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课程题库

2022-07-13

第一篇:软件工程课程题库

油画技法课程题库

一、素描试题库之一

1. 教学课题:理解素描的基础理论,掌握素描的不同表现技法

质量要求:方法正确,作业完整,符合作业质量要求。 数量要求:1幅作业,四开

评分标准:学习体会应有感而发和理论高度,技能评分标准同质量要求

2. 教学课题:如何在写生中深入理解形体、结构、透视、解剖、动态、线条、明暗等基本要素。

质量要求:造型准确,表现生动 数量要求:1幅作业,对开

评分标准:理论及技能考核标准同作业质量要求

二、油画人像试题库之二

1. 教学课题:油画基础理论及制作程序和人物头像色彩写生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正确掌握方法、具有良好的色彩感觉和素养 数量要求:1幅/4——20课时

评分标准:教师组成阅卷小组统一阅卷。

2. 教学课题:古典主义人物肖像画技法研究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正确掌握方法、具有良好的油画感觉和素养 数量要求:1幅/4——20课时

评分标准:教师组成阅卷小组统一阅卷

3. 教学课题: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写意人物的创作练习

质量要求:有一定的创作构思,画面完整 数量要求:1幅/4——30课时

评分标准:教师组成阅卷小组统一阅卷。

4. 教学课题:高级人物画技法研究和作品临摹、毕业创作设计外出考察采风素材收集、综合媒介创作、展览和图式研究

质量要求:正确掌握方法、具有良好的色彩感觉和素养。 数量要求:1幅/4——30课时

评分标准:教师组成阅卷小组统一阅卷。

三、油画人体试题库之三

1. 教学课题:油画基础理论及制作程序和人体色彩写生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正确掌握方法、具有良好的色彩感觉和素养。 数量要求:1幅/4——20课时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2. 教学课题:古典主义人体画技法研究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把握人体画基本表现方法和观察方法古典人体油画技能特点和观念 数量要求:考试写生一幅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3. 教学课题:表现性倾向人体画技法研究和作品临摹/绘画与摄影研究

质量要求:正确掌握方法、具有良好的油画感觉和素养。 数量要求:1幅/4——30课时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4. 教学课题:高级人体画技法研究和作品临摹、毕业创作设计外出考察

采风素材整理、综合媒介创作、展览和图式研究

质量要求:形成一定个人面貌、具有良好的油画感觉和素养 数量要求:1幅/4——30课时

评分标准:教师组成阅卷小组统一阅卷

四、油画风景试题库

1. 教学课题:油画基础理论及制作程序和静物色彩写生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正确掌握方法、具有良好的色彩感觉和素养 数量要求:1幅/4——20课时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2. 教学课题:古典主义风景技法研究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构图完整色彩明快、协调 数量要求:1幅/4——30课时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3. 教学课题:表现性倾向风景技法研究和作品临摹/绘画与摄影研究

质量要求:创意新颖、色彩协调、体现一定油画品格 数量要求:1幅/4——30课时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4. 教学课题:以静物为题材完成油画创作

质量要求:创意新颖、色彩协调、体现个人油画品格 数量要求:创作至少一件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五、油画静物试题库之一 1. 教学课题:油画静物技法

质量要求:造型生动、准确,有一定艺术表现力 数量要求:4开或对开纸大小画布

评分标准:构图完整,造型生动,有条件色关系

2. 教学课题:油画静物技法

质量要求:造型生动,色调协调 数量要求:4开或对开纸大小画布

评分标准:构图完整,造型生动,有一定的光色效果

3. 教学课题:油画静物技法

质量要求:造型生动、准确,有一定艺术表现力 数量要求:4开或对开纸大小画布 评分标准:构图完整,气歆生动,形式特征明显

4.教学课题:以静物为题材完成油画创作

质量要求:画面完整,并具有一定的表现性 数量要求:1幅

评分标准:同质量要求

六、色彩试题库之二

1. 教学课题:色彩基础理论和静物色彩写生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正确掌握原理、具有良好的色彩感觉和素养 数量要求:1幅/4——12课时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2. 教学课题:色彩基础理论和人物、风景色彩写生、复杂静物色调组合练习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构图完整、色彩明快、协调 数量要求:考试写生一幅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3. 教学课题:色彩基础理论和人物、人体色彩写生、风格比较创作研究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构图完整具艺术表现力、色彩明快、协调 数量要求:考试写生一幅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4. 教学课题:色彩高级理论和人物、人体色彩写生、综合媒介创作研究和作品临摹

质量要求:构图完整具艺术表现力、色彩协调,个人风格形成。 数量要求:考试写生一幅

评分标准:1.构图完整(20%)2.色彩关系协调(40%)3.造型合理(20%)4.技法熟练程度(20%)

七、中外油画史试题库

1.教学课题:由外国油画史和中国油画史两部分组成

质量要求:答案应显示其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内容 数量要求:书面考卷1份 评分标准:同质量要求

八、油画鉴赏试题库

1. 教学课题:中外油画名作赏析

质量要求:答案应显示其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内容 数量要求:书面考卷1份 评分标准:同质量要求

九、绘画美学试题库

1. 教学课题:美学基本原理,中西美学发展史的基本脉络。

质量要求:概念明确,论之有据,说理充分,结合实际。 数量要求:论文一篇,3000字左右。 评分标准:言之有物,说理明晰。

2. 教学课题:中西方美学专题考察

质量要求:概念明确,论之有据,说理充分,结合实际。 数量要求:论文一篇,3000字左右。 评分标准:言之有物,说理明晰。

3. 教学课题:中国美学思想史

质量要求:问题意识强,思考深入,见解深刻,符合学术规范。 数量要求:论文一篇,3000字左右。

评分标准:选题恰切,论证充分,寓于启发性、前瞻性。

4. 教学课题:西方美术美学史概论

质量要求:以基础知识为根本,求异求创。 数量要求:论文一篇,1000字左右。

评分标准:以基础知识为根本,对西方美术美学史有较为明晰的把握。

十、解剖学试题库之一

1. 教学课题:基本艺用解剖学

质量要求:能够指认默画出基本骨点和肌肉。 数量要求:论文一篇,3000字左右。 评分标准:见考试试卷评卷标准

第二篇:病生精品课程的题库

作者 : 钱丽君 第二章 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 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 ( ) A.病因的数量与强度

B.是否存在诱因

C.机体的抵抗力

D.损伤与抗损伤的力量对比

E.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

2、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 ) A 鉴定疾病的类型 B 研究疾病的代偿功能 C 描述疾病的表现 D 揭示疾病的机制规律 E 诊断和治疗疾病。

3、列那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 ) A 发热 B 创伤性休克 C 混合型酸硷平衡紊乱 D 呼吸衰竭 E

4、哪项是免疫缺陷病 ( ) A 红斑狼疮 B 青霉素过敏 C 艾滋病 D 乳腺癌 E 肝炎 4 分子病的起因是 ( ) A 宇宙线 B 化学因子 C 致突变因子 D 电力辐射 E 生物银因子 5 分子病理研究的生物大分子不包括 ( ) A 核酸 B 蛋白质 C 肽链 D 酶类 E 糖类

二、名词解释: 1.brain death

三、问答题:

1. 试举例说明疾病发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的辨证统一关系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选择题:

1、 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最主要影响是 ( ) A. 酸中毒

B. 氮质血症 C. 循环衰竭

D. 脑出血 E.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2、 低钾血症时可出现 ( ) A. 正常性酸性尿

B. 正常性碱性尿

C. 循环衰竭

D. 脑出血 E.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 )

3、 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可能是( ) A. 肾炎性水肿

B. 肾病性水肿

C. 心性水肿

D. 肝性水肿

E. 肺水肿

4、 高热患者易发生

( ) A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 等容量性低钠血症

D 等容量性高钠血症

E 等渗性脱水

5、 严重缺钾可导致

( )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混合性酸中毒

6、 高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 A 肾小管损害

B 异位钙化

C 心肌传导性降低

D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E 心肌兴奋性升高

1 低渗性脱水如未经处理可转变为 B A 低渗性脱水 B 高渗性脱水 C 水肿 D 低血钾症 E 水中毒 2 正常人血清钠浓度为 C A100mmol/l B 120 mmol/l C140 mmol/l D160 mmol/l E180 mmol/l 3 过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钾症的原因是 C A 醛固酮分泌过多,促进肾排钾

B 肾小管远端流速增大,肾重吸收钾减少 C 细胞外液钾向细胞内转移 D 钾射入不足 E 腹泻失钾

4 患者术后禁食三天仅从静脉输入 5 %葡萄糖维持需要,患者最容易发生 B A 高血钾 B 低血钾 C 高血钠 D 低血钠 E 低血钙 •

高血镁最重要的原因 A A 肾脏排泄减少 B 严重挤压伤 C 严重糖尿病 D 严重酸中毒 E 摄入过多 •

急性高血镁的治疗方法 B A 静脉输入葡萄糖 B 静脉输入葡萄糖钙

C 应用利尿剂加速排泄 D 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E 静脉输入乳酸钠

二、名词解释:

1.

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2.

Hypotonic dehydration 3.

pseudohyperkalemia 4.

Cardionatrin

三、问答题:

1、 简述哪种类型的低钠血症易发生休克,为什么?

2、 试述高钾血症时心血管功能的紊乱及其机制。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一、选择题:

1、 对代谢性H+的缓冲主要依靠 ( ) A. HCO3-缓冲系统

B. 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C. Hb缓冲系统

D. 磷酸盐缓冲系统 E. HbO2缓冲系统

2、 血液中pH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 ( ) A. PaCO2/ CO2CP的比值

B. PaCO2/ HCO3- 的比值 C. HCO3-/ H2CO3 的比值

D. HCO3- / CO2CP的比值

E. HCO3- / PaCO2的比值

3、 血气分析测定结果为PaCO2降低,同时伴有HCO3- 升高,可诊断为:( ) A. 呼吸性酸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

4、 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最主要的代偿方式是 ( ) A. 细胞外液缓冲

B. 呼吸代偿 C. 细胞内液缓冲

D. 肾脏代偿

⑴ 某糖尿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 pH 值 7.30 , PaCO 2 4.5kPa ( 34mmHg ), HCO 3 -16mmol/L, 血 Na +140 mmol/L , Cl36mmol/L ,应诊断为 D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混合性碱中毒 ⑶ 酸中毒时心肌收缩力减弱的机制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A A 血钙浓度降低 B 血钾浓度升高

C H + 竞争性抑制 Ca 2+ 与肌钙蛋白结合 D H + 抑制肌浆网释放 Ca 2+ E H + 抑制 Ca 2+ 内流

⑷ 某慢性肺气肿患者,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 pH7.40 , PaCO 2 8.9kPa ( 67mmHg ), HCO 3 -40mmol/L, 血 Na + 140mmol/L , ClB. 抑制肾小管重吸收 Cl/H 2 CO 3 的比值是 C A. 30/1 B.25/1 C. 20/1 D.15/1 E. 10/1 ⑻ 某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患者,因反复呕吐入院,血气分析结果如下: pH7.49 , PaCO 2 6.4kPa ( 48mmHg ), HCO 3 -36mmol/L, 该病人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B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以上都不是 E. 骨骼代偿

二、名词解释:

1、 反常性碱性尿

(答案P53)

2、 anion gap

3、 BE (base excess)

4、 PaCO2

三、问答题:

1.

