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查询

2024-05-06

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查询(精选8篇)

篇1: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查询

如果是上市公司,可以在该公司上市所在的交易所官方的网站,

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www.sse.com.cn/ ;深圳证券交易所:www.szse.cn/ ;香港交易所:www.hkex.com.hk 。

审计署则会在其官方的`网站公布相关的审计报告,可以下载查看,格式为pdf格式。

相关扩展:

篇2: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查询

审计报告有什么用?

审计报告只能由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作用十分广泛:企业年检、银行贷款、高薪企业认证、等都需要审计,具体审计按照部门规定执行。

出具审计报告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出具审计报告需要提供企业四证复印件(加盖公章),企业财务报表(手工帐、明细账、总账、电子帐均需提供),业务约定书(事务所准备)等等,具体根据每个企业不同均有所不同。

审计报告的价格是多少?

篇3: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审计对策

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审计对策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三大根源

(一) 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因素

1. 新股上市的压力。

我国法律规定, 申请上市的公司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因此, 一些业绩不好的企业为了达到上市的条件, 必然进行舞弊处理, 以确保公司符合上市所需的要求。

2. 再融资的压力。

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有严格的政策约束。为了满足该要求以保持可能的配股资格, 上市公司需要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时测算本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达到配股资格线。一些没有达线的公司会千方百计地挤进达标范围。

3. 避免被“ST”、“PT”。

如果公司连续两年亏损, 就会被特别处理 (ST) ;如果连续三年亏损, 则有可能被摘牌退市 (PT) 。显然这是公司利益人所不愿意看到的。于是, 一些处于盈亏临界点附近的公司管理层, 在这些巨大的压力下选择粉饰报表。

(二) 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因素

机会是指企业进行舞弊而又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 机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会计准则的缺陷。会计准则的缺陷主要有会计法规不完善、某些政策的可选择性等。二是公司治理的缺陷。股东和管理者的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股东的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 而经营者的目标则更偏重谋求任期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当面对某些诱人的利益时, 管理者就会在财务报告上做手脚。此外, 有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不健全, 无章可依;有的公司有制度但有章不依。这就造成人浮于事、分工不明。三是不称职或无效的外部审计。我国会计师还没有形成拒绝虚假会计信息的机制,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上市公司管理层掌握着审计人员的选择权, 审计机构明显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审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存在事务所过多地迎合上市公司的现象。

(三) 财务报告舞弊的借口因素

舞弊行为的借口是指舞弊行为人必须找到某个理由, 使其行为与本人的道德价值判断相吻合, 无论这一解释本身是否合理。在舞弊过程中, 舞弊者自我合理化的理由是:舞弊是为了公司利益, 不是为了自己。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常用手法

(一) 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舞弊

1. 关联购销舞弊。

关联购销舞弊是指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之间的购销活动进行的舞弊。上市公司违背正常的市场规律, 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从关联公司购入原材料或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其售出商品或劳务以虚增利润, 反之则减少利润。其结果是造成利润在上市公司和关联企业之间转移。

2. 资产转移舞弊。

上市公司会将不良资产委托给关联方经营, 按双方协议价收取高额回报, 这样不仅转嫁了亏损的风险, 还能凭空获得一块利润。这笔资金是一种虚假的利润。此外, 如果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没有好的投资项目, 就有可能将资金拆借给不纳入合并报表的关联方, 并按约定的高额利率收取资金占用费, 以此虚增利润。若关联方占用资金数额过大则有可能导致上市公司现金流不足, 影响其正常生产。

3. 费用分担舞弊。

通常, 上市公司和关联公司之间会有关于费用支付和分摊的协议, 这也给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当上市公司利润少时, 关联公司就会在费用上采取种种手段“帮助”上市公司调高利润。

(二) 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进行舞弊

1. 借款费用核算。

会计准则规定, 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长期资产购置无关的一般借款费用, 应当费用化;为购建长期资产而支付的专项借款费用, 在这些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 可以予以资本化;在这些长期资产建设完毕投入使用后, 应计入期间费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利息资本化终止时间的规定进行舞弊。

2. 股权投资核算。

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 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反之则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很多公司运用不恰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进行舞弊。

3. 折旧核算。

折旧政策包括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两个因素。其中折旧年限的确定需要人为估计, 所以具有一定的弹性。折旧方法的选择需要依据资产预期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确定, 但是实现方式的概念比较模糊, 所以给企业舞弊提供了一定空间。

4. 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

我国上市公司经常利用“垃圾桶 (其他应收款) ”和“调节器 (其他应付款) ”来操纵利润。一般而言, 其他应收款中的内容经常涉及超支成本、收不回的坏账、已经支付的费用或失败的投资等, 所以它是隐藏潜亏的“垃圾桶”;而其他应付款则常常用来调节各期收入和利润。收入多时就先放在这儿存一下, 以备以后不景气的年度使用, 或是在这其中直接列支费用 (包括不合规支出) 、发放奖金补助等逃避上级的考核监督。

(三) 利用虚假交易进行舞弊

1. 虚假收入舞弊。

公司往往从原始的发票等就开始全套造假, 虚构销售对象及交易, 或以真实客户为基础, 人为扩大该客户下的销售。报告日后公司再做退货处理。还有一种是提前确认收入, 就是把本应该属于以后年度确认的收入提前确认。这种寅吃卯粮的舞弊手法容易误导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判断。

