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市直党政机关科级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

2024-04-17

百名市直党政机关科级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共4篇)

篇1:百名市直党政机关科级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

百名市直党政机关科级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 力促自身锻炼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双赢

我市召开市直党政机关选派科级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动员会 10月11日,市直党政机关选派科级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动员会召开。会上宣读了下派干部名单,并作了动员部署。

会议指出,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丰富年轻干部的基层工作经历,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省市两级党政机关面向基层公开选拔处科级领导干部和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的通知》要求,市委在市直党政机关选派出100名科级干部到县直机关、县(区)乡(镇)以及区街道挂职锻炼,期限为两年。这是贯彻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重要途径,是干部成长进步的客观需要,是关系到我市转型发展和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件大事。

会议强调,这次干部下派锻炼要明确任务、掌握方法,切实在基层挂职锻炼中得到提高。下派的干部要深入基层,熟悉社会,加深对市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和认识;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学习群众工作方法,增强处理复杂矛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强化群众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磨炼意志品格,培养务实作风,为加快基层单位的发展出力献策;要结合实际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配合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抓好基层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同时要重点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善于学习,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结合乡镇、街道社区和基层单位工作实际,为做好基层工作奠定基础。二是搞好调研,以甘当小学生的姿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把自身的理论知识与所在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吃透社情民意,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三是转换角色,在短时间内摸清所在县(区)、乡(镇)、街道的基本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着力点,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四是办好实事,从基层和群众最需、最急、最盼、最难的问题入手,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建议,常思利民之策、常做益民之事,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充分发挥市直机关干部联系范围广、具有地源和部门联系的优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多为基层和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会议要求,下派干部、干部派出部门、干部派驻锻炼单位和县(区)委组织部在工作中要加强管理,各司其职,确保下派干部的工作取得实效。下派干部要真正把下派锻炼的过程作为认识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工作实绩,切实达到锻炼自己和促进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双赢的目的。

篇2:百名市直党政机关科级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

同志们:

为了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教育,使市直机关年轻干部了解和掌握基层情况,接受基层锻炼,积累基层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经研究决定,从市直机关选派25名年轻干部到街道社区和基层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锻炼,下面我就市直机关干部下基层锻炼工作讲四

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下基层锻炼工作的紧迫感

下基层锻炼干部是党培养教育年轻干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年轻干部锤炼品格、磨炼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关心、支持、帮助基层工作的必然要求。基层需要干部,干部需要基层,年轻干部要尽快成长成才,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勤奋学习,扎实工作,在基层生动的工作中,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和营养,在基层艰苦的环境中,得到全身心的锻炼和提高。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年轻干部,但你们中的绝大多数属于“三门”(家门、校门、机关门)干部,基层工作经验相对缺乏,意志品格磨炼相对不够。据我了解,你们中的许多人,还存在怕下基层、怕吃苦的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这很不利于你们今后的成长和进步。实践证明,越是条件比较艰苦、任务比较繁重的地方,更能够经风雨、见世面,更容易增胆识、长才干。你们所去的地方都是条件环境相对较差、困难问题相对较多的基层,同时,也是人才较少,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希望大家,立足基层岗位,结合工作实际,着眼长远发展,正确对待,勤奋工作。相信你们一定会在基层广阔的天地,火热的实践中,施展抱负,发挥作用,有所作为。

二、明确任务,掌握方法,切实在基层的锻炼中得到提高

在座的各位年轻干部,都想在基层的实践中做些事情、得到锻炼,但是,大家普遍存在着“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这次大家下派锻炼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入基层,熟悉社会,加深对市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和认识;二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学习群众工作方法,增强处理复杂矛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强化群众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磨炼意志品格,培养务实作风,为加快基层单位的发展出力献策;四是结合实际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团结和配合基层组织及广大干部群众,抓好基层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

