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

2024-04-24

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共8篇)

篇1: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第一节 节材措施

1、图纸会审时,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第二节 结构材料

1、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

2、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3、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4、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5、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大型钢结构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宜采用分段吊装、整体提升、滑移、顶升等安装方法,减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第三节 周转材料

1、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

3、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

4、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多层、高层建筑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支撑。

5、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节 水 措 施

第一节 提高用水效率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5、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第二节 非传统水源利用

1、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2、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3、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

节能措施

第一节 节能措施

1、能源节约教育:施工前对于所有的工人进行节能教育,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在电源控制出,贴出“节约用电”、“人走灯灭”等标志,在厕所部位设置声控感应灯等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2、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3、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4、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5、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6、设立耗能监督小组:项目工程部设立临时用水、临时用电管理小组,除日常的维护外,还负责监督过程中的使用,发现浪费水电人员、单位则予以处罚。

7、选择利用效率高的能源:食堂使用液化天然气,其余均使用电能。不使用煤球等利用率低的能源,同时也减少了大气污染 第二节 机械设备与机具

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第三节 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

2、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第四节 施工用电及照明

1、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2、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

节地措施

第一节 临时用地指标

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2、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

第二节 临时用地保护

1、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2、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第三节 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平面布置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2、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板房。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布置。

4、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5、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本期工程与下期工程),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篇2: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

一、控制项:

1、建筑材料的选用须严格按照北京市发布的现行有效的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相关规定执行

2、所选用的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标准GB18580~GB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3、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4、先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二、一般项:

1、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2、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60%以上

3、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强度钢,采用满足耐久性设计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

4、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5、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利用和可再循环的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

6、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修

7、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

8、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

9、选用北京市现行有效推广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三、优选项:

1、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

2、可再利用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

篇3: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1 材料循环利用与建筑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必然性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20世纪80年代以高技术群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 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材料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时刻在帮助人们感知周围的环境。

建筑是一部凝固的材料史, 每一个建筑代表的都是一段历史的演变过程, 新材料的发明和旧材料的再利用都标志着一段建筑历史演变的过程, 暗示着下一段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的结晶。

全球资源的日益匮乏、人口老龄化、人口数量日益膨胀等导致需求建设量增大, 同时对资源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人们在怀着美好愿望的同时更多的是追求新的生活形式和新的生活状态, 他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一系列新材料建筑的建设。人们一方面在追求材料直接利用于建筑所带来的成就感的同时, 还应该看到材料的间接利用对于城市未来建设起到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它是一个全新的、不断更新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次材料与建筑的新的对话形式和予以建筑新的生命历史价值意义的过程。

2 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现状

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还涉及处理成本、机械设备、工艺流程等技术经济问题。目前, 与新材料相比, 再生及循环使用的材料有价格高、现场通用性差等问题, 综合利用时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 一定要从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 进行成本效益的综合分析, 并确定可循环利用经济效益的评价方式。近年来, 我国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并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业内人士开展了大量可行性研究, 如传统墙体材料零垃圾回收再利用、废弃建筑材料在园林铺路中的循环利用等实践, 并取得成绩, 说明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正在改变。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已经开展的相关工作, 仍然可以看到有差距和差异, 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欧美等国家开展的建筑材料资源可循环利用大都是由政府主导、投资者和开发商参与互动, 并协商配合的“自上而下”的方式, 且全社会对建筑资源保护的认识比较一致。他们看重的是历史文化和环境可持续性的价值。因此, 即使一些循环再利用的经济投入将大于新建建筑, 甚至是以高新技术作依托, 仍然可以达到资源保护的社会目的。而中国现阶段大都走的是“自下而上”、艺术家和开发商主导的路子, 因而在达成各相关部门的社会共识方面尚存在很大困难。

