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语文版七上(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5-20

小巷深处语文版七上(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4篇)

篇1:小巷深处语文版七上(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巷深处(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文中最精华的思想和最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母爱、赞美母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事情是重点,激发学生理解爱、感悟爱是难点,这也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唐诗中有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那就是孟郊的《游子吟》,同学们还能背出这首古诗吗?(全班背诵《游子吟》)几年前,香港曾举行过一次“我最喜爱的一首唐诗”的评选活动,孟郊的这首《游子吟》荣登榜首。想一想,人们为什么会如此钟爱这首诗呢?(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这首诗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一片爱心,而这种爱心又具有普遍性,所以能拨动无数读者的心弦。

2、看过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人,不管是谁,都会潸然泪下,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不知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林莉的《小巷深处》,来聆听一段感人的有关母爱的故事。

二、理解课文

1、学生各自圈读字词,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

2、教师点出需要认读、积累的字词。

瘦瘪、炫耀、执著、揶揄、落寞、哽咽、蹒跚、憧憬

3、快速默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词语的语境义--

揶yē揄yú:(书面语)嘲笑。

蹒pán跚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憧chōng憬jǐng:醒悟。向往。

炫xuàn耀:夸耀。

费解:不好懂,不容易理解。

执著:这里是坚持不懈的意思。

荤hūn菜:用鸡鸭鱼肉等做的菜。

落寞:寂寞,冷落。

哽gěng咽y: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造孽niè:方言,可怜。

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4、进行写法指导,阅读散文第一步是用“概括”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了解,选择角度用“这是一个_________的故事”这个句式说话,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学生说出的内容可能有:这是一个爱的故事。一个养母收养弃婴的故事。一个小巷深处的故事。一个弃婴长大后厌贫离开养母最后悔悟的故事,等。同桌相互讨论,标出“我”对家对母亲感情变化的句子。

5、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养母为“我”做了哪些事?

明确:1).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的收入收养了“我”。(2).

2).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的积蓄换住处。(3).

3).为了“我”,她改变了泼辣的性格。(4).

4).为了“我”,她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6).

5).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并为“我”读书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

6).当“我”为家的贫困,母亲的卑微而沉默,回避同学甚至厌恶这个家,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的很平静。(7、8)

7).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营养品和生活费,可是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的回家。(15、25、26

6、分角色朗读:“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又仿佛在等候”,请同学们用“养母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的句式说一句话。(教师示范,学生发言)

7、同桌相互讨论,标出“我”对家、对母亲感情变化的句子。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我”疏远母亲,淡忘破旧的家?

8、质疑:再次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作点拨)。

小结:文章用朴素无华的语言,通过生活琐事表现养母对“我”的爱,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的母亲跃然纸上,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市场与无私。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养母的感情变化了,最后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这平实的叙事中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课文

(一)、分析文中“我”这一形象

1、“我”对母亲的感情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对生活满足,并为母亲自豪;(2)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3)淡忘家,与家完全隔绝;(4)悔悟,为自己的无知、虚荣流泪。

变化的原因:幼年纯真、长大后虚荣、老婆婆的话教育了“我”。

2、“我”的形象:为爱感动,悔悟改过,懂得爱心。

3、朗读最后三段,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

(蕴含了母亲对“我”深切的爱,憧憬女儿早日成才,等候与女儿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同时深切地表现了“我”被养母的爱所感动,为自己的无知而悔恨之情。)

(二)、总结课文

1、文中对小巷和竹棒的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小巷是母女俩家的所在,竹棒是母亲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二者都是寄托情感的形象。对它们的.描写,其实就是情感的形象抒发。)

2、本文以“小巷深处”为题,还不如改为“我的养母”,这样会使中心人物更突出,你认为怎样?

(不能改。文题“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作者感情的寄托,同时与文章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意蕴丰富。)

(三)、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1、谈谈本文选取的事例有何特点?

(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达情感。)

2、本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刻画人物,抓住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以及内心描写)

3、本文怎样体现母爱的?

(本文中的小巷深处是母女俩的家,是她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作者感情的寄托。)

(四)、阅读文章第28段,回答问题:

1.这一段是对母亲的(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辛劳、坚忍、坚强)。

2.你觉得母亲在憧憬什么,等待什么?

