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默契造句

2024-05-04

用默契造句(通用8篇)

篇1:用默契造句

1、双方早有默契。

2、爸爸,这是我们最珍贵的默契和回忆!

3、两个人有个共同的秘密,而这也象一种默契一样,两人对这个问题并不交谈,而这也不象人们所想的那样比较罕见。

4、一经放松下来,我们俩就达成一种默契——共同分享她了。

5、只要团队所有人都开始分享同样的目标,我们就会使用业已形成默契的知识,努力发挥。

6、他令后卫不可预测,他与他的搭挡、前锋哲科配合默契、硕果累累。沃尔夫斯堡是上赛季唯一一支拥有两名进球超过20个的球员的德国球队。

7、思科之前与惠普、IBM及戴尔有着紧密的伙伴关系,使得彼此间都达成某种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就是说服务商供应商只盯住服务器,而思科则把关注的重点维持在网络上。

8、但是Fala生活的那时代好啊,媒体和政治家之间配合默契,于是Fala的许多小瑕疵(比如他爱吃垃圾,喜欢打望母犬)都一一被忽略掉了。

9、大叻是法国人在二十世纪早期开辟的山中避暑地,并未受到战争多大的破坏。美国和北越仿佛有默契一般,没有对这座城镇狂轰滥炸。

10、一个关心的眼神、个默契的动作,让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11、与她合拍有默契。

12、这种材料并非总能与其他材料默契配合。

13、他们已经有一段时间对每一件事情都不再有默契了。但是他们仍然爱着对方,仍想理解对方。而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良好的沟通。

14、我的另一半和我已经一起走过四年了,这四年充满了挑战,有时还非常没有默契。

15、阿隆做的也很棒,我们仍然在学习如何增加默契并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16、答案可能是他们能学到在以前的环境中无法学到得社会默契规则和习惯。

17、再比如说,应用软件是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因此需要与操作系统配合默契。

18、培养默契是一个很重要也很简单的技能,如果掌握了它你可以跟任何人都能和睦共处。

19、当然,经过这些年的磨合我们的合作越来越默契,但是无论我们配合地多好,也不可能完全没有问题,毕竟现在是两个人在做着常规来说一个人的工作。

20、我们有默契,他能够掌控传球时机,他知道何时该作出决定。

篇2:用十大流行语造句

1、美女

“美女”, 一个曾经多么庄严神圣令人向往的词汇, 现在, 其实际意义正无限接近于“女人”。不论是美女作家还是美女记者, 乃至美女保安、美女保姆, 别管人长得究竟美不美, 是女人不是?如果是, 那么好的, 请接受这样的光荣称号并且不必客气。

迟早有一天, 《辞海》里关于“美女”一条的解释将是:泛指“女人”。

2、专家

说实话, 忘了什么时候, 当渺小的我也被冠以“专家”这一称号的一刻开始, 我就知道这个至高无上的词算是彻底堕落了。

专家遍地的时代, 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说话, 基本上相当于一位专家与另一位专家交流, 什么“专家提醒”, 每个人还想着“提醒专家”呢!

3、老板

早先, “老板娘”用得比“老板”多多了。那个时候, 男人不敢自称或被称为老板, 但愿意将女人形容为老板娘。

现在不同了, 一个副股级干部都可能在小范围内被冠以老板的称呼, 只要去桑拿城转一圈, 从进门开始直到出门为止, 身边一定有人老板长、老板短地招呼你。

4、弱智

再早每当人们提到“弱智”这个词的时候, 脸上的表情都是充满着真诚的同情, 现在呢, 一个人脱口而出“弱智”的时候, 脸上要是不充满着鄙视的神情那他就是弱智的化身。

这是一个人人都认为自己最聪明的时代, 每一次斥责他人弱智的时候, 实际上都是在坚定着自己不是弱智的一份信心。

5、独家

相比于过去, 独立不见得多了, 但“独家”肯定是多了, 也成了传媒最喜欢的词语。

长此以往, 我担心有一天有媒体会大爆一则“独家新闻”, 内容是:经最新科学研究证实, 太阳的确每天从东方升起……

6、绯闻

一个原本仅限于形容娱乐圈明星男女之事的专用词已经无限平民化了。

每天都有“绯闻”的故事, 拉拉手是绯闻、吃吃饭是绯闻、聊聊天是绯闻、对对眼也是绯闻……说不定不久的将来, 你家的小狗路上撞见他家的小狗, 相互闻了闻, 就是有关“闻”所未闻的一则绯闻。

7、时尚

当年, 当“时尚”这个新鲜的词语刚刚诞生的时候, 一般人光看着还可以, 说都不敢说, 担心自己说错了被人笑话。

现在不一样了, 随便说, 随便用, 也没个什么统一的标准, 反正只要见到和一般的不一样的人或东西, 搞不懂的时候, 您就直接说那是“时尚”准没错。

8、性感

最开始的时候也没多少人敢轻易说出“性感”这个词, 怕被人说成是别有用心的流氓。现在, “性感”已经融进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开始是形容女人, 后来形容男人也行了, 再后来就成了形容什么都可以了———你就是说你家的自行车或者炒菜锅“很性感”都没人反驳你。

于是, “性感”的含义无限趋近于“感性”了, 这奇怪得好比有天“故事”成了“事故”的代名词。

9、花园

“我们的祖国像花园, 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小时候都会唱这首歌, 即使你没有充分体验到做祖国的花朵的感觉, 没关系, 你现在不就住在“花园”里吗?