简述代谢性酸中毒发生时机体的代偿调节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

代谢性碱中毒时血清钙及钾浓度的变化以及其对机体造成的影响。 3.

酸中毒引起DIC的发生机制。

4.

临床上糖尿病可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 5.

试述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章 缺氧

一、选择题:

1、 引起肠源性紫绀的原因是

A .一氧化碳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 氰化物中毒

D.肠系膜血管痉挛 E.肠道淤血水肿

2、 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具特征性变化的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血氧容量正常

C.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

3、 支气管哮喘引起的缺氧中下列哪一项血氧指标变化不存在 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动-静脉氧差减小 E.静脉血氧分压降低

4、 急性缺氧引起的血管效应是

A.冠脉收缩、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B.冠脉扩张、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C.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扩张

D.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E.冠脉收缩、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1.A 型选择题

⑴ 低氧血症是指 D A. 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B. 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C. 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D. 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E. 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⑵ 缺氧时下列哪一项可使氧离曲线右移 A A. 红细胞内 2,3-DPG 浓度升高 B. 血液 pH 降低 C. 血液 CO 2 分压降低 D. 血液温度降低 E. 以上都不是

⑶ 低张性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其动脉血氧分压须低于 D A. 12.0kPa ( 90mmHg ) B. 10.7kPa ( 80mmHg ) C. 9.3kPa ( 70mmHg ) D. 8.0kPa ( 60mmHg ) E. 6.7kPa ( 50mmHg )

⑷ 某患者的血氧检查结果是:血氧容量 20ml/dl ,动脉血氧含量 15ml/dl ,动脉血氧分压 6.7kPa ( 50mmHg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⑻ 支气管哮喘引起的缺氧中下列哪一项血氧指标变化不存在 C A.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B. 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C. 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 动内啡肽 答案: 1.E 2.B 3.C 4.B 5.E 6.A 7.E 8.B

二、名词解释:

1.

Heat Shock protein(HSP) 2.

应激性溃疡 3.

Stressor

三、问答题:

1.

试述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的表现。

2.

试分析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的利弊。

3.

急性期反应蛋白的组成和生物学功能如何.(P107-109) 第十一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一、选择题:

1.

DIC时血液凝固异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 A.血液凝固持续升高

B.血液纤溶活性明显增强 C.血液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

D.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 E.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均衡发生

2.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容易诱发DIC的原因是: A.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

B.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 C.循环血液中凝血活酶生成增加 D.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 E.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3.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主要检测:

A.纤维蛋白原含量

B.纤维蛋白单体含量

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D.组织因子

E.凝血酶活性

4.

DIC引起的贫血属于:

A. 失血性贫血

B. 中毒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缺铁性贫血

5.

下列哪项因素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原因:

A. 血小板大量消耗

B.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C. FDP的作用

D.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E. 继发性纤溶亢进

( 1 )在 DIC 的原发病中,下列哪种疾病最为常见

A. 胎盘早期剥离 B. 羊水栓塞 C. 肿瘤性疾病 D. 严重创伤 E. 感染性疾病 ( 2 ) DIC 时血液凝固失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

A. 血液凝固性持续升高 B. 血液纤溶活性明显增加 C. 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 D. 血液先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 E. 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均衡发生 ( 3 )下列哪一项因素与产科意外时容易发生 DIC 关系最密切

A.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B.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 C. 微循环血流淤滞 D. 纤溶系统活性赠高 E. 血中促凝物质含量增加

( 4 )急性胰腺炎时诱发 DIC 的机制与下列哪项有关

A. 大量胰蛋白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B. 大量胰脂肪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C. 大量胰淀粉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D. 大量组织凝血活酶入血 E.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

( 5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时容易诱发 DIC 的原因是

A. 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 B. 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 C. 循环血液中凝血活酶生成增加 D. 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E. 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 ( 6 )导致 DIC 发生的关键环节是

A. 凝血因子Ⅻ的激活 B. 凝血因子Ⅲ大量入血 C. 凝血酶大量生成 D.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 E. 凝血因子Ⅴ的激活

( 7 )连接在磷脂表面上的 Ca 2 + 、凝血因子Ⅹ a 和Ⅴ形成的复合物具有下列哪种作用

A. 激活激肽释放酶原 B. 激活凝血酶原 C. 激活凝血因子Ⅲ D. 激活凝血因子Ⅷ E.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多聚体

( 8 )急性 DIC 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均可显著减少,其中减少最为突出的是 A. 纤维蛋白原 B. 凝血酶原 C. Ca 2 + D. 凝血因子Ⅹ E. 凝血因子Ⅻ 答案: 1.E 2.C 3.A 4.A 5.B 6.C 7.B 8.A

二、名词解释:

1.

Thrombomodulin 2.

DIC:

三、问答题:

1.

试述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引起出血的机制。

2.

试述妊娠末期产妇发生胎盘早剥或羊水栓塞引起DIC的原因。 3.

试述急性严重肝炎并发DIC的机理。

4.

试述DIC引起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 第十二章 休克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MSOF病人的新陈代谢改变: A. 全身能量消耗增加

B. 糖、脂肪利用障碍

C. 肌肉蛋白分解加强.尿素氮升高

D. 出现负氮平衡

E. C02产生减少

2.

休克的下列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昏迷

B. 呼吸急促、脉搏细速 C. 血压均下降

D. 面色苍白或潮红、紫绀 E. 尿少或无 3.

失血性休克早期时,最易受损的器官是:

A. 心

B. 脑

C. 肾

D. 肺

E. 肝

( 1 )休克的现代概念是

A. 休克是剧烈的震荡或打击 B. 休克是急性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所致的周围循环衰竭 C. 休克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脸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及血压降低

D. 休克是由于急性循环障碍使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 E. 休克是机体对外来强烈刺激调节功能的丧失 ( 2 )成年人急性失血多少才能引起失血性休克 A.1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 ( 3 )下列哪一类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 A. 失血 B. 烧伤 C. 挤压伤 D. 感染 E. 脱水 ( 4 )高排低阻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

A. 失血性休克 B. 烧伤性休克 C. 心源性休克 D. 感染性休克 E. 创伤性休克 ( 5 )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是

A. 微动脉 后微动脉 直通毛细血管 微静脉 B. 微动脉 后微动脉 真毛细血管 微静脉

C. 微动脉 后微动脉 直通毛细血管 真毛细血管 微静脉 D. 微动脉 动静脉吻合支 真毛细血管 微静脉 (6) 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开放的通路指

A. 直捷通路 B. 迂回通路 C. 营养通路 D. 动静脉短路 E. 以上都不是 ( 7 )正常微循环的血流调节主要与

A. 交感神经的支配有关 B.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自身节律性舒缩有关

C. 局部体液因素有关 D.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有关 E. 全身体液因素有关 ( 8 )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 心功能不全 B. 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C.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 D. 血液中儿茶酚胺过低 E. 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

( 9 )休克早期(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微动脉收缩 B. 后微动脉收缩 C.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 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E. 微静脉收缩

( 10 )休克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 强烈兴奋 B. 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 C. 强烈抑制 D. 先抑制后兴奋 E. 改变不明显

( 11 )休克早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 多灌少流 B. 不灌不流 C. 少灌多流 D. 少灌少流 E. 多灌多流 ( 12 )休克早期的心、脑灌流情况是

A. 心脑灌流量明显增加 B. 心脑灌流量明显减少 C. 心灌流量增加,脑灌流量无明显改变 D. 脑灌流量增加,心灌流量无明显改变 E. 心脑灌流量先减少后增加 答案: 1.D 2.B 3.D 4.D 5.B 6.A 7.C 8.E 9.D 10.A 11.B 12.C

二、名词解释:

1.

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 2.

Shock lung 3.

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4.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三、问答题:

1.

休克早期微循环的代偿方式及其意义。

2.

试述休克Ⅱ期(休克期)微循环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3.

试从组织(微循环)、器官和细胞水平上论述不可逆休克的产生机制。 4.

试述MSOF病人出现非菌血症性临床败血症的机理。(P237-238)

第十三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选择题:

1.

钙反常时细胞内钙超负荷的主要途径是

A. ATP减少使钙泵功能障碍

B. Na+-Ca2+交换异常 C.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增加

D. 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 E. 无钙灌流期出现的细胞膜外板与糖被表面的分离 2.

下列哪项与再灌注时钙超载的发生无关

A.Na+/Ca2+ 交换加强

B.Na+ /H+交换加强

C.儿茶酚胺升高

D.细胞膜外板与糖被膜分离

E.钙泵功能加强

3.

最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器官是

A.肝

B.肺

C.肾

D.心

E.胃肠道

最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器官是

A.肝 B.肺 C.肾 D.心 E.胃肠道 1.A 型选择题 ( 1 )最活泼、最强力的氧自由基是

A. O· 2 B. H 2 O 2 C. OH· D. LO· E. LOO·

( 2 )认为再灌注损伤实为缺血的继续和叠加的学说为

A 钙超载 B. 自由基损伤 C. 无复流现象 D. 白细胞作用 E. 能量代谢障碍 ( 3 )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

A. 房性心律失常 B. 室性心律失常 C. 房室交界部阻滞 D. 房室传导阻滞 E. 房颤

( 4 )下述情况可使氧反常损伤的程度加重,除了

A. 缺氧的时间越长 B. 缺氧时的温度越高 C. 缺氧时酸中毒程度越重 D. 重给氧时氧分压越高 E. 再灌时 pH 纠正缓慢 ( 5 )有关自由基的错误说法是

A. 自由基是具有一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B. O· 2 是其他活性氧产生的基础 C. OH· 自由基的产生需要有过渡金属的存在 D. 体内的自由基有害无益 E. 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

( 6 )导致染色体畸变、核酸碱基改变或 DNA 断裂的自由基主要为 A. O· 2 B. OH· C. H 2 O 2 D. LO· E. LOO·

( 7 )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不见于

A. 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增强 B. 儿茶酚胺的增加 C. 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减少 D. 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下降 E. 线粒体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 ( 8 )主要由白细胞释放的具有最强趋化作用的炎症介质是 A.C 3a 、 C 5a B.C 5b67 C.LTB 4 D. 巨噬细胞趋化因子 E. 纤维蛋白肽 B ( 9 )一般认为,心肌细胞膜上何种钾离子通道是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的终效应器

A. 瞬时外向电流钾通道( I to ) B. 内向整流电流钾通道( I K1 ) C.ATP 敏感钾通道( KATP )

D. 延迟外向电流钾通道( I K ) E. 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 IKAch ) 答案: 1.C 2.C 3.B 4.E 5.D 6.B 7.C 8.C 9.C

二、名词解释:

1.

Free oradical 2.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3.

myocardial stunning

三、问答题:

1.

试述在休克复苏时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增多及其损伤的机制。 2.

试述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产生过多导致细胞内钙超载的机制。

3.

为什么氧中毒时细胞受损及缺血-再灌注损伤都与活性氧的毒性作用有关? 4.

试述钙超载引起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第十四章 心功能不全

一、选择题:

1.

心力衰竭最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 A.肺动脉循环充血

B.动脉血压下降

C.心输出量降低

D.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 E.体循环静脉淤血

2.

