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保证睡眠时间

2024-05-17

学生保证睡眠时间(通用9篇)

篇1:学生保证睡眠时间

是谁?“偷走”了学生的睡眠时间

冉晓艳,朱松华

成都市龙泉中学校,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学校

【提要】尽管教育部对保障学生睡眠时间早有规定,但全国的形势至今却依然令人忧虑。2011年成都市学生课业负担监测数据表明,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达标率不到15%,学生在校时间、家庭作业时间过长,有的还要参与补课是重要原因。所以,管制在校时间、合理家庭作业、改善交通、严禁补课、严格教辅、重视家长培训就成为解决问题的选项。

【关键词】学生;睡眠时间;作业;质量评估体系 【作者简介】冉晓艳,出生于1970年08月,女,重庆万州人,现供职于成都市龙泉中学校,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优秀班主任、成都市首届最“具风采班”主任、四川省优秀班集体(班主任)、四川省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史学学士,主要从事教学、教育科研等工作;朱松华,出生于1967年04月,男,成都,现供职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学校,任教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理学学士,主要研究教学及教学管理、教育科研。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睡眠知多少?

青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须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心智健康、精力旺盛,也才能有效预防和降低近视率。

教育部早在2008年就规定:要保证小学生每天睡觉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但直到现在,从全国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大多令人忧虑。成都的教育在我国中西部处于前列,学生的负担也相对较小。刚刚发布的成都市2011年监测数据,还是表明:

只有14.7%的小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有27.4%的学生反映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有6.6%的学生反映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达标率很低。不同区域间也有差别:越是郊区的小学生睡眠时间越少(城区17.0%、二圈层15.0%、三圈层12.6%),各区县间差距较大(20个区县中,高于25%的有6个,低于10%的有10个)。

只有11.8%的初中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45.2%的学生反映睡眠时间不到8小时,超过10%的学生反映睡眠时间不到7小时,达标率更低。三个圈层呈逐渐增加趋势(城区9.8%、二圈层12.4%、三圈层12.7%),各区县间也有较大差距(20个区县中,高于15%的有4个,低于8%的有11个)。

面对这样的数据,我们不禁要问:

学生们一天的时间是怎样花去的?

1.在校时间

小学生:16.0%的小学生反映在校时间在7小时以下,有9.8%的学生反映在校时间超过9小时,高达74.2%的学生反映在校7-9小时(参照成都市规定小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小学生在校7-9小时是合理的),所以小学生在校时间比较正常。

中学生:62.7%的中学生反映在校时间超过9小时,有39.5%的学生反映在校时间超过10小时,说明“中学生在校时间超标现象严重”。

2.作业时间

77.4%的小学生反映能在1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表明大多数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合理,但也有5个区县家庭作业在1.5小时以上。

67.0%的初中生反映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在2小时以内,只有35.8%的学生反映作业时间在规定的1.5小时以内,表明“中学生作业时间普遍偏长”。

3.路上时间

据了解,因为城区交通拥堵、农村居家较远等原因,许多学生早上不得不提前1.5小时起床上学。按照城区平均3公里的家校距离,上放学需耗时约1小时;乡村学校,按照平均5公里的家校距离,上放学时间约需1.5小时。

学生上放学时间明显偏多。

4.参加课外辅导时间

除了寒暑假、双休日补课外,有9.5%的小学生和6.5%的中学生反映每周一到周五都参加课外辅导(家教),不容小觑。

一天24小时,姑且不计少数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时间,大多数小学生在家自由支配的时间有13小时,大多数中学生在家自由支配时间有12小时。从这一表面数据看,应该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呀?注意,玩耍是孩童的天性,与伙伴一起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事实上已经没有这样的时间了。所以自娱自乐地玩耍一会儿,看会儿电视,还得吃饭、洗漱,如果没有家长加以提醒和约束,就会用去许多时间,睡眠时间就难以保障。一些农村学生处于留守状态,情况会更严重。

一天下来,学生时间被学校“明目张胆”的(多)偷去了一些,在路上“无赖”的被偷去了一些,在家里也被“不知不觉”的偷了些去。这样,大多数学生的睡眠时间得不到保障,就成为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那么,我们何以应对这些“小偷”呢?

如何保证学生睡眠时间?