要做好下基层锻炼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四个关键环节:一是抓学习。学习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石,是开启工作思路的钥匙。每一位同志要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和关于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述,用心向书本学,实心向实践学,虚心向周围的干部群众学,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善于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形势,观察思考问题,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同时要结合街道社区和基层单位工作实际,学懂、学透相关文件和政策,为做好基层工作奠定基础。二是搞调研。每一位同志要以甘当小学生的姿度,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请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把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所在社区和基层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通过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了解等形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吃透“社”情民意,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问题,找准主要矛盾,认真研究和总结街道社区建设和基层单位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三是换角色。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心高志远”的年轻同志,可绝大多数人对基层工作不了解、不熟悉、不适应,甚至对基层工作“不屑一顾”,这种观念和理解是十分错误的,对于我们每一名干部来说,这次下基层锻炼,是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大家应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不摆花架子,不图走过场,尽快调整心态,进入角色,熟悉情况,适应环境,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工作,把机关良好的工作作风,高效的工作效率,带到基层,把机关开拓的工作活力,创新的工作理念,注入基层,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来感染人,影响人,带动人,以优质的工作质量和精神风貌,赢得基层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四是办实事。这次下基层锻炼,不单纯是让大家下去了解基层,体验生活,经受锻炼,而是带着问题下,带着任务去,大家要把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作为下派锻炼工作的着力点,从基层和群众最急、最盼、最难的问题入手,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建议,常思利民之策,常做益民之事,充分发挥自身综合素质较高、年富力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原单位和个人的社会资源优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积极为基层和群众出力献策,扎扎实实地为基层和群众做几件看得见的实事,切实让基层满意,让群众拥护。

三、强化意识,严明纪律,切实以良好的形象和高效的质量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每一位下派锻炼的同志,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市直机关干部,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市直机关干部的形象,基层的群众也会从大家的一言一行上来了解认识和评价市直机关的形象和作风,所以,不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都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一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每一名公务员做好工作的根本准则,大家想问题、办事情,要多从基层和群众的实际困难出发,多从基层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思想,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特别是要更多地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努力争做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的模范。二是要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意识。街道社区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工作繁琐,矛盾复杂,工作中要尽快熟悉情况,掌握方法,积累经验,真正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努力争做忠于职守、敬业奉献的模范。三是牢固树立律已意识。干部在锻炼期间,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自觉遵守接收基层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坚决服从当地组织部门和接收街道社区的管理,自觉接受基层和居民的监督,努力争做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模范。四是要牢固树立团结共事意识。要善于团结同志,诚恳待人,公正处事,对办事的居民和单位同事一视同仁,努力构建良好和谐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与单位同事之间真正成为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生活上相互关心的挚友,努力争做合作共事、乐善互助的模范。

四、严格管理,精心培养,切实保证下派锻炼年轻干部在基层健康成长

县市区委组织部、人事局要把做好干部锻炼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高度重视,认真安排,精心指导,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加强对锻炼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接收街道社区和基层单位要及时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传方法,使他们能尽快熟悉情况、进入角色、开展工作。要及时掌握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做好思想教育和培养管理工作。同时要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特别是当他们碰到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多给予鼓励支持,多为他们撑腰打气,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自己,确保干部能锻炼出实效、锻炼出成果。下派干部要坚持记民情日记和工作记录,每周由接收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定期或不定期对下派工作进行督查,对不遵守纪律、出现问题的干部,将按照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联合下发《关于选调大学生和机关年轻干部下基层锻炼的通知》(市组部发〔〕28号)的有关要求,进行严肃处理。

同志们,今天会议结束后,你们将奔赴基层,希望你们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牢记责任,真正把下派锻炼的过程,变成认识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工作实绩,向组织和基层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篇3:百名市直党政机关科级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