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低输出量性心衰

A.甲亢症

B.严重贫血

C.心肌梗死

D.脚气病(VitB1缺乏)

E.动-静脉瘘

3.

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右室前负荷增大 A.肺动脉高压

B.肺动脉栓塞

C.室间隔缺损

D.心肌炎

E.肺动脉瓣狭窄

4.

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ATP生成减少

B.心肌细胞死亡

C.肌钙蛋白与Ca2+ 结合障碍

D.肌浆网Ca2+摄取能力降低 E.Ca2+ 复位延迟

( 1 )下述高输出量性心衰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造成这类心衰的原因是高功力循环状态 B. 此类心衰发生时心输出量较发病前有所增高 C. 发病时心输出量属正常或高于正常 D. 可见于甲亢、严重贫血 E. 主要由血容量扩大引起

( 2 )下列哪种肌节长度的心肌收缩力最强 A.1.8um B.2.0um C.2.2um D.2.4um E.2.6um ( 3 )心衰时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 A.ATP 供应不足 B. 心肌细胞死亡 C. 肌浆网 .Ca 2 + 摄取能力下降 D. 肌浆网 Ca 2 + 释放能力下降 E. 肌钙蛋白活性下降 ( 4 )下列哪项因素与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无关

A. 甲亢症 B. 心室舒张势能减弱 C. 心肌顺应性降低 D. 心室僵硬度加大 E. 肌浆网 Ca 2 + 释放能力下降

( 5 )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大

A. 甲亢症 B. 严重贫血 C. 心肌炎 D. 心肌梗死 E. 高血压病 ( 6 )下列哪项变化在急性心衰不会发生

A. 心率加快 B. 肺水肿 C. 心肌肥大 D. 血压下降 E. 皮肤苍白 ( 7 )在血容量增加的代偿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脏器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 8 )下列哪项因素与心肌兴奋静脉交通支开放 C. 肺水肿 D. 肺实变 E. 肺不张

( 14 )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的发生机制中,下列哪种细胞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A. 单核细胞 B. 巨噬细胞 C. 淋巴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E. 血小板 ( 15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引起肺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A. 肺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加 B. 肺淋巴回流障碍 C.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 肺动脉压升高 E. 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使通透性升高

答案: 1.E 2.B 3.E 4.A 5.D 6.B 7.E 8.C 9.A 10.A 11.E 12.A 13.C 14.D 15.E

二、名词解释:

1.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is syndrome 2.

Respiratory failure

三、问答题:

1.

为什么肺泡换气障碍通常只引起I型呼吸衰竭? 2.

述述肺水肿引起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3.

试述休克复苏后出现低氧血症及呼吸窘迫的发生机理。答案(P236-237) 4.

肺气肿引起呼衰的机制 第十六章 肝功能不全

一、选择题:

1.

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 A.引起失血性休克

B.肠道细菌作用下产氨 C.脑组织缺血缺氧

D.血液苯乙胺和酪胺增加 E.破坏血脑屏障

2.

假性神经递质引起意识障碍的机制是: A.取代乙酰胆碱

B.取代去甲肾上腺素

C.抑制多巴胺的合成

D.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

E.假性神经递质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3.

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

A. 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

C. 引起血浆氨基酸失衡

D. 竞争性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功能 E使脑细胞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4.

下列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中最常见的是

A.镇静药使用不当

B.便秘

C.消化道出血

D.感染

E.低血糖 ( 1 )肝性脑病是指

A. 肝脏疾病并发脑部疾病 B. 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 C. 肝功能衰竭所致昏迷 D. 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 E. 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 ( 2 )急性肝功能不全常见于

A. 门脉性肝硬化 B. 晚期血吸虫病 C. 肝细胞广泛性坏死 D. 肝胆疾病 E. 以上都不是 ( 3 )正常人体内血氨的主要来源是

A. 血内尿素进入肠腔分解产氨 B. 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氨

C. 蛋白质食物在肠道内分解产生氨 D. 人体组织蛋白分解产氨 E. 肌肉活动产氨 ( 4 )肝性脑病时芳香族氨基酸入脑的机制是

A. 血氨浓度增加 B. 血短链脂肪酸增加 C. 血脑屏障破坏 D. 血硫醇含量增加 E. 血支链氨基酸减少

( 5 )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血浆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加的机制是

A. 芳香族氨基酸合成加速 B. 芳香族氨基酸异生增多 C. 芳香族氨基酸排出减少 D. 芳香族氨基酸分解减少 E. 芳香族氨基酸利用减少 ( 6 )肝性脑病病人血中支链氨基酸浓度降低的机制是

A. 支链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B. 支链氨基酸经肠道排出 C. 支链氨基酸经肾脏排出 D. 肌肉等组织摄取、分解、利用支链氨基酸增加 E. 支链氨基酸进入中枢组织 ( 7 )氨中毒患者脑内能量产生减少的主要机制是 A. 酵解过程障碍 B. 三羧酸循环减慢 C. 磷酸肌酸分解障碍 D. 脂肪氧化障碍 E. 酮体利用障碍 答案: 1.E 2.C 3.A 4.E 5.D 6.D 7.B

二、名词解释:

1. False Neurotransmitter 2. hepatic encephalopathy

三、问答题:

1.

试述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中高血氨与血浆氨基酸失衡的相互关系。 2.

试述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3.

简述血氨增高引起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及其原因 第十七章 肾功能不全

一、选择题:

1. 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是:

A.低血容量 B.急性肾衰

C.肾血栓形成 D.中毒性肾炎

2. 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病人发生最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是:

A. 高钠血症 B. 高钾血症

C. 低钙血症 D. 低镁血症

3. 肾小球过度滤过最终将导致:

A. GFR增加 B. 肾小球纤维化与硬化

C. 渗透性利尿 D. 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4. 慢性肾功能不全时,最能反映肾功能的指标是:

A.血浆尿素氮 B.血浆尿素氨

C.血浆肌酐 D.高血钾

E.肌酐清除率

5. 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病的中心环节是:

A 肾小管原尿反流 B 肾小管阻塞

C 肾毛细血管内凝血 D GFR降低

E 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

6.

28、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多尿的发生机制是:

A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B新生肾小管功能不成熟

C近曲小管功能障碍 D 远曲小管功能障碍

E 原尿回漏减少

7. 尿毒症患者口腔溃疡的发生是由于:

A 口腔细菌繁殖 B 呼吸深快,CO2呼出过多

C 酮体增多,丙酮呼出过多 D 酸类物质产生增多

E 肠道产氨增多

( 1 ) ARI 初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 肾小管原尿反流 B. 肾小管阻塞 C. 肾缺血

D. 毛细血管内凝血 E. 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

( 2 ) CRI 最常见的病因是

A. 肾小动脉硬化症 B. 慢性肾盂肾炎 C. 尿路慢性梗塞

D. 慢性肾小球肾炎 E. 肾结核

( 3 ) CRI 时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

A. 红细胞脆性增加 B. 血小板数量减少 C. 血小板功能异常

D. 促红素生成减少 E. 铁的再利用障碍

( 4 ) CRI 时,尿相对密度在 1.008 ~ 1.012 是由于

A. 肾脏浓缩功能障碍 B. 肾脏稀释功能障碍 C. 肾脏浓缩稀释功能障碍

D. 近曲小管再吸收功能障碍 E. 远曲小管再吸收功能障碍

( 5 ) ARI 时,引起 GFR 降低的原因不是

A. 皮质内皮细胞肿胀 B. 髓质内皮细胞肿胀 C. 肾小管内皮细胞窗变小,减少

D. 内皮细胞释放舒血管因子减少 E. 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肾毛细血管内凝血

( 6 ) ARI 时,肾小管细胞损伤的主要机制不是

A.ATP 产生减少 B. 钠泵活性降低 C. 自由基清除减少

D. 细胞内游离钙减少 E. 自由基产生增多

( 7 ) ARI 时,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的代谢底物减少,主要表现在

A.SOD 减少 B.GSH-PX 减少 C.CAT 减少 D.GSH 减少 E. O• 2

( 8 )少尿是指

A.<1500ml/d B.<750ml/d C.<400ml/d D.<200ml/d E.<100ml/d

( 9 )使肾灌注压明显下降的全身血压为

A 低于 40mmHg B. 低于 50mmHg C. 低于 70mmHg

D. 低于 80mmHg E. 低于 90mmHg

( 10 ) ARI 时,使血粘度升高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 红细胞聚集 B. 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C. 纤维蛋白原增多

D. 血小板聚集 E. 红细胞压积增高

答案: 1.C 2.D 3.C 4.C 5.A 6.D 7.D 8.C 9.D 10.C

二、名词解释:

1. 肾性骨营养不良

2. uremia

3. renal osteodysthophy

三、问答题:

1. 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在尿量改变和钾代谢方面有何不同,并阐述其机理。

2. 试述休克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3. 试述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4. 试述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

5. 试述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第三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练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课程目标目标是预先设定的意欲达到的状态。课程目标则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相应学龄段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确定的,学生通过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和任务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2. 总体目标是指3-12年级的中小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而在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呈现的状态。

3. 学段目标是指某一学龄的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而在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呈现的状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每一学龄段的具体体现。 4. 总括式表述所谓总括式表述就是指不分段落、只用一段话将活动主题具体目标表述出来。 5. 列点式表述所谓列点式表述就是指将活动主题所涉及的目标要点分列出来。

6.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7.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活动。

8. 人的身心发展主要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身体发展主要是指身高、体重、各种器官及其技能的发展。心理发展主要是指人的感知、想象、思维、创造力发展以及情感、意志等。发展特点是:顺序性、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

9.“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的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以及对文化的认识和经验,它绝不可以追求系统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知识与能力目标并不仅仅作为结果性目标,它也具有过程性目标的性质。

10.“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它不仅强调学生亲历实践学习的过程,如进行观察、调查、实验、测量、分析、比较、评价等学习活动,而且还立足于现实社会的具体生活,强调让学生了解、掌握和应用各种发现及提出问题的方法,以及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应用的方法等。

1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增长,更关注他们情感体验和态度养成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真正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促使学生获得丰富而完整的人生经验,从多方面满足学生需求,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12.“全员参与”指的是综合实践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参与的机会,从而得到发展。

13. 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学习活动方式。体验具有很强的主动性、情感性和个别性,主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内心感受与理解,内在省察与反思。(五章二节)

14. 总体规划是指具有整体性的时间比较长的一种计划。

15. 系统分析法综合实践活动规划的系统分析法就是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有机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整体安排活动的相关要素而进行的活动构想或策划。 16. “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存在着七种相互联系的智力,即语言的智力、逻辑的智力、视觉空间的智力、身体动觉的智力、音乐的智力、人际交往的智力以及自我反省的智力。 17. 情境分析法所谓情景分析法,就是指学校围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如学校规模、地理环境、硬体设施、教师资源、行政人员、学生、家长、社区参与、地方资源等,分析其优势与劣势、机会点与威胁点,全面把握课程资源现实性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规划。

18. 联想生成法是指学生通过联想,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事物的本质,并鉴别或比较他们的重要性,生成许多有联系的事物的方法。更确切地讲,就是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

19. 头脑风暴法是较实用的一种集体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既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好方法。它是由学生和教师平等讨论,以协商的方式共同选择和确定主题的一种方法。

