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活动新闻稿

2024-05-07

创新实践活动新闻稿(通用12篇)

篇1:创新实践活动新闻稿

浅谈新闻的实践与创新

【内容提要】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新的生活内容层出不穷。现实生活总是把前人从未经历过的新课题摆到我们的面前。我们无法回避,无法绕道而行。新闻工作更是如此,与时俱进一直都是新闻更好服务于受众的指针和方向。于是新闻工作必须在实践中与创新交相辉映。

创新,是新闻事业发展的灵魂。实践和创新亦步亦趋,同步并肩才能面对新的实践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是新闻观念的创新,要淘汰某些明显落后于时代的新闻观念。例如,把新闻传媒单纯看作党和政府的工作部门,而与市场毫无联系的社会舆论机构的观念;把坚持新闻事业党性原则与新闻传媒的市场化运作相割裂、相对立的观念;把新闻传播等同于某些思想观念的生硬灌输,等同于简单的、乏味的宣传的观念等等。如果新闻观念没有相应的更新,就不可能有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的创新。

二是管理体制的创新。我们在对新闻事业的管理方面,在许多地方还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与生生不息的新闻实践和创新相此,新闻管理体制显得相对滞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新闻传播业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新世纪后,各种传媒遍布在受众的视野当中,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对于新闻传媒来说,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要能够占领市场和赢得受众,很重要的一条在于,必须进行各项机制的创新,如用人机制的创新、劳动报酬分配机制的创新、经营机制的创新、资本运作机制的创新等等。

三是新闻业务的创新。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两者相得益彰才能使新闻报道耳目一新,喜闻乐见,对受众有吸引力和影响力。概括来说,就是在实践中坚持以视觉创新、题材创新、手法创新来实现新闻宣传创新。

首先是视觉创新。就是把目光及时转向群众,及时了解民情,研究民意,拉近新闻与读者的距离。新闻宣传要为群众所接受,报道的视角一定要改变。过去,我们的很多报道之所以离读者距离较远,往往从领导的角度、部门的角度、工作的角度去向受众介绍,不少报道成了工作总结,成了部门的“黑板报”,新闻报道成了硬性的“灌输”。被动的接受和主动地认可甚至可以决定媒体的生死存亡。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作为新闻工作者,脑子里要经常思考四个问题:从国家到地方有什么重要的决策、法规和新闻信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知道;实际工作部门有哪些重要情况和具体规定需要广泛告诉老百姓;老百姓从切身利益出发,迫切希望了解哪些全局性的情况,获得什么重要信息;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需要解决。用这种服务性的思维去提升报道的视觉效果会事半功倍。报道的认可率高不高,关键就取决于有没有转换报道视角,有没有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东西。善于从受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捕捉信息,寻找角度,提炼主题,新闻报道就能出奇制胜,多姿多彩。

其次是题材创新。从老百姓的关注点切入,去寻找富有魅力的新鲜素材,开掘新闻亮点。新闻宣传工作,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寻找新鲜素材、新闻事件、新的思想、新的规律、新的经验的过程。新闻题材的创新,切入点要放在老百姓的关注点、聚焦点上。没有百姓关心的新颖素材,新闻宣传就会失去活力。范长江认为:“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研究新闻事实与群众的相关性,挖掘群众密切关注的信息。媒体每天都有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这些报道虽然工作性强,但内中也含有群众关注的信息。采编人员的职责是要把这些群众关心又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进行优化处理。追踪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寻找群众关切度高的题材。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往往是公众的聚焦点。媒体要善于从工作性报道中开掘新闻富矿,而且应贴近百姓生活,直面社会热点,正确引导舆论。药价虚高,一直是百姓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平价药出售、深受群众欢迎的“老百姓”大药房,进驻杭城后却遭到同行全面封杀。浙江日报记者抓住这一新闻事件,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进行跟踪采访。以《医药代表向“老百姓”下跪》为开篇,整整一周内,每天用半个版的篇幅连续报道。这组报道不仅受到广大读者赞扬,也大大推动了政府部门的工作。它之所以收到好的效果,就因为题材贴近百姓,既积极引导舆论,又体现“民之心声”。

再次是手法创新。选择独特的角度,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吸引力。一篇好的新闻作品,离不开独特的构思、新颖的表达手法。新闻事实就像一颗颗散珠,需要作者用一根线巧妙地串起来。这根“线”,就是最能体现新闻事实本质意义的独特角度,最能为受众接受的表达方式。报道手法创新十分重要。新闻实践中也有多种成功的途径。如:以小见大;静中观“动”; 逆向思维;讲故事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一位哲人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新闻要为群众所喜欢,报道形式就要不断创新。一味沿袭固有的模式,只能扼杀新闻的生机和活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闻宣传手法的创新当然应该与时俱进。只有从受众的需求出发,不断创造受众最能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新闻,才能使新闻产生无穷的魅力。

