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论证思路题

2024-04-11

中考议论文论证思路题(通用6篇)

篇1:中考议论文论证思路题

议论文论证思路题专项复习教案

孟庄镇中心学校 赵文瑜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论证思路题的考查形式,熟练掌握答题步骤与技巧

2、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议论文论证思路题的答题技巧

2、会准确地表述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本题型的答题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介绍河南省中考近两年对议论文的考查导入

二、解题指导

1、分析失误原因

(1)出示文段(例1),让学生说出其论证思路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分析、归纳,总结出几点失误原因

①理不清文章的层次 ② 空洞套用术语,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方法指导(1)合理分层

让学生结合文段划分层次,并说出理由。

教师归纳分层次的方法:先看首句、尾句是否是文段的中心句和总结句,总结上文的句子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看来、因此、由此可见等;其次要将论证部分再细分,如将使用不同论证方法的论据或不同的事例之间再次分层。(2)概括层意

引导学生归纳层意,强调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要明确指出具体使用了什么样的论据及使用论据的目的(3)正确表述

在各层的层意前要加上表示起承转合的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使语言更加有条理(4)总结方法

让学生归纳出做题的步骤,得出答题模式 出示:

方法与步骤

先分层,再概括,说清论证思路的层次。

(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答题模式

首先,提出……的论点 然后,用……论证……论点 最后,得出……结论

三、反馈练习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到的方法,完成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四、小结

对某一段的论证思路的分析与某几段乃至全文的分析,方法步骤相同,答题模式通用,应当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篇2:中考议论文论证思路题

复习目标

学会梳理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复习重点与难点

用语言规范准确表述论证思路。

教法学法

教师重方法引领,点拨,学生自主、合作重练习。

复习过程

一、导入并板书:

同学们,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会撬起整个地球。对于我们九年级学生来说,给我一种方法,我会成功拿下中考。今天我们一起共同探讨梳理论证思路的方法。

板书:论证思路

二、知识竞答

师:首先我们进行知识竞答,看哪些同学回答得又流利有正确。

(大屏幕出示问题,学生抢答。)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什么叫论点?

3、论据有几种类型?

4、什么叫论证?

5、常见论证方法有: 内乡县余关初中

李玉平

6、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

师: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知识,对于我们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有如下要求:(师出示课标要求,学生齐读)

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师:我们再来了解近年来河南中考考查论证思路的题型。

(出示2010年—— 2014年论证思路阅读题和分值,生看大屏幕。)

(2010·《匠人与大师》)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4分)

(2011·《坚持“一件事原则”》)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③——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2014·《读书与阅历》)请简要分析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师:由课标要求及论证思路在中招考试的分值可以看出:论证思路在议论文阅读考试中必不可少,非常重要。因此请看本节课的复习目标。

出示复习目标:生齐读

师:针对考试,就是要求我们能用语言规范准确地表述论证思路。下面我们默读培根《论美》中的这段话,思考、分析,从中寻找,归纳出梳理论证思路的具体方法。

(大屏幕出示语段及四个问题)

三、甄题辨法。

师:同学们默读语段,思考下边的四个问题,在导学案上做好批注。

①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②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③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④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思考:

1、本段有几层?1分

2、找出表示观点的句子。1分

3、分析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2分

4、简述本段的论证思路。4分

师:批注好了,以四人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答案。

师:(2分钟已过)请举手站起来,口述四个问题的答案。

生1:本段分三层。

生2:观点是:只有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美。师:观点一定要简明。

生3:第一句是采用比喻论证,将美的外貌比作“盛夏的水果”,论证外在美是难以保持的;第二句采用举例论证,举许多美人的事例,从反面论证。

师:这位同学读懂了首句中“美”的真正含义,外在美,很好。第二句是概括性事例,就是采用举例论证。

师:读懂了每句的意思,加上表示序数的词语“首先,接着,然后,其次,再次,最后”第四题的答案就行了

生4:本段首先以“盛夏的水果”为喻,指出形体美难以保持;然后举许多美人“有过放荡的青春”的例子从反面论证;最后观点:只有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美。

