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论文范文

2022-05-09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中考政治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时事政治在每年中考政治科中都占一定的比例,而时事政治涉及面广,内容多、新,要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学习时事的过程中,教师授课时应注意一定的复习技巧。如果复习得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时事政治;复习;策略时事政治是每年政治中考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第一篇:中考政治论文范文

指导中考政治复习的方法

总结前辈已有指导中考政治复习的经验,借鉴其他学科中考复习的思路和方法,围绕几年来,中考政治开卷出题思路和趋势,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究中考政治复习的方法,以图有所借鉴。

在实践中我们一般将中考政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即三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是不漏知识点的讲练,时间要控制在三个月左右为宜,于初三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前结束。第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记忆,教师对课本知识从头至尾再讲一遍,进行地毯式复习,课后习题也不要错过。这一轮复习不求难度,但囿于时间,走马观花式的复习,很难保证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重难点把握进度,有快有慢,有简有繁。教师要善于归纳整理知识点,比较整理、分类整理、图表整理和重点整理的方法都可运用,使学生系统化掌握整个知识体系是关键。这一轮复习要配以初三专用《复习指导》讲练。这一阶段,看似教师较轻松,实则教师要多考虑为下一轮复习做准备,一是教师要布置、检查每节知识点,带领学生做好习题,讲解好;二是从第一轮复习开始,要注意在每堂课提问一到两个时事题(反复提问、反复巩固);三是通过强化记忆,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知识;四是要做好下一阶段,资料和确定专题的准备;五是通过《中考复习指导》,简要论述分析题,逐步培养解题思维。第一轮复习,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使学生形成系统知识的阶段。

第二轮复习是专题分析阶段,时间控制在五周时间,主要是围绕课本重难点,结合时事政治案例和文述内容运用课本观点、原理分析论述,表明观点、明确意见。这一阶段,突出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注重与时事热点的联系,以及与中学生自身的联系。如2009年中考归纳起来有十大时政热点:一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二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三是学习时代先锋,承担社会责任;四是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五是食品安全与生命安全问题等。教师依据资料、试卷中突出的热点专题进行归纳、讲解,下面我们讲个例子:《食品安全与生命安全问题》。背景资料:三鹿奶粉事件、食品添加剂问题、交通安全问题等。课本对应知识点:一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消费者的权益;三是侵犯消费者的权益和违背市场经济道德规范的危害;四是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五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由此引出系列问题:一是侵犯消费者的权益和违背市场经济道德规范的危害有哪些?造成这些危害的原因?二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对策有哪些?三是我们身边存在的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安全隐患有哪些?四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如何防范身边的危害?五是面对歹徒善于斗争的方法及分析?

第三轮复习,较前一阶段略短,不到一个月时间,于5月底、6月初结束,这轮复习是冲刺和临战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模拟测试练习为主,重点不仅是继续熟悉时事与书本相结合的要点、重点,且这一阶段,一要注重熟悉题型,政治试题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教师要讲清楚解题技巧,教学生学会答题技巧方法,多选、主观题的解题方法要重点讲。选择题要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一眼看下去就知错误的选项,首先要排除,题肢本身无错,但不符合题干者,亦排除,相信第一选择,除非的确搞错,不要随便改动。答主观题目时,对语言的凝练,观点的正确表达,内在的逻辑和条理的要求是很高的,逻辑要严密,层次要分明,答题要完整。二要教学生查书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必要的索引和内容准备是必需的,当然要在熟悉教材结构、掌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此外一些主观的答案是有固定内容和套路的,要事先抄录好。考试时,有绝对把握的,就不需翻书;没有把握的,必须翻书;没有十足把握答对的,有时间就查,没时间就不查。这段时间,学生经过半年来的紧张复习,已经非常疲惫,且又临近暑假和毕业,学生情绪不稳定,需要教师进一步安抚学生情绪,为其鼓劲、打氣。

总之,希望以上复习阶段划分和几点经验,对今后复习工作有帮助。我们在今后指导学生中考复习时,还要注重复习经验的积累和重难点的把握,形成有效的经验意识。同时对自己的学生要有一定的了解,同样的方法和技巧,要注意因材施教。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作者:魏 攀

第二篇:中考时事政治复习策略

摘要:时事政治在每年中考政治科中都占一定的比例,而时事政治涉及面广,内容多、新,要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学习时事的过程中,教师授课时应注意一定的复习技巧。如果复习得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时事政治;复习;策略

时事政治是每年政治中考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从内容上看,中考时事政治的内容以国内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事为主,内容浩繁复杂,无规律可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从题型上看,主要以客观性试题考查为主,以选择和简单问答为辅。从分值上看,直接考查的分值一般占总分的10%左右。由于时间仓促,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条件较差,没有学生阅览室,学校没有电视,平时学生均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因此复习时事政治则忙而不知所措,虽下功夫,而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学生的得分率?如何组织学生复习时事政治呢?根据本人多年复习的积累,总结出以下几种时事政治的复习有效策略。

