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词语辨析:cost, spend, take

2024-05-11

高考英语词语辨析:cost, spend, take(共10篇)

篇1:高考英语词语辨析:cost, spend, take

这三个介词的用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分述如下:

1. 三者均可表示“随身带着”,有时可互换。如:

I have no money about [on, with] me. 我身边没带钱。

2. 严格说来,这三个词是有区别的:

(1) about 一般指随身带的小物品。如:

Have you a ballpoint pen about you? 你身上带圆珠笔了吗?

2) with 多指带较大的东西(也可指较小的东西)。如:

He took an umbrella with him. 他随身带了把伞。

3) on 表示带在身上(如在口袋里)。如:

Have you any money on you? 你身上带着钱吗?

注:此例若用 with 或 about,则不一定放在身上,可能放在皮包里等。

3. 用于引申义,表示某人或某物的特性或特征,通常用 about。如:

There is something noble about him. 他有一种高贵的气质。

He always has his wits about him. 他一向不失机智(www.nmet168.com)。

We can see something beautiful about the old cottage. 从这座古老的小屋本身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美的东西。

注:以上用法中的 about 有时可与介词 in 换用,前者侧重指外在表现,后者侧重指内在素质。

高考英语词语辨析:after 与 behind 用法辨析

两者均可表示“在……之后”,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分述如下:

1. after 主要用于时间或次序,behind 主要用于位置。如:

He decided to leave after lunch. 他决定午饭后离开。

Summer comes after spring. 春去夏来。

The hospital is behind the post office. 医院在邮局后面。

注:behind 有时也用于时间,表示“迟于”,主要用于 behind time(迟,晚)这一习语。如:

The train was 20 minutes behind time. 火车晚点 20 分钟。

2. 两者都可用于引申义,after 侧重指追求、寻找、模仿等;而behind 则侧重指在背后、支持、落后等。如:

The police are after her. 警察在追捕她。

Many young people are after her. 许多年青人都追求她。

We are behind you completely. 我们完全支持你。

He is behind the others in maths. 他的数学不如别人。

篇2:高考英语词语辨析:cost, spend, take

高考英语词语辨析:wake和awake

这几个词在使用时经常搞混,其区别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去看:

1. 从词形变换来看:wake 和 awake 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可以是规则的(waked, waked 和 awaked, awaked),也可以是不规则的(woke, woken 和 awoke, awoken),但在现代英语中通常只用其不规则变换形式。

2. 从是否及物来看:从理论上说,这四个动词都可用作及物或不及物动词;但从实际使用上看,wake 和 awake 多用作不及物动词,而 waken,awaken 多用作及物动词。

3. 从是否连用副词 up 来看:wake 通常可与 up 连用,waken 可以与 up 连用,而 awake 和 awaken 则一般不与 up 连用。

4. 从是否用于比喻义来看:awake 和 awaken 尽管可以用于本义表示醒来或弄醒,但更多是用于比喻义表示认识到、意识到wake (up) 通常用于本义,也可用于比喻义;但 waken 则主要用于本义,一般不用于比喻义。

5.从词性上看:awake 除用作动词外,还可用作形容词(只用作表语,意为醒着的、意识到),而其余三个词通常用作动词,不能用作形容词。如:

He is wide awake. 他还没有一点睡意。

They arent awake to the difficuties. 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困难。

篇3:高考语文词语辨析题复习指导

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词语”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不仅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的运用三项,题量较大,而且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和写作等项都会牵涉到词语运用。《考试大纲说明》(广东卷)对该考点的表述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要求为“表达应用E”级。具体考查两个层面的能力:⑴正确理解词语,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⑵正确使用词语,即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需要注意的是:考查不仅有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使用是否更好的问题;近年各地试卷此题的考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2010年高考也可能出现综合考查的命题,或者在语言运用题中穿插考查。不管命题形式是否会出现变化,大家一定要坚持扎实复习,做好语言积累,以不变应万变。下面分类型讲解应对策略:

一、正确使用实词

对实词的考查重点在近义词的辨析上,它要求考生能根据具体语境正确选择词语。近义词辨析要点在于对其“应用”环境的辨识,其对策有:

1. 理解词语的含意。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使用这一类词语是要留心辨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如“亲密、亲切、亲热”,它们的共同语素是“亲”,即“亲近”;不同之处在另外的语素“密”“切”“热”。“亲密”着重指关系,感情密切,没有隔阂;“亲切”着重指感情真挚、恳切;“亲热”着重指亲切而热情。有了这样的辨析,再根据语境来选用,就不会用错。

2. 明确词义的范围。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使用时也应当注意辨别。如“囊括、包括”意思相近,“囊括”是全部包罗在内,“包括”是包含之意,仅指其中一部分,不是全部。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

3. 注意词语色彩。 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词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中包含的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情感。它分褒义、贬义、中性三种情况。高考一般不会考查感情色彩很鲜明的词语,而感情色彩比较隐蔽的词语则要特别留心。如“效尤”和“效仿”,“效尤”是指明知别人的行为错误而照样去做,含贬义;“效仿”的意思是效法,中性词。

词的语体色彩指词语带有的适合于一定场合、体裁的特点。它分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分科学语体、文学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等。语体色彩中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面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要依据语言环境恰当使用词语,使表述协调。如“家乡”和“故乡”,“家乡”侧重指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多用于口语;“故乡”侧重指自己所熟悉的、出生、成长的地方,多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和书面语。

