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与钱谦益

2024-04-10

柳如是与钱谦益(精选4篇)

篇1:柳如是与钱谦益

柳如是和钱谦益的爱情故事

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溥、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柳氏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最后于崇祯十四年她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柳氏后生有一女。有“红学“者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

明崇祯十三年冬天,原朝廷礼部侍郎钱谦益削籍归乡已经两年,这年的冬夭奇冷,他所居住的“半野堂”门前也特别冷清,已好久不曾有友人来访了。

一个冬日淡淡的午后,钱谦益坐在书房中打吨,忽听得家人传报:“有客人来访!”不一会儿,拜贴就送到了书桌上,钱谦益来了精神,拿过拜帖一看,上面写着:“晚生柳儒士叩拜钱学士。”“柳儒士?”他心里起了疑问,这名字似乎未曾听说过,是谁呢?

也许是慕名前来造访的无名晚辈吧,这种人钱谦益接待得不少,如今反正闲居无事,有个人聊聊也好,于是他让家人有请来客。

待钱谦益慢条斯礼地踱进客厅,来客已站在屋里翘首欣赏墙上的字画了,听到脚步声,来客连忙转过身来,朝钱谦益深深一辑,恭恭敬敬地称礼道:“晚生见过钱老先生,冒昧造访还望见谅!”

钱谦益打量着来客,见他一身兰缎儒衫,青巾束发,一副典型的富家书生打扮,举止虽有板有眼,身材却异常的娇小,似乎缺少一种男子的阳刚之气。再瞧面貌,明眸生辉,鼻挺嘴秀,皮肤白嫩,清秀有余而刚健不足。看着看着,钱谦益猛觉得有几分面熟,可搜索枯肠,始终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

来客看着钱谦益若有所思的神态,不禁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似乎猜中了主人在想什么,他也不去打断,只是轻悠悠地吟出一首诗:

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

近日西冷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真没想到啊!柳姑娘光临寒舍,有失远迎,得罪!得罪!”钱谦益热情地请所谓的“柳姑娘”落了座,又忙着命侍婢上茶奉酒,说是要为柳姑娘驱寒消疲。

这个女扮男装的柳姑娘是谁呢,竟如此惊动名重一方的钱谦益?柳姑娘原来就是苏州一代名妓柳如是。说起柳如是与钱谦益的交情,那还是两年前的事。

那是崇祯十一年初冬,供职京师的江左才士钱谦益,本已高居礼部侍郎之职,眼看又要提升,却因贿赂上司之事被揭露,不但受了廷杖之责,而且免去了官职,被迫返回原籍常熟。那时他已五十七岁高龄,猝遭巨变,心境黯淡悲凉,一路透迤南归。途经杭州时,顺便前往西湖上荡舟闲游,排遣愁怀,疲倦时便落脚在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家中。当时恰逢柳如是也客居杭州,是草衣道人门上的常客,那天正巧将一首游湖时即兴作的小诗搁在了草衣道人的客厅里。钱谦益无意中发现了那帧诗笺,拿过来轻声诵读:

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

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好清丽别致的诗句,诗词大家钱谦益不由得击节称赞,善解人意的草衣道人看在眼中,心领神会,凑过来道:“明日何不请来柳姑娘一同游湖?”钱谦益自然求之不得。

第二天,一只画舫果然载着三个人悠悠荡荡于西子湖上。一见到柳如是,钱谦益立即生出一份怜爱之情,这姑娘长得娇小玲戏,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嵌在俊秀的脸蛋上,显得分外动人。这般小巧的可人儿,腹内竟藏着锦绣诗情,着实令人感叹。柳如是是个性格开朗的姑娘,虽是与鼎鼎有名的钱谦益初次相见,却毫无拘束之态,谈诗论景,随心所欲。那活泼可爱的神情,使钱谦益暂时忘却了心中的悒郁,感觉自己也变得年轻起来,一时兴起,竟一口气吟了十六首绝句,以表示对伊人的倾慕之情。柳如是吟来唤起他记忆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西湖一别,钱谦益万万没想到这姑娘还会跑到常熟来看他,女扮男装而至,又给了他一分额外的惊喜。一番寒暄问候之 后,钱谦益留柳如是在“半野堂”住上一段时间,柳如是欣然应允,似乎她就是抱着这个打算来的。

