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断想散文

2024-05-05

流年断想散文(精选7篇)

篇1:流年断想散文

流年断想散文

几天的雨淋淋漓漓地下着,雨停的时候,乡村的天很干净很蓝,点缀着几朵薄云。乡村的空气很薄很冷很清晰。一轮太阳暖暖地挂在枯了的树梢。不敢去看那轮温暖,甚至不敢去感受那份温暖。怕透过它会忆起曾经那张温暖的脸庞,那张空的如镜的脸。

这样的日光下,踩着脚下的薄雾,和咯吱作响断落的树枝。曾经绿色的山,苍茫萧瑟。不敢去触摸这份温暖,怕忆起离去的人,和那张安静的脸.想起她,便触到那个寂寞梦中人,和攥着那把无处不在的孤独。

她走的时候很安静,在那个阴雨的春日。太阳也躲了起来。南方突然下雪的春日.在那个美艳得断魂桃开放的时日,选择这样的日子,选择一场美丽的桃花雪,离开这个贪念的尘世。她的脸如雪白,如桃花美艳。看着她近在咫尺,却阴阳两隔。

她一定是上帝的乖孩子,我们争不过上帝,和许多人一样,我拉不回她滑走的命。双低垂的手,一点点僵硬,握着那瓶送走她的药瓶。有太多怨恨,她的生命应该在那天的桃花雪中一点点地消融,延续。

没有怨恨,只感觉一个灵魂安静地飞翔。

许久了,她如一朵春日的花,安静地枯萎。个安静的生命,在她的角落里散发出灰寒气味的死亡气息,我拉不回她,和许多人一样,搏不过病魔。

一个生命之火一点点地熄灭,一点点地被磨灭。药瓶在手中,那些结束她生命的药一个个地滑落,随着那个生命在雪地里融化。我们没有怨.她走的时候很美,很安静,很安详.她的身体在我们的怀抱里一点点的冰冷,和那天的雪一样。

她的生命在眼前消逝时,我没有眼泪。那张发紧的唇,没有痛苦,我分明看到她的嘴角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没有看到苦痛,她在我的眼前是睡着了,和往常一样,她睡去的时候,我很孤独,很冷。我不叫醒她,我知道她需要睡眠.

在这个桃花雪里,世界少了一个安静的灵魂,逝去的生命,或许会在如今的阳光下有了重生。

我还是不敢触摸今日的温暖。

今日的阳光下,脚下似乎有了些许的浮动,又似乎一切又不动声色,尘世尘念,一层层,一阶阶.一路轻步,我不回头,人世万丈红尘,人生沧海世变。无常亦无奈.我如一叶小舟,飘浮在人生海浪上,如何驶向未知的彼岸。突然有了些许的茫然。

风吹过来,些许的冷,抱紧双肩,才发现自己如此单薄。

太阳下满目苍茫,树枝易断不断。偶尔传来身后的折断声,那或许也是一个生命的自残。一样无法阻止。不愿再听到如此破碎的声音,头突然的沉重,那也许是来自肩上的累赘。

又想起她的离去,那么从容那么的义无反顾,还有雪地里绝美的桃花.我们都有一次面对死亡的时候,她选择了雪和桃花和她相伴离去,而,依然活着的我,仍然握住每天的,平凡、忙碌,步履蹒跚地争扎.我不知道未知的日子我会怎样面对,我不知道我的`生命最后一瞬是否如她一样选择那样的美丽。但我知道,我该为今天而活着。

过去的日子,我如织女密密地织着细碎的日子,为自己织就一匹匹灰暗的背景。头望向一尘不染的天空,叹息着还是一路走下去。

一、将我埋葬

在这个寂寥的冷夜里,我在夜风中伫立,风疯狂地从身边的树枝上生长,梭来梭去地吹散倾泄的泪水,丝丝缕缕地缠绕乍灭还起的思绪。孤独的街灯泛着惨淡的灯光,灯下的人影长长地伴着冷冰冰的电杆。灯下的孤单的背影,在想着什么?在这样的夜里,请将我埋葬。

车子呼啸地掠过,酒巴的窗散发暧昧的灯光,如幽灵游走在冷冷的江边。江水冷冷地流淌,冷风从寂暗的江面低低回萦,喉间哀切的呜咽声,带着寒意,带着悲唳,猝然跌在夜的江中,扬起风荡起一圈圈涟漪。江边的水,也在孤独地诉说千年的情怀,夜里静坐江边的影子,在想什么?在这样的夜里,谁能将我埋葬?