不过,词语的色彩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是可以活用的,庄词谐用、谐词庄用、贬词褒用等,这些都属修辞方面的问题,另当别论,高考题一般不会涉及。

4. 辨析词语用法。从用法上看,主要表现在搭配对象不同和词性、句法功能不同两个方面。如“留传”与“流传”相比,“留传”就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搭配的对象是具体的物品,如财产等;“流传”意为传下来或传播开,搭配的对象是故事、消息等。“猛然”与“突然”相比,“猛然”只能做状语,因而是副词,“突然”不仅能做状语,还做定语、谓语,因而是形容词。

二、正确使用虚词

对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副词的辨析,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往往结合实词进行考查,单独设题的可能性不大。近义虚词辨析及关联词语等易混虚词的辨析是难点和重点。虚词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是书面语中使用频繁,高考中做虚词题目,需要语感,但更需要理性的分析。常考误用类型有:位置不当、误判关系、词义不清、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滥用虚词、漏用虚词等。应对策略:

1. 从词性角度辨析。如“诚然、固然”,诚然:表肯定语气,语气重;表让步,语气比较轻。 例:发牢骚,诚然也不可少,然而纸上谈兵,终不免书生之见。 固然:表示肯定语气,语气较重,但比“诚然”稍轻;表让步,语气也较轻。例:茶馆固然不大,不过生意还是兴隆。从意义看二者较难区别,但如掌握“固然”只能作转折连词,“诚然”除此外,还可作副词,那么这二者的界限就相对明显多了。

2. 从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例如谦敬副词、常见易混介词“对、对于、关于”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进行辨析。

3. 对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如:“尽管”表示让步关系,它所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事实;“不管”表示条件关系,它所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假设的。

4. 对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⑴辨识搭配。关联词语均为成套使用,如在句中只出现一个,我们需要仔细判断是否有遗漏;⑵体察语气,进而明晰逻辑思维关系。如“难道”与“莫非”。

5. 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如“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因果关系;“进而”表示在前一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为,表递进关系。例句:铁道部决定,先评选出各局各厂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而评选出全部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此句的“进而”符合递进的表达需要。

三、正确使用熟语

近五年的广东卷均设题考查这一知识点,其重要性无需赘言。熟语是2004年《考试大纲》新增的考点,该考点表述由过去2004年以前的“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熟语不仅指成语,也包括谚语(俗语)、歇后语、格言、惯用语等,表明考查的范围扩大了,语文进一步开放地贴近了生活。常考误用类型有:望文生义、误用褒贬、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八种类型。考查题型一般为两种:一是判断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正确与否,二是辨析近义熟语。正误辨析题占大部分。应对策略:

1. 以成语备考为重点。其他熟语意义比较单一,辨析的难度较小,只要基本熟悉其意一般可以选对,而成语的形成、特点、意义、用法则较为复杂,更能考查学生的积累程度和运用能力,故成语依然是各地区命题中使用和考查频率最高的,也是难度最大的。现将近五年广东高考熟语命题罗列如下:2005年广东卷:莘莘学子、抛砖引玉、毕其功于一役、难以释怀;2006年广东卷:无所不至、不堪设想、众人拾柴火焰高、冰山一角;2007年广东卷:间不容发、妄自菲薄、名噪一时、南辕北辙;2008年广东卷:扣人心弦、怨声载道、义无反顾、怒形于色;2009年广东卷:莘莘学子、运筹帷幄、首当其冲、栋梁之材。不难发现成语题所占的统治地位。

2. 掌握成语的一般特点。⑴成语是定型的语素组合,不但结构稳定,其构成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譬如“首当其冲”的“当”,只能读dāng,而不能读dǎng或dàng,因为它是面对、遭受的意思,这种题在字音辨析题中常常出现。⑵不少成语有特定的含义,不能随意解释,不能不分场合随意乱用。譬如“栋梁之材”常用其引申义,是形容人才难得,而不能理解为木材好;“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绝不是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⑶成语同其他词语一样,也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譬如,“无微不至”是褒义的,“无所不至”“无所不为”是贬义的;“莘莘学子”是指众学子,“莘莘”是用来形容众多的书面语。

3. 着重考查对常用成语的含义的理解。命题究竟从什么角度来考查常用成语的使用呢?是近义成语的比较,还是使用方法?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还是使用范围、场合?虽然这些有时会偶然涉及,但是,从近几年的试题看,重点是考查常用成语含义的正确理解和结合语境的正确使用。如: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008年广东考题)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 扣人心弦 B. 怨声载道

C. 义无反顾 D. 怒形于色

分析:答案选D。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C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此题考查的形式较为灵活。同时,近年命题的趋向也体现了高考成语题所选用的语例多来自现实,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的特点,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4. 熟语(以成语为重点)的运用要注意三个层次的问题。⑴准确把握熟语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内涵;⑵细致了解熟语感情色彩、适用语体、适用对象、语义轻重、范围大小等语用要素;⑶认真分析熟语与整体语境的逻辑、语法搭配、感情色彩等的协调关系。

