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似水缓缓行散文

2024-04-14

流年似水缓缓行散文(共7篇)

篇1:流年似水缓缓行散文

流年似水缓缓行散文

又是一年的妇女节。如今好像越来越享受这个节日了。买一个心仪的礼物,隆重地爱自己一下。和闺蜜们小聚一场,心情委实不错。

隐约记得,大学里庆祝过一次妇女节。不过那时并不喜欢这个节日,尤其反感妇女这个词。妇女是一种什么状态啊,家长里短闲聊的大妈,菜场里讨价还价的主妇。可我们,花一般的年纪,十指不沾阳春水,心里容不下一丝世俗的烟火,觉得生活只能有诗情画意。

时间,真是这世上最公平也最冷酷的东西。不管心里曾经多么鄙视主妇的.俗气生活,可不知不觉,进入角色已是好多年。

洗衣、做饭,照料一家人的饮食起居。我喜欢三口人坐在一起饭、聊天、讲笑话,喜欢晒好的衣被里那种阳光的味道。原来,三粥两饭的平淡日子另有一种从容的美好。

其实不需要经历苦难,岁月的流逝就会让人长大。人过中年,再回想年轻时的梦想,自己都觉得好笑。成熟就大的好处就是让人真正认清自己,然后,找到喜欢的生活方式,心无旁落骛地安然度日。

我们闺蜜四人,从小一起长大。玩耍、上学、恋爱、然后又一个个地步入婚姻。有了孩子后,家务事陡然多了起来,老公没有一点主动分担的意思,生气、争吵,日子过得手忙脚乱,每个人的心里都憋着一团火。偶尔忙里偷闲的见个面,大倒苦水,痛骂男人,还没等互相安慰,却发现时间已晚,赶紧抓起包,匆匆地告别,该接孩子的接孩子,该做饭的做饭。我们再没有时间一起逛街,一起疯玩,只剩下了每年一次的春节聚会。携夫带子,轮流作东。孩子们追逐打闹,大呼小叫,我们得努力不受干扰,才能把酒言欢。

聚着聚着,周围就安静了。孩子们一个个地长大,再也不愿时刻跟着父母。今年的聚会,我们只好自嘲地举起杯,“几个老家伙,干杯吧!”常聊的内容也都成了要去哪儿选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好地儿,然后一起养老。

晚上,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回忆小时候的各种傻事。看着闺蜜们的笑靥,真是有些感慨。我们都有过婚姻中最灰暗的一段日子,如今,时光打磨掉了每个人内心的戾气,老公们日渐体贴,我们也学会了宽容。心情犹如涓涓溪流,度过了激流险滩,变得从容平缓,生活也越发顺水顺风起来。

我们这个年纪,大概没有人再希望日子快快地过吧。遥遥望去,不远处是落日黄昏,顿感每一天都值得珍惜。褪祛年轻时的浮燥,在岁月的余荫里,感受日光渐长,时光渐慢。流年似水,让我们缓缓行……

篇2:流年似水缓缓行散文

又是春暖花开时。蜜蜂儿采蜜忙,蝴蝶开始了恋爱。

大约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江南草长莺飞,桃花似火柳如烟,吴越王钱镠给他的爱妃写信: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可能是史上最美丽的一句情话。都说好的诗句能在尺幅之间见千里之势,这一句短短的话,铺展开一路烂漫春光。试想繁花似锦,一路踏花归来,看梅桃杏梨次第开,路的尽头,是期待与你共赏花月的爱人,到这时,纵使已是开到荼釄花事了,心头必然有余香芬芳。

所以说中国古代的人比现在要懂得享受生活,我们被钢筋水泥包围,被名缰利锁束缚,往往在四季流转时都是麻木不仁的。今天读宋词,发现另一个风雅的词人:陈与义。其实词学史上往往将他归于辛苏一派,但我更欣赏他婉转空灵的小令词。比如说著名的“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今天使我有感触是他的另一句词:“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与钱镠的话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一为迎,一是送。比较起来,缤纷的烂漫山花路更为绚丽馥郁,而开满荷花的江南水路则更为清丽梦幻。唐代孟效中进士后的诗:踏花归来马蹄香。美则美矣,却少了一份从容舒缓,多了一点急躁功利。