江底的石头,不锋不利,浑圆得心痛,沉江的沙子,慢慢分散,如一场迷离的爱恋,曲终人散。幕已关闭,夜空寂寞,落叶飘在江面上,如一盏灯下的一席残局里,曾经演绎的故事,面向与筵的人,背过身流泪,背不过的终是自己的伤痕与思念。千情不在,万事阑珊,尘埃覆盖了曾经的座位,也拂过曾经的足迹,对面筵席的人已开始了另一场宴席。幕幕情节,孤影孤身的人,可以想什么?在这样的夜里,谁能将我埋葬?

读着工工整整的唐诗,念着忧伤抵怀的宋词,唱起忧心如焚的元曲,静夜里,随时光回到远古。坐于花间,一壶菊花茶,石溪月明,小令清词自花蕊间徐徐而出。偶尔的箫声,自湖水悠悠缓起,青烟一缕,人儿一双,小手行舟,倾心的情怀堆积空空的岁月,渴望如此的轮回。石子的跌落声,拉回暇想的思绪,无奈漫过心头,丝丝情怀。夜里独坐的人影,会想什么?在这样的夜里,请将我埋葬。

是蓝色的黑色惆怅,还是蓝色深沉的渴望,是蓝色淡淡的忧愁,还是蓝色将腐烂的萌芽。身立此,心飘远,凛然立足孤单的边缘,决意心里的那份牵挂,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如此缘,如此滋味,如此无奈。冷冷的风,凄凄的夜,声声叹息。夜里的身影,能想什么?在这样的夜里,谁能将我埋葬?

望向黑黑的夜空,星星已不伴我,月亮早已隐身,江水依然缓缓。沉默的台阶,坚守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朝生暮死,凄美诀绝,欲罢不能,如夜里独坐江边人的心绪。一种爱,不能彻底,一种情,不能倾怀,一种痛,无处疗伤。暗藏身影的人,能想什么?在这样的夜里,谁能将我埋葬?

月落西楼,情伤心怀,人终离去。爱无期,望无缘。独自嗟,空牵挂。镜中月,水中花。晚来风,漏声残。情已堪,斯人远。憔悴损,谁堪怜。眼中泪,随风飘。缕缕凄凉,静坐夜里的我,在这样的夜里,请将我埋葬。

二、幸福声音

去年的冬天来的很晚,那一场蒙蒙细雨,带来了一丝丝冰寒,偶尔的落叶飘在静静的河面上,仿佛还在秋天里.喜欢在这样的细雨中徘徊,喜欢看伞外的斜雨轻风,喜欢感受偶尔迎面飘来的湿润。在这样的动与不动中重拾记忆,在这样的朦胧的心境里寻找幸福的声音。

时光逆转,回头望,仿佛是去寻一个梦境,曾经的年少,曾经的憧景。美好,低谷,恍忽迷蒙,心为此付出了激动与忧伤,欢乐与恐惧。少时模仿着大人的幸福,模仿着大人的姿态,稚嫩的童心想象着简单的幸福,骨子里脱不去的单纯,幼稚地祈求年长也幸福。如今,露出了岁月的痕迹,老气横秋地回忆曾经的单纯。总认为,成熟是一种脱不去的责任,在责任中颓废,在责任中成长,在责任中想抓紧儿时简单的想法,无奈时光尾巴摇摆而过。

试图把忧伤的颜色净化,把生命的年轮延长,把痛苦的皱纹化成掌中的纹路,把遗憾化成风中的落叶,把无奈化成礁石上的浪花,安慰地把所有都归于宿命,也习惯于如此所谓的宁静。