20. 画问题树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时候,必须围绕活动主题考虑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主次轻重之分,可以将所要分析的问题作为树基,用提问的方式,把一个个问题(如学生是否有兴趣、学生是否有探究基础、学生具有哪些知识结构等)放在树枝上,以便帮助我们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这种方法就叫画问题树法。

21. 概念展开法这是按主题所包含的概念展开的方法。从主概念向次概念展开,犹如从一点向周围散开去,由此形成主题网络。主题网上许许多多小概念,就像是从一个中心概念(主题或论题)散发出星点一般。

22. 单一主题结合实践活动以某个主题为独立单位展开活动,其活动的主题称为单一主题。 23.“行为性目标取向”指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实施后学生自身所产生的行为变化,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的结果。

24.“体验性目标取向”是指主题活动的目标中要有过程性目标,以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体验。

25.“生成性目标取向”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主题活动的逐步实施而自然生成的活动目标,它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因素,必须处理好目标的生成性与活动过程、活动结果之间的关系,生成性目标与活动手段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断养成。 26. 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包括教师对课程本质、课程结构与功能、课程性质与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学习方式、课程评价、课程设计与实施等的基本看法。

27.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28. 教师评价所谓教师评价,是指对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具备的素质及实施过程情况的鉴别。

29. 学校评价是指对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系列配套措施、保障机制及课程实施效果的综合性评估。

30. 过程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的过程之中进行的,为了考查学生在活动中的长处、缺陷及发展程度等方面而进行的评价。

31. 档案袋评定档案袋评定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收集学生从任务开始到任务结束期内的典型作品,以这些典型作品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32. 协商研讨式评价它是指围绕目标,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以及不同主题的特点,由教师、学生、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等共同协商进行的评价。 33. 结果性评价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考察学生的目标达成度、总结这次活动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活动开展提供依据。

34. 目标本位评价是指以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它是以目标为基础来判断目标实现的程度。目标本位评定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35.目标游离评价是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总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显示这些结果。

36. 成果展示评价就是将学生的制作、发明、科技论文、调查报告、设计方案等公布于众,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安排出来,让学生感受、体验。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8题)

1. 中国传统的“教育”往往具有外铄的特征。

2.“教育是生活的准备”强调教育学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3. 新的课程观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

4. 新的课程观强调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个部分。

6. 新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活动课程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活动方式的多元性。

9.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标准有很多,但最基本的标准是课程目标。 11. 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

12. 加涅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结果。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是一个由总体目标、学段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15.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涉及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三个方面。 16.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问题性、探究性、综合性。

17.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 18. 学生已有经验包括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19. 直接经验是通过直接认识获得的感性知识经验,而间接经验是通过间接认识获得的理性知识经验。

20. 杜威认为,儿童有四类兴趣(本能、冲动):“社会本能”、“制作本能”、“探究本能”、“艺术性本能”。

21.

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全部条件的总和。 22.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求预设、生成相统一。

23. 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的主题一定是学生、教师双方协商的结果。 24.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一定的知识是主题产生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25.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特点,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 26. 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方式有对话式、探究式。

27. 主题名称直接反映着活动主题,是对活动目标的浓缩,对活动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8. 活动目标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展开的首要环节。

29. 活动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主要部分,它一般分为准备阶段、活动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撰写。

30.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内容均以融合的形态呈现。

31. 活动方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和蓝图,是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 32.

选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步。

33.

课程意识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它支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和角色。

3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课程意识主要包括:主体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 3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丰富性、客观性、可利用性。 36. 课程目标是教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3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是多元的,其中,教师是关键。

3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包括: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和以社会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 3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注重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40.

定量评价、质性评价是评价的基本方法。

41. 定量评价适用于评价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测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2.

质性评价适用于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4.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进行学生评价时,可从参与度、感受度、提高度三个方面来设计评价项目。

4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46.

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是协商式评价的三种评价方法。

47. 目标本位评定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4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评价的方法包括:校校互评、校内自评、跨校评价。

三、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必改正。每题1分,共36题)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提出要求人们的观念由主客统一的知识观走向主客两分的知识观。(

X)

新的课程观强调强调儿童是课程的主体,教师是课程的创生者。( X ) 新的课程观强调教学是以理解为基础的,采用单一模式组织生活的过程。( X) 4. 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和舒展的。()

5. 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儿童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解、体验、探究、反思和创造性实践而建构的活动。()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再是控制教学行为和学习活动的工具和手段,而成为师生追求意义和坐标、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7. 综合实践活动所代表的课程形态不再是在教育情境之外固定的、物化的、静态的知识文本,而是在教育情境中师生共同创生的一系列“事件”,是师生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生命体验。()

8.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创造性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策略的运用,鼓励学生建立各种联系,从而走出封闭的个体学习行为,迈向个体间的交流与合作。()

9.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视野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在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共同建构意义的活动。()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基础,选择和生成活动主题。( X )

11. 生成性目标本身就是课程指导者预设的,也是教师和学生在活动设计之初和活动实施过程中创生的。()

12. 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表述只能根据国家课程目标设定。( X ) 13.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心”,“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手段和途径。( X )

14. 研究性学习像学科知识那样也具有清晰的起点和终点,通过演绎推理来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所以其构成是可以序列化的。(X )

15. 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探究活动主题的选择不应高于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而应该完全迁就学生的生活背景。( X )

16.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没有预设的成分,它更多的是充满生成的、动态的设计。(X ) 17.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也是根据预定目标先行设计的课程。(X )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不仅是一个既定课程计划、活动方案的落实过程、而且更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

1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实施的过程就是将课程规划、方案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通过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活动课程的翻版。( X ) 2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综合实践学习。(

X) 2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X ) 2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乡土课程”,利用地方的历史文化、风景资源,进行外出参观。( X )

24.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学生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X ) 25.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指导教师的指导是以一堂课的时间为单元,而不是完全由学习内容和方法来决定的。(

X)

26.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只有教师才是活动的设计的主体。( X )

27. 在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阶段,师生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X)

28.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师生既可以是朋友关系、伙伴关系和指导者与活动者的关系,也可以是竞争关系,甚至是颠倒的师生关系。()

29.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给学生确定合适的活动范围和制定学习方式、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过程。(X )

3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且构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 X ) 31. 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是指校外资源的开发。( X )

3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注重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33. 质性评价要求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如果不能保证信度和效度,那么质性方法的使用就是失败的。(X )

34. 定量评价表面上没有评分、计算等诸多“麻烦”,实际却更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博大的教育精神。( X )

35. 评价主体只能是一个领域的权威、一个群体的领导或师长。(X )

36.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进行学生评价时,可从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来设计评价指标。显性指标主要反映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发展。(X )

四、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每题6分,共30题)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哪些特性?(1)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内容有哪些?(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3)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特点是什么?(1)强调体验性目标(2)注重实践性目标(3)重视生成性目标

4. 学段目标与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段目标是总体目标在每一学龄段的具体体现,总体目标是制定学段目标的重要依据,总体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段目标的实现。首先,学段目标之间是一种承接关系。其次,学段目标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

5. 如何将课程目标具体化?(1)明确目标的所属维度(2)区分目标的不同水平(3)选取合适的行为动词(4)采用适当的表述方式

6. 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要求有哪些?(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5)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7.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有哪些独特的价值?第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有利于促成学生所学的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得以实现。第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8. 在以社区服务与生活实践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1.注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已有基础和年龄特征;2.引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去进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3.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反思,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和价值观的形成;4.严密组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 9.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征是什么?(1)动手与动脑结合;(2)以项目为载体;(3)可感的操作对象;(4)多学科的视野;(5)贴近现实生活;(6)开放的学习领域。

10.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目标具体、明确(2)内容综合、富有生活气息(3)活动过程突出参与、探究与体验(4)活动方法得当,形式多种多样(5)活动方案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安全可靠(6)形成特色,体现创新

11.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1)多因素协调(2)预设和生成相统一(3)多方面参与(4)因地制宜(5)循序渐进

12.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生成方法主要有哪几种?(1)从学校、班级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安排中生成主题;(2)改造外来的参考课题,增删活动主题;(3)从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中生成主题;(4)从学科教学中生成主题;(5)通过其他多种渠道生成主题。

13. 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生成的要求有哪些?(1)是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的情况改变目标或增加目标。(2)是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设计总体目标,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再设计分目标。(3)是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情况变化增加生成性目标。(4)是根据系列活动主题的预期目标生成子课题的目标。(5)是在教师指导下生成新目标。

14. 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学校及活动背景;2.相关人员及事件;3.课程设计;4.课程实施要求的设计;5.课程评价与反思的设计。

15. 总体规划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系统分析法

(二)综合法

(三)基于“多元智能”进行总体规划的方法

(四)情境分析法

16. 单一主题活动的目标设计与系列主题活动的目标设计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系列主题活动的目标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形成了一个目标链,它在作为系列主题活动的总目标之下,有若干对应于系列主题活动之中各子主题的子目标,而单一主题活动的目标相对简单,同时重点也是更加突出。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特点有哪些?(1)影响因素多(2)时间跨度长(3)活动场所多(4)方式多样化(5)凸显自主性(6)安全要求高(7)管理难度大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哪些要求? (1) 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2) 合理的知识结构(3) 全面的课程实施能力 19. 如何把握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互为主体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的设计的主体。其次,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什么促进作用?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意识(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教师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如:提高教师的活动规划、实施能力;增强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教师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培养教师的探究精神和研究能力等。) 21.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时需要符合的条件有哪些?(1)具有教育价值;(2)与课程目标吻合;(3)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4)安全性能高;(5)成本低、消耗少;(6)可重复使用。

22. 课程资源开发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有什么意义?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的特点及其深入发展需要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

(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健全人格需要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需发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

2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具有什么重要意义?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确立教师实践的课程观;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学校与家庭、社会、密切联系。

2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一)就地取材;

(二)学以致用;

(三)形成体系;

(四)优化配置。

2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以课程目标为依据(2)把握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3)因此制宜,体现特色

2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一般程序有哪些?(1)成立课程资源开发小组;(2)背景分析;(3)拟定课程资源开发计划;(4)组织师生申报课程资源;(5)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6)对资源进行评价与调整;(7)实施资源的开发;(8)资源开发的评估。 2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强调整合;(2)提倡共享;(3)合理使用;(4)提高效率;(5)注重连贯。

2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态度;(2)学生感性经验和精神生活的获得;(3)学生的生活方式;(4)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课程实施的基本素质;(2)合理开放的知识结构;(3)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4)活动主题的设计与规划能力;(5)组织与指导能力(6)活动结果的评价能力

3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课程设置(2)制订方案和计划(3)建立组织机构(4)校本培训(5)管理制度(6)资源的开发利用(7)学校文化氛围(8)教师的工作量计算

五、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6题) 1.我国新课程目标涉及“过程与方法”,请你结合以下案例分析“作为课程目标的过程和方法”的内涵。