笔者建议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可采取以下措施:

1.政府强力执行学生在校时间规定

各区县间学生在校时间存在较大差别,正好说明了政府是大有可为的。既然对学生在校时间有明确规定,政府就应该针对少数小学生和大多数中学生在校时间严重超标的情况,以学校、班级为单位加以督查和纠正,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2.建立国家或区域的“绿色”、“综合”、‘“生态”质量评估体系

社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的单

一、过于偏重“质量”的要求和评估,是学校、教师加大学生负担的原始动力。所以,建立全面的、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是当务之急,再配套中考、高考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局面。

3.科学布置作业

作业负担总体偏大,一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布置作业粗放、随意,缺乏“分层”要求或学生“选择”,针对性差,而且主要集中在书面作业,缺乏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学生不乐意,成为负担。加上学科间缺乏沟通协调,作业量有时太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痛苦记忆。所以,学校需要对作业布置统筹安排,增强科学性。

一些学校的教学质量与作业量呈显著“负相关”,正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4.严格限制教辅资料

2011年成都市检测报告显示,43.5%的小学生语数学科有1种教辅资料,17.1%的小学生语数学科超过3种教辅资料;54.4%的中学生语数外物学科有1种教辅资料,17.4%的中学生语数外物学科超过6种教辅资料。表明“课外习题集等教辅资料是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主要来源”,成为影响学生休息的重要因素,应加以严格限制。

5.改善公共交通

城市交通拥堵,农村交通不便,学生上放学耗时过高。需进一步改善公共交通,特别是增加农村地区上放学时段的交通车班次和准点率,让学生上放学对交通不焦虑,不等车、不挤车。

6.打击非法补课

各种民办补课机构猖獗,公办教师的参与更是火上浇油。政府应适当抬高民办校办学门槛,加强对补课的监管力度;同时加强公办教师师德教育,对参与非法补课的老师亮“红牌”。

7.重视家长培训

无家长有效监管,特别是“隔代监管”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学生在家学习效率低、生活无规律、自由散漫、作息时间混乱,也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长的监管意识,加强监管能力,应该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

8.增加农村中学生住校比例

有关数据表明,初中学生住校有相当多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如果条件允许,可扩大初中生住校,能从一个方面改善学生的睡眠。

2012年11月23日

参考资料:

[1]成都市教育局.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课业负担监测报告[R].[2]刘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学习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R],2012,10,11

篇2:学生保证睡眠时间

查。本调查采取不记名形式,答案不分对错,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您的选择对我们的调查研究很重要,希望能够得到您的配合和支持。

请问:

一、您是大()的学生

A一B二C 三D四

二、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三、您所在专业是()

A会计B财管C人力D公管E营销F旅游

四、您平常的睡觉时间是晚上几点?___

五、您平常的起床时间是早上几点?___

六、您有午休的习惯吗?()

A有B没有

七、晚上睡觉之前您一般在做什么?()

A打游戏B上网聊天C学习D看电影E其他

八、您晚上经常做很多梦吗?()

A每天,很多,很混乱B不算是,但也会经常做梦C偶尔会做梦

九、您一般一天要睡几个小时(不包括午休)()

A4~5小时B5~6小时C7~8小时D8小时以上

十、晚上睡觉中途会醒吗?()

A经常会B偶尔会C极少D不会

十一、您来到大学之后曾经熬夜工作,学习,进行娱乐活动吗?()

A经常有B偶尔有C没有

十二、您早上睡醒一般都是通过什么方式()

A闹钟B自然醒C舍友叫醒D意识挣扎了好久才起来

十三、您觉得睡眠状况对学习的影响有多大()

A非常大B一般C较小D没有影响

十四、您对于您现在的睡眠时间满意吗?()

A满意B较满意C不满意

十五、对您来说,您理想中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应该是怎样的?

感谢您对本次问卷的支持,祝您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篇3:学生保证睡眠时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4年5—6月,选取宁夏南部山区泾源县、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同心县5个县区为监测点。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根据经济状况好、一般、差将5个地区学校分为3个层次,在每个地区每个层次随机选取小学各1所(共15所小学),同时每个地区选择免费午餐试点中学1所(共5所中学),合计抽取20所中小学校。再从抽中学校的各个年级各抽取1个班,共计3 012名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在此基础上,随机选取超重、肥胖的中小学生100名,按1∶2匹配原则,选取200名体重正常学生作为对照。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每个学生于空腹状态下采取静脉血3~5 m L(不抗凝),血样离心并分离分装,低温保存待测。由于实际操作中实验可用血样不足,以及剔除掉不合格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36份。其中肥胖组65人(男生26人,平均年龄13.77岁;女生39人,平均年龄14.58岁),对照组171人(男生88人,平均年龄14.06岁;女生83人,平均年龄14.29岁),两组间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统一设计调查表,对调查员进行培训并考核。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和家庭居住环境等一般情况,以及学生睡眠、上网、玩游戏、看电视、做功课、户外锻炼(活动)时间和锻炼方式、膳食习惯等生活方式。2012年5—6月完成数据收集工作。

