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在我们身边

2024-04-10

科学在我们身边(精选12篇)

篇1: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就在身边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

2、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喜欢大胆现象与未来科技有关的内容;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

3、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重点难点: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

一次性纸杯吸管一杯水 一杯酒一杯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在玻璃杯口上放一个塑料垫板,垫板肯定不会掉下来,如果在盛水的杯子上覆盖垫板,杯口朝下时,垫板会掉下来么?

2、教师演示实验。

3、学生实验。

4、教师:这个小实验包含着科学道理,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这样的现象,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体验到,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从探究身边的科学开始。

二、探究过程:

活动一:我们来做小实验。

1、不借助双手的力量,你能站起来么?

(1)学生热身活动:起立、坐下、起立、坐下。

(2)讲解演示实验方法与要求:让一名学生端坐在讲台前的椅子上,双脚着地往前放。教师把手指放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体向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么?

(3)学生猜测并说出理由。

(4)分组实验:按照要求,两个同学一组实验。

(5)交流、分析实验结果:自由猜想坐在凳子上的同学无

法站起来的原因。

(6)教师小结:这个简单的实验包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

至于究竟怎么回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研究,看还能发

现那些问题。

2、“吹蜡烛”实验。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在同学们的实验桌子上有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文具盒、书本等,隔着现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会把蜡烛吹灭么?思考其中的道理。

(2)学生预测:隔着什么物体能吹灭蜡烛?

强调注意事项:瓶子、木块等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嘴与

蜡烛的火焰妖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这个实验不是比赛吹蜡

烛,而是试一试那种方法能吹灭蜡烛。

(3)分组实验:小组合作试验,教师巡视学生的实验情况,指导学生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对比试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同时启发学生把身边的事物作为实验材料,注意进行试验。

(4)讨论:

A、为什么隔着漏斗、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瓶子吹气时,因为空气流动越快,气压越低。空气沿瓶子四周流动形成低

压区,外部气体迅速流入低压区,正式这种空气流动吹灭了

蜡烛。而隔着漏斗吹气有两种情况:一是使漏斗的宽口对着

火焰,火苗将斜向口都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因为吹

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

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弱,将涌向漏斗的宽口内。因

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如果吹气时用力大,空气流速大,外面的空气就会从喇叭口中央向内跑,从而在蜡烛周围形成气流,也能将蜡烛熄灭。

二、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处用力

吹气,蜡烛能很容易的被吹灭。)

B、为什么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等吹不灭蜡烛?(空气

吹不过去,形不成气流)

3、“吸饮料”实验。

(1)教师:我们在生活中喝饮料、喝奶时,常常用到吸管,利用吸管可以很方便的帮助我们喝到饮料和牛奶。今天我们

用两个吸管试一试。

(2)提出实验要求:同学们用两只吸管同时去吸饮料,一

支插到饮料里,一致放在杯外,用嘴同时吸两支吸管,看能

否吸到饮料。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引导学生说出实验中的发现,并猜猜其中的原因。(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吸管来喝饮料时,嘴就好比一个真空泵,稀奇时口腔的气压就降低了,由于空气压力要保持平衡,外

面的气压比口腔内的气压大,大气压压迫饮料的表面,就把

饮料沿着吸管压到口腔里来了。如果我们口含两根吸管,那

根露在杯子外的习惯使你的口腔无法形成真空泵,换句话

说,你的口腔这台真空泵漏气,这样你口腔中的压力和外面的大气压一样,饮料依然原封不动的留在杯子里。)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做实验的过程就是做科学的过

程。实际上,我们做的这些活动既是科学家曾经做过的活动。

科学家为了弄明白一个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就要不断地做实

验,知道弄清楚为止。比如:科学家根据隔瓶吹蜡烛的实验

制造了流线型的汽车、飞机、轮船等,不仅美观,而且提高

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能。

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活动二:交流生活中的科学。

1、寻找是中的科学:

(1)教师:实验中、游戏中有科学,我们身边的所有物品

都关系着科学。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还有科学呢?