一、平时搜集,注重积累

1.教师搜集。教师平时要注意搜集和整理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包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及相应杂志(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来整合各种时政资料。认真阅读其中的“热点追踪”“中考热线”、“名师导学”等栏目。从每年秋学期起,每周搜集10~20条国内外重大时事,并在教室内设有时政专栏,把搜集到的时事张贴在教室内的时政专栏里,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能了解一些国内外大事,平时单元测验中也补充一些时事政治题,以便学生能及时温故而知新。

2.学生搜集。从九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注意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报纸,搜集重大的时事新闻,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搜集2~5条,利用每周第一节政治课课前5分钟开新闻发布会,每小组选出一个代表为新闻发言人,把本小组搜集到的新闻公之于众。并在课后将搜集到的新闻张贴在教室的时政专栏里,让大家课后阅读。

二、分类归纳、筛选重点

对时政热点进行分类筛选。到了冲刺阶段,对重大时政进行筛选,既可以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按事件的类别筛选,更要按事件本身的重要性进行归类筛选,以把握时代脉搏,准确把握中考的主题。分类归纳是把各种重大时事分为有一定联系的类别,进行综合分析和整体把握。近年来,中考时事政治考试范围为前一年的9月至当年4月的重大时事,内容包括时事热点专题、国内外大事,而国内外大事又可分为经济、科技、英雄模范、体育成就、重大会议、领导出访、来访类等。这样通过分类归纳,将分散独立、而又相关的时事集合起来,进行全面、系统的把握,使记忆轻松快捷。另外,还要注意筛选,即从当地的中考试卷中筛选重点。不可能所有范围内的热点都出现在一年的試题中,可以研究近三年来的中考试卷,把没有出现或很少出现的热点问题作为复习的重点,但要注意命题人也不会回避热点而出冷门。

三、普遍复习,集中突破

按照惯例,中考的时事资料都要5月中旬后才到学生手中,复习时间只不过30多天,复习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两周课余时间,每天阅读时事10条2~3遍。第二阶段:利用一周空闲时间每天阅读时事20条2~3遍。第三阶段:最后两周集中突破,主要是习题检测,开展竞赛。

时事材料一到,我首先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到时事政治的重要性,特别要认识到时事政治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需要的是遵循客观规律,日积月累。从而提高认识,增强学习自主性,取得学生密切配合。然后,每天阅读时事资料,要求材料不离身,不时提醒、督促学生,让其利用散步、上学、回家途中、睡觉之前等空闲时间阅读,也可作为其他学科学习之后的调整阅读,通过反复阅读,同时动笔勾画重点,做到心到、口到、手到等多种器官并用,使他们在大脑留下较深印记,为第二阶段的趁热打铁,加深巩固作好准备。

第三阶段主要是习题检测,开展竞赛。时事学习后期,可采用时事竞赛,同学之间互相抽检等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检索得失,查漏补缺。时事竞赛,可分二个赛程:由教师统一出题,每组选拔三位优秀同学为主力队员,代表本组进入第二赛程,其他同学为候补队员。第二赛程分必答题、选答题、抢答题的题型,决逐冠亚军。其中有一规则:主力队员答不上的,候补队员答上同样得分。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实践证明,竞赛活动适合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学生喜闻乐从,积极参与,不遗余力,充分调动主体能动作用,提高学习效果,赛后教师、学生对竞赛情况及时总结,分析得失,调整学习,使后期学习有的放矢。

作者:韦美宾

第三篇:中考政治复习的数字统计

摘 要:立足于带领学生抓住课本基础知识,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初中基础知识有一条主干线,并逐渐分支延伸,使学生抓住重点基础知识。把课本知识以数字化的方式,走进课堂训练当中。

关键词:政治;复习;数字

一、“一”字的运用

1.“一个中心”: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一个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一个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5.一个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一个根本大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7.一个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8.一个主题:和平与发展。

二、“二”字的运用

1.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政之基;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2.两个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3.两大保障: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

4.两个观点: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

三、“三”字的出现

1.“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国策”: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对外开放。

3.三个重要国情:即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资源国情——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开发难;生态国情——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4.三个重要战略: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

5.关于未成年人的三个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

6.法律的三个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7.三种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8.经济战略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四、“四”字的运行

1.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四个国策”: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和计划生育。

3.四种关系:自然、人类、资源和经济的关系。

4.四个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

5.四种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

6.四个尊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科学和尊重人才。

7.四个保护:家庭保护、学习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五、“五”的运用

1.“五爱教育”:原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现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学校教育中,实施这方面的教育称“五爱教育”。

2.五大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纪、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六、“八”的出现

“八荣八耻”:“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简称。

七、“九”的出现

消费者的九项权利:1.安全权。2.知情权。3.自主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5.求偿权。6.结社权。7.获得有关知识。8.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的权利。9.监督权。

针对以上数字的基础归类,带领学生理解记忆,使语言规范化、术语话,增强学生的政治语感,又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抓住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论述进而深化知识点。通过实践,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兴趣性,使学生能自觉运用此方法对课本进行总结。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满归镇中学)

编辑 鲁翠红

作者:冯全丽

上一篇:审美心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建筑垃圾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