1.2.2 体格检查

包括身高、体重、上臂肌围(upper arm circumference,UAC)、臀围(hip circumference,HIP)、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CC)、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BTMST)、肩胛下皮褶厚度(SST)、脐旁皮褶厚度(PST)、体脂肪含量(body fat content,BFC)、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MI=体重(kg)/身高2(m2)。各种指标的测量方法部分参考“2010年宁夏地区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8]。体脂百分比(FMP)使用TANITA四电极体质成份分析仪检测,受试者身着内衣光脚测量体质成分及FMP。

1.2.3 血样的采集及实验室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均空腹8 h后于早晨抽取肘正中静脉血3 m L,静置30min后,3 000 r/min离心15 min后分离血清,取其中0.5 m L分装于1.0 m L Eppendorf管,放于-80℃低温冰箱保存待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丙二醛(MDA)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测定采用钼酸铵法,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采用氧化铁还原法。

1.3睡眠时间的界定

参考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对学生睡眠调查所用的标准:过去7 d内,中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9 h,小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10 h定义为睡眠不足[9]。

1.4 肥胖的诊断标准

按照2003年11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组(WGOC)颁布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10]判断,排除心、脾、肝、肾等主要脏器有病者。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录入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超重肥胖与对照组间肥胖相关指标比较

超重肥胖组与对照组比较,BMI、胸围、腰围、臀围、体脂肪含量、BTMST、SST和P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龄、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做功课时间、玩计算机时间和看电视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2 不同学段学生睡眠时间对超重肥胖相关指标的影响

小学男生中,睡眠不足者与睡眠充足者之间年龄、体重、BMI、胸围、腰围、臀围、体脂肪含量、BTMST、SST和PS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76名初中男生中,睡眠不足者与睡眠充足者之间体重、BMI、胸围、腰围、臀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小学和初中女生中,睡眠不足者与睡眠充足者之间年龄、体重、BMI、胸围、腰围、臀围、体脂肪含量、BTMST、SST和PS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3。

2.3 肥胖组与正常组学生不同睡眠时间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由表4可知,肥胖组中睡眠充足者血清SOD、T-AOC水平高于睡眠不足者,MDA水平低于睡眠不足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正常组中睡眠充足与睡眠不足者比较,血清SOD、T-AOC、CAT和MD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于睡眠充足者,超重肥胖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清SO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超重肥胖者水平低于正常者水平;对于睡眠不足者,超重肥胖组血清SOD、T-AOC、CAT水平低于正常组水平,MDA水平高于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2,3.58,-6.68,-3.63,P值均<0.05)。

2.4 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5可知,在控制做功课、玩计算机和看电视时间后,睡眠时间与初中男生体重、BMI、胸围、腰围、臀围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睡眠时间与女生体重、BMI、胸围、腰围、臀围和体脂肪含量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注:*P<0.05,**P<0.01。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日益增多,与此同时,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也在逐年增高[11]。肥胖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提前发生[12]。因此,减少儿童青少年及其成年后高血压等疾病发生的重要途径就是有效地控制肥胖。

儿童青少年的行为因素与肥胖密切相关[8]。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儿童睡眠时间不足与肥胖密切相关[5,6]。Sekine等[13]调查发现,慢性睡眠剥夺是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重要因素,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 h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分别是睡眠时间≥10 h和睡眠时间9~10 h儿童的2.87和1.49倍。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男生中,睡眠不足者体重、BMI、胸围、腰围、臀围均高于睡眠充足者,且男女睡眠不足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28.9%和36.2%。同时,初中男生睡眠时间与体重、BMI、胸围、腰围、臀围和体脂肪含量均呈负相关,说明儿童的睡眠时间越少就越容易引起肥胖,与Navarro-Solera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肥胖是由于能量摄入与消耗之间的不平衡引起的,而睡眠时间短则可能会影响到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平衡,最终引起肥胖[15]。

超重肥胖组血清SOD、T-AOC、CAT水平均低于正常组,而MDA水平则高于正常组,提示超重肥胖中小学生体内的氧化-抗氧化能力存在失衡。可能是由于肥胖本身就是一种轻度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炎症激活多种免疫细胞产生大量自由基和活性氧[16],强烈破坏SOD、CAT、T-AOC分子结构中有效活性部位以及活性基团而导致其失活[17,18]。大量的自由基和活性氧还可氧化分解和过氧化修饰有机化合物,进而使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失活,从而导致肥胖青少年体内SOD、T-AOC、CAT水平以及活性显著降低。同时,大量的自由基和活性氧可促进血液、组织和细胞膜中糖脂、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磷脂、其他脂类和含脂有机物的脂质过氧化[18],导致肥胖儿童体内MDA水平升高。