2. 虚构资产评估及制造假文件。

虚假的资产评估包括未经过正规程序立项的资产评估, 虚无资产的评估和不恰当的资产评估。上市公司也会通过制造假文件, 如土地证、借款证明等进行舞弊。

(四) 隐瞒或不及时披露重大事件

隐瞒或迟延披露重大事件会隐藏上市公司的营业风险, 造成投资者的决策失误。这些重大事项主要有或有事项、期后事项、关联交易等。

三、财务报告舞弊的审计对策

(一) 适度职业质疑, 提高业务技能

在整个审计阶段, 审计人员不仅要保持高度的职业质疑, 增加对舞弊的敏感性, 同时也应具备更多的专业判断技巧, 多方面提升审计专业判断能力。

(二) 充分了解客户情况

审计人员还应了解客户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 包括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 企业竞争对手的情况等。只有这样, 审计人员才有可能抓住管理当局的心思, 发现其潜在的舞弊动机。此外, 在外勤工作中, 审计人员如果能到企业的各个部门走一走, 同车间工人交谈一下, 了解他们对企业的看法, 那么他就会从员工的工作士气、企业的生产现场等多方面得到对企业经营情况更深刻的了解。

(三) 常规审计程序

1. 分析性复核程序。

分析性复核相当于是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与经营状况。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不外乎虚构收入、滥用时间性差异、少计漏计费用、欺诈性资产评估, 这些舞弊行为通常会使得企业的财务结构出现异常状态, 通过分析性复核可以轻易发现这种异常状态。

2. 寻找关联方并剔除关联交易。

我国上市公司背后大多存在着集团公司, 因此, 注册会计师审计前理顺整个上市公司的产权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审计人员要通过往年的审计底稿、董事会决议、股东名册等信息深入分析, 找出隐藏的关联方, 再根据市场行情分析公司的利润率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审计人员在进行关联交易分析时, 可以运用关联交易剔除法, 即“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剔除, 分析该企业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 以判断这一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 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 注册会计师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定价, 分析企业与关联方是否有不等价交换的交易, 进而粉饰会计报表”。

3. 关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

长期挂账的其他应收款往往是无法收回的坏账或早已发生的费用。因此, 审计人员面对账龄较长的应收款, 要追根刨底, 彻底弄清它的内容和性质;其他应付款常常会隐藏收入, 所以审计应仔细核查应收账款中的客户, 如果发现“其他应付款”中的债权人实际上是公司产品的购货方, 则应进一步审查公司是否隐瞒收入;此外, 对于特殊的其他应收款, 审计人员不能只凭一张确认函就轻信大额应收款的存在。如果有条件, 最好亲自到被函证的单位了解情况, 这是对付财务报告舞弊的锐利武器。

(四) 追加延伸性的审计程序

1. 突击盘库。

对存货、现金等资产在短时间内突击盘点多次, 舞弊者常常对第一次盘点会有所戒备, 准备好相关资产待注册会计师检查, 但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出其不意的检查往往会使舞弊者措手不及。

2. 调查供应商或客户。

企业若虚增资产或成本, 一般会虚构供应商并伪造采购业务;企业若虚增收入, 往往会虚构客户, 通过发运未被订购的产品来虚增销售收入。注册会计师可以对企业供应商或客户进行重新调查, 以便发现虚构的客户或供应商。

3. 追查期后事项。

如果被审计单位与买方的销售是不真实的商品销售, 或是附加了无条件退回的销售收入提前确认, 期后被审计单位会购回这批商品或接受退货。如果为了应付审计人员对应收账款的审计, 被审计单位关联方企业在期末时还款, 审计完毕后再由被审计单位把上期归还款项退还给关联方。追查期后事项可以有效地发现这类舞弊。

4. 舞弊审计询问程序。

对不正常的交易或违反常规的重大经营决策实施特别询问程序, 很可能发现相关的线索。注册会计师可以在审计时与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建立一定的友善关系后开始询问。一开始可以问一些轻松的问题, 然后逐步涉及一些针对舞弊的敏感问题, 让相关人员解答, 这样就不会引起舞弊者充分的警觉, 注册会计师可以从这些问题的解答中获得线索。

(五) 测试及评估公司管理层执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如果被审计单位中存在舞弊现象, 说明其在组织管理上有漏洞, 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缺陷。在实施舞弊审计时, 应当尽量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 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并且一贯遵守。内部控制基本目标是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 实施经营管理目标。审计人员对公司管理层执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评估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审计人员评估公司“是否建立了正确的授权审批制度, 是否对员工职责进行了适当的划分, 是否制定了用以控制企业活动和保护资产的政策和程序, 是否用书面形式规定了在出现违反法律或法规行为时应采取的措施, ”根据管理层逾越内部控制的程度, 确定不同的风险等级, 并根据不同的等级, 设计发现舞弊财务报告的专门审计程序, 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瑜.注册会计师审计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J)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 (10) .

(2) 郑艳茹.浅谈企业舞弊审计的层次 (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3 (1) .

(3) 刘立国, 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J) .会计研究, 2003 (2) .

(4) 李若山, 金彧昉, 祁新娥.对当前我国企业舞弊问题的实证调查 (J) .会计研究, 2002 (2) .

(5) 宋传联.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信号的审计识别 (J) .财会研究, 2005 (11) .