(2)小组交流:生活中哪里有科学?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一说我们身边哪里还有科学,可以

从学过的内容中找,可以根据自己的时候经验从上海中找,可以从一些科学书籍中找,还可以从自己的身边找。

(3)教师小结:看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

科学,主要你是个有心人,我们身边的科学就不难发现。

2、交流资料,感悟科学。

(1)交流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

(2)教师播放自己准备的资料:(课本第四页中的内容)让

学生了解一些简短的高科技产品,及科研新成果,感受科技

在进步,增强学生学科学的信心,使学生感悟到身边处处有

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三、拓展活动:

课下,请大家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进行一次调查活动,继续我们探索的脚步。

六、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三年级学生的第一节科学课,学

生对科学充满了未知和新奇,如何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培养出

浓厚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习惯,我选择了通过游戏导入让学

生初步认识科学,又通过三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经历了提出

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的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主体”的原则,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实验、解决问题,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目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目标。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对于课堂临时生成的一些问题,如:隔着流线型的瓶子能吹灭蜡烛的原因有些班的学生没有回答出关键原因,在我当时看来有些累赘罗嗦,当时,我没有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而是急于想否定学生的想法,言行过急,没有及时做出有效调控,效果不够理想。

通过第一次上科学课,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个科学课的教师,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节课,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

篇2:科学在我们身边

★ 《植株的生长》说课稿

★ 科学说课稿

★ 科学说课稿

★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

★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

★ 《科学之旅》说课稿

★ 初中科学说课稿

★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 我们校园说课稿

篇3: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淘气:我们全家都一起看了, 还一起庆贺“嫦娥一号”升空成功呢!

◎蓝猫老师:你们一定为“嫦娥一号”升空骄傲吧?为向火星发送宇宙飞船惊叹吧?为卫星电视、电脑的神奇好奇吧?这些都是人类的尖端科学, 是大科学家们研究的成果。我们小朋友要从小爱科学, 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如今, 科学与我们身边的生活关系十分紧密, 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我们天天用科学。蓝猫老师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身边的科学知识好吗?

第一节宝物大派送

◎红猫:好!我从小就想当科学家。

◎叮当猫:蓝猫老师, 我知道科学知识是大科学家才有的, 我又不是科学家, 我怎么知道身边有哪些科学知识啊?

◎蓝猫老师:其实, 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我送你们三件宝物, 你马上就会变成小小科学家。首先, 请大家闭上眼睛摸摸自己的耳朵, 耳朵像什么呢?

◎叮当猫:老师, 耳朵像问号。

◎蓝猫老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啊!

◎蓝猫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再摸摸后脑勺, 像什么呢?

◎叮当猫:报告老师, 后脑勺也像问号。一个大大的问号。

◎蓝猫老师:对, 非常正确!我送给大家最最最宝贵的第一件宝贝, 那就是问号小精灵。

◎叮当猫:啊?原来宝物是问号啊!有什么稀罕!

◎蓝猫老师:呵呵!小看问号啊?下面我请问号小精灵跟大家见个面, 先请它做个自我介绍好吗?大家掌声欢迎!

◎问号小精灵:大家好!我是小问号, 我长得像挂钩, 也像爷爷的烟斗。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就找我。我是你们最好的朋友, 你们的事就是我的事, 你们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我保证, 随叫随到。不过, 要和我问号小精灵做朋友, 还有个条件, 那就是对任何事物好奇, 见到任何事物, 多问几个为什么, 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将问题进行到底!你们能做到吗?

◎大家:能!

◎蓝猫老师:既然大家都支持问号小精灵!我就送大家第二件宝物, 那就是《蓝猫淘气3000问》和《10万个为什么》。

◎红猫:这两套书我太喜欢了!

◎黑猫:快告诉我们第三件宝物是什么?

◎蓝猫老师:第三件宝物就是魔法太阳——发散思维。

◎叮当猫:哦!老师, 好难懂啊, 什么是发散思维啊?

◎蓝猫老师:我这么给你们说吧, 就是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 我们的思维要像太阳光一样, 向不同的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答案越多越好, 最后选一个最好的答案。简单地说, 就是给一个问题, 找到100个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三件宝物来发现身边的科学知识吧!

第二节问题串串烧

◎问号小精灵:为什么我们的手指头上都有指纹, 手掌有手纹呢?

◎叮当猫:我知道:妈妈把我生下来时就有指纹, 不信问妈妈吧!

◎蓝猫老师:不恭喜你啦!因为你没思考, 回答错误!

◎红猫:我知道!因为没有指纹, 我们拿东西就会打滑, 就像捉泥鳅, 滑溜溜, 指纹可以增大摩擦力。

◎蓝猫老师:太棒了!加100分。

◎问号小精灵:请问警察为什么可以用指纹破案?

◎蓝兔:因为每一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是独一无二的。

◎蓝猫老师:真棒!加100分。

◎问号小精灵:为什么我们穿的鞋鞋底都有花纹?

◎叮当猫:我知道!因为鞋底都有花纹, 可以增大摩擦力, 要不, 我们走路就会像在冰上一样, 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蓝猫老师:恭喜你, 开窍啦!加100分。

◎问号小精灵: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 不是方的?

◎白猫:因为太阳是圆的, 所以车轮也是圆的。

◎蓝猫老师:对不起!答错啦!

