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特色训练】第一单元第一课《新闻两则》

2024-04-26

8 【特色训练】第一单元第一课《新闻两则》(精选3篇)

篇1:8 【特色训练】第一单元第一课《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基础知识

(一)(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lqD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电

文发出的时间)(地点)。其作用是(A)。A、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B、表明所报道的事实是有根有据的。C、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D、表明发电时间、地点。

2、本段文字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的导语部分。

3、语点明新闻人物是人民解放军,其中“百万”说明了渡江人数之多、声势之浩大。导语点明的事件是 横渡长江,“横渡”写出了遇难而上,所向披靡的气势。

4、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概括地报道事实或中心。

5、概括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不得超过8个字)。

6、1000余华里的战线”指的是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7、“„„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表示的意思

是都,它在这里的作用是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二)①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②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③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四日可渡完。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⑤和中路军所遇故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⑦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⑧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⑨汤思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⑩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 军突破了。11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13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四日可以渡完。1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ZI日下午至H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扒镇江、江 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5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本段是新闻结构中的8、主体。,其结构十分严密。9、本段共15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A、①/②一⑧/⑨-15B、①/②-⑦/⑧-15

C、①/②一⑤/⑥-15D、①/②-⑨/⑩-1510、在记叙三路军渡江情况时,作者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而是有详有略,详写的是西路军和东路军。

11、“我军当面之敌纷纷演退,毫无斗志,抵抗也甚为微弱”的原因是:另一方面„„都很泄气;(用原文回答)主观原因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客观原因:。

12、本段中⑥⑦两句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B、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

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D、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13、本段中⑨⑩两句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新闻一则

致富不忘求知更望知识富有

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

本报彭泽讯张金杨、记者朱晓峰报道:盛夏七月,彭泽县爆出一则新闻:龙城镇马湖村青年、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和爱人高晓华,同时接到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夫妻双双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该校新闻系经济新闻专业,自费攻读经济新闻理论。日前,记者来到王朱晓家采访了他们。

今年36岁的王求晓和33岁的高晓华,有 10多年的驾船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1984年购买了两艘110吨位的机帆船,同时代管村里5艘机帆船,担任马湖村农氏船队队长。他常年驾驶机帆船,装载着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上武汉,跑江浙,闯上海,航线遍及10多个省市,每年纯收入数万元。

王求晓劳动致富后并不满足,他有新的追求。他说:“金钱上、物质上的富有是暂时的、有限的,精神上、知识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它是金钱买不到的。”王求晓和高晓华分别于1966年初中和小学毕业,在学业上是被耽误了的一代。他们在多年的驾船生涯中,深感搞经营、办企业,仅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必须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济理论,只有学了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致富。近几年,王求晓买了许多有关专业书籍,订阅了不少报刊,夫妻刻苦自学,潜心钻研,互相帮助,进步很快。今年5月,他俩一试身手,勇敢地参加了全国高等院校抓自学考试。辛勤的汗水浇开了“并蒂莲”,王求晓夫妻双双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7月,当他们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激动不已,喜泪盈眶。

王求晓夫妇将于9月初启程赴中国人民大学深造。他俩准备把家里的两艘机帆船承包给乡亲们管理。王求晓仍兼任马湖村农民船队名誉队长,他将在北京通过通信工具,为船队出谋献策,传递经济信息。他表示:在校努力学好本领,毕业后,回来更好地为家乡建设出力。

14.一般新闻常用的标题有多种行式:主题引题和副题。“致富不忘求知,更望知识富有”是本文的,起的作用是,“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方考上大学”是本文的,交代了,包括和_。

15.指出哪一段是背景介绍,这个介绍对新闻有些什么作用?

16.第三段王求晓的话,在文章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17.第四段是新闻的18.第四段写“王求晓仍兼任马湖农民船队名誉队长”说明了王求晓

19.文章最后写王求晓表示毕业后回家乡为家乡建设服务,表明了学习的目的是

答案

1、电头;通讯社名称;电文发出的时间;地点;A(联系新闻的特点来理解)。

2、导语。

3、人民解放军;渡江人数之多,声势之浩大;横渡长江;遇难而上,所向披靡。

4、概括地报道事实或中心。

5、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6、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7、都;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8、主体。

9、A

10、西路军;东路军。

11、另一方面„„都很泄气;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12、D(没有反映出新闻的主题)

13、承上启下。新闻一则

14、引题;点明新闻的中心,揭示新闻的背景;主题;主要事实;人;事。

15、第二段是背景介绍,简略介绍了王求晓的致富经过和富到什么程度,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提高了可信度。

16、这段话揭示了新闻人物的思想,也是这条新闻的主题。

17、结尾。

18、热爱自己的事业,学习、事业两不误。

19、仍然为家乡服务。

篇2:8 【特色训练】第一单元第一课《新闻两则》

芜湖(wú) 击溃(kuì) 鄂(è) 绥靖(suí jìng) 阻遏(è) 阌乡(wén) 歼灭(jiān) 要塞(sài) 杜聿明(yù) 锐不可当(dāng) 荻港(dí)

2、词语解释

【不含】不包括。

【锐不可当】锐利无比,不可抵挡。当,抵挡。

【业已】已经。业,已经。”业已”与“已经”区别在于:“业已”多用于书面语,“已经”则不限。

【绥靖】安抚,平定。

【阻遏】阻止。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溃,败,常指(军队)被打垮。它与“撤退”的区别在于:“撤退”不含垮、败的意思。