篇4: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查询

摘 要 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伴随着安然、世通等公司的破产事件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完善建立健全而有效的控制机制是企业能够健康发展的保证。从国内外审计的发展来看,上市公司进行内部审计也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内部审计问题和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充分的分析。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审计问题

安然等知名企业曝露出在会计造假事件,给资本主义市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美国迅速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款对这类问题进行约束。财务报告控制审计作为注册会计师中新出现的的一项关于审计方面的业务,对相关企业具有很大的作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成为现代化审计发展的方向。在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还存在大量的问题,财务报告的内部审计问题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一、研究背景

2001年美国的安然公司出现震惊世界的财务问题,宣布企业倒闭,这成为全球最大的财务丑闻,投资者和相关的监管部门把所有的原因归罪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实效导致。第二年美国颁布《2002年上市公司会计和投资者保护法》的出台,该法又被称为萨班斯法案.。这部法律第404条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向投资者如实的回报企业的内部情况,并且应聘请公司外部的审计师对公司财务报告和公司的内部情况进行审计,该条款被看做是最难实施的条款之一。美国做出相关调整以后,很多国家紧随其后,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上市公司的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最终可以起到提高审计质量的效果

二、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出现的内部控制审计问题

我国的部分上市公司资源评审审计机构对内部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进行相关披露,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情况综合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的审计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原因:

1.上市公司对聘请审计师的主动性不够

根据对上市公司进行的市场调查发现,上市公司自愿聘请审计师对内部财务进行审计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这表明上市公司自愿聘请审计师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动力不够。我国在很多方面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问题,在这方面问题同样存在,我国法律并没有对上市公司聘请审计师对内部财务进行审计进行严格规定必须执行,只是在政策上鼓励实施,这就增大了上市公司领导层的选择空间。强制性是法律规定必须实施的条文,若没有实施,就会受到法律制裁,但是鼓励性的法律条文即使未能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也不会受到来自监管部门的处罚,这就使上市公司对这条规定抱着从宽执行的态度。鼓励性条文的执行要求执行对象有很强的道德约束力,属于非常高层面的要求。

2.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问题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方面存在众多的问题,目前我国所涉及到的内部控制披露问题主要设计到以下几个方面:年终报告;证券交易说明书;招股所进行的新规定。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不合理:对上市公司的披露和对银行、保险公司的程度明显不同,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明显偏低,但是对银行、保险公司的要求非常严格;对披露的内容和格式没有正确的样本规范:;对内部控制信息的主体没有进行严格规范:一般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主要是依靠董事会;另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不到位也是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不够

据相关统计显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所填写的审计意见大多是标准无保留,这与我国企业内部建设的现实状况明显不相符。事实上,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明显不足,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量存在与事实不相符的审计报告。执行性内控范围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麻烦,例如,企业的领导者不够重视。做好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对内部控制建设起到决定性作用,相关企业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内部控制的审计报告在数量上明显增加,但是并不意味着内部控制审计已经走向正轨。

二、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上市公司对聘请审计师主动性不够的原因

我国的上市公司的原形式国有企业,使得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体制还存在不完善想象。上市公司没能形成较好的企业管理,在企业的构架不完整的情况下,公司管理人员没有办法做到高度重视内部问题,公司运行的控制程序,不能调动积极性。进行审计的费用问题也是上市公司考虑聘请审计机构的重要原因,审计所花费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却对股价没能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有些企业会衡量是否有必要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披露。我国的信息使用者一般的注意力都会在财务方面,对非财务的信息的注意力远远不足,这也成为上市公司对提高内部的审计报告主动性不强的原因。

2.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问题不完善的原因

上市公司财务方面管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充分体现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监管制度不健全,缺少相应的法律条文规范相关问题。上市公司对内部情况问题一般只愿意对公司正面形象有利的方面进行披露,避免负面影响造成公司损失情况发生。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披露问题的认知程度不够,管理者未能以理性的监督正确对待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问题。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方式不够完善,造成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将披露内容分散于年度报告中,并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3.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不够的原因

会计事务所进行内部审计的经验不足,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业务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其中大多的会计师对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经验明显不足,还在学习和完善阶段,但是企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需要审计師大量的专业性判断,如果没有足够的审计经验就会造成审计效果明显不佳的现象发生。我国大多数的会计事务所还不能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缺少一分单独的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成为财务报表的一项附属工作,没有足够的硬件提高内部控制审计质量。2013年发生的万福生科上市造假事件进一步说明,缺乏完善的内部体制和良好的专业判断都会严重影响到最后的审计结论。最后相关领导的重视度不够,这也会在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遇到阻碍,造成得到的信息不够全面,从而影响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不够高的现象出现。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项新兴起的业务,在很多方面还有待研究和探讨。我国内部控制评价机制还在建设中,虽已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规范》和其相关的配套指引,但很多方面仍会存在大量的问题。外国在内部控制评价的建设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充分认识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出现的原因,对更好的建设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财务报告内部审计的开展工作必定在资本主义市场和增加审计理论方面有深远的影响。我国如何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体系,美国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我国有哪些具体启示,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进行探讨的。

参考文献: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10(6).

[2]谢晓燕,张韬,熊艳.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安排动因的理论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3]王光远,刘秋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一一英国的经验与启示.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5).

[4]杨志国.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财务与会计.2010(10).

[5]叶青山.关于建立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双重独立审计机制的思考[J].财政研究.2011(2).

