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标课活动方案

2024-04-28

立标课活动方案(共8篇)

篇1:立标课活动方案

立标课活动评课总结

理科评委 王会霞

各位领导、老师:

晚上好!

按照学校整体工作安排,我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立标课活动,此次活动,理科共有九位老师做课,涵盖了数、理、化、生四个学科。通过本次活动的听评课,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加深了对教学的理解和思考,也提升了教学反思能力。下面我就结合全体理科评委的意见,谈谈听课的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本次立标课活动表现出的优点

1、做课老师对待本次活动高度重视。无论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师的精神面貌,都让人感受到了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真实的反映了每位教师的授课特色。教师们都十分注重课堂实效,不摆花架子。课堂上追求严谨,以学生学会、学好、学得轻松为目的,课堂效率大大提高,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时翠霞老师在讲授《反冲运动》时设计了发散思维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强化了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理解。再如赵倩老师在讲授《乙酸》时设计了两个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在有趣的实验中获得知识,提高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些课都准确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并且采用不同形式强化和突破,有效提升了课堂效率。

2、教学设计独特新颖。如邵峻老师讲授《排列组合应用》时设计了小试牛刀、即学即练、大展身手等环节,惠莉老师讲授《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公式》时设计了比一比谁记得准、看看谁化得快、瞧瞧谁用得活等环节,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浅入深,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有深入浅出之效。还有刘梅香

老师设计过程改错环节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去发现其他同学在做题中的典型错误,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这些老师独特而新颖的设计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九位做课老师都采用了让学生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活动主题,做一做,试一试,议一议等,让学生通过亲身活动得到感性认识,教师到学生中去进行指导、点拨,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规律或结论。如谷超发、冉纲欣等老师课堂上采用了分组讨论,这样的课堂学生不仅参与意识强,而且老师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学习,平等交流,很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

4、注重了STS教学。大多数老师设计教学时都能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出发,理解教学内容,而后又从教学内容出发,应用于生活实际,非常契合新课标的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如赵宗燊老师讲授《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时设计动手做葡萄酒这一环节、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操作,这样做不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制作原理,同时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5、教师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手段组织教学。如导学案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电子白板,特别是刘换霞老师,课件、白板切换自如,加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二、本次立标课存在问题:

1、教师的应变能力和对于生成性资源处理能力尚需加强。

2、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简单的一问一答,缺乏思想性和层次性。

3、有部分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还有个别板书设计,过于简单。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部分教师的分层次教学流于形式,分层教学尚待提高。

三、几点建议:

1、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并将其内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成为教师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而不是被动式的应付。

2、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深入探索新课程教学,努力做到实践新课程教学,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使每个老师都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每位老师都要重视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从基本功抓起,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底蕴,炼就过硬的本领。没有高深的功底,再好的理念,再超前的教法,也不会被理解被运用。

立标课活动结束了,但我们的学习思考应该贯穿于整个的教学生涯中,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喜于思考的人,我们的课堂就一定更精彩,中牟一高的未来一定更辉煌!谢谢大家!

篇2:立标课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全校开展课堂教学“立标、学标、达标”活动,就是要动员广大教育工作者反思和总结课堂改革的经验教训,充分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寻适合我校各学科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路子;全校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立标、学标、达标的实践研究中提升职业素质、专业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宣传、推广优秀课程资源,促进教育科研成果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活动的开展,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各科一般达标三种基本课型,因此整个达标活动分三轮,每轮达标活动都分为立标、学标、达标三个阶段。整个达标活动周期为一年,力争一年内全校所有教师100%的均通过镇教委组织的达标验收。

三、达标课类型

新授课、复习课、探究课、讲评课等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

课堂教学“立标、学标、达标”活动于发文之日启动,各教研组要搞好宣传发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市、镇、校制定的实施方案,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立标、学标、达标”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提高其参与活动、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计划、有目标。