师:这位同学回答比较完整,强调“本段” “反面”“ 归纳”三个词语的运用。

师:根据我们刚才做题的步骤,试着总结一下论证思路的解题思路。

生5:我认为解题思路是:先划分层次,再找出观点,再找出论证方法最后加上序数词。

(师板书:分层次

找观点

辨方法

套模式)

(大屏幕出示:1.解题思路:分层次→找观点→辨方法→套模式

2.常见答题形式:

首先„„;接着„„;

然后„„;

最后„„。

温馨提示:

(一)明确文段观点。

(二)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

(三)明确论证方法。

(四)明确论证的角度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

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加上 “首先,接着,然后,其次,再次,最后”表示起承转合的序数词。

建议:连词﹢论证方法﹢论据概括﹢观点)

师: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牢记提示内容。

四、学以致用

师:掌握了方法,我们就要把它运用到实践中,下面来看这个语段。(出示“嫉妒不但害人,而且损己。”这一语段)

演练场一

嫉妒不但害人,而且损己。从心理上来分析,嫉妒犹如毒虫,常常会把妒者自己的心灵啃啮得满目疮痍。他们往往把旁人的成功视作自己的失败,把旁人的幸福看成自己的痛苦,整天处于一种极不舒畅、极不安宁的景况之中难以解脱,无来由的恨是他们唯一的心理活动。试问,这样的人生尚有何乐趣可言?更有甚者,读者熟知的“三国”故事,其中就有周瑜因妒而气死自己的例子。虽然这种极端并不多见,但嫉妒伤身确是事实。至于由嫉妒引起的不良行为,诸如造谣、诬陷和打击,更是可能触犯刑律,其下场难道不是十分可悲的吗?

要求:请简述本段的论证思路。(4分)

师:要求:默读语段,先表上句子序号,准确划分层次,分析每层的内容,在导学案上写出本段的论证思路。

(2名学生在黑板上展示。)

(教师巡视台下学生练习情况。)

师:写好后同桌俩在一起讨论。

(1名学生上台对板演的同学进行评价)

师:评价时从书写和内容两方面进行,两项满分均为4分。

生:本段首先提出论点:“嫉妒不但害人,而且损己。”;然后采用比喻论证和举周瑜因妒气死自己的事例,论证嫉妒害人害己;最后再次证明嫉妒害人也损己。

生1:这位同学书写工整,排版整齐,字大小匀称,所以我给他满分;内容上,他划分了三层,并恰当的运用用了序数词,观点准确,论证方法也正确,但第三层没有写出论证方法,所以我给他3分,本题一共给他7分。大家有意见吗?

(学生没人举手)

师:这位同学评价很不错,但看第二层到底证明了什么?是害人害己?

生:不是,是害自己。

师:从几个方面论证呢?

生:损害心灵和伤身两方面论证。

师:因此本段可以分三层,像这位同学一样,也可以把中间的一层分为两部分,就是四层了。所以层次划分不是固定的。

师:板演的同学很细心,“本段”二字让题答得非常完整。最后一层从“诸如造谣、诬陷和打击”可以看出运用的是举例论证。

(出示参考答案,学生自评)

大屏幕出示:本段首先提出论点:“嫉妒不但害人,而且损己。”(1分);然后采用比喻论证将嫉妒比作毒虫,论证嫉妒会损害人的心理健康(1分);接着举周瑜因妒气死自己的事例,论证嫉妒确实伤身(1分);最后列举嫉妒害人的例子,再次证明嫉妒害人也损己(1分)。

师:内容能达到4分的同学请举手;达到3分的同学举手.(教师做好统计并加分。)

(过渡语)师: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并能正确的表述下来,接下来,我们乘胜追击,再接再厉,请看语段二。

(出示演练场二)

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师:请简述本段的论证思路。

生展示:本段首先引用古语写出反复学习的重要,接着举出学书、学医两个事例写出要想成功就要不怕错误;然后用道理论证说明反复学习的重要性;最后点出“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的观点。

生评价。

师补充:答题要注意文体,议论文不能用“写出”“说明”这类词语,应该用“阐述”“阐释”“强调”这类词语,写出一般用在记叙文,说明用在说明文。最后应该是“归纳观点”而不是“点出”。观点在段末,前面内容

出示参考答案学生自评。

(本段首先引用古语写出不怕错误反复学习的重要,接着举出学书、学医两个事例阐释要想成功就要不怕错误;然后引用古谚道理论证强调反复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归纳出“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的观点。)