结合近年各地考题和我省考题的特点,可以看出该考点备受命题者亲睐。2010年我省高考试题此考点的题量变化应不大,实词和易混虚词的考查可能会有命题,单设题考查的可能性小于结合熟语考查或单设题考查熟语。考题形式会更加多元化,在基础题部分会结合考查词语的字音、汉字字形、正确使用词语,其他的语言运用题可能也会有所涉及。命题形式仍将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主观题的比重会适当增加,将词语、成语结合起来混合考查的可能性会增加,需要我们加强此类型的训练。考题的选材会更加贴近时代、生活,会更加通俗化,决定了考查内容多是生活中常见常用易错的词语(包括熟语),语境也更强调生活的实际运用,生活气息更浓,故生僻的词语和有争议的词语应不会出现在考题中。

篇4:语文高考词语辨析

正例:这帮人无所不为,简直和土匪没有两样。(中华书局《中华成语词典》622)

误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95高考题)

修改:无坚不摧。

2.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者遭遇灾难。当,承受。冲,要冲。

正例:即今天晚上恐怕会发生抢劫的事情,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首当其冲,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巴金《家》22)

误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95高考题)

3. 屡试不爽:屡次实验都不错。爽,差错。

正例:科研小组自制的地震预测仪灵敏可靠,屡试不爽。(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177)

误例:这个实验已经进行了多次,虽屡试不爽,但他还是凭着坚强的毅力,把实验进行到底,终于取得了成功。(《中国考试》72页 -4、5合期)

4. 想入非非(佛教的说法,指一般识力所达不到的地方)——想象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正例:倘仅有彼此神似之处,我以为那是因为同一原书的译本,并不足异的,正不必如此神经过敏,只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根据“世上偏就是这点奇怪,……”的理由,而先发制人,诬蔑别人为“抄袭”,……(《鲁迅全集》)

误例: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95高考题)

修改:异想天开。

5. 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后来也形容来人或者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例子:图书馆里挤满了人,有还书的、有借书的,工作人员应接不暇。(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6. 美不胜(全部)收(接受)——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正例:展览大厅陈列着许多新产品,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24)

误例: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前进,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美不胜收。(《北京市崇文区高三统一练习一》)

修改:应接不暇。

7. 莘莘学子——众多学子。

误例: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97高考题)

8. 不孚众望——不符合众人的期望。

误例: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他。他在世界杯预选赛中果然不负众望,多次破门得分。

分析修改:不负众望。

9.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误例: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98高考题)

10.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

正例:可是国民党内的反人民集团却处心积虑地要破坏和消灭解放区的军队。(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正例:明天是校长赐宴,陪客又有我,他们处心积虑,一定要我去和银行家扳谈,苦哉苦哉!(《鲁迅全集》)

误例: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98高考题)

修改:千方百计地盘算。

11.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吃苦,却没有得到一点好处。

正例:李虎臣诡计多端,又命令许旅打头阵,替他“火中取栗”。(李健彤《刘志丹》)

误例: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是火中取栗。(98高考题)

误例: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普高招生试题全国卷1》)

12. 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形容期望的殷切或对某件事的实现。

误例: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98高考题)

13.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正例: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99高考题)

14. 美轮(高大状)美奂(众多状)——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误例: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任务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99高考题)

15.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正例:所以当章士钊炙手可热之际,《大同晚报》曾称他们为“东吉祥派的正人君子”,虽然他们那时并没有开什么“公理”会。(鲁迅《“公理”的把戏》)

误例: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望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99高考题)

16.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误例: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99高考题)

17. 汗牛(用牛运书,牛累得出汗充栋)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

正例:生活书店所出版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误例:.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高考题)

18.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正例:这三首中的无论哪一首,虽只寥寥二十字,但将市民的见解,对于革命政府的关系,对于革命者的感情,却已经写得淋漓尽致。(鲁迅《三闲集·太平歌诀》)

误例:这篇文章把敌人的反动论点驳得淋漓尽致。(《成语辨正》北京出版社张拱贵 1883-4第一版166页)

分析:对象是文章或说话。强调透彻。与语境“驳”不符。修改:体无完肤。

19. 洗心(清除坏思想)革面(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正例:除非它真能放弃传统意识,完全洗心革面,重新做起。(闻一多《神话与诗》)

正例:《政府公报》上,是天天看见党人脱党饿广告,说是先前为友人所拉,误入该党,现在自知迷谬,从此脱离,要洗心革面的做好人了。(《鲁迅全集》)

误例: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2000高考题)

20. 左右逢(遇到)源(水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正例:她善于交际,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从不得罪人。(中华书局《中华成语词典》814)

误例: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2000高考题)

修改:。

21. 不可开交(结束):没法解脱。(只用于否定)

正例:他这几天正忙得不可开交,以后再找他吧。(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24)

误例:规模相当大的百货商场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1)

22. 身临其境:

正例:但这不过是一个大意,此外的事,倘非身临其境,实在有些说不清。(鲁迅《记“发薪”》)

误例:只要你身临其境为我想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这样责难我了。(倪宝元《成语辨析续编》第317页1986-4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修改:设身处地。

23.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者法则。

正例:“书本上讲的也有不足为训的。”

误例: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您不要老记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高考语文专题教程》33页)

修改:不必大惊小怪。

24. 异曲同工:不同的做法收到了同样的效果。

误例:他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虽然题材不同,发表的时间不同,但异曲同工,在评论界引起很大反响。

误例:三十年前,他学建筑,我学法律,如今我们异曲同工,为开发地区经济贡献力量。(《教与学整体设计》91)

修改:殊途同归。

25.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否定句或反问句)

正例:但这是我们对于原来是敌对阶级的人们所强迫地施行的,和我们对于革命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不能相提并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正例:仅仅就这一点,我就要说,严赵两大师,实有虎狗之差,不能相提并论的。(《鲁迅全集》)