(二)第一轮达标活动

1、学标阶段。从2012年3月开始,结束时间视实际情况决定。学标阶段我校将采用专题研讨、名师解读、同课题讲课的形式,组织广大教师围绕 “立标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各教研组要把学标活动纳入学校教研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各学科教研组的职能作用,通过名师专家指导学、拜师学、相互学、练中

学等途径,采用集中学习与个人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立标课”有效性开展专题讨论,熟练掌握“立标课”课堂的要求及流程,解决在学标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学标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课任教师要人人参与,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反思,找出差距,不断改进教学,把学标活动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2.达标验收阶段。从2012年3月开始,结束时间视验收情况由教研组自行确定。达标验收采用先申报,后验收的方式进行。

各教研组应严格按时间要求,结合本组具体实际对提出申请的教师进行验收,未申请验收或未通过初验的教师要在下一轮达标活动前进行复验,复验不合格的教师在整个“立标、学标、达标”活动周期结束后(即2013年3月后)再抽时间验收。

(三)第二、第三轮达标活动程序可参照第一轮达标活动进行,每轮达标活动压茬进行,循环推进。

五、达标活动注意事项

1、各教研组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此项工作,防止将时间延后,搞一次突击性验收的现象发生。

2、课堂教学“立标、学标、达标活动讲究模式,但不惟模式。鼓励各老师教学创新,支持各老师在教学改革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每轮达标活动中被市教研室选拔为立标人或在达标活动期间优质课评选中获县级一等奖或以上称号的教师可以直接认定为该轮达标合格。

4、达标验收合格后,在平时教学中不能坚持使用“立标课”模式的教师视为学校复验不合格。

六、保障措施

课堂教学立标、学标、达标活动是我校一次时间长、规模大,集教研、科研、师训、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实践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拟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全校课堂教学“立标、学标、达标”活动的领导,我校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

组长:杜崇辉

成员:李茂平、解军山、闫保健、梁京华、孙和永、刘建磊及教研组组长

(二)明确职责

各教研组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加强管理,确保这一活动目标的全面实现。

(三)加强督导 教务处要不定期对各教研组的课堂教学“系列课型达标”活动进行检查,加强督导,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将督导的情况及时反馈到镇教委,及时有效地矫正和调控课堂教学达标课活动,促进活动健康有效开展。

(四)健全档案 各教研组均要指定专人负责课堂教学“系列课型达标”活动各个阶段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建立清楚明晰的台账,做到事事有案可查,时时有据可依,从而保证活动健康、规范、有序地开展。

(五)落实奖惩 教务处将对各教研组实施课堂教学“系列课型达标”活动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估,纳入各教研组年度考核。

唐家庄中学

教学工作“立标、学标、达标”活动方案

篇3:立标课活动方案

一、研究方案的基本要素

方案制定课的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格式。一般来讲, 完整的研究方案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 课题名称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主题确立个性化的标题。例如《节水创意金点子》、《小鬼当家学理财》等。标题应该充分体现小学生特有的意趣和个性化的思考。在选择课题名称的时候, 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切入点小、有独特视角的课题, 这样的题目操作性强, 容易得出创新性的成果。

2.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要体现综合性, 尽量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科学的目标应有层次性与生成性,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 目标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努力形成一些生成性目标。

3.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物和人两方面。物的方面包括场地、器材、环境、车辆、经费等;人的方面包括人员的分工, 活动指导者的安排与联络。有些活动可能需要聘请其他社会成员作为指导者, 这就需要提前进行联络, 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需要阐明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和范围, 真正找到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比较大的课题还可以分解成若干子课题,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选择研究方法。常见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

5. 活动步骤及分工

列出完成研究内容的具体步骤、时间和成员分工, 这是方案的核心部分, 需要学生做出比较详细的规划, 包括活动主要分成哪几个部分, 每一个阶段的活动在什么时间展开, 每一次活动的人员安排。步骤清晰、分工明确的活动方案是课题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6. 预期活动成果