师:语段一观点在开头,语段二观点在结尾,针对这两类语段,答题格式也有不同。

观点在开头:

格式:本段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 „ „事例或名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再次突出观点或联系现实提出希望„„。

观点在结尾:

格式:本段首先举出(引用)„ „事例(名言)(从正反两方面)证明

„ „;然后又举出(引用)„ „事例(名言)证明

„ „;最后得出什么结论或归纳„ „观点。

五、盘点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真正知道了什么叫论证,学会了分析论证方法和论证内容。

生:我学会了运用四步梳理法解答论证思路这种题型。

„„

师:同学们,请带着本节课的收获,我们走进中考试题。

六、中考链接(2014北京怀柔)

小议传统读书教育

周远斌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

⑥古代读书,更重学养。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文章④⑤⑥三段分别是从那两个角度论述古人读书的?从语义上说,三段是什么关系(3分)

3.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4分)

4.第③段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内容?(2分)

5.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就文章内容的某一方面谈谈你的见解。(2分)

师:写好后,由组长负责评讲。

师:由积分可以评价出今天的优胜小组是?

生:优胜小组是二三小组。师:祝贺我们的优胜小组!最后祝愿大家2015年中考取得理想的成绩!

附:板书设计

论证思路

篇3:中考化学常见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一运用熟记的一些特征进行推断

在平时的教学中, 老师应总结归纳好常用的一些特征, 让学生熟记, 引导他们在具体的推断问题时加以运用:最常考的沉淀物是碳酸钙;最常考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最常考的许多反应都共同生成的物质是水;最常考的置换反应是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这些考点在平时的授课当中要多加以强调, 熟记这些特征在试题当中加以运用。具体的内容总结如下:

第一, 具有明显颜色特征的物质。 (1) 黑色:炭粉、氧化铜、二氧化锰; (2) 红色:铜、氧化铁、红磷; (3) 黄色:硫、氯化铁溶液; (4) 蓝色:氢氧化铜、胆矾; (5) 绿色:碱式碳酸铜、亚铁离子; (6) 红褐色:氢氧化铁; (7) 空中出现白雾:浓盐酸、浓硝酸。

第二, 反应时有明显现象或火焰颜色的反应或特征现象。 (1) 硫在纯氧中燃烧为蓝紫色火焰; (2)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3) 火星四射:铁丝燃烧 (4) 耀眼白光:镁条燃烧; (5) 生成红褐色沉淀:Fe Cl3+3Na OH=Fe (OH) 3↓+3Na Cl; (6) 生成蓝色沉淀:Cu SO4+2Na OH=Cu (OH) 2↓+2Na Cl; (7) 两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 NO3+HCl=Ag Cl↓+HNO3, Ba Cl2+H2SO4=Ba SO4↓+2HCl; (8) 使石灰水变浑浊:Ca (OH) 2+CO2=Ca CO3↓+H2O; (9) 有黑色变红色的反应:H2、C和CO还原氧化铜; (10) 与血红蛋白结合, 有毒的是CO; (11) 在空气中能自燃的是白磷。

第三, 具有最大 (小) 性质的物质、元素。 (1) 最轻的气体是氢气; (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4)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5)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是氢气, 化合物是甲烷; (6) 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二运用“链条”推理方式解决推断问题

首先, 要认真审题, 认真细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 抓住题目给的条件, 反复推敲。抓住关键, 找准解题突破口, 从而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如某白色固体A加热后生成无色气体B和白色固体C, 若将白色固体C加入盐酸中可得到无色液体D, 将溶液D加入硫酸钠溶液中可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 气体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F。根据以上实验写出A、B、C、D、E、F六种物质的化学式。此题可将文字叙述内容列出“链条”更有利于思路分析。现分五步分析此题: (1) 常见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应首先考虑Ba SO4和Ag Cl。由此确定E是Ba SO4。 (2) 由生成物Ba SO4逆推导反应物D中必含Ba2+, 阴离子再逆推导HCl得出D中含Cl-, 因此可确定D是Ba Cl2。 (3) 由于生成物D是Ba Cl2, 可逆推导C中含Ba2+, C可能是Ba O。 (4) 由气体B加入石灰水, 可确定F是Ca CO3, 逆推导确定B是CO2。 (5) 由A的分解产物中, B为CO2, 确定C是Ba O, 逆推反应A是Ba CO3。最后得出答案:A为Ba CO3;B为CO2;C为Ba O;D为Ba Cl2;E为Ba SO4;F为Ca CO3。

