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宣传工作思路

2022-07-22

第一篇:新闻宣传工作思路

2005新闻工作思路

2005新闻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县域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目标,大力抓好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队伍建设,大力推介我县三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先进典型和突出成就,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水平,使钱县的新闻报道再上新台阶,保持新闻上稿在全省、全市的领先水平。

二、工作目标

全年上中央级主要媒体

30条,其中《人民日报》5条、中央电视台3条,省级主要媒体400条,市级主要媒体1500条,起额完成市委宣传部下达的各级党报党刊上稿及头条任务,推介1--2个在全省、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典型,全面完成2006党

报党刊发行。力争每个乡镇(区)和县直主要科局在石门信息导刊上头条,3--5个乡镇在《常德日报》上头条。

三、报道重点

1、围绕工业化,重点抓好电力、水泥、石膏、矽沙、化肥、连杆等产业的报道,进一步搞好招商引资的报道。特别是对“五个百万”工程在质量方面取得的成绩加以宣传报道,为打造更多的石门知名品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2、围绕农业产业化,突出报道柑橘、马头羊、茶叶、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的报道力度,推出一系列重头报道。同时,针对取消农业税后,我县“三农”方面涌现出来的新气象进行重点宣传报道。

3、围绕城镇化,突出报道我县推进城镇化的各项举措,特别是县城扩容提质报道,及时反映各乡镇集镇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成就。

4、围绕拓展旅游经济,配合夹山公司突出抓好壶瓶山、夹山、蒙泉湖等旅游景点的推介,特别是壶瓶山国际漂流节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提升石门旅游景点在外

界的知名度。

5、围绕民营经济,进一步搞好民营经济、经济大户的报道,在全县和上级媒体推介双佳农牧、北山牧业、世运针织、金湘源、玉叶公司等10家左右的民营企业家。

6、围绕典型报道重点推介1--2个在全省、全市有一定影响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抓好县级优秀领导干部和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宣传推介。

7、围绕建设“生态、诚信、平安”石门,着力抓好在创建三个石门的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典型。

8、围绕各个时期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专栏专项形式抓好茶文化活动、柑橘节、皂市水利枢纽工作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设扶贫等各项重大工作或重大活动的报道。

四、主要措施

1、进一步加大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队伍建设力度。继续深化新闻工作人员“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县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并配合湖南日报、常德日报抓好通讯员队伍建设,进一步

提升我县的新闻通联工作水平。

2、进一步完善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两台一刊及骨干通讯员新闻上稿目标考核制度,鼓励他们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向上级新闻媒体投稿。每一季度召开一次新闻工作例会,并通报一次各单位新闻上稿情况。

3、积极搞好配合。定期与经贸局、农村办、柑橘办、马头羊办、扶贫办、农业综合开发办、蔬菜办、茶叶办、旅游局、民政局、劳动局等部门搞好联络与配合,寻求支持与配合,更好地宣传石门,推介石门。

5、鼓励新闻月评员积极采写和上报新闻月评稿,努力完成市委宣传部新闻科下达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6、严肃新闻报道纪律。鼓励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对上级新闻媒体多写正面报道,严禁虚假报道,对失实报道和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报道经及在采编、播音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的新闻工作者,除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外,并予以一定的经济惩罚。对情节非常严重的通讯员,建议上级媒体

取消上稿资格,对新闻工作者调离新闻工作岗位。

7、加强与上级主要媒体的联系。积极寻求上级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推介石门,认真搞好上级主要新闻单位来石记者的采访接待和资料、线索准备工作,争取全年不出现一起有损石门形象的负面报道事件。

第二篇:2014年度新闻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so100

以县域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目标,大力抓好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队伍建设,大力推介我县三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先进典型和突出成就,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水平,使钱县的新闻报道再上新台阶,保持新闻上稿在全盛全市的领先水平。

二、工作目标

全年上中央级主要媒体30条,其中《人民日报》5条、中央电视台3条,省级主要媒体400条,市级主要媒体1500条,起额完成市委宣传部下达的各级党报党刊上稿及头条任务,推介1--2个在全盛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典型,全面完成~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力争每个乡镇(区)和县直主要科局在石门信息导刊上头条,3--5个乡镇在《常德日报》上头条。

三、报道重点

1、围绕工业化,重点抓好电力、水泥、石膏、矽沙、化肥、连杆等产业的报道,进一步搞好招商引资的报道。特别是对“五个百万”工程在质量方面取得的成绩加以宣传报道,为打造更多的石门知名品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宣传~氛围。