常见的研究成果形式有:学生作品、手抄报、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等。在活动方案中要明确预期研究成果和每一项成果的具体负责人, 这样, 研究活动的开展会更具指向性, 活动效率会更高。

二、方案制定课的目标要求

1. 紧扣主题

整个研究方案的制定必须紧紧围绕研究主题, 为解决研究问题而服务。

2. 步骤清楚

内容要清楚、详实。在活动计划中, 制定活动整体方案时要力求具体细致, 如活动时间的安排、组织形式、活动地点、人员分工合作、活动内容、活动总目标和分期目标等, 都要一一细化, 让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3. 分工明确

小组的分工很重要, 它关系到活动每一个环节的落实。活动中哪些事情具体由谁负责, 哪些事情由几位同学合作完成, 都要在计划中体现, 这样在活动结束时也便于总结、检查每个同学完成活动任务的情况。根据活动的需要, 学生还可以找一位指导老师, 以便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指导老师的职业可以是各行各业的。

4. 方法可行

要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小组的计划是否确实可行。有时学生确定的活动方案只是为了达到活动目的, 而缺乏对主、客观因素的充分估计与分析, 这样制定出来的方案不具有可操作性, 无法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 作为指导者的教师要对活动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进行审视, 并适时给予相应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指导教师知识面广, 实践能力强, 能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这样, 在制定活动方案时, 学生有可能会设计邀请一些与活动有关的其他学科教师、社会人士、学生家长等来参与活动。那么, 这些人士在时间、精力上能否保证, 对活动的指导能否落到实处, 这都需要考虑。制定活动方案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范围, 还要关注小组成员的特点, 根据他们的优势、特长分配任务。

5. 重点突出

在制定活动方案的时候要突出重点。围绕研究活动中的重点和可能出现的难点进行详细的规划, 研究方案始终要指向问题的解决。研究内容、方法、步骤的设计都要突出研究的重点, 这也是保证研究质量的关键之一。

三、方案制定课的基本教学结构

方案制定不是一节课的事, 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方案主题, 课堂的结构可能会有所变化。尤其是随着学生方案编制能力的提高, 课堂结构会有所调整, 有的可能侧重于方案基本结构的掌握, 有的侧重于过程的细化, 有的侧重于成果的展示等。对于新接触研究方案的学生而言, 方案制定课的基本结构主要如下。

1. 创设情境, 导入主题

方案制定对于小学生来说, 的确是个新鲜事物, 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体的故事情境, 使他们对方案制定的重要性有全新的认识, 让学生感觉到方案制定在一项研究活动中的重要性, 趁势导入方案制定课的教学。

2. 案例引路, 自主建构

完整的方案包括哪些内容?制定方案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老师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 而是要结合具体的案例, 这些案例可以是比较优秀的, 也可以是不完整的,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自主形成关于方案的基本结构和制定要点。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关于方案制定的深刻认识。

3. 小组合作, 共同策划

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 老师要充分调动各个小组的积极性, 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共同制定方案。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与孩子们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 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 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水平的提高。

4. 讨论交流, 论证评价

孩子制定方案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后才能定稿。教师在组织本环节时, 要努力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方案的评议中来。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从“主要活动设计是否围绕研究主题?活动是否对整个研究活动有所帮助?生活中是否有活动开展的资源?通过努力学生是否能完成活动任务?”等角度来对方案进行评价。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还可以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小组方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评议, 对共性问题要加以评述, 以便引起学生注意, 避免同类问题的再发生。方案交流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其分析问题、提炼问题能力的过程。

5. 指导修正, 完善方案

教师要建议孩子及时记录同伴对本组方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围绕这些问题, 小组成员集思广益, 进一步完善方案。教师也可结合小组的构成情况, 提供不同的帮助, 适当加以个别指导与修正。

四、方案制定课的常见问题反思

在方案制定课上, 目前常见的教学问题也不少,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方案的制定在学生看来就是填写一堆表格, 枯燥乏味, 无法体现其意愿和特点;