没有多少花, 但到处都是“花园”。这样一来, “花园”一词的解释也变成了:只住人, 不种花的地方。

1 0、诚信

连《夜宴》里古代的皇帝都说着“诚信”, 你就知道这词现在有多流行了。人人都在说诚信, 人人最不讲究的就是诚信。通常, “诚信”的含义更接近“成心”。

忽然想到如果用上面十个流行词造个句子, 效果如何呢?我先尝试一下, 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跟一下帖———

某位性感专家和一时尚美女在一花园传出绯闻, 被一弱智老板发现并以恪守诚信为由将此新闻独家提供给本报以及其他所有媒体……读

(选自《杂文月刊》)

杂文包

流行语深刻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从一个侧面折射着社会的变迁, 是社会生活面貌的晴雨表。当当代中国人津津乐道于各种“很黄很暴力”、“很冏很雷人”的流行语而陷于集体语言狂欢时, 本文作者却用反讽的手法揭示了事物的表象与真实之间的矛盾, 并将反讽进行到底, 文后十大流行语所造之句更是显示出当代中国文化生活可笑的一面。作者用心良苦, 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反讽只是语言疗法的一种, 用以安慰焦虑的心灵, 其结构的对象, 也往往限于话语层面。就像尼采所说, 如果一个文化到了反讽盛行的地步, 也许离消亡也不远了。

篇3:用“糖”造句等

老师:“现在请大家造一个句了,这个句子里必须有‘糖’。”

学生:“我在喝茶。”

老师:“‘糖’在哪里?”

学生:“在茶里。”

女子篮球赛

系里举行迎新篮球男女分组赛。女孩子们打篮球总爱挤在一团抢球,而投篮又是一投,二投……五投,居然进不了。赛后,老师发表观后感:“你们女孩子打篮球,有橄榄球的打法(挤成一团),有踢足球的分数(都是只进一球二球)。”

和你的关系

一个新生去学校报到。

老师:“家长姓名?”

学生:“李大猛。”

老师:“和你的关系?”

学生:“不好,他经常揍我!”

事情也有例外

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物理常识:“磨刀石中间是着力的地方,经常跟刀子摩擦,因此凹下去;磨刀石两头因为不着力,所以凸了起来。”

“老师,事情也有例外。”志强说道,“例如我的脚底板,两头凸出来的恰是着力的地方,每天都在跟地面摩擦;而脚底板中间是不着力的地方,反而凹进去了。”

手中有斧头

上道德课时,老师说:“华盛顿总统在儿童时代,有一次砍掉了种植园中的一棵樱桃树。由于他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就没有惩罚他。”接着,老师又问:“为什么犯了错误的华盛顿没有受罚,谁能说说其中的原因。”

篇4:论教学默契

一、教学默契的内涵及其价值

1. 教学默契的内涵

“默契”, 《新华词典》有两种解释:“ (1) 双方意见虽没有明白说出, 却有一致的了解。 (2) 秘密的约定。”[1]所以, 我们可以将“默契”理解为对一种事物或一件事情虽然双方的意思没有直白地说出来, 但彼此间的理解却高度相同一致, 或在某一限定场合下双方都能做出同样想法的事情。通俗一点来说, “默契”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据此, 笔者认为教学默契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对课程教学任务目标、教学目的要求以及教学模式方法等诸多方面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一致共识, 心领神会而紧密呼应, 协调配合, 互助合作。默契是心与心的接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句话, 都能传达一种特殊的意义, 而这种特殊的意义只有他的学生才能理解。”[2]师生之间一旦拥有了默契, 课堂上只需教师一说一指、一颦一笑、一招一式, 学生就能够迅速心领神会, 立即明白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应当怎么做, 而无需教师再费时费力地去进行过多的解释、说明和修饰。因此说, 教学默契促进了和谐课堂的构建以及教学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和实现, 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实效。

2. 教学默契的价值

教学默契促进和谐课堂构建。传统课堂的刚性管理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持课堂秩序的作用, 但暂时被控制住的课堂实际上却掩盖不住学生的情绪抵触和师生关系的恶化, 造成课堂气氛紧张压抑, 教学时间流失乃至教学的低效。相反, 融洽的教学默契不仅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和师生精力, 而且也于默契中优化了课堂生态, 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提升与个性发展之地。

教学默契促进有效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良好的教学默契有利于教与学的多边互动和交流对话, 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自我认同, 同时也形成了学生自信而健康的学习心态并诱发了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此一来, 教学默契优化了课堂教学, 形成了教学合力, 创造了“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教学境界, 最终将促进教学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 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质量。

二、教学默契的形成策略

教学默契是教师与学生在长期共同的课堂教学与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来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并采取多种举措积极而主动地成功促成教学默契, 促进和谐课堂建设和学生有效学习, 提升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1. 树立科学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默契的有效形成需要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积极确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并真正把这些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咀嚼理解、吸收内化、切实贯彻并渗透于课堂教学实践, 改进教学。

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正确认知课堂教学。“新课程强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3]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 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所以, 教师应当把教学活动看作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与自我实现和发展的过程, 是师生多方信息和情感交流的对话过程。教学中师生始终都是平等的主体, 教师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一起所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的“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独立的生命个体而存在的, 他们才是课堂和学习的真正主人, 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更是教师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教师理应“以生为本”, 视学生为具有独特意义的发展中的人, 是主动学习的求知者和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走下高高的讲台, 站在学生中间与他们平等“对话”。