于是,寂静的“半野堂”中荡漾起一老一少一对忘年之交的笑声,他们一同踏雪赏梅、寒舟垂钓,相处得竟是那么和谐。为了感谢柳如是的相慰之情,钱谦益命人在附近的红豆山庄中为柳如是特筑一楼,他亲临现场督工,仅以十天时间,一座精美典雅的小楼就建成了。钱谦益根据《金刚经》中“如是我闻”之句,将小楼命名为“我闻室”,以暗合柳如是的名字。小楼落成之日,他还特写诗抒怀:

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

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钱谦益的一片深情,让柳如是感动不已。她是一个历尽坎坷的女子,成名后虽然也有千人万人捧着,可无非都是逢场作戏,又有几人能付出真情呢?钱谦益虽是花甲老人,可那份浓浓情意比一般的少年公子要纯真的多,也许是同样尝过生命的苦涩,才有这种深切的相知相感吧,感念之余,柳如是回赠了一首“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的诗: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

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

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几场春雪过后,春风又绿江南岸。桃红柳绿中,钱谦益带着柳如是徜徉于山水间。湖上泛舟,月下赏山,诗酒作伴,日子过得象神仙一般。这其间,柳如是几次露出以身相许的心意,而钱谦益每次都在一阵激动之后,悄悄避开这个话题。钱谦益颇有他的一些顾虑:一是两人年龄悬殊太大,柳如是今年二十四岁,整整比自己小了三十六岁;二是自己身为罪臣,前途无望,岂不耽搁了人家姑娘的前程!如此想来,他迟迟不肯接纳她,心中却又一刻也舍不下她。

柳如是则有她的想法:她十五岁沦落风尘,阅人可谓丰富。多才多情的公子为数不少,可有几个能情有独钟?几个能真正关心体贴女人?十六岁时她曾委身于松江举人陈子龙。陈公子也算才情横溢,热心教她诗词音律,使她获益不小,可偏偏又性情不合,终于闹得各奔东西,让她心伤欲碎。如今遇到的钱谦益,才华自不用说,二十八岁就考成了探花郎,诗词享誉一方。虽说年纪大些,可有情有趣,对她又是这般关照,与他在一起,她觉得生活是那么安稳恬静、有滋有味,年纪相悬又算得了什么呢?

既然两人情投意合,其它还有什么可顾忌的?面对柳如是的一片痴情,钱谦益无法再犹豫退缩,终于在这年夏天,正式将柳如是娶进了家门。

他俩的.婚礼办得别出心裁,租了一只宽大华丽的芙蓉舫,在舫中摆下丰盛的酒宴,请来十几个好友,一同荡舟于松江波涛之中。舫上还有乐伎班子,在热闹悠扬的萧鼓声中,高冠博带的钱谦益与凤冠霞帔的柳如是拜了天地,又在朋友们的喝彩声中,回到酒席边,喝下了交杯酒。

婚后,他们老夫少妻相携出游名山秀水,杭州、苏州、扬州、南京、黄山,处处留下他们相偎相依的身影。柳如是问丈夫爱她什么,钱谦益说道:“我爱你白的面、黑的发啊!”言外之意是无一处不爱她;接着,钱谦益又反问娇妻,柳如是偏着头想了想,娇嗔地说:“我爱你白的发、黑的面啊!”说完,两人嘻笑成一团,俨然是一对打情骂俏的小情人。

一番游历之后,他们都特别钟情于杭州西湖的明丽风光,于是在西湖畔修筑了一座五楹二层的“绛云楼”,画梁雕栋,极其富丽堂皇。夫妻俩安居其中,日日欣赏西湖上的朝霞夕雨。春花秋月,时光如诗一般地静静流过。