三运用提出假设的办法逐一论证, 解决推断问题

有些推断题, 可以根据题给条件, 提出假设, 然后归纳推敲筛选, 最后验证得出的结论。如下题, 有一种白色固体混合物由A和B组成, A、B中分别含3种和2种元素, 现做如上实验。根据上述变化写出A、B、C、D、E、F、G化学式。

篇4:中考议论文论证思路题

一、题型分类与特点

完形填空试题是在给出的一篇短文中有目的地拿掉若干个词,留下一些空格,要求考生借助短文保留的部分,从所给的短文整体出发,在正确理解短文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句子和句子间的内在联系、词的用法和习惯搭配等,用适当的词或词语填空,使补全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这种题型测试的内容从形式上看是单词或短语的填空,但它必须注意到短文中上、下文意思连贯、词语搭配和语法结构正确,所以在空格上所填的词必须符合语义适用和语法正确两条原则,只考虑某一侧面都可能导致错误。中考中完形填空试题的基本题型分两类:完形填空选择题和完形填空题。

(一)完形填空选择题:该题型的特点是将一篇短文中若干词语抽掉留下空格,对每一空格提供若干个选择项,要求考生通读短文后,在理解短文意思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从所提供的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使短文内容完整正确。中考完形填空主要以这种题型为主。它所给的短文一般与初中英语教材难易程度相当,字数在150-200个单词之内,多数设置10个左右空格,所设考点涉及词汇、语法及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短文的第一句一般不设空,以期提供一个语境,对每一空格设置的选项基本都属于相同或对等的词类,给判定选择带来一定的干扰,侧重考查了考生准确运用词汇的能力及对短文的整体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完形填空题:该题型的特点是将一篇短文中的若干个词抽出后,要求考生根据短文的意思,在每个空格中填上一个词,使短文意思完整正确。这种题型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还着重考查考生联想、分析、对比及逻辑推理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属于中考的难题。根据其难度的不同又分为选词填空题、限词填空题和自由填空题。

(1)选词填空题:该题型的特点是把抽出的词打乱顺序,不按原文顺序排列,放在短文前面或后面的方框内,有时还增加几个文外的词,要求考生从中选出适当的词以正确的形式填入短文空格内。

(2)限词填空题:该题型的特点是在将一篇短文中若干个词抽出时留下该词的第一个字母作为提示和限制,让考生根据短文的意思,把单词拼写完整,使句子意思正确。

(3)自由填空题:该题型的特点是将一篇短文中的若干个词抽出后,不给任何提示,完全由考生根据短文的意思,在每个空格中填上一个词,使短文意思完整。所填的词只要在词义上能使短文意思顺理成章,在语法逻辑上正确无误即可。因此,这类试题允许有多个正确的答案,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这是完形填空试题中难度最大的一种。目前各省、市中考中采用这种题型的正逐渐多起来。

二、解题思路与技巧

例1.完形填空:

Most English people have three names: a first name, a middle name and the family name. Their family name comes __1__. For example, my __2__ name is Jim Allan White. White is my __3__ name. My __4__ gave me both of my other names.

People don’t use their __5__ names very often. So “John Henry Brown” is usually __6__ “John Brown”. People never use Mr, Mrs or Miss before their __7__ names. So you can say John Brown, or Mr Brown, __8__ you should never say Mr John. They use Mr, Mrs or Miss __9__ the family name.

This is __10__ from Chinese names. The first name is the family name, and the last name is the given name.