(2) 对旧建筑材料可循环利用的设计理念方面, 国外实例中, 多注重历史“原真性”方面的保持, 采用多方式、灵活性的设计手法。相对而言, 中国在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方面的手法比较局限, 更多的是采取旧建筑的整体保留与功能置换, 对于木材、砖石等传统旧建筑材料及一般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应用甚少, 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3) 对新型可循环利用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及技术措施方面, 近些年, 发达国家在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上不断发展, 在创新的技术与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钢产量的逐年增加, 中国在钢结构的可循环利用方面亦有新的探索与实践, 例如, 在某临时建筑中采用的预制可拆卸式钢结构房。但目前仍存在着建筑材料品种单一, 可循环利用率低等问题, 因此, 应提倡可持续材料多样化。

(4) 以上国外几个材料资源可循环利用的实例, 大多都由政府直接干预, 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导体系, 对应用于措施与技术有更加系统的研究, 相对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实施的成效。而在中国, 这样将较为成熟的技术手段与设计方法用于材料资源可循环利用的案例还很罕见, 很多项目尚处在“商业招租”状况, 社会响应寥寥, 与发达国家相比, 体现了对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在认识上的差距。

3 建筑材料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的主要措施

3.1 传统旧建筑材料的保护和再利用

传统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烧制品 (砖、瓦类) 、沙石、灰 (石灰、石膏、菱苦土、水泥) 、混凝土、木材、竹材等。在拆除旧建筑时, 不仅会产生大量的砖头和混凝土废块、木材及金属废料等废弃物, 而且无论是新建或是拆毁时都会留下建筑残骸, 如果能将其大部分作为建材使用, 即“建筑废弃物”成为“建筑副产品”, 这将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样既节约建筑材料资源, 减少对建筑室内外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建筑垃圾的浪费, 又传达了原建筑的历史信息, 从而延续城市文脉。

3.2 一般废弃物在建筑中的保护和可循环利用

一般废弃物中最常见的便是集装箱, 对于其保护和再利用, 可参考国外范例, 用集装箱建造独特的建筑, 供人们参观和欣赏, 在世界各地, 利用废弃物品作为建筑材料的做法也日渐升温, 咖啡杯可以作为建设和美化墙板的材料, 废弃的轮胎可以作为建筑体的外墙, 在增加了建筑的美观性和多样性的同时, 也做好了建筑材料的保护和再利用工作。而在我国, 随着政府大力推动建设资源的综合利用, 并且通过转化其他资源变成建筑资源, 对建筑资源加强了开源节流工作的落实和实施。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就会出现大量的用秸秆、煤渣等工农业废料作为主要原料而建造成的环保节能、安全、轻便的新型房屋了。

3.3 新型可循环建筑材料的应用

可循环这一词指的是一个物品被再次利用的行为。可循环可以有效的避免原料的浪费, 降低建筑垃圾的数量和规模, 减少能效的消耗和浪费, 但是, 对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并不是如人们所想的那样, 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有时会造成更大的能源浪费。因此, 在选择建筑材料进行循环利用时, 应充分考虑耗能量, 循环率以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4 加强制度化建设

除了在技术上加强外, 政府还借助自身的职能, 自上而下的开展相关工作, 通过政府领头, 投资者和开发商配合等方法进行乡音的保护和再利用工作, 同时要提高全社会对其的保护意识和观念, 另外, 拓宽对材料资源循环利用的思路, 采用多手段, 增强灵活性等设计手法, 同时加强对国外技术的引进和对国外成功案例的学习和借鉴, 提高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上的高度, 加强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 形成较为系统的指导和管理体系。

4 结束语

总之, 实现建筑材料循环利用, 是解决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问题的重要措施, 是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 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摘要:材料循环运用于建筑中的尝试值得探索,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重视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中对建筑材料的运用。这些尝试或许成功或许失败, 但保护生态环境、实施低碳节能, 坚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态度, 是时代所赋予的社会责任, 也是每一个自然人的生存责任。

关键词:建筑材料资源,可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李丽慧, 王东林.许昌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J].许昌学院学报.2009 (02) :46—74.