篇2:创新实践活动新闻稿

———河南理工计算机爱之翼支教团队支教活动

志愿者教小朋友们折纸

村干部和志愿者们向老人讲明来意

秉承和发扬青年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宗旨,同时为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河南理工计算机爱之翼支教团队于暑假期间,在武陟县庙小段村开展了一系列支教活动。

7月23日,支教活动于庙小段村活动中心继续开展。上午,爱之翼支教团队的志愿者们组织了折纸活动,志愿者们为小朋友分发折纸,并指导小朋友们折纸,现场气氛活跃,人气火爆。下午,在联系了村委会后,志愿者们为村里的孤贫老人义务劳动。表明来意后,老人们很热情也很感激,不断地向志愿者们表示感谢。天气很热,志愿者们忙的满头大汗,但洋溢的是快乐的神情。

通过义务劳动,志愿者了解到,村里还有很多这样需要帮助的老人,他们的子女平时忙于工作,很少在家,只能在物质上给予老人们帮助,但在精神生活上以及生活照料上却难以兼顾。庙小段是个经济比较宽裕的村子,青壮年在岗率比较高,工作和生活区域跨度大,这导致老人和孩子在生活上不能得到充分的照顾,对老人的养老和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影响。

关注空巢老人和孩子,为他们奉献爱心,给予他们温暖,通往爱心的路上,河南理工计算机爱之翼支教团队在行动!

篇3:政务新闻采编创新实践和思考

一、政务新闻创新, 架起政企之间友谊的桥梁

多年来, 《七台河矿工报》致力于睁大眼睛看世界、胸怀全局办好报。采编人员积极向《人民日报》、《广州日报》和各企业报学习, 把“追求最出色的新闻, 塑造最具公信力的媒体”作为座右铭, 致力于以政务新闻为代表的新闻创新实践。政务新闻采编创新实践, 锻炼了采编队伍, 塑造了七台河强势媒体的品牌。

什么是政务新闻?笔者认为应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指党和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及其颁布的政策和法规。二是指党和政府安排和召开的领导活动和会议等。

去年春天, 省委书记吉炳轩视察七台河后, 提出“七台河市可以搞一个跳跃式发展的专利”, 随即七台河市推出了《358跳跃式发展规划》。《七台河矿工报》推出了《龙江发展争上游、三五八跃龙门———七台河跨入更好更快发展新里程纪实》等系列报道。报道站在全局高度和百姓视角解读政府制定、出台新政策的过程和意义。脱离了八股式的报道, 为读者所喜闻乐见, 政府的声音也得到了有效传播。后来, 《民心汇聚掌声起》和《十字路口的重大抉择》等独家新闻和新闻图片在《七台河矿工报》刊发。

市委书记杜吉明责成市委办打电话, 表扬七台河矿工报社;原市委宣传部长李耀东在全市记者节表彰大会上, 拿着两张《七台河矿工报》推介本报记者的文章。在此之前, 原七台河市委书记高志杰、宋长生针对《七台河矿工报》的报道, 多次做过表扬和批示。本报编采人员在为精神劳动、新闻产品得到认可而欣慰的同时, 更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七煤和矿工的感情而自豪。杜吉明的《七煤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等具有思想内涵、形式新颖的一系列促进市矿关系的报道, 在本报刊出后沟通了市矿信息, 增进了市矿友谊, 也受到七煤公司领导的表扬。

本报在总结这一系列报道的一些做法时, 进一步认识到政务新闻的新闻传播既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掌握政治方向、时代脉搏、领导心理, 更要适合传媒多元化、读者渴求信息的新形势。

二、政务新闻创新, 心灵共鸣才能有效传播

报道领导的活动和讲话最容易陷入八股式的报道, 《七台河矿工报》政务新闻的创新实践, 在领导者、读者和上级新闻媒体同仁中产生了心灵共鸣, 令人耳目一新。

去年“五一”前夕, 省委书记吉炳轩视察垦区、矿区之后, 在七台河召开座谈会, 会上吉书记历数黑龙江的优势, 肯定了黑龙江石油工人、煤矿工人的贡献, 并称赞了他们的精神。同样的新闻源, 省级和一些地市媒体都做了常规视察和座谈会的报道, 《七台河矿工报》除此次视察座谈报道创新之外, 还在吉书记讲话中凝练出《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黑龙江产业工人很伟大》一文, 不仅在省内众多媒体报道中独树一帜, 而且在《人民网》、《东北网》全文转发。