(也许在憧憬、等待女儿有出息的那一天,也许在憧憬、等待女儿体会自己一片爱心的那一天。)

3.我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

二、感悟课文

教师:预习的时候要求同学们“从任何一个角度说说对课文的理解”,这句话应该这样说:“妙在__________,写(用)得好,它表现了(它写出了、它说明了、它点出了)________”

1、教师示范:

妙在“在风中,她的脸是那样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的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的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妙在描写了母亲的外貌,既写出母亲的痛苦,又写出母亲的坚强。

学生们按句式发言

2、教师指出最重要的是:

①妙在用生活琐事,表现了一个母亲伟大而无私的情怀。

②妙在用小巷深处那光亮的青石板,那根长长的竹棒为情感依托,写出了母女情深。

③妙在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的含辛茹苦,母亲的宽容,母亲的坚强。

④妙在用含蓄的写法,写出母亲对“我”观察细致,了解透彻,表达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3、小结:同学们,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最崇高、最美好的。母爱像阳光一样,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你细心感受,你不难发现你生活在母爱之中,请珍惜这份浓浓的亲情吧!

三、布置作业:

①把文中四个字的词和你认为最感人的句子,摘抄在“读书文摘卡”上。

②课后练习

方会娟

篇2:小巷深处语文版七上(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学习本文用形象作为情感的依托,对形象的描写,其实就是情感的形象抒发的散文常用的写法。

2。学习本文以情感的变化发展结构文章的写法。

3。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①从文章中体会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②学习如何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

(二)难点

掌握文章如何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达到用真情实感去感动读者的目的。

三、课型:教读课

四、教学方法:讨论的形式

五、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解题。

2。提出讨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3。朗读全文。

二、教学程序:

(一)导语:

ァ∧赴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我们自从降临到这大千世界,就感受到母爱。但是对一个瞎养母收养被人遗弃的女婴,并为她倾注了所有的一切的感知就很少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表现这方面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小巷深处》(板书)

(二)导读

ァ1。题解

ァ≌馐且黄感人至深的散文,抒写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文题“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作者感情的依托。

ァ2。生字正音

ァ §拧≈黝荤揶揄

xuàn zhuó yǒu hūn yé yú

哽孽颊蹒跚

gěng niè jiá pán shān

憧憬瘪

chōng jǐng biě

ァ3。学生朗读全文

ァ√崾荆孩僮⒁獍盐瘴闹“我”的感情变化。

ァ、诨出文中刻画养母外貌、神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ァ4。概述课文内容

ァ∏1—2位同学发言

ァ√崾荆喝文以“我”的感情变化发展为主线,从“我”对生活的满足,为母亲而骄傲,写到“我”长大后对贫穷的家产生厌恶进而离开家,最后以“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结束。

ァ5。提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ァ、倏挝闹心男┑胤奖硐至四盖自缫巡炀“我”的感情变化?为什么采用间接描写方法?

ァ、“我”对母亲的感情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ァ、壅馄散文的主线是什么?

④文中对小巷和竹棒的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6。布置作业:

①回家后细读课文。

②思考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点:

1。归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2。由于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引导学生从本文主旨中去拓展、升华,并展开讨论。

二、教学程序:

(一)导读

1。让两位同学把刻画母亲外貌、神情的句子读出来,体味其中的思想感情。

A。“毒辣的阳光……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P38)

B。“在风中,她无助……又光又亮的竹棒。”(P42)

C。“在风中,她的脸……又仿佛在等候。”(P43)

总结:以上三处是对母亲外貌、神情刻画的句子,它表现了母亲为了养育“我”终年劳动、饱尝日晒的艰辛,写出“我”同家隔绝后,母亲既痛苦又坚强的心情与神态,同时,也抒发出了“我”被母爱打动,有深深的自责的思想感情。

2。讨论归纳上节课的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讨论

提示:①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P40)②“终于,她点点头,顺手取过那根不知啥时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间接描写表现了母亲对“我”观察细致,了解透彻,更有利于表现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第二个问题讨论

提示:第一问:满足——厌恶——淡忘——悔悟。

第二问:“我”的虚荣。

第三个问题讨论

提示:“我”的感情变化是此文的主线。

第四个问题讨论

提示:小巷是母女俩家的所在,竹棒是母亲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二者都是寄托情感的形象。对它们的描写,其实就是情感的形象抒发。

3。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去拓展、升华并讨论。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自古就有一句朴实的话:“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是教我们要去爱自己的母亲。ァ∥侍猓和学们能从“爱自己的母亲”这一基点,去怎样拓展、升华这种感情?(请同学发言)

篇3:小巷深处语文版七上(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同学们就可以很大的热情迅速地在小组中讨论开了。几分钟后,各小组都准备好自己的答案,踊跃发言。有的组认为“莉”是个忘恩负义的人;有的则认为“莉”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有的说“莉”是个不定性的人。各小组除发表自己的意见外,还做了充分的理由说明。比如说“莉”是个不定性的人的小组说:““莉”在小的时候是很孝敬母亲的,在一段时间后才发生了转变,但在高中毕业后有醒悟,悔悟过来,重新孝敬母亲了。”在这一过程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发言,让他们真正地在小组中合作,自主地学习。