篇4:有效利用材料 充分挖掘资源

翻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书本,我们会发现书中占大部分的是图片,而文字却减少了。老师普遍感受到教学过程中的困难,若要教得好,教出新意,实在不容易。其实,我们只要巧选教学资源,并巧用,营造轻松的课堂,就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验。

一、优化组合教材资源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它体现的是整个教育的理念。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深入教材、钻研教材,这是跳出教材、宏观把握教材的前提。因此,教师巧选并巧用教学资源,就要求教师在筛选完教学资源后,在教学设计中优化组合教学资源,赋予新的生命。更有必要帮助学生挖掘知识内涵,将隐藏在知识背后的联系显性化,将所教内容线索化、结构化。

1、理解教材内涵,正确解读教材

首先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在逻辑,运用正确的方法解读教材,设计适合学生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例如四下《多彩服饰》这一课,让学生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民族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面对众多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先让学生认识自己国家的服饰——中华民族的旗袍,再让学生认识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服饰。在认识服饰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配以图片介绍服饰的起源和意义。在图文并茂的介绍中,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民族服饰的起点,并认识世界各民族服饰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2、有效利用主题图,开发挖掘资源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特点是:以图为主、图文并茂。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都蕴涵在这一幅幅插图中,为了帮助理解,以简要的关键词为提示。书中的这些图文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为教师深入挖掘、合理开发、利用提供资源。如三下《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一课,教材中图文并茂地表现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壮观和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文化内涵。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工程,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黄山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能够看得到,摸得着,体会得到。这块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解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后,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环保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对环境现状的危机感,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出示一些有关重大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例,让学生认识到灾害的巨大破坏性,再出示相关的破坏图片,以达到视觉上的冲击,更好地激起学生强烈的环境危机感和环境保护意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3、适度材料补充,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设计中应适度进行资料补充,以突出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于教材的理性认识。例如五下《高峡出平湖》这一课,在学生了解了长江三峡的概况,知道长江治理前给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及治理后它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后,再补充一些三峡船闸通航的资料和我们浙江安置三峡移民的见闻录,通过一些新闻图片的展示和文字的叙述,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史实,让学生对当时历史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引导学生更加地关注三峡工程,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这一点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适度选择教学材料。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规律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教师的问题设计应能体现资料与教材知识之间的关系,以此揭示本质,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重点和难点。

二、收集课外资源,填补课堂空白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以生活主题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对每一个学习内容的引入都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让学生感同身受地得到教育,并能学以致用。

例如一下《上超市》这篇课文,在上这一课前,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家长带着孩子去超市进行购物,并且在去超市前,先让孩子在家里进行一个小调查:家里还需要什么?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我准备买什么?同时告知家长在孩子选购的过程中,家长尽量少指导,放手让孩子自主挑选。课前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上超市购物的乐趣,同时也为课堂营造了一个比较轻松的对话交流环境。课堂开始,就让学生尽情交流购物心得,以及购物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根据学生交流中的不同表现,教师可以授予孩子不同的称号,如“小小理财家”、“勇敢者”、“最懂礼貌的小朋友”等等,使学生受到鼓励,并且能从此次购物活动中总结经验,愿意下次再进行一次购物活动。

由于受到教室这个特定环境的制约,教师所能选择的课堂活动形式十分有限。于是,一些品德课又陷入了“说说”、“议议”、“评一评”、“演演”的新俗套。为帮助学生感受到成长道理路上家人浓浓的关爱,设计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对你的爱有多少斤?”引导他们从关注身边的最寻常、最普通的真实小事, “父母接送你上学回家”,“这么多年来,爸妈每天叮嘱你说了多少遍?”“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妈等你放学时间有多长?”“爱有几斤”?让学生动动笔先做一个书面调查和统计,就可以让“静态”的课堂动起来,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从“随便说说”到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篇5: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

一、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离不开废旧材料和自然资源

硬件设施不完善, 给以区间的分割也带来了困难。我们便收集废旧纸箱, 将大小一样的甚至同一品牌包装箱进行组合, 用胶带纸固定, 位置、组合方法每个活动室都各不相同。例如牛肉、汾酒的包装箱, 既起到隔区的作用, 又可以分类存放材料, 还让孩子们了解了本地的特产, 一举多得。