都说经历过冬才知春的温暖,经历过饥渴才知水之温醇,经历过黑暗才渴望光明,经历过黑夜才知黎明如何来临,经历过幸福才知不幸。一直以为寻找的幸福最简单,当那只曾放在左手边的右手离我而去时,幸福去的也简单。快乐时忘了痛苦,痛苦时丢失了快乐,当我踏着不幸走出痛苦的沼泽时,没有了眼泪也没有微笑,无所爱也无所恨,付出了泪,付出了痛,付出了辛酸,我心静如水,就让微笑留给这方曾经的幸福。

一直以为幸福是简单而自然的,容不得半点禁囿和标榜。它让多少人遥望,让多少的泪掩埋。它如水,滋润干涸心田,它如花点缀苍白的人生,它柔柔地震憾心灵,暖暖地融化冷漠,轻轻地阻隔诱惑。幸福总会让人们在体会中失去把握方向,总会在不经意间悄悄丢弃,总会在失去后痛苦地回味。

在曾经的幸福地里,留给自己一席静思默想之方寸,去孤独品味,孤独思考。强求来的幸福不能长久,一切都是来的自然才是最真实。

再也不去奢望幸福何时降临,曾经痛苦,曾经颓废,自然地接受幸福以外的赠予,坦然地面对人生给予的一切不幸与失去。

幸福再次来临时,虽然有些措手不及迎接,却又那么自然地潜入心扉,慢慢地渗透心灵的每一个角落。静静地望着坐在眼前的人,看着他大口大口地抽烟,大口大口地喝水,紧紧地皱眉,轻轻地咬着起皮的唇,突然有一种简单的幸福漫延每条神经。眼中的人坐在很远的地方,看在眼里却如此近,又远又近的幸福在夜里漫延。“要好好的,我们都要好好的,让我知道你在这里我会安心些。”一句平常的话。我却清泪滴落,听到了的是幸福的声音。

幸福来得就是如此简单。

篇2:流年断想散文

也许年轻的生命过于美好了,心灵轻松得承载不了一片乌云,面孔如雨后初露的新笋,梦想可以到达的任何地方,心里总是期待着美妙如画的生活,在没有月亮的梦里也可以幻化出诗意的想象来。

在蒙胧的感觉里,世界总是那么完美,因而感到舒心惬意,快乐无比。

其实,无可挑剔的完美并不存在。那些喜欢做梦的心只不过是和现实隔开了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距离。对于一个潇洒的灵魂,这一切都只是一种执着的固执。在生命的每一程,都有它独到的意境和你无法触摸的未知,只有当你把视野投向未到达的地方,才会知道:即使生命终将落幕,但在最后的收获中,也有酸楚的喜悦。

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在生命的每一个季节,你将会有新的发现,如此,生命不会寂寞。

在生命的经纬里,我们只是一条细线;在生活的江河里我们只是一叶小舟;在生命与岁月的`长河涉足。我们只是那浮荡在地平线上的一缕轻烟,注定,在岁月的旷野里终将散尽。然而,我们无诲于人生。我们欣赏旅途中每一驿站的美丽景致,欣赏自己在奋斗搏击累了之后的安然小憩。

凝重而肃穆的崇山峻岭,并没有因为沉寂而甘于寂寞,并不因为无人喝彩光临而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相反,它独立不移,巍峨耸立。空谷的幽兰并不为无人欣赏而不开放。相反,它开得蓬蓬勃勃,香气四溢。

所以,生命中的险恶没有什么恐怖,生命中的孤独没有什么缺憾,生命中的高墙与埋没无关,关键是,在始终无人注目的暗夜里你可曾动情地燃烧,为了答谢这一段无悔的日子。

篇3:夏腊初散文集《流年三记》略评

夏腊初是老作家, 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学习写作, 省地县各级刊物都发过他不少作品, 上大学后, 《长江文艺》、《芳草》都刊登过他的小说, 小有名气。但他自从当了教书匠后, 中断写作数十年, 而今执笔, 算是他文学的第二度青春。所幸的是他宝刀未老, 想象仍然丰富, 笔力仍然雄健, 情感仍然奔放, 很令人羡慕。