该项工作率先在上海乃至全国启动。2012年5月, 普陀区正式启动第二批选派机关干部赴非公有制企业挂职, 至今已形成长效机制。

一、机关干部赴非公有制企业挂职锻炼必要性

1. 加强党的领导, 夯实党在非公经济领域执政基础的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仅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影响, 也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选派机关干部赴非公有制企业挂职锻炼, 有助于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的覆盖面, 把党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递到非公有制企业, 增强党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凝聚力, 加强党的领导, 夯实党在非公经济领域的执政基础。

2. 加强社会管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选派机关干部赴非公有制企业挂职锻炼是新形势下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建和群众工作的有效举措。通过干部挂职, 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促进企业内部和谐发展功能, 承担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协调功能。“事实已经证明, 没有非公有制企业的和谐发展, 就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就没有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也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而在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发展问题上,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1]

3. 把握党建科学化规律, 开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的客观要求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由于非公有制企业趋利性强, 对党的工作接纳性较小, 企业党员职工来源广、差异大、流动快, 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科学化的问题仍然是一个“必须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2]普陀区选派机关干部赴非公有制企业挂职, 担任党组织书记助理, 协助企业党组织完善各类党建制度, 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协助开展党的组织活动, 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扩大党在企业内的影响力, 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注入新的能量。机关干部们走进企业, 以全新视角了解其运作模式, 开启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领域的“新通道”, 为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性”、破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难题开辟了新路径。

4. 转变机关干部作风, 提高政府服务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需要

普陀区选派机关干部赴非公有制企业挂职锻炼, 是落实“三深入”的具体体现, 是转变机关和干部作风的有效载体, 既为党和政府提供了一个了解区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途径, 又为非公有制企业开辟了一条向党和政府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渠道。

5. 完善干部培养链, 拓宽干部人才培养渠道的有效途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党政干部队伍的来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门”干部增多。这些干部缺乏对基层情况的了解, 应对、驾驭和解决复杂局面的能力素质相对不足。选派年轻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挂职, 让他们在完全不同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中开展党的工作, 拓展机关干部挂职锻炼渠道和方式, 是拓宽干部人才培养渠道的现实需要和有益尝试, 更是对形成“干部在一线成长, 人才在一线发现”的良好用人导向, 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二、贴近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实际, 创造性开展挂职锻炼工作

1. 挂职锻炼目标制定科学化

普陀区委制定了“党建工作上水平、企业发展增动力、挂职干部受锻炼、人才培养探新路”的挂职锻炼工作目标。要开展这项工作, 总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经验、提炼有效工作方式、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效性;进一步转变机关干部作风, 打造非公有制企业与党和政府的沟通交流平台, 切实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拓宽机关干部培养锻炼渠道, 探索机关干部成长成才新路径。区委提出, 要通过挂职锻炼, 力争取得“四个一批”的成效, 即在全区实实在在解决一批阻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发展问题、总结一批助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发展工作经验、形成一批体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成果、创新一批符合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规律机制。

2. 挂职锻炼要素设置系统化

(1) 精心挑选挂职干部。考虑到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的特殊性, 选派的挂职干部既要能得到锻炼, 又要能在企业打开工作局面;既要有一定资历, 更要具备较强的能力。区委组织部按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具备独立开展工作能力等条件, 从全区综合管理、经济管理和党群部门精心挑选了处级后备青年干部。

(2) 严格筛选挂职企业。首次开展工作, 要给挂职干部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首批十家接收单位均为规模较大, 有一定知名度, 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较高, 党建工作有一定基础的非公有制企业或非公有制企业较为集中的各类经济 (工业) 园区、商务楼宇。其中既有民营科技型企业, 也有劳动密集型企业;既有上市集团性企业, 也有发展迅速的中小型企业, 做到不同领域、不同业态、不同组织建制的非公有制企业通盘考虑。

(3) 合理设置挂职岗位。按规定, 挂职干部在企业担任党组织书记助理, 主要从事党建工作;挂职锻炼为全脱产, 时间一年。挂职期间干部的行政和工资关系保持不变, 党组织关系转入挂职企业, 但不从企业领取任何形式的工资报酬、不享受任何形式的福利待遇。