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中重要的环节, 它决定着活动是否感兴趣, 活动目标是否完成。孩子们除了对一些购买的成品玩具感兴趣外, 收集的废旧材料和自然资源更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如废旧的饮料瓶可以装饰成娃娃, 让小班的幼儿来喂他们吃饭, 照顾他们睡觉, 既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能力, 锻炼了小肌肉群, 又减少了孩子的依赖情绪, 更培养了他们的爱心, 比昂贵的布娃娃起到的作用更多更大。在生活区投放筷子、小月饼盒、玉米粒、黄豆等, 让孩子们捡豆豆, 孩子们把它们夹到不同的盒子里, 孩子们认真地一颗一颗地分着, 没有一个走神, 在锻炼孩子使用筷子的同时, 认识了农作物, 也培养了幼儿的有意注意力。雪糕棒在夏天到处可见, 很容易收集。它可以在美工区让孩子们做手工, 可以将动物图片粘到上面投放到语言区, 让孩子们边摆弄, 边讲故事等等。

丰富的乡土区域活动蕴藏着许多智慧和活力, 在活动中幼儿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不断地飞翔, 在建构区:“小小建筑工”们会变戏法地运用土豆、蒜、萝卜搭建出一座座高楼大厦、一条条蜿蜒铁路;计算宫中, 孩子们又会挥着笔来探索水果等分、种子集合的奥秘;棋类区内, “小棋手”们手握石子跳棋, 时而激动, 时而蹙眉, 还不时拉上老师与他对阵;科学区内, 孩子们更是“潜心钻研”, 制作着蛋壳灯、尝试着“沉与浮”, 摆弄着天平称, 使幼儿的创造灵感油然而起。美工区中, 一颗颗土豆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逼真的刺猬, 苦瓜变成鳄鱼, 红薯变成活灵活现的小老鼠, 每样看起来很平常的东西在我们的区域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自然是农村幼儿的欢乐之源, 我们走进自然, 挖掘身边的自然资源和乡土文化, 积极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 尽情翱翔在大自然的天空中。

二、废旧材料和自然资源所附带的价值

材料的准备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成品材料的美观、高档使得游戏环节变得单调, 同时限制了幼儿想象与创造力, 也限制了区域的功能。而现在区域活动中都充分利用了废旧物, 孩子们的新鲜感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在动手动脑中能感受到快乐和趣味, 而且也减轻以教师投放材料的负担。

篇6: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

关键词:顶岗实习材料;教学资源;设计;开发

顶岗实习是教育规律的本质规定,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所学知识的转化和运用,既是平常教学的反馈和监控,又是教学工作改革创新的催化剂。作为一种学习实践活动,顶岗实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材料。这些材料是学校教学、管理、学生学习活动的真实记录,具有纪实性,反馈性,资源性等特点,能反映最基本的教学实践活动,实际上也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资源,为教学管理提供参考,为教学决策提供咨询。但是,目前顶岗实习材料在设计、管理、使用方面都还存在各种问题,作为教学资源的价值还没有开发到位。

一、顶岗实习材料不足

(一)材料目的单一,利用价值被忽视

对于许多高校而言,实习材料主要是作为评价学生实习情况的叙述性材料,目的在于过程管理与成绩评定。只要材料的基本要素如日志、评价、分数、签章等完整,指导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作为实习课程的评价成绩登记分数后即进行归档。基本没有进行进一步开发利用。使学生重要的实际工作岗位的实践资料渐变成一次性资料,忽视了顶岗实习是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进行契合的探索过程,实习材料是学生对校内教学质量反馈的第一手资料。

(二)材料结构单薄,内容缺乏科学性

高校专业众多,学生顶岗实习内容差异较大,材料应该是丰富多彩,但囿于设计问题,材料内容普遍较为简单,存在评价指标少,框架结构简单,定性考评多,多专业采用同一模板,甚至多高校采用同一模板的情况,忽视了不同院校、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对实习的目的差异、过程、结果存在的差异,导致实习材料内容趋同,缺乏区分度,学生填写资料主动性不强,教师对其分析利用价值不高等情况。另外,顶岗材料普遍偏重对常规工作的记录,具体流程的描述,缺乏让学生从宏观视角对实习内容进行思考总结,启发学生对工作提出建议意见。