正例:今之论者,常将“打死老虎”与“打落水狗”相提并论,以为都近于卑怯。(《鲁迅全集》)

误例:曹雪芹笔下的黛玉和宝钗两位姑娘,常常被人们相提并论(混为一谈),加以评论。

26. 等量齐观:同等看待。

正例:书贾也象别的商人一样,惟利是图;他的出版或发议论的“动机”,谁也知道他“不纯洁”,决不至于和大学教授的来等量齐观。(《鲁迅全集》)

误例: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但我父亲并不像有的人那样重男轻女,他对我们兄弟姐妹等量齐观,毫无偏向。(倪宝元《成语辨析》第51页1979-10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修改:一视同仁。

27. 狗尾续貂:把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后面。

误例:本文五、六段之间原先衔接得非常顺畅,修改者却在中间硬塞进了两个所谓的过渡句,这样一来,反而给人以狗尾续貂之感。

28. 蓬荜生辉:蓬门荜户,形容穷人的家。使贫家增添光辉。

误例: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高考题)

29. 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情,议论纷纷。现在多指反动言论十分嚣张。楚国跟晋国作战,楚望窥探敌情,对侍臣说:‘甚嚣,且尘上矣。’意思使救国军队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左传》成公十六年)

30. 人浮(超过)于事:人员过多,而可干事情很少。

正例:有的部门或是人浮于事,或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地方不减员、不裁官行不行?(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2)

正例:如今兄弟这里,人浮于事,实在用不开。(《儿女英雄传》)

31. 不同凡响:比喻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多用于文艺作品。凡响:平凡的音乐。

正例:这个那里:自觉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鲁迅《摩罗诗力说》)

误例:他这个人脾气很怪,跟一般人都合不来,一举一动都不同凡响,同学们都怕跟他打交道。(倪宝元《成语辨析续编》第38页1986-4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修改:与众不同。

32. 出类拔萃:比喻聚在一起的人或者无。超出同类,高于一般。形容品德或者才能出众。

误例:小巨人姚明身高220多厘米,即使到了素有“篮球王国”之称的美国,他的身高也是出类拔萃的。(人教社语文第六册教案第224页)

33. 同日而语:

正例:留学生大多数是家里有钱,或由政府派遣,为的是将来给家族或国家增光,贫穷和受不到教育的女人怎么能同日而语。(《鲁迅全集》)

34. 栩栩如生:形象生动,像活的一样。

正例:不但所写的农民矿工以及知识阶级,皆栩栩如生,且多格言,汲之不尽,实在是新文学中一个大炬火。(《鲁迅全集》)

误例:清清的江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好一幅美丽的栩栩如生的“春水鱼游图”。 (《文教资料》2002第二期18页)

35. 休戚相关:祸福互相关联。

正例:小一点,就说明中国的“民族主义文学家”根本上只同外国主子休戚相关。(《鲁迅全集》)

误例:提高质量对任何一种产品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品的质量与广大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2)

误例:提高师资的质量,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这是和提高教学质量休戚相关的。(倪宝元《成语辨析》第301页1979-10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修改:息息相关。

36.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正例: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正例:他们都爱他,尊敬他,对他发生了那么深的息息相关的感情。(巴金《新声集》)

误例:

37. 啼笑皆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即使人难受,又使人发笑的尴尬处境。

正例:这就是说,用这些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谈茶馆》老舍)

误例:在动物园举办的动物认养活动中,许多认提出的问题让饲养员啼笑皆非,难以回答。(《语文之友》2002-9、10期,31页)

38.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

正例: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只有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才是世界的创造者。个人,个人是多么微不足道!(杨沫《青春之歌》)

误例:病菌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对人民的危害却非常严重。(《成语辨正》北京出版社张拱贵 1883-4第一版205页)(倪宝元《成语辨析》第257页1979-10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分析:强调价值小。语境强调细菌很小。两者不符。修改:微乎其微。

39. 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止敲打战鼓,比喻事情终止或者收场。

正例:

误例:对于“和平号”的坠落,美国人应该高兴,因为强大的对手偃旗息鼓了,他们可以放下多年压在心头的石头了。(《语文之友》2002-9、10期,31页)

误例: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高考全国2002卷)

40. 混为一谈:不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正例:中国人办事和做戏太混为一谈,而别人却很切实。(《鲁迅全集》)

误例:这几幅画都是他的早期作品,自然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混为一谈了。(《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14)

41. 举足轻重:一抬脚就会影响左右的轻重。比喻地位重要或者实力强大,一有举动就会影响全局。

正例:我们认为,美国发起战争的时候,基辛格在美国权力机构中是个举足轻重的关键任务,因此他必须对这场战争给越南人民带来的损失和痛苦负责。(《参考消息》02418)

误例:卡夫卡的尸体被运回布拉格的时候,那里的人们还不清楚,运回来的是一位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一样举足轻重的划时代作家。(北京西城区抽样测试)

42. 翻云覆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杜甫诗歌)比喻反复无常或者玩弄手段。

正例:他对于敌人决不宽容……对于翻云覆雨,毫无操守,而偏偏俨然自居的丑角,也决不宽容!(茅盾《“宽容”之道》)

误例1:李白的例子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写豪情壮志,在盛唐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误例2:队里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起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捉摸不定,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倪宝元《成语辨析》第66页1979-10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误例2修改:朝三暮四。