篇4:是谁动了学生的睡眠时间

有关专家说:如果孩子总是处于缺眠状况,会直接影响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行为表现和学习质量。在心理上表现为:焦虑、紧张、不安、孤僻、压抑、缺乏自信等;在生理上表现为:眼睛疲惫、神经衰弱、食欲不振、情绪低落、血压异常、心跳加快、感到头昏、容易疲劳、没有食欲等;在行为方面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断力减弱、思考能力减退、读书效率降低、记忆力减退等;在学习上则具体表现为:烦躁不安、常发无名之火、听课发呆、学习发困,反应迟钝、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厌学等。在调查中发现,10.7%的小学生和34.5%的初中生回答:“在听课、考试和做作业时有打瞌睡的情况”,35%的小学生和59%的初中生回答:“平时有身体疲乏、失眠健忘的感觉。”

我们知道,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编自创的“校园歌谣”。“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玩得最少的人是我,睡觉最晚的人是我,最累最困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虽然这样的校园民谣充满了一些搞笑、戏谑和夸张的成分,但无疑却是中小学生们睡眠不足、作业太多、课业过重的直观反映。学校是除了家庭之从事各种活动,才可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而充足的睡眠、合理的休息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那么,为什么学生们的睡眠时间会越来越少呢?究竟是谁动了学生们的睡眠时间?笔者经过调查和思考认为,中小学生睡眠不足虽与他们自身因素有关系,如无节制地上网,沉迷于网络,或沉醉于武侠、网络梦幻小说情节中,在学校浪费了时间,只好在夜晚点灯熬夜等,但更多的还是“应试教育惹的祸”。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让我们先来听一首由中小学生自甚至是唯一标准。一些中小学校为了追求高额升学率,为了自己的“荣誉”和“面子”,总在应试教育上兜圈子,不断加大学生的学业负担,想尽各种办法延长学生的在校时间。有些学校的学生。在校时间长达10至11小时。调查显示,75%的学生认为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负担过重。一位初三学生说自从他上了初中就有了中考的压力,每天几乎都是六点起床,晚上学习到十点半以后睡觉,上了初三几乎晚上都是十一点以后睡觉,因为上了初中后功课门数增多了,感到作业尤其多。就拿中考要考的7门主科为例,按平均每天晚上有5科老师布置作业,每科留40分钟,每晚仅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得花费3.5小时。还有,让迟到的学生在教室门外罚站成了一些学校和班主任老师的潜规则,所以,许多学生在第二天,不到六点就得迷迷糊糊地从被窝出来,急急忙忙到校早读,几乎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尤其到了初三、高三,作业、讲义、试卷、考试特别多,可谓是“无边的试卷萧萧下,不尽的题海滚滚来”,学生们可以说已成为了作业的主人,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他们都在痛苦中挣扎,在挣扎中更加痛苦,为了最后的升学,师生都在“分数”这辆战车上顽强地拼搏和奋斗着,都在“应试号”这艘战舰上疲劳地航行着,导致许多同学压力过大,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许多学生晚上经常失眠,睡眠质量下降。

学生睡眠不足,表面原因是课业负担太重,而根本原因还是现在的应试教育机制没有改变。学校办学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升学率。学校为了自己的升学率,不惜以牺牲学生的生命健康为代价,于是,学生睡觉的时间就被牺牲了。所以,学生睡眠时间的严重不足,学校是难辞其咎的。

家长不正确的成才观

一些家长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心切,误认为考学是孩子的唯一出路,再加上所谓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忽悠,当学生在学校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长后,家长就急促孩子去参加这样那样的校外辅导班,辅导结束后,家长接着就督促和监视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使孩子整天深陷书山苦海之中,深陷没完玩没了的作业之中。学生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时间就这样被挤了又挤,占了又占,长此以往,学生们谈何高质量的睡眠呢?许多家长面对当今社会巨大的竞争压力,考虑到孩子的将来,不得不下狠心,鼓励子女刻苦学习,越多越好,越晚越好,认为这样有助于孩子成绩的提高。尤其是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为了使孩子能进入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开夜车”成了大多数孩子和家长的选择。这就使孩子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状态中,缺乏必要的休息和调整。