本报认识到, 创新政务报道, 具有思想的敏锐性和体恤民情在报道中至关重要, 如此办报方能有效传播, 为读者所喜闻乐见, 上下同频共振、心灵共鸣。回首2002年, 原省委书记徐有芳到七台河视察, 记者在《七台河矿工报》常规报道创新的同时, 闻听省委书记喜欢晨练后, 清晨就来到桃山公园“等新闻”。当徐书记登山后, 来到桃山脚下的早市与摆摊的下岗工人唠家常时, 本报记者便拍摄记录了感人的一幕。本报在编发新闻特写《省委书记徐有芳:下岗摊前问生计》时, 图文并茂在头版头条做了强化处理。

2008年, 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盖如垠到七煤公司下井, 在众多媒体的同台竞舞中, 在常规领导活动报道的基础上, 本报记者独家专访盖如垠, 编发了《弘扬矿工精神———访省委常委、副省长盖如垠》一文, 这篇报道也是以策划创新见长, 人民网全文刊发了此文和本报记者拍摄的盖如垠新闻图片。本报的《王玉普鞭辟入里话安全》一文也同样作为独家新闻, 被多家报网转载。

三、政务新闻创新, 会议报道方式新导向明

会议新闻作为政务报道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报多年来倾注心血进行了报道形式、版面布局的研究。做到了新闻具有思想性、前瞻性, 版面具有艺术性和视觉冲击力。

超前策划, 现场布局。当年, 杜吉明同志在七台河人大会上当选为人民政府市长时, 本报记者盯住杜吉明表态发言回座的一系列动作, 当时任市委书记的宋长生起身与其握手时, 掌声雷动。本报事前现场求助配合的民间摄影家、本报记者从不同角度定格了这只有五六秒的瞬间。

翌日, 本报彩色印刷, 在一版中部, 刊出了竖版大幅照片, 配以《双手紧握建强市》新闻特写。为了增强视觉冲击力, 编辑部用线框进行了烘托处理。这一新闻照片、新闻特写成为全市独家新闻。市委书记、市长分别请工作人员致电本报, 致以问候, 并索取放大新闻照片。后来, 经市委书记面授机宜, 本报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配合“握手”照片, 在《七台河矿工报》刊发, 随后经市委书记签批, 报道在《七台河日报》头版, 整版转发。

坚定的政治立场, 娴熟的采编技术, 塑造了《七台河矿工报》强势媒体品牌。现今信息传播多元化的时代, 作为全国报业的一员, 企业报改革创新发展任重而道远, 政务新闻采编创新实践只是重点工程之一。路漫漫其修远兮, 政务新闻创新还需我们不懈努力、探索和实践。■

篇4:浅谈广播新闻类节目的实践创新

关键词:广播新闻节目;实践创新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多媒体时代,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广播,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欣慰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近几年的广播新闻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摸索出了一条科学、有效的路子。通过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过去两年的广播新闻节目做一次全景式的扫描,我们从中得到了广播新闻节目创新的启示。

1 内容创新打造节目品牌

中国之声作为国家广播新闻旗舰,全力打造时政新闻、广播评论、直播报道、主题宣传、文化传播等系列品牌,抓重大事件、重大主题、重大问题的舆论引导,做到大策划、大气魄、大手笔,不断创新报道模式;全方位强化直播手段,全年150多场现场直播,实时关注新闻事件;高度重视受众参与,以深刻的提炼、丰富的音响和鲜活的形式表达新闻内涵,在媒体中独树一帜,赢得了各界的广泛好评。温家宝总理曾专门对中国之声的宣传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中国之声新闻编排尊重新闻规律,体现了新闻价值,体现了创新精神,增强了国家电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2 风格独特彰显媒介个性

旗帜鲜明、泼辣犀利是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节目矢志追求的境界。早在节目创办之初,《新闻纵横》就提出:“题材不分门类,对象不分尊卑,‘是’便热情褒扬。‘非’便痛加鞭挞。”正是因为《新闻纵横》的立场始终明确,标准始终如一,十年来,《新闻纵横》节目涉及的新闻题材数千件,相关人物不计其数,基本上做到对是非褒贬分明,既不含糊其辞,也绝不拖泥带水。这种是非分明的做法常使《新闻纵横》节目有药到病除的效果。十年来,节目报道过的问题,绝大多数在播出后引起了相关单位、部门的重视,70%以上得到了较好解决。正是靠其独特的风格,《新闻纵横》创办十周年来,成为中国广播界唯一一个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新闻名专栏”的节目,深受广大听众的信赖和喜爱。

