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导学稿训练案

2023-04-02

第一篇:新闻两则导学稿训练案

新闻两则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导学稿设计人:于亚平范晓红时间 20

13、0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新闻两则》导学案

课前延伸

一、 知识卡片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新闻的要素:即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新闻的基本结构:见课本第七页,研讨与练习二 新闻的基本要求: 让事实说话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二、 作者简介

三、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

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四、 阅读课文,做好以下几件事

1、积累生字生词

2、分别找出这两则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

3、做好课后第二题

4、再读课文,找出疑惑点

课内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体,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炼的语言。

一、 导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仓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颈联运用项羽这一典故,勉励全党全军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不能沽名钓誉。

二、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写出这两则新闻的结构,把握新闻的特点。 标题:导语:

七年级语文导学稿设计人:于亚平范晓红时间 20

13、0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主体(概括主要内容):

三、 语言品味:

1、找一些例子,品味新闻语言准确、精炼、生动鲜明的特点。

2、评析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用“从„„我听出了„„”句式说话,例如,从“百万大军”中我听出了排山倒海、无坚不摧、摧枯拉朽的气势。当堂检测

读下面这则新闻,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新闻内容如下:

1、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

2、将下则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

人民网5月14日报道5月13日,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台光学天文望远镜在中国科学院云南丽江高美古天文观测站落成并正式运行。这台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高8米,通光孔径2.4米,重40余吨,是东亚地区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之一。

据悉,2.4米光学望远镜可以清晰地分辨出300公里以外一根蜡烛的火苗,其综合性能属同级望远镜中的国际中上水平,主要用于对恒星和星系进行观测。据介绍,该望远镜投入使用后,每年能容纳数十项先进水平的天体物理观测课题和研究工作。

3、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5 月23日上午,从全市各行业选拔出的9 名北京奥运会徐州火炬手启程前往苏州。他们将代表900 多万徐州人民参与奥运圣火25 日上午在江苏境内首站的传递。

9 名火炬手包括丰县女交巡警张敏、《 都市晨报》 记者王瑜珩、第九届世界技巧锦标赛冠军苏红等。据悉:江苏境内传递火炬手总数为624 名。5 月25日至27 日,北京奥运圣火将在我省传递。届时,徐州火炬手将和其他615 名火炬手一道,高擎奥运火炬,在江苏境内完成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宣传北京奥运会“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理念的神圣使命。

第二篇: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1 新闻两则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 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提高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通过阅读,理清文章层次,品味课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3、感悟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激发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资料链接】

1、新闻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有教育、认识、移情作用)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2)特点:真实、及时、简明。

(3)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结构: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5)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2、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了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第一课时

【课型】自学指导课 【自习】

1、给下面带点字词注音。

鄂( ) 豫( ) 荻( )港 芜( )湖 溃( )退 .....歼( )灭 要塞( ) 锐不可当( ) 星宿( ) ....绥( )靖( ) 阌( )乡 杜聿( ) 明 阻遏( ) .....

2、解释词语意思。

锐不可当: 业已: 绥靖: 溃退: 阻遏: 要塞: 排山倒海: 气势磅礴:

及时:

简明:

4、新闻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自由快速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5、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请在文中勾画出其各个部分。

【自疑】

第二课时

【课型】合作探究课 【自探】

1、导语前面的内容“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2、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3、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4、在报道中、西路军进展情况后,作者写道:“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各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5、评析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用“从……我听出/读出了……”的句式说话。 如:从“百万大军”,我听出了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气势。

6、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们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把“突破”、“渡至”、“二十四小时”“即已”依次次换成“越过”“到达”“共”“现在”好不好?为什么?

7、“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画线句子换成“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好不好?

【自结】

第三课时

【课型】合作探究课 【自探】

1、划分文章层次,画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则新闻的各个部分。

2、新闻应“用事实说话”,但文中有议论,试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3、比较下面两句话,哪一句表达效果好?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4、“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这句话中的“逃窜”能不能改成“逃跑”?