1. A. lastB. thirdC. secondD. first

2. A. firstB. middleC. last D. full

3. A. givenB. firstC. familyD. middle

4. A. unclesB. parentsC. brothersD. teachers

5. A. /B. ownC. firstD. middle

6. A. callB. calledC. callingD. calls

7. A. firstB. givingC. last D. parents’

8. A. andB. forC. butD. so

9. A. ofB. byC. givenD. with

10. A. sameB. differentC. strangeD. not

[评析]:本题属于完形填空选择题。测试的内容是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使短文完整。解题时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并借助每个空格所提供的备选项,综合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分析选择。先通读短文,把握大意。本篇短文说的是英美等英语国家人士的姓氏问题。根据英语国家人士姓氏与中国人习惯的不同,结合对具体短文上、下文意思的理解和对短文结构的语法分析,可选择出正确答案为:1.A 2.D 3.C 4.B 5.D 6.B 7.A 8.C 9.D 10.B。如第一空必须选last,而不能选first。这是根据西方人姓氏是放在最后位置的习惯,如若不了解这一点,将其混同于中国人的习惯,就会错选D了。再如第5空必须选middle而不能选first。因为first name John是名,是会经常用到的。第8空必须选but,而不能选and。因为上、下文意思在此处有转折。第10空必须选different, different…from是固定搭配,且意思与文义相符。完成各道题选择后,把所选答案代入原文,再把全文通读一遍,逐空认真复查,以避免差错。

完形填空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

1.跳过空格、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先跳过空格,通读试题所给的要完形填空的短文,获得整体印象,做到弄清文脉、抓住主旨,较好地把握短文大意。要在阅读理解短文意思的基础上才开始判定选择,切忌仓促下笔。

2.结合选项、综合考虑、初定答案。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所给备选项细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内容,注意从上、下文的语法结构和词语搭配及从选择项中寻找解题的提示,以词、句的意义为先,再从分析句子结构入手,根据短文意思、语法规则、词语固定搭配等进行综合考虑,对备选项逐一进行分析、比较和筛选,排除干扰项、初步选定答案。

3.瞻前顾后、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动笔时要瞻前顾后、通篇考虑、先易后难。对比较明显直接的、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先做,一下子不能确定答案的,先跳过这一空格,继续往下做,最后回过头来再集中精力解决难点。这时可结合已确定答案的选项再读一遍短文,随着对短文理解的深入,可以降低试题的难度,提高选择的正确率。

4.复读全文、逐空验证、弥补疏漏。完成各道题选择后,把所选的答案代入原文,再把全文通读一篇,逐空认真复查。看所选定的答案是否使短文意思前后连贯、顺理成章,语法结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习惯表达法。如发现错误答案或有疑问的,应再次推敲、反复斟酌、做出修正。

做完形填空选择题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完形填空的短文通常没有标题且文章的首句和尾句,一般不设空,要特别注重对首、尾句的理解,因为它们往往提示或点明文章的主题,对理解全文有较大帮助。

2. 第一遍通读带有空缺单词的短文时可能一时把握不住短文内容,弄不清头绪,这是很正常的。此时要注意克服畏难情绪和急躁心理,应稳定情绪,再将短文读一、二遍,直到明确大意为止。

3.做题时切勿一看到一个空格就急着选出一个答案,这样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由于缺乏全局观念,极易导致连续选错。因为完形填空不同于单个句子的选词填空,其空白处是位于一篇文章之中,因此必须纵观全文、通篇考虑。

4.每篇完形填空所设的空多以实词为主,所提供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其它三项均为干扰项。而干扰项也多半与前、后的句子或词组可以形成某种搭配,即如单从语法角度判断则无法确定,还必须从语篇意义上加以鉴别。

5.动笔时先易后难,先完成容易、有把握的答案,这样可以增强自信心,然后再集中精力解决难点。对于实在无法确定的,可以从文中同样结构或类似结构中寻找提示,大胆地作出猜测。

例2.完形填空:用方框中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使短文正确、通顺。(每个词语限用一次)

tell, find, try, be, look, but, so, at, animal, in, happy, not, you, and, heavily

Mrs Margaret had a young cat, and it was the cat’s first winter. One evening it __1__ outside when it began to snow __2__. Mrs Margaret __3__ everywhere and shouted its name, __4__ she did not find it. __5__ she telephoned the police __6__ said, “I have lost a small black cat. Has anybody __7__ one?”

“No, madam,” said the policeman __8__ the other end. “But cats are really very strong __9__. They sometimes lie __10__ the snow for a few days, and when somebody finds them, they are quite all right.”

Mrs Margaret felt __11__ when she was __12__ this. “And,” she said, “our cat is very clever, she almost talks.”