第二, 学生为了制定方案而制定方案, 程式化现象严重, 研究方案与研究活动脱节;

第三, 小组合作制定方案的时候总是组长或一部分优秀的学生一马当先, 其他的组员难以被调动起积极性;

第四, 活动方案过于粗糙, 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后, 活动方案容易被搁置在一边;

第五, 学生制定的方案千篇一律, 从而导致活动过程也千篇一律;

……

针对这些问题,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方案

现在的方案制定课往往是在学生确定选题后就马上着手, 但事实上学生在刚确定完选题后对所研究问题的了解还比较少, 很难形成有质量的活动方案, 这也会导致学生制定出来的方案往往千篇一律、浮于形式。为此,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打破思维定势, 在确定选题后, 让学生通过文献搜集、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研究主题的相关信息,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再来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这样可能方案的质量会更高, 针对性更强。在此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及时调整研究的主题或思路, 这样制定出来的方案会更加成熟。

2. 尊重儿童兴趣, 方案呈现方式鼓励创新与多样化

在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时, 教师要兼顾不同阶段儿童发展的特点, 尽可能选择孩子比较容易表达与接受的方式, 方法要多样化, 不一定千篇一律地选择填表方式进行。要鼓励学生用创新的方式来进行方案的设计, 充分体现趣味性、儿童性的特点。方案设计要简洁明了, 尽量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和产生畏难情绪。

3. 指向问题解决, 活动形式多样化

在制定研究方案的时候学生往往容易目标游离, 为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特别提醒学生最想研究什么, 怎么样围绕最想研究的问题设计具体方案。活动形式的设计必须指向问题的解决, 不一定要运用到各种研究方法, 但要尽量使得活动形式多样化, 让学生从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4. 活动设计要注重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局限性, 研究性学习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在设计研究方案的时候, 要引导学生注重身边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研究的难度, 提高研究的质量, 保障研究顺利进行。

5. 预设指导方案, 细化方法指导

细节决定成败。由于生活阅历及认知水平的限制, 学生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缺乏对细节的考虑, 因而学生在制定计划时最容易出现线条太粗, 活动内容笼统、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学生在制定采访活动计划时, 往往就简单写上:到污水处理厂进行考察, 了解水污染情况, 却忽略了一些细节考虑, 如怎么去污水处理厂?到了污水处理厂跟谁联系?具体考察什么内容?考察过程中学生如何具体分工?……如果这些细节没有考虑到, 可能会导致整个活动的失败。

教师在学生制定活动方案之前, 自己必须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指导方案, 充分预设学生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对于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到的各种方法, 要结合具体的课题细化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把活动的内容和过程细化, 要写清楚活动的具体内容, 并分步骤把活动的各个环节写出来, 要具体、可操作、条理清晰, 因为活动计划越详细、越具体, 活动的操作性就越强。比如, 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设计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有哪些?怎样发放问卷等等。在大致确定了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后, 可引导学生进一步细化, 如活动时间的安排、地点的安排、组织形式、人员的分工合作、活动的总任务和分期任务等, 以便在活动中有的放矢。

6. 指导学生合理分工, 为每个孩子找到展现平台

在任何合作完成的活动中, 都会涉及小组任务的分配或分工问题, 同样, 孩子的研究活动也不例外。在研究方案的制定中, 教师对如何进行合理分工要进行重点指导, 指导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每一个人都有具体的任务; (2) 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人; (3) 根据每个孩子的能力特点合理分配任务; (4) 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中承担各种角色; (5) 为每个孩子找到展现的平台。

7. 督促激励学生执行、调整和完善方案

篇4:立标课学习感悟

10月14日,我参与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学习立标课活动,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1、从立标人身上我学到的:

⑴立标人的认真态度:为准备这节立标课,每一个立标的老师都付出了很多的心力,从备课、试讲、再备课、再试讲„..从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的反复推敲到课堂语言的每字每句的琢磨,真的是做到了“精心”二字,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如果我们的常态课能付出以上心力的一半,然后把其中一些“花哨”的东西变得实在一些,我想我们的课堂效率就会提高很多,我们这些教书匠就会当的好一些,如果我们能再尝试一下,在每节课后想一想在这节课上的得失(教学设计、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再进一步的,试着把它写在没人能看见的本子上(由于词汇贫乏,不好意思让人看),那我们就有我们的第一笔收获,如果我们能把这件事坚持下来。。可能我们就不会只是一般的教书匠了。。

2、从立标课堂中我学到的:

⑵课堂节奏:三节立标课的课堂节奏都非常好,不松不紧,没有出现我们平时课堂中常见的前松后紧或赶着学生往前跑的情况,让听课人感到听的很轻松,一步一步,环环相扣。⑶课堂语言:不可否认,每一个立标人的课堂语言都很干脆利落,没有多余的废话,自然流畅,当然,他们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但是由此我想到如果在我们的平时教学过程中,多注意一下,利用好我们那么多的“演练机会”,就不至于在上公开课或优质课时非得把课堂上的每字每句都写下来,背过,然后才能课堂语言丰富而不多余,简练而能将问题讲清楚,公开课或优质课一过,又照样我行我素,没有什么提高。。

3、从立标课的内容我学到的:

⑴类比思想:三节课有两节课用到了类比思想:反比例函数类比一次函数,旋转类比平移,类比教学应是我们数学课上一种很有用的思想。

⑵数学语言:特别是在几何中特别要体现文字、图形、符号三种语言的有机结合,清晰明了,并且非常直观,这一点在两节几何课中都体现很好,板书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⑶问题出示:学生的思维需以问题为载体,不反对提问,但反对没有思维量的一问一答式提问,在提出问题时,要考虑问题的实效性,有没有必要,要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并以书面表达为好。

⑷温故生新:不要让新知从天而降,而是在温习旧知识的过程中感觉遇到了新问题,自然而然的引出必须研究的新知识,让学生有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感觉,不是为了学新知识而学新知识。

总之,通过每次的培训学习,我们都要有一定的收获,把心态摆正,把眼观盯在寻找授课人或讲话人的特色之处,而不是一味的在挑剔,觉得讲话或授课不真,不实用,或某个知识点讲解不清楚或不如自己设计的好,感觉讲话人或授课人没什么了不起的等等,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这样我们永远不会进步。

2009.10.1

5立标课学习收获

随着高效课堂的提出,县教育局开展的“立标学标达标”活动也轰轰烈烈的进行着,我也不敢懈怠,自己挤时间观摩立标课。半个多学期来,我认真观摩了语文、品社、综合实践立标课,观摩之余,也牵动我重新开始了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各科立标课的观摩,使我感受颇深,总结其优点如下:

1.每节课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广度,对教学环节的设计精益求精,使得课堂环节组织严密。

2.在课中重视了学生探究过程中对学生合作、竞争意识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3.教案、多媒体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有机结合,手段策略丰富而不繁乱,有效突破了重难点,而且图片、文字资料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趣味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4.教态亲切自然,有亲和力,使得师生关系融洽,创造了宽松、和谐、民主课堂氛围,但又不缺乏竞争进取的气氛。

5.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板书既美观又具有引领作用,课堂目标达成率极高。

对比立标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感觉自己的课堂还存在以下缺陷:

一、课堂随意性强。这个问题的出现自我感觉与备学生不够充分有关,对孩子的能力估计过高,致使教学实际中总不能按计划完成相应的任务,整节课时间安排常出现前松后紧的不正常局面,影响了教学效率。

二、挖掘教材不够细致,课堂细节设计不够精细。感觉自己的课注重知识点的呈现,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似乎做得不够,使得课中有时出现灌输现象,增加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