教师不正确的育人观

在目前,很多学校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成绩来衡量和评价教师的,分数不仅成了学生的“命根”,也成了教师的“命根”,如果教学成绩不佳,评优、评先、晋升职称等都是不可能的,就连绩效工资也要低人一等。学校的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了教师的畸形育人观和竞争观。教师们为了自己的“前程”和“利益”,不得不拿学生做文章,加班加点,冷漠无情,无限制地布置作业成了他们一贯的做法,总希望学生复习自己科目的时间多一些、长一些,所以留的作业、习题就越来越多,就连周末也不放过。有些学校的学生害怕过周末,因为一到周末,他们的作业就更多了,任务更重了。所以,学生睡眠时间的减少,身体素质的下降,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课外补课——推波助澜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一再三令五申,不准举办任何形式的有偿家教,但在目前,校内外各种形式的补习班、辅导班、提升班比比皆是。接受调查的86名中学生中,节假日参加补课的占85%,其中还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参加了两门课以上的补习,甚至还有的学生是每晚下自习后在办公室或在老师家补完课才回家吃饭。调查中,一位初三的学生说,从进入初中后,几乎每个星期天都参加补课,从未睡过懒觉,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每天觉得很累,等中考结束了,我最想做的就是好好睡个懒觉。还有一名初中学生家长则无奈地说,现在的孩子学习太辛苦了,尤其是缺少睡觉,他孩子上初三,每晚下自习都要去老师家补习英语1小时,每晚回到家几乎八点半左右,吃晚饭后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科作业,几乎每晚十一点以后睡觉,有时困得拿着笔坐着就睡着了,我们看得又气又心疼,也不想让孩子这么辛苦,但又很无奈,别人的孩子都这样,咱不补课不就落后了吗?所以,应试制度不变,学生想上重点学校,孩子就必须给自己加压加码,家长就不得不支持和督促孩子参加课外辅导。因此,课外补课也是造成学生睡眠不足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学校、教师、家长,这种靠拼时间、拼体力的加班加点式的强迫学生学习的方法,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是非常值得怀疑的。这样的做法固然能让学生们短期内在某一方面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但却无视了学生们的身心发育,无视学生们的学习规律,无视学生们的成长规律,是一种只求“短期效应”的做法。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强行灌输,使学生们超负荷地运转,真的能够保证学生沿着预期的轨迹前进吗?真的就能使他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吗?真的能保证他们能考上名牌学校吗?真的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吗?恐怕其结果实在不容乐观,甚至还有可能为学生的成长埋下潜在的隐患。

减负、素质教育不是一个新话题,但这么多年这个老话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即便是新课改也收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制度存在问题。一位教师说:“只要应试的压力一天不减轻,要想保证学生的睡眠,基本不可能。”不管是教育部门,还是学生家长,面对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的现实,都应积极、主动地反思,都应该有所警醒,有所作为,那就是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们的作息时间,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多一点休息的时间,多一点自主活动的时间,多一点放松的时空。作为学校和家长,要有“大教育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学生留下自主、自然、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为其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作为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有高尚的师德,对学生要有爱心,为学生着想,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教学生们学会正确面对挫折以及认识生命的价值,保证学生们都能够幸福快乐、健康发展。只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三位一体,共同为孩子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学生们快乐成长。

篇5:大学生睡眠时间及质量调查报告

1、大学生整体睡眠状况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日均睡眠时间以6 - 8 h 居多,86 %有午休;近80 %的睡眠习惯是好的。睡眠效果显示,感觉睡眠不好和很差占12. 6 % , 26. 2 %因睡眠问题而影响白天学习等,说明1/ 8 - 1/ 4的学生睡眠质量不佳, 与刘贤臣等报道的13. 93 %、13. 87 %相近;但有61. 6 %的学生报告曾有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早醒、磨牙、打鼾、呓语、梦游或早晨难醒等睡眠障碍,且人均有1. 17 项症状,与白克镇等调查的61. 5 %的医学生有睡眠障碍相近,而高于青壮年的39. 3 %和中老年的57. 5 %,说明睡眠障碍的影响是普遍和较严重的。

面对失眠,绝大部分学生未采取任何措施或仅用非医疗方法,只有5. 1 %的学生求医或咨询,用药者更少,说明amy物应用情况不像普通人群中>6. 5 %那样严重。但学生采取的措施显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以至于一部分学生睡眠健康受到损害。睡眠问题因此引起大部分(61. 8 %) 问卷调查学生的关注和特别关注。