The policeman was getting rather tired. “Well then,” he said, “why __13__ put down __14__ telephone? Perhaps your clever cat is __15__ to telephone you now.”

[评析]:本题属于选词填空词。它将短文中若干个词抽出后打乱顺序,以原形形式放在题前方框内,要求考生从中选出适当的词并以正确的形式填入短文空格内。解题时先跳过空格,通读完形填空的短文,大体了解短文的意义。这是一篇以过去时叙述的短故事,说的是玛格丽特女士和她的猫。把握短文大意后,再逐句复读短文,利用上、下文语境及所给方框内的选项,根据每一空格所需词语的意义,从方框中挑选出适当的词,再根据句法和词类的用法,确定其正确的形式。由于本文是以一般过去时为基调来叙述的故事,所以对所选的动词一定要注意辨别它们是否需要用过去的某种时态。如第1、3、7、12空所选的动词必须用其过去式填入,分别为was, looked, found, told。但不是所有的动词都这样。第15空所在的句子,因为是直接引述警察所说的话,且根据空格前系动词is,所以判定该空要填trying。第9空填入的是animal,此时要考虑其单、复数形式。由于本空格中所填词的意思在于说明猫是一种很强壮的动物,所以用单数表示类别即可。其他各空所填的词无须改变其形式。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was (2)heavily (3)looked (4)but(5)So (6)and (7)found (8)at (9)animal (10)in (11)happy (12)told (13)not (14)your (15)trying。最后再将短文通读一遍,上下参照,验证答案。

例3.完形填空:根据短文内容填入适当的单词,使短文的意思完整,每格限填写一个英语单词,要求开头第一个字母与所给的字母相同。

All around the world, people drink tea. But tea does not m__1__the same thing to e__2__. In different countries people have very different i__3__ about drinking tea.

In China people always have tea t__4__ with their friends. They may drink tea at any time of the day. They only put tea leaves in their cups. They p__5__ the tea with n__6__ else in it.

Tea is also i__7__ in Japan. It is very p__8__ there. People drink tea every day. But they have it in a wa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China.

In the USA people drink tea at breakfast or after m__9__. They usually use tea bags to make their tea. Making tea with bags is faster ande__10__ than making it with tea leaves in teapots.

[评析]:本题属于限词填空题。它将短文中若干个词抽出时留下该词的第一个字母作为提示和限制,要求根据短文的意思和首字母提示将单词拼写完整。解题时先跳过空格,通读全文。根据首句的意思,很快就能推测出本文的主题是关于茶文化的问题,不同的国家喝茶的时间和方式各不相同。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大意后再认真复读短文,利用空格所给的首字母提示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先确定所填词的意义,再考虑其正确的形式。比如第4空所在的句子,其内容是:在中国,人们总是和朋友(一起)喝茶。根据句子意思加上空格上所给首字母t的提示,很容易判定所填的词为together。再比如第7空和第8空所在的两个句子,讲的是日本人喝茶的情况。根据后面的句子“日本人每天都喝茶”,可以反推茶在日本既重要又普及,再根据这两空所给的首字母i和p的提示,可以确定该填的词为important和popular。第九空填入meal时应考虑其复数形式。第十空填入easy时要考虑用其比较级,因为空格后有“than”提示了这是一个比较等级的句子。本题正确答案为: (1)mean (2)everyone 3)ideas (4)together (5)prefer (6)nothing (7)important (8)popular(9)meals (10)easier。最后将完成后的短文再细读一遍,检查上下文是否顺理成章,所填词是否正确无误。

例4.完形填空:根据短文内容填入适当的单词,使短文的意思完整,每空限填写一个英语单词。

Eldon House,

Windrush Road,

Brighton,

East Sussex BN2 6AE

30, 9, 99

Dear Katia,

I am back in Brighton now after a great holiday with Rosie in Dublin. I really enjoyed __1__.

We traveled by train __2__ boat. I hated the boat journey. I tried to sleep, but it was very difficult. We were __3__ very tired when we arrived, but her parents were wonderful. We stayed with __4__ for two weeks and they cooked lovely __5__ for us. I practised my English all the time.