过程就是目标德国老师眼里的美术教育

市青少年宫美术班的孩子们还从来没有这样上过课:课桌被搬到室外的树荫下、没有黑板、没有规定具体的临摹对象和主题、没有限定材料和工具„„ 来自德国杜伊斯堡的莱茵艺术学校美术老师布曼·布赫洛和坎帕·亚内克是应邀来汉进行美术教育交流的。在20天的教育活动中,她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绘画技巧,而是先和孩子一起在少年宫逛了一圈,然后告诉他们:“所有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画、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都可以用。”孩子们的作品大大出乎家长们的意料:有画太阳的、有画树木的、有画小朋友的、还有画德国老师的„„更有意思的是,随手捡来的树叶、擦手的纸巾都被孩子们利用起来。二十几个小朋友的作品没有一张重复的,再熟悉不过的少年官,在孩子的眼里竟变得如此多姿多彩。

把白纸蒙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来回涂抹,纸上就会留下硬币的形状,这也许只能算“雕虫小技”,但德国老师却鼓励孩子们用“雕虫小技”进行创作。一开始,孩子们纷纷找家长要硬币,布赫洛女士启发孩子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任何一件东西。”很快,钥匙、颜料盒、树叶、环形针、钮扣等等都成了孩子们得心应手的工具。看着孩子们创造出来的“蔬菜大棚”、“龙卷风”、“雪花”、“五线谱”、“麻饼”,两位德国老师连声称赞。

两位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德两国孩子的想象力、对自然、对生活的感知力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中国孩子可能缺乏自由发挥的机会。但中国孩子在技巧方面已达到了—定水平。 亚内克女士告诉记者,德国孩子到12岁才开始系统学习绘画技巧,此前着重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因此德国孩子从入门到表现出技巧的过程可能很长。但他们有一句口号:“过程就是目标”,在兴趣培养阶段这种自由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别,看出谁更有天赋。

布赫洛女士还认为,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盼也许太高了,这样反而会抑制孩子天赋的发挥。

1.(第三章第二节P45)(1)学生学习课程的良好经历和方法成为教育和课程关注的焦点。(2)这种目标是开放的,强调学生创造性,预先不进行精心的设计,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比较自由。(3)这种理念有助于教师把握和组织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请你结合以下案例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老鼠有决策能力吗?

教科学课的王老师在开学伊始,就给学生布置科学研究的任务,要求他们自选一个课题,用两个半月的时间独立完成全部的研究过程,课题内容不限,但必须有独立见解。 小黄同学选择的课题是测试小老鼠的决策能力。 他从宠物店买回一白一黄两只小老鼠,想出了一个用食物引诱老鼠钻洞的方法。他用一块硬纸板把大塑料狗笼一分为二,在硬纸板上一左一右开了两个洞,再把两个一尺长的纸筒接在洞口上。测试时,让小老鼠呆在一边,在另一边放上老鼠最爱吃的奶酪,然后测试老鼠钻过洞取得食物的时间。

他把整个测试过程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5天。第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小老鼠钻洞。那只白色的小老鼠很机灵,每次只需十几秒钟就可以钻过纸洞,吃到食物。而那只小黄老鼠却是只实实在在的小笨蛋。它从来就没能明白,钻过洞就会别有洞天。第二阶段,主要是让老鼠知道左边的洞——此路不通,右边的洞则可以吃到食物。第三阶段是提供结论的阶段。 小黄同学做实验时,手里拿着秒表,一丝不苟地记下小老鼠每次通过右边洞获取食物的时间。别看那只小黄老鼠有时会拉一两个“引体向上”,却还是那么傻乎乎地不会钻洞。而那只小白老鼠则10次之中有8到9次知道从右边的洞钻入。

测试结束,几天后小黄同学完成了他的论文,那完全是一篇正正规规的研究报告,题目是:“老鼠有决策能力吗?”他的结论令人刮目相看。他写道:“研究的结论既没有支持老鼠没有决策能力的论点,也没有支持老鼠有决策能力的论点。因为,如果老鼠有决策能力,那只白老鼠就不应该走过左边的洞。但是如果老鼠没有一点记忆力的话,那只黄老鼠也不可能多次成功地选择右边的洞。所以最后的结论是,老鼠没有作出复杂决策的能力。但它们的简单记忆和本能会影响它们作出的决策。” 2.(第四章第一节P71)(1)问题性;(2)探究性;(1)综合性。 3.请你结合以下案例分析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征。 用纸做服装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制作“服装”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 2.通过学生展示自己所做的特殊“服装”,把脚伸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提高审美情趣。

二、活动准备

在课前,教师先请学生观察商场卖的服装,有关的服装杂志,了解服装的制作,并设计制作服装的新颖构思,要求学生制作的服装不要太复杂,可以是简单的裙子和马夹,可以在服装上加一些装饰物。准备材料:特殊的纸张,剪刀,透明胶,皮尺。

三、活动方法

个人制作,全班展示。

四、活动步骤

1.让同学们2人一组进行服装的制作。

2.教师提出服装展示评比的标准:美观、大方、符合学生特点。然后请同学们依次出来一个一个地表演。教师提供音乐伴奏,要求学生按照音乐节奏表演。

3.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教师请学生自由推选最好的服装设计,并说明理由。然后全班学生表决。教师宣布获最佳设计奖的学生,请这些获奖的学生上台讲一讲自己的感受和设计的经验。教师对设计好的服装及其设计者进行表扬。

五、后续活动

六、活动资料与建议

1.用纸来做服装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服装样式一定要简单,要防止纸张的破裂,纸张可以是旧挂历,也可以是装饰纸。

2.可以在学生设计之前,把一段时装表演的录像给学生看。 3.可以买鲜艳的包装纸。 (1)动手与动脑结合;(20以项目为载体;(3)可感的操作对象;(4)多学科的视野;(5)贴近现实生活;(6)开放的学习领域。

4.请你结合以下案例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要求。 自制广告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让他们欣赏一些平时见到的富有创意的广告,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发现生活的能力。

2、通过课堂中现场推销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锻炼他们的口才及丰富的想象能力。

3、从广告词中获得语言的美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文字的热情。

4、从无声的广告中体会广告独特的艺术。

5、从推销商品过渡到推销自己,让学生们学会用正确的眼光看自己。

二、活动内容

1、首先让他们欣赏一些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并让他们思考后自由讨论自己看过后的感想;

2、介绍有关广告词的知识;

3、互动环节中安排一组即兴广告创意表演:即每个组都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做某一种商品的广告,然后大家对此做些评论,最后表演的好的,富有创意的那一组要提出表扬;

4、最后布置课外作业:让大家发挥想象力,为自己写一段广告词。

三、活动方式

1、观摩优秀的广告作品;

2、师生互相讨论;

3、小组表演竞赛;

四、活动过程(略) (1)以课程目标为依据;(2)把握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3)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5.请你结合以下案例分析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填歌词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写简单诗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良好的审美情感。

二、活动准备

请同学们在课前复习唱《小燕子》。

三、活动方法

学生独立填写歌词,在小组交流和表演,在全班表演。

四、活动步骤

1.学生一起唱《小燕子》,老师自己伴奏或者录音伴奏。

2.教师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讨论这首歌表现了什么主题题,有没有不合适宜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学生举手在全班发言。

3.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原有的曲调,重新填上新的歌词,要求表现积极的思想主题。 4.学生填写完了之后,在小组进行交流,每个小组推荐几名学生在班上表演。评比的标准:主题思想鲜明,有新意,文字优美。评比的标准:主题思想鲜明,有新意,文字优美。 5.每个小组推荐评委,有五人组成评比小组。被推荐的学生依次上台表演。评委公布获奖学生的名单。

6.教师小结。教师对写得好的歌词及其作者进行表扬。

五、活动资料与建议

1.《小燕子》词曲(省略)

2.填歌词要求与音乐以及原有的歌词对应,注意前后押韵。

3.如果有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她)来组织整个活动。

4.可以先让学生在家里预先填写歌词,在小组活动中以交流评价修改为主。 (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5)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6. 请你结合以下案例分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要点。 日用弃物小创新

一、设计意图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培养创新能力对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其潜力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潜能制关重要。组织学生对日常弃物回收简单加工后再利用,保护环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思索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想像能力,在动手制作中,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做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

二、活动目标

1. 指导学生动手做一件日用弃物的小创造。

2. 再找一些其它的生活弃用物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创造,看看学生可以做出自己设计的物品来。

3. 体会活动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长方形牛奶合若干、暑片空盒,彩色包装纸、象胶片、彩笔,剪刀

四、活动过程(省略)(1)内容选择综合化、社会化;(2)内容呈现问题化;(3)重在过程。

六、论述题:(观点共8分,展开说明5分。每题13分,共12题)) 1.联系实际,论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的发展有哪些价值?(1)满足学生成长的客观需求;(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请联系实际,论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教育有哪些价值?(1)重建课程观(2)重建教学观(3)重建学习观

3.请联系实际,论述你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1)着眼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的亲历和体验(2)立足生活世界,强调学习内容与现实的联系(3)注重问题探究,强调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精神(4)崇尚活动生成,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5)强调综合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4.请联系实际,论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研究性学习有助于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2)研究性学习能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3)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养成学生合作与共享的良好的个性品质;(4)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增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5)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

5.请联系实际,论述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课程目标

(二)学生方面

(三)教师方面

(四)学校的教育条件

6.你认为,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前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一、了解学生,

二、调查课程资源,

三、教师自身的准备

7.请联系实际,论述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一般过程。(1)确立活动主题(2)制订活动方案(3)评价活动方案

8.请联系实际,论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1)生成活动主题(2)制订活动方案(3)实施活动方案(4)总结交流(5)活动反思

9.你认为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存在哪些问题?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活动的形式,忽视活动的实质

(二)注重活动的结果,忽视活动的过程

(三)用学科教学的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四)缺乏对学生学习时间的整体管理 10.请联系一个实例,论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指导策略。(1)选题的指导策略(2)活动组织的指导策略(3)制订活动方案的指导策略(4)活动实施的指导策略(5)交流的指导策略(6)反思的指导策略

11.请你联系实际谈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及利用能力弱(2)课程资源利用存在单一化倾向(3)课程资源利用效率低 12.请联系实际,论述你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基本理念的理解。(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2)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结合(3)鼓励参与,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4)注重过程,体现差异

第四篇: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题库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题库

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题库

一、单选题

1.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这种类型的课程为(

)。 A 分科课程;B 综合课程;C 活动课程;D 必修课程

2.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这种课程为(

)。

A 综合课程;B 分科课程;C 活动课程;D 选修课程

3.与学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这类课程为(

)。

A 分科课程;B 综合课程;C 选修课程;D 经验课程

4.(

)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性地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类。

A 选修课程;B 必修课程;C 活动课程;D 学科课程

5.(

)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里法定的,学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自由地选择学习的课程种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 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 学科课程 ;D 活动课程

6.一般指学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或者说在课程表上所体现出来的课程。这种课程为(

)。

A 活动课程;B显性课程;C隐性课程;D 综合课程

7.一般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外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这类课程为(

)。

A 活动课程;B显性课程;C隐性课程;D 综合课程

8.各学科应该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编制,课程的编制者应该是学科专家、也只有学科专家才能对本学科有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编制出有一定水准的学科课程。这是何种课程理论的观点(

)。

A知识中心课程理论;B学生中心课程理论;C社会中心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9.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来编制;课程强调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学生的发展,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这是何种课程理论的观点(

)。

A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B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C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0.课程要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来确定教育目标,主张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界限,但不按学生的活动来组织课程;要兼顾儿童的年龄特征,但不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作为编制课程的基本出发点,而以社会现实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这是何种课程理论的观点(