2、围绕农业产业化,突出报道柑橘、马头羊、茶叶、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的报道力度,推出一系列重头报道。同时,针对取消农业税后,我县“三农”方面涌现出来的新气象进行重点宣传报道。

3、围绕城镇化,突出报道我县推进城镇化的各项举措,特别是县城扩容提质报道,及时反映各乡镇集镇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成就。

4、围绕拓展旅游经济,配合夹山公司突出抓好壶瓶山、夹山、蒙泉湖等旅游景点的推介,特别是壶瓶山国际漂流节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提升石门旅游景点在外界的知名度。

5、围绕民营经济,进一步搞好民营经济、经济大户的报道,在全县和上级媒体推介双佳农牧、北山牧业、世运针织、金湘源、玉叶公司等10家左右的民营企业家。

6、围绕典型报道重点推介1--2个在全盛全市有一定影响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抓好县级优秀领导干部和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宣传推介。

7、围绕建设“生态、诚信、平安”石门,着力抓好在创建三个石门的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典型。

8、围绕各个时期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专栏专项形式抓好茶文化活动、柑橘节、皂市水利枢纽工作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设扶贫等各项重大工作或重大活动的报道。

四、主要措施

1、进一步加大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队伍建设力度。继续深化新闻工作人员“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县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并配合湖南日报、常德日报抓好通讯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县的新闻通联工作水平。

2、进一步完善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两台一刊及骨干通讯员新闻上稿目标考核制度,鼓励他们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向上级新闻媒体投稿。每一季度召开一次新闻工作例会,并通报一次各单位新闻上稿情况。

3、积极搞好配合。定期与经贸局、农村办、柑橘办、马头羊办、扶贫办、农业综合开发办、蔬菜办、茶叶办、旅游局、民政局、劳动局等部门搞好联络与配合,寻求支持与配合,更好地宣传石门,推介石门。

5、鼓励新闻月评员积极采写和上报新闻月评稿,努力完成市委宣传部新闻科下达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6、严肃新闻报道纪律。鼓励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对上级新闻媒体多写正面报道,严禁虚假报道,对失实报道和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报道经及在采编、播音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的新闻工作者,除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外,并予以一定的经济惩罚。对情节非常严重的通讯员,建议上级媒体取消上稿资格,对新闻工作者调离新闻工作岗位。

7、加强与上级主要媒体的联系。积极寻求上级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推介石门,认真搞好上级主要新闻单位来石记者的采访接待和资料、线索准备工作,争取全年不出现一起有损石门形象的负面报道事件。

第三篇:医院(卫生院)新闻宣传工作思路

2004年我院新闻宣传工作将以医院中心工作为主线,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风采月报》、橱窗、板报等宣传载体,广开宣传之路,促进我院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建立机构,健全宣传制度。

1、建立医院宣传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XXX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由部门负责人与各病房护士长担任通讯员,将各部门的最新动态与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及时准确地反馈集中上来。

2、建立学习制度,定期召开通讯员学习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加强通讯员发现新闻、抓住新闻和新闻写作能力,为我院新闻宣传工作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

3、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广大干部职工投递稿件,切实形成以通讯小组为中心,全院职工广泛参与的良好的宣传氛围。

二、夯实基础,加强阵地建设。

认真办好院报,将院报作为我院对内、对外宣传的一块主要阵地,将好的稿件经过加工后,提供给各宣传媒体。将医院新的工作,以文字的形式,向广大干部职工宣传这一工作开展的必然性、重要性,引导大家积极参与,认真落实。

三、群策群力,创新宣传思路

广开门路,征集活动方案。围绕我院的中心工作,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出合理的活动方案,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我院的工作。真正做到以活动搞宣传,以宣传促发展。

第四篇:新闻出版社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思路

2008年新闻出版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思路

2008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新闻出版局的指导下,全州出版管理工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工作主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结合我州实际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08年主要工作 一抓学习

一年来,全州新闻出版人员能够认真的开展学习,州局还建立了每星期一必学制度。一是系统、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十七大精神及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开展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用大讨论活动的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二是认真学习业务方面的书籍,从法律法规学习,日常检查、举报受理、文书书写、案件办理、信息与统计等内容进行长期有效地强化和完善。为实现新闻出版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和一体化,实现新闻出版稽查的高效率、新闻出版行政执法的高质量、稽查队伍建设的高素质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三是积极参加省局的相关培训,增强我州干部的综合能力,促进我州新闻出版的健康发展。参加培训共4次,培训人员10人。四是组织系统人员参加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学法用法知识大赛,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行业法制化管理水平。 二抓管理