43.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正例:象牙雕刻的人物花鸟,生动活泼,巧夺天工。

误例:桂林山水,如诗如画,巧夺天工,怪不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44. 耿耿于怀:

误例:这样,张定边对北汉基业耿耿于怀、不计个人得失的性格得到很好的表现,较之原作丰满得多了。(《成语辨正》北京出版社张拱贵 1883-4第一版147页)

分析:强调忠诚。而非心里有疙瘩解不开。修改:忠心耿耿。

45. 未雨绸缪:比喻事前做好准备。绸缪:用绳索缠捆。

误例:领导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未雨绸缪,而不该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46. 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反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

误例:本来是自己惹的祸,却千方百计转嫁给别人,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着实令人气愤。(《会考模拟试题精编》)

47. 越俎代庖:掌管祭祀的人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一般用于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的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

误例:我们有的老师讲课,对于那些学生本来看看书稍加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也力求讲得十分清楚透彻,这种越俎代庖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教与学整体设计》96)

48. 罪不容诛(处死):罪恶极大,判处死刑还不足以抵偿。

正例:他拐卖妇女儿童,丧尽天良,真是罪不容诛。

误例:刘金凤罪大恶极但罪不容诛(不能判处死罪),如果留下她的话,那么听到她的忏悔声音,世人会不会受到更大的警示呢?(《中国考试》67页 2002-4、5合期)

49. 势如破竹:形容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正例:朱仙镇大捷之后,岳家军挥师北上,势如破竹,把金军赶过了黄河。(中华书局《成语词典》529)

误例:日元贬值势如破竹,使遭受金融危机重重打击的亚洲经济雪上加霜,难以复苏。(《中国考试》67页 2002-4、5合期)

修改:一泻千里。

50. 蚍蜉撼树:力量小而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

误例: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蚍蜉撼树。(《高考语文专题教程》33页)

51. 安步当车:慢慢地走,就当是坐车。

误例: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2001高考题)

修改:徒步行走.

52. 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误例:他虽然已是成功人士,但仍不忘创业的艰难,始终过着箪食壶浆的生活。(《2002黑吉辽三省三校联考语文质量检测题》)

53. 焚膏继晷: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误例:欲壑难填啊,人的物质欲望是永无休止的,因此,为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那种焚膏继晷、贪图享乐的生活方式。

(《高中语文》题选活页2页)

54. 讳莫如深:原谓事情重大,因而隐藏不言。深:事情重。

误例:生与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有关死亡的问题。(《热点重点难点28》)

55. 弹冠相庆: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误例:建业队终于在客场战胜了对手,当球迷们弹冠相庆时,队员们已经在为下一场的拼搏做准备了。(《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56.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误例:工会主席的讲话微言大义,话语虽亲切但寓意深远。(《金版专辑》61)

57. 俾昼作夜:形容日夜颠倒,生活不正常。

误例:他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决不是偶然的,一年来,他勤奋刻苦,俾昼作夜,全部精力都投入了学习。(《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58. 不赞一辞:①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②现指一词不发,《史记·孔子世家》“至干为春秋,笔则复,削则削,了复之徒不能赞一词”

误例:我的态度很鲜明,对***练习者的言论不赞一辞,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59. 响遏行云:声音高入云霄,反浮动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歌声嘹亮。

误例:广场上人们欢声雷动,口号声和欢呼声响遏行云。(《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60. 挥洒自如:指写作诗文或书画,运用笔墨自如,不受拘束。

误例:他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说话做事都挥洒自如,给人一种非常干练的印象。(《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61.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删去。

误例: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教与学整体设计》92)

修改:文理不通。

62. 从长计议:慢慢儿多加商量,指不急于做出决定。

误例: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2004普招北京卷》)

63. 老气横秋:①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②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误例:想不到这几年祖父变化那么大,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耳聋眼花,老气横秋,连走路夜很困难了。(《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64.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误例:40多年来,雷锋,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直为人民所铭记,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金版专辑》68)

65. 不遗余力:把所有的力量全部使出来。

误例: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66.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也形容畏惧又愤怒的样子。

正例:

误例:几年的时间,他不但成为博士生,而且发表了几篇颇有影响力的论文,令人侧目而视。(《语文之友》2002-9、10期,29页)

修改:刮目相看。

67. 相濡(沾湿)以沫(唾沫):用唾沫互相润湿。比喻人在困难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来相互求助。

正例: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他和妻子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中华书局《中华成语词典》)

误例: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2)

68. 间不容发:比喻情势危急到极点。

误例:洪水气势汹汹地涌来,眼看大堤支持不住,在这危急关头,张平硬是带领战士们冲上去,,筑成一道间不容发的人堤。(《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69. 不易之论: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议论。形容论断或意见正确。

误例:李军从多方面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刻苦钻研和认真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可称得上不易之论得改革方案得初稿。(《语文之友》3+X专题训练五)

70. 不刊(改动)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正例:

误例:这一期看来又得延期出版,来稿虽多,但都是不刊之论,很少能用的。(《成语辨正》北京出版社张拱贵 1883-4第一版126页)

篇5:高考病句辨析十二类标志性词语

辨析或修改病句,是近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而且这一考点在通常情况下得分率在语言基础题中往往是比较低的。为此,我们老师和学生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而效果并不是很好,有时还会产生“过敏”,即对四个选项看谁都有病。