甲申之变,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江南旧臣谋划着拥立新君。马士英推崇福王朱由崧,钱谦益则拥护潞王朱常范,最后福王得势做了弘光皇帝。钱谦益害怕新朝廷与自己过不去,就赶忙巴结当权的马士英,竟也获了个礼部尚书之职,虽是空衔,却让他觉得安稳而风光。

可是不久清军攻破了南都,弘光朝廷为时一年的生命宣告结束,中国顿时成了满清的天下。钱谦益作为旧朝遗臣,又是一方名士,必定会引起新政权的注意。不奉新朝便忠旧主,他面临着命运的选择。柳如是目睹了清兵破城、扫荡江南的种种惨象,内心悲愤不已,如今既然已是清朝的天下,她劝钱谦益以死全节,表示忠贞之心。钱谦益思索再三,终于点头同意了柳如是的建议,两人说好同投西湖自尽。

这是一个初夏的夜晚,钱谦益与柳如是两人自己驾了一叶小舟,飘进了西湖。朦胧的月光冷冷地照着他们,柳如是一脸悲切而圣洁的表情,而钱谦益却露出几分不安。船上摆着几样菜肴和一壶酒,柳如是斟好酒,端一杯给丈夫,自己举起一杯,缓缓说道:“妾身得以与钱君相识相知,此生已足矣,今夜又得与君同死,死而无憾!”钱谦益受她的感染,也升出一股豪壮的气概,举杯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柳卿真是老夫的红颜知己啊!”两人幽幽地饮完一壶酒,月儿也已偏西,柳如是率先站起身来,拉着钱谦益的手,平静地说:“我们去吧!”钱谦益从酒意中猛地惊醒过来,忙伸手到船外搅了搅水,抬头对柳如是说:“今夜水太凉,我们不如改日再来吧?”“水冷有何妨!”“老夫体弱,不堪寒凉。”柳如是知道他是难舍此生,心有悔意,此时她也满怀悲凉,无心劝他什么,只有紧紧偎在他怀中,一直坐到天亮。

钱谦益推说水凉不肯再去投湖自尽,柳如是只好退让二步,说:“隐居世外,不事清廷,也算对得起故朝了。”钱谦益唯唯表示赞同。

几天后,钱谦益从外面回来,柳如是发现他竟剃掉了额发,把脑后的头发梳成了辫子,这不是降清之举吗?柳如是气愤得说不出话来,钱谦益却抽着光光的脑门,解嘲道:“这不也很舒服吗?”柳如是气得冲回了卧室。

其实,钱谦益不但是剃了发,甚至还已经答应了清廷召他入京为官的意图。柳如是百般劝说无济于事。临行前夕,正逢中秋佳节,柳如是与钱谦益泛舟西湖之上,一个是悲伤缠绵,一个是满怀喜悦,这一夜,两人与往常不一样,都闷闷地饮酒,很少说话。柳如是看着眼前熟悉的湖光月色,吟了一首诗给钱谦益:

素瑟清樽迥不愁,楼云雾似妆楼;

夫君本志期安桨,贱妾宁辞学归舟。

烛下鸟笼看拂枕,凤前鹦鹅唤梳头;

可怜明月三五夜,度曲吹萧向碧流。

她想用柔情和宁静甜蜜的生活图景挽留住丈夫,可钱谦益已动功名之心,一下子哪里收得回来。

钱谦益到京城后混得并不理想,他一心想着宰相的高位,最终还只是得了个礼部侍郎的闲职,不免有些心灰意冷。而远在西湖畔独居的柳如是接二连三地写来书信,一面倾诉相思之苦,一面劝他急流勇退,回去与她同享纵情山水之间的隐居生活。慢慢地,钱谦益动了心,想到:“功名富贵,贵在知足,年逾花甲,夫复何求!”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是向朝廷托病辞官,很快便获得了应允,脱下官袍,再度回乡。