1、抓好出版物经营单位年检工作。根据省新闻出版局的通知精神,我局及时转发到各县市,要求在4月份以前做好辖区内的出版物发行单位年检登记工作,共年检合格61家。

2、完成印刷企业审核登记工作。3月份,根据省新闻出版局云新出印[2008]13号文件精神,迅速组织,明确各印刷企业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相关审核资料,今年共审核登记印刷企业28家,三小印127家。

3、规范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程序。按照行政许可的程序,逐项对我们许可的事项进行对照,清理不规范程序,所有行政许可项目都在政府信息网公示,进一步提高了办事透明度。在执法上加强了文书书写、案件办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统一了执法人员的执法服装,充实现代化办公设备,提高执法效率,全州基本能保证有照相机、摄像机,目前稽查车有

3辆。

4、全力做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根据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成立XX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云办通[2007]8号精神及“XX省新闻出版局关于请各州市尽快成立农家书屋工作机构和明确工作职责的通知”要求,及时向州委、政府汇报,成立了“**州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州委常委、副州长、州委宣传部部长田大余担任,副组长由州委副秘书长赵立新担任,下设办公室在**州新闻出版局,负责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二是做好第二批农村党员书屋建设,已将第二批116个书屋名额,直接分到县市,其中潞西市25个、瑞丽市10个、陇川县21个、盈江县30个、梁河县30个;三是积极抓好农家书屋的选址、完善书屋管理等各项工作。

5、持之以恒地抓好“扫黄”、“打非”工作。一是起草并以州委、州政府“两办”名义印发德办发[2008]18号《2008年**州“扫黄”、“打非”行动方案》,组织、协调各县市区各部门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二是健全“扫黄”“打非”机制,完善制度措施。今年以来,各县市各部门及时调整充实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全州上下进一步健全了党委、政府直接领导,“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主管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上阵,各有关部门依据职能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扫黄”“打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组织上保证了“扫黄”“打非”工作的落实。 三抓整治

1、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根据XX省2008年“扫黄打非”行动方案的部署,开展了第

一、二阶段的“扫黄打非”专项行动,重点检查出版物市场、印刷行业、农贸市场、学校周边及路边游商。共出动212人次,出动车辆 71辆,检查经营户905户次。查处经营非法出版物的游商摊贩3个。收缴非法出版物1740册盘,其中盗版音像制品1393盘,盗版图书347本。

2、印刷企业的整治。根据第21次全国、全省“扫黄打非”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州州委常委、副州长、州委宣传部部长、州“扫黄打非”领导小组组长田大余提出要杜绝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在**印制、发行和在市场上出现及省“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相继下发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州的实际情况,按照省州部署,及时下发相关文件到各县市区,要求组织开展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工作。专项整治期间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全面整顿、注重实效,圆满地完成专项整治的各项工作任务。据统计,全州出动检查人员936人次,检查印刷复制企业313家次。查处变更场地不向原批准设立的部门备案的印刷企业停业整改1家。

3、非法出版物的整治。一是开展了查处盗版教辅的专项行动,根据省局总队查处的“6.24”案件,七月份展开了对盗版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XX省内指定发行的中小学录音教学磁带、发行盗版教学磁带的当事人在州市是否存在非法网络的检查,未发现此类出版物;二是举行了销毁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活动。4月24至26日各县市分别对查缴的非法音像制品及书籍进行销毁,出动人员44人,车辆15辆,销毁非法音像制品14872盘,书刊786本;三是积极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在当地主要街区利用摆摊设点、悬挂布标、展示正版、盗版图书、光盘、发放宣传单,此活动共出动38人,车辆12辆,发放宣传单6400份,悬挂布标7条。四是展开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的查处工作。对《温家宝变革》、《名人暗面》《污点名人》等非法出版物进行查缴。五是坚决打击利用交通运输渠道贩运非法出版物,与各单位联发文件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未发现有此类贩运;六是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相关的整治。与州工商、州公安、州广电、州教委等部门联合开展“虚假违法广告”、“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教育收费”等专项检查。

