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2024-05-21

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精选6篇)

篇1: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研讨会综述

李纪岩 张传民

2013-5-8 5:28:29 来源:《 人民日报 》(2013年05月08日 07 版)

沂蒙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熔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沂蒙精神产生、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为深入探讨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的关系,探索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的路径,发掘并弘扬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光明日报社、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科联等单位主办的“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研讨会不久前在山东省临沂市召开。与会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研讨。

沂蒙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结出的硕果。与会者认为,深入研究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的内在关系,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爱党爱军、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完善于改革开放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沂蒙精神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保持党、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研究两者关系,对于加强新时期党建工作,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坚持群众路线,做好各项工作,都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之间不是一个单向度的关系,沂蒙精神的生成得益于党的群众路线,又在很多方面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包含沂蒙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与会者指出,沂蒙精神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不仅产生过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穿越历史的时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沂蒙精神和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共同培育和创造的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蕴含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展现了我们党、军队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意和血肉联系。要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弘扬包括沂蒙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人民群众不断从党的群众路线中、从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中感受到温暖,从而像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人民那样,更加信任党、拥护党、热爱党、紧跟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篇2: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践行群众路线

临沭县第二实验小学

吴书效

我们是临沂人,我们就是浸润在沂蒙精神中成长起来的,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中,沂蒙有20万人参军参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支前故事和支前人物,也可以说,正是可亲可敬的沂蒙人民为了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社会的伟大理想创造“爱党爱国、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到牢记党的宗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心系党的事业,忠诚党的事业,把实现理想与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继续求得真知,增长才干,做引领时代的先锋。

“一口饭,作军粮;一块布,作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是沂蒙老区人民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子弟兵的热爱,为了革命胜利付出了血与生命的代价。今天,我们重温党的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历程,深切感受到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深刻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继承和发扬好“沂蒙精神”,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加强党性修养,践行群众路线,必须认真落实好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把改进作风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中去。这样,人民群众就能不断地从党的群众路线中和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实践中感受到温暖和实惠,从而像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人民那样,更加衷心地信任党、拥护党、热爱党。

篇3: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焦裕禄同志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精神与我们的主题高度契合。基层干部, 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 以焦裕禄精神为意志, 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摒除“四风”, 杜绝腐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要求也可以说是党员干部的人生信条, 它要求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 提升自身素质, 这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目标不谋而合。

干群共学, 务求实效, 提高思想境界。基层干部这支庞大的队伍, 作为群众路线教育的基本主体, 必须要有比较高的思想境界, 才能实实在在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首先, 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端正学习态度, 认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的相关理论, 把握路线教育的精髓。其次, 基层干部要虚心向群众学习, 同时也要带领群众学习实用的科学技术、知识本领, 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最后, 最重要的是基层干部要把学习融入到骨髓里去, 让学习成为一件实质性的东西, 做到学以致用、学以长识、学以修身、学以正气。

牢记宗旨, 心系群众,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 是我党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 基层干部要处理好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面前, 基层干部没有特殊利益。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 必要的时候甚至要做到牺牲自己的利益, 无私奉献。其次, 基层干部要做到杜绝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等现象, 坚决与腐败行为做斗争。最后, 基层干部要做到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 真心实意为群众做事。

科学高效, 积极勤奋, 为民务实。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新时期群众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这要求我们基层干部在解决群众问题时要把握新形势, 讲究方法, 讲究科学。首先, 基层干部要掌握必要的市场经济、科技、农业等专业知识, 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提高了解社情民意的能力和协调不同群体直接的利益关系的能力, 从而提高工作、办事效率。其次, 基层干部要做到乐意群众提意见, 欢迎群众求帮助, 积极高效地为群众办事情。最后,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这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求真务实, 脚踏实地, 不求虚名, 不务虚功。

端正作风, 危机意识, 决策民主。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推进工作落实、开创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基层干部, 要做好人民的公仆, 必须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首先, 了解群众的需要要听到来自群众内部的真实声音, 这要求我们做到科学的信息采集。其次, 基层干部要树立危机意识, 居安思危。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矛盾突显, 各种危机频发, 埋下社会隐患。无论什么社会问题, 只要一出现就会涉及群众的利益, 关系社会的稳定。这就需要我们基层干部, 及时有效地化解群众矛盾, 安抚群众心理, 维护群众利益, 保护群众安全。最后, 基层干部要做到尊重人民群众, 无论是人格上还是事业上, 听取群众建议, 做到科学民主决策。