3 新闻表达音响化增强节目可听性

突出广播特色,用典型音响元素作为新闻作品的基本材料是广播业界多年的追求。广播新闻音响化是媒介特性的基本要求。和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不同介质媒体不同,广播有自己不同于其他媒体的独特话语方式,广播作品的样式和制作生产的思维方式也都有别于其他媒介,最大限度的发挥广播的音响专长,才能突出特色,托举起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而取得不可替代的特色地位——大幅度提升作品的吸引力,表现力。如今的中国之声已成為一个名副其实的音响世界,录播为主变全程直播更是为各种新闻音响的进入创造了条件。乐声、人事、自然声交相辉映,源源不断的现场音响正在成为中国之声越来越清晰的主旋律。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之声已基本上脱离平面媒体的老路,开始了依托音响独立走路的全新话语时代,特色时代。

4 利用主题活动,进行品牌形象的宣传与推广

在打造“看得见的广播”中,广播媒体利用一些主题活动,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实现品牌形象的“可视化”宣传与推广,一系列大型户外活动的推出正是这一思路的体现。

《激情世界杯》校园行。在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前后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围绕这一重大体育赛事,先后举办了激情校园行、世界杯倒计时、海选世界杯校园主持人等多项活动。尤其是“《激情世界杯》校园行”活动在世界杯足球赛开赛后的前十天,每天晚上20:40~23:30把直播间分别搬进10所大学校园,由中央台主持人和体育评论员协同文体明星联袂校园主持人,共同主持世界杯足球赛比赛直播节目[1]

奥运联想千县行。2007年6月中国之声与奥运全球合作伙伴的联想(中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旨在深入传播奥运精神,实现“共同奥运”梦想主题活动——“一起奥运圆梦2008”的奥运联想千县行活动在全国全面展开,活动将历时一年,全国近1500个县城和县镇城市的青少年将通过奥运主题广场体验活动与近百位奥运明星亲密接触。全国100名优秀青少年代表将通过中国之声的《奥运联想千县行》专题节目选出,组成“联想奥运圆梦团”,到北京为2008奥运会加油!

《直播中国》节目。中国之声《直播中国》节目是一档长达90分钟的大型户外直播活动,通过新闻现场展示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成为各地向全国展示“魅力城市”和“三个文明建设”成绩的重要窗口。2004年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利用这个节目,成功地直播了河南、烟台、天津、长春、南京、张家港、成都、庐山等诸多个城市。2007年7月1日开始,中国之声《直播中国》又联合多家地方电台和中央台记者站推出“五环之光”《奥运之城》系列直播,向世界推介北京、香港、沈阳、秦皇岛、天津、青岛、上海7个奥运主办、协办城市、展示各地赛场建设、接待工作的最新进展、介绍城市的风土人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受到了热烈欢迎,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5 由单一媒体向综合媒体转变,实现传播形态多元化

技术创造了新媒体,也创造了媒体的新价值,融合成为现代媒体的大趋势。近年来中央电台借助新媒体、新技术不断创新广播的传播形态,初步形成了以传统广播为主,集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出版、手机多媒体等于一体的发展格局。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中国广播网拥有专业频道37个,实现了中央台9套广播节目的在线直播和270个节目的在线点播,2006年全年在线点播节目总量2TB,日访问量和页面浏览量达到1400多万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音频第一网[2]。网络电台银河台目前在播5套节目,24小时不间断播出,同时开通了“播客”服务,日均访问量超过190万人次。中央电台付费数字电视《家庭健康》频道开始步入市场,已在国内24个地区实现落地。数字广播中国音乐、古典音乐、评书连播、相声小品等4套节目,在北京等地落地;手机广播已开办新闻、娱乐、信息等3个频道,成长态势初步形成。此外,中央电台还利用报刊出版等媒体资源开拓市场。对中央电台来说,以广播为主,以多媒体为发展方向,既能有效整合传播资源,扩大覆盖范围,使传统的广播资源在各类媒体上得到综合利用,又可以满足受众个性需求,实现增值服务,发挥了整体传播效应,提升了影响力和竞争力。当然,目前,中央电台对新媒体的开发利用还处于战略起步阶段。

参考文献:

[1] 申启武.广播新闻:在创新与超越中寻求突破[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2).

[2] 王宴青.传媒格局变革与广播创新新方向[EB/OL].http:∥www.cnr.cn/tbtj/sytt/200706/t20070604_504482224.html.(2007-06-04)[2008-03-11].