2. 营构课堂和谐关系与气氛

民主平等的课堂非常重要, 教学默契的有效形成有赖于和谐的课堂关系和课堂氛围的优化。为此, 教师应保持亲和力,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走近学生, 尊重、信任、关爱、理解并公正地对待他们, 给予他们深厚的“教师爱”与殷切期望, 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只有教师真正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获得学生的认可, 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容, 学生才能“亲其师, 信其道”, 师生之间才能真正拥有默契。同时, 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互帮互助、彼此关爱, 不仅需要竞争更要合作, 努力倡导和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生生关系。因为, 良好的生生关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默契, 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滋养着师生关系, 促使师生之间更加默契。

教师应致力于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和谐共振”的课堂气氛。“和谐共振是指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情感相通、取长补短、和谐共进。学生个体与老师相互融合的状况,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对学习的满意感, 甚至影响和改变其整个获取知识的心境。”[4]在“和谐共振”的课堂环境气氛中, 个性各异的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信任、理解与合作, 师生教与学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得到增强, 课堂教学效果得以保证。为此, 教师一是要做到教学民主, 给学生以学习安全感。二是要多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和诉求, 重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 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并要大力倡导学生之间的协调合作和有序竞争。三是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积极发挥“移情”作用。教师要不断激发自己对教师职业、教育事业、教学工作、所教学科以及所教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并将之移情于教学实践, 从而以饱满而高昂的教学激情和良好的心境去感染、影响学生, 畅通师生信息和情感交流。四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与学生积极同步互动, 同时还要引导生生之间要积极同步互动, 协调配合, 互助合作。

3. 议建教学常规与约定

课堂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场所, 需要有师生共同认可的统一的课堂规约。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出, “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 有人一刻也坐不住, 低年级的儿童不懂什么叫‘权威’, 什么叫‘尊重’, 什么叫‘民主’, 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 就要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应该怎样做, 不能怎样做, 违反了, 老师要怎样处分等。”[5]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课堂实际, 同学生一起有的放矢地制定课堂常规并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去遵守。当然, 教师自己更应发挥自身的表率影响作用, 以身作则地去模范恪守课堂常规。积极向上、科学合理、井然有序的课堂规约的共同制定与遵守, 必会促使师生目标一致并促发良好的课堂行为, 长此下去, 在课堂常规的“规约”下师生之间将会达成一致, 形成教学默契。

而且, 课堂上师生间默认的约定也能促进彼此信赖, 使教师期望与学生的自主自律浑然天成而达成教学默契。“因为有约定才有协同, 协同到不再需要约定的时候便是默契。”“教师按约定教, 学生按约定学, 两个积极性都可以得到最充分地发挥。”[6]著名特级教师詹明道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教师要和学生有约定, “孩子一旦和老师有约定, 被老师寄托了期望, 在他的身上就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 他们的智力、情感、甚至个性都能顺利成长, 学生个个都可雕琢的神话就变成了现实。”例如, 教师可以和学生约定在课堂讨论中一位学生站起来表达观点时, 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并可就其观点加以补充完善或另提异议等等, 学生间这种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一旦“约定”, 久之默契便自然会“俗成”。

4. 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教师较高的教学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技巧是教学默契形成的重要基础。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 才能更透彻地理解和领悟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才能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角色及教学行为并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优化教学方法、激发教学激情和魅力、生成教学智慧、形成教学风格, 真正做到“教者心”与“学者心”的相互融通, 达成教学默契。

教师拥有高超的教学技能与技巧, 则更能够把课讲得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深入浅出、言之有物,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积极自主性就能够被较好地激发出来而乐学、善学, 进而也就能够在教学中较好地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密切协调和默契配合。因此, 教师还要认真学习、琢磨、积累和提高教学能力尤其是教学的技能技巧, 并将之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以促进教学默契的形成。

5. 强化课堂实践训练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和行为习惯, 这种客观差异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磨合, 而这种磨合只有在真真正正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够得到顺利实现。因此, 教师必须重视并强化课堂实践训练, 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彼此适应、相互配合, 建立默契。

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与途径的安排上, 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们的心声, 关注他们合理的学习需要和诉求以及情感倾向, 重视与学生商量, 主动吸纳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如与学生同备课等。这样一来, 不仅师生之间心灵得到了沟通, 达致彼此理解和信任, 而且具体明确、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目标等教学要求也使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做到了“心中有数”, 教师教学真正具有了可接受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与学习成功的自信心得到明显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必然会积极响应、主动配合教师, 师生间的对话互动才能实现, 教学默契也才能够真正形成。

并且,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要善于运用好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 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各种明晰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与指令训练, 使学生在具体而有效的实践锻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习得学习的各种技能技巧, 以便能更好、更快地在课堂中与老师和同学达成默契。

6. 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教学默契的形成是师生之间的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 非一蹴而就。要使教学默契更有效地发挥其最佳效用, 教师必须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为教学默契提供丰厚的营养, 进而提升教学默契, 发展教学默契。

要研究学情。作为青少年学生, 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 这种差异客观存在。那么, 教师就应当想方设法多了解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 认真进行学情分析, 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与个性特点、学习兴趣爱好、学习方法习惯、学习基础水平、学习需要诉求等, 努力做到了然于心, 这样才能根据学情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并开展有的放矢地教学。如此, 教师的教学才能契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规律, 才能适切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真实需求, 课堂中师生之间才能够“思维同频共振”而建立默契。