【自测】

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 ) 歼灭( ) 督战( ) 芜湖( ) ....签订( ) 取缔( ) 对峙( ) 要塞( ) ....2.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 )

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

九、十

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 C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 D约数,指百万左右。

3、对本文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 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

4、“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里采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 。 【知能提升】

阅读“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等句,回答问题。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_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对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是 ,其作用是( ) (多项选择) 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 B点明我军胜利原因 C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 D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4、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___________情绪。

5、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 ) (多项选择) 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 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故可略过

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

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自结】

第三篇: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预习准备】

一、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二、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雪骤(

)

差可拟(

)

柳絮(

)

尊君在不(

)

2、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文言字词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

(3)俄而雪骤:

(

) (

)

(4)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

)

(5)撒盐空中差可拟:

(

) (

)

(6)未若柳絮因风起:

(

) (

)

(7)陈太丘与友期行:

(

)

(8)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

)

(9)去后乃至:

(

)(

)

(10)尊君在不:

(

)(

)

(11)待君久不至:

(

)

(12)相委而去:

(

)(

)

(13)君与家君期日中:(

)

(14)则是无信。

(

)(

)

(15)下车引之

(

)(

)

(16)元方入门不顾

(

)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邑八景之一也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使之冲烟而飞鸣

D.故时有物外之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相委而去”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B.思而不学则殆

C.人不知而不愠

D.温故而知新

4、写出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字的古义与今义。

(1)与儿女:

古义为

,今义为

;

(2)去后乃至:

古义为

,今义为

;

(3)相委而去:

古义为

,今义为

;

(4)入门不顾:

古义为

,今义为

;

5、翻译下列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⑤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二、内容理解: 《咏雪》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2、《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陈太丘与友期》 质疑讨论

1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

4“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5假如第二天陈大 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

三、总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主要学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末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

)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

今义:

4.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5. 文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字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

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

”又“

”。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6、你如何评价文中的人物:

友人:

元方:

第四篇:20.《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师用)

广平二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21—126) 编制时间:2014.11.17. 主备人:聂小玲 二次备课: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领导审核: 班别: 姓名:

20.《<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导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其思想;

2、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抓关键词翻译课文。

3、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导学重点:

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导学难点

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导学方法指导:

1.朗读法。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第二篇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争辩,表现二人的差异。

2.比较法。比较惠子与庄子的思想志趣的不同

3.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平及其思想。导学过程: 【走近作家】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 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 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难点解析】

1.《惠子相梁》比喻意义: 鹓雏的故事里,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使惠子自己觉得愧疚,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说明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惠子是个醉心于功名利禄,见利忘义,没主见的人。

2.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欣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写作特色】

《惠子相梁》:①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②善于运用比喻。

【词语积累】 1. 一词多义:

①吓 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用作动词,威胁)

②于 鹓雏发于南海( 起飞、从 ) 于是鸱得腐鼠( 在 ) 而飞于北海 ( 到达 ) ③固 固不知子矣( 固然 ) 子固非鱼也( 本来 ) ④见

庄子往见之:看望,拜见。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2. 古今异义

①非梧桐不止

止: 古义:栖息 今义:停止

②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古义:在这时 今义:因果关系 ③国: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3.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②倒装句: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状语后置) 发于南海,飞于北海(状语后置) ③省略句:惠子相(于)梁

【主旨解说】

1.《惠子相梁》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表现庄子天到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写了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敏捷。在辩论中,可见庄子认为的“鱼乐”其实是他内心的愉悦心境的一种折射。 【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1)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 (2)非醴( lí )泉不饮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háo )(liáng )之上 (4)鯈(tiáo )鱼出游从容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1)惠子相梁(做宰相)

(2)非梧桐不止(栖息)

..(3)是鱼之乐也(这)

(4)安知鱼之乐 (怎么)

..3.《〈庄子〉故事两则》节选自《庄子•秋水》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

道 家经典之一,庄子即 庄周 ,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哲学家。 4.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家) B.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于:在) ...