西湖边,钱谦益与柳如是又开始了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顺治五年,柳如是生下了一个女儿,老年得千金,钱谦益喜不胜收,更加醉心于平淡而欢乐的小家庭生活。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这一年,一件飞来的横祸又落在了钱谦益的头上。他的门生黄毓琪因写诗讽刺清廷而受责,事情牵连到钱谦益身上,他被总督衙门捕入了大牢。丈夫的性命危在旦夕,产后卧病在床的柳如是挣扎着起来,冒死上书总督府,要求代夫受刑。总督府感其诚心苦意,又查证钱谦益确无乱上之举,便将他放了出来。经历了四十天牢狱之苦的钱谦益无惊无险地度过了劫难,更加看破了尘世,对柳如是也更加敬重了。

宁静的生活又过了十余年,钱谦益八十三岁那年病殁于杭州。丈夫死后,四十七岁的柳如是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为了家产之事,族人与她纠缠不休。丈夫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就在当年,她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一代奇女,香消玉殒。

篇2:柳如是与钱谦益

西湖八绝句(之一)

柳如是

垂杨小院锈帘东,莺阁残枝蝶趁风。

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1.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诗人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

2.你怎样理解诗的最后一句“桃花得气美人中”?

参考答案

1.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清幽的画面:依依垂柳,精巧小院,屋宇绣帘,莺阁宁谧,残花点点,蛱蝶飞舞……一个摆脱了世俗喧嚣的`环境。诗人恰倒好处地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才使得这个静谧的小院里充满了生机。

2.在寒食节里,诗人走在西泠路上,灼灼桃花,艳丽无比;一时间真不知是桃花映衬着“美人”,还是“美人”装扮了桃花。但诗人柳如是虽为风尘女子,却十分自信,她认为桃花之美艳是因为得到了“我”这位“美人”的辉映。

作者

柳如是,女诗人,浙江嘉兴人。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丈夫为明清侍郎钱谦益,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其墓在江苏常熟虞山花园浜。

《西湖八绝句》

其一

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未思逢。

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其二

年年红泪染青溪,春水东风折柳齐。

明月乍移新叶冷,啼痕只在子规西。

其三

湘弦瑟瑟琐青鋂,些是香销风雨嵬。

无数红兰向身泻,谁知多折不能回。

其四

南屏烟月晓沉沉,细雨娇莺泪似深。

犹有温香双蛱蝶,飞来红粉字同心。

其五

亚枝初发可怜花,剪剪青鸾湿路斜。

移得伤心上杨柳,西泠杜宇不曾遮。

其六

青芜烟掠夜凉时,落尽樱桃暗碧池。

恨杀杨华已如泪,春风春梦又相吹。

其七

晴湖新水玉生烟,芳草霏霏饳雁钿。

苦忆青陵旧时马,桃花啼里不曾还。

其八

愁看属玉弄花矶,紫燕翻翻湿翠衣。

篇3:柳如是与钱谦益

中国诗与画的艺术之美在本质上具有同源性, 在创造、表现、审美感知层面上是相通的, 是相互渗透的, 所以造就了诗如画境的艺术魅力。柳如是擅长各种诗体, 她的诗文可用“描摹如画”来表示摹绘风景、姿态、形象的真实、生动, 她的诗语言凝炼、含蓄、生动, 注重表达自然景象给人的总体印象和感受, 力求勾勒完美的画面, 表现优美的意境。如《寒食雨夜》其七“杨柳湖西青漆楼, 闻遐风起水须钩。无聊最是横塘路, 明月清霜草亦愁。” (1) 垂柳依依, 湖波微微, 孤单的明月下, 青漆楼、横塘路, 白霜附草。是诗?是画?诗人用杨柳勾画一幅人去事非的写意画, 在动人景致里透露凄清的寒意。她用绘画的语言, 塑造如画的意象来表达心境, 其寂寥的况味令人悠然心会。这种诗中有画的形式美, 突出了诗歌的视觉形象, 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在《柳如是诗文拾遗》中有两首同题的《题画梅》, 其一为“媚如睡起欠伸时, 不忍多看费所思。怪底笔端含造化, 点睛惟尔镜中知。” (2) 其二为“色也凄凉影也孤, 墨痕浅韵一枝枯。千秋知己何人在, 还赚师雄入梦无?” (3) 第一首写梅之娇慵、虬枝伸展之态。第二首刻画枝干瘦劲、色凄影孤之墨梅, 而梅花的颜色是反映着她内心的感情的, 墨梅的一枝独舞更代表着她的心声:我如梅花一般高洁、奇绝, 而不以颜色媚人, 可是, 有无识者知我, 有无知己并肩?此诗神形交融, 言深意远, 意境高远。翻检现保存下来的柳如是所绘画册, 其喜欢淡雅入色, 她的画常常是几棵小树, 一个茅亭, 远抹平坡, 半枝风竹, 以普通、简单的景色, 精练深远的笔墨, 抒胸中之意气, 表个人之意兴, 表现出一种天真幽淡、萧条寂寥的自然之美, 是其作诗、作人之风格的表现。

