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训练初一作文

2024-04-27

野战训练初一作文(共3篇)

篇1:野战训练初一作文

野战拓展训练心得体会

在忙碌了几天后,终于可以回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虽然这几天很艰难又很辛苦,但却是充满意义的几天,收获颇多。

首先感谢公司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去锻炼和超越自我。在这里给我带来了很多从未有过的挑战,这次野战拓展训练中使我深深体会了什么叫团队。

每个队员之间最应该注意的是如何组织,协调以及配合而不是某个队员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这次所有的训练项目是无法完成的。

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大家都能凝心聚力,充分体现了挑战自我和熔炼团队的精神。所有队员都为团队能够完成任务发挥了重要性,我觉得同时也能挖觉个人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证明自己超越自己,也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更可贵的是锻炼了每个队员的胆识。

可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

一切皆有可能,超越自我就能够创造奇迹。

篇2:野战训练初一作文

近年来,地震、海啸、雪灾、火灾、空难等全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灾难频发,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仅2012年,我国就有1 338人因冰雹、旱灾、洪涝等自然灾害死亡,经济损失达4 100亿元[1]。汶川地震后军队卫勤力量,特别是军队综合性医院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的能力越来越受到军委和总部首长的关注[2,3]。如何提高军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卫勤保障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国家及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卫生装备是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卫勤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对卫生装备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训练,能确保卫勤保障力量的高效可靠,真正形成战斗力[4,5]。护士是卫勤保障体系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力量[6],为坚决贯彻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指示要求,切实增强野战医疗所卫生装备训练水平,提高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灾害救护能力,积极应对各种突发应急性事件,自2014年9月以来,笔者所在医院对野战医疗所护理骨干进行了卫生装备训练,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37人,均为女性,现役军人15人,文职人员22人;年龄25~46岁,平均(33.43±4.990)岁;护龄5~29 a,平均(15.51±5.898)a;护师24名,主管护师9名,副主任护师4名;硕士1名,本科29名,大专5名,中专2名。

1.2 方法

1.2.1 人员选拔

训练老师由急诊科、干部病房及神经外科护士长和急诊科1名中级职称非现役文职护士组成,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及操作示范。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从各科室护理人员中抽调,要求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娴熟,心理素质好,工作责任心、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强。

1.2.2 训练内容

训练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2个部分。其中理论知识包括:(1)部队卫生装备训练与考核题库(试行):精选了6类35种部队骨干卫生装备,分为共同理论和急救、手术、特诊、检验、放射、防疫装备等7个部分,共3 066题(全部为选择题,其中单项选择2 086题,多项选择980题),涵盖卫生装备管理制度、维护常识、基本性能、操作技术和使用规范,以及与卫生装备应用密切相关的医学理论知识等主要内容。(2)部队卫生装备训练与考核标准: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装备条例》和《部队卫生装备管理规定》制定,共6类51种卫生装备。技能操作包括:野战救护车、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担架式心肺复苏机、输液泵、氧气瓶、野战手术车、防疫装备、麻醉机、高频电刀、电动吸引器等设备的操作。

1.2.3 训练分组与实施

按急救、手术、防疫、检验、放射、特诊6个模块,对野战医疗所人员进行分组和人装定位。(1)人员分组:2人一组,1人施训,1人观摩,确保训练过程有督导、有交流,不枯燥,使训练产生互帮互学、互促互进的效果。(2)装备分组:共分为13组,分别为急救1组(3人)、急救2组(3人)、急救3组(3人)、急救4组(3人)、急救5组(3人)、急救6组(3人)、急救7组(3人)、急救8组(3人)、急救9组(3人)、手术1组(3人)、手术2组(3人)、手术3组(3人)、防疫组(1人)。急救专业和手术专业装备采取分组、循环有序的训练方式进行,急救专业每天安排3组,每组训练3 d;野战救护车操作与使用由分类后送组人员掌握,分3组进行;手术专业每天安排1组,每组训练2 d;防疫专业不分组训练。各专业分组训练前由示范员进行示范教学,再由各组具体组织实施。训练期间,参训人员需结合理论、教学视频、示范要领进行训练。每组训练结束前组织考核,对考核不达标的人员组织再次训练,直至达标为止。