今年春天我居然没有出去踏过一次青,也许是心里还是念着那片春光的,下午居然做了一个梦,梦见我还只有十来岁的样子,一个人在山里转啊转,山上到处都是花团锦簇,各种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开得生机勃勃,我走在花丛里,真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一场春梦了无痕,醒来后我不禁怅然若失。我生长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山倒是很多的,几乎全无特色,童年时总共见过的花不超过十种。不过春天来了,花儿开得也挺热闹。这边山头桃花红,那边园子杏花白,放眼望去,则是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比较好看的是映山红,学名叫杜娟,有些山头上满山都是,那种花还可以吃,微酸。印象比较深的是一种俗名叫做老虎花的.,花朵硕大,颜色像黄白相间的老虎斑纹,据说摘了是要烂手的,所以很少有人摘。还有芍药,农村里当作经济植物栽培的,还没开放时就被小朋友们摘了大把回家,插在装有清水的玻璃瓶里,不几开就开得蓬勃无比,紫色的花盏托着中间金黄的花心,可能是当时见过最有富贵气象的花了。至于鸡冠花、节节高之类,也是某些人出于爱好才种植的,很少有。我一度以为节节高是世上最漂亮的花。小时候爸爸从外地带回过一盆兰草,开出小朵黄色淡雅的花,可惜不到二度花开的时候就枯萎了。

篇3:慕课来袭缓缓行——慕课利弊分析

1. 慕课的简介

慕课 (MOOC) 是指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 起源于美国高校, 其中M代表massive, 即大规模的, O为open, 即开放的, online, 即在线的, C代表course, 即课程。

目前规模最大的三大慕课平台分别是ed X、Udacity、Coursera, 从2008年第一门慕课的注册人数2300人到目前三大平台注册学生人数突破几百万, 并获得了数千万的投资支持, 推出了近百门课程, 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学习平台。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 2012年12月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报道英国也将推出大规模在线课程平台Future Learn, 以应对来自美国三大慕课平台的竞争和挑战[1]。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在内的十几个国家都在积极推进慕课的建设, 都希望在教育全球化的过程中扩大自己的影响。

虽然我国从2003年起至今已有286门大学视频公开课程上网, 但据统计, 看“国内视频公开课”的比例仅占13%[2], 面对美国慕课的巨大影响, 2013年以来, 国内许多一流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纷纷宣布加入慕课平台。

2. 慕课的优点

2.1 与科学技术的结合

新技术革命以来, 任何一个领域一旦与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相结合势必引起行业内的巨大变革, 也一定会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 引起世人瞩目, 可以说谁先做到这一点谁将引领行业风云, 因此如何更好的将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过程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小到电子书、电子词典, 大到多媒体的应用, 再到远程视频讲座、网络课程、微课程的普遍开展, 慕课也算不上教育教学与科学信息技术结合的先驱, 同样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 但它又不同于网络课程、微课程等,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创新性。

2.2 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性

一般网络课程是将课本知识以讲说的形式体现出来, 仍然是知识与技术的机械合作, 学习的主体与施教方缺少人文的沟通, 灵活性也只是简单的体现在时间的支配上, 不能针对授课对象做出灵活的调整和有针对性的讲授, 而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因此仍然有较大的缺陷, 慕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从内容上慕课增加了更多的教学环节, 有参与、作业、讨论、答疑、考试、评价、证书等, 把课堂内容分割成一段段10分钟甚至更短的微课程, 如此将许多问题和知识点连贯起来, 如同游戏里的通关设置, 学生只有回答正确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从形式上不再是在固定的时间地点, 一名教师面对几十甚至几百人, 进行不可复制不可被学生自己控制的课堂讲授, 而是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安排上课的时间地点, 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控制学习的内容与进度, 对难点内容可以重复学习或者提出问题, 在线教师或其他学生可以参与到问题中来, 从而能够及时收到教学信息的反馈, 更大限度的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2.3 全球范围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慕课使得课堂跨越了校园,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对不同知识的需求借助网络和慕课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享受到原本遥不可及的校外甚至国外课堂, 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

3. 开展慕课面临的问题

3.1 对学校的要求

进行慕课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硬件及软件设施, 主要包括网络、计算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虽然目前对大部分高校来说网络信息技术等条件相对成熟, 但要成立一套为慕课服务的平台和团队尚需要相当大的投入。慕课的运行也需要相应成熟的管理模式, 课程的成本和量化均将重新洗牌, 其中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也需重新权衡, 需要制定课程标准及评估机制, 这对管理者也是一个挑战。学分、证书给予的标准以及其含金量的保证、如何保证学习考试中的诚信等问题也有待于解决。

3.2 对教师的要求

慕课课程内容的设计、视频的后期制作、在线问题的答疑、考试考核等均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要细密严谨、环环相扣, 处理教学反馈信息等均需要教师加强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潜心于教学方法的研究, 同时对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也会有较高的要求。由于是学生自主在线选课加上其他加盟学校课程的冲击,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个人魅力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3.3 对学生的要求