篇5: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新闻稿

7月4日,由浙江工商大学主办,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主题“爱在盛夏”电脑医院公益巡回维修在浙江建德火热开启。

小分队到达建德后,立刻开始分工,一部分人开始与当地的管理员进行联系,将桌子等工具准备好,而另一部分人马上展开宣传。在宣传过程中,我们的活动得到当地人们的支持。而且由于活动的火热,宣传单不够。在额外打印宣传单的时候,老板也因为我们的.服务而积极的支持我们。

我们的地点在建德市洋溪街道一江春水社区。为了更好地为各位居民服务,实现我们“爱在盛夏”的主题,我们在居委会上摆了个现场维修,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居民进行服务。同学们积极的热情远远超过气温。虽然气温很高,但是各位同学依然坚持在维修现场等待需要解决的电脑。

篇6:创新实践活动新闻稿

——机械工程学院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2015年7月22日,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两名辅导员老师和十八名学生代表一行二十人走进了佳木斯市向阳区安民社区进行了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院筑梦服务团继承了2014年“同圆中国梦,播种暑期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以提高成员自身素质、参与基层公益实践、关心关爱社会为宗旨。深入基层,身体力行,开展社会实践公益活动。

上午九时左右,准备已久的机械工程学院筑梦服务团按照之前的部署分成了两支队伍。第一组由一名辅导员老师和几名同学组成公益环保宣讲团,进行环保宣讲。宣讲团成员首先与社区居民提出了自己关于环保的建议,在宣讲书中发起了“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将绿色作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用爱心去关注环境的变化,用热情去传播环保的理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责任”的倡议。宣讲之后,宣讲团与社区居民进行了关于环保方面的交流。在交流中,宣讲团仔细聆听居民的想法,将他们关于环保的小妙招及时记录。随后,宣讲团将社区内的垃圾进行捡拾。

第二组由另一位辅导员老师和其他几名同学组成慰问团,慰问社区中的老人。在本次的慰问中,我们走到了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党员家中。在与老党员的亲切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他许许多多的英雄事迹,让我们不禁的佩服起这位老人。随后,热情的慰问团帮助老人打扫了卫生,将老人居住的屋子打扫的十分干净。看着老人开心的笑容,我们也十分的开心。

篇7:创新实践活动新闻稿

(政法系通讯员戴静 黄天媚报道)9月18日下午,政法系、思政部在第一教学楼308室召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学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3组成员到会指导,政法系、思政部领导班子及全体教师党员参加此次动员大会。

根据上级党委的要求和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政法系党总支制定了《政法系党总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系党总支书记黄志雄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动员会上,系党总支书记传达了上级和学校的文件精神,解读了我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并就如何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要求。黄书记指出,全体党员要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完成好各个“规定动作”,同时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工作等结合起来,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好,力争使各项工作有新的起色,上新台阶。

学校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3组成员、学校统战部部长、组织部副部长黄燚在会上传达了校党委关于开展教育活动的要求,对政法系、思政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准备工作给予肯定,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黄部长指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结合工作实际,做到“正衣冠、尚礼仪、正师风、强师德、立师能”。同时,要深刻领会、积极参加,加强师德建设,做到“爱德如命、爱生如子、爱岗敬业、爱校如家”。最后,黄部长希望政法系、思政部全体教师党员能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力争先行一步,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为了全面、深入、务实地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9月18日下午,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韦xx到政法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活动,图书馆馆长黄勇、科研处副处长邱xx随同调研。

篇8: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与创新探究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实践创新对党的政治目标和任务起着服务作用, 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都对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适应新的工作任务。如今, 面对新的历史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我国的新闻工作在实践与创新上有不少突破, 对新闻的改革创新与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开创了新闻宣传工作的崭新局面, 在继承的基础上, 党的新闻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二、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创新

我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困难, 但是, 通过对工作的不断调整创新, 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 深化改革, 我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实现了新的发展, 在实践与创新上有不少突破。

1、坚持以人为本

新闻宣传工作应当坚持“三贴近”和“走转改”, 开创新的工作局面。我党的执政理念包含着“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思想, 并根据“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坚持群众路线是“三贴近”的重要内容, 深入群众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如今, 在新的执政理念下, “三贴近”包含了新的思想理论价值,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占据了重要的思想地位, 成为工作的基本原则。在落实“三贴近”原则的基础上, 开展“走转改”, 这样一来, 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会大大提高, 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 这是新闻队伍建设, 提高人员素养, 促进新闻工作者成长的道路。

通过实践可以证明, 作为新闻工作者, 要坚持把实际工作进行深化, 贴近群众的现实生活, 才能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呼声和要求, 才能真正把宣传党的主张同反映人民呼声统一起来, 把正确引导舆论同反映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2、把新闻宣传作为党的执政资源

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舆论引导力是重要的问题, 党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 舆论引导力是重要的内容。近年来, 我国的新闻宣传工作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方面花了很大功夫, 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牢牢地将舆论引导到了正确的方向,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 自觉性和有效性均不断增强, 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大力推动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引导舆论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把新闻宣传作为党的执政资源, 是一种创新, 是对新闻宣传作用的全新认识, 这些都说明了我们对于新闻宣传的作用跟随时代的发展在不断进步, 扩展到方方面面, 不断深化, 现在, 用新闻宣传资源已成为共识和自觉的行动。