3. 挂职锻炼任务分解项目化

机关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挂职, 从事党建工作, 更要努力使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结合起来。为更好推进挂职工作, 区委组织部提出“10+X”工作模式。挂职干部既要完成“十个一”的“规定动作”, 即:拟定一份挂职锻炼工作计划、培育企业党建工作一个新亮点、给党员上一次党课、组织开展一次主题实践活动、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为职工群众办一件好事、为企业发展出一个金点子、完成一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撰写一份挂职锻炼工作个人小结, 还要根据挂职单位实际, 创造性地开展“自选动作”。

4. 挂职锻炼管理考核过程化

区委组织部、区社会工作党委注重加强对挂职工作组织上的领导和管理, 建立管理档案制度, 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以面上指导与个性辅导相结合方式, 对挂职干部实施挂职工作全过程跟踪管理, 为机关干部赴非公有制企业挂职锻炼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通过定期走访企业, 召开座谈会、工作交流会、个别访谈等, 深入挂职企业, 在走访中与企业管理层、党组织、挂职干部面对面, 了解挂职干部工作开展情况, 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三、以全新视角开创党建工作, 挂职锻炼取得初步成效

1. 取得“四新”初步成效

(1) 给党建工作注入了新活力。与挂职工作启动前相比, 挂职企业党建工作得到明显推动。 (1) 党建工作成效明显。挂职企业新增了入党积极分子, 新组建了党组织, 梳理出了隐性党员和流动党员, 为企业配备调整了基层党务干部;挂职干部为企业党员上党课, 发展和培育先进典型, 新建团组织和工会, 提炼和形成企业党建工作机制;组建了非公有制企业党校3所, 探索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的新模式。 (2) 根据企业具体情况, 提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党建工作思路。例如:挂职干部提出对园区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实行依托物业党组织, 进行网格化党建新思路;推行依托各级商会组织团结凝聚业主, 做好发展业主入党工作等。 (3) 开展了机关党建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互联互动活动。挂职干部派出单位与接收企业开展了党建共建活动, 促进了机关党建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联动发展, 放大了党建工作的效应。 (4) 围绕非公企业党建的薄弱环节, 开展了课题调研活动。挂职干部结合各自挂职企业的实际情况, 深入调研, 总结经验, 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 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5) 通过挂职锻炼, 积极帮助企业树立和提升党建工作品牌。 (6) 通过挂职干部的实践和探索, 进一步健全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各种党建规章制度, 加大了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培养, 明显给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注入了新活力。

(2) 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服务。挂职工作开展以来, 挂职干部以企业党建为载体, 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组织活动, 增强了企业员工凝聚力;他们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的助推作用, 做到“党建也是生产力”, 切实为企业发展提供新服务。挂职干部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好事, 得到了企业和职工群众的认可。

(3) 使挂职干部的素质能力得到了新提高。在企业开展工作以来, 挂职干部静下心来真思、放下架子真学、沉下身子真做, 通过调查研究, 在较短时间内融入了企业, 打开了工作局面, 锻炼了独立开展工作能力;通过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服务企业发展、协调各方关系, 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参与企业的重大生产经营活动, 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了进一步提高, 增强了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与业主、党员、职工等各类工作对象谈思想、交朋友、打成一片, 增强了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通过挂职锻炼, 为干部实现从一名履历相对单一的业务干部向集党务、企业经营管理于一身的复合型干部转变, 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平台。

(4) 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新思路。一是体制上, 实现从“体制内”向“体制外”突破。普陀区选派机关干部赴非公有制企业挂职锻炼, 把原来“体制内”的干部挂职锻炼范围扩大到“体制外”, 实现了将党建工作与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发展、干部的培养锻炼融为一体, 探索出一条“体制外”干部培养锻炼的新途径。