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来导入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充满着自己的感情的,从而也领悟了作品的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的启示。我觉得这就是我上这课的成功所在。

虽然这节课上得较成功,但是在有的同学朗读课文中哭的情况下有部分同学却笑了。我对此表示困惑。课后,我去进行了调查,问那些笑的同学为什么笑,他们有的说,父母亲做这种事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什么值得哭的;还有的说,平常我们也没有经历过这种苦难。我们刚开始不理解这种感情。如何让学生能体会到他们从未体会过的情景及感情呢?我想在上课之前多设置与课文类似的情景,如:再让学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或回想台湾电视剧《妈妈》。或提问假设英姨没有收养我,“我”的命运会怎么样?

篇4:小巷深处语文版七上(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品,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试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像。教学中,拟通过反复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领会本文进行科学幻想的巨大意义,学习本文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激发并培荞学生的想像力、探究事物、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

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刚接触科幻小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通过细读,揣摩本文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特点。课前引导学生查找、积累资料,宜采用讨论、质疑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养成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教学流程

(一)导人新课

什么是基因呢?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一起走入漆孝诗的《基因畅想》。

(二)通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点提示: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像)

(2)文中叙述的一些实验、事例,有些是事实,有些是对未来的展望,请分别找出来。

(要点提示:事实,第3段谈自己的工作,谈自己为什么要和猪打交道;展望,第6段对基因的发展进行了科学的畅想)

(3)文中提到“堪称20世纪最出神人化、最富前瞻性的创举”指的是哪一项研究成果?具体说说进行这项研究的原因及探索过程。

(要点提示:成果,科学家成功地将人心脏的基因转录到猪身上,制成了猪身人心原因,需要心脏移植的人很多,而心脏来源却很少;探索过程,19世纪,哈迪将黑猩猩的心脏移入病人身上。首开心脏移植先河。而后,贝利又将狒狒的心脏移植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身上,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

(4)作者对基因技术的前景做了哪些畅想?

(要点提示:外科医生可以很简便地为心脏病人做换心手术。医学专家可以预先为病人准备好最合适的基因心脏。一些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将大大延长人类的寿命)

(三)品读课文

学生自由散读,并进行圈点,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问题一]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生动吗?请找出你认为写得很好的句子,或者你认为足够好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只要学生能找出语句说出一两点理由即可。

(要点提示:形容小猪不愿独处,第3段中,用了“无精打采”“闷闷不乐”郁郁而终。很有文采,很生动。有些语句写得很俏皮,充满着生活气息。如第6段中“您走好,不必心有余悸,我们的产品保质四十年”。第3段中“猪还特别善解人意,它喜欢偎在你脚边,温厚恭良,从不暴躁。。第6段中”医学专家为病人量体裁衣的手法将胜过世界上最神奇的设计师。“)

[问题二]你认为作者的想像合乎情理吗?在文中你能找到依据吗?

(要点提示:不是空穴来风,有理论依据,第5段叙述的.事实)

[问题三]你认为作者对基因技术应用前景有信心吗?从文中的哪些词句可看出?

(要点提示:开头第1段,第7段中的两个”肯定“)

(四)创读拓展

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能说出个所以然即可。

1第7段中,作者写道:”动物世界“节目肯定会给我们带来更精彩的画面。请依据你所知道的知识,想像会有哪些具有强烈震憾力的画面呢?

2现代科学认为”破译生命密码,将是人类科学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创举。。你认为破译生命密码,会给人类带来什么益处呢?假如后,你是个科学家,你最想破译哪些生命密码呢?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体会?你从文中感悟到了什么?请自由谈谈。

可从以下方面引导,答案不必统一,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即可。也可从其他方面回答。

(1)从作者认真对待科研的态度,你想到了什么?

(2)从作者敢于积极畅想方面,你又得到什么启示?

(3)从哈迪、贝利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从中你有什么启示?

(4)一旦破译生命密码,除了给人类带来益处,你认为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五)总结

这是一篇生动的科学小品,读来亲切感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物钟”等问题能得到攻克;我们也能够在超市买到抗感冒的苹果、防肝炎的梨。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知识,让知识绽开出灿烂鲜艳的花朵。

(六)作业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小巷深处语文版七上(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第六课小巷深处课文预习教案06-02

小巷深处阅读答案07-22

小巷深处学案范文06-03

读小巷深处有感650字06-05

小巷深处导学案范文06-19

以小巷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05-22

小巷小学作文05-03

小巷故事作文05-18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05-23

家乡的小巷作文05-24

上一篇:英语论文及翻译下一篇:古诗清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