◎红猫:因为圆的车轮滚动快, 不颠簸;而方的车轮即使能跑, 颠簸也会非常厉害, 人受不了, 运动也会很慢。

◎蓝猫老师:快告诉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红猫:多读书啊!善于提问, 善于学习。

◎问号小精灵:为什么人的眼睛要长睫毛?为什么看电视至少要离两米远?为什么不提倡用一次性筷子?

◎叮当猫:因为睫毛可以为眼睛挡灰尘, 睫毛像眼睛的自动窗帘;因为电视有辐射, 对眼睛有伤害, 容易让眼睛近视;因为一次性筷子是竹子树木制成的, 会对森林造成巨大的破坏。

◎蓝猫老师:哇哇哇!叮当猫太厉害了!加300分。

◎白猫:还有其他问题吗?

◎蓝猫老师:同学们, 像这样的问题多如牛毛, 只要你多观察、多发现、多提问, 问爷爷, 问奶奶, 问老师, 问同伴, 再多问问《蓝猫3000问》, 问问《10万个为什么》, 你就会成为一位小小科学家。我还告诉你一个秘密, 我还经常问“电脑”哪!问号小精灵, 你知道吗?电脑可是回答身边科学知识的高手。不信你就试试吧!

【闯关任务】

口令:闯关路路通, 作文我霸主!!!

1.收集10条节能环保科学小知识。

2.每天读5分钟《10万个为什么》。

篇4: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树上的苹果往下落;水往低处流等等,都是因为重力的作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球在下落过程中不容易损坏羽毛;人们骑自行车在下坡时,不需要用脚蹬,非常轻松自如,这也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节省体力。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倒进嘴里,人们起跳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尘土会永远漂浮在空中,整个自然界将是一片浑浊。

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力,它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人们行走时,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太小的缘故;汽车上坡打滑时,在路面上撒些粗石子或垫上枯草树叶,汽车就能顺利前进,这是靠增大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鞋底做成各种花纹以及汽车轮胎做成花纹或挂铁链也都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滑冰运动员穿的滑冰鞋安装滚珠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力而减小滑行阻力;各类机器中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齿轮间的摩擦,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行。可见,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都与摩擦力有关,有益的摩擦力要充分利用,有害的摩擦力要尽量减少。

人们利用弹力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如衣裤的松紧带,小朋友跳的橡皮筋,拉力器,运动员撑高跳远,弓箭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另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开瓶器,园林剪,核桃夹,镊子,筷子等都是利用杠杆原理来制作的。人体自身身体结构也非常巧妙。拱形,球形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我们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保护着胸腔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拱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这些都是科学原理在我们身体中的完美再现。

天气的阴晴、冷暖与人类的各类活动息息相关,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热学知识。如人们常喝开水、吃熟食,需要对水和食物进行加热,而加热过程中就需知道燃料燃烧或电加热的基本知识;炎热的夏天在地上撒些水,靠水分的蒸发达到降温的目的;严寒冬天的暖气管道,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散热。各种机械轴承、火车轮箍的制造是充分利用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这些都是热学知识的重要应用。

人类生存需要光。白天靠阳光,夜间需要灯光,设想宇宙无光,整个世界将陷入一片漆黑,所有生物将无法生存,由此可见光的重要性。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或高温。医生带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额镜就是凹面镜。我国大力提倡使用以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以充分利用能源。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用凹面镜取得的。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汽车的反光镜用凸面镜而不用平面镜是为了扩大视野,使司机的视觉范围增大,有助于司机安全行驶。夏天人们都喜欢穿浅色衣服,冬天穿深色衣服,照明灯上装灯罩,以及我们房间的的墙面涂成白色。这都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性质。另外,教室的长度限制10m左右是避免回声的干扰,还能使回声与原声叠加在一起,加强原声;电影院的墙面凹凸不平,减弱各个反射面产生的回声,不至于影响放映效果。

电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电的应用。如夜间走路用的手电,它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干电池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而照明用电如使用不当,将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这是因为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而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远远高于安全电压;煮饭用电饭煲、电炒锅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电力机车的行驶也是靠电能,一切家用电器都需要电。假设没有电,人类社会将会倒退。因此,电是人类的好伙伴。

篇5: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作文

很多人认为干冰是水结成的普通冰,可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干冰是二氧化碳经过超低温处理后结成的固体。那么,要证明干冰不是水的原理,就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吧。

