高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新闻编辑质量的重要因素。新闻编辑和其他行业的编辑是不同的, 新闻编辑者需要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化知识、良好的判断力和处理新闻事件的能力等等。首先, 要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新闻报道并不是随意报道的, 它报道更多的是政治、社会新闻, 因此, 新闻编辑者首先要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养, 能够清晰的观察社会形势, 并找出关键点。其次, 新闻编辑者要具有精深的新闻专业知识。作为一名新闻编辑者, 最主要的任务是把新闻材料编辑成为适合新闻受众阅读、观看的新闻节目, 因此, 需要具有精深的新闻专业知识。第三, 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新闻编辑者所面对的新闻材料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 因此需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能够编辑多种类型的新闻材料。此外, 广博的文化知识还包括熟悉各种新闻写作的知识, 面对不同的新闻材料, 新闻编辑者要能够根据材料的不同, 利用不同形式的写作方式, 把新闻材料编辑成具有创新性、高价值的新闻节目, 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和传播效果。第四, 新闻编辑者还要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处理新闻事件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种观念层出不穷, 社会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形势下, 要求新闻编辑者不仅要有较强的新闻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 还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良好的判断能力以及果断处理新闻材料的能力。

(三) 树立新闻品牌意识

随着新闻传播渠道的不断增加, 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 新闻行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因此, 要想在激烈的新闻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 就需要树立新闻品牌意识, 提高编辑能力。树立新闻品牌观念, 可以通过抓住新闻受众群体最关心的话题, 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新形式, 塑造新闻品牌。例如, 前几年, 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推出了《小莉帮忙》民生新闻节目, 树立了新闻品牌, 在没有几年的时间中, 该新闻节目的报道时间从几分钟增加到了半个小时以上, 从而提高了该电台的收视率, 达到了新闻报道的预期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的形势下, 提高新闻编辑人员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有价值的新闻、创新新闻报道形式来提高新闻编辑人员的创新意识;通过对编辑人员进行思想品德、文化知识教育, 开阔新闻知识视野, 提高新闻编辑人员的策划能力、新闻采编能力。

参考文献

[1]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及编辑能力探讨[J].王霞.中国传媒科技.2013, (22) :62

[2]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J].周莹.西部广播电视.2014, (14) :148

上一篇:文成导游词下一篇:毕业生相关问题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