3、整合各类资源, 促进媒介融合

整合各类资源, 促进媒介融合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与创新的关键。如今, 我国初步建设了新型舆论宣传平台, 这点使得传统与新兴媒体在优势上形成了互补, 互相协作, 提高了工作质量, 大大提高了媒体的传播和影响能力, 能更好的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实践创新以及党的政治目标和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 当今的新闻工作应当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 并且结合都市各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

作为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 应该对收集到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 融合多方面媒介, 形成强大的宣传力, 使得新闻宣传工作的传播影响力和引导力得到大的提高。如今, 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 如互联网, 传统新闻宣传媒体的格局在根本上发生了变化, 并不再是单一的媒体进行传播, 而是在新闻工作中融合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 两种媒体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并且, 在舆论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形成了新的良好媒体格局。这些变化都使得舆论格局呈现了多种形态、多个层次、多元化发展的新态势。

三、结语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实践创新对党的政治目标和任务起着服务作用, 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都对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历史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我国的新闻工作在实践与创新上有不少突破, 对新闻的改革创新与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党的新闻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 把新闻宣传作为一种资源, 整合各类资源, 促进媒介融合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按照新闻工作内在要求规范新闻传播活动是新闻宣传工作实践与创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阮仲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舆论引导水平的提高[J].中国地市报人, 2012;6:18-19

[2]孟晓林.“走转改”:党报改革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西藏日报开展“走转改”活动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 2011; (11) :15-18

篇9:新闻宣传工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政工工作;新闻宣传;理论;实践;创新

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运用信息传播规律,积极探索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方法,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司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新形势下,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力,应重点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等方面下功夫。结合新闻宣传工作实践,就创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笔者认为,要创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可以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创新。

一、深入基层挖掘法,实现“三贴近”

(一)深入一线挖掘新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闻宣传“三贴近”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不能关起门来想点子,要“沉”到基层一线之中,沉入新闻源头中去挖掘新闻事实。同时,要注意挖掘新闻资源和素材蕴含的全部信息,使信息链条得到有效延伸。通过对大量的、丰富的、感人的素材进行深加工,通过分析、思辩、提炼,努力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深入揭示事物的内涵与本质。

(二)瞄准热点捕捉新闻。员工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大多关系员工切身利益,是公众的聚焦点。新闻宣传的职责是要把员工关心又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新闻事实与群众的相关性,敏锐捕捉群众关切度高的热点。在实践中,新闻报道既要报道新闻事实,还要善于从员工关心的视角推出背景新闻、热点透视,通过解答员工关心关注的问题,从而超越新闻事实本身,挖掘出更加丰富深刻的新闻。

(三)贴近生活提炼新闻。一个好的新闻宣传,离不开构思的独特、策划的精妙、表达手法的新颖。然而,蕴藏在生活实践中的新闻事实就像一颗颗散珠,需要宣传者用一根线巧妙地串起来。要改变过去新闻宣传习惯于顺向观察现实生活,顺向谋篇布局的思维定势,善于通过逆向观察问题,反向构思新闻作品的方式,有时能给受众一个意外的“惊喜”,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二、主题宣传系列法,唱响主旋律

(一)主题宣传“常态化”。就是要组织媒体,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新闻主题宣传活动,善于围绕主题深入剖析,使之细化成公众关注的子题目,展开新闻报道。通过连续不断的主题新闻宣传态势,一波接一波的宣传,一轮连一轮的宣传,前后衔接,首尾呼应,在公司上下营造主题宣传的舆论强势。

(二)主题宣传“战役化”。主题宣传要在准确把握公司工作中心和重心的基础之上,对新闻宣传及时进行统筹策划。每一个主题宣传活动,就像组织战役一样,精确策划设计,做到主题明确、导向明确、内容明确、人员明确、时间明确、形式明确。特别是要抓好各类新闻报道体裁的综合运用,对同一宣传主题,要善于运用消息、通讯、特写、综述、图片、言论等多种形式,集中时间宣传工作亮点或新闻典型,形成舆论攻势,占领舆论主阵地。

(三)主题宣传“立体化”。主题宣传的系列化,需要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媒体的整体联动动。即对同一宣传主题,要在同一时间段,组织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等不同类型的媒体进行联合采访,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的系列宣传报道,做到全覆盖,形成立体宣传势态,发挥规模宣传效应。

三、典型宣传形象法,增强认同感

(一)精选宣传典型。先进典型打动人的关键是典型要有血有肉、生动鲜活。因此,宣传先进典型,必须摈弃搞“假大空”、“高大全”传统做法,精选角度进行深度挖掘,选择最能打动群众心灵的宣传角度,选择群众感同身受的新闻事实,原汁原味地把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展现在群众面前,让群众自己去感受、去领悟。