1.2.4 考核方式

单装与整装的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单装训练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整装训练考核以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理论考核采用机考,题型为单项选择题(100题);操作考核采用实装操作加口述方式,各为100分。

1.2.5 评价方法

分别于训练前后对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卫生装备训练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及标准统一,考核成绩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制评定。评定标准为:(1)优秀: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均≥95分;(2)良好:未达到优秀标准,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均≥85分;(3)及格:未达到良好标准,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均≥75分;(4)不及格:达不到及格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由于特殊原因2人缺考,其余35名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训练前后卫生装备训练基本理论知识、卫生装备训练操作技能考核结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习主席在全军政工会议上深刻指出,要把战斗力标准在全军牢固树立起来。落实到我们军队医院,就是要坚定“姓军为兵”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为兵服务水平和卫勤保障能力。

野战医疗所是医院卫勤保障力量的重要体现,也是战时卫勤保障的攻坚力量,在提高病员抢救成功率、增强部队战斗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将野战医疗所这个衡量战时医院战斗力的唯一指标建设得紧贴实战要求、适应实战需要成为当下医院建设发展的主课题。

2014年,总部为大力推进全军部队卫生装备训练与考核工作常态化开展,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管装用装水平,全面促进部队卫勤保障能力提高,组织进行全军部队卫生装备训练考核。我院作为全军抽考的10个野战医疗所之一参加了本次考核。从本次卫生装备考核训练的理论及操作成绩来看,培训后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明显提升(P<0.01),说明通过强化装备训练后,全体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卫生装备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表1结果还显示,强化装备训练前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可能是野战医疗所成员多为临床业务干部,较重视业务能力的提高。在施训过程中,一直面临如缺乏正规的军事训练、训练模式单一、训练开展不够、训练效果欠佳等诸多问题与矛盾,导致部分人员对卫勤训练本身的认识偏差,影响了野战医疗所的建设。因此,我院以此次考核为契机,对全所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与装备的训练。2014年11月4日至27日组织进行野战医疗所全体队员脱产,对6大类30台件装备进行训练。训练期间进行不定时抽考,每次考核之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组织进行加训及自考,确保护理人员考核成绩次次有提升,最终在总部抽考中,野战医疗所全体护理人员考核成绩均达到优秀。

护士是突发事件卫勤保障的核心力量,在历次卫勤保障和现代救援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由于临床一线工作繁忙,护理人员流动性大,野战医疗所人员专业要求高等,医院制定了专门的管理规定:在卫勤战备期间,全所护理人员不得休假、外出和参加学术会议,并建立替补制度,即使遇有特殊情况,也能确保人员在岗在位,保证全所护理人员的参训率,这也是此次迎检考核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之一。

4 结语

针对目前医院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卫勤保障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根据医院野战医疗所训练需求,为提高遂行实战化卫勤支援保障任务能力,全所护理人员将随行医院野战医疗所参加集团军牵头的联合作战体系训练。重点对全所护理人员远程拉动、环境适应生存、批量伤员救治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全所护理人员军队卫勤力量快速机动能力、战伤救治能力和野战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娜.减灾救灾:回顾2012布局2013[J].中国减灾,2013(5):5-7.

[2]王志银,宋兰堂.应急医疗救援队伍建设相关问题思考[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4):367-369.

[3]洪求兵,赵育新,肖飞.军队医院基本指挥所演习实践与探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3):263-265.

[4]李辉,胡赟,胡东海,等.机动卫勤分队装备管理与训练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5):122-123.

[5]李达,赵育新,姚国庆,等.新时期军队卫勤人员培养相关问题思考[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2):177-179.

[6]何楠,李潇琳.卫勤分队护理人员灾害救护能力的培训[J].护理学杂志,2014,29(2):7-9.