篇5:北京审计报告防伪查询

为贯彻落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总局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制售源头的总体方针、政策,提高我国企业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护好名优产品、企业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CHC全国高科技质量监督促进工作委员会(九部委成立)在全国范围内开通和推广全国质量监督防伪查询系统,

以受理公众对质量违法行为和产品质量投诉,以及产品的防伪查询与质量咨询、鉴别等综合服务。

在广大名优企业产品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国质量监督防伪查询系统已经运行了五周年,发展了包含医药生物、保健品、电子消费品、建材化工、化妆品、纺织皮具、糖酒食品、图书、农资等行业总计1600多家名优企业产品入网,在保护推广名优产品、企业及广大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一、 全国质量监督防伪查询系统的优势和特点:

1.技术唯一性:查询系统采用计算机数码防伪技术,具体应用直接体现在防伪标签上,每一枚标签中含有无规律不重复的防伪数码,一个防伪数码对应一件产品,即一物一码,具备唯一性,不可复制。

广大消费者和企业可根据提示拨打800免费电话、普通市话及登录因特网,实现产品质量、服务查询、投诉和鉴定等,查询方式方便、快捷;

2.品牌效应:印制有全国高科技质量监督促进工作委员会监制等相关内容的防伪标签贴在产品上,外包装也可以使用有关荣誉性宣传用语。

既增加了企业和产品的可信度和美誉度,也可提高产品及企业形象,有利于加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促进销售。

特别提示的是,对于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优企业产品,系统可推荐至全国高科技质量监督促进工作委员会颁发“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荣誉证书和铜牌;

3.防伪与打假结合统一:全国质量监督防伪查询系统既可对产品质量和真伪等信息进行人机对话地自动查询,对于有疑问或投诉的产品,也可及时地人工在线咨询投诉,如发现制售假源头,中心可协调各地执法机构进行联合打假,使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迅速地处理,实现了传统被动式防伪与及时主动监督打假的有机统一和结合。

4.多重防伪特征:查询系统在数码防伪的基础上,其防伪标签可采用世界通用的邮钞(如钞票或邮票)设计与印刷,同时可附加微缩文字、水印、温变油墨、特种纸张等其它防

伪方式,既增加了防伪力度,又大大提高了美观性,实现促进产品销售、质量与服务咨询、防伪打假以及提高产品包装美观性等多重效果。

5.物流解决方案:查询系统在帮助企业打假及防伪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数学密码技术、红外识别技术,结合国际通用的条码技术,构建全国物流平台,有效的帮助企业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跨区域销售问题。

二、 全国质量监督防伪查询系统查询方式及服务内容:

1、提供800免费电话查询服务:

电话号码:8008081315(全天24小时实时畅通查询,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响应速度3秒)

2、提供400免费电话查询服务:

电话号码:4006711315(全天24小时实时畅通查询,需要支付市话费用,手机可以直接拨打,响应速度3秒)

3、提供短信查询服务:

短信查询特服号:18901581315

该短信查询特服号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通用的查询专用号码;

4、提供网站查询服务:(全国统一查询网址www.808315.com)

网站查询系统分设普通防伪标、双码防伪标和双码防伪标产品跟踪三个防伪查询窗口。

我公司还可以根据企业需要,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网上查询,可以在企业网站上设立查询窗口,消费者登陆企业网站就能实现产品真伪查询。

5、提供人工咨询服务:

人工咨询服务号码:010-51663153;

人工咨询电话服务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的09:00——17:30,为消费者解答防伪查询事宜,及时处理消费者咨询产品及投诉事宜。

三、 数码防伪标签样式及技术构成:

防伪标识使用高科技现代印刷技术和特殊印刷材料、印刷工艺制而成,每枚防伪标识从防伪查询码生成到成品需要经过十几道复杂工序加工合成,本身就具备了很强的防伪功能。

系统使用的防伪标识主要有以下几种 :

(1) 刮开式数码防伪标签(可加人民币底纹、防转移切口、激光附膜等技术)

(2) 揭开式数码防伪标签(可分为纸面揭开、双层隐秘揭开、激光揭开等)

(3) 综合式样数码防伪标签(可加重离子、核径迹、温变、滴水消失、荧光等多种

综合防伪技术)

(4) 物流式数码防伪标签(可分为条形码+电码、一托X、一物一码、单机版软件、

网络版软件等)

(5) 有奖销售数码防伪标签(可设置密码中奖、刮刮卡中奖等)

(6) 吊牌、合格证数码防伪(直接将密码喷在上面)

四、入网原则及手续:

企业采取自愿的原则申请加入全国质量监督防伪查询系统并填写和提交以下相关材料(复印件须加盖企业公章)备案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质量检验报告复印件;

3.入网产品注册商标证书或商标使用授权书复印件;

4.进出口产品须有《进出口产品商检报告》;

5.生产许可证(特种行业)和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五、重点客户案例:

篇6:上市公司审计报告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BDO CHINA DA HU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CO., LTD.