刚开始慕课在新颖的形式上也许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慕课不受学校和老师的纪律约束, 主动学习需求及自制力差一些的学生往往是学了几分钟就开始利用网络聊天、打游戏、浏览其它网页等, 若想让学生坚持学习, 除了课程本身的设计和内容足以吸引学生外, 还需要学生具有更好的自制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除了学校提供的硬件设施慕课的开展尚需要学生具备必要的学习工具和设备,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备这些条件, 对没有条件的学生还有些硬件上的困难, 这个会加重受教育的不平等性。

4. 慕课本身存在的弊端

虽然较一般的网络课程慕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灵活性, 但慕课讲授的内容仍然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的专业知识功底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素质不同, 而慕课几乎不可能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版本。

所有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性, 不可一概而论。慕课的属性特点决定了对某些课程的适应性, 对通识课程、选修课程以及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难度系数较小的课程较为适宜, 而对类似数学、逻辑学、文学等学科则以教师面授效果为佳, 需要动手的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也是不适宜开展慕课的。

此外, 任何的网络课程都无法取代传统课堂的作用, 不能替代教师的指导和启发, 不能替代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和培养。人的各项活动都是要和社会的其他构成体相互融入共同进行,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而慕课无法为学生带来传统课堂能给与的更好的学习体验, 在这个有精神有灵魂存在的过程中以教师为媒介和以技术设备为媒介其效果一定是有巨大差别的。而且从学习效果来看慕课也有失败的案例, 2013年8月凯斯德尔文在《赫芬顿邮报》上说Udacity提供的由圣何赛州立大学三位教授开发和讲授的三门慕课课程的通过率分别只有29%、44%、51%, 远低于预期目标。欧洲学术合作协会和欧洲大学协会就慕课展开讨论, 结果认为慕课不会威胁传统实体大学的地位[3]。

5. 慕课风暴来袭, 我们应理智分析, 冷静对待

有人预计慕课将带来一场新的教育革命, 也有人对此存有质疑, 认为这不是颠覆性的创新, 无法取代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最终慕课是会像飓风一样呼啸而过, 还是与传统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甚或对传统课堂造成强烈的冲击都不得而知, 2013年以来慕课热潮已经有了降温的趋势, 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尚需要实践的验证。然教学改革的过程本就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一定会是缓慢而曲折的, 任何一次探索虽然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有着种种假设和充分的教学经验的支持, 但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当慕课成为一种风暴, 我们不能急于跟风, 而应保持冷静的头脑, 认真迎接每一次的挑战, 多一个视角, 多一分精神, 敢于向探索的道路迈出新的一步, 并量力缓缓而行。

参考文献

[1]黄喆.英国推出大规模在线课程平台以应对美国的竞争[J].比较教育研究, 2013 (2) :108.

[2]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4, 27 (2) :89-92.

篇4:绿皮火车缓缓行

那时,我只知有火车,却不知这些钢铁长龙仅就披着的各色外衣来区别就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

我是乘上那时最为普遍的绿皮火车开始我“行万里路”的人生旅程的。

那一年,我刚刚接到一所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九月,出张家口,到北京,再换车奔向邯郸,我第一次与绿皮火车有了亲密接触。十三个小时的车程,在烟味、酒味、汗味的包围下,初步见识了绿皮车的特征。

原本以为三年的求学经历只需要坐六趟绿皮火车就可以了,但命运却安排我在张家口到邯郸的这条路上继续坐绿皮车,这一坐就是二十多年,期间经历了和大多数乘绿皮车人一样的“苦难”磨炼。

那时,买到的车票大多数是“无座”,所以大多数时间就站在车厢连接处,实在累了,就坐在自己的包上,有时更放下斯文,找张报纸一铺,躺在别人的座位下边。有时人实在太多,人和人之间连锥子也插不进去,即使睡着了也不会倒下,厕所里也挤着十来个人,喝水也省略了。

绿皮车留给我的记忆并不都是遭罪,还有丝丝温暖。

绿皮车都是“站站停”。也正是这种慢和停,才让我有足够的时间欣赏景色。窗外秀美壮丽的高山幽谷在眼前乍现时,那种豁然开朗的美好感觉简直会让人上瘾。将车窗开到最大,尽情享受扑面而来的清凉甚至略带潮湿的夏日的风,时不时地来个深呼吸。永定河峡谷里夹杂着的花草荆棘之芬芳,以及夏日里特有的那种发亮的绿色,都能令人心醉。