笔者结合各省自主命题的病句分析,总结出高考病句辨析的十二类标志性词语,以帮助考生辨析病句时有的放矢,不致“过敏”。

标志一: 并列短语或句子

并列的句子和句中的并列短语,是一个很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会有语序不当、并列不当和搭配不当等情况。所以,在做题时,只要见到并列句子或并列短语,就要小心有“病”。

例如2006年江西高考第5题c项: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并列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中“球衣、球鞋”不能算是乒乓器材)

2008年江西高考第5题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标志二: 关联词

关联词在句子当中所起的作用是使句子句间关系更清晰,但有时也会适得其反,那就是关联词词语使用不当。它往往会出现关联词本身组合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以及因为关联词的原因导致语序不当等情况。例如2003年北京高考第5题b项: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速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显然“绿化建设”比“种下树苗”更为重要,因此通过关联词可以判断此句为语序不当。)

2006年湖南高考第4题b项: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关联词使用错误,与“不只是”搭配的是“而且包括”,把“而是”改成“而且包括”。)

标志三: 特殊句式词语

语言在很多情况下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的现代汉语也不例外。在平常交流当中,会有一些相对固定词组的搭配,这就是所谓的特殊句式词语。特殊句式词语词组搭配相对固定,若有调整,就极有可能造成句式杂糅。

例如2007年宁夏高考第20题c项: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应改为“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这个中心”或“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以……为中心”属特殊句式。)

标志四: 连词“和、与”

连词这一类标志和标志一中并列短语、并列句子所引发的病因类似,之所以单独立一类,是为了给考生提供更多的寻“病”切入点。

例如2006年江西高考第5题b项: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因为连词“和”的作用,容易让人只看到“提高”“水平”的可行性,却忽视了“培养”“水平”的不可行性。)

2007年江西高考第5题a项: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有歧义。即捕杀野犬、狂犬是否被在禁止之列。另外,“拥护”是指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支持”是指给以鼓励或赞助。“拥护”含全力支持的意思,所以宜放在支持后,以示递进才妥。)

2009年江西高考第4题a项: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学习”与“素养”搭配不当)

标志五:否定词或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

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在高考当中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否定词相对容易辨别,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如“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等就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不容易辨析。

例如2005年江西高考第6题b项: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的面具来反对科学。(科学的面具本身就是虚假的,再加上个“伪”,反而把意思说反了)

标志六:介词

介词多和名词搭配构成介宾短语,正因为此,往往会造成一个句子的主语缺失或主客颠倒。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 通过”“对、对于”“当……”“在……”“正……”。

例如 2006年江西高考第5题a项: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由于”的使用,使得整个句子没有了主语)

2009年江西高考第4题b项: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王夫人”“宝玉”主客颠倒)

标志八:概数、约数

概数和约数在日常生活当中使用很频繁,但因此使用错误的几率也很大。因此,高考对此也很关注。例如2007年江西高考第5题b项: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有错,平均不能是约数,当然不能说“以上”。因为是指把总数按份均匀计算。)

2004年重庆高考第5题d项:第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十几万元左右”语意不明。)标志九:代词

代词本来可以给我们交流带来很大的方便,但如果使用不妥当就会指代不明,高考命题即源于我们的日常使用。

例如2004年全国二卷第6题b项: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那样”指代不明确,没有指明是“视觉感受”“比实际最度稍薄”,还是其他情况。)

标志十:两面性的词语

两面性的词包括“成败”、“得失”、“好坏”、“ 高低”、“能否”、“是否”、“与否”等。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就要求整个句子的意思都要保持不确定性。

例如2005年浙江高考第5题c项 :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与否”与“富强”不对称,去掉“与否”。)

标志十一:数字

在汉字当中找寻数字不难,然而我们却往往容易在做考题的时候将它忽视,通过数字找病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2007年江西高考第5题c项: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低一倍多”语病题出现数量增减的句子要注意: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超过”一类词。此外,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命题者常在此处设置语病。)

2005年广东高考第4题a项: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是这些单位一共180多家,还是各有180多家?)

标志十二:是

“是”在句中表示判断,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使用频率最多的一个字,自然也是我们容易忽视的一个字,由它引发的病句我们却要注意。“是”字句往往会是主宾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

例如2005年江西高考第6题d项: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整句压缩一下就是“乒乓球馆是团体”,应该将“团体”修改为“场所”之类。)

篇6:中考英语词语辨析

1.beat, win

这两个词都有“获胜,打败”的意思,但其后宾语不同?beat是“打败,优于”的意思,后面接人或队?如:We beat them。 我们打败了他们?

win指“赢,获胜”,后面接比赛?名次?如:We won the match/game/race/the first place。 我们赢了这场比赛(获得了第一名)?

2.agree with, agree on, agree to

agree on表示“就……取得一致意见”?如:We all agree on (making) an early start。 我们一致同意及早出发?

agree with表示“与……意见一致”,后面既可以跟表示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也可以跟表示意见?看法的名词或what引导的从句?如:I agree with you without reservation。我毫无保留地同意你的意见?We agree with what you said just now。我们同意你刚才所说的意见?

agree to后面不能接人,只能接“提议,计划,方案”等词句?如:I agree to the terms proposed。 我同意拟议的条件?