We visited Rosie’s friends and also __6__ of Dublin’s beautiful buildings. The old building was closed, __7__ we didn’t go in. We just looked at it outside. I liked the university(大学) very much. What a great __8__ to be a student in! I also loved the pubs(俱乐部), __9__ their music and friendly atmosphere(气氛). The weather was bad, it was very wet, but everything __10__ was wonderful.

See you when you come back to Brighton.

Love,Maria

篇5:如何归纳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在议论文阅读测试中,归纳某个自然段、或者某部分论证思路,是一种比较难的题型。大部分学生要在这里丢分,能够100%回答正确的同学极少。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没有懂得归纳论证思路是做什么;其二是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不会判定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角度、论证结构和结论;其三是没有读懂文本,弄不明白部分与部分、句与句的关系。

一.论证思路的定义

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都做了哪些事。其语言表述形式是:作者先......然后.......接着......再.......进而.......又.......然后.....最后,总结,得出.........(结论)(或者提出什么倡议等等)。论证的过程越复杂,步骤越多,这些词运用得越多。

其中“作者先后做的事”,主要包括以下12种:

开头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

1.提出论点——是否提出了观点,提出了什么观点?

2.提出分论点——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是否提出了几个分论点,通过直接论证分论点,间接论证中心论点?

3.过渡——作者是否运用过渡句,引出论据?

主体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六件事:

4.选择论据——引用了什么内容,充当什么论据?

5.确定论证方法——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6.选择阐述角度——从哪个角度(正面还是反面);

7.深入剖析增强论证力度——作者举出事实论据后,是否对论据进行了剖析说理?

8.追加比喻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又运用比喻论证对文章的观点进行了阐述?

9.追加推理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运用推理,对自己的观点再次进行了论证?

结尾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 10.消除误解——作者在归纳总结前,是否强调了什么,以避免读者误解观点,保证论证逻辑的严密性。

11.总体归纳总结——作者是否对前面的论证进行了总体上的归纳总结?

12.做出结论——作者在归纳总结时,是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或者发出了什么倡议或警示?

【要注意的问题是】有的段落先举出X个论据从正面进行论证,然后又举出Y个论据,从反面进行论证,在解说论证思路时,要先从整体归纳其正反对比这种论证方法,然后再针对具体的论据进行分析,不能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二、判定论证结构,找到解题脉络

一部分或一个自然段,让我们归纳其论证思路,我们只有先明确了作者的论证结构,才能从框架上把握文章的脉络,无论是几个自然段构成的一个部分,还是一个复杂的自然段,都有其常规结构。这里我要从四个角度向大家做以阐述。

(一)2种基本形式(如图所示)

(单一的事实论据并列的总分总结构模式图示)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平行并存的总分总结构模式图)

(二)4种简化形式

(单一事实论据——省略论点的总分总结构模式图示)

(单一事实论据——省略论点和过渡的分总式论证模式图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并存——省略论点的总分总结构模式图)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并存——省略论点、过渡的总分总结构模式图示)

(三)复杂化结构形式

(四)纵式结构(相对考的次数比较少)

前面三种形式,都属于横式结构,所谓的纵式结构,就是在横式结构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论证部分,具体阐述如何将上面被论证的观念,运用于实践过程中——即在实践中我们如何运用理论。横式机构只论证理论的正确性,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纵式结构,在证明论点后,强调实践运用,强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三、常规答题方法(针对复杂化结构形式)(1)作者先提出了 观点;

(2)接着运用过渡,引出X个事实论据和Y个道理论据,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综合论证论点;

(3)正面论证部分,先引用 张

三、李

四、王五.....的事例,充当事实论据,运用举例论证,之后又针对这几个事例进行深入剖析,强调,进一步证明论点;反面论证部分,先引用 某甲、某乙、某丙 的名言(名言以外用集合名称谚语、俗语等代替),充当道理论据,运用道理论证,之后再针对几个名言(谚语、俗语、警句等)进行深入剖析,强调

;进一步证明论点。

(4)最后总结,得出 结论(发出 什么 号召;发出 什么 警示)

【注意事项】

1.答题时,省略形式,省去了哪一部分,就砍掉那部分答案,不第一部分内容加在“首先”之后; 2.中间有添加推理论证、比喻论证的部分,在哪里添加的,就在哪里增加这一环节。