她还善用绘画技巧把画的语言、画的因素引入诗词中。如绘画中的色彩有冷暖、有动静, 以红色、黄色为代表的暖色给人以动感, 以蓝色、绿色为代表的冷色给人以静感, 所谓“诗中有画”就包含着这种色彩因素。同时, 诗是语言的艺术, 诗中用色是通过精心安排颜色字来实现的, 诗歌中的色彩美是诗的因素与画的因素的统一。绘画中讲究色彩的冷暖协调, 动静均衡, 柳如是则在诗歌中注意以不同颜色的搭配, 创造优美的和谐的意境。《咏蕙兰》“碧雾晴霞蕙草轻”、“青蕊有香皆是影, 黄须无暖独多情。”前句中的“碧”指青白色的玉石, 又指浅蓝色或青紫色;蕙兰是一种颜色略淡的香草。在清凉的青蓝色的雾气里, 亭亭玉立着一株蕙兰。后句中是说蕙兰的花蕊散发出淡淡的馨香, 像一股轻烟似的上升;那蕙兰花蕊的黄须, 尽管没有得到温暖的光照, 但它仍然痴情地期盼着得到春日艳阳的爱抚。这里, “碧”“青”是冷色调, 是收缩中的静态;“黄”、“暖”是暖色调, “是影”、“多情”是情感中的动态;二者结合, 便是一幅冷暖交相辉映, 动静彼此映衬的优美的蕙兰特写, 描绘出蕙兰淡雅、清高、纯洁、却情感炽热的形象, 这正是诗人心灵的写照。诗画的结合就在这艺术的心灵上, 以这一颗心灵去吟诗作画, 画中焉能无诗, 诗中岂能无画?再如《寒食》“石露澄松白, 春风杂树黄”, 滴在石上的露珠和“白”都是冷色, “澄”字又是一个表现慢动作的动词, 用它联系两种冷色, 更突出了它们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特点, 寒露中的松树更觉春寒给人凉意;下句春风拂面, 春日照进松林, 闪亮着金灿灿的光辉, 又给人温馨的暖色。描写了一幅初春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景致, 收到强烈的审美效果。柳的诗句中时不时出现的“青”、“白”纯色, 显露了作者身处萍浮靡定的处境中的苍凉情绪和孤苦心事。

但是, 柳如是常常以我之眼观物、著我之色彩, 此即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书简》所谓“移情作用”。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时, 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 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 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 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作为自然万物中的色彩自然也是本无生命和情趣的, 但他们在诗人们的笔下却有了人的灵性、人的感情, 这便是色彩描写的移情作用。绿色具有宁静、清幽的特质, 很容易引起人们冷落感伤的情绪。“红”本是热烈的, 使人感奋的颜色, 但也要看诗人移什么样的情给它。如《西湖八绝句》其二“年年红泪染青溪”, 伤心的血泪竟然把青溪染成了红色, 可见其伤戚之深、哀怨之大;其八“寂寞春风香不起, 残红应化雨丝飞”, 这里“残红”指落花, 象征着诗人的锥心之痛, 难以化解的哀愁, 绵绵无尽的戚恨。如此看来, 色彩描写可以通过观念联想, 达到物我同一, 移情于物, 从而造成一种特定的艺术氛围, 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共鸣。此外, 柳如是还用色彩的借代来表现不同的感觉和情绪。如《西湖八绝句》其三“无数红兰向身泄”, 世间本无红色的兰花, 此处诗人有意为想象之言, 借指许多莫须有的事情, 表明诗人遭到宵小之徒嫉恨时的艰难处境与愤世嫉俗之情。