三、思路不够清晰,整节课的设计总是一个个知识点的呈现与讲解,而缺少必要的知识点串通,整体性、系统性较差。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篇5:立标课教学心得感想

今天下午立标课终于结束了,似乎轻松了许多,然而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只因课的效果不甚理想,网络未能构建好,心中不免有了许多遗憾,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研究空间。

课后,老师们虽然对自己的课给予了一定的肯定,程式比较清楚,加强了口算训练等,然而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反思这堂课,在以下四方面尤其欠缺,是自己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一、内涵挖掘需深入。

首先自己对于整理复习课的上法仍不够明确,不能准确处理好讲与练、方法指导与知识掌握之间的关系。因而不能有效协助学生构建网络,理清脉络。构建网络的方法指导不够,以自己的行动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从方法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课的重心出现偏差,自己设计了过多的练习题,仍然脱离不了练习课的成分,对于整理复习课与练习课仍不能很好地把握。整理复习课,构建图表是重点,而怎么构建,则要给学生方法的指导,对于本班学生整理基础较差的情况,应该教给学生初步地分析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把老师整理的图表变成学生整理的过程。 另外,整理复习课要注意体现思想方法的渗透,而本节课在这方面做的明显不够,数学的思想方法没有渗透。太想面面俱到,反而重点不够突出,课的最后,综合性的题目也设计不够,而这也是复习课最需要的练习,在对比中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

同时,在处理体积推导一个环节也过于简单,应该引导学生回顾从现实问题抽取出数学问题,进而联想已有知识经验,寻找方法,归纳结论,解决问题,并产生新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地密切联系,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铺垫。在这方面需要进行的研究还很多,正好老师们笑谈,成绩与能力怎么处理好?

二、老师素养需提高。

课堂上我的应变能力急需提高,体积的推导一环,预设为先说推导过程,再进行练习,而自己却先进行了练习才想起来说说推导过程,不能做到环环相扣,本末倒置,贻笑大方。另外,对于课堂临时生成的许多问题,处理不够完美,比方说有学生提了一个问题,怎样求皮球的体积?反而花费了不少时间处理,明显是多余的。对于预设与生成不能灵活处理,会让本来的亮点成为一个阴影,要想处理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方能显大家风范!

三、时间掌控需准确。

在课堂时间的掌控上自己又严重超时,本打算课内完成的达标作业,只能留在了课外。构建网络与课堂练习时间处理不好,导致课的后半部分松松垮垮,不够紧凑。

篇6:小学数学立标课学习心得

贾永涛

这次镇教委组织老师听课学习县立标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众所周知,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通过听课学习培训,虽然已间接获得了一些教学经验,作为教师有一种更好的方法获得教学经验,那就是听课。通过听课能给我带来更直接更有效的帮助。通过这次镇教委组织的听课活动,让我看到课堂上上课的那些老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深厚丰富的教学语言,这些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感觉到要提高自身素质,赶上新课改步伐的紧迫性。现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细细品味两节数学立标课:统计和可能性,很令我深思,同样是教学第一线、同样的学科教学……很多的同样,却有很多的不同,我要找到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课有质的变化。两轮立标课,共有5节示范课,上一轮的立标课(计算、解决问题、探究课),数学课型已包括,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今年县教研室组织的立标课,让我有了一次又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从各位老师独到的教学风格到精心的教学设计中,我有了更多的更好的对于营造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的理念,也学到了更多的更实际有效的课堂教学和组织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从理念和方法的各个层面不断反思自己和各位老师的差异,不断提高自己。

首先,爱心和责任心,耐心与恒心,是一切的基础。想起各位老师之所以能够练就自己良好的教学功底,以及与时俱进的课堂,首先应该是有心人,有对于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对于工作的耐心与恒心。可以看到各位老师不怕工作的繁琐,只要对于教学有用的工作都做的详尽到位。