(二)形成关注焦点。新闻宣传只有把公司党组的中心工作和着力点变为员工的关注点、兴奋点,才能起到凝聚人心、集合力量的作用。实践证明,先进典型离员工越近,就越有说服力感召力,越为员工所欢迎和认同。可亲、可敬、可学的典型才能激活员工兴奋点,才能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先进典型既是员工中的一员,又是员工的优秀代表。

(三)揭示本质特征。典型宣传形象化的关键在于能否揭示事物的本质,能否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能否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因此,典型宣传必须注重对受众的穿透力,注重对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把体现事物内在本质的东西展现出来,最大限度地给广大群众以启迪。

四、常规动态结合法,润物更有声

(一)要下好“细雨”。“细雨”式新闻宣传就是指常规性、动态性的宣传报道。这就要求公司新闻媒体要认真做好常规性、经常性宣传报道,把需要宣传贯彻和展示的各种精神、理念和信息以“细雨”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受众,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只有不间断地抓好常规性、动态性的宣传报道,才能让公司、上级和外界受众了解其发展状况,掌握其工作成果,听到其声音,看到其形象。

(二)要下好“阵雨”。“阵雨”式新闻宣传是指集中式、战役性宣传报道。把发生的成功经验、典型事迹、发展成果等通过平面、纸质和网络媒体集中时段、集中对象,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报道,对内可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对外有助于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公司近年来在“抗冰保电”、“抗震救灾”、“抗洪保电”、“甘新750千伏、甘青750千伏二通道联网工程”。以及“皖电动送”、“哈郑直流”等重点工程建设中的集中密集报道,就引起了社会良好共鸣,展示了陇电员工敬业奉献,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良好形象。

(三)要“细雨”引“阵雨”求平衡。就公司而言,要善于发挥媒体团队和社会媒体的作用,做足常规性、动态性宣传报道的功夫,努力下好新闻宣传的“细雨”;不仅如此,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新闻宣传的“细雨”引出新闻宣传的“阵雨”来,即适时邀请社会媒体进行集中采访、集中宣传,努力形成“细雨”与“阵雨”相互补充、相互衬托的态势。

五、正面宣传效应放大法,增强影响力

(一)提升宣传层次。放大正面宣传效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目的地把“局部”的宣传变为“全局”的宣传,把低层次的宣传推向高层次宣传,把影响“一小片”的宣传变为影响“一大片”的宣传。

(二)拓展宣传地域。正面宣传要敢于跳出“地域”的局限,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把自己好的新闻线索、有特色的新闻素材向外地新闻媒体推荐,借助外地媒体这一平台,拓展自己的正面宣传地域,扩大自己的正面宣传效果。

(三)丰富宣传形式。正面宣传光靠传统媒体的单方面宣传,其影响力是有限的,还需要多种宣传形式的综合运用,多渠道放大正面宣传的效果。如就一个新闻事件的宣传,在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等媒体宣传的同时,还可以就某个典型的新闻事件开展研讨会、座谈会、巡回报告、图片展览、文艺创作、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把正面宣传的效果完全释放出来。

六、负面事件正面宣传法,帮忙不添乱

(一)负面事件宣传报道要注重破题。任何一个负面事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得当,对于事件本身是一个防止事态恶化和促进迅速整改的力量,对于相关单位和人员是一种警醒和教育,对于受负面影响的相关单位和人员是一种安抚和疏导,对于社会矛盾是一种化解。因此,要把握宣传报道的分寸,根据负面事件的性质来选择报道角度。如对违反公共道德的负面事件重在谴责和引导。

(二)正确对待外部新闻舆论监督。外部新闻舆论监督是指除本地新闻媒体以外的其他媒体对发生在本地的负面事件的批评性报道或负面报道。在处理记者和媒体对负面事件的调查采访时,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国家机密、军事机密及商业机密的,我们要本着乐于接受监督、敢于面对问题的态度积极配合接受采访,并与之密切沟通,如实反映情况和问题,不遮掩,不找任何借口拒绝、抵制、推委新闻媒体。同时,党委宣传部门要准确掌握媒体的到访情况,做到热情服务,了解媒体记者的采访意图,并做好被采访单位和采访记者之间的沟通衔接工作。

(三)负面事件宣传力求产生正面效应。负面事件正面宣传贵在成为“减震器”、“减压阀”、“缓冲器”。因此,在遇到负面事件时,要从正面角度入手组织宣传报道,使负面事件宣传报道产生正面效应,成为认清问题、化解矛盾、告知公众,推动工作进步的强大舆论力量。即从相关单位如何解决和处理,如何采取强有力的处置措施,如何以此为戒改进工作等方面进行报道。同时,对于负面事件的报道要及时把好脉,通过本地媒体和外部媒体发通稿的方式,让公众了解事件的真相,促进问题解决,推动工作进步。