严于律己, 修身养性, 做人要实。基层干部作为基层群众最直接的领导者必须要完善自身, 培养气质, 塑造优秀的个人人格魅力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首先, 基层干部要将党的基本理论原则、思想道德律令和法律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人格诉求, 严格要求自己, 真正地做到堂堂正正做人, 清清白白做官, 勤勤恳恳工作, 踏踏实实干事, 两袖清风, 一身正气。其次, 基层干部要以良好的人品修养铸就崇高的人格魅力, 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群众的拥护和尊重, 不断充实自己的“人格力量”, 提升自己的“人格形象”, 实现人品更高层次的升华, 做人才有底气, 做事硬气, 做官正气。最后, 基层干部要以人格的感染力推动各项工作的整改和落实, 做好党的形象代言人, 树立好党在人民群众中的优良形象, 赢得来自人民群众的好口碑。

篇4: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延安时期孕育的延安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集中体现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等优良传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工作。

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和形成的伟大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

什么是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史工作者有共识亦有多种说法,党的文献也曾提到很多次,但都没有集中地系统地讲。2002年4月,江泽民同志在陕西考察调研时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必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讲话深刻阐明了延安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地位、作用,是对延安精神的实质和主要内容的一个界定。

正确把握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及时确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无论是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还是“持久战争”和“人民战争”思想的提出,等等,这些都在紧紧围绕着党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路线、政治纲领等重大政治问题,并不断使其思想更深刻、理论更系统、行动更坚决、步调更一致,这些重大的政治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我们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确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方向,吸引了成千上万革命者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投身救国救亡的洪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时期,在思维方式上,中国共产党反对教条主义,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在行为选择上,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成功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文化认同问题;在精神风貌上,开拓进取,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尊重实践,善于调查研究,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全党各级干部形成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的优良作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实践上“最有威力的创造”,中国革命和建设自延安时期以来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坚持了群众路线。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强调党除了人民大众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经过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产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形成,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正式形成,到1945年6月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上把“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标志。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要站立起来,有所作为,必须有股志气,有点精神。这股志气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正气,这种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精神。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虽然日理万机,还在杨家岭的山脚下耕种了一块菜地,三五九旅将士“背枪上战场,锄禾斗田庄”,把人迹罕至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这样的事例在延安不胜枚举。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坚决扫除“四风”。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被称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党的领导人布衣草履、素食淡饭,毛泽东同志穿着补丁衣服给抗大学员讲课,林伯渠同志用绳子作腰带,边区“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和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秀品质。而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丰富,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和平时期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逐渐滋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把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是严重脱离群众、背离党的群众路线的表现。如果不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对党内作风之弊来一次大扫除,如果党群干群关系不全面改善和巩固,势必阻碍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的如期完成,阻碍“中国梦”的实现。

弘扬延安精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亲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朝气蓬勃地带领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

弘扬延安精神,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党的群众路线是一条加强和改善党和人民、干部和群众之间鱼水相依、血肉相连、水乳相融密切关系的根本工作路线。延安时期,党不仅明确地提出了群众路线,而且自觉地坚持了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表明,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以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在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我们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之中,牢记过去、把握现在、开创未来,更好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庄严历史责任。

篇5: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赴沂蒙革命老区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赵光耀

2014年5月15日至19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委组织部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性教育培训班(第一期)”,培训方向放在了山东临沂革命老区。通过近5天的山东沂蒙之行,学习与考察,教育与思考,对沂蒙精神、老党员本色精神有了彻头彻尾的深刻认识,理解了这种红色精神历史意义以及对业已进行的部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如同重锤敲击响鼓一般,在我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擂鼓助威之感,激励着我要不断发扬沂蒙精神,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表率。

走进沂蒙,就如同走进一片红色的沃土,走进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的一个个山崮巍峨耸立,这里的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蒙山高,高不过沂蒙姐妹心志弥坚;沂水长,长不过沂蒙军民鱼水情感。因此,当我们面对这里诞生的无数个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里的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上面镌刻着诸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大姐、沂蒙老党员的一个个名字。

回到历史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1

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的沂蒙精神。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是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这一切,孕育了沂蒙精神,造就了沂蒙精神不息的生命力,推动着沂蒙精神与时俱进。

“沂蒙红嫂”带给我颇多的感动,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在解放战争中,不止明德英老人一个,还有许许多多。情到深处人孤独,对战士的情,爱之深深,挽救生命,他们在所不惜。但是,她们又是孤独的,见证了解放战争的惨烈,付出了艰难的代价,却不能轻易向人诉说。对革命的贡献,是她们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革命战士没有忘记她们,党和政府没有忘记她们,用历史的褒奖给与她们,她们的故事是中华女性最美的篇章。纪念馆、影视剧、小说、戏剧,凡事能想到的载体,都有她们光辉的形象。沂蒙红嫂注定要传唱千古。因此,在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我们在现场教学老师的带领下,顺着石板巷走进了这座曾经历过炮火纷飞,见证过沂蒙人民英勇支前,谱写过沂蒙军民2