那一个个掩映在高大的绿树中的小站安静寂寞。穿着铁路制服的老职工笔直地站立着,规范地挥舞着信号旗,目送着一趟趟像自己孩子一样的火车。每一次接车、送车,都是那么认真,甚至是虔诚。他们身后就是同样上了年纪的小站,蛋黄色点缀着墨绿色的标志性颜色,虽有些旧,却洁净温馨。

拦截永定河水形成的官厅水库,忽然至我的眼前,没有过渡,没有水陆衔接。我一看到它,就是居高临下,就是无边的水域,就是水天相连,如同大海一样。但不同的是,大海的浓郁与神秘是无法穿透的,而水库很安静,很清澄,没有构成半点对你自信的威胁。水面上常有一两只小船,船上一般都是一个人划着桨,或是一个人在钓鱼,悠闲地度着时光。

那一年暑假,我照例从邯郸坐上绿皮车,踏上回家的路。七月的华北平原,正是其酷暑难耐的特征显露之时,车上照例“人气”很旺,我有幸买到了坐票,不幸的是车厢顶上别的电扇转得正忙,而正对着我的那个却一动不动,赶快去开身边的窗户,更是不幸,窗户像焊在那一样纹丝不动。火车偏偏这时又在一个叫“留客”的小车站被“留”了下来,眼见旁边一列列白皮的、红皮的、蓝皮的火车骄傲地呼啸而过,我坐的绿皮车仍然不动。我感觉快要窒息,真正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在拥挤的绿皮车上精神会崩溃。

好不容易挨到北京,换上到张家口的绿皮车。这下有了天壤之别,那车尽管外表有些旧,但车厢里却非常干净,地板拖得可谓“一尘不染”。车出北京,穿行于山间,开了窗户,早已是凉风习习,车上开始播放歌曲。在甜美的《请茶歌》旋律中,乘务人员真的开始给大家“请茶”(倒水)了:他们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提着水壶,开始挨着座位给乘客倒水。为了防止烫着人,他们还在水壶外面套上白色布套,让大家享受到了当上帝的感觉。如果那时有“人性化服务”这个词,我就要送给这些乘务人员。

过了官厅水库,火车在沿途小站停下时,立刻会有卖杏的、卖桃的、卖鸡蛋的跑到车前叫卖。有一次,我买了一袋杏,三元钱,拿了一张百元票让卖杏的妇人找零,她找不开,我就在自己兜里翻,正翻着,车突然开了,来不及把杏还给卖杏人,车已疾驰而过,并没有见她气急败坏或者骂骂咧咧,我只得远远地向她致歉。

提速、再提速,舒适、更舒适,绿皮车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渐行渐远,终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我乘坐着红皮、蓝皮火车风驰电掣般踏上回家的路時,再无缘细细欣赏沿途的山水,再无缘打开车窗吸一口绿色空气,沿途一个个小站再没有卖杏的、卖桃的、卖鸡蛋的人,站台上的荒草被火车过后的风吹得东倒西歪。

再见了,曾经带给我温馨记忆的绿皮火车。

(选自《散文百家》2015年第7期)

思维迁移

与眼下时速动辄几百公里的高铁相比,旧时的绿皮火车无疑就是“蜗牛”。“蜗牛”虽慢,但沿途却能收获各种美景、温暖和感动。然而,火车一直在提速、时代一直在提速,让人不禁要问:飞速发展的时代,除了速度,还能给心灵留下些什么呢?

篇5:陌上花开缓缓归散文

邙山上,多得是牡丹园,一场场的花事,一日日的狂欢。先到国家牡丹园,很多热烈浓艳的牡丹,像绯红的轻云,心一下子就被它点燃了。只说是手机像素不好,不再拍花,还是忍不住,把那份浓烈与激情,一一收藏留存。很多外地游客,第一次来看牡丹,有人看着一株高大的白王狮子疑惑,这是千年牡丹王吗?不,它不是,千年牡丹王是“凤丹白”。在“千年牡丹王”前面,又有人疑惑,这株牡丹有千年株龄了吗?不,它只是有着1600年的基因。我临时充当起导游,把我了解的牡丹知识,讲解给游客。

午后,飘来一块云,雨丝洒了下来,“斜风细雨不须归”,且不管它,继续下一个看花点。

国际牡丹园姹紫嫣红,芳菲旖旎。向晚,雨更盛,白王狮子似乎有些劳累,悄悄合拢了花苞,凤丹白更加素雅妩媚。打着伞,雨中,只有牡丹与我。切切的,切切的,牡丹与雨在私语,说的什么,听也听不清,也许是久别的恋人,互诉衷肠。夜里,人群散去,满园牡丹独芳,这幽园内,会不会有牡丹花仙,云裳莲步,行处流香。又或许一只千年白狐,避雨与我的伞下。邙山上多得是古墓葬,那些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也许正来会牡丹。