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首先,对于专业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是需要不断提高的;其次,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明了,对于课本知识的整合和把握,能够准确到位,也是一个必要的专业修养。如果能够简洁明了的呈现知识,并且把学生的难题消灭在课堂上,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再次,要能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除了有心,除了有专业的学习和教学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对于学生心理和学习情况的了解,以及课堂内外的交流技巧。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没有师生的默契配合,如果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已学和现有的学习能力,肯定就不会有学生自信的精彩的展示,和自始至终的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最后,各项具体完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步骤,以及独到的教学设计,都是基于以上几点,有心用心,以对数学教学不懈的追求,以对学生的良好交流理解的基础上生成的。

篇7:立标课活动方案

一、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初中九年级学生54人, 其中27名男生, 27名女生, 训练时间为一年。

(二)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践训练法、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的所有数据都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 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 “立标训练法”的界定

本文所说的“立标训练法”是指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采用高、低不同的标志桶, 设立不同的远度让学生每次都达到指定目标的练习方法。

在没有采用立标训练法之前测试54名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 并做好原始数据记录。

(二) 立标训练的几种训练方法设计、练习要求及作用

1. 原地收腹跳练习。

练习如图1所示 ( 代表男同学、○代表女同学、♂代表标志桶、△代表教师) 。

实施方法:男、女同学各两列, 每位男同学面前放40厘米的高标志桶, 每位女同学面前放20厘米的高标志桶。

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状态规定练习的次数和组数, 但要求学生做收腹跳时两臂用力摆动, 大小腿充分折叠, 膝盖尽量靠近胸部, 并要求学生跳起时脚底高出面前的标志桶。

作用:此方法主要是练习学生正确的摆臂, 发展学生核心力量区、腿部及踝关节的力量。

2. 越过标志桶的单脚跳练习。

如图2所示, ( ▼代表男同学、○代表女同学、♂代表标志桶、代表学生从标志桶上方跳过、代表体操垫) 。

实施方法:男、女同学分组成纵路练习, 男同学面前摆放40厘米高、间距为30厘米的标志桶20个, 这20个标志桶摆两行。女同学面前摆放30厘米高、间距为25厘米的标志桶20个, 这20个标志桶摆两行。

要求:练习的同学要双臂用力摆动, 单脚从面前的标志桶上越过, 要连续跳过10个标志桶后换脚再跳回, 跳回的学生在体操垫上做屈腿仰卧起坐20个, 做完后回队尾进行后面的练习。

作用:练习摆臂、增加腿部肌肉离心力的力量。

3. 快速跳过标志桶的双脚跳练习。

练习如图3所示, 标志桶的间隔距离和高度同图2一样。

实施方法:要求男、女学生双臂快摆, 两脚用力蹬地跳过标志桶, 落地只用前脚掌, 落地后快速再次跳起, 这样连续跳完所有桶后, 在垫子上放松腿部肌肉后, 再做一组仰卧起坐回队尾。

要求:快摆、快跳, 前脚掌着地后蹬地。

作用:练习正确摆臂动作, 提高踝关节力量和前脚掌蹬地能力。

4.稍远距离的双脚跳。

练习如图4所示, 标志桶的高度不变, 但距离要根据练习时间的长短进行变化。

实施方法:把学生面前的标志桶之间的距离拉大, 让学生用立定跳远的动作从每个标志桶的上方跳过, 能连续跳完所有标志桶最好。跳完一组的学生在垫子上放松好腿部肌肉后回到队尾准备下一组。

要求:要用正确的立定跳远技术跳完设立的所有标志桶。

作用:这种练习很重要, 起着迁移立定跳远动作的功能, 逐渐诱导学生的技术动作向完整的立定跳远的动作转化, 同时练习学生起跳时有一定的高度 (起跳角度) 。要求学生摆臂和下肢蹬地要充分有力, 此练习能提高学生的摆臂和下肢的力量。