首先,收集一两块干冰放入水中(注意:水不需要加得太满),过一会儿,杯子就水喷出如同火山喷发般的白色气体,那就是二氧化碳。因为如果你伸手去感受这白色的气体,不会感到如同水汽般的潮湿,手也不会变湿,因为二氧化碳是气体。那干冰遇到火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先准备一个小蜡烛,将上一项实验中的干冰水冒出的气体倒入小蜡烛上(注意:水不要倒出),只见,不一会儿蜡烛就熄灭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干冰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把火和空气隔绝了,使其不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当然也就不能燃烧了。干冰遇到泡泡液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继续把干冰与水的混合体在旁边摆好,用手指沾一下泡泡液涂在瓶口,过一会儿,瓶口就会吹出一个个泡泡,而且会越来越大,那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干冰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把气泡吹鼓了,相当于吹气球一样。但过一会儿,那气泡就会被吹破,但有时气泡刚破裂,旁边就会滋生非常多的小气泡,这些小气泡就会自行蔓延开去,爬到瓶底、桌子上,清理起来就比较麻烦了。同理,我们把气球套在干冰和水的瓶口,就能吹气球了。那为什么每一个瓶子吹气球的速度和大小会不一样呢?那是和干冰量的多少有关系的,量多吹得又快又大,量少吹得又慢又小。其实干冰也可以改变颜色,如果你把一棵紫甘蓝榨成汁,再把紫色的汁倒入放干冰的水中,那过一会儿,那紫甘蓝汁的水就会变成蓝绿色,那是因为干冰把水的性质变成碱性,从而使紫甘蓝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过一会儿,颜色又变成了深蓝色,接着又变成了淡紫色。

篇6:科学在我们身边

案青岛版

课题

科学在我们身边

课时

使用意见

教学目标、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2、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喜欢大胆想象与未来科技有关的内容;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3、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教学准备

根据学生的实际,还可准备一些其它的游戏器材。

(一)游戏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同学来完成,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大的?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小的?(同学们推选了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游戏。)

讲解规则:老师这儿有两个漏斗和两个乒乓球。现在请两位同学每人拿起一个漏斗,将漏斗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内,用力向上吹漏斗口,谁能把气球吹走,谁就获胜。大家猜一猜,谁能把乒乓球吹走?

学生猜测:全班40名学生进行猜测,教师记录猜测情况:认为力气大的同学获胜的有36人,认为力气小的同学获胜的有4人,认为都不能获胜的有0人。

验证猜测:结果两位同学都没有获胜。全班只有一位同学猜测正确。

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猜测原因。

继续游戏:讲解新规则:我们再请两位同学换一种吹法,让漏斗口朝下,大家再猜一猜,谁能把乒乓球吹走?学生猜测,教师记录。学生演示,验证猜测。教师引导分析现象,提出问题,猜测原因。

游戏体会:两个游戏中的乒乓球都没有被吹走,而同学们的两次猜测都和游戏结果不一样。看来,研究科学不能光凭猜测,而是先猜一猜,再动手做一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来。

(二)教学新课

、我们来做小实验。

(1)“能否站起来”实验

热身活动:听老师的口令:起立、坐下、起立、坐下。

(学生反复做几次,感到起立坐下非常容易。)

实验要求:指一名学生端坐在讲台前的椅子上,双脚往前放。老师把手指放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学生猜测:指2—3名学生猜测,说出猜测的理由。

分组实验:按照实验要求,学生充分实验。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和进行实验的同学交流实验的感觉和体会。

汇报实验结果:坐在凳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自由猜想其中的原因。

教师小结:这个游戏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至于究竟怎么回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啊?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课下,同学们也可以继续研究,看还能发现哪些问题。

(2)“吹蜡烛”实验

提出实验要求: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有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会把蜡烛吹灭吗?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然后进行实验,并想一想其中的道理。

分组实验: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学生的实验情况,指导学生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对比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同时启发学生把身边的物体作为实验材料,逐一进行实验。

汇报交流:指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讨论:①为什么隔着漏斗、瓶子能吹灭蜡烛?

②为什么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等吹不灭蜡烛?

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状上寻找答案,并鼓励学生课下找更多的实验材料进行研究。

3、“吸饮料”实验

提出实验要求: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在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消了毒的烧杯和吸管(应选择比较粗的吸管),同学们想办法去吸到饮料,看哪一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学生稍做讨论,然后开始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师:在实验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实验中的发现,并猜猜其中的原因。

同学们刚才玩的开心吗?你们是怎么玩的?(引导学生说出:先猜想,再动手做一做,最后得出结论)

4、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做游戏和实验的过程就是做科学的过程。科学家在做科学的过程中有了很多发现和发明,比如:科学家根据隔瓶吹蜡烛的实验制造了流线型的汽车、飞机、轮船等,不仅美观,而且提高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能。

2、说一说,我们身边哪里有科学。

、寻找生活中的科学

教师讲述:游戏中有科学,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还有科学呢?