借宿邙山,雨打着窗外的玻璃钢瓦,劈啪作响,烟尘滚滚处,那些古人峨冠华服,牡丹仙子衣袂飘飘,纷纷扰扰乱入梦。

第二日继续孟津行,从邙山至孟津卫坡村,明清古宅、地坑院,庭院深深,牡丹怒放,石榴树刚吐新绿。傍晚,乡野如画,约几个友人,就在村口的农家,野菜煎饼醮蒜泥,就着些温馨的话语,久久不肯散去。我的老家,就在距卫坡二里地的刘寨,母亲打来电话,几点到家?甭担心,明日回。今夜,且宿卫坡古村,与那些明清古居,来一场对话。

与友人同榻夜谈至深夜,翌日,却是早早醒来,推开窗,房后是麦田与牡丹大田 ,一切青青翠翠。下楼到院子里,是友人种的几洼韭菜与香菜,院里一棵樱桃树,向阳的一面,樱桃半红,恰是美人玉面,轻染淡霞。打开院门,远峰如画,“青山郭外斜”。

不远处,一大片牡丹田,有早起的农人,拔去田里的野草,看见开花的牡丹,一朵朵掐去。花农告诉我,所有的牡丹种子,育出的花苗,都只开单层的“凤丹白”,长到三年,再嫁接,才能有色彩斑斓的各色牡丹花苗。从育苗到出售,为了让花苗攒足力气,每年开出的花朵都要被掐去。看着花农怀里水灵灵的花朵,喜欢得不得了,我试探着问她,可不可以送给我,“给!”大朵大朵的浅粉深红,顷刻间涌满了我的怀抱……

这四月,没喝酒,怎么就有些微醺?农人给与的那些花朵与美好,是涌进了我的心窝窝里。

篇6:缓缓流淌的经年网络散文

人生,如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岁月,如那有去无回的河水;生活,就是那经年流淌的情意。

――题记

一】

我一个人在天微明之时,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通往县城的路上。你问我害怕吗?心里已经不会有怕了,早已习惯了,习惯了就变成了自然。

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新的一天已不容置疑的开始了,我既没有随着新的一天而欢而悲而喜而苦,一切都在淡然真实中开始着落幕着,骨子里也不存在坚强和果敢,只是简单的重复着周而复始的生活。

我的老伙计,这个银色的马蹄表已经风雨多年的伴在我的身边,每天凌晨四点半准时大声的喊醒我。揉揉迷蒙的双眼,不许有片刻的磨蹭,必须争分夺秒的离开炕铺,开始一天的忙碌。

匆匆抹一把脸,赶紧倒一杯热水,唤醒生病的婆婆该服药了,近来她的身体越发的不好了。之后我快速的移到灶房,捞一把杂草枯枝添进灶膛,蹭一下划着火,火光映红了脸颊。舀两瓢凉水倒入锅里,待水开之时,抓几把玉米糁子扔在锅里,再热上几个不是雪白的馍馍,切一点萝卜丝或洋芋丝,要用开水焯一下。因为婆婆已经没有牙了,菜必须要做得熟烂一些,洒上一捏盐,一点不放油的辣子面,放些自酿的柿子醋,早餐就这样解决了。

二】

对于一双儿女,我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来之后不要惹奶奶生气,她年龄大了,需要亲人的关爱。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所以你们兄妹应有一颗善良的心地,在爱中慢慢的就会长成一颗挺拔的大树。

我匆匆喝上一碗糁子,放下碗筷拿起扁担,涝池的水已经沉淀了一夜,非常的澄明清澈,赶紧把一天所需的水早早担回来。

婆婆人年龄大了,腿脚也不利索了,为了让她中午省事一些,我尽量把中午饭准备好,放在那里婆婆稍微热一下就可以了。走出去一天的我,总是格外的担心她老人家。

我麻利的背起那个用蛇皮袋子改装的背包,检查一番我的工具带好了没有,无非就是几块抹布,两把腻子刀,滚刷之类。一定得拿上一个馍馍,这可是我的午饭,还有一瓶水,原本我是不带水的,现在我必须带上了。我不想为了一杯水看见那鄙视的眼神,傲慢的态度,用重重的鼻音哼着,我明白了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所以我就自带一杯水,甭管冷热,至少那块干馍不会扎痛我的喉咙,缀饮一小口,润润嗓子,湿湿嘴唇也是不错的。