5. 更远距离的练习。

练习如图5所示。

实施方法:把标志桶之间的距离再次拉大, 让学生从标志桶的旁边跳。

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跳, 每次要以旁边的标志桶为目标, 尽量跳到或超越目标桶。

作用:此练习主要练习的是学生完整立定跳远技术动作, 提高学生跳时蹬、摆结合, 以摆促蹬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后的成就感。

三、立标训练后成绩统计分析

随着训练时间推进和训练方法的变化, 本研究3个月进行一次立定跳远成绩测试, 经过一年的立标训练, 先后进行4次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54名学生在没有采用立标训练之前的立定跳远平均成绩男生是1.81米, 女生为1.53米。采用立标法训练前3个 (1~3) 月后测试的成绩为男生平均1.88米, 女生平均1.58米, 分别提高了0.07米和0.05米。再经过立标法训练3个 (4~6) 月后测试, 结果男生平均提高0.1米, 女生提高0.07米。经过采用立标训练一年后, 男生平均提高0.13米, 女生提高0.12米。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采用立标训练法训练后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而且学生的训练状态良好。由此可以得出立标训练法是科学可行的一种训练方法。

把表中数据导入spss15.0软件, 从图6中看出, 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是上升趋势, 男、女学生经过一年训练后平均提高成绩相差无几。由此可以得出立标训练法适合所有学生练习。

四、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采用立标训练法可以快速地提高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

2. 立标训练法适合所有学生进行练习。

3 . 立标训练法的训练方法很多, 只要设计合理,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成绩。

(二) 建议

1. 此训练方法可以在中小学中运用。

2. 教师要合理地设计“标”的高度和远度, 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尔夫.沃赫德.运动技能与运动器官学[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89, 10.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篇8:观第三轮立标课有感

最近听了郭长宝老师和张玲老师的两节立标课,这两位老师朴实、自然、灵活的教学艺术;深厚、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让我印象深刻,而他们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处理,更让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现在想来,复习课原来也如此美丽!

一、重视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

张玲老师在执教多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首先出示了一组图形,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张老师适时地进行电脑演示,将学生的方法展示,不仅梳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而且及时提出,像这样其实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叫做转化。在提出转化方法后,张老师又对转化的本质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处理,使学生清楚地明白在转化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旧知识长方形的面积解决新问题不规则物体的面积。转化这一思想方法到此可以说已经被学生完全认可,整节课以转化的思想方法为主线,从问题的提炼,到全面概括,到运用转化解决更多的问题,一气呵成,层层递进,高年级数学课堂的魅力彰显无遗。

二、重视教学细节的处理

这几天听课有一个最大的感触就是,现在的课堂教学与课改初期相比真得是更有思想,更有效果,现在的课堂有了更多巧妙、科学的设计,对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细节的处理也是非常到位的。

郭长宝老师在执教富饶的大海这单元复习课时,从简单的例题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突出了计算教学的一个中心几个基本点,即算法多样化为中心,口算、估算、精算、混合运算这几个基本点。欣赏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郭老师在教学中重视思想方法的渗透,还有就是郭老师对教学中细节的处理非常到位。如需要精确计算时,有的学生选用了口算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运用了简便方法,对于他运用分配律简便口算滕老师及时地给予了肯定,这一个小细节的处理一是对前面复习的运算定律进行了联系,二无疑对运用这种方法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激励,对其他同学计算的优化也是一个引导。

三、重视算理和算法相结合。

这点是我感受最深的一点,以前在教学生计算题的时候,我总是不断地让学生去练习,而忽略了算理的掌握。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觉得我错了,我明白了算理和算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必须清楚知道,“算理”是学生走向“算法”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算法”的知识基础,而“算法”是学生学习的

中心任务。单是强调“算理”,能理解了新问题,但无法实现计算方法上质的飞跃;单是强调“算法”,“知其然,必须知其所以然”,犹如建立在空中的楼阁,很难稳固。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这是计算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上一篇:文革教案下一篇:提高审计质量工作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