地 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7号楼12层 Address: 12th/F,7th Building No.16 Xi Si Huan Zhong Road,

HaiDian District,Beijing,P.R.China

邮政编码: 100039 Postcode: 100039

电 话: 86-10-5835 0011 Telephone: 86-10-5835 0011 传 真: 86-10-5835 0006 Fax: 86-10-5835 0006

专项审计报告

大华核字[2012]3629号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我们接受委托,对中捷机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捷公司)截至2012年6月30日的股东权益情况进行了审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资料与所提供相关资料的真实、合法、准确是中捷公司管理当局的责任。现将审计情况说明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捷公司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捷友谊厂。1993年成为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企业,2001年7月18日更名为中捷机床有限公司;营业执照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取得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210131000008407(1-1);法定代表人:夏长涛;注册资本6625万元人民币,其中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占88%,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占12%;公司住所及注册地: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大路17甲1号。经营范围:机械电子设备及配件、机床制造,机械加工,设备维修;机械工业技术开发;国内一般商业贸易(国家专营、专

控、专卖商品除外,行业限制商品持证经营)。机械工业技术转让、咨询服务;

机械电子设备及配件和原辅材料进出口;经营期限:二十年。

二、资产情况

截至2012年6月30日(以下简称:期末余额)中捷公司审计前资产总计1,965,132,659.97元,审计调整 4,996,124.72元,审计后资产总计1,970,128,784.69 元,截至2012年6月30日资产类财务数据审计后情况如下:

1.货币资金 32,804,502.82元,其中:pos机存款为211,880.15 元(注:中捷公司不使用现金结算)、银行存款30,070,248.86 元、其他货币资金2,522,373.81元,共在五个银行开立了九个银行账户,其中:

(1)银行存款30,070,248.86 元,包括:光大银行沈阳分行营业部2,654,504.05元、建设银行沈阳开发区支行281,057.49元、交通银行北站支行20,000.00元、交通银行沈西重装基地支行20,000.00元、浦发银行沈阳分行营业部27,094,687.32元;

(2)其他货币资金2,522,373.81元,为投标保证金保函与信用证保证金; 2.应收票据 84,778,286.22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84,375,286.22元,商业承兑汇票403,000.00元,其中:

(1)期末质押的应收票据66,980,583.08元,如下:

(2)期末已背书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为271,559,628.03元,如下:

(3)期末已贴现未到期的应收票据20,571,000.00元,如下:

3.应收账款 1,006,229,101.76元,其中:应收内部往来账款77,088,929.59元,外部应收账款929,140,172.17元; (1)应收账款按计提坏账准备方法不同分类:

(2)上述组合中,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3)中捷公司对内部往来按6%计提坏账准备,期末应收内部往来账款明细:

(4)中捷公司对外部应收账款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期末应收外部账款前十名明细如下:

4.预付账款93,653,675.59元,其中:预付集团往来账款 48,788,728.63元、预付外部账款 44,864,946.96元,中捷公司对预付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 (1)划分账龄明细如下:

(2)预付集团往来明细如下:

(3)预付外部账款前十名明细如下:

5.其他应收款85,569,858.35元,其中:应收内部关联方往来72,393,356.93元、应收集团往来427,064.33元、应收其他款项为

12,749,437.09元;

(1)划分账龄明细如下:

(2)应收内部关联方往来明细如下:

(3)应收集团往来明细如下:

(4)应收其他款项明细如下:

6.存货457,364,487.89元,明细如下:

7、固定资产原值346,859,093.14元,累计折旧263,587,314.56元、固定资产净值83,271,778.58 元;固定资产按大类划分如下表:

8.无形资产78,386,604.46元,明细如下:

上表中“数控加工中心滚珠丝杠的特殊支撑装置技术”与“数控 加工中心双边驱动技术”两个研发项目分别于本年二月、四月验收结题转入无形资产。

9.开发支出29,037,095.85元,明细如下:

10.递延所得税资产19,033,393.17 元,为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

按账龄分析法计提的坏账准备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本年季度预缴所得税率25%计算所得。中捷公司2011年适用的所得税率为15%(高新技术企业),本期公司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中,故本年季度预缴所得税适用的税率为25%,因中期不对所得税进行汇算,故对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负债情况

截至2012年6月30日(以下简称:期末余额)中捷公司审计前负债合计 1,647,507,109.99元,审计调整 233,987.40元,审计后负债合计为1,647,741,097.39元,截至2012年6月30日负债类财务数据审计后情况如下:

1. 应付票据 82,716,064.67元,明细如下:

中捷公司开出的票据均为银行承兑汇票。

2. 应付账款334,389,618.59元,其中:应付内部关联方账款 14,471,320.06元,应付外部账款 319,918,298.53元;

(1) 划分账龄明细如下:

(2)应付内部关联方账款明细如下:

(3) 应付外部账款前十名明细如下:

3.预收账款 17,871,392.98元,全部为预收外部账款,其中: (1) 划分账龄明细如下:

(2)前十名明细如下:

4.应付职工薪酬 7,707,055.87元,明细如下:

5.应交税费22,355,153.91元,明细如下:

6.应付股利189,430,334.00元,明细如下:

7.其他应付款 988,693,847.81元,其中应付内部往来账款

979,172,156.94元,应付其他账款9,521,690.87元; (1) 划分账龄明细如下:

(2)应付内部往来账款明细如下:

(3)应付其他账款明细如下:

8.专项应付款 378,463.86元,明细如下:

中捷公司收到集团转来的财政科技拨款在专项应付款核算,该科目期末余额不属于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

9.其他非流动负债 4,199,165.70元,为历年收到的政府补助款,

在递延收益中核算。

三、股东权益情况

1.实收资本 66,250,000.00元,辽宁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01年7月12 日出具了报告文号为“辽宁利安达验字(2001)第014号验资报告;

2.资本公积8,197,533.42元,为其他资本公积;

3.专项储备 201,356.55元,为计提未使用的安全生产费用; 4.盈余公积63,846,121.49元,其中:法定盈余公积为61,998,104.15元,任意盈余公积为1,599,947.77 元;

5.未分配利润183,892,675.84元,明细如下:

三、2012年1-6月经营情况

2012年1-6月损益类财务数据审计后情况如下:

1.主营业务收入 701,636,571.84元、其他业务收入2,174,341.19 元,主营业务成本517,193,007.82元,明细如下:

2.营业税金及附加 4,595,961.54元,其中:城建税2,680,977.56元,教育费附加1,914,983.98元;

3.销售费用25,058,856.68元,明细如下:

4.管理费用53,696,365.95元,明细如下:

5.财务费用15,010,500.26元,明细如下:

6.资产减值损失18,267,727.92 元,全部为坏账损失; 7.营业外收入12,793,148.57元,明细如下:

上表中,对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中捷公司均已通过本公司管理层批准,并在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开的网络查询系统,查询到供应商均已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终止经营后所做的账务处理。 8.营业外支出 214,204.54元,明细如下:

9.所得税费用13,927,180.60元,明细如下:

根据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国家税务局和辽宁省地方税务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认定辽宁省2009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通知》(辽科发【2009】33号)规定,中捷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期为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此期间享受15%的所得税税率优惠。本年中捷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格正在办理中,季度所得税按25%的税率预缴。

四、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截至6月30日,中捷公司账面列示“无动态无法支付应付账款” 余额3,592,211.81元,因中捷公司不能提供债务人单位地址等联系方式,我们无法对该部分应付款项进行函证,也无法执行替代程序。

附表: 1. 资产负债简表

2.利润表

3. 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 4. 重分类调整分录汇总表

(本页无正文)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中国·北京 中国注册会计师:孙格

二○xx年xx月xx日

中国注册会计师:李凤华

★ 上市公司分析研究报告

★ 上市公司庆典活动计划方案

★ 国内上市公司再融资分析

★ 看看我们的上市公司

★ 浅谈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

★ 试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探析

★ 某互联网上市公司年终奖考核!

★ 关注上市公司高派现

篇7:上市公司工会审计报告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北京东宝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及有关编制说明。

一、管理层的责任

在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如实编制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是申报企业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

(3)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4)恰当界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具体范围。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要求我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考虑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相关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相关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的总体列报。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北京东宝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度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已在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北京东宝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情况。

四、编制基础及使用限制

我们注意到如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编制说明第二项所述,北京东宝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度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是在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编制的,可能不适用于其他目的。

本报告仅供北京东宝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使用,不得用于其他目的。本段内容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

北京百特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北京

中国注册会计师: (主任会计师)

中国注册会计师:

篇8: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查询

内部控制是保障财务报告质量的第一道防线,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作为由会计事务所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报告,更加需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尤其客观反映企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情况,只有这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才能更好地给外部使用者带来参考价值。因此,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21世纪初美国发生的一系列财务丑闻事件,不断打击人们对于美国上市公司的信心,促使美国国会在2002年颁布了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孟焰,2010)。在法案中最重要的条款包括302条款(以下简称SOX302)和404 条款(以下简称SOX404),其中SOX302指明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财务主管等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按季度和年度按照规定的事项来发表声明。SOX404主要规定了管理层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条款规定公司的年报中必须包括一份内部控制报告,这要求管理层在财务年度末对与公司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自己的评估。同时,需要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所作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估,发表相关评估意见。SOX302和SOX404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来增加投资者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的理解(Goh,2013)。

近年来,我国也一直不断加强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制度建设。2006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颁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同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也颁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然而,这两个内部控制指引中与内部控制相关的规定不够全面,并且权威性不足。2008年,财政部为了进一步推动完善我国内部控制的建设,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对我国内部控制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标《基本规范》)。2009年7月1日,该《基本规范》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基本规范》 要求企业在执行该规范时,首先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情况,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然后,企业需要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上市公司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来展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这些中介机构主要指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机构。2010年4月,五部委(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标《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出台后,对2008年发布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进行了很好的补充。《配套指引》涵盖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三大部分。同时,该《配套指引》明确提出,执行内控体系的企业首先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展开自我评价,并且披露当年的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其次,企业需要聘请有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相关的审计报告。为确保我国的内部控制得以稳步实施,财政部等五部委规定,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该《配套指引》,在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同时,该《配套指引》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可以提前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已经基本建成。

然而,黄寿昌等(2010)认为,国内有关内部控制报告披露和盈余质量的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中基本没有涉及内部控制制度的重大缺陷问题。这说明当时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仅仅停留在一般层面,还未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相关内部控制信息。

本文以2008-2014年度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展开了研究,探究是否随着相关制度的发展,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客观反映出企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情况,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否可以给外部使用者带来参考价值。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年报重述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认为内部控制质量与年报重述存在联系。由于内部控制是保障财务报告质量的第一道防线,Hammersley等(2008)、Plumlee等(2010)和Wang(2013)的研究都认为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之后财务报表重述的可能性存在联系,导致企业财务报表重述问题。Ashbaugh-Skaife等人(2007)指出拥有较差内部控制的企业有必要去重述企业利润,并且常常在重述中披露有实质性内部控制问题。Krishnan(2007)研究也发现,财务报表重述公司内部控制薄弱的可能性更高。

在我国,刘启亮(2012)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数据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重述有着显著负相关,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低,越容易采取财务重述行为。孔敏(2013)以2011 年6 月至2012 年6 月深市财务报表重述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财务报表重述具体事项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财务报表重述上市公司应以财务重述事项作为重要内部控制缺陷识别迹象的观点。申志强(2014)在讨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的影响因素时,也提到了内部控制缺陷对于财务报表重述有影响。