我是来自山里的农民,我是卖苦力的贫穷之人,可我同样是一个大写的――人。所以,我自有做人的底线和尊严。

每天我只用“十一”路快车,奔向这里,这既绿色又环保,还可以节省几个车费钱,好让我的儿女多看一本书,好让我的婆婆多吃一个鸡蛋补补身子。

有时我也想:我难道错了吗?然后坚定的告诉自己:没有错。因为,我只是用默默无言的行动来支撑起家的天空,用柔弱的双肩挑起生活的担子而已。至少我没有舔着脸,伸出手去乞讨,没有放弃尊严,去出卖我的肉体,我只是在出卖我的力气,换取我的生活所需。

当明晃晃的阳光照在我身上之时,我也快赶到县城了。

我们这些出卖力气的人,在固定的地点等待着活路。我们这一群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家都是一种简朴的装扮,一种渴求的眼神,当然还有着那不屈的精神,望眼欲穿的盼望着主家的大架光临,这样说明我们一天没有白晃荡,多少还是有点收获地。

你问我从事啥子工作?卖天天地,明白吗?看你那吃惊的劲就晓得你没明白,就是农闲的时候每天早早的出来,聚集在县城的一隅,等待着主家光顾去做活路。也许是搞家庭卫生,也许是刷房子,也许是……唉,别想歪了,不是做“鸡”、“鸭”,而是出卖力气来赚取养家糊口的活命钱。好吧,我就郑重的重申一遍吧,免得思想活跃之人,又是思绪翻飞的又是自得其乐的猜谜了。

万不可小看这活路,不好干哦。碰上主家好,一天可以赚个一二十元,碰个糟糕的日子,G子没得赚。冷和热、风和雨那什么都不是,只要一天不白来,多少赚几个,日子就好过多了,就不用担心儿女们失学了,多念点书总比不读书强。

三】

如果当家的天天在身边多好啊,我就可以不这样艰辛了,就会轻松一些。可是他基本是一个月才会回来一次,为了那些渴望求知的眼神,为了那些天真烂漫的脸膛,他毅然的选择留下来坚守在那片山坳里,用知识点亮孩童的心灯。

当家的比我有文化,人家是一个老高中生,是一位民办教师,无怨无悔的固守着那片贫瘠的山坳,那方纯净的课堂,把他的青春、他的热情、他的真诚和执着都无私奉献给了那些孩童。

可真是苦了我了,不过我现在也想明白了,再不似以前那么地和他吵架了。他是为了那群无血无缘的孩子们,在大山里一个人苦苦的支撑着风雨飘摇的校园,四处漏风的教室,那可怜的一点工资能干什么?又能做什么?把一个家,一双儿女,一个生病的老母扔给了我,我哭过闹过挣扎过。可是,爱是什么呢?爱也许就是相互的温暖和包容吧。为了他的选择为了我的爱,我试着慢慢的接受了这一切。怨老天不公也罢,怨命运不济也罢,我明白,生活还得继续,日子还得往前走,那就必须要用我柔弱的双肩,坚强的内心来努力的挑起这一切。

说句心里话,我也蛮幸福的,只要是当家的回来了,他就抢着干地里的活,抢着去担水,抢着做早饭,说让我多睡一会,耐心的辅导孩子们功课。总想让我多歇一会,说我一个女人家实在太不易了,让我承担这么多,受累了。我也是抢着做,尽量让他多歇一会,他也是真的不容易,那里的条件比家里清苦多了,附近没有水源,要到几里地以外的地方去担水,要尽量在附近开垦哪怕巴掌大的一点山地,种植一点点蔬菜,免得和他的学生们整日见不到一点点菜星。

他的行动,他的话语,使我的心里暖暖的。我是山里的庄户人家,也识不得几个字,反正觉得只要做了我应该做的就好,比如照管好家,照看好孩子,照顾好老人,做好家里家外的活路,农闲时去卖卖天天,贴补一下家用。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明天一定会好,我始终坚信着坚信着……

再说了,我根本不想拖他后腿。即便赚不了几个钱,可那是他人生的追求,我没有理由生生的扯裂开。大家不是常说嘛:爱屋及乌。是不是就是这意思呢?只要平平安安的,心里不也就快快乐乐的,甜甜蜜蜜的了嘛,不也是同样被幸福包围着嘛。我总觉得人不能太自私太无德了,不说为国家做贡献吧,至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吧?