调查显示男生较女生感觉学习生活无聊、对睡眠健康问题持无所谓态度者更多。大三以上与大一学生比,感觉学习生活较紧张者比例较高,感觉学习生活无聊者比例较低,其睡眠时间8 - 9 h 和>9 h 较多,而睡午觉的比例较低,提示高年级学生感觉到就业和考研的压力,学习自觉性增强,白天学习时间增加;而大一学生由高中的紧张阶段突然放松,会感到无聊,有较多学生用睡午觉来打发时间。

有调查显示:理工科学生学习生活压力较文史和其他专业为大,睡眠时间较短,坚持午休人数较多,而睡眠效果较差,睡眠障碍率较文史专业为高,但对大学生的睡眠健康问题持无所谓态度者又明显较文史专业为高。这可能与理工科学生课业较重,睡眠卫生常识缺乏有关。

2、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睡眠质量状况在性别、城乡、农业与非农业家庭、不同专业和年级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年龄、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格、睡眠环境、心理状况、经济状况、身体状况、不良习惯、作息时间的规律性、锻炼的习惯、宿舍关系等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就年级而言,有调查表明:大一和大四2 个年级的睡眠质量普遍低于大二和大三年级,究其原因可能与各学习阶段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不同有关,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入学,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各方面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存在睡眠问题者比例较高;大四年级是临近毕业的阶段,此时面临择业、考研或出国问题及压力, 因此存在睡眠问题者比例也较高。

就性别而言,有调查表明:女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明显不如男大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女性,特别是处于人生转折期的女大学生,感情要比男生细腻得多,对人接物往往更感兴趣,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某些因素的干扰,这些情感心理上的特点往往会影响到女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此外,也有专家指出,女性独特的生理特性,如经期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以影响睡眠的质量。

就经济状况而言,研究显示: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经济状况有一定关系,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贫困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在校生活相对困难,平时省吃俭用,生活水平较低,可影响到膳食营养的需要量;另外由于生活困难,难免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思想负担,长期下去易导致睡眠问题。

3、总结

篇6:学生保证睡眠时间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面临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如今,这种压力也

同样转移到了学生的身上。特别是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独木桥”般竞争的时候,他们的压力十分巨大。这直接体现在他们日常的作业量以及每日的睡眠时间上,这种现象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实习期间,我针对学生的睡眠时间展开了调查,并对其隐射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

关键词:睡眠时间;学习效率;学习方法。

在实习期间,我所做的调研报告的主题是“中学生睡眠时间调查”,我认为从这一份调查报告中能看出许多我们平时容易忽略或者是不曾想到过的问题,比如说:中学生日常作业量是否过多?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中学生的在校时间安排规划等问题。我希望通过这一份关于中学生睡眠时间的问卷调查能够帮助任课老师合理布置每天的学习任务以及有效提高中学生学习效率。

一、调查原因

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在实习的这段时间内,每天都可以听到有许多学生和我抱怨:“老师,我每天2点多才睡觉,6点不到就起床背书,上学真的好累啊!”做为一名“过来人”对此,我很是不能理解。

通过2个月的观察,我发现这些“迟睡早起”的学生在上课期间都出现过打瞌睡、精神不足的情况;而在下课期间,他们一般都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在中午别人同学在完成老师作业的时候,他们一般也在做作业,但其花费的时间以及完成的效果都没有其他同学理想。同时,他们的成绩也并没有因为每天的熬夜奋斗而有明显的提高,有的人甚至出现了成绩下滑的现象。

为了更好的了解他们“迟睡早起”的原因、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特意与他们一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同学展开合作,共同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严密的调查和探究。

下面我将对本次“中学生睡眠时间调查”的具体情况做出详细说明以及成果展示

二、调查概况

本人于2011年9—10月份,对xxx中学的高一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使我对中学生目前每天的作业量以及每天他们的睡眠时间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 1

观依据。

(一)调查目标

1、通过调查初步了解当前中学生的睡眠时间现状;

2、针对调查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调查反映的问题了解当前中学生的学习方法;

4、;通过调查反射了解当前中学生的作业量是否存在过多的问题,及时向各任课教师反映,适当调整作业量;

5、通过本次调查,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调查研究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以及个人责任感,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调查方法

方法:问卷调查。(见附录1)

对象:针对班级人数的不同以及男女比例的差异,我们向高一全年级12个班随即发放了100调研报告。

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我同班上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同学共同对问卷调查的内容以及形式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在编写问卷调查时,我结合了同学们所提出的建议,针对现今高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对调查内容做简单化处理。主要内容以时间数字为主,使同学们在做的时候能够有耐心的如实填写,而不是乱编一通。值得注意的是,在发放问卷调查的时候特意多发放了10张,以备不时之需。