4、做好奥运会期间的整治。一是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和“零

报告”制度和奥运期间的应急预案,明确值班人员、时间,并要求当值人员24小时开

机保持通讯畅通;二是做好“迎接奥运.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项行动全面清查出版物市场;三是组织开展奥运会前30天出版物市场集中清查行动;四是开展了加强奥运会后出版物市场监管工作。据统计,奥运会期间的整治共出动1584人次,车辆辆,检查经营场所6636家,收缴非法出版物12120本盘,其中非法音像制品10042盘,非法书刊2078本,查处案件21起,受理举报5起,办结案件5起,取缔非法游商6个。

一年来,我局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在克服人手少,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踏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清醒地看到市场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兜售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屡禁不止,这些人都是今天一个地方明天一个地方的摆摊,查处工作难开展;二是印刷企业超范围经营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执法力量薄弱,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经费。

二、2009年工作思路

1、继续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程序,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内部分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以制度建设促进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

2、认真抓好市场监管。继续加大对出版物市场、印刷企业的管理力度,查处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创新工作思路。

3、优化市场布局和结构。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放手放开,优化结构,服务基层,为民办事,扶优扶强项目,大力扶持社会资本投资印刷企业,提升印刷企业的竞争力。

4、继续做好农家书屋的相关工作,力争举办一期管理员的培训。

5、抓好查办大案要案工作,加大对非法经营活动的刑事打击力度,根据群众举报和案件办理中获得的线索,追根溯源,顺藤摸瓜,配合有关部门打掉从事走私、翻印、制作、贩运、销售等非法经营活动的犯罪团伙,端掉其窝点,铲除严重破坏出版市场经营秩序的根源。

6、抓好精品出版印刷工作。认真把关内部出版物的印制,争取印制能获奖的内部刊物;大力支持**州团结报社印刷厂、民族出版社印刷厂印制正规出版物工作,争取获省上的印制奖项。

7、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

总之,在省新闻出版局、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协助支持下,我们始终有信心和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将我州的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做好,为**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贡献力量。

第五篇:新闻单元教学思路

在“新闻”单元的视野中备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单元教学的构思:

本课属于教材中的新闻单元,有四篇课文: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可定位为“特写”)

报告文学《包身工》 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

本单元有多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先读其他几篇较容易理解的课文,复习、巩固新闻知识之后,熟悉了一般新闻的常规样式后,再来读本文。在某种意义上说,本文属于新闻文体的“变式”。只有掌握了“常式”,才能更好地理解“变式”。 还可以做此处理:让学生自己找一篇“标准”的新闻(或自认为不错的新闻);教师找一篇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或解放事件的1945年的新闻,与本文作对比。

如果不做任何铺垫和准备,如果没有单元意识,就本文读本文,很容易造成教学目标的模糊和教学意图的茫然。

作为单元教学的设计,单元内的一组文章都可以处理成新闻知识的例文。当然,本文也可以处理成定篇,但定篇的解读也一定少不了形式的鉴赏,没有新闻知识的准备,就很难在一节课内完成对本文的全面解读,很容易止于对内容的大概了解、对部分语句的揣摩而已,不足以教出定篇的味道。

课文教学,要突显文本自身的特点,不能把所有文章都教得千篇一律。就本文而言,我想抓住“新闻”二字做文章。这是因为:

一、课文本来就是新闻名作;

二、本文题目又自称“没有新闻”(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三、本文乍一看来,的确不“像”人们常见的新闻。 课前的学生调研:

(1)学生在初中学过哪些新闻作品?(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教材,有毛泽东的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他们对新闻有哪些了解?他们印象中的新闻是什么样子?

(2)学生对“奥斯维辛”有些什么了解?看过哪些二战集中营题材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初中教材中,也有这类的课文) 语文知识的研究: 对于新闻,高中生应该了解哪些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即“什么是新闻”与“怎样读新闻”)?(学生应掌握的语文知识)

再退一步,先看看我们教师对新闻又有哪些认识?(教师的语文知识) 新闻的基本特点:

内容上:真实、及时(时效性)、有意义的、引人关注的人物和事件(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形式上:比较短小、倒金字塔结构、五“w”要素„„ 怎样阅读新闻?