要研究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也是教学默契形成的重要因素。现代教学特别强调和重视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所以教师应积极研究和探讨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构建, 优化并加强师生间的情感关系, 建立良好情感共同体, 促使课堂中师生间的“情感同频共振”, 产生情感共鸣以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对话和互动, 有效促成教学默契。

要研究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有机统一, 教法和学法不可分割和背离。因此, 教师不但应主动研究教法, 优化和创新教法, 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与技巧, 而且更应该积极研究学生的学法, 使教师的教法更好地适切学生的学法,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使教师“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 从而使教与学相得益彰、相促共生, 师生间的教学对话互动更加契合, 教学默契度不断得到提高。

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而理性地对整个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必要的回顾审视、梳理剖析、思考提炼和系统研究, 是教师的自我“对话”。教师应善于立足和遵循自己内心的呼唤而及时反思自己的经验和体悟, 并在教学反思中有机结合教学中学生的各种反应和所收集到的学生各种反馈信息以及自己的思想、看法、观点和心声, 积极主动地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和探究, 将教学经验理论化, 从而在后续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推陈出新和精益求精, 促进教学默契良性升华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2]陈爱红.课堂上, 你和学生有默契吗?.教育科学研究, 2011 (2) .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孙蕾扬, 侯宇颖.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课堂教学艺术初探.科教文汇, 2010 (12) .

[5]赵国忠.透视名师课堂管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

篇5:耐克“用运动”造句

耐克的历史上向来都不缺乏精彩的营销案例,但是对于“Just Do It”这一品牌主张却很少有大规模的传播战役出现。在中国,距离上次“我是谁”传播战役已经时隔3年。这一次,耐克以法网冠军李娜为起点,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以“用运动…(Use Sports To…)”为主题的传播运动。活动从6月初开始,轰轰烈烈持续了整个夏天,并在秋季继续延续下去,大有将运动精神深入消费大众骨髓的劲头。

于是,TVC和平面广告出街、夜跑活动风生水起地进行、夏季运动盛会“运动汇”举行、线上“Just Do It超级运动大挑战”同步展开,凡是能想到的传播手段几乎一网打尽。除此之外,大家还有机会和众多顶级运动明星和队伍零距离接触。感叹“耐克真有钱,可以玩这么大手笔的整合营销”的同时,不由得为这次战役的落地执行能力折服。站在弘扬体育精神的层面,鼓励年轻人发挥对运动的热情,强调身体力行的参与和互动,正是耐克这次传播战役最大的亮点。

众脸诠释“Just Do It”主张

从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到世界顶级运动员,一幕幕挥汗运动的瞬间呈现他们如何用运动改变自己、创造精彩……总有一张面孔让你似曾相识,总有一个瞬间让你感同身受,总有一个过程让你心潮澎湃,总有一种结局让你泪流满面,在这里你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耐克针对大中华区发布的“Just Do It”广告片,以“用运动……”为主题,通过不同层面运动者的心声,唤醒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年轻人对运动的热情。该广告片聚集了世界不同领域的顶级运动员,包括篮球巨星科比、飞人刘翔、法网冠军李娜、女子沙排健将薛晨、张希,以及国内顶级滑板选手Johnny Tang等,“煽动性”极强。

在这一广告片中,耐克充分挖掘了体育明星身上的特质,使其为传播主题和品牌主张做了很好的诠释。当然,这首先是在深入了解自身拥有运动资源的基础上达成的;其次,还因为耐克做到了与赞助资源的深入连结,而品牌与被赞助对象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是通过日积月累形成的;第三,抓住了可遇不可求的机遇;第四,高度的整合性。换句话说,耐克调动起了产品、公关、渠道、广告、活动、行销、体育赞助等各个方面的资源,而这一切又离不开专业的团队。

广告再现

伴随着每个人成长的学校大喇叭贯穿着整条广告片。大喇叭传出的一声“用运动”的号令开启了运动之门。和男孩子一起斗牛的篮球女孩、利用广播操时间苦练球技的足球少年,他们用运动玩出开心、用运动与伙伴交流。跳水馆里的跳水健儿、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重新站起的体操女孩,都展示着勇往直前、把想要的都赢到的精神。

失去双臂的钢琴师刘伟在水中畅游的镜头告诉人们,运动是支撑他的强大动力。他用了三年时间,从完全不会游泳的旱鸭子成长为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冠军,一度有望代表中国出征2008年北京残奥会。“是运动让我对生活更有信心。”这就是刘伟传递给我们每个人的信心。

“用运动宣战”,这是重回赛道的刘翔为我们讲述的故事,他以坚毅的眼神告诉人们:“伤病曾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挑战,但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心,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我要回到跑道重新证明自己。”

“用运动改变一切,成就新的高度”,这是创造亚洲网球历史的李娜发出的誓言,她自信地挥拍向人们表达:“运动改变了一切,投入运动会使你更加自信。”“用行动踏出属于自己的路”,这是篮球巨星科比自始至终坚持的准则;在欧美强手中脱颖而出的沙滩排球运动员薛晨、张希,还有一次次挑战极限的滑板高手Johnny Tang,他们用行动证明了用运动可以改变一切、创造无限精彩。

除了十分打动人的明星脸之外,这一广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能够迅速抓住热点,将热点赛事和明星资源与品牌主张充分结合,这也是耐克一贯的作风,李娜在广告片中的亮相成为最大亮点。6月4日深夜,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中夺冠,7月初,这支有李娜加入的广告片就已经全面出街,而“娜”营销则从李娜夺冠那一刻起就全面展开。情况与当初刘翔在瑞士洛桑创造“12秒88”的世界纪录时,耐克所做的“翔飞人”创纪录的整合营销类似。