很多人喜欢读夏腊初的散文, 我考虑了一下个中缘由。第一, 是夏腊初的散文贴近生活, 有股芬芳的泥土气息。夏腊初是农民的儿子, 他最丰富的生活经验是乡土。虽然后来当了教授, 从事外国文学研究, 但本质上他还保持着农民的本色。我在《流年碎影》的序里曾说他有老庄的风范, 其实不确, 他的主流还是一个周正的儒家, 儒家崇尚的人间烟火气, 儒家的道德礼仪, 都在他的为人和为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的散文, 记录乡村人事, 抒写乡土情怀, 都与泥土脱不了牵连。而他的读者, 或者与他一样有着乡村的生活经历, 或者即使晚生他几十年, 但也仍然能够从他的笔墨中体会到一种亲切而朴素的情感。熟悉者唤取温馨的印象, 不熟悉者带其走入生活, 这种真切或再造的“现场”感, 是他的作品赢得读者喜爱的首要原因。第二, 智慧。夏腊初其人, 表面看略显邋遢, 像个农夫, 实际上是个智者, 称之为“聪明过人”未为不可。他的智慧不是小聪明, 而是来自于对生命和人性的洞察, 对现实的深刻透视。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 也与他的知识结构有关, 还有就是他本来就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他的散文除了人和事, 其间还往往有种理, 没有理他几乎不会为文, 这个理是他创作的动机之一。他的理虽然并不是玄而又玄的哲学, 但却很能予人以启迪, 是与读者的交流和会心。这种并非凌空蹈虚的智慧, 是他散文美的特质。第三, 是他的散文有很强的可读性。夏腊初是写过小说的, 有很深的小说素养, 所以他写散文也往往难以忘怀小说的笔致, 散文小说化, 为他的散文带来了情节的曲折和细节的精彩, 比如《外婆》一文中吃枣的心理, 体验之深, 为很多内行的读者所称道。除了情节的曲折和细节的精彩外, 整篇作品的结构也见小说的功夫, 他的散文与某些情生文、文生情之作相比, 带有精心结撰的成分, 所以表面看来轻松, 其实倒是很花了一些心力, 这也是可以令读者借鉴的。第四, 文字。夏腊初的文字是很有特色的, 好发议论, 好抒情, 这些是风格范畴, 而贴近生活的口语, 甚至方言俚语的适当运用, 也为他的散文增色不少。

篇4:七月断想的散文

发飙的阳光,点燃

岁月的清凉,而风

也一扫往日的凉爽

以一个饥渴的狂徒的吻

舔舐着每一寸暴露的肌肤

七月,我以一朵莲的姿态

注视你,倾听那一声声热烈的蝉鸣

断续的蛙声,是你发自肺腑的呼唤

高挂的镰刀,再也不能刺疼

露珠的牵挂,清凉的早晨

在走过绿色的原野后

等待无语的黄昏,而我

却在大汗淋漓的烦躁中

用一壶老酒,麻醉岁月的疼痛

七月的雨,是季节的主题。

宣泄着内心的忧郁,像一个

多愁女子的泪,融进季节的

每个缝隙,滋润着

等待收获的果实,而我的心

也在狂热中大悲大喜

温热的.雨,乘着风的翅膀

撩过湿润的脸庞

拍打着仅存的欣喜

简单的粗暴,像一团湿润的抹布

擦拭着树干,叶片上的泪滴

这个时候,我会想起

在雨中,曾经有一把伞

罩着蹒跚前行的我和你

七月,流火的季节

当寂寞的天际,划过

一颗骚动的流星,扩散了

孤独的思绪,瘦削了

膨胀的空气,我的诗行

依然充满缠绵的愁绪

我忽然想到

沟河岸,柳荫下

焦躁而悠闲的钓者

在涟漪里钓起的欣喜

而我,又像是从他们喜悦里

篇5:断想散文欣赏

我不是作家,可能写不出那些天马行空的文字,我也不是艺术家,也创造不出诗情画意的世界,我更不是旅行者,走不出柳暗花明的境界。虽然我很想要他们的生活,显然,不合实际,因为,我只是个平凡的人。