一般而言,阅读新闻不需要逐字逐句地鉴赏,只需快速、准确地获取有用信息;另外,要善于区分事实与观点,学会批判性阅读;再深一层,是能领会新闻文字背后的情感态度或意识形态(比如:说了什么,不说什么,大说特说还是一略而过,乃至放在什么版面、什么时段)。这三点,也就是阅读新闻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但我们的教材中,很少有提供上述训练的合用的新闻作品。

本文,不适合在新闻的形式方面展开教学,也不适用于训练阅读新闻的一般方法。所以,打算在新闻内容的三个特点展开。 (1)真实。这一点没问题。

(2)及时。本文标题“没有新闻”,是指奥斯维辛集中营已成历史,这里没有再发生什么意外事件;本文记述的不是14年前的大屠杀事件,而是14年后人们参观集中营的事件,因为这是1959年的当下事件,所以并未失去新闻的“实效性”。——明确这一点,可以使学生准确把握本文内容的重心。

(3)有意义的、引人关注的人物和事件。本文记述人们14年后参观集中营的情景,意图是让人们不要遗忘历史。所谓“没有新闻”,以及开头结尾的对比场景(最可怕的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张力,意义就在这里!——明确这一点,使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将不止于对法西斯的仇恨,更是对历史不容遗忘的理性深思;使学生明白:优秀新闻永恒的生命,在于记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人道主义情怀,而不是盲目地追新猎奇。 教学重点:

始终抓住“新闻”这根主线,让学生在复习新闻一般特点的基础上,把握本文别具一格的特点,懂得新闻深层的价值(社会关怀)。 教学难点: (1)怎样照顾学生与时代背景的隔膜,缩小心理距离?

(2)学生对含蓄文字的感悟鉴赏能力不足,对一些难句的理解和体会,需要不少时间和铺垫。

(3)这节课又不能上成德育课、历史课,怎样把内容理解、情感教育与新闻知识结合好? 教学目标:

1.赏析《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理解本文成为新闻史名篇的原因,受到反法西斯教育:增强对遇难者的深切同情,对历史不容遗忘的理性思考。(定篇) 2.通过《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了解新闻的变式,懂得优秀新闻永恒的价值在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人道主义良知,以及对司空见惯现象的敏锐的感知与捕捉能力。(例文)

3.在研读过程中,继续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1)品味语言文字,用心体会内涵;(2)鉴赏优秀作品,不仅理解内容,而且关注形式。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

问题是带领学生有序而深入地研读课文的线索。一节课的流程顺畅、环节清晰而紧凑、重点突出、学生思维被激活,关键在问题的设计。 如果要简化头绪,可设计两个问题:

1.本文是不是新闻?如果不是,为什么?如果是,它和一般的新闻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同时指向内容理解和形式把握。提问的目的: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

2.本文作为新闻史上的名篇,有什么震撼人心的力量?力量从何而来?(这一问题,也同时指向内容与形式) 教学基本环节:

1.导语(2分钟):我们从预习中得知了什么?提问学生(1分钟)。教师:了解了奥斯威辛;知道了这是新闻史的名篇。二战与集中营题材的作品很多,为什么这篇成为名作了呢?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导语的价值,一是拉进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二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营造情境,激起阅读欲望。三是摸学情。

2.默读(3分钟):准备谈阅读感受,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或者是感到有味道、值得深入揣摩的语句。(如果发现学生预习不足,对课文不熟悉,就压缩时间)——除了自由发言,还要指名提问,关注后进生(任何人只要认真读,都会有感受,有问题)。

3.学生谈感受,提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重要问题,概要板书。谁能回答问题就先回答。(10分钟)。

——以上环节(10—15分钟)的目的是:(1)让学生亲熟文本,培养用心读书的习惯,而不是让多媒体材料先声夺人。(2)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以学生的感受和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3)侧重文章内容的初步理解。(后面的环节,则要侧重形式的鉴赏)

4.学生如果读不出来含义,或者对文章的情感体会不深,不要紧,这很正常。阅读需要背景,才能理解得更加深切。现在播放一段图片资料(3分钟),再来谈谈你对文本的理解。

第2次谈理解(2分钟)。共5分钟。

5.刚才是同学们提问,现在我提出问题:讨论三个问题(20分钟)。 (这些问题如果在第一个环节已经被学生提及,就作为总结强化)——这些问题都是教师预设的,是教师根据个人的阅读感受、解读思路与教学目标来设计的。如何处理好完成预设与随机生成的关系,真是一个教学难点!

问题一:题目叫“没有什么新闻”,文章乍一看也不像新闻,但从注释中我们又知道这是新闻名篇;那么,(1)作者说的“没有什么新闻”是什么含义?(2)你认为本文到底是不是一篇新闻?——此问题不好一下子解决,可以暂时悬置,通过下面的问题再一步步展开。(3)你认为新闻的标准是什么?(复习、巩固新闻知识)学生自由谈,教师最后明确:

内容方面:(1)真实;(2)及时;(3)有意义的事件。

形式方面:(1)突出事件,以叙述为主,很少有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2)语言直白,很少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的语句。 内容方面:

新闻都是记事的,本文有没有事情?如果有,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这些事被作者称为“没有什么新闻”,那他为什么又要写下来?