对于近年来内部控制方面的学术研究,崔志娟等(2013) 总结后认为,现有的内部控制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决定因素;企业中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后市场的反应。王秀红(2014)通过对2003年至2013年在《审计研究》、《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发表的共203篇有关内部控制的文章进行梳理后,归纳出了四个主要的研究主题: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内部控制理论框架与法规制定以及内部控制评价。可以看出,有关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分析的研究文献还不多。崔志娟等(2013)通过对2008-2010 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和鉴证报告的数据分析后发现,上市公司对于其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时间选择较为随意,同时,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内容缺乏信息含量。之后,崔志娟等结合年报重述原因和重述内容的归类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后发现,当时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可靠性较低的结论。何芹(2012)以我国的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其2006年到2011年这6年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时间序列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审计报告展开了相关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银行披露的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同时,相关的报告的内容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规范。然而,相关的报告还存在较多的缺陷。因此,有关部门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审计活动。杨雪等人(2014)通过对2012年披露的数据分析发现,吉林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评价依据不一致,而鉴证报告和自评报告披露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二十二条规定中,列明了四种表明企业可能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其中有一个迹象为:企业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因此,如果企业更正自己当年公布的财务报表,就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着重大缺陷。

同时,通过回顾财务报表审计的发展可以看出,新制度的实施的初期都会面临各种问题。1996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了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2002年财政部门对该准则进行了重大的修订和完善,修订后的准则从2003年7月1日开始实施。但是在准则实施的过程中,遭到了学者们的质疑和讨论。在准则的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重大问题还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王章渊,2004)。独立审计报告在当时仍存在种种质量瑕疵的问题(清议,2006)。随着审计实践地发展,孙谦等人(2011)通过研究发现我国财务报表审计质量虽然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是与之前相比还是有所提高的。因此,对于刚刚起步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来说,与财务报告审计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客观反映出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的一些情况。

综上所述,企业的年报重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低,其发生年报重述行为的可能性越大。由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对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的评价。因此,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应该与年报重述行为存在相关性。同时,在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分析时,可以与财务报表审计进行对比分析。届于此,本文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审计报告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立足年报重述角度来探讨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情况。

三、上市公司年报重述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现状分析

(一)上市公司年报重述现状

通过对2008-2014年发生年报重述的上市公司进行分类整理,本文得到表1。由表1数据可以看到:(1)2008-2014年,在年报重述的上市公司中补充类型的数量波动比较大。尤其到了2012年和2013年,补充类型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达到了44家和37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进一步分析可知,这是由于2012年2013年外部监督机构对上市公司审核的强度加大而导致的。(2)2008-2014年,在年报重述的上市公司中更正类型的数量波动较小,基本维持在20到30家之间。(3)2008-2014年,发生在年报重述的上市公司中补充与更正类型的数量呈现小幅上升的趋势,从2008年的3家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16家。

通过对年报重述的上市公司进行进一步地细分,从年报重述原因与年报重述内容两个方面进行统计得到表2。表2中,工作人员疏忽包括:公司人员变动和工作疏忽原因、填录疏忽、工作人员理解有误、数据生成过程出错、提交文件格式转换错误。外部审核包括:经相关证券监管部门审核、证券交易所对年报事后审核,证监局《责令改正决定书》、监管局的监管指导意见、《问询函》。事后审核包括:公司自查、公司为使投资者更详细的了解相关信息。参考文件要求包括:指导型文件类的通知。其他原因包括:年报准则、广大投资者关注、参股公司原因、会计事务所原因。未注明原因是指:上市公司未在年报中列明原因。重要内容的更正或补充包括:重大收购和出售资产情况、大量补充披露控股股东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等情况、审计报告的类型变更、合并会计报表、母公司会计报表等财务报表的数字错误、应收票据分类账、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等附注的错误或补充、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等公司治理错误或补充、重要事项的重大担保、报告期内公司重大关联交易事项及担保总额超过净资产50% 部分金额等重要事项的更正或补充。次要内容的更正或补充包括:一般会计数据和指标错误、利润分配事项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表述有误公司治理结构补充说明、董事会报告补充、供应商或客户情况补充、制度说明、董事会报告补充。普通内容的更正或补充包括:记账单位错误、本期数和上期数颠倒、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及报酬情况错误或补充、名称书写错误。

由表2数据可以看到,从年报重述原因来看,上市公司进行年报重述主要的原因有:工作人员的疏忽、外部机构的审核以及企业事后核查。2012年和2013年由于外部审核原因而进行年报重述的上市数量明显增加,分别达到了35家和31家。2012年由于外部审核原因而年报重述的上市公司数量是2011年的三倍多。从年报重述内容来看,除了2012年与2013年这两年,其他年份以“次要内容的更正或补充”为主。2012年与2013年,“重要内容的更正或补充”比重较大是因为外部监管机构的审核力度加大而导致的。

(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现状

财政部等五部委在2010年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从2011年1月1日起执行该《配套指引》,而在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因此,本文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选取了2011年至2014年的数据。

由表3数据可以看到:(1)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数量从2011年的72份增长到2014年的440份。说明相应的政策已经在上市公司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落实。(2) 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从2011年的2.7%增长到2014年的5.58%。说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在不断地加强。(3) 可以看到2014年的否定意见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报告的数量增加明显,分别为5份和3份。被出具否定意见的上市公司为:泰达股份(000652)、烯碳新材(000511)、*ST新都(000033)、ST生化(000403)、荣丰控股(000668)。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上市公司为:星美联合(000892)、内蒙发展(000611)、*ST国恒(000594)。