或许,我的阅历并不够丰富,这些文字可能会让人感觉略显稚嫩。但对于一个十九岁的普通小伙,没有那些个作家的意气风发,又有什么关系?只是想写一些东西,来证明这个世界,我来过而已。

我生活在边陲小镇,早些随父母在外打工,我把那个地方称为我的“第二故乡”。因为我所谓的第一堂课和我拿到的第一本书,就在那里――常熟。 我喜欢那里的上海话“侬个从哪里来啊?”那样抑扬顿挫的语调是别的地方找不到的。我也迷恋那里人们的热情,现在想想,心里依然很暖。房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每次他家做了好吃的,总会端上一份送给我家。“侬尝尝伐,阿拉(我们)的东西还是蛮不错的咋”。我记得起他家的酱瓜,盐水小土豆,糖水南瓜,当然还有大闸蟹,薄荷茶……

说到薄荷茶,这或许是我童年里最清凉的记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心的人,那是我最初的想法:东家给了我家几块地,说他们种不了那么多,让我们自己种菜吃,毕竟,外地人出来打工不容易,每顿都去买,吃不消的。也就是这样,那天我在菜园子里,房东拔了一把薄荷给我,在我面前摇了摇,“侬想要伐,拎到那个地里种种,以后艾唔(还会)长出好大一片的”。我点点头,带着七岁的懵懂将它们种下。或许是久违的`亲切,又或者是与生俱来的理解力和适应力,让我听懂了那些话。这在以后能够毫不费力与那里的人交谈以及逃避一些错误是分不开的。我喜欢薄荷的芬芳和顽强。房东说得没错,大约几星期后,是长出了好大一片。也是在那时候,我养成了没事摘几片薄荷叶,泡上一杯茶的习惯。现在,望望现在屋后的青绿色的薄荷,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感激。

薄荷在长,我也在长。十岁那年我第一次偷了别人家的冬瓜和芋头,也是最后一次。作为一个小孩,把作业写完之后要干什么?我的答案是:到处逛,干一些让人费解的事。那时候,我独自钓过两斤的黑鱼,代价是湿了一条裤子;我在冬天塘边冰窟窿里舀过成桶的小鱼;也在芦苇丛里捉过满网的绿毛螃蟹,那时候每晚自然要吃小个子但味道不错的野生美味。我迷恋那里丰饶和收获。就是那年的深秋,又一次的骑车瞎逛,无意闯入路边不知谁家的果园。都知道,作为一个男孩,贪玩的年纪和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孩子好吃的本心相互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现在想想,我都会淡淡地笑笑,笑那时候的不知天高地厚,也羡慕那时不问世事的天真和想干就干的自由。我在草丛里发现超大冬瓜,二话没说,就想把它搬走,吭嗤吭嗤地干着,也得手了。或者尝到了甜头,我又一次到了那里,想要挖点芋头回家。但是,前脚进去后脚就被逮住,逼急了我用流利的上海话求爹爹告奶奶。好说歹说,他问我家在哪,要告诉我家大人去。现在我爸妈都上班去了,哪有时来管我?但我还是指了指和家遥遥相对的地方。趁他一个不留神,溜了。要知道那时我是代表学校比过赛的跑步能手,一路的狼狈逃窜。惊魂未定的时候,爸妈回来看到硕大的冬瓜,惊讶之余,又是一顿猛批,吓唬说下回再犯,剁了我的双手。

我知道,在外乡,干什么都不能掉价!