3.强调某个内容,避免读者误解的内容,在哪里出现,我们就在哪里添加。4.纵使结构的段落,最后一点一定要添加——最后作者阐述了 在实践中运用的 个途径(或者方法)。

四.具体解题演示

阅读下面的短文,概括这一部分的论证思路

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倘若你想把一切错误都关在门外,那你也必将永远被关在真理的门外;倘若你想避免任何失败,那你也必定永远得不到成功。有人说:“若不让错误出生,便不会有真理降世。”这是有道理的。奠定电磁学实验基础的法拉第,正是由于不怕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经过近十年的艰辛努力,才终于使磁铁产生了电流,开拓了电磁学的新领域。欧立希也以惊人的毅力,在失败了数百次之后,才成功地制成了药品坤凡纳明。无怪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获取诺贝尔奖金时深有感受地说:“回顾……最后通向发现(量子论)的漫长曲折的道路,我对歌德的话记忆犹新。他说,人们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当然,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而是说不要因为惧怕错误而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这也怕那也怕,是成就不了事业的。

概括这段文字的论证思路,首先我们要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读懂这段文字的宏观结构。

(1)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这是作者的观点。

(2)A.倘若你想把一切错误都关在门外,那你也必将永远被关在真理的门外;

B.倘若你想避免任何失败,.......便不会有真理降世。”

——这是两个比喻论证,从反面论证畏惧错误带来的危害。

(3)这是有道理的——这一句是对两个比喻论证的剖析和总结。

(4)奠定电磁学实验基础的法拉第.......。欧立希......——这是两个事实论据,运用举例论证,从正面论证观点。

(5)无怪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这是一个道理论据,运用道理论证,从正面论证作者的观点。

(6)当然,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而是说不要因为惧怕错误而畏首畏尾,缩手缩脚。——强调不畏惧错误不是不努力防止和减少错误、不是犯了错误满不在乎,避免读者误解作何的观点,增强论证的逻辑严密性。

(7)这也怕那也怕,是成就不了事业的——这是对全段文字的总结,是由观点得出的结论。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画出结构图示如下:

问题答案:(1)作者先提出论点: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2)接着引用两个比喻论证从正面进行论证,再引用两个事实论据、一个道理论据,从反面论证,整体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论证观点;(3)在反面论证时,作者两次进行比喻论证,然后归纳总结,强调畏惧错误带来的危害;在进行正面论证时,先后列举法拉第和欧立希两人的事例,充当事实论据,运用举例论证证明观点,然后引用普朗克的名言,充当道理论据,运用道理论证证明观点。(4)然后,作者强调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不是说我们可以不努力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犯了错误可以满不在乎,澄清了观点的内涵,消除人们的误解;(6)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也怕那也怕,是成就不了事业的。

篇6:中考议论文论证思路题

明确中考议论文阅读分析常见考点。2.能力目标

掌握中考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二、教学要点

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议论文相关知识点。

三、教学难点

掌握中考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明确考点 《课程标准》议论文考点: 1.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3.考查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4.辨别论证方法、论证方式(立论与驳论)、或论证角度。5.议论文语言进行探究品析。

6.根据文意从自己阅读和生活积累中列举事实论据或谈自己 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识记,把握考点内容 充分把握本考点。环节二:

直击中考 资料包2015届河北中考卷.doc 13.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

【答 案】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紧迫任务。【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无端的理解和把握,三段都是围绕“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来写的,每段的最后一句都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紧迫性。故拟一标题应该是: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紧迫任务。.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两个事例,删去一个好不好?请说出理由。(3分)

【答案】不好,本段的两个事例论证了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紧迫性,删去后不能充分的论证中心论 点。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是否定的,从议论文论证方法方面考虑。本段的两个事例论证了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紧迫性,删去后不能充分的论证中心论点。故不能删除。

15.从选文来看,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 有哪些?

【答案】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讲求科学思维,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 力,仔细阅读,答案很容易锁定在第三段。在理解的基础上交流、识记,形成能力。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要点。环节三:

考点分析方法解读 考点之六:文句、文段结构上的作用(下面句子(或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a、总领全(下)文,引出下文; b、总结上(全)文; c、承上启下(过渡)。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回答。开头段作用

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两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上一篇:童谣《好少年》下一篇:C开头的意大利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