动感也是绘画中的重要因素。《月夜舟中听友人弦索》 (《柳如是集》) 以音乐和绘画的动静相生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云塗秋物互飘萦, 整月华桐娈欲并。石镜辩烟凄愈显, 红窗新炥郁还成。通人戏羽嫣然落, 嫋草澄波相背明。已近鵾弦第三拨, 星河多是未峥嵘。 (4)

诗人通过构图和造型形成动静相生的感觉。秋夜的天空, 秋云萦绕着美好的圆月;屋内的炉火映红了窗户。友人弹起琵琶, 身体随音乐起落, 那青草也随着乐声摇摆起舞了。诗人以前半部分的静衬托出后半部分的动, 将听乐情景描成绘声绘色的图景, 气韵生动, 栩栩如生, 让人沉醉其中。

柳如是多才多艺, 妙解音律又能歌善舞, 擅长绘画, 精于书法。其诗作在创意、才情等成就上, 与历代女诗人相比, 不仅未遑多让, 甚至高出一筹。柳氏诗作题材新颖纷杂, 除仍为妇女乐道的怀人寄远, 咏花题物之外, 多有鉴古讽今、关心国家、刻苦自励、壮志凌云之作, 这在封建时代的女性文学创作意识方面而言, 实在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至今诵读那些气势不凡的词句, 仍能感受到旧时代知识女性的风韵, 她不屈不挠的民族骨气, 令人产生强烈的震颤。

参考文献

[1]孙康宜.陈子龙柳如是诗词情缘.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1998.

[2][3]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篇4:钱谦益,一生最爱柳如是

出乎意料地降清

钱谦益是江南常熟人(今江苏省常熟市),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钱谦益考中进士。崇祯皇帝即位后,他曾担任礼部侍郎。明末朝廷党争激烈,钱谦益起起落落,虽素有才华,也最终落了个免职的下场,之后回到故乡居住。崇祯十七年(1644年),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死,明朝灭亡。随后,明朝的皇室在南京成立小朝廷,钱谦益这位德高望重的文坛领袖奉旨出任礼部尚书。

悲剧因此发生了。摇摇欲坠的南京小朝廷仅仅维持了一年。1645年,清军大举进攻江南。明朝将领史可法死守扬州,愤怒的清军破城后屠城,死难者无数。也许是想保全千万条人命,也许是只为自身,清军攻到南京时,钱谦益意外地率领官员出城投降,一时舆论大哗。谁也不能相信这样一位领袖人物会做出如此行为!后来,乾隆皇帝将以钱谦益为首的投降派称为“贰臣”。所谓“贰臣”,就是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大臣不忠于原有的君主,却“洗心革面”去讨好和侍奉新的皇帝。

然而,钱谦益真是所谓的“贰臣”吗?他真的那么贪生怕死吗?数百年来,众说纷纭。近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撰写了一部百万字的史学名著,以钱谦益小妾柳如是为书名,叫做《柳如是别传》,表面上是柳如是的传记,实际上写的却是钱谦益在降清之后如何与郑成功合作反清复明。当然,也有很多人质疑、挑战陈寅恪的观点,至今仍无定论。这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