篇3:初一英语口语训练起步教学探微

【关键字】初中英语 口语 起步教学

作为初中英语教育基层工作者,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现状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我国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有目共睹,尤其是对初中阶段的口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初一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1、缺乏语言环境。

初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哑巴英语”的情况。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娴熟的运用,但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缺乏语言环境来训练口语,没有说英语的氛围。

2、教师口语水平普遍偏低。

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普遍不高,很多教师本身口语就不流利、不标准,不能给学生树立正面例子,使学生落入“无声英语”的困境。

3、班级人数过多。

我国教育资源一直紧张,每个班级的人数过多,即使有英语口语的训练课,也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开口实践说英语的机会,这不利于初一学生的口语起步训练。

4、对口语重视程度不足。

鉴于长期的升学压力和单纯对分数的要求,使得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对口语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口语能力只是“锦上添花”,只有得到高分才是最重要的。长此以往,教学重点发生偏差,学生想要锻炼口语能力难上加难。

5、心理因素障碍。

由于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性格内向、羞于表达等原因,很多学生从主观上就不愿意说英语,对于口语训练产生畏惧心理。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是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

二、初一英语口语训练起步教学建议

1、营造良好的口语练习氛围。

良好的语言氛围,对于口语训练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我时常引导学生,我们之所以能熟练的掌握汉语的运用,就是因为我们置身于这样的大环境之中,每天都用汉语交流,都与汉语接触。学习英语是一样的道理,因此就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例如,课堂的教学用语尽量都用英文进行表述;引导学生们用英语来回答问题和进行互动;定期举办英语沙龙等口语活动;每天让学生们摘抄一句英文的名人名言;利用早自习和课前的几分钟播放英文歌曲、英文电影等。这些措施都可以帮助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们耳濡目染,沉浸在英语的世界中。

2、口语教学内容源于教材,也要高于教材。

初一英语教材是口语训练起步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材料,其中很多日常对话都非常常用,并且涵盖范围很广泛。但是人教版新目标初一英语教材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话内容较少,所选题材相对死板,不能与时俱进,对口语的训练强度和适用能力不够。这就要求教师在口语教学时,要以课本为依据,但是需要适当的扩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初一学生的口语能力。

很多时候,安排单独的英语口语课是非常困难的,在初一口语训练起步阶段,教师要先将口语教学穿插进课文讲解的过程中,针对课文的内容与学生进行反复对话,进行双边互动学习。再要求学生进行小组间合作的方式,进行互相练习。学生在熟悉了基本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的基础上,再来锻炼口语能力。这样不但完成了常规的教学要求,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Unit 3 中,这个单元中的主要句型包括“Is it your ……?”“Yes, it is /No, it isn’t. ”“ Are these your ……?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句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教具,向学生提问,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进行回答。还可以同桌、前后桌相互对话训练,在机械的重复中夯实知识,形成语感。接下来,教师可以将句型进行扩展,“Is this your mother?”,由物及人,拓展知识深度。在扩展结束后,进行对比总结,让学生们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讲英语的习惯。

初一英语的口语起步教学,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学习思维,也有助于学生的人格培养。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既包含个体的单独训练,也包括群体训练。这就使学生置于一个团体的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在不同的情景中用不同的礼貌用语,提高学生的情商,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讲英语习惯的培养,一方面需要靠课堂上教师的正面引导,在英语课堂上尽量多的创造说英语的机会,让学门们喜欢说英语、愿意开口说英语;另一方面,课后的习惯培养也必不可少。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帮助学生们形成说英语的好习惯,如举办英文话剧大赛、英文歌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定期举办英语角活动,使学生们在日常交流中就习惯于用英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我经常用播放英语录音,要求学生跟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各方面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多听录音、歌曲、电影对白,大声朗读、跟读等学习方式都有助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并且可以使学生从丰富的学习材料中了解到更多的英语知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一举多得。

上一篇:是爱情的占卜师还是狠心的杀手下一篇:初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