除广告外,耐克今年在线下和线上展开的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活动,也成为对品牌主张的最好诠释。

时尚夜跑 鼓动参与

由于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也不需要复杂的运动装备,跑步这一运动近些年正越来越受人们欢迎。据北京关键之道体育营销公司CEO张庆介绍,与五年前相比,参加跑步运动的人数已经增加了30%。此外,都市年轻人的生活规律基本都是朝九晚五。早晨起床赶着上班,很少有人能够抽出时间运动,所以大部分城市人跑步都是晚上进行。于是,耐克迎合这一流行趋势以及年轻人的生活规律,在全国各大城市展开了夜跑活动,并在其中加入很多有趣的玩法。

6月底至8月初,Lunar Run耐克夜跑2011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陆续展开,通过夜跑这种时尚的跑步方式召集城市里的运动爱好者们“用运动再晚点回家”。最终,在各个城市选拔一支夜跑者队伍参加8月份在上海举行的2011夏季“运动汇”,其中的优胜者则有机会参加今年的芝加哥马拉松或耐克旧金山女子马拉松。11月,Lunar Run“耐克10公里”活动还将作为夜跑活动的延续,在广州、上海、北京三地拉开战幕,继续号召消费者将跑步进行到底。

此次活动中,消费者可以看到很多新鲜的元素加入其中,如:交友、欢聚、音乐、庆典等,刘翔、李娜、艺人田原、朱珠等也受到邀请,以不同形式和大家互动。年轻群体是耐克希望通过活动影响的目标受众,而这些娱乐性元素的加入,成为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另外,参加活动的年轻人有他们的圈子,可以通过影响他们所在的圈子,从而扩大品牌的口碑影响力,让更多的目标人群接收到品牌信息。从公众的认知角度讲,什么人参加什么样的活动,他们会定义这项活动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明星的加入也将此次夜跑活动标签化,这也就利用明星效应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公众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备受瞩目。体育本身就带有公益色彩,因此,可以与公益项目天然结合。为了鼓励更多的跑步参与者,在夜跑活动进行之际,耐克发起了“用运动回馈社会”的行动。每个跑步者的训练跑次数以及参加最终夜跑的成绩将会被折算成相应数量的运动鞋,用于资助来自耐克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及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发起的“让我玩”和“跑完全程”慈善资助计划中的贫困地区的孩子。耐克在品牌推广活动中加入公益元素,更好地提升了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运动汇”与年轻人互动

如何与年轻人互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打造一场有着专业水准的运动盛会,这是今年耐克“运动汇”的追求。由于有体育明星和娱乐明星的加入,如何找到他们与活动的契合点,更好地利用明星们身上的延展性资源也成为重中之重。

8月18日~8月21日,耐克2011夏季运动盛会“运动汇”在上海举行。为庆祝这个盛事,耐克公司将启动跨界运动的各项活动,包括篮球、网球、足球等。期间,“耐克运动汇”的精彩活动包括耐克篮球冠军锦标赛全国总决赛、耐克杯足球赛全国总决赛和耐克极限运动“City Jam”全国总决赛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以及台湾的年轻运动员将在“耐克运动汇”上竞技。8月18日开幕当天,刘翔、勒布朗•詹姆斯以及保罗•罗德里格斯等运动员也将作为特邀嘉宾助阵,演绎“用运动”为生活带来积极改变的体育精神。“耐克运动汇”闭幕当天将有乔治城大学和八一男篮的表演赛。“耐克运动汇”还将融入独特的音乐文化元素,8月18日至21日每晚将上演神秘音乐会为大家带来惊喜。

以“City Jam”滑板巡回赛为例,业余组比赛中决出的总冠军,耐克将其送到美国东海岸最著名的滑板公园Tampa参加比赛,为其提供了与国外滑板高手交流、亲身接触西方滑板文化的机会。专业组邀请赛中,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以及台北最顶级的滑手受耐克邀请来到“耐克运动汇”,并设置了高额奖金。此外,还邀请到Skatepark of Tampa 团队作为特邀裁判嘉宾,以及Nike SB队伍5位职业滑手担任决赛评委,更有P-ROD5中国发布会与极限粉丝零距离交流。耐克极限运动还提供了专业的教练指导初学者学习滑板技巧,同时场内设有涂鸦区(Graffiti Murals),喜欢涂鸦文化的粉丝们可以亲临参观来自艺术家们的涂鸦作品,更有超炫的“旋转快门”Bullet Time记录下参与者的极限瞬间。

线上“挑战”配合

在新媒体的使用方面,耐克向来都很注重内容的趣味性,这也成为它的一个特色。换句话说,耐克的消费者洞察一直做得很好,知道消费者喜欢什么、愿意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活动。

今年,“用运动”系列平面广告发布后,耐克互动网站上的线上互动也同步展开,网友只需上传照片并填写自己的态度,就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平面广告,把它分享到各大社交网站。简简单单的活动形式,却让众多网友过了一把制作专属于自己的平面广告的瘾。