)。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B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C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1.以下哪个不是属于课程标准的性质(

)。 A 它是按门类制定的

B 它是规定了教师的具体教学内容

C 它规定了本门类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D 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设

12.按照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这体现了什么样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

)。 A 横向组织;B 逻辑顺序;C 螺旋式;D 直线式

13.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这体现了什么样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

)。

A 横向组织;B 心理顺序;C 螺旋式;D 直线式

14.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这体现了什么样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

)。

A 横向组织;B 心理顺序;C 螺旋式;D 直线式 15.以下哪个不属于课程组织的原则(

)。 A 连续性;B整合性; C 顺序性;D 螺旋性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6.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提出者是(

)。 A 泰勒;B杜威;C斯滕豪斯;D 赫尔巴特

17.把课程实践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这是何种课程范畴(

)。

A 课程目标;B课程内容;C 课程实施;D 课程评价

18.设计好的课程是不能改变的。这是何种取向的课程实施(

)。 A 忠实取向;B 创生取向;C 相互调适取向;D 学生取向

19 设计好的课程是可以改变的,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这是何种取向的课程实施(

)。 A 忠实取向;B 创生取向;C 相互调适取向;D 学生取向 20.设计好的课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再设计的过程。这是何种取向的课程实施(

)。

A 忠实取向;B 创生取向;C 相互调适取向;D 学生取向 21.以下不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 A 接受学习;B 自主学习;C 探究学习;D合作学习

22.教师在教学中也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进而培养创造性人格,这体现何种教学原则(

)。

A 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 因材施教原则;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3.教学是指教学要根据所传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知识掌握原则,这体现何种教学原则(

)。 A 巩固性原则;B 量力性原则;C 启发性原则;D 系统性原则 24.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这体现何种教学原则(

)。

A 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 因材施教原则;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25.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题目能够接受的,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的,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体现何种教学原则(

)。

A 巩固性原则;B 量力性原则;C 因材施教原则;D 启发性原则 26.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各种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 谈话法;B 讲授法;C 读书指导法; D 实验法

27.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使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为(

)。

A 谈话法;B 讲授法;C 读书指导法; D 实验法

2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采用特定的方法进行独立操作,在观察研究中获取直接经验、培养技能技巧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为(

)。

A 谈话法;B 讲授法;C 读书指导法; D 实验法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9.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课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争论、探讨,以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多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为(

)。

A 谈话法;B 讲授法;C 读书指导法; D 讨论法 30.以下不属于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有(

)。

A 认识主体的不成熟性和发展性;B 认识对象的间接性和概括性;C认识方式的简捷性和高效性;D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31.按学生能力、成绩分组教学组织形式为(

)。 A 班级授课制;B 个别化教学;C 分组教学;D 道尔顿制 32.在教学评价时,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严格执行评价标准,坚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直观臆断。这反映哪种教学原则(

)。

A 科学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主体性原则;D 灵活性原则 33.在教学评价时,承认评价对象(教师和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这反映哪种教学原则(

)。

A 科学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主体性原则;D 灵活性原则 34.在教学评价时,要针对不同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而不是使用统一的模式,这种教学原则是(

)。 A 科学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主体性原则;D 灵活性原则 35.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的实际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动方式,这种教学范畴为(

)。

A 教学方法;B教学目标;C 教学模式;D 教学评价

36.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的教学模式为(

)。

A 范例教学模式;B 抛锚式教学模式;C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D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37.从一些范例分析入手感知原理与规律,并逐步提炼进行归纳总结,在进行迁移整合的教学模式为(

)。

A 范例教学模式;B 抛锚式教学模式;C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D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3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答案的教学模式为(

)。

A 范例教学模式;B 抛锚式教学模式;C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D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39.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接点,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这是何种课堂教学导入法(

)。

A 悬念导入法;B 衔接导入法;C 情境导入法;D 实验导入法 40.通过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使学生兴趣高涨;至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这是何种课堂教学导入法(

)。 A 悬念导入法;B 衔接导入法;C 情境导入法;D 实验导入法 41.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等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过度到新课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习。这是何种课堂教学导入法(

)。

A 悬念导入法;B 衔接导入法;C 情境导入法;D 演示导入法 42.通过寓言、故事、典故、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一种情境,来引入新课。这是何种课堂教学导入法(

)。 A 典故导入法;B 衔接导入法;C 情境导入法;D 演示导入法 43.它是以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或热点问题为主题,引导教师在进行一段时间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用说课的方式向其他教师、专家和领导汇报其研究成果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这是哪种类型的说课形式(

)。

A 主题性说课;B 示范性说课;C 评价性说课;D 研讨性说课 44.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或表达困惑,以便日后更正或引起他人思考而写的文字。这称为(

)。 A 教学机制;B 教学反思;C 教育叙事;D 教育博客 45.(

)是教育工作者回顾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工作,从中找出经验教育,引出规律性认识,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应用文体。 A 教学工作总结;B 教学工作计划 C 教学工作案例;D 教育教学随笔

二、多选题

1.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A 社会需求;B 学科知识水平;C 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D 课程理论

2.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优点(

)。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 有利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继承人类文化遗产。

B 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C 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上满足了儿童的兴趣。

D 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3.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优点(

)。

A 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来编制

B.课程强调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学生的发展,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

C.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去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重视教育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的联系,以解决需要来设计课程,有利于为社会需要服务

4.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优点(

)。

A 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来编制

B.课程强调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学生的发展,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

C.重视教育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的联系,以解决需要来设计课程,有利于为社会需要服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D.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程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

A 学习者的需要;B教师的需要;C 学科知识及其发展;D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6.课程标准有哪些性质(

)。

A 它是按门类制定的;B 它是教师教学的具体内容;C 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D 它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7.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主要有(

)。 A 直线式;B螺旋式;C 逻辑顺序;D 心理顺序 8.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区分,它可以分为(

)。

A 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B 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C 显性课程资源;D隐性课程资源

9.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区分,它可以分为(

)。

A 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B 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C 显性课程资源;D隐性课程资源

10.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区分,它可以分为(

)。

A 校内课程资源;B 校外课程资源;C 有素材性资源 D 条件性资源 11.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资源的特点来分,它可以分为(

)。 A 校内课程资源;B 校外课程资源;C 有素材性资源 D 条件性资源 12.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有(

)。

A 课程目标;B 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C 社会发展;D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科学文化知识

13.“泰勒原理”的主要包括有(

)。

A 确定课程目标;B 根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C 根据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内容;D 根据课程目标评价课程 14.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有(

)。

A 忠实取向;B 相互调适取向;C 创生取向;D 学生取向 15.影响课程实施的学校外部因素主要有(

)。

A 教师;B社区与家长的影响;C 政府部分的影响;D 社会团体的影响

16.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实现(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A 国家;B 地方 ;C 学校 ;D 社区

17.新课程改革课程结构的变革主要内容有(

)。

A 小学阶段一综合课程为主;B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D 高中以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18.备课的三项工作主要有(

)。

A 备教材;B 备学生;C备教法 ; D备教学评价 19.学业成绩检查的基本要求有(

)。 A 学业成绩检查要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B 学业成绩检查的内容应力求全面、使其既能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反映出学生认知结构的情况 C 学业成绩检查的方法要求灵活多样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D 学业成绩检查评价主要以批判为主 20.现代教学方法的特征有(

)。 A 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 B 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C 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网络资源平台的运用 D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指导

2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为(

)。

A 教学任务 ;B 教学内容;C 学生年龄特征;D 教育行政者要求 2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有(

)。

A 在教学人员安排上,以“班”为基本的活动单位 B 在教学活动程序上,以“课”为组织单位 C 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以“课时”为基本单位 D 在教学空间上,以课外活动为基本活动方式 23.个别化教学的特点有(

)。 A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学 B 学生的学习由教师“扶着走”

C 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及辅导必须以该生的学习准备、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等为依据。 D 等同于学生个体独自学习 24.个别化教学的缺点有(

)。 A 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B 个别化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C 个别化教学比其他教学组织形式化更很多的时间、精力、财力和物力

D 个别化教学不利于竞争意识的形成 25.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有(

)。

A 诊断功能;B 反馈功能;C 鉴别功能;D 导向功能 26.根据评价的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

)。

A 相对评价;B 绝对评价;C 个体差异评价;D诊断性评价 27.按照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教学评价可分为(

)。 A 诊断性评价;B 形成性评价;C 总结性评价;D 相对评价 28.根据评价的主客体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

)。 A 诊断性评价;B 形成性评价;C 他人评价;D 自我评价 29.根据评价范围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

)。 A 单项评价;B 综合评价;C 他人评价;D 自我评价 30.教师讲授技能要体现以下哪些原则(

)。 A 科学性;B 适应性;C 教育性;D 启发性 31.结课的类型有(

)。

A 认知型结束;B 开放型结束;C 突然型结束;D 浪漫型结束 32.说课的类型有(

)。

A 研讨性说课;B 评价性说课;C 检查性说课;D 主题性说课 33.教育叙事的特点主要有:(

)。

A 事件的真实性;B 事件的典型性;C 具有问题性;D具有感悟性 34.教育叙事主要分类有(

)。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 反思式;B 陈述式;C 质疑式;D 点评式 35.教育随笔的特点有(

)。 A 随便;B严谨;C随心;D 形式固定 36.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 A 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B 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C 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D 注意反思的“严谨性”

37. 一般的教育论文的征文由(

)三部分组成 A 引论;B 本论;C 结论;D 论题 38.教育反思的内容有(

)。 A 记成功之举;B 记“败笔”之处 C 记教学机智;D 记学生见解

三、填空题

1.(

)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时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美国著名课程理论家泰勒在他的(

)著作中,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3.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了(

)课程评价模式。

4.(

)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5.新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这分别是(

)、(

)、(

)。

6.(

)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7.备课内容包括:(

)、(

)和(

)。 8.我国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为:(

)。

9.(

)是教育工作者回顾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工作,从中找出经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应用文体。 10.教育反思接近于议论文,教育随笔属于散文的一种,教育叙事属于(

)的范畴。

11.教育叙事更强调叙述,教育案例更强调(

)。

四、判断题

1.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检查方式有两大类,即平时考查和考试。(

)

2.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课程。(

) 3.重视学生的经验,是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

) 4.学习者的需要是影响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

)

5.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按照从已知倒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这是课程直线式组织方式。

6.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是美国学者泰勒提出的。(

)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7.目标模式便于操作又容易操作,因此很长时间里在课程领域占主导地位。(

)

8.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9.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由备课、上课和课外作业组成。(

)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 11.个别化教学就是好,班级授课制就是不好。(

) 12.教学评价的功能就是诊断功能。(

)

13.相对评价就是指对评价对象某一方面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

)

14.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包含建构主义。

15.悬念导入法就是利用问题,产生疑惑、激发思维。(

) 16.课堂教学讲授不一定要有情感性。(

) 17.板书要书写规范、流畅、示范性强。(

) 18.教师只要有基本教学技能,就一定是好教师。(

)

19.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智慧十分重要。(

) 20.教育随笔必须有统一的格式。(

)

五、简答题

1.请简要回答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2.请简要回答CIPP评价模式。 3.请简要回答教学的基本任务。 4.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缺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5.简述教育论文的结构要求。 6.教学工作计划的特点。 六.案例分析题

1.夸美纽斯曾经写道:“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所以,假如他发现了某门学科与某个学生的天性不合,他决不应强迫他去学习;因为在某一方面缺少的东西多半会由另一方面去补足。……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教学思想?应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种思想? 2.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各有长短,既都不全面,又都含有合理因素,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支持它们存在的条件。同时,它们在各自不同的条件下,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又都不是一样的。搞单一化和绝对化是行不通的。要解决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孰优孰劣之争,必须摆脱多年来影响教学论和课程论领域的理论脱离实际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如实地、准确地、全面地反映实际,不要把这两类各具特点、各有侧重的课程论搞成水火不容的两大营垒,不能像国外的‘现代派’或‘进步派’把学科课程论批判得一无是处。”

请根据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在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应如何认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关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请你结合下列案例,阐述发现性学习的特征。 老鼠有决策能力吗?