二是机制上, 实现从封闭式培训向开放式培训突破。传统的干部挂职培养模式手段较为单一, 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选派机关干部赴非公有制企业挂职锻炼, 让机关干部开阔视野, 更新观念, 增长推进改革开放、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本领。

三是理念上, 实现从一般性思维向创新性思维突破。选派机关干部赴非公有制企业直接担任企业党组织书记助理。与过去相比, 锻炼工作的重点更加突出, 责任更加明确, 针对性更强。同时, 普陀区委组织部和社会工作党委运用创新理念, 对挂职干部和挂职工作实施全程指导、过程管理。不仅有效提升了机关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干部锻炼途径少、人才来源单一等问题, 为新时期机关干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新思路。

2. 完善了“三个机制”

⑴把握党建工作的内生性、稳定性和有效性需求, 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机制。通过挂职干部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 创新了党组织活动方式, 推进了党群活动一体化, 增强了党组织活动对员工的吸引力。准确定位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功能和地位, 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发展促进者, 和谐文化建设者, 先进人力资源开发者, 各方利益协调者, 能更好把握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内生性”需求。

党员是非公有制企业中最优秀的人力资源, 也是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主体力量。挂职干部协助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和关怀服务机制, 能激发党员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 增强党组织对党员号召力和凝聚力, 实现企业党建工作“有效性”。

⑵把握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需求点, 拓展群众工作机制。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是群众工作, 评判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成功与否, 最重要的标准是能否有效组织、动员和凝聚群众。机关干部挂职锻炼是加强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群众工作的有效举措。通过深入企业了解职工群众反映的诉求, 能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工青等群众组织, 形成党群联动的机制, 增强做好群众工作合力, 开创新形势下以党建工作促进群众工作新机制。

⑶构建交流新平台, 完善双边沟通机制。机关干部挂职锻炼, 是巩固、完善和深化党和政府与非公有制企业双边沟通机制的重要契机。通过挂职锻炼, 在深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同时, 非公有制企业与党和政府沟通交流畅通了。挂职干部可以把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政策贯彻落实到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 也可以把非公有制企业要求和建议及时向党组织和政府汇报, 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更好发展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上级党组织、派出挂职干部的机关、挂职干部在建立与企业高管的沟通机制上形成合力, 能进一步把握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融合点, 帮助企业找准和破解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上海市普陀区委组织部选派机关干部赴非公有制企业挂职锻炼, 是提升“两新”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新尝试, 也是培养干部、发现人才,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上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干部挂职,党建科学化,非公党建

参考文献

[1]李健刚.提升非公有制党建水平, 构建和谐社会[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

篇4: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思考

一、认识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重大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各级党组织应该充分认识并深刻把握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战略眼光,增强引导和组织机关干部到基层锻炼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是促进机关干部成长、提升机关干部素质的内在需要。现在,许多机关干部是从家门到校门、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到党政机关门,缺乏基层实践和艰苦环境的锻炼;一些相当层次的领导干部也缺乏在基层担任领导职务的经历。相对来说,他们工作经历单一,缺乏对国情特别是对基层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不足,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够。把他们放到基层一线压担锻炼,扎实补习基层工作这门必修课,有利于他们了解社会、了解群众,锤炼党性、锤炼作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是改善机关干部结构、提升机关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高校应届毕业生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的主要来源,据统计,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中,来自高校的应届毕业生高达44.6%,具有县乡基层领导经历的仅占12.5%。“三门”干部过多,相当一批干部经历单一,已成为制约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加强基层锻炼,使机关干部增加基层经历特别是基层领导经历,有利于改善机关干部的经历结构和队伍结构,为将来选拔高层次领导干部打下厚实基础;也有利于他们提高机关工作水平,制定政策、开展工作能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是加强基层干部力量、提升基层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作为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条件还很不足、矛盾相对集中、事务比较琐碎,而且大多数工作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责任重、难度大、要求高,急需优秀的干部,离不开大量的人才。机关干部眼界开阔,熟悉政策,思想活跃,富有活力,到基层锻炼可以充实基层的干部力量,改善基层的干部队伍结构,成为推动基层发展的带头人、服务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二、明确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基本内容