在回收完全年级的调查报告之后,我与班级的各位同学通力合作,成功的完成了本次关于“中学生睡眠时间调查”。具体分工如下,参加本次调研活动的共有8位同学,其中6人他们每人负责调查问卷当中的两个小题的统计工作,剩下两名同学进行核对工作。我负责绘制具体表格以及论文书写工作。

在班级同学以及我的共同努力下,本次调查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教师在日后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

通过对学生睡眠时间调查问卷调查的分析,对于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每天的作业量以及各种问题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将对在高一学生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做深入的探讨。

(一)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在做调查之前,我曾经深入的与同学们讨论过关于学习目标的问题,我发下大部分中学生认为在高中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大学,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这句话十分的虚伪。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很强,而这种学习“目的性”并不是真正促使学

生学习的动力,这种具有强烈“目的性”的学习,使得更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真正兴趣,他们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中一般表现的不积极,并且有较为强烈的排斥感,这也是现今学生体质越来越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出现“迟睡早起”现象的学生中以女生居多,而且女生的睡眠时间也比受调查的男少要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如下点:首先,大部分的女生相对男生的学习主观性积极性较强,除了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外,还要完成自己的软性作业,这样使得原本作业量更加加大,推迟了入睡时间。其次,由于许多老师会布置软性作业,如:阅读《红楼梦》、背书、背单词等,女生的学习的态度较为端正,大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推迟入睡时间,但是有的男生就会刻意不去背书,第二天的默写成绩十分不理想。

其次,我们发现出现“迟睡早起”现象的学生以走读生居多,约占7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学生本人的学习习惯较差,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时间所导致的。

拿某班一男生举例,他家就住在雨花台中学对面的小区内。但据其父母称他每天晚上上完晚自习之后他都要快9点半才到家,而晚上学校放学时间是8点20分。正常情况下,该同学最迟8点40分就能到家,那么在这空余的50分钟内他再干嘛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该同学性格活泼外向,喜欢与其他同学玩耍,每次下晚自习之后,他都要在班级里“玩会”在回家。这种行为不仅使得同学和家长担心,也同时使他的作业经常来不及完成。同时,白天在学校内,该同学在自习课上也经常不是安静的完成作业,而是与其他同学进行打闹,不仅拖延了写作业的时间,同时也妨碍了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

而且自习课的这种现象并不在少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有95%以上的人每天的在校时间长达12—15小时,并且70%以上的人都有3—6小时的时间是学生可以自行支配的情况下(包括自习课、午休、课间、晚自习)。只有不到30%的人可以利用在校的可支配时间完成3—4门的作业,而且这些作业以文科的书面作业为主。

所以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有快接近50%的同学都有过利用自习课或者是午自习的时间来聊天讲话或者是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的,这种学习习惯不仅使他们不能正常的完成作业,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同时也使得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变得较差,这样对日后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会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

另外,通过观察我发现每天早晨平均每位同学要交至少8项作业,有的时候甚至能够达到十几项。这样庞大的作业量加大了每个小组组长的收作业的时间,据统计,每天小组长及其助手每天要从早上6点50分开始收作业一直要到7点10分才能把整组的祖业完全收整齐。这样不仅消耗了组长个人的大量时间,同时也使得班级的早读氛围受到干扰,有的同学会乘机插科

打诨,不读书、不背书。

除此之外,通过每天对的各门功课的收作业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以每天要交10项工作为例,其中60%以上都是理科的作业,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很多时候,每门功课每天要完成2—3项的作业。而文科作业相对较少,但英语作业每天至少2项以上,而历史、地理等科目基本上处于无作业状态或者是不用上交的状态。这样较为明显偏科现象是十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导致了很多同学对与文科都是不重视的,有的甚至是轻视。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对任课教师来说都是十分不尊重合不合理的。所以在这次的期中考试中,这个问题也逐渐显示出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报告,各位任课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每天的作业布置量以及布置方式,留给学生适当的“消化时间”,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才学习的知识。

最后,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第11题发现,现在高一的学生中约有64%以上的人每天的睡眠时间时间只有4—6小时。但按照1979年12月6日,中国教育部、卫生部在《中小学生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中规定:“中学生应每日保证9小时睡眠。该文件明确规定:“要教育学生,并与学生家长配合保持高中生8小时睡眠”。事实上现在有一半以上的人睡眠试间都不达6小时,这种现象会使学生出现精神恍惚、没有精神、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等现象,同时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的降低,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氛围。另外,这种现象久而久之对学生的身体也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众所周知,16岁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若再该阶段不能很好的发展,那么将会对其一生产生深厚的影响。同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现在就将身体搞垮了,那如何去面对高

二、高三呢?