3. bring, take, carry,fetch

这四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带”或“拿”的意思,但使用的场合各不相同?

bring作“带来,拿来”解?如:Next time don’t forget to bring me a copy of your work。 下次不要忘了把一份你的.作品带给我?

take是bring的对语,作“带去,拿去”解?如:Take the box away, please。 请把盒子拿走?

carry表示“运载,携带”之意,运送的方式很多,可以用车?船,也可以用手甚至用头?如:This bus is licensed to carry 100 passengers。 这辆巴士准载一百人?

fetch则表示“去拿来”的意思?如:Please fetch me the documents in that room。 请到那间房间去把文件拿来给我?

4.each, every

篇7:高考英语词语辨析:cost, spend, take

一、方法指导

(一)要看词语间的搭配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

例1:①预算即使制订得再(正确,准确),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句中的搭配关系要根据前面的“预算”来决定,我们常说,“准确预算”“预算准确”,而不说“正确预算”或“预算正确”。

②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渐渐被体现时代精神的文明用语代替了。

“司空见惯”指经常看到,不足为奇。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此句宜改为“见惯”。

(二)要分析句子的语境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意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

例2:①在總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聚集,云集)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云集”比喻许多入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句中“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是从四面八方来到一起,这一语境,要求使用“云集”而不使用表示一般意义的“聚集”。可见语境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依据。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汽车价格变化倍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偃旗息鼓”意思较多,可以指“秘密行动,不暴露目标”,也可以指“停止战斗”,还可以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但全句语境是说,几家汽车大厂一直无声无息,没有什么动静,因而使用不当。

(三)要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一定的句子给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而这个语境,往往是作者所褒扬的或贬斥的,所以在用词时就有所讲究:褒义语境一般不用贬义词,相反则不用褒义词。

例3:①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柒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

“染指”是贬义词,比喻分取非法利益。我国的运动健儿勇夺金牌,应用褒义词,所以“染指”一词使用错误。

②教师安居工程今年将有三十套住房落成的消息传开后,广大教师弹冠相庆,称赞政府确实为他们办了件实事。

“弹冠相庆”原意指弹掉帽子上的灰尘,互相庆贺。现用于贬义,指一人做官,其同伙互相庆贺也即将有做官做,与句中“互相庆贺”的喜庆色彩不符合。

(四)要识别词义的轻重

有些词的词义是有轻重的,该用词义较重的就不能用轻的,词义轻重要适当。

例4:①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时,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从全句意思看,是这一次群众评议时对机关作风很不满意,相信下—次大家会比较满意的,而用“有口皆碑”显然程度失当。还有一点,“有口皆碑”往往只用于已经存在、既成事实的事情上。此处使用明显不当。

②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

既然设计“有些缺点”,就可以指责,“无可非议”是指“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程度又太轻了。若改用表示“不可多加非难”的成语“无可厚非”就程度得当了。

(五)要看词语是否“—语多用”。

有些词语意思较多,如只知其一,不知其余,就会在使用中出错。

例5:在周末班会上,一向沉默寡言的李涛主动地走上讲台,指手画脚,慷慨陈词,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可以指轻率地加以指点批评,例句使用了该成语的第一个意思,是恰当的。

(六)要看语体色彩是否合乎语境:

从语体色彩的角度,注意谦辞敬辞误用。

例6: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是谦辞,一般用于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感到光荣。这里显然用错了。

(七)要重视词语所指的对象或范围:

有些词语只适用于描写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使用对象,就极易出现张冠李戴的毛病。

例7:①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独树一帜”指独特地树起一面旗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或一派,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学术方面。该处使用正确。

②老王虽说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

“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不能用于退休老人。

(八)要分辨词语的词义,不能重复累赘、自相矛盾

词语使用重复累赘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

例8:①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本身结构是个被动式,意为“让内行人见笑”,与语境中“被人”一词重复。

②“神来”、“顿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所必然会产生的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成语中已含有“自然”一义,与前面“自然的”构成重复。

(九)看词语是否符合使用习惯。

有的词语在实际运用当中,有其使用习惯,比如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

例9: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句或问句中,例11用于肯定句中,不恰当。类似用法的还有“善罢甘休”“同日而语”“等量齐观”“无时无刻”“一概而论”等。

(十)要利用语素分辨近义词语

词语外形非常相似,有的甚至只有一字之差,意义相差也很大,所以要注意不同语素之间的差别。

例10:①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新了亚洲记录,并且为中国再添一金。

“不孚众望”应改为“不负众望”。前者指不能使众人信服,不能达到众人所期望的那样;后者指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②有些人对骑自行车带人之类的事情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样方便了自己,也没有妨碍别人。

“不以为然”应改为“不以为意”。前者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不赞成;后者指不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在乎。

二、练习巩固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强台风过后,那座房子的几扇木窗全部 ________ 了。

(2)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发表谈话, ________ 巴以冲突双方保持克制态度,尽快回到谈判桌上来。

(3)台湾方面却认为,与大陆谈判的时机并不成熟,本来可以深入的一轮谈判因此而 ________ 了。

A.脱落,敦促,搁浅

B.剥落,督促,搁置

C.剥落,敦促,搁置

D.脱落,督促,搁浅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美国世界级网球名将桑普拉斯在ATP总决赛冠军争夺战中,以3:0轻松击败他的老对手阿加西,又一次夺得冠军,这是他第五次 ________ ATP。

(2)一到单位,你就又吵又闹,并扬言要绝食示威,是谁 ________ 你这么干的?