配合线下活动,耐克官网的“运动大挑战”活动也在同步进行,网友可以通过腾讯QQ、新浪微博、人人网等常用社区账号登录活动官方网站,然后点击徽章接受挑战,最终获取徽章和奖品,还可以通过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等社会化媒体平台与好友分享运动乐趣。当然这些挑战是否成功,则取决于个人是否诚实,比如在微博宣称每周打一场篮球即可获得“Nike Basketball”徽章,但究竟打了没,只有自己知道。同时,其中也有大量需要线下参与才可获得徽章。活动进行的同时,耐克的官方微博和人人网账号也将同步与网友互动。经过以上一系列的配合,使线上与线下的活动形成很好的联动。

整体来看,耐克今年这一大型的系列推广,在营销链的整合性、领袖风范的体现、对消费者的洞察、活动执行力等方面都做得非常不错,并且能够不断有高潮推出,保持传播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从而将不同阶段的传播累积成一个整合性的效果,是值得学习的营销案例。

【专家点评】

张庆

北京关键之道体育营销公司CEO

品牌主张的践行者

运动这件事不应该总是去观看或者通过大脑参与,需要身体力行。近些年,中国消费者对体育的关注程度在不断提升,然而,看的时间远远多于参与的时间。作为全球领导型的运动品牌,无论是从品牌形象建设还是潜在消费者培育的角度讲,耐克都在做一件跟它身份非常匹配的事情。另外,从推动体育的普及这一层面说,耐克通过一系列广告和地面活动唤起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这也是一个作为行业领袖的品牌该做的事情。

“Just do it”是耐克一直以来的品牌主张,传达的是运动跟潜能之间的关系,告诉消费者:你要凭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去做事情。从运动的角度讲,就是倡导消费者去理解运动的精神,只有去参与运动,才会体验到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今年耐克“用运动……”系列活动,实际上是在品牌主张倡导下的一个阶段性主题,是品牌精神的一个具体体现。

篇6:“农超对接”如何从磨合走向默契

修炼内功力克对接难题

对于令合作社头痛的账期问题, 四川省“农超对接”试点超市乐山三八商场, 正尝试为合作社提供便利。3月10日, 该商场生鲜部市场人员杨杰介绍, 他们在与合作社对接时开始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家乐福也逐渐在做出改变, 给出15d结账的最优惠结账期。遇到农民直供的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也作了一些让步。

合作社要改变与超市谈判时“不对等”的现状, 必须在农产品质量、规模、品种、储藏、运输、营销等方面练好内功, 使自己在超市这样的巨人面前, 个子变得更大更强健。在营销方面, 合作社也有软肋。郫县兴春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高克忠称, 一直以来, 合作社很想通过超市渠道推销自己的产品, 但由于不能提供一些相关证件包括有机转换认证和税票等, 所以只能“望市兴叹”。

四川省不少合作社更多的是在担任生产的角色, 相关的销售资质还不完善,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合作社进超市的积极性。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一农提出“营销合作社”的概念, “目前省内能开具税票的合作社不多, 因此, 可成立公司专门负责接洽业务和谈判, 由龙头企业打包, 由企业营销打响品牌, 实现与超市对接。”

在这方面, 都江堰禹王莲花湖奇异果专业合作社积累了成功经验。2008年, 长期以来引导农户规范种植、标准化生产的禹王合作社成功通过了欧盟良好农业操作认证, 一举成为该省第一家通过欧盟该体系认证的合作社, 打进欧洲超市。效果立竿见影, 日本、东南亚等客商都纷纷抛出“橄榄枝”, 并与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连锁超市成功地建立了合作关系。

合作社还积极在营销上下苦功, 由四川禹王生态农业公司做营销先锋, 申报原产地认证, 设计新颖的包装, 对奇异果进行全面的品牌包装……禹王合作社的奇异果进入欧洲4000个店, 并从国际市场转战国内市场, 在全国各大超市中全面开花。

打破自身局限“再联合”

3月1日下午, 郫县农发局推进办主任郭云健给锦宁韭黄生产专业合作社带来一个消息:县、镇两级政府将共同拨出80万元项目资金在当地建一个蔬菜配送中心, 把郫县所有蔬菜品种联合起来统一进行包装、制作和配送, 以期解决合作社和超市对接中品种单一的难题。郫县锦宁韭黄生产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志伦认为, 当地政府的扶持, 目的在于“先让合作社变强, 再和超市对接。”

为了打破自身的局限, 一些地方的合作社开始尝试“再联合”。不久前, 四川省都江堰、眉山、蒲江、安岳、龙泉等地五家水果专业合作社, 以及甘肃一家苹果合作社、江西一家柑橘合作社, 七家合作社为了解决各自共同的软肋“规模小、销路不畅”, 聚首商量组建合作联社, 实现信息、设施、谈判等资源共享。初步达成合作方式:各家合作社与超市谈判, 均以合作联社的身份出席, 拿到订单后, 分派给主打合作社;在利益分配上, 根据提供产品的合作社在此产品上的得利, 提取20%归合作联社所有, 用于合作联社在市场开拓上的经费。

“合作社在自身规模有限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成立合作联社的方式扩大规模, 丰富产品品种, 更好地实现‘农超对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博士杨柳认为, 组建多个品种的合作联社, 在规模和品种上抱团打天下, 使单个看起来势单力薄的合作社甚至可以同国外超市、出口市场“对接”。

国内外范例带来新启示

在日本农村的田间地头, 一组农产品生产模式让四川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刘祥超受益匪浅:农民按照生产标准进行播种、施肥、采集等步骤, 农产品完全符合药物残留等指标。采集好的农产品 (例如萝卜) 用机器洗净, 分拣好、包装好, 各家农户将农产品拉到一个几万平方米的保鲜库保存, 等待批发。