(三)材料形式简单,来源单一

从顶岗实习材料的形式上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1、形式简单:档案载体多为书面文字记录,缺乏现代信息手段在材料中的运用,形式不够丰富的同时,也不利于后期的统计、分析。

2、来源单一:只重视学生第一视角资料,忽视教师指导分析、实习单位评价反馈,以及生、师、企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材料缺乏有效监控管理

由于材料设计缺陷,开发利用意识不够等原因,高校学生顶岗实习材料从发出到回收,大多数存在前期缺乏指导,中间缺乏沟通反馈,归档后缺乏统计分析等问题,导致相当一部分材料存在内容雷同、数据虚构、资料雷同等情况。在毕业生阶段,这类问题更为突出。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率考核严格,学生及学校都将解决就业问题作为第一考虑要素,对实习材料的内容真实性和有效性难以客观科学进行监控。

二、顶岗实习材料重新设计与管理

(一)材料重新设计

为提高学生顶岗实习材料的利用效率,将材料从教学管理目的转移到以教学资源利用开发,需要学校各部门的科学系统设计及有效管理调控。在设计顶岗实习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者应为专业教学管理者

为确保实习材料的可用性,内容应注重针对性,让学生带指向性问题出发实习。这需要材料设计者对实习过程的全面熟悉,明确实习目的,确定实习关键任务、掌握实习节点和常见问题。因此,应让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等专业教学管理者主导设计顶岗实习材料的形式与内容。

2、内容上保证系统性

设计材料应在工作预判的基础上,实现框架设计的整体感,使实习材料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小系统,符合学生顶岗实习的技能、思考变化规律,符合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成长逻辑性,如从时间线上设计,材料应能涵盖实习前的准备与计划、实习中的检验反馈与阶段性总结、实习结束后的归纳、提炼。

3、形式上鼓励多样性

(1)载体多样性:除了常见的文字材料外,照片、视频以及各类可视的过程和成果材料如作品、奖状等都可以涵盖在实习材料形式中,以丰富的形态为教学资源开发服务。

(2)来源多样性:除了学生视角的材料外,实习指导教师作为实习活动管理者和参与者,应在不影响企业工作,不损害其利益前提下,从资源汇总视角收集整理企业各类材料:如工作岗位职责,工作运行材料,内部培训考评材料、宣传资料(如自编期刊杂志等)等各类即时的素材,将其纳为教学资源的第一手重要资料。为实现此目的,可以给指导教师增加挂职锻炼职责,以便深入到企业一线收集各类材料。

4、规格上要求标准性与开放性统一

对材料收集的标准性指对材料必须有相对规范的标准,如对数据的采集规格、对材料的获得途径、对一些统计分析的计算模式等,将能反映学生实习的问题具体化、条理化和操作化,变成一系列可以测量的变量或指标。避免主观性和暗示性,以免答案失真。

另一方面,实习材料应该留有一定开放空间,不设标准统一答案,让学生在自由状态下表达顶岗实习中的思考,有利于发挥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性,为信息利用者提供大量、丰富、具体的信息。

(二)实习材料管理

1、专人专业管理

为确保材料有效性,学校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档案收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体系网络和工作制度,把档案管理工作分解到教务处(科)、教研室、指导教师等,同时提高增强参与人的意识与业务素质。

2、实习前规范说明

对学生的实习宣讲和管理规定中,对学生应明确实习目的和内容,规范实习考核标准,详细解释实习材料的框架内容、过程要求、归档标准。提高学生对材料价值的认识。

3.实习中反馈检验

建立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协作关系,每一方设负责人管理实习活动及实习材料,以学校为主导形成规律性的走访、通报、汇总、总结、反馈制度,开展阶段性材料检查与指导,以确保实习材料的质量,并通过材料的管理来确保实习工作的有效安全推进。