教科学课的王老师在开学伊始,就给学生布置科学研究的任务,要求他们自选一个课题,用两个半月的时间独立完成全部的研究过程,课题内容不限,但必须有独立见解。

小黄同学选择的课题是测试小老鼠的决策能力。

他从宠物店买回一白一黄两只小老鼠,想出了一个用食物引诱老鼠钻洞的方法。他用一块硬纸板把大塑料狗笼一分为二,在硬纸板上一左一右开了两个洞,再把两个一尺长的纸筒接在洞口上。测试时,让小老鼠呆在一边,在另一边放上老鼠最爱吃的奶酪,然后测试老鼠钻过洞取得食物的时间。

他把整个测试过程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5天。第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小老鼠钻洞。那只白色的小老鼠很机灵,每次只需十几秒钟就可以钻过纸洞,吃到食物。而那只小黄老鼠却是只实实在在的小笨蛋。它从来就没能明白,钻过洞就会别有洞天。第二阶段,主要是让老鼠知道左边的洞——此路不通,右边的洞则可以吃到食物。第三阶段是提供结论的阶段。

小黄同学做实验时,手里拿着秒表,一丝不苟地记下小老鼠每次通过右边洞获取食物的时间。别看那只小黄老鼠有时会拉一两个“引体向上”,却还是那么傻乎乎地不会钻洞。而那只小白老鼠则10次之中有8到9次知道从右边的洞钻入。

测试结束,几天后小黄同学完成了他的论文,那完全是一篇正正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规规的研究报告,题目是:“老鼠有决策能力吗?”他的结论令人刮目相看。他写道:“研究的结论既没有支持老鼠没有决策能力的论点,也没有支持老鼠有决策能力的论点。因为,如果老鼠有决策能力,那只白老鼠就不应该走过左边的洞。但是如果老鼠没有一点记忆力的话,那只黄老鼠也不可能多次成功地选择右边的洞。所以最后的结论是,老鼠没有作出复杂决策的能力。但它们的简单记忆和本能会影响它们作出的决策。”

……

小黄同学的研究成果在学校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获得了动物研究组的一等奖。

七、论述题

1.论述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2.论述怎样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3.论述教育论文的写作。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五篇:西方经济学课程考试题库(含答案)

一、简述题

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参加《西方经济学》P25)

随着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也在增加,但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个概念表示:人们在增加同一种商品或劳务消费的过程中,对其迫切需要的满足度会越来越小。

2、简述标准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参加《西方经济学》P30)

符合理性公理的“标准”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五个特征: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即如果要增加对一种商品的消费,那么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必定要减少,以保证仍处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2)不管两种商品是怎样组合的,这些组合总是处于某一无差异曲线上,这一特点也称为无差异曲线的密集性。3)无差异曲线向原点成凸状,这反映的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4)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其商品组合的满意度越高,即对任一给定的无差异曲线来说,所有在其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都代表着更高的消费者满意程度。5)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3、简述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参考《大纲》P17

2、《西方经济学》P45)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此时消费者处于均衡。消费者均衡即是指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选择商品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状态。

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之比,经济学家通常把这一条件称之为消费者均衡条件。

4、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参加《西方经济学》P7

8、《大纲》P185)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指按照这种组合,生产某一定量产品所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最低,厂商将获得最大利润。它包括:在厂商的成本既定时,使得厂商产量最大化的要素组合;或在厂商的产量既定时,使得厂商成本最小化的要素组合。

5、简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参加《西方经济学》P73)

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一点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该规律并不是从各种定理中推导出来的,而是一种经验概括,是大多数生产过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6、简述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参加《西方经济学》P105)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实质上是对厂商的目标函数求极值的问题。这一目标函数定义为

π=φ(Q)=TR-TC 其中,总利润π为产量的函数,总收益TR和总成本TC本身也是产量的函数。根据数学原理,令上述总利润函数在其一阶导数为零,即:

dπ/d(Q)=d(TR) /d(Q)-d(TC) /d(Q)=0 也就是MR – MC=0 所以,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MR=MC。

但是,MR=MC只是说明在Q这一产量水平上存在利润极值,既可能是最

1 大利润,也可能是最小利润。因而,要保证这是利润最大的产量,还要求总利润函数的二阶导数小于零,即:

d2π/d2(Q)=d(MR) /d(Q)-d(MC) /d(Q)<0 也就是

MR’

所以,利润最大化的充分条件是边际收益的变化率小于边际成本的变化率。

7、一般均衡理论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参加《大纲》P221)

应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重要前提是,必须证明在所考虑的经济中存在一般均衡状态。一般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考察所有市场同时均衡时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所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是否存在一系列价格使所有市场同时处于均衡,这是一般均衡状态的存在性问题。与此相联系的问题还有,“如果存在一般均衡状态解,这种状态是否是唯一的?”这是一般均衡状态的唯一性问题。此外,还需回答,“如果原有的一般均衡状态受到扰动,在扰动消失之后,原有一般均衡状态是否会自动恢复?”这是所谓一般均衡状态的稳定性问题。

8、何为垄断?它一般会产生什么后果?(参加《大纲》P230)

在资本主义经济里,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首先可造成完全竞争市场所假定的条件得不到满足从而使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其次,垄断可能导致管理松懈;第三,垄断可能导致研究与开发支出降低;第四,垄断可能导致寻租;第五,垄断产生的利润通常也被看成是一种不公平的收入分配。

9、简述要素价格的决定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参加《西方经济学》P133)

每一种资源或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都有各自不同的市场。这些市场的状况与厂商的目标和产品市场相结合,影响着每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一种要素的价格和它被使用的数量影响着它的总收入。影响资源市场的任何变化也就影响到一种要素的收入,从而影响到收入在不同要素之间的分配。西方经济学对资源市场上要素价格的分析实际上也是一种功能收入分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如果资源市场是竞争性的且运转良好的话,那么,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收入就来自其对生产的贡献,且等于它的边际产品。按照这种理论,以某种生产要素的单位价格乘以一定效率条件下(即成本最小化)所使用的该种要素的数量,便可以得到该种生产要素的收入份额。即收入的分配部分取决于要素的相对生产率。

10、为什么国民收入核算中总供给永远等于总需求?(参加《西方经济学》P

319、324)

在国民收入与产值账户中,用支出来度量的最终产品分为四大类:消费品、投资品、政府采购和净出口。因而有下列等式:GDP=C+I+G+X-M 其中C代表居民消费支出,I代表企业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厂房、增加存货等的私人投资支出、G代表政府支出,X-M代表净出口。

用于购买产品的每一项支出都意味着销售者的同一数量的收入,因而通过计算要素所有者收入,即运用收入法计算的GDP值,在理论上自然应该同运用支出法计算的结果相同。用Y代表表现收入的GDP,即令Y=GDP,则可得到国民

2 收入与产值账户恒等式Y=GDP= C+I+G+X-M。

即在国民收入与产值账户中,用收入度量的GDP值恒等于用支出度量的GDP值,也即收入恒等于支出。

在上式中的收入方(Y)可理解为总供给,支出方(E= C+I+G+X-M)可理解为总需求。因此,在国民收入与产值账户中,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

11、为什么IS曲线的斜率是负的,而LM曲线的斜率是正的?(参考网络资料)

IS曲线是反映当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所谓均衡状态就是I=S,即投资等于储蓄。因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当投资等于储蓄时,可导出国民收入是利率的减函数,表示这个关系的曲线就是IS曲线,那么它的斜率一定是负值。它表示 :当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随利率的增加而减少。这个也可以这样解释:当利率上升的时候,投资会减少,投资的减少会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减少。

LM曲线是反映当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关系。所谓均衡状态就是L=M。L是货币需求函数,是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函数,即随利率的升高而减少,随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M是定值。所以当L=M时,可推出利率与国民收入是正相关的关系。即LM曲线的斜率为正。

12、请解释为什么在政府预算保持平衡的条件下,政府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参考网络资料)

中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财政政策。这里所讲的财政收支平衡,不应局限于预算的平衡,而是从整个经济周期来考察财政收支的平衡。在经济周期下降的阶段上,政府扩大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增加消费和促进投资。这样从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上看,一定是支大于收,从预算来看必然会出现赤字。当经济已经复苏,在投资增加和失业减少的情况下,政府就可以适当减少财政支出或增加税收,从一个预算看会出现盈余。

这样就可以用后一阶段的盈余抵补前一阶段的财政赤字,即以繁荣年份的财政盈余补偿萧条年份的财政赤字。于是从整个经济周期来看,财政收支是平衡的,但从各个年份来看,却不一定平衡。

13、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参见《大纲》P286)

货币工资的变动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即物价与失业率或者说经济增长率反比!菲利普斯曲线是概括表示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此消彼长的置换关系的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1958年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揭示出: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二者不可兼得,如果一个经济愿意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则可以实现较低的失业率。

14、什么因素会造成货币乘数的不稳定?其政策后果是什么?(参加《西方经济学》P483)

货币供应的乘数理论是建立在准备率re和现金-存款率cu为常数的假定上。事实上,准备率和现金-存款率都不是常数,而是市场利息率、贴现率、法定准备率和银行存款流量不稳定性(σ)的函数,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货币乘数的不稳

3 定。这说明控制货币供应量不仅仅是一个控制基础货币的问题,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并不能保证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15、请简述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具体过程。(参加《西方经济学》P477)

现实中,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中央银行的最重要资产是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对政府的借贷)。大多数国家是通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来改变基础货币量的。

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购买100万美元政府债券时,它用中央银行支票支付。出卖政府债券的公众把得到的中央银行支票存入自己的开户银行。公众在银行的存款增加100万美元,这是新增原始存款。银行把中央银行支票存入中央银行,该银行在中央银行账户中的存款(准备金)增加了100万美元。这就意味着基础货币增加了100万美元。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在负债方增加了100万美元普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在资产方增加了100万美元的政府债券。由于普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量(100万美元)等于存款增加量(100万美元),于是便可以进一步增加对公众的贷款,从而使货币创造的乘数过程继续进行下去。如果中央银行想减少货币供应,它便可以出售政府债券。当公众用自己开户银行的支票支付后,中央银行便相应减少其开户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普通银行便需相应收缩其贷款,货币供应量将按乘数减少。

16、简述外汇储备增加对一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参考网络资料)