刘祥超介绍说:“国外农产品基本是产销衔接。亚太地区农产品经由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 美国农产品通过超市销售的比重达80%以上, 发展中国家如南美洲的墨西哥也达到了50%。而我国目前农产品经由超市销售的比重只有15%左右, 与国外差距较大, 发展潜力也很大。”

去年12月3日, 四川省商务厅一行人到山东家家悦集团考察“农超对接”, 家家悦斥巨资建成的现代化鲜活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系统, 并建立联接企业指挥中枢、生鲜物流中心、销售门店和专业合作社的信息管理系统, 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了国内外“农超对接”的范例, 刘祥超认为, “农超对接”要克服“口径不合”的障碍, 可以主打两种方式:一是扶持有实力、在省内建有多品类基地、专业从事生鲜农产品批发的流通企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 引导其前与基地对接 (重点发展紧密型、半紧密型“公司+合作社”模式) , 后与大中城市大型超市对接。二是支持类似家家悦那样致力于扩大生鲜农产品终端销售的连锁企业发展, 引导其重点发展“超市+基地”模式。针对规模化、多品类的经营特点, 支持其在大中城市、或以多个县为片区, 建设农产品配送中心、生鲜农产品冷链系统。

“在日本, 农产品从包装一直到批发全由农村合作社系统操作, 农村合作社是由政府出钱、出地建成的。”对于国内农民专合组织自身建设中资金的难题, 四川省农业厅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陈彦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更好地实现‘农超对接’。”

[相关链接]

“农超对接”试点将扩大

日前商务部发言人姚坚透露, 商务部今年将扩大“农超对接”的试点范围, 支持有实力的大型连锁超市及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基地建立更紧密、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关系, 增加对接品种和数量, 提高基地直接采购农产品数量, 探索建立有效的农超对接模式, 推进“订单农业”发展。

据介绍, 2009年, 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农业部在17个省区市开展“农超对接”试点, 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 大幅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 建立新型农产品供应链。目前, 商务部已累计支持了205个项目, 据试点企业反映, 通过“农超对接”, 农民销售农产品价格平均提高约15%, 超市的售价下降15%, 实现农民、消费者、企业三方受益。

本月起可网上申请“农超对接”

为了规范“农超对接”项目管理, 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工作, 商务部定于4月1日启用“农超对接信息服务系统”。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有关负责人称, 该系统用于实现“农超对接”项目网上申请、审核、验收及监督。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通过系统对其辖区内的“农超对接”项目进行申请;省级商务主管部门通过系统对本省“农超对接”项目进行审核及验收;项目承办企业通过系统报送项目建设进度及企业基本经营情况。

该负责人介绍, “农超对接信息服务系统”可以通过商务部网站市场建设司子站“在线办事”栏目进入。商务部同时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确保所有“农超对接”项目通过“农超对接信息服务系统”进行申请、审核及验收。

篇7:从守望到默契

末日并未如期而至,生意与生活还得继续。

蓦然,我们的杂志进入了第八个年头。八年,我们一起守望,一起感知。

这八年,你或搭上了工业革命“产业转移”的末班车,或赶上了信息革命“互联网浪潮”的头班车,出发虽有些匆匆,却是一路狂奔,风光尽览。你要走得更远些,走出国门,征战全球;也要走得更近些,消费者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挑剔,你须走进他们的心里。

你摸着石头过河,尚未看到对岸,却已置身深水,进退皆迷茫。你在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博弈中左右为难,你在“限价 ”、“限购”、“防过热”、“防过冷”中随波辗转,你既要面对经营企业的不确性,更要面对政策的不确定性;你既要畅饮百年盛世的美酒,也要咽下百年危机的苦果。你可能被资本捧上云霄,也可能跌回地板。八年,你看股市冲上6000点,又见“飞流直下三千尺”,沧桑尽览,起起伏伏寻常事。

你是大众的偶像、青年的导师、官员的朋友,你是学者、诗人、“领袖”,看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看你跌下神坛独自疗伤,看你客走他乡奔波流离……我们都和你在一起,理解你的得意,你的伤悲,你的幽怨,知道你的难——你们就像玻璃瓶中纷飞寻找出口的那些辛勤而无奈的蜜蜂,你们就是在不健全的规则下试验的一代人,可能因为规则的漏洞而获益,但也可能为规则的不完善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因为我们知道,企业家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只有最具创造力的人才能托起一个现代国家的持续发展。

我们有幸相逢于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告诉你们更多,也想让你们说出更多,我们时刻在思考,什么才是企业家的真实焦虑?哪些又可能只是外行人自娱自乐的伪命题?我们认真倾听你们的每一句肺腑之言,并感同身受。

然而我们时常还会感到笔有不逮,还有那么多“不可言喻”横亘在我们面前。做企业如同游泳,没有人可以光看书就能学会,而管理中的确有太多不可言喻的奇妙知识,需要用心去感知,需要在一天天的濡染中去理解。

所以,我们不做岸上的说教者,不做样样看空的诅咒者,不做后知后觉的事后诸葛亮,而是放低姿态,搭建一个诚意的平台,让企业家、学者和一线的管理人员讲述他们的心得,诉说他们的困惑,让所有的文字拥有灵魂,蕴含实践的智慧与体驗的温情,让诚意互相传递与感染,流淌“不可言喻”的默契。就像手术房里的几位医生、护士、技术人员在共同完成一个大手术时,彼此之间可以好几个小时说不上几句话,就是通过长时间心领神会的结果。

篇8:用默契造句

我有“盛宴恐惧症”,害怕参加那种规模盛大的晚宴,因为它真的会很晚。你继续猜,它能“晚”到什么时间?