学生举出身边的有科学的例子:玩具里面有科学,衣服里面有科学,动植物身体里面有科学,声音里面有科学,交通工具里面有科学,手机里面有科学等。

教师小结:看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板书课题),只要你是个有心人,我们身边的科学就不难发现。

2、交流资料,感悟科学。

师: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有关科技方面的资料,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带来的资料,展示了很多高科技产品,说明这些产品里面有科学。)

师:同学们带来的资料很好,老师也带来一些这方面的资料。

(教师播放当前国际上、中国比较先进的科技方面的录象资料,如:登月、克隆技术等。让学生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3、自由活动:启发学生画一幅科幻画或编一个科幻小故事,憧憬科学。

师:科学家们的创造令我们赞叹不已,老师也有一些大胆的设想,大家有没有兴趣听一听?(老师结合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生物技术——克隆技术”、“材料技术——纳米材料”、“能源技术——无污染能源”、“空间技术——太空移民”对科学的未来进行畅想,展现给学生一幅美丽的科学画卷。)

师:老师说出了自己的设想,同学们有什么大胆的设想呢?那就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画一幅科学幻想画或编一个科学幻想小故事,尽情地展示你的才华吧!同学们可以一个人活动,也可以小组活动;可以动手写一写、画一画、做一做,也可以说一说,想一想。

学生自由活动:有的学生画科学幻想画,有的编科学幻想小故事,有的在静静地想,有的在高声地说;有的小组动手制作太空城,有的小组开起了科学故事会,还有的小组正讨论进行一次以“畅想科学未来”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小结:有的同学的创作已经完成了,有的同学正在创作。老师知道大家有许多神奇的想法,我们在课下把自己的创作进行完毕,好不好?我们还要举办一个小型画展或故事会让同学们充分展示和交流。

五、课堂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小朋友们个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想象,不愧是一名小科学家。那你觉得同学中谁表现比较出色?为什么?你认为老师表现如何呢?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把你对自己的评价记录在评价表上吧!

六、布置作业

师:一节课的时间总是这么短暂,但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不会因为下课铃声响起而停止。课下,就让我们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进行一次调查活动,继续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吧!

篇7:科学在我们身边

科学是石,擦出智慧之火。科学是火,点燃进步的灯。科学是灯,照亮前进的路。科学是1门奇妙的艺术,它领导我们走进1个神奇的未知世界。有人说科学离我们很遥远,我却不这么认为。有1天,我们的学校,不,我们的班级里发生了1件“爆炸”事件。

那天下午,同学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听老师念听写。突然,“呯”地1声巨响,在安静的教室里如同是1个炮弹在爆炸,同学们都吓了1跳,老师也赶忙停下来。这声音打乱了全班同学。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大家1脸疑惑,都在搜寻着声音的来处。“老师,我的眼睛——”我的后桌圣滔同学揉着眼睛说,“不知什么东西飞入我的眼睛,酸酸的。”随后,从我的同桌育晔的抽屉里飘出1阵浓浓的味道,好似酸梅味,又像啤酒味。“育晔,你干什么?”老师大声叫道。“我没干什么。”我的同桌1脸茫然。老师敲了敲桌子说:“你抽屉里放什么?”育晔从抽屉里掏出1瓶装满腊梅的水,瓶底开了个小口。原来是这瓶腊梅水惹的祸。

老师拿着腊梅水,拍拍圣滔的肩膀说:“把水擦干,不要紧的。”说完转身对大家说:“今天,腊梅水瓶打扰了我们的听写。它是在提醒大家注意它,要大家想想它为什么会爆炸?”老师刚1说完,大家就你1言,我1语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水中有啤酒,有的说是育晔在玩,有的说水太满,有的说是腊梅水中有泡泡,可能与这有关……而老师却笑而不答,大家都被弄得1头雾水。同桌的1切我都很清楚,并不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可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是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向老师请教。老师举起瓶子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看,腊梅水中有什么?”“有腊梅。”“有气泡。”“……”大家各抒已见。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顺手把手中的腊梅水摇了摇。这时候气泡更多了,像1个个调皮的小孩子,顺着裂口往外挤。

篇8:科学在我们身边

一、求生存谋发展, 打造广播媒体竞争新优势

广播是传统媒体, 在与各种现代传播媒介的竞争中, 必须要有自己的独门绝技。省台在绥化市落地的广播节目有九套, 实现了大功率全覆盖, 可以说地方台的生存空间狭小, 发展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顺应媒体发展要求, 立足于本土新闻, 守好这块阵地并有所作为。