孩子们上高中时,村里有些富裕的人家,盖起了漂亮的小楼房,我打心眼里往外的痒痒,每每路过之时,总是忍不住地多看两眼。你说,人都是有虚荣之心的,我作为普通的农家妇人会没有吗?

不过我是这样想的,尽管我十二分的想改善居住条件。然,最急在眼前的是:让我的一双儿女好好学习,用知识和智慧改变命运。这点可怜的积蓄再加之求亲戚告友友的,也会盖起一座漂亮一点的.房子。可是,盖再好再大的房子,也改变不了命运不是,只是赚足了我的面子,满足了我的虚荣心而已。所以,我还是务实些好,鼓励孩子们用知识和能力去打拼属于自己的人生。我是一个农村妇人,也不会说啥道理,就是这样简单的想法和做法,千万别见笑啊。

四】

我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对人真好,热情客气,着实让我感动。见我工作起来不停不歇,主家就会喊我歇一会,喝口水拿些水果让我吃。尽管我不好意思吃人家的东西,也实在是不知该如何表达出心里的那份暖了,只是不停的说:谢谢谢谢,不用了不用了。

主家,还给我说:干活别太拼命了,身体好最重要。主家温暖的笑容,真诚的话语,把我感动的泪儿直在眼睛里转圈圈。唉,我那还不是为了早点做完,看看是否可以继续接一份活路的,这不是生活所迫嘛。对了,我干起活来,有股拼命三郎的劲。

有些主家就不是太友好,也尖酸刻薄一些,着实令人心寒。记得六月份我去那家做清洁,还没等我完全进得门里,女主人就掉着脸的告诉我,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动地,还必须要把卫生搞得彻底,否则不开工钱,还说万一我不小心损毁了什么东西,就我一个农民是赔不起的。唉,人家也说得对,我是农民,我是贫穷,既然赔不起,那我陪着小心总可以吧?天呐,这很能体现人和人的不同。

那天我好像不是清洁工,到像是一个贼,那双带刺的眼睛总是一刻不离的盯着我,好像我随时会牵走什么东西似地。

唉,我不就是农村人嘛,别看我穷,别看我爱钱,不爱钱那是地道的傻瓜。可是,我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我分文不取,我赚取的可都是干净的凭我劳动所得的钱。难不成,真是应了“门缝看人是扁的”这句话了。这样的主家我根本瞧不起,也不愿意接触。可是一想到孩子想到婆婆,忍忍忍,尽管忍字心上一把刀,我还必须得忍。

咱一没偷二没摸,凭劳动光明正大的赚钱,害怕啥?大千世界本来就啥人都有,这有啥嘛。哈哈哈,宽慰一下自己,没事了,心里重又阳光起来了。

五】

我在那里等活路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回忆起,以前那些美好的过往,就像放电影一样,一遍一遍的反复的播放着,心里想着想着就乐了。

那时候家里富裕的实在是太少了,当然我家是贫穷之列,我上边有四个哥哥,父母就我这一个乖乖女。在家那是众星捧月般的优越,父母哥哥都让着我呵护着我,谁要是敢欺负我,几个哥哥那绝对不客气的过去收拾一顿。

我上学时学习还是不错的,看见村里的同伴们陆陆续续地不上学了,我和哥哥们也先后回家务农了,那个代还没有打工一说,父母就领着哥哥们去赚工分。我还小嘛,就在家里看看家打打猪草之类,要不就是跟着村里比我大的姐姐们学女红,我秀得一手好花,我做的一手好针线。不敢说人见人夸吧,总是投来几许赞赏的目光。

随着我的长大,美女里没有我,丑女里也没有我,然我温柔贤德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地。提亲的人,踏破了我家的门槛,我鬼使神差的就看中了这个不帅气的高中生,有一种踏实安全的感的人,心里暗暗下了决心,非他不嫁了。

这门亲事遭到父母强烈的反对,他们想让我走出大山嫁到城里去,说将来的日子一定会好,还说比他好的人多了去了,为什么非得看上他?告诫我穷酸文化不当饭吃,会受很多地罪。不都说爱情来了就晕了头了嘛,我大概就属于晕头型地。自小任性惯了的我,死活愿意,父母最后只好举手投降了。

真正走进家庭之后,我才明白日子有多苦,文化那个时代真不当饭吃。然,我从没后悔过,这样奔奔忙忙的,我也感觉挺幸福的,皆因我们彼此相爱的那颗心没有因为困难而薄凉,相反到是爱的厚重起来了。

生活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认同和理解,无所谓正确错误。只要内心充实快乐就好,短短几十年都去追逐利益至高,也太浪费生命了,当然这样贫穷的日子也实在难熬,幸好我们夫妇都是彼此的支撑和依托,才携手幸福的行进在人生的旅途之上。