七、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法,打好主动仗

(一)转变观念,主动应对。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即时聊天工具、博客、BBS论坛、手机短信等新型传播形式对通过传统新闻媒体手段引导社会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因此,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各级宣传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树立突发事件公共信息管理新理念,由“消极应付”转为“主动应对”,把信息发布与事件处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全新的突发事件新闻应对机制。在制定本地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时应有新闻应对预案,明确新闻宣传负责人、新闻发言人和专门的新闻写作人员。

(二)争分夺秒,先声夺人。为减少流言和谣言传播及其负面影响,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新闻写作班子应在第一时间撰写出稿件,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发布有关信息。在信息传播渠道选择上要适应网络信息传播速度以分秒计算的特点,争分夺秒在网上首先发布,确保占领网上第一发布权,同时在当地电台、电视台连续播出,再考虑尽快见报,以赢得引导舆论的先机。

(三)全程跟踪,滚动宣传。突发事件的新闻宣传必须随着事态的发展、调查事件原因的深入、处置工作的全面展开,需要进行连续的“滚动宣传”。要把握消息发布主导权,根据事件处置需要和社会舆论情况,举办多频次、多层次、多角度的新闻发布活动,通过媒体向社会及时提供大量的信息,形成大面积的信息覆盖,让受众随时知道最新、最多的新闻信息,及时知晓党委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决策能力、处置能力,满足社会公众对突发事件的信息需求。

八、消极信息积极消化法,引导要得当

(一)畅通信息渠道。要建立健全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信息收集、反馈、处理系统,建立消极信息排查制度,对可能被媒体和公众关注的事关发展稳定的问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排查会的方式,对明确应对的策略和方式,真正做到面对传播的消极信息临危不乱,处置有方。

(二)善于趋利避害。一旦出现了消极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要按照“利中取大,害中取小”的处置原则,及时对出现的消极信息进行深入分析,透过消极信息的表象,剔出信息中不能揭示事物本质的东西,把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真实的信息找出来,同媒体一道把消极信息带来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变坏事为好事。

(三)净化不良信息。消极信息与健康信息是一对孪生兄弟,对消极消息要引导媒体冷热有度,不追求轰动效应,不参与炒作渲染,不随意转载网上消息,而是着力报道有关部门迅速、及时、妥善处置事件的工作情况,以正面报道引导社会舆论。对那些不顾正确舆论导向,将道听途说的消极信息编发上网,要敢于依法依规及时进行清理,并把真实的信息发布网上,防止不负责任的小道消息和不良信息影响社会舆论。

总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工作,增强主动性、掌握话语权,注重抓基层、打基础,着力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韦尔伯•斯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2] 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M].福建: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3] 弥尔顿.吴之椿译.论出版自由[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

[4] 黄旦.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篇10:创新实践活动新闻稿

讲话中还强调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因此搞好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就如何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讲话还提到以下几点:一是全面领会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地在学院深入开展。二是要真抓实干,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以及共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讨论,主题学习等等。三是紧紧依靠学校党委开展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反对“四风”。

讲话最后指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提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方式方法,努力把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到每一个地方,做出成效,为全面建成创业型东南强校、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篇11:创新实践活动新闻稿

为了呵护、关怀我国特殊儿童,11月7日至9日,“义捐”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学#校区青志指导中心办公室门口和雨母校区笃行园1、2栋之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该活动由共青团**大学委员会主办,**大学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和守望阳光爱心助残志愿者服务队承办,衡阳市聆音聋儿言语康复中心、**大学医学院志愿者分队、**大学护理学院志愿者分队和**大学核资源工程学院志愿者分队协办。“义捐”志愿服务活动面向南华大学全体学生,为学生们捐献爱心、关爱特殊儿童提供了一个平台。

本次义捐活动于11月7日正式开展,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很多学生自愿把自己的.一些书和闲置物品捐献出来,贡献了属于自己的一份爱心。这些义捐收集到的物品将会被整理分类、记录及标价,以此为之后的义卖活动做准备。守望阳光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黄诗颖表示从这个活动中感受到了传递爱心的快乐,同时她也真切表达了对捐赠者的感谢:“纸笔书籍、拼图玩具、零食饮品,一品一物,皆是爱心,谢谢你们。”

篇12:创新实践活动新闻稿

主题实践活动

6月16日上午,石家庄市“日行一善”网络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举行。

上一篇:学校转团关系介绍信下一篇: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最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