【要塞】指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它与“要隘”的区别在于:“要隘”是指险要的关口。

【占领】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它与“占据”的区别在于:“占据”是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

【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

【屏息凝视】抑止着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比喻力量非常强盛,声势非常浩大。

【高屋建瓴】在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磅礴,盛大的样子。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回肠荡气】形容乐曲文章等非常动人。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歼灭】消灭。

【击溃】打垮;打散。

【封锁】采取军事措施,使不能通行。

【纠正】改正。

【管辖】管理;统辖(人员、事务、区域、案件等)。

篇3:8 【特色训练】第一单元第一课《新闻两则》

一、选择题 题组一:文化的内涵

1.(2011·福州模拟)2009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A.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B.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语言和文字部分

D.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含义这一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文化概念的识记情况。要明确,我们教材讲的文化既不是狭义的“文化”,如A、B所说,也不是广义的“文化”。C只是我们所讲的“文化”的一部分。

答案:D 2.(2011·锦州模拟)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①2010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乐羊羊” ②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 ③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④在山东省梁山县举办“水浒文化节” ⑤参加读书俱乐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区分经济现象与文化现象的能力。其中③属于经济现象,其他属于文化现象,故选D。

答案:D 3.(2011·常州模拟)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孩子和年轻白领中迅速走红,有人喜欢临危不乱的懒羊羊,说做人要做懒羊羊;有人喜欢灰太狼,说要学习灰太狼屡败屡战的精神。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这说明()A.文化是人所创造出来的一种价值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D.文化环境决定人的思维方式

解析:《喜羊羊和灰太狼》是人创造的文化作品,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影响,说明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C符合题意。

学而思网校 答案:C 4.农历“兔”年到来之际,不少商家推出各色产品展现传统生肖“兔”文化,深受百姓喜爱。这说明()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物质载体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解析:依托兔年推出产品展现生肖“兔”文化,是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的表现,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不能表明。

答案:B 题组二:文化的形式

5.(2011·三亚模拟)多明戈的高亢美声、巴西人的热情桑巴、“非洲脚印”的鼓点、柔美的江南“茉莉”、曼妙的侗族大歌、多彩的羌族文化,舞台表演、街头巡游、广场活动、音乐、舞蹈、古典、时尚等,这些艺术形式充分说明()①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④世界文化的独特性表现在文学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不是考查世界文化独特性的表现,故④不选。故选C。答案:C 6.(2011·泰州模拟)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2009年底基本完成,旧貌换新颜的韶山、井冈山、延安三个示范基地迎来了更多的游人,日均人流量均比过去增加20%以上;参观者很受教育,更加坚定了对党的热爱,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材料表明()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先进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教育示范基地作为物质载体,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①符合题意;通过“一号工程”,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深受教育,说明先进文化对经济、政治

学而思网校 的促进作用,②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参观者坚定了信心,说明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④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7.(2011·福州模拟)福州三坊七巷传承了榕城的历史文化的内涵、人杰地灵,她承载着地方历史人文的鲜活记忆。福州市举行多次关于“文中、画中、歌中、影中”的三坊七巷活动,同时用文化优势带动经济发展,工艺品业、旅游业、房地产等行业蓬勃发展,由此可见()A.文化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变革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走商业化道路才有生命力 D.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政府的中心工作

解析:三坊七巷活动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符合题意;A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C说法错误;经济建设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D说法错误。

答案:B 8.(2011·苏州模拟)福建省首个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大红袍》于2010年1月24日起在武夷山上演。《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剧的演出,改变以往“登山观景、泛舟漂流”的传统旅游方式,增加了全新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游客蜂拥而至,再次推动了武夷山旅游经济的增长。这表明()①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高雅的文化产品一定会有较好的市场 ③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④文化产品生产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材料体现了优秀文化作品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③④符合题意;题目强调的是文化的反作用而不是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①不合题意;②说法不合事实,应排除。

答案:C 9.中山装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学而思网校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中山装作为常式礼服,承载着文化的密码,故①正确。中山装的文化密码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保存下来,是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的表现,④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B 题组三: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10.(2011·烟台模拟)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于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解析:国际文化交流并不总是霸权主义的,A错误;C说法违反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是错误观点;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进行文化渗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是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一种表现,故选B项。

答案:B 题组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1.(2011·长沙模拟)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①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①说法错误;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中“相互决定”的说法错误,通常“决定”是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相互的。故选D。

答案:D

学而思网校 12.(2011·烟台模拟)2010年虎年春节期间,法国总统萨科齐在爱丽舍宫举行了招待会,向广大法国华人、旅法华侨致以节日祝福,这在法国历史上尚属首次。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加快,作为中华文化鲜明符号的春节,越来越为各国人民所了解和欢迎。这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B.春节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综合国力的提高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D.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解析:春节越来越为各国人民所了解和欢迎,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加快”,题意指向为C。A、B、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2011·天津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9年9月26日新华社受权播发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近6 000字,分为“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等五部分。

材料2:《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结合材料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结合材料2,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提出几点建议。

解析:本题

学而思网校 紧迫性: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②冷战结束以后,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2)①必须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建设创新型产业。②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特别是要增强“走出去”的能力。④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4.(2011·济南模拟)2009年,一场场高质量的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网络、3G等新媒体成为传统媒体竞相追逐的制高点。电影票房突破60亿元,增长近40%。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20%„„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文化产业不仅塑造了强大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更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增添了力量。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并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上一篇:论非言语沟通的功能作用下一篇:致官兵家属慰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