没谱,没谱,没谱,郁闷的事也要说三遍。

晚点率最高的宴席,当然是婚宴,因为人员众多,因为仪式隆重。一般请柬上都写明时间18:30,而正式开席时间大都在19:30。一位老同事,参加朋友孩子的婚礼,一直嗷嗷待哺到晚上8:48才开吃。不是专门选择这个吉祥时间,实在是重要客人姗姗来迟,缺了他,真的不行。

最近一次参加同事的婚礼,我和我的小伙伴去了同事的老家县城。下午三四点,就开始摆台了,直到七八点,双方大队人马才基本到齐。此前,我们在桌边围观凉菜许久,也垂涎已久。咱们都是有身份的人,不好先吃,不能偷吃。有人便提议,到外边先寻点吃的填填肚子,他们在宾馆侧门找到一家小超市,买了一袋袋鸡翅鸭肫的小包装。回程的路上,险些被飞驰而至的摩托车撞翻……

那场婚宴上,我们到底和什么人一起?吃了些什么?不记得了,但是场外的那个细节,历历在目。难道是晚点的存在价值?

在小城里,婚宴没有不晚点的,规模越大,晚点越长。我猜测,小城的人们一定都早已习以为常了,大家都心平气和地傻等,没有一个人去追问主人怎么回事,哈哈。

吃一堑,长一智;吃了N次,能不长记性吗?赴宴者现在往往会根据主人身份、宴请规模、关系程度,随机做出推迟多长时间到场的策略性调整。所以,小城的婚宴,便几十年如一日地晚点、晚点、晚点。

我就奇怪了,餐饮的档次越来越高,就餐的环境越来越好,为什么人们就餐的时间一直拖拖拉拉?人的时间观念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悠闲的乡村,早些年前倒是有过一种说法,夜饭夜饭,吃到鸭子生蛋。那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多半是人自觉自愿的选择,悉听尊便;而今,你出席的是几百人的场子,还能想来就来,想走才走吗?

我就郁闷了,说好的六点半,为什么每回都要至少拖到七点半?如果直接说定是七点半,那还会推迟到什么时间?晚点久了,热菜会凉了,上菜也加快了,舌尖上还能有什么快乐吗?大家都尽可能准点,迟到者不就会被孤立吗?下次,他不就会从另一个角度“长一智”,改改拖延习惯吗?

我就困惑了,许多人在车站窗口前、售货柜台前,常常急不可耐;高铁和飞机,明明一人一座,可是每次总会有人争先恐后,挤、推、抢……五项全能。车次、班次晚点,不断有广播提醒、道歉,他们都会很烦躁,而宴席晚点,食客们大都心平气和,自找应对办法,或打牌或吹牛或刷屏。

美食面前,他们怎么会变得无动于衷,不慌不忙?

坐在餐桌前,我若有所悟,小城的宴席,大都是主人的亲友同事,是主人为根目录的一张互联的网,是一个“熟人社会”。看上去,礼尚往来,其乐融融;事实上,大家既有所了解,又有所顾忌,你看哪一次就坐之前,不是推推搡搡?只为了分出个主座次座末座。换作其他场合,换作是不了解的一群人,那又要看他们怎么争抢先座了。

这个“熟人社会”,是没有规则可言的,彼此没有制约,没有监督。早到的、迟到的,常常在牌桌上、酒桌上达成了和解。在一场场晚点的晚宴上,大家都是“肇事者”,都是“受害者”,似乎又都是“享受者”:习惯了,无所谓,就这样,算了吧。

这个“熟人社会”,也是没有信任的。

在微信朋友圈做过调查,晚点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大家都认为那么大场面,一定有人不准时,早到了浪费时间,所以都有意放慢了脚步。而决定开席时间的往往是一些重要嘉宾或关键客人,他们的迟到,往往又是觉得大家都可能不会太准时,早到了会尴尬……

在一组无序无望无聊的等待中,大家达成了晚点的默契。身心疲惫的主人,聊以自慰的是:一辈子,也就请这么一回客了。而等到下次,当他接到请柬,作为客人,他还会按照既定节奏,不紧不慢地去赴宴。

晚点,所有人都意识到的简单问题,在小城恰恰成了一道无解的题目。我知道,问题的背景也许是,小城生活悠闲,节奏不快,他们不用赶乘最后一班地铁回家,没有第二场夜生活等他,不必第二天一大早挤班车上班,小城人的代步工具最多是电动车。所以,大家都相安无事地等着。

有朋友说过,落后都是配套的。同样是小城市,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的时间观念越强,对别人的时间越重视,对别人的感受也越尊重。

我试着在朋友圈询问各地好友,小城的大型晚宴可以不晚点吗?所有的朋友都表示没有信心:迟到是常态,晚点是默契。

只有一个深受晚点折磨的朋友提出一个不靠谱的建议:发请柬时注明18:30开席,同时提醒会有第一轮抽奖,奖品为苹果6S,10部……这是动用经济手段了,当然,你也没办法采取其他任何手段。一个贵族的培养,一般需要三代人,一个城市文明的养成,看来也需要几代人。

上一篇:三板股权转让协议下一篇:巧取水中币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