四、基于数据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具体分析

(一)与财务审计报告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财务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数量进行整理,本文得到了表4。由于处于金融行业的公司的运营和治理的特殊性,本次研究样本剔除了金融行业公司。考虑到ST类公司符合本次研究要求,没有予以剔除。本次研究中,与年报重述相关的数据从巨潮资讯网手工收集整理而来。具体查询方法:先选择“深市主板”板块,然后在“公告查询”一栏下的公告类型中选择“补充及更正”进行检索。最后,把发生补充与更正的公司年报手工下载下来,人工进行翻阅与整理。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年度财务审计报告的相关数据从中国注册师会计协会官网(www.cicpa.org.cn)手工收集整理而来。

从表4的数据可以直观地发现,2011-2014年财务审计报告的公布比例达到了97%以上。2011和2014年更是达到了100%。虽然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2011年公布比例只有15.29%,但是到了2014年增长到了97.08%。这反映出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良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数量增长情况是比较理想的。

注:上市公司数目来自深圳证券交易官网。数据都是当年12月31日为截止点得到的主板上市公司的数目

财务审计报告也存在标准无保留意见和非标准意见两大类,通过对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的整理,得到了表5:

由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深市主板2011-2014年期间,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维持在5%以上。通过与之前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进行对比,本文得到了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2.70%上升到了2014年的5.58%。到了2014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与财务报告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基本持平了。这反映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客观性确实有一定的提升。

(二)与年报重述的相关性分析

年报重述、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相关分析可以反映出内部控制报告质量的水平(崔志娟,2013)。因此,年报重述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也可以反映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水平。本文选取了两个变量CON和RES。CON代表上市公司被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类型,如果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则定义为1,被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则定义为0。RES代表上市公司是否发生年报重述,如果发生年报重述则定义为1,未发生年报重述行为则定义为0。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后,本文共得到2011-2014年深市主板1133家公司的有效数据。然后,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后得到表6。

由表6的数据可以看到,P值=0.317,这说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与年报重述行为未显著相关,即使上市公司在当年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也会存在重述年报的情况。这说明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的可靠性还需要提高。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随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发展与改善,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也逐渐成长起来。从2011年开始,我国上市公司逐步向外公布规范化地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就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来说,从2011年74家,占当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总数的15.29%,上升到2014年的466家,占当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总数的97.08%。本文从与财务审计报告对比角度以及年报重述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展开了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与财务审计报告披露数量的对比分析发现,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数量逐年增长,增长情况是比较理想的。2011年至2014年财务审计报告占当年上市公司总数目的比例分别为100.00%、97.31%、99.79%和100.00%,而2011年至2014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当年上市公司总数目的比例分别为15.29%、60.54%、73.13%、97.08%,

第二,通过与财务审计报告非标意见比例的对比分析发现,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随着时间推移客观性逐年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从2011年的2.70%,逐步上升到了2014年的5.58%。2014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与财务报告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基本持平了。

第三,通过与年报重述的相关性分析揭示出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与年报重述行为未显著相关,即使上市公司在当年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也会存在重述年报的情况。

总的说来,当前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还有待提高,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还不具有很高的外部参考意义。对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外部使用者(机构、投资者、研究者等)来说,还是需要在参考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结论时,再增加其他有关的内部控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对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监督者(政府)来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的完善和落实。

(二)对策建议

对于如何提升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基础,《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为具体指引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但是相关指引中对于有的问题的划分与评价指导还是比较模糊,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有的条款都只是一个框架性的指引,这使得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观性较大,相关的制度仍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二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无论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知识培训还是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方面的培训都需要进一步加强。1991年,我国开始实施了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直到2009年才开始新增了科目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新增的科目中调整和补充了内部控制相关的内容。可见,注册会计师对于内部控制方面的知识接触相较于传统的会计相关知识来说起步较晚。而且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基本内容中,常常指出需要注册会计师自己做出专业判断,例如“注册会计师在测试企业层面控制和业务层面控制时,应当评价内部控制是否足以应对舞弊”、“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其识别的各项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许多条款都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扎实的内部控制知识。因此,只有提升审计人员自身在专业与个人方面的素质,才能进一步拉动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上升。

三是借鉴他国优秀经验。由于内部控制在我国起步相对于美国来说较晚,早在2002年,美国就颁布和实施了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而我国直到2008年才颁布了对我国内部控制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因此,我国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实施方面可以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适当地参考国外的优秀经验,但是要注意政府这一角色在引导上市公司正确处理内部控制的成本和效益问题上的重要性。美国在实施SOX404条款时,实施过程中成本与效益问题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邱月华(2007)就指出,根据美国2006年的一项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调查的274家上市公司中,85%的被调查公司认为,企业执行SOX404所付出的成本大于其能获得的效益。因此,我国在实施相关的内控审计政策时,要注意协调好成本与效益的问题。

摘要:本文从与财务审计报告对比角度和年报重述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数量逐年增长。通过与财务审计报告进行比较,发现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的客观性有一定的提升。然而,在对2011-2014年深市主板的1133家上市公司的年报重述行为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又发现,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与年报重述行为未显著相关,说明今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有很大提升空间。据此,本文得出目前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还有待提高,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于外部使用者来说还不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的结论。

上一篇:学校教学活动安全须知下一篇:大学春节团拜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