4、实习末整理控制

实习结束末期,档案管理人员应按期限、质量要求收集、整理材料,去伪存真,可按专业、课程、素材的纵向层次,也可按企业、岗位、部门横向层次进行科学分类,形成材料之间的逻辑链条,并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储存、组合、重构。

三、实习材料向教学资源转化的途径

在材料收集归档基础上,教学工作者可以根据通过不同使用需求将其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料,对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大学生实习质量,都有着基础层次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实习材料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实现向教学资源的转化。

(一)教学决策参考材料prove,find,declare,know,acknowledge,believe,feel discover,judge,report suppose等后可接不定式to be。动词believe,consider,think,prove,find,declare后的to be可省略:I believe her(to be)right.This evidence proved him(to be)innocent.

B.后接-ing分词作宾语补语的常见动词有:catch,discover,feel get have,hear,keep,listen to,notice,observe,see,set,smell,start,stop,want,watch等。如:I felt my cheeks burning.His Words set me thinking.

C.后接-ed分词作宾语补语的常见动词有:have,feel,get,hear,keep,make,see,like,find,prefer,want等。如:He made his influence felt.

4.介词短语。动词find,regard,judge等后可接介词短语作宾补。如:I judge them both beyond repair.

5.分句。宾语补语也可由分句担任。如:It is reform that has made our country what is today.

以上分析了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SVCs,SV,SVO,SVOiOd,SVOCo的特征及其用法。若能掌握好这些基本句型,英语中的再复杂的句子也可简化。复杂句和并列句可分解成简单句。此外,我们可以把许多词看成一个词,把许多不同东西看作同类东西,从而使句子的结构变得简单化。例如我们可以把I know that he does not like to live in this country.中的十个斜体词和I know John.中的一个斜体词看作是有同一语法作用的东西,因为两者都是及物动词的宾语。这样,不管多复杂的句子都可用这五种基本句型简化,而简化是语法的目的(张道真,1998:32)。

参考文献:

[1]陆锦林,《高级现代英语语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伦道夫·夸克,《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伦道夫·夸克,《英语语法大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张道真,《英语语法大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篇7:稻壳资源利用及常用稻壳炉

1 稻壳特性

a.富含纤维素、木质素, 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极低。

b.灰分高 (7%~9%) , 硅石含量高 (20%左右) 。

c.韧性好, 多孔性, 低密度 (112~144kg/m3) , 质地粗糙。

d.可燃物含量70%左右, 发热量12.6~15.1MJ/m3, 约为煤的1/2。

2 稻壳的主要利用形式

2.1 固化成型

稻壳细胞中的木质素是具有芳香族特性的结构单体, 为丙烷型的立体结构高分子化合物。当温度为70~110℃时, 黏合力开始增加;温度为200~300℃时, 会软化、液化, 此时加以一定的压力使其与纤维素紧密黏结, 并与相邻颗粒互相胶结, 冷却后即可固化成型。固化成型技术按成型方式主要有:①螺旋挤压棒状成型;②活塞式挤压圆柱状成型;③内压环模块状成型。固化成型后可炭化。

2.2 气化

气化是在一定的热力学条件下, 将稻壳中的碳氢化合物转化为含一氧化碳和氢气等可燃气体的过程。完全燃烧是在燃烧过程中供给充足的氧气, 使原料充分燃烧, 目的是直接获取热量, 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不可再燃烧的烟气;气化燃烧只供给热化学反应所需的那部分氧气, 气化后的产物是含氢、一氧化碳和低分子烃类的可燃气体。产生的气体可作为燃料, 用于发动机、锅炉、民用炉灶等。按气化介质分类有:①空气气化;②氧气气化;③水蒸气气化;④空气/氧气+水蒸气气化;⑤热分解气化。

2.3 加工利用

稻壳的加工利用形式主要有:①制造稻壳板;②用稻壳灰生产水玻璃、白炭黑和活性炭;③制造一次性餐具;④加工稻壳水泥等建筑材料;⑤加工稻壳饲料;⑥改良土壤;⑦加工稻壳炭过滤介质;⑧生产杀虫剂;⑨制造高纯度二氧化硅等。