离开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我上五年级,举家还乡。那时两眼朦朦,就是想哭。临走时房东说:“有时间回来看看,晓得伐?”在泪水中我告别了那里,但到现在依然没有回去看看,心里总有一种愧疚。

如今,爸妈闲谈时总是说,要是闲下来了,一定要回去看看。我知道,做人不能忘本,也知道,好人,一生平安。

篇6:春的断想散文

(二)朋友圈早就有人说前进路的白玉兰开了,心驰神往。寒冬中孕育好的花苞,早来的东风,加上适宜的位置,前进路上的白玉兰遂成了晋城玉兰花的弄潮儿,引领着玉兰界的新潮流。其丝绸般的质地、优雅的姿容、淡淡的馨香无不让人侧目、惊喜,撩拨着每一个人心头的春意。

物贸广场边上种着几树红梅,不知植于何时,是去年意外发现的。在周围高大建筑的映衬下这几株梅树显得娇小,然而枝丫一律向上,开着密实实的花朵,呈红霞般热烈的颜色,似要冲破那低垂的阴灰的天空,还都市中人一片清明,一树活泼,让他们在忙碌中悠闲下来……树杆周围挖着一个圆圆的坑,刚刚浇过水的样子。站在梅树下思绪纷飞,不知道梅树之前是何树,也不知梅树之后是何树。在农村,一棵树栽下去就是一辈子,只要它愿意活,随意多久都成,因此,往往也成了人们容易记住的标志,谁谁家就在那棵槐树边上,谁谁家问口有几棵高大的白杨……相比较,城市里的树只是衬托点缀,没有确定性,更像流动的农民工。也许某天某人的思绪一翻滚,这些梅树就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某一批新流行的树木或花。还不止树木,一切都变化的太快,日新月异更多的是一种陌生,现代化的城市没有可供怀旧的乡愁。如果多年后仍能见到这些生机盎然的梅树,我会惊喜地如同见到老友一般打招呼:噢,原来你还在这里!

(三)如果在清明节前后去西安市里走一圈,就会发现一树树的樱花怒放在大街小巷及诸多公园里,而西安古城墙就在不远处,安然静默着……它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个热烈,一个静穆;一个浓艳,一个沧桑,感觉是那样的不协调,朋友戏称樱花已占领西安。无心赏樱花,脑海里涌出的是“绝胜烟柳满皇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城春色宫墙柳”、“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细看诸好处,人人道,柳腰身”的诗句……杨柳从历史深处走来,从古老的《诗经》中走来,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描写已形成了多重意象,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是送别是留恋,可以是故园是乡愁,亦可以是美景是佳人。这万千恣态万般深意的杨柳与古城墙才是绝配,我不否认樱花的美,但在一个人人都能吟诵几句柳诗的古都中若能处处见到依依杨柳,我认为是极有韵致的。

篇7:绿色课堂断想

一、关于绿色课堂的构想

绿色课堂是生命的课堂。教育始终是“直面人的生命, 通过人的生命, 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关怀的一种事业”, 课堂理应成为生命发展的摇篮。我们追求的绿色课堂就是把每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看成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生命经历, 在课堂中看到作为生命整体的学生, 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还教育本真。在这样的绿色课堂中, 教师既见书又见人, 更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在这样的绿色课堂中通过多向、多种类型交流、反馈, 引导学生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 最大限度发挥儿童生命自然的力量, 师生共同在课堂中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享受创造的喜悦与满足, 品味人生的灿烂与魅力。借用叶澜教授的话:绿色课堂改革的实践目标就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绿色课堂是生本的课堂。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 绿色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 从学生的认知与需求出发, 让学生带着兴趣通过体验把教尽可能转变为学, 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强调对学生自我、自主、自动的尊重, 相信学生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 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留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维时间。这样的绿色课堂,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激发学生发展和创造的能量, 使教育质量和效率出现飞跃。这样的课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不追求统一标准, 而是尊重独特的生命,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 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其生本基础上的充分的发展。