钱谦益为何降清、如何抗清的原因我们弄不清楚,但他与柳如是的爱情故事,则为人津津乐道。

为娶名妓被人砸石头

与钱谦益出生官宦、中科举、当大官的人生相比,柳如是无疑就是一个苦命人。她生于嘉兴,家贫如洗,从小被卖到妓院。逆境中成长的柳如是性格倔强,极其聪慧,精通文墨,擅长琴棋书画,不但名列“秦淮八艳”,更为重要的是,她非常有抱负:一定要嫁一个“博学好古,旷代逸才”的男人。她甚至还宣称:“天下有一人知己,死且无憾。”

一开始,柳如是看中了名士陈子龙。陈子龙不但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而且文采风流,震动江南。可惜的是,比她大10岁的陈子龙早已成家立业。对此,柳如是并不介怀,认为能成为陈子龙的小妾也可以。于是,她前往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区),到陈子龙家隔壁住下,希望有机会与其不期而遇,后来干脆去陈子龙家中求见。陈子龙为人方正,没有接纳她。当时还有一种说法,说柳如是到陈子龙家中住了下来,遭到正妻的忌妒,被赶出了家门。不管怎么样,柳如是一心想嫁到陈家的梦想算是破灭了。

然而,不久之后,让大家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崇祯十四年(1641年),赋闲在家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在一艘船上迎娶了相识不久的柳如是。那一年,钱谦益刚好59岁,而柳如是才23岁。依照明末的道德标准,士大夫涉足青楼、狎妓纳妾,会被看作是风流韵事,但要大礼婚娶妓女,则是伤风败俗、悖礼乱伦之举,被视为洪水猛兽。钱谦益爱柳如是心切,全然不顾世俗偏见和礼法名器,坚持用大礼聘娶。因为他的声望实在太高了,此举让许多循规蹈矩的读书人无法接受,舆论哗然,简直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于是在婚礼当天,许多人站在岸边,捡起石头往他们结婚的船上砸去。

然而,柳如是不在乎,她只求“知己”;钱谦益更不在乎。为了置办风风光光的婚礼,他忍痛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宋刻《汉书》出售。婚后,这对闻名一时的“老少配”,还不断被人嘲笑。据说钱谦益有一天对柳如是说:“我爱你乌黑头发白个肉”,柳如是俏皮地回答说:“我爱你雪白头发乌个肉。”这些不知是真是假的闺房私话竟然成为公众乐此不疲的话题,被广泛传播,其中蕴含的讥讽、嘲笑和艳羡等复杂情绪,不言而喻。

老夫少妻的感情矛盾

婚姻是恋爱的坟墓,现代人如是说。不过从钱谦益与柳如是的婚姻来看,似乎并不如此。他们确实是“知己”。他们的生活里,充满了文化的气息。

钱谦益是当时最为著名的藏书家,在与柳如是结婚后,他盖了一座精美的藏书楼,取名“绛云楼”。里面陈列着他辛苦收集而来的书籍、古玩,包括金石文字、宋刻书数万卷,以及秦汉的鼎彝、晋唐宋元以来的书画作品,各种名贵的瓷器、砚台等。就好像宋朝的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一样,钱谦益和柳如是也躲在自家的藏书楼里,每天看书、写字,做做历史的考证,互相之间开开玩笑。总而言之,生活过得非常闲适。

然而,时代的激烈变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思想上的分歧。钱谦益投降清朝,而柳如是坚决反对,她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自杀,想以身殉国。虽然最后被救了起来,但两人之间的感情不免受到伤害。没过多久,钱谦益也不愿意在北京为清朝当官,所以又返回故乡。

当时政治环境险恶,清朝对于前朝的大臣非常不放心,时常加以监控。顺治四年(1647年),钱谦益突然被捕,押往北京。危难时刻,卧病在床的柳如是冒死随行,决定向朝廷上书代替钱谦益而死,如果钱谦益真的避不过此祸,则共同赴死。他们一路北上,历尽艰辛。好在朝廷没找到什么把柄,于次年将钱谦益释放回家。柳如是当时刚好30岁,钱谦益十分感激柳如是挺身而出的勇气,特意在柳如是生日那天写下名为《和东坡西台诗六首》的一组诗歌,博取柳如是的欢心。两人之间的感情因此和好如初。

在随后的时间里,钱谦益一直从事反清复明的地下活动,柳如是都辅助在旁。他们和郑成功联络,一起计划策反清军的将领,甚至还一起视察过郑成功的海上舰队。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成功进攻南京,前期形势大好时,钱谦益写了振奋人心的《金陵秋兴》,大唱“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砧”。然而最后功败垂成,钱谦益又写下了悲凉伤心的《后秋兴》组诗:“荷锄父老双含泪,愁见横江虎旅班”。他甚至想随郑成功入海抗清。此时的钱谦益,已是白发苍苍,年近八旬了!