2.4 直接燃烧

用稻壳炉直接燃烧逐渐成为主要的稻壳利用形式。由于稻壳发热量较煤低, 用普通燃煤锅炉直接改烧稻壳达不到额定的发热量;另外, 稻壳硅石含量高达20%左右, 对换热器、风机等设备磨损严重;烟气中粉尘含量高, 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 各种稻壳炉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

3 常用稻壳炉

3.1 链条炉

链条炉为层燃式燃烧炉, 主要由链条炉排、传动机构、上料系统、供风系统、炉膛、出渣系统等组成。稻壳链条炉的基本尺寸与同发热量的燃煤热风炉基本相同, 但有部分改动:①因为稻壳的发热量约为煤的1/2, 所以稻壳炉炉排面积相应加大了。②因稻壳析出挥发分含量高, 所以炉膛高度、沉降室长度相应增加了, 降低了一次空气风速, 增加了二次配风量。

3.2 往复炉排稻壳炉

往复炉排稻壳炉的结构与链条炉的基本相同, 区别是:炉排是往复推动的。炉排由一组固定炉排和一组活动炉排组成, 交替安置。活动炉排由传动机构带动作往复运动。往复炉排稻壳炉的主要特点是:①相对链条炉来说, 往复炉排具有搅动燃料层的作用, 利于稻壳充分燃烧。②结构较链条炉简单, 功率消耗较小, 检修方便。③与同发热量的燃煤热风炉相比, 炉膛高度、沉降室长度增加了, 降低了一次空气风速, 增加了二次配风量。

3.3 沸腾式稻壳炉

沸腾式稻壳炉主要由炉膛 (沸腾燃烧室) 、布风板 (炉排) 、风室、给料装置、点火器、出灰口、空气预热器等部件组成。空气将稻壳托起使其呈沸腾状态燃烧, 所以沸腾式稻壳炉又称流化床炉;针对利用空气流使煤粒高速旋转, 并强烈燃烧的圆筒形炉膛而言, 又称为旋风炉。沸腾式稻壳炉的主要特点是: (1) 燃烧完全、彻底, 热效率高。 (2) 运动部件少, 机械故障少, 维修费用低, 结构简单紧凑。 (3) 灰中含有大量未燃尽的稻壳, 对设备的冲刷磨损严重, 应选用具有耐高温、耐磨损的炉体材料, 以延长锅炉的检修周期。

3.4下饲式稻壳炉

1.燃尽区2.燃烧区3.准备区

下饲式稻壳炉是一种新出现的稻壳专用炉 (如图1所示) 。下饲式稻壳炉燃烧方式为顺流式, 燃料的移动方向与一次空气的供给方向相同, 新燃料颗粒靠燃烧区的热传导和热辐射进行热准备。稻壳由推进装置推入准备区逐渐干燥并析出挥发分, 在后续稻壳的推动托举作用下进入燃烧区, 一次空气经炉排进入燃烧区与稻壳燃烧, 燃烧生成的灰分覆盖在燃烧区上形成燃尽层。未燃尽的挥发分穿过燃尽层与导入炉内的二次空气在燃尽层之上快速燃烧。

篇8:芒硝资源及利用情况

我国的芒硝资源及利用情况

我国的芒硝矿资源(不包括各种副产芒硝)主要有两类:盐湖芒硝和钙芒硝,其在全国芒硝总储量中各占近半,盐湖芒硝主要集中于青海、内蒙古、西藏、新疆四省区,钙芒硝主要集中于四川、青海、湖南、云南、湖北、江苏等省区,全国探明的Na2SO4储量约200亿吨,预计总储量300亿吨,居世界首位。全国已探明四个十亿吨以上的超大型矿床,分别是四川新津县金华矿区普查区,青海互助县硝沟钙芒硝矿,青海茫崖镇汗斯拉图芒硝矿,青海茫崖镇大浪滩矿田梁中矿。资料显示,我国的无水芒硝生产企业大大小小有几百家,生产能力数百万吨,近年来,全国Na2SO4的产量每年以7%-8%的速度增长。但是,据2001年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全球Na2SO4总产量约550-600万吨,其中还有150-200万吨是副产硫酸钠。近年来,美国芒硝用量逐年下降,因此,Na2SO4市场前景不容乐观,大力开发芒硝资源新用途,迫切而重要。