——明确:有,是14年后人们参观集中营的事。出于一种非写不可的冲动。 (1)真实。这一点没问题。

(2)及时。本文标题“没有新闻”,是指奥斯维辛集中营已成历史,这里没有再发生什么意外事件;本文记述的不是14年前的大屠杀事件,而是14年后人们参观集中营的事件,因为这是1959年的当下事件,所以并未失去新闻的“实效性”。——明确这一点,可以使学生准确把握本文内容的重心。

(3)有意义的、引人关注的人物和事件。本文记述人们14年后参观集中营的情景,意图是让人们不要遗忘历史。所谓“没有新闻”,以及开头结尾的对比场景(最可怕的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张力,意义就在这里!——明确这一点,使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将不止于对法西斯的仇恨,更是对历史不容遗忘的理性深思;使学生明白:优秀新闻永恒的生命,在于记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人道主义情怀,而不是盲目地追新猎奇。 形式方面:

本文的叙事有什么特点?——明确:突出参观者的主观感受,忽略具体的路线和客观的物件。

本文作为新闻的变式,其独特在于:没有突出事件的经过,而是突出印象和感受;

问题二:文章重点既然在感受,那就挑出描写参观者感受的句子,体会参观者的心情,再说说这些语句又给读者带来了怎样的心情?

问题三:本文成为新闻名作,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发散性问题。比如:开头结尾的场景对比,比如标题的新颖夺目,比如文中营造的强烈反差)——此问题导向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和鉴赏(开头结尾,雏菊花,姑娘的照片,祷告);归结到一点:新闻的永恒价值和艺术魅力,在于记者的社会良知!(普利策的引言之后,学生齐读第6段,烘托气氛)

6.最后5分钟:第3次谈感受和理解(递进到理性层面:本文的深入阅读,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课后作业:

《奥斯威辛》——新闻变式的赏析。

要求:500字。注意:结合“新闻”的文体特点来谈;可以和其他文本进行比较。 教学反思:

在两个班试教,均没有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仅仅涉及作品内容和语句的理解,没来得及在“新闻”知识上展开讨论和提升。

对于学生的调研、学情的把握,我所疏忽的是:(1)学生对文本有无兴趣?特别是当我执着于追问本文是否新闻时,学生反应漠然,用本班老师的话说,就是“管它是不是新闻,爱是不是”。这再次启思:问题是谁提出来的?是教师预设的还是学生自然产生的?又怎样使教师理解的深度有效转化为学生的思考兴趣?(2)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文本理解与感悟能力欠缺,也就是说对这样的作品“没有感觉”,提不出问题,怎么办?这时候,是教师径直抛出问题,还是想办法让学生谈感受?而他们连感受也无从谈起时,又怎么办?(3)用多媒体材料创设情境,的确能很快感染学生,但我又不想让音像材料先于文字,剥夺了直面文本的挑战。莫非,面对这样的文本、这样的学生,就必须让音像材料先行? 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从课程目标、文本特点的角度考虑,也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和时间情况。比如本文,研究新闻的变式与价值,固然是深刻的;但学生的“前知识”基础薄弱——包括新闻知识的基础和文本感受能力的基础,课时又有限,是否应该简化我的教学目标呢?是否仅仅读懂本文,获得一些感受,就可以了呢?

学生的前知识基础薄弱。比如提问:新闻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新闻,大多数学生竟一片茫然,这也要反思在前几节课上,有关新闻的知识,教学效果究竟如何。教师是已经明确告知学生了,但为什么他们几乎什么也没有记住?是教学方法有问题(死记知识要点,而不是从生活中阅读报刊的经验出发,真正使他们理解新闻的特点),还是时间紧张,对这一知识只能蜻蜓点水,来不及深入领会?——这一现象,让我深入思考单元教学的问题。

课时紧张的普遍困境,使我又想起怀特海的名言:“所教的知识不在于多,但凡有所教,就一定要教活,教透彻。”目前,高中新课程的教材容量大,篇幅多,又都是精品,如果总是这样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是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可以设想一下:每单元重点教一两篇课文(甚至只能是一篇),其他的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完成学习任务(比如给一节课,教师不讲,只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自主完成)。具体到《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大概一节课真是很难让学生理解透彻的,所以必须用两节课。

上一篇:学校班委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参观展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