2

C.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D.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完全,确定是) .解析:本题A项中“国”应理解为“国都”,B项“于”是“向、到”之意,C项“吓”应解释为“吓唬”。D项解释正确。 4.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⑴于

发于南海( 于:介词,引出动作处所,从

)

于是鸱得腐鼠(于:介词,在

)

⑵固

子固非鱼也(固:副词,本来。 )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副词,固然

)

解析:一词多义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平时要注意积累辨析。解答本题时,根据该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其作用来理解,该词的含义应能将其前后的词语连接起来。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

A.于是鸱得腐鼠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C.请循其本

D. 鹓鶵过之 .....解析:本题中A项中“于是”在句中并非一个词,而是一个介宾短语,这个短语是由介词“于”加上代词“是”构成,可译为“在这时”,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作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6.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D )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惠子相梁 C.庄子来,欲代子相

D.我知之濠上也 ....解析:本题中有三项属于词类活用,A、B、C三项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中“过”由名词“过错”变为动词“犯过错”, B、 C选项“相”由名词“辅助君主的人”变为动词“当宰相”,只有D项是一般用法。

7. 庄子见了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施,用讲故事的方法奚落他,这与直言痛斥惠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解析:当惠子在城里进行了大搜捕后,庄子大大方方地来到惠子的面前,他并没有对惠子破口大骂,而是从鸟的故事讲起,直到最后勾连一句,才让惠子意识到原来这个故事是在骂他,这种绕弯子奚落对方的方式,既含蓄又尖锐。

答案: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奚落惠子,既尖锐痛快又余味无穷。 8.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解析:文中体现出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他俨然具有艺术家的风貌。因而庄子说鱼乐,其实是他自己的愉悦心境的体现。

答案: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创新能力运用】

3

(一)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完成第9~12题。 9.解释下列加点词。

(1)鯈鱼出游从容

(2)请循其本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本文理解,根据上下句的意思,准确地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答案:(1)悠闲自得 (2)最初

(2)既然

10.句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修辞方法是 反问 。

11.翻译句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解析:翻译本句,关键区别句中两个“固”的含义,前者为“固然”,后者为“本来”,然后将每个词语的含义逐一对译即可。

答案: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12.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解析:惠子在文中体现其好辩、重分析的性格,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对此,允许有不同看法,但要言之有理。 参考答案:略。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在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解析:本题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二人的论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我们可从故事本身、逻辑角度、二人的思想气质差异等角度来解读、探究。

参考答案: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上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无言以对了,但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上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是胜者。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旗帜插一上来看,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而庄子则带着观赏的态度来看待事物,因而他们的看法完全不同。

【课后反思】

第五篇: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5《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5《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字词,掌握“内集,儿女,俄而,欣然”等词义。 2.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 了解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有何评价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点拨 课时:2课时

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兖(yan)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第一课时 《咏雪》 【自学】

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俄(

)而 骤( ) 无奕(

) 谢道韫 ( ) 差可拟( ) 3.看注释,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儿女 ( ) 俄而( ) 欣然( ) 何所似( ) 差可拟 ( ) 未若( )内集( )讲论文义( ) 4.结合注视翻译短文。

【自疑】 【自探】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

【自测】 翻译下列句子: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自结】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自学】

一、我是急先锋

1、 给加点字注音

太丘舍( )去

尊君在不( )

非人..哉( )

友人惭(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与友期行

.去后乃至 .门外戏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

3、重点句子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 期

古:

今:

太丘舍去

古:

今:

下车引之

古:

今:

入门不顾

古:

5、翻译短文。

【自疑】

【自探】

一、比较“君”、“家君”与“尊君”的不同:

(1)君: (2)家君:

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自测】

发挥想象,续故事

我来当作家。

如果有一天,友人见到太丘,他将会对太丘说些什么呢?【自结】

【练习】

一、给加粗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柳絮.( ) 无奕.(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期.日中: 今:

3)尊君:(

)5.尊君在不: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都选自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朝人________________组织人编写的。这两篇讲述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

五、阅读。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加粗的词。

无信: 无礼: 引: 2.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上一篇:新闻职业道德心得体会下一篇:新闻宣传工作总结篇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