篇7:如何保证优质睡眠?

睡眠是最便捷、省钱的美容方式。人睡着时,皮肤血管完全开放,血液充分到达皮肤,进行自身修复和细胞更新,起到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睡眠不足还会导致肥胖,药物减肥远不如睡个好觉更有效。

适当“多睡”还是一味治病良药。在医院里,总能听到医生嘱咐病人要好好休息。俗话说“七分调养三分治”,睡眠是这七分调养中最重要的内容了。这是因为,当机体受到感染时,会产生与睡眠有关的化合物――胞壁酸,它除了诱发睡眠外,还可增强抵抗力,促进免疫蛋白的产生,因此睡眠好的患者病情痊愈也快。

深度睡眠是身体防御病毒、细菌感染的重要环节。熟睡时身体内免疫细胞活力加强,也就增强了抵抗病毒、细菌侵袭的能力。所以在一般感冒或因细菌感染而发烧时,睡眠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方法。

篇8:学生保证睡眠时间

最新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 睡眠时间长短与身体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长期睡眠不足会大大增加罹患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 导致过早死亡;而睡眠时间过长, 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同样不利于身体健康。

该研究由英国华威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进行, 他们通过对来自日本、美国、瑞典、英国等8个国家超过47万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以上结论。研究显示, 长期睡眠时间不足者, 其患冠心病的几率要比正常者高出48%, 中风的几率也要高出15%。研究还显示, 睡眠时间过长也不是好事:如果每天睡眠时间过长, 其患冠心病、中风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一样也会增加。

研究人员指出,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太快, 人们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 许多人会牺牲掉很多的睡眠时间, 这并不是好事, 缺乏睡眠会影响人的新陈代谢, 使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都受到影响。一个成年人, 应该保证每日6~8小时的睡眠时间, 如果少于5个小时, 将使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而如果每日睡眠时间超过9个小时, 也同样会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刘海英)

篇9:产妇如何保证睡眠质量?

坐月子真不容易,要半夜给宝宝喂奶、换尿布,睡不成一个完整觉。现在宝宝已经能够规律作息,不需要我半夜起床了,可是我的睡眠质量还是不高,出现了明显的眼袋和黑眼圈。请问,产妇如何保证睡眠质量?

读者 赵京

赵京读者:

保证睡眠质量不仅可以防止出现眼袋和黑眼圈,对人体健康的各个方面都有好处。提高睡眠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养成定时睡觉的习惯。坚持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同一时间起床,不要看电视看到睡着,然后把沙发当床睡。很多妈妈会在哄睡孩子后上网、看电视,影响自己的睡眠。对于职场妈妈来说,每天定时起床意味着即使在周末也要早起,虽然偶尔睡一两次懒觉感觉很好,但从长远来看,会扰乱你的生物钟,让你在工作日起床变得困难。妈妈定时关灯睡觉,还能培养孩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2. 睡前关掉所有光源。在睡觉前关掉家里所有的光源,包括关闭电视、电脑和手机,因为电视、电脑和手机的蓝光会刺激大脑,干扰睡眠。透过窗帘照进来的路灯的光等也会影响睡眠。因此,建议用黑色遮光窗帘或者眼罩来排除环境光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在睡前先将房间的灯光调暗,告诉你的大脑和身体要睡觉了,让身体进入预睡眠状态。

3. 整理卧室。整理卧室好像和睡眠无关,但杂乱的房间容易让人精神烦躁,从而影响入睡。如果你能在白天抽出一点时间把房间整理好,晚上睡觉时你会感觉非常轻松。

4. 多运动。剧烈运动可以帮助你在晚上睡得更香。

5. 午饭后别喝咖啡。有的妈妈可能有喝咖啡的习惯,建议从下午开始就不要喝咖啡,因为咖啡因很可能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6. 睡前放松。睡觉之前要尽量放松自己,可以给自己创建一个睡前放松流程,比如泡个热水澡、练习睡前瑜伽、打坐冥想或者看本好书。

7. 尝试睡眠APP。可以用手机下载一个睡眠APP,让高科技来帮助你睡眠。睡眠APP可以根据你的睡眠周期,在该起床时温柔地唤醒你,这样能让你在起床后感觉非常好。

上一篇: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下一篇:2010年管理目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