1. 技术保障优势。

良好的技术保障是办好这档节目的根本。去年, 我们用市政府支持的专项资金购置了技术较为先进的广播直播车, 把直播间搬到了车上, 主持人也走出了直播间, 来到群众的身边, 把“走转改”的要求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广播直播车根据群众提供的新闻线索, 行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把广播及时传播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2. 团队保障优势。

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 我们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交叉选择的办法, 抽调7名优秀的主持人, 组成了《我们在现场》节目组。节目初期他们承受了很大的思想压力, 因为在直播高压状态下, 面对大小不一的问题, 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社会经验, 更需要敏捷的思维以及化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由于这些同志缺少主持新闻类节目的经验, 加之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播出习惯, 面对这种调整和变化, 感到不习惯、不适应, 找不到感觉, 普遍产生了能力危机。通过7个月的摸索和精心打造, 这些同志经受住了考验, 得到了锻炼成长, 节目风格日趋成熟, 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3. 节目特色优势。

节目立足于本土, 突出舆论监督, 内容涉及政策解读、民生热点、消费维权、公益活动、突发事件等社会敏感问题, 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开播初期, 由于缺少新闻线索, 他们就主动策划、寻找线索, 一期期精品节目开始浮现, 其中《商户的牌匾, 城市的脸面》这期节目一炮打响, 当时很多商户不理解, 他们一方面调查走访倾听群众的意见,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舆论引导, 消除群众的疑虑, 化解矛盾, 使整治行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说真话办实事, 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彰显广播媒体新地位

新闻节目的生命力在于敢说真话、揭开事实真相, 既要用心帮助群众办实事, 又要积极主动为大局服务。

1. 用媒体的尊严打造现场直播的魅力。

每一次热线的接听, 都是奔赴现场的开始, 大部分采访调查、结办反馈都是在直播状态下完成的, 这需要媒体的底气和勇气, 因为听众喜欢最真实的交锋和碰撞。在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节目直播过程中, 节目组接到了市民谢先生的投诉电话, 说他在绥化市某鞋城购买的品牌运动鞋有质量问题, 随后记者和谢先生找到鞋城消协, 经过协商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其间, 记者调查全程适时直播, 让听众切身感受到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报纸会告诉你昨天发生了什么, 电视会告诉你今天发生了什么, 我们要告诉你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着什么, 这就是直播的魅力, 虽然未经修饰, 但仍然精彩。

2. 用媒体的良知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

我们始终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 弘扬主旋律, 让那些温情感人的故事在电波中传递。今年3月份, 佳美小区轻生妇女的贫困家境被节目报道之后, 很快有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4月份北林区张先生的智障女儿走失了, 节目播出后, 一个寻人爱心团队迅速在社会自发形成, 许多爱心司机通过热线描述了走失女孩的最后位置, 一条较为完整的行踪路线在众人的描述中变得清晰。正是《我们在现场》的一次次直播, 让奉献与爱心成为城市上空优美的主旋律。

3. 用媒体的力量, 建立社会联动和快速反应机制。

一个成熟的媒体或节目, 应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 放大媒体的优势, 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政府职能部门也会借助媒体平台, 了解民意, 为民办实事, 因此建立社会联动和快速反应机制尤为必要。如今的《我们在现场》节目, 已经成为政府职能部门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窗口, 通过节目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协调作战,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与交警部门建立了快速联动机制。交通拥堵或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时, 我们第一时间连线北林交警大队, 及时快速疏导交通。二是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建立了一把手督办机制。凡是群众反映到节目组的问题, 都以局长督办的方式加快问题的解决, 然后通过节目向社会公布结果, 同时还建立了协调会议制度, 不定期地沟通反馈情况。三是与运管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在媒体的舆论监督下, 他们主动成立绥化市整治非法营运车辆办公室, 专项治理“黑车”问题, 进一步规范了营运市场管理。

4. 用媒体的责任, 为城市送去温暖。

篇9:科学在我们身边

9月15日上午9点,“上海科普开放日”开幕式在位于A区域的主会场进行。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宣布本届上海市科普开放日正式启动。上海市食安办主任阎祖强表示,今年的科普日活动主题抓住了当前广受关注的热点——食品安全问题,这是与市民切身利益相关且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

趣味实验揭秘厨房里的科学

在上海海洋大学的“科学商店”里,大学生向市民展示了“厨房里的食品科学”。虽然大家对食品安全十分关注,但苦于无法辨别孰优孰劣,在这里就能学到几个方便实用的小窍门。比如鉴别蜂蜜的质量,“科学诠释者”用一张餐巾纸就可以做到。他们用滴管分别在两瓶蜂蜜中各取出一滴滴在餐巾纸上,其中一滴蜂蜜很快晕开了一圈水渍,而另一滴仍保持着浑圆完整的形状。学生解释说,前者品质较差,因为掺在蜂蜜中的水分会被餐巾纸吸收,而纯度高的蜂蜜则不会。