鱼水情的小山村。沿着曲径通幽的石板小巷,两旁是一幢幢就地取材的石头磊砌成的茅草披顶的老屋,仿佛讲述着上世纪几十年前战火纷飞的场面,这里,是解放军受伤后的避风港,古村的老树见证了红嫂救人的场面,感动于历史的真实,感动于沂蒙红嫂的革命真情,感动于红嫂精神永驻。

走进一座翻新后的农家小院,这是明德英老人生前居住的草房所在地,尽管真实的故事发生地旧貌不存,但是一尊年轻妇女一手搀着伤员,一手掀开衣角用乳汁救护解放军的铜像,却似凝固的历史,向我们讲述那永久的感动,惊天动地,震撼着每一位来访者的心灵。这就是“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真实缩影。而故事却是这样。明德英一名普普通通的沂蒙女性,1941年冬,大批日伪军包围了驻沂南马牧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一名小战士在突围中身负重伤,被明德英机智救下,当搜捕的敌军走后,小伤员因失血过多,已处于缺水休克状态,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乳汁救活了伤员。随后,她和丈夫精心照料十数天,最终使其康复归队。1961年山东著名作家刘知侠,根据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的真实故事,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后被改编成现代京剧《红嫂》搬上了首都舞台,此后“沂蒙红嫂”作为一个具有地理标志性特征的名称便闻名天下。明德英作为“沂蒙红嫂”的生活原型,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爱戴。墙壁上挂着的照片上,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上将3

曾经来此探望过她,并欣然题词“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

又进入一间茅草屋内,便来到了“沂蒙六姐妹”的展览厅。此前,在临沂革命纪念馆展厅,已经看到他们的形象,朴实无华、内心强大,沂蒙老大姐的精神风貌写就华夏儿女不屈的人生,面对敌人,他们坚贞不屈,面对亲人解放军,他们不知疲倦,辛勤劳动,用双手劳动支援革命。瞧一眼墙面展板上,这几位老大娘正盘腿坐在一老碾上,笑吟吟的看着大家。这就是著名的沂蒙六姐妹,她们是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涌现出的女性英雄群体。在那个战火纷飞岁月里,她们起早贪黑地为军队烙煎饼、逢军衣、做军鞋,颠着一双小脚,在崎岖的山路上抬担架、救伤员,推小车、送军粮。当时只有20岁上下的她们,面对国家民族的灾难,义无反顾,冲破世俗,勇敢担当。眼前的照片拍摄于她们的晚年,岁月在这些当年的大闺女小媳妇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但我们仍能从老人们淡然的微笑中,以及爽朗的笑声中读出当年的那份从容不迫、革命信心。

感动最多,泪水最多,是沂蒙之行的一个特征。另一家小院的茅屋内,一幅“火线桥”的油画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油画的主人公是以李桂芳为首的32名妇女。讲述的是1947年孟良崮战役打响后,有一支部队需要迅速渡过汶河,当时河上没有桥梁,青壮劳力又都上了战场,家里只有妇女。“没4

有桥腿用人腿,没有桥板用门板”,时任艾山乡妇救会长的李桂芳组织村里的32名妇女拆掉自家门板,在冰冷的河水中用身体当桥墩架起了一座“火线桥”。专题片中李桂芳讲述到最后,她哭了。因为,前面的战士知道脚下踩的是女儿身,起初脚步轻轻,到后面,战士越积越多,拼命前冲,为了革命,每一名战士都带着满腔仇恨向前跑,也不知道脚下踩的是血肉之身。冰冷的汶水没有多情的种子,带给这群妇女的是疾病和终身不育的纠缠人生。但是,她们不后悔,认为为了解放全中国,付出得值!

我也哭了。因为,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来自沂蒙的英雄儿女。谁说女子不如男?她们堪比花木兰,代父出征,精忠报国。谁说柔肩不是肩?她们堪比穆桂英,代夫出征,披挂上阵。

一块块展板、一幅幅图片,都记录着那个年代的沂蒙女儿对党、对人民军队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爱:有用自己六岁女儿为战士们换口粮的大嫂,有为照顾公婆让未婚夫在前线安心作战而抱着大公鸡拜天地的新娘,一位永远的新娘,因为她从未把新郎盼进家门……更为感动的是陈若克母女,为了保守党的秘密,陈若克不幸被捕,她的女儿才刚刚出生几天,日本鬼子惨无人道地将婴儿放在苲草中,婴儿遍体鳞伤,但陈若克双手和双脚被捆绑在一头驴上,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受罪、受折磨,却不能伸手相救。母爱巨大,心灵割伤5

血脉,陈若克心急如焚,心如刀割。但是,苦难不能改变她的革命意志,对敌人只字未说。临行刑时,陈若克没有给孩子喂过一口奶。在浑身被绑的情况下,她咬破手指,用鲜血一滴滴给她的女儿,哪怕是血也是母亲能给与的最宝贵的母爱。哭吧!感动于革命志士的崇高精神,我们是情动于衷,泪水不禁化作倾盆大雨。汇泪成河,流淌在英雄的沂蒙山区。这就是沂蒙母亲,在这些伟大的女性身上,彰显着沂蒙人民深厚的爱党爱军情怀!这是人性中之大善大美!