(3)中国铁道部部长傅志寰昨天向西藏团全国人大代表 ________ ,青藏铁路建成以后,从拉萨乘火车到北京将不超过48小时。

夺冠,指使,许诺

B.问鼎,指使,承诺

C.夺冠,支使,许诺

D.问鼎、支使,承诺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亚运会上,釜山市的体育馆中150次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那嘹亮激越的乐曲声至今仍不绝如缕地在耳边回响。

B.今年以来,钢铁等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对本来利润率就不高的电子信息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

C.就个人而言,他强烈地想成为一个诗人;然而他考取的却是师范大学,于是他自怨自艾命运不佳。

D.这次活动没组织好,她已很难过,我们不要再去求全责备他了。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他一连几次都没考好,真是屡试不爽,因而心情很沉重。

B.这次错误是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以后就会吃大亏的。

C.现在许多中小学生的作文常常是文不加点,字迹潦草,即使是有标点的,往往也是极不规范,令很多语文教师头痛。

D.这本拼凑起来的“名家”短篇小说集,几乎无精彩之作,顶多有一两篇还算差强人意。

参考答案:1.A 2.B 3. B 4.D

篇8:英语词语辨析

big/ large/ great/ huge

Ⅰ. big 和large 所修饰的一般是具体的事物。

big 侧重于表示一个物体的块头、重量,含有庞大、笨重的意思,其反义词是little;

large 侧重表示一个物体的宽度和数量,有广阔和众多的含义,其反义词是small。 在现代口语中两者常可互换,big 较口语化,large比较正式。如:

① This is a big / large room. 这是一个大房间。

② This coat is too big for her. 这上衣对她来说太大了。

③ China is a large country.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Ⅱ. big 还可作长大了的`解,而large没有这个意思。如:

① She is big enough to ride a bike.

她长大了,足可以骑自行车了。

Ⅲ. great 常表示伟大的,可修饰抽象名词,也可修饰具体的人或物,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有时可能表达说话人的喜悦、赞扬等感情。如:

① We are going to visit the Peoples Great Hall. 我们打算去参观人民大会堂。

② Einstein was a great scientist. 爱因斯坦是位伟大的科学家。

③ --How do you like my coat? --Great!

篇9:英语词语大辨析精讲

bank,beach,coast,seaside,shore都含有一定的“(海)岸,边”之意

bank“河岸,堤岸”,指河流两旁高出水面的地方

beach“海(湖,河)滩,水滨”,指受潮水冲刷而形成的有细沙或卵石覆盖的平缓的斜坡

coast“海岸,海岸线”,是地理上的专用名词,指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有清晰的`边界概念.它不能用来指河岸或湖岸.

seaside“海滨”,尤指假日度假胜地

shorel“岸,滨”,含义广泛,可指围绕海洋、河流及湖泊旁边的陆地,含有与水相对的意味(in shore“近岸”;on shore“在岸上,在陆上”;off shore“离岸”)

1.Shanghai lies on the east ____ of China.

A.bank B.beach C.coast D.seaside

2.They saw a boat about a mile from the ____.

A.shore B.seaside C.bank D.beach

3.Many English people like to go to the ____ for their holidays and lying on the ____ in the sun.

A.shore B.coast C.seaside D.beach

4.The old man used to sit on the river____ to fish.

A.bank B.coast C.seaside D.beach

5.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with sand along the ____.

A.shorel B.beach C.bank D.coast

6.The ship stopped a little way off the ____.

A.coast B.shore C.bank D.beach

1.Shanghai lies on the east __C__ of China. 上海位于中国东海岸.

A.bank B.beach C.coast D.seaside

2.They saw a boat about a mile from the __A__.他们在离海岸大约一英里处看到一条小船.

A.shore B.seaside C.bank D.beach

3.Many English people like to go to the __C__ for their holidays and lying on the __D__ in the sun.许多英国人喜欢去海滨度假,并躺在海滩上晒太阳.

A.shore B.coast C.seaside D.beach

4.The old man used to sit on the river__A__ to fish.那位老人过去常常坐在河岸上钓鱼.

A.bank B.coast C.seaside D.beach

5.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with sand along the __B__.孩子们在海滩上玩沙.

A.shorel B.beach C.bank D.coast

6.The ship stopped a little way off the __B__.船停在离岸不远处.

篇10:中考英语词语辨析一

at Christmas/ on Christmas

Ⅰ. at Christmas 表示在圣诞节期间,既可以表示在圣诞节当天,也可以表示在圣诞节前后不久。如:

Ill return at Christmas 我将在圣诞节期间回来。

Ⅱ. on Christmas 则指在圣诞节,一般仅指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当天。如:

Children always get many presents on Christmas Day.

在圣诞节孩子们总是收到许多圣诞节礼物。

[注]:on Christmas Eve 指的是在圣诞节前夜相当于中国的除夕。

at first/ first

Ⅰ. at first 起初,多用来表示后来发生的事情或动作,与前面的不同,甚至相反。如:

At first she knew nobody but now she has many good friends.

起初她谁也不认识,但现在她有很多朋友。

Ⅱ. first 用来表示一系列动作或事物的开始。如:

Be polite. First knock at the door and then go in. 要有礼貌。先敲门,再进去。

at last/ finally/ in the end

Ⅰ. at last 最后表经过一定曲折之后某事才发生,强调努力的`结果,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须用一般过去时。如:

Did the man in the shop understand him at last?

上一篇:正阳县财政局五五普法工作总结下一篇:交通规则人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