如何判断辣椒粉是否添加苏丹红?这一实验同样在厨房中就能完成!将少量辣椒粉浸泡在食用油中片刻,若食用油被“染红”。就说明添加了苏丹红。这一小技巧利用了苏丹红不溶于水而溶于油的性质。演示这项实验的同学说:“掌握了一些物质的原理,就有可能找到相对应的简易方法来检验它们。”

上海海洋大学还带来了一台“脂肪测试仪”,只要站在上面几秒钟,身体的BMI指数、新陈代谢率、脏器肥胖度等指标很快就能显示出来。随后就有学生根据数据为测试者分析其身体状况,并提出相应的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建议。

科学知识让人们吃得明白

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在会场中建立了一家“健康生活模拟食品超市”,参与者可以通过在模拟超市采购食品的方式参与其中。先选取自己经常购买的食品(由卡片代替),然后到“收银台”扫描卡片上的特制条形码。条形码中记录了每件食品所含的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这四大营养指标,通过扫描,顾客就能知道自己所购食品是否符合营养的要求,从而反映出日常饮食的营养结构。

上海交通大学的展台上放着木瓜、小番茄等人们经常食用的果蔬,它们和转基因有多少关系呢?交大的师生现场教大家“如何与转基因相知相识与相处”。 “其实我们在市面上买到的木瓜都是转基因的,”一位交大研究生告诉记者,“如果不用转基因技术提高木瓜的抗病虫害能力,我们基本上只能买到烂掉的木瓜。”而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转基因的小番茄,却在这里“沉冤昭雪”——原来其小巧玲珑的形态着实是天生丽质而非人工改造。交大师生还向前来询问的市民解答对转基因产品的疑惑,比如为什么抗虫转基因技术能使虫不吃但人能吃、抗虫转基因技术会不会带来“超级害虫”等。“其实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国家的认证和许可,市民不必对此类产品太过抗拒。”

此外,来自多家企业和研究所的产品也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眼球。比如上海农科院带来的“瓶装杏鲍菇”,在简易的塑料瓶中放入培养材料和菌种,只要给它们合适的生长条件,自己家里也能种出营养美味的杏鲍菇!不少市民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看上去简单又有趣,不仅自己种出来安全放心,而且胖胖的杏鲍菇十分可爱,不失为一株另类的观赏植物。

全民参与的科普盛宴

在这两天的科普开放日活动中,除了上海居民,也不乏许多外省市的朋友前来参加。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对记者说:“这次的活动很值得参与,因为都是平时关心的事情,也收获了不少信息,学到很多知识。”在各个展区和展台,到处都能看到身着蓝色服装的志愿者,他们不仅引导市民维护活动现场,有些还身兼“科普宣传员”的职务。在“碧悠”酸奶展台,几位十多岁的小志愿者向市民讲解不同食品的营养情况,“小专家”准确的专业知识和老练的讲解方式让市民受益匪浅的同时,也不禁为小专家们啧啧称赞。

篇10: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悠悠伊水之滨,暖暖乡土之情,我是来自乐安中学的肖慧婷。今天我想要对大家说的是,请不要说科学离我们太遥远,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012年元月9日,安化县乐安镇蚩尤村的一个叫做“铁山”的地方,发现地质异常现象:原来挖出来的一块平地,现在整体明显增高,最高的地方已经涨了将近10米,犹如一座“小山”一样。周围山体不断有石头掉落,山坡上有一条断裂沟隙„„

面对如此地质异常现象,一时间谣言四起。

有人说,是火山爆发的前兆;有人说,是地震爆发的迹象;也有人说,是因为动了龙脉,龙发怒了;甚至有人说,是“世界末日”到了„„行人不敢经过,车辆不敢通行,到晚上,附近的居民不敢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

那么,请大家想想,这次地质异常究竟属于什么现象呢?科学地讲,不是火山,也不是地震,更不是到了“世界末日”,它只不过是一次山体滑坡。但是,它却是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的报复。

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当地政府为了修路搭桥,为了修堤筑坝,需要大量的砂石,怎么办?就在这座名叫“铁山”的地方开挖坡脚。坡脚挖空了,挖出了一块大坪,山体压力结构发生变化,斜坡稳定条件遭到破坏,上边的山体不滑下来才怪呢。第二,百姓们为了修建新屋,为了把木材变为现钱,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的渗入,从而加速了滑坡的发生。