走进莒县老党员红色群落纪念馆,我们惊叹于当地组织部门的精心策划、认真安排。一群平凡的党员,通过主题展览,发掘出一座精神的矿山。而我们身边有多少红色的故事,红25军过叶县、鲁山,宝丰中原大学、舞钢虎头山等红色印记,文香兰、李绿等一代代劳模,余景华等一个个老党员。由于疏于搜集、整理,散见于全市各地。而莒县做到了这些,带给了我们诸多的感动。

5天的参观学习时间固然是短暂的,但心灵所受的强烈震撼却让每一位组工干部感慨万千。段君海部长眼光独到,选定的学习方向恰恰是历史上党和群众关系最好的解放战争,依靠群众,是党在沂蒙山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如今,沂蒙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收获。应用科学城是当地人才办的得意之作。每年2000多万元的人才经费和3000万元干部教育经费带给我们比较了工作差6

距。因此,对沂蒙精神的传承,我们感受到沂蒙人精神力量不比的巨大。也感受到这次党性教育活动的确不虚此行,确实深受启发、备受教育。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弘扬沂蒙革命精神,结合平顶山的实际,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认真践行部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弘扬沂蒙精神,做到:

一、不断净化了心灵。5天的红色之旅是短暂的,带给我们的震撼却是巨大的。这些革命纪念地,不仅让我们学习了革命战争的历史,接受了灵魂的洗礼,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分量,深刻体会到无私奉献的意识在我们青年人心中的薄弱,明白铸造灵魂、锤炼信念,对我们来说是如何的重要。

二、重塑理想信念。要学习革命先烈为了民族大义和心中的理想信念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使我对共产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千千万万将士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事迹,使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今天我们祖国的强盛崛起,今天和平、和谐、和乐的生活环境是来之不易的,使我更加热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热爱我们的党。

三、激发了工作热情。沂蒙这些革命纪念地,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革命精神。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以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勤于思考,刻苦学习,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和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6:践行群众路线弘扬会师精神

走进会宁城区,沿街每个路灯灯柱上,都装饰有红一、二、四方面军的军旗。血色军旗仿佛在诉说着会宁同中国革命的密切联系。会宁,承载着共和国的光荣和梦想,在这里,红军和会师地群众血脉相连。

会宁地处甘肃中部,在这方沃土上,曾以悠久的历史闪烁过人类文明智慧的火花。会宁因十年九旱,“陇中苦瘠甲天下、贫困冠陇中”遗憾数世;又因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而载入中国革命史册;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会师。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他向世界庄严宣告: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器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为了纪念长征,铭记红军会师的全过程与深远意义,会宁人民情深意长,将民族特色和现代结构形式融为一体,建了一座三塔相抱的会师纪念塔,它象征着三军会师与团结胜利。环塔高九层,象征着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丰功伟绩与日月长存,天长地久。主塔高十一层,象征着红军长征途径省市自治区。高高的纪念塔庄严肃穆,巍峨耸立,上面携刻着经历过长征血与火战斗、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中国工

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十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无畏牺牲,不怕苦,不怕累的崇尚精神。

红军会宁会师期间,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聂荣臻、任弼时、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战斗的足迹,近7万名红军将士相聚会宁,千余名红军指战员为保卫会师胜利成果长眠在这片黄土地上,长征和会师赋予了会宁特殊的历史地位。正如徐向前元帅题写的那样:“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在长征途中发生重大事件的地方,瑞金是长征的出发点、遵义是长征的转折点、会宁是长征的会合点、延安是长征的落脚点。

会师精神是历史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抗洪精神一脉相承,其实质和精髓是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团结一致、敢于胜利。多年来,会宁人民继承和发扬长征会师精神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众所周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会宁人民充分发扬“三苦两乐”办教育精神,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就,赢得了西北教育名县的赞誉。这种办教育的精神,就是长征会师精神的现实体现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长征会师精神将永远

是60万会宁儿女自强不息、赢得胜利的精神法宝和力量源泉。

当今的会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的了丰硕的成果,会宁打响“三张牌走好六条路”的发展战略,就是靠会宁儿女发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会师精神逐步去完成的。

上一篇:事物说明文范文800字下一篇:五年级摘草莓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