绿色课堂是生态的课堂。生命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们追求的绿色课堂是生态的课堂。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因素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 这些因素通过互相之间的物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不可思议地实现着生命的繁衍不息, 构成活力蓬发的自然。而课堂也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 当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一切生态因子之间有机组合与协调运动, 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关系, 进而产生互相激发、共同参与、质疑探究的浓郁学习氛围, 保证教学信息流动在课堂中畅通无阻, 让信息能通达每一个学生, 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持续发展。

绿色课堂是生活的课堂。当代的课堂已不可能仅由教师、学生、教材构成封闭的教学系统, 信息时代的课堂必须从课堂的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摆脱单一孤立的窘境, 让课堂在时间上、空间上向生活扩展和延伸。人类已获得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如果把课堂学习生活化, 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 化课堂学习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生活化的过程, 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所学源于生活, 通过学习又能更好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处于“悱”“愤”状态下的, 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

绿色课堂是生动的课堂。绿色课堂以生为本, 以促进生命的生成与发展为目标。生命是动态的, 学生是变动的, 生动的课堂是指绿色课堂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发展、创造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理解之下绿色课堂是在精彩预设的基础上关注课堂生态活动的交互过程中动态生成的, 在各种课堂要素相互作用与活动的交互过程中动态生成的。

二、关于绿色课堂的构建

在笔者的心目中, 绿色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 是关注生命发展的生命的课堂, 是寻求动态平衡课堂生态的生态的课堂, 是注重课堂开放的生活的课堂, 是追求动态生成的生动的课堂, 这样理想的课堂如何构建?

生态的课堂环境

绿色课堂关注生命发展, 生命发展需要依赖环境的涵养, 构建一个以“绿”为特色的生态的课堂环境是绿色课堂的首要前提。

这个课程环境中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明亮的光照、宽敞的教室、丰富的图书、错落有致的教室布置、灵活的课桌摆放……任何一个课堂环境的小变动都可能是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重大改革。一个小小的变动不仅改变了教室的形态结构, 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改变了师生活动的方式, 为绿色课堂提供了迷人的空间环境。

心理环境的创设更需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心理上对每个学生抱有美好的期待, 形成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师生交往中多几分宽容, 给学生一个安全的心理感受, 在生生交往中多引导相融, 给学生一个和谐愉悦的心理氛围, 为绿色课堂提供奋发向上的心理空间环境。

动态生发的课堂过程

绿色课堂关注生命发展, 发展总是在过程中实现的, 所以绿色课堂更关注课堂的运行过程。传统的课堂线型灌输、非民主管理、选择评价。绿色课堂则通过学与教、思维与刺激、内因与外因、过去与现在等的主客体的互动来实现生命的发展, 通过理解与交往的动态课堂过程来实现新的生成。

理解是绿色课堂的基础。课堂过程不同于一般日常情境, 它所呈现的是历经凝炼的人类理性的成果。它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精神世界出发, 通过理解实现新的意义构建。在绿色课堂中, 理解是平等对话, 理解是换位思考, 理解是移情, 只有理解才能使课程和知识与学生的人生历程与经验真正在这过程中联系起来, 最终达成生命质的飞跃。在这过程中师生间得到视角的转换, 情感的互动。

交往是绿色课堂的形式。课堂中的生命发展不同于日常情境中的发展, 课堂中所展开的是文本、师、生的视界融合的交往活动, 是主客体间水乳交融的实践交往, 是师生、生生间的平等交往和心理移情。在这样的课堂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 通过各种方式的交往动态生成达成目标, 实现价值。

不拘一格的课堂模式

绿色课堂关注生命发展, 以理解和交往为原则, 所以采用以学生创造型活动为主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形成师生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 实现师生共同的发展。

探究式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 教师循循善诱, 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已有生活世界与经验为参照, 充分质疑、探究、讨论、尝试、解难释疑, 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实现新的建构, 在这样的过程中开发智力, 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 掌握方法, 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合作学习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 学生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 共同负责地学习,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 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互相激发中被明确、被外显, 逐渐形成完整的建构。学生的个体思维、动作技能以及相互间的沟通、包容均在其中生成、发展。

上一篇:离职面谈下一篇:汽车节油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