这是违背科学的做法!不要以为这次山体滑坡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没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就可以小瞧了它。它是自然给我们敲响的一击警钟!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其实,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行动,是早就开始了的。不说那时间久的,如九八年的特大洪灾,不说地域远的,如日本的海啸。看看三年前“百年难遇”的大旱,就可见自然报复的残酷。那一年,日复一日的炙烤,日胜一日的干涸,眼看着秧龄到了,却无水耕田;眼看着花生玉米苗蔫了,却无水浇灌,从来没有断流过的家乡河三度断流„„有多少农民白费力气,有多少农家颗粒无收。看看今天头顶的雾霾,就知道环境恶劣到了何等程度,不见了蓝天,不见了白云,也不见了明月。

同学们,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虽说不可预见,但保护环境却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让我们握住科学的武器,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现在做起,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来开发资源,发展经济,是完全有可能抑制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行为的。

篇11:科学在我们身边

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回顾人类文明历史,可以发现人类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几乎一无所有,可是今天人类却在地球上建立了辉煌的文明,成为地球当之无愧的主人。追溯原因,就是一项又一项的科学发明和创造,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比如,集各种高科技于一体的神舟六号邀游太空,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能力、中国人的科技实力。可以说,今天我们的一切,都已经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衣到食,从住到行,从学到乐,从个人到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许多童话中的故事变成了现实,人类上天入地不再是美好理想,呼风唤雨不再是痴心妄想。

古往今来,凡在科学上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无一不是经历了从小接触科学,学习科学,熟悉科学,进而产生兴趣对科学进行钻研,以致突破科学中的一些新领域,登上科学的高峰。

在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舞台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杠杆性作用。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就必须更多的拥有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发明创新。科学技术是世界发展进步的基石和阶梯,世界的每一次飞速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动力作用。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这一较量的实质是科技和经济实力的体现,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因此,努力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提高我们的科技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十一月是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确定的科技活动月。我们知道知识经济已经来临,只有我们从小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具有在未知道路上勇敢探索的能力,才能适应这一新经济时代,才能成为新世纪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我校的科技活动以年级为主阵地,发挥年级、班级及学生组织的作用,重在普及,因地制宜。坚持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融为一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富于创造性的科技活动,使同学们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受教育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信念,用身边的事实让大家明白创造并不神秘,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只要立下创造志向,学习创造技法,就能发挥创造才能。

最后,希望在这次以节水为主题的科技月中,大家都能做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寻找身边的科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

篇12: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

设计意图:孩子都有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当我带孩子们去玩滑滑梯时,常常有孩子说:“老师,滑滑梯有电,我不敢玩。”就在前几天,我在帮女孩子梳头时,有细心的孩子发现姜远情的头发“飞”起来了,都围上来看。我就想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静电并对静电现象产生兴趣。一、活动目标:1、知道静电的存在,初步了解静电。 2、对静电现象产生探索的兴趣。3、了解静电的益处,以及带来的危害。二、活动准备塑料尺、塑料笔、塑料梳子、吸管、碎纸片、自制纸娃娃、箩筐和ppt 三、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1、经验回忆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在帮姜远情梳头发的时候,她的头发怎么会飞起来的吗?” 2、出示道具引起幼儿兴趣,教师:“这是什么?请你摸一摸这是什么材料做的?今天我要表演一个魔术,小朋友们仔细看”。 3、魔术表演教师边念咒语边表演魔术——用塑料尺吸小纸片(二)幼儿操作 1、幼儿自主探索静电的产生教师:“桌上有许多碎纸片,请你们每人拿一个箩筐,选一个工具用魔法去收拾干净。”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幼儿“你的魔法是怎么产生的?” 2、交流探讨请个别幼儿演示操作过程,并请他们讲述操作过程。教师:“你用什么方法让工具有魔法了?”——摩擦 3、教师小结教师:因为摩擦产生了魔法,这种魔法就是静电。静电是由于物品相互摩擦产生,其实你的工具不是有魔法,而是有静电。静电可以吸小东西,所以碎纸片才能被吸起来,姜远情的头发在梳头的时候才会飞起来。(三)了解静电教师播放ppt ppt1-3:静电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如静电印花机等。 ppt4-6:静电的危害,如静电引起火灾等。师生小结: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静电就像空气一样,它看不见摸不着。却经常和小朋友开玩笑,小朋友手拉手的时候会“触电”、脱衣服的时候会有“兹拉兹拉”的声音。(四)游戏:纸娃娃站起来教师:“桌子上还有许多纸娃娃和小工具,请你用今天学到的本领,选一个工具让纸娃娃站起来吧。”

上一篇:新课程实施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研究论文的开题报告下一篇:要学好语文需要靠平时日常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