锻炼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的,是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方向性问题,是开展这项工作的指挥棒,也是机关干部在基层实践锻炼的指南针。

一是要引导机关干部了解国情、熟悉社会,培养对群众的感情、密切与人民的联系。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社会、对国情的深刻理解和真正把握是科学决策、正确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不深入基层、不深入农村、不到中西部地区去,就谈不上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现阶段基本国情。基层是社会的缩影,是与人民群众距离最近的地方。机关干部到基层锻炼,应该零距离地接触普通党员干部,与工农群众较长时间地一起生活和工作,感受幸福与快乐、困难与艰辛,从而更深切地了解国情,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二是要引导机关干部磨砺意志、锤炼作风,丰富阅历、历练人生。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建设与改革,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相对而言,基层的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基层锻炼,越是条件艰苦、越是困难较多,越能磨炼人的意志,越能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机关干部应该在基层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不断加强锻炼,经受一番摔打磨炼,一方面砥砺思想品格,加强党性修养,另一方面增加人生阅历,增强心理素质,丰富人生精神财富。

三是要引导机关干部增长才干、增强本领,建功立业、作出贡献。在基层工作锻炼,需要直接面对各种类型的问题,直接面对各个方面的群众,许多工作必须亲自动手,亲历亲为。机关干部通过多方面开展基层工作,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从中锻炼和提高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积累比较全面的基层工作和领导工作经验和才干。在锻炼和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机关干部更应当发挥和运用长期机关工作培养出来的领导本领和工作才干,为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勤奋工作,作出贡献,造福于民,树立良好形象。

三、树立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用人导向

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等于公开树立起一个标杆,对广大干部、对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需要以正确的用人导向来引导。

对在基层锻炼中表现优秀的机关干部,可以大胆提拔使用。要加强对在基层进行锻炼的干部的考察考核,把他们在基层的精神状态、角色转换、适应程度、开展工作、为民办事、作风形象等方面情况作为重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考核,对其中表现突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成绩、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机关干部可以大胆提拔使用。通过把培养锻炼干部的阵地放在基层,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投向基层,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来促进广大机关干部自觉将脚步下移、身子下沉、深入基层一线接受实践锻炼,激发机关干部安心基层锻炼、扎根基层干事的内在动力。

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干部,同等条件下应该优先提拔使用。在机关干部的日常调整配备中,注意树立重视和向具有基层工件经历干部倾斜的用人导向。具体操作中应该将这种用人导向具体化,坚持“三优先”,即优先选拔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优先选拔在急难险重岗位、条件艰苦地方和矛盾复杂单位基层锻炼过的干部,优先选拔具有一定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经验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对这些干部优先考虑,优先使用,重要和关键岗位优先安排。通过用人上的这种优先导向,让经过基层艰苦环境工作锻炼过的干部不吃亏,让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不占便宜。

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经历结构,必须规定有一定基层工作经历的比例要求。虽然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经历结构作整齐划一的规定和要求既不科学,也不利于激发缺乏基层经历机关干部的活力,但分类作出一定的基层工作经历的比例要求是可行的也是有益的。比如就党群机关和公共管理型的政府部门而言,对其领导班子成员可以规定不少于一半成员必须有两年以上基层领导工作经历,对其正职规定必须有两年以上基层领导工作经历,对其中层干部可以规定必须有两年基层工作经历。对专业性比较强的部分党政机关部门,可以适当降低比例要求,但也必须规定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一名有基层经历的干部。

四、选好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基本形式

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方式非常重要,关系到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实际效果,关系到干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应该精心考虑和安排,采取最合适的方式来锻炼干部,促进工作,服务群众。

上一篇:学风建设学习总结下一篇:博星卓越网上报关系统实验指导书(学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