国内外芒硝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芒硝制碱

尽管Na2SO4的用量有限,但全球纯碱和烧碱的需求量都很大,仅纯碱全球年用量就达3,000多万吨,因此,若能开发出经济可行的芒硝制碱法(纯碱或烧碱),将为芒硝的利用找到了广阔的出路。据文献记载,芒硝是最早用于化学制碱的原料,早在1764年,俄国化学家就开始用天然芒硝制纯碱供玻璃厂使用。曾经为化学工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路布兰制碱法也使用了芒硝,但它不是用天然芒硝。后来由于质量和经济的原因,路布兰制碱法被索尔维制碱法所取代,目前,索尔维制碱法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化学制碱法。但是,索尔维制碱法也有其无法克服的缺点:原料利用率低,废液排放量大。因此,多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都一直在探索芒硝制碱的新途径。据笔者粗略统计,仅国内近年来申请的芒硝制碱专利就达二三十份之多,但大多还集中于传统的方法。国外研究近年来主要集中于电化学方法,这大概是由于国内外电力成本及制膜技术上的差异所致。

芒硝制硫酸钾

我国有丰富的芒硝资源,也有丰富的钾资源,可硫酸钾却长期短缺,因此,研究将芒硝转化为硫酸钾很有意义。近年来,国内有多家科研单位从事芒硝转化生产硫酸钾的研究,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原化工部长沙化学矿山设计研究院开发的芒硝和KCl制硫酸钾工艺和中科院青海盐湖所开发的以芒硝和光卤石为原料制硫酸钾工艺均已通过万吨级工业规模试验。相信通过总结经验和不断完善,会是一条芒硝利用的好途径。

芒硝用作储热材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生态住宅、绿色环保建筑的概念已广为人们所接受,像太阳能这样的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关键之一是要解决能量的储存问题。芒硝及无水芒硝作为一种价廉、高效、无毒、无腐蚀、使用寿命长、来源丰富的储能材料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芒硝的熔点是32,138℃,熔化潜热约240kJ/kg,很适合作一般的储能材料,主要问题是解决其熔化过程中的分层现象,保证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硫酸钠和水的均匀混合。无水芒硝具有较高的比热和密度,因此有较高的热容量,再加上它有较高的可逆晶型转变潜热和较高的熔点,很适合作为高温储能材。据称传热速率可达115×107kJ·m-3·h-1,床层空隙率30%时储能量可达117×106kJ/m3,最高使用温度可接近Na/S04的熔点温度(884℃),与欧洲成功使用的镁砖相比,单位体积储能量大25%,成本只有镁砖的四分之一或更低,在200-300℃之间,热容量比镁砖大72%。

芒硝制其它化学品

以芒硝为原料可以制其它多种含钠化学品,芒硝制硫化碱至今仍是其主要用途之一。前苏联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人研究过用芒硝、石灰和二氧化硫制亚硫酸氢钠以及用芒硝、石灰、二氧化硫和硫黄制硫代硫酸钠,若能将上述过程与烟气脱硫结合起来也许就有了现实意义。前苏联也研究过用芒硝与含钙的硼矿石反应制硼砂,国内也有人研究用芒硝分解硼镁矿制硼酸,若能将硼资源和芒硝资源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对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将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除此之外,还有人研究芒硝制硝酸钠、亚硫酸钠、柠檬酸钠等,以及将Na2SO4和H2O2做成复合材料,替代过碳酸钠、过硼酸钠等作为漂白剂或灭菌剂等。

上一篇:中厂镇中心小学领导班子整改方案下一篇:家长代表在少先队入队仪式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