六】

说实话,我不能以孩子为自豪,不能以孩子为骄傲。因为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孩子有孩子的人生目标,我作为一个农村的不识几个大字的妈妈,唯有倾尽全力的支持孩子们,交给他们做学问做事业之前,必先学会做人。反正我也不懂那么多的大道理,我只知道:先做人,后做事。这是我一直坚持的想法和做法,也一直交给孩子们一定要这样做的。

如今,我那一双儿女都已大学毕业了,在古城西安有了工作,立稳了脚跟。我这心里似吃了蜜一般的甜,倒不是因为孩子们多为我争气,多让我骄傲和自豪,而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开创出幸福而美好的未来,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告别了深山里翘望太阳的日子,令我高兴无比。

我也实在是没有可以炫耀的资本,虽然孩子们在省城有着体面的工作,各自把家也安在了西安,再也不会回来侍弄土地了。即便回来那叫,叫啥来着了?对了,探亲,就是来看看我和当家的了。

这不,那俩兄妹不停的让我和当家的去西安,说以后就让我们在那里生活,在那里养老,让我们和这生活了一辈子的大山彻底的告别。

我还就是舍不得这生活了一辈子的大山,虽然没有城里的繁华,没有城里的时尚,可是也没有城里的快节奏,没有城里那么多的喧嚣,那么大的压力,更听不到防盗门“哐当”一声响,邻里那种两不相识的冰冷的陌生感。

我这山里有炊烟袅袅,有溪水潺潺,有鸡鸣狗吠,有邻里间那淳朴的真情,有清新的空气相陪,有自种的新鲜的粮食和山边地角的果蔬。这绿色的田园生活才是我的最爱呐。

在孩子们一再盛邀之下,春天我和当家的还真去了一趟省城西安。结果没住几天,就在孩子们的声声挽留之中,我和当家的带着孩子们的句句叮咛,还是坚持着回到了大山深处的家。呵呵,没出息的我,这心里又有了落地的踏实感。

我还是最爱那半边盖的房子,还是喜欢听着雀鸟的欢唱,开始着新的一天,晚上喜欢听着那虫鸣入睡,心里没有了压力没有了负担的我,居然没心没肺的一觉就到天明了。

当家的不当教书匠了已经好几年了,至于原因就不说了吧。民办,民办教师,你是明白啥是民办教师的。即便是教了几十年书,即便是教的再好,依然是一个民办教师。所以,作为无编制,无待遇,将来也不会有退休金的三无人员,只能退居家的港湾了。

当家的毕竟教了几十年的书,心里终究有着割舍不下的深深的情意,那也得心痛难忍的放下不是嘛,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回来就回来吧,回家毕竟是最终的归宿,虽然提前了一些年月。

当家的回来也挺好的,我们再也不用过牛郎织女的生活了。

我俩就一起伺弄那依然贫瘠的山地,山地不是贫瘠嘛。长了一点新思想的我们,也换了换老脑筋,不种那么多的庄稼了而是种了一些经济作物,什么山核桃啊,猕猴桃了,茱萸了……

春天那是闻着花香充满着希望,夏天那是乘着阴凉躲着太阳,秋天那是顶着月亮数着星星,冬天那是一灶旺旺的火,融化的那是心中最美的蜜糖。

篇7:悠扬的生活,缓缓地流淌散文

只言片语,在冬末春初的微寒里,怀揣着快揣不下的夏一般的.热情,欲与春意萌动一起发芽……从不曾羡慕白云在蓝天上的随心和飘逸,却因一片沁心的空旷,开始渴望能够效仿白云……今夜无月,却有一颗执拗的星星,点缀着杳远宁静的夜空,如同不可思议的音符,平静地跳动。

每天的每天,拥抱着一份沁人心脾的惬意,一个人,独自漫无目的地幻想、会心地微笑,再莫名其妙地怅然若失……酷似初恋的青涩小孩……

时间,很短,又很长……

一种还不能称之为习惯的习惯,冥顽地成为只要一想起,就可以high很久的简单的快乐。是过于多情感性?抑或是的确有某些所谓机缘的契合?……不想想太多,就这样吧,尽管放松,全身心地陶醉……

其实,喜欢孤单,是因为还没有感受过牵挂,于是,很快,不知不觉便学会了期待,期待连自己都弄不清楚的到底期待着的什么,再于是,生活除了生活外,多出了一分超过实实在在生活的喜悦,简单,又惊艳……

上一篇:旧版教材下一篇:陶瓷专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