外汇储备增加会加剧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企业或个人赚取外汇后,为了在国内消费或投资,大多会兑换为本币,这样就造成市场上本币流通量的增加,物价随之上升,造成通货膨胀。在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由于本币需求增大,会导致本币升值,从而加大出口和外来投资的成本,进而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在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政府一般会采取提高利率的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这样同时也会抑制消费和投资,使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17、在弗莱明-蒙代尔模型中,国际收支平衡曲线在什么情况下是水平的?(参考百度百科“BP曲线”)

国际收支平衡BP曲线呈水平是一种极端现象,当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时,资本流动对于利率变动具有完全的弹性,既任何高于国外利率水平的国内利率都会导致举额资本流入,使国际收支处于顺差;同样,任何低于国外利率水平的国内利率都户导致巨额资本流出,使得国际收支处于逆差。

18、论一国货币贬值对其外贸的影响。(参考网络“货币贬值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贬值对出口的影响:本币对外币贬值,因此产品的外币价格大幅度下跌,这增强了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引起出口增加.本国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下降,增强了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诱发国外居民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有利于一国增加出口。另一方面,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的价格则会提高,影响进口商品在本国的销售,同时刺激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进口替代产品的供应,对进口起抑制作用。

2)贬值对进口的影响:本币对外币贬值,使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进口商品是外国生产的,其外币价格不会因别国汇率的变动而变动。本币对

4 外贬值,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折算成本币就会使以本币表示的商品价格上升,从而导致进口商品的减少。

19、何谓公共产品?(参考百度百科“公共产品”)

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20、何为“流动性陷阱”?(参考百度百科“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二、论述题

1、利用无差异曲线说明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参考百度百科“替代效应”)

考察价格下降(上涨反之)时商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x商品降价前,x与y两商品的价格比率由预算线aj表示,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在E0点,在该点预算线aj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与该切点相对应的x商品的购买量为q0,x商品降价后,预算线由aj变为aj2这条新的预算线表示x、y两商品的新的价格比率。新预算线与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切点为E2点。E2点是降价后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与该点相对应的x商品的购买量为q2。可见,x商品降价后,其需求量由q0变到q2。则价格下降的总效应是q2 − q0。

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是在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而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不变情况下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这里所说的实际收入不变是指消费者维持在原来的效用水平上,但又要用新的价格比率(由预算线aj2的斜率表示)来度量这一不变的效用水平。降价后,为了使消费者效用水平不变,就必须画一条与预算线aj2,相平行、但是与原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预算线,在图-1中,这条预算线是a1j1。a1j1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E1点。与E1点相对应的x商品的购买量是q1。在图-1中,替代效应是q1 − q0。

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是指在其他所有商品的名义价格与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完全由实际收入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这纯粹是由实际收入的变化引起的。在图-1中,收入效应是q2 − q1。

2、说明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参见《大纲》P189)

在短期内,厂商来不及对所有的生产要素作出调整,因而某些生产要素数量保持不变。为了方便起见,将厂商成本分为可变成本VC和不变成本FC两类,则短期总成本TC=VC+FC。假定短期内总产量为Y,则有短期平均成本AC=TC/Y。边际成本MC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量,对短期总成本求导可得:MC=ΔTC/ΔY=ΔVC/ΔY。

3、论述造成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参见《大纲》P193)

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中平均每一单位产品的成本,在数值上等于长期总成本除以产量。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这是因为: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劳动分工更合理,专业程度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更加充分。此时对厂商的生产而言,存在着产量扩大快于成本增加的现象,即存在着规模经济。但当厂商的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管理低效率开始显现,如信息失真、内部官僚等使得扩大规模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快于产量的扩大,即存在着规模不经济。在规模经济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下降趋势;在规模不经济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上升趋势。

因此,规模经济是造成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

4、试述在短期竞争均衡条件下厂商供给曲线的确定。(参见《大纲》P197)

在短期竞争均衡条件下,厂商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必定要按P=MC的条件决定自己的产量,这样,厂商的产量总是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沿着边际成本MC曲线而增减,当市场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的最低点时,厂商生产要比不生产损失大,厂商就要选择停产。所以,在AVC曲线以上的MC曲线部分就是在短期竞争均衡条件下厂商的供给曲线。在这一部分中,厂商按P=MC的条件决定自己的产量,如P=p1时,产量Y=y1。

5、论述福利经济学定理。(参见《大纲》P227)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从交换的角度看,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对于任意一个消费者而言,对应于既定的市场价格,他所选择的两种商品的最优数量处于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比的组合点上。从生产方面来看,每个厂商都将把生产要素投入确定在最优组合点上,即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由于产量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因而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相应的价格比。因此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即完全竞争是有效率的。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同时,如果经济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可以存在一组一般均衡价格使得该价格恰好达到上述状态。

6、说明主流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利用AD-AS模型解释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参考百度百科“总需求曲线”、《大纲》P284)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客户想要购买的物品和劳务量的曲线。它告诉我们在任何一种既定的物价水平时经济中需求的所有物品和劳务量。从图形上看,总需求曲线总是向右下方倾斜,这意味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下降会增加物品与劳务量的需求。相反,物价水平的上升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由于总需求表现为货币数量,因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被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总需求增加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的增加。依照凯恩斯主义理论,在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时,总需求增加在对总收入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会对价格总水平产生影响,但通常影响较小。当经济处于潜在或充分就业状态时,总需求增加AD就不一定能带来总收入的增加。因为总供给AS增加会遇到生产能力的限制。结果总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这就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7、论合理预期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参考KNS5.0 数据库平台“合理预期论”、《西方经济学》P393)

合理预期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形成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又称理性预期理论。合理预期论是把“合理预期假说”同货币主义相结合而成的。因为这一理论的突出的特点是在经济分析中假定:经济行为的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经济行为主体(如作为消费者的家庭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工商企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在做出它们当前的行动决策时,除了考虑到当前有关经济变量(如商品价格、工资率以及各种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收益率等)以外,还要对这些变量未来会有的情况做出预期。所谓合乎理性的预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人们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总是完全准确无误地符合将来实际发生的情况,或者说各个经济行为主体的主观概率分布的期望值将与客观概率分布的期望值相一致。

合理预期学派认为,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特别是后者)是有可以识别的规则的。因而,经济单位对政府政策规则的预测将不会出现系统的偏差。由于政府不能使自己的政策出人意料之外,经济单位的相应行为将抵消政府政策的效力。因而政府政策是无效的。

8、运用弗莱明-蒙代尔模型,分析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参见《西方经济学》P518)

弗莱明-蒙代尔模型是开放经的最重要宏观经济模型,也是一个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可用于分析在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如图:

IS曲线: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LM曲线:描述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BP曲线:描述国际收支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首先我们讨论在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在图27-3中,设从均衡出发,增加政府开支,IS右移,我们得到E′。由于收入水平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国内汇率必然上升。一方面,收入水平的增加导致贸易逆差,造成了国际收支失衡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在图中我们已假定BP的斜率小于LM的斜率,对应于处于BP曲线上方的E′点的利率将吸引足够外资流入,从而组中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由于国际收支顺差,市场上,出现本币供不应求 (外汇供过于求),本币出现升值压力。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为了维持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必须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向外汇市场注入本币以买进外币。这样,一方面是官方外汇储备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因之LM向右移动直至与BP和IS′交于E″.由此可见,在固定汇率下,政府开支的增加导致收入水平由Y增至Y″。换言之,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是有效的。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对应于E′点,国际收支顺差到直本币升值和BP向上方移动。本币升值导致竞争力减弱,IS′向左方回移,直至IS″的位置上(见图27-4)。在E″点上,货币和产品市场以及国际收支实现均衡。但可以看出,在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的作用被削弱了。

如果资本完全自由流动,BP是一条水平线,对应的是r=r﹡。在浮动汇率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的本国利息的上升降引起大量

8 资本的流入。本币升值造成的竞争力削弱将使IS曲线迅速向左回移,收入水平和利息率迅速下降,直至国内利息率等于国际利息率从而资本流入停止,包括汇率在内的所有变量恢复到原有水平,见图27-5。

下面我们讨论在不同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在图27-6中,设从均衡出发,政府增加货币供应,LM右移。我们得到新交点E′。由于利率下降,资本外流;由于收入增加,进口随之增加。上述两种变化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国际收支逆差造成对本国货币的贬值压力。在固定汇率下,货币当局必须出售外汇储备购买本国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直至LM曲线回复到原位。这就是说,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无效。在浮动汇率下,本币贬值将增加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因而一而导致IS右移,BP也因本币的贬值而下移。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扩张效果得到双重加强。经济的均衡点由E′移至E″,在E″点我们得到更高收入水平,利率的变化方向则不肯定,它取决于各种参数的综合对比结果。同样,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收缩性货币政策的收缩效果也会得到加强。见图27-7。

如果资本完全自由流动,BP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货币政策的变化将导致资本流动的急剧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会导致汇率的急剧变化,并进而导致进出口的急剧变化。进出口的变化意味着收入水平的变化,货币政策的效果将得到大大将强。

9、解释为什么古诺模型的均衡是一个纳什均衡? 古诺模型又称古诺双寡头模型(Cournot duopoly model),或双寡头模型(Duopoly model),古诺模型是早期的寡头模型。

需求曲线上的古诺模型

它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年提出的。是纳什均衡应用的最早版本,古诺模型通常被作为寡头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古诺模型是一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该模型也被称为“双头模型”。古诺模型的结论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三个

9 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况中去。

古诺模型假定一种产品市场只有两个卖者,并且相互间没有任何勾结行为,但相互间都知道对方将怎样行动,从而各自怎样确定最优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古诺模型又称为双头垄断理论。 古诺模型中的双寡头厂商均衡就是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就是双方都坦白,给定甲坦白的情况下,乙的最优策略是坦白;给定乙坦白的情况下,甲的最优策略也是坦白。而且这里双方都坦白不仅是纳什均衡,而且是一个上策(dominantstrategy)均衡,即不论对方如何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因为如果乙不坦白,甲坦白的话就被轻判1年,不坦白的话就判2年,坦白比不坦白要好;如果乙坦白,甲坦白的话判5年,不坦白的话判10年,所以,坦白仍然比不坦白要好。这样,坦白就是甲的上策,当然也是乙的上策。其结果是双方都坦白。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其实,如果两个囚徒都不坦白,他们各判2年,比都坦白各判5年的情况要好。但这不符合个人理性,甚至即使这两个囚徒在被抓之前协议,被抓后拒不坦白,但是又有谁有遵守这个协议的积极性呢。

寡头垄断厂商经常发现它们自己处于一种囚徒的困境。当寡头厂商选择产量时,如果寡头厂商们联合起来形成卡特尔,选择垄断利润最大化产量,每个厂商都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但卡特尔协定不是一个纳什均衡,因为给定双方遵守协议的情况下,每个厂商都想增加生产,结果是每个厂商都只得到纳什均衡产量的利润,它远小于卡特尔产量下的利润.

10、论LM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参见《西方经济学》P353)

LM曲线的斜率大小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息率变化的敏感度,货币需求对利息率变动的敏感度越高,LM曲线的斜率就越小,即LM曲线就越平缓。当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无限大时,LM曲线就近乎成为一条水平线。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需求对利息率变动的敏感度较小,LM曲线的斜率较大,此时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需求对利息率变动的敏感度较大,LM曲线的斜率较小,此时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弱,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强。

上一篇:热烈庆祝建党周年下一篇:如何赢得导师的心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