共同的理想,消除了钱谦益和柳如是之间曾经有过的矛盾,使得他们的婚后感情日益加深。他们生育了一个女儿,可惜详情已经无法得知,只知道她后来嫁入赵家,大家都喊她赵钱氏。

死后依旧是依靠

在与柳如是恩爱20多年之后,82岁的钱谦益终于撒手人寰。那是1664年5月24日。弥留之际的钱谦益挂心自己还未完成的著述,希望族孙钱曾帮助他完成。钱曾是钱谦益晚年最为心爱的学生,也是钱氏宗族中的晚辈。然而钱谦益万万没想到,在他死后仅仅一个月,尸骨未寒,钱曾就伙同钱氏家族中的其他人向柳如是勒索金银、田产、房产、香炉、古玩等。柳如是不堪受人欺凌,于6月28日愤然自尽,留下一纸遗嘱。作为一代才女,柳如是一生写作了许多绝艳的诗词,让文人学士佩服和赞赏。然而她的遗嘱却完全用白话写成,可谓字字见血。她在遗嘱中叮嘱女儿说:

我来汝家二十五年,从不曾受人之气,今竟当面凌辱。我不得不死,但我死之后,汝事兄嫂,如事父母。我之冤仇,汝当同哥哥出头露面,拜求汝父相知。我诉阴司,汝父决不轻放一人。

在这场史称“钱氏家难”的不幸事件中,柳如是毅然地自尽了,她希望已到阴间的钱谦益能够为她作主,帮她报复仇人。即使在阴间,钱谦益也被柳如是视为生命中最后的依靠。

令人唏嘘的还有钱谦益的下场。乾隆皇帝即位后,坚决把曾经降清,又暗地里反清的钱谦益列为《明史·贰臣传》之首,还专门写诗挖苦他:“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同时,下令销毁钱谦益所著的《初学集》、《有学集》等100多种著作,甚至凡有他名字的序文或列名校勘之书,都在禁止之列。

300多年来,人们只看到钱谦益的背叛、懦弱、圆滑,甚至连他后来为民族所尽之力也不被接受,“该反时降,该降时反”,成为人们批判他的又一把柄。对世俗礼法毫不在乎的钱谦益不知心中是否也在批判自己。他曾写道:“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今天,我们也只能在钱谦益的这首诗歌中,体味他的悲哀和挣扎。

编辑:王晶晶美编:陈思璐

编审:吴迎春

和钱谦益有关的人

冒辟疆

冒辟疆是江南才子,比钱谦益小29岁,和钱谦益是忘年交。钱谦益娶了柳如是,另一位“秦淮八艳”董小宛则看上了年轻多才的冒辟疆。钱谦益有心帮朋友,慷慨解囊替董小宛赎身,使她得以嫁给冒辟疆。清军南侵时,战火烧到如皋冒家,冒辟疆没有步钱谦益后尘迎降新主,在董小宛的力主下,举家逃难,保住了性命。

郑成功

算起来,钱谦益和郑成功有着师生之谊。崇祯十七年(1644年),20岁的郑成功进南京国子监就读,拜入钱谦益门下。钱谦益为勉励他日后成才,特意为郑成功起了“大木”的别字。在南京求学期间,郑成功写下不少山水诗,深得钱谦益称赞,称其“声调清越,不染俗气,少年得此,诚天才也”。

乾隆皇帝

上一篇:论文计划进度安排下一篇: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材介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