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治理施工方案

2024-05-04

小流域治理施工方案(精选6篇)

篇1:小流域治理施工方案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谷坊工程施工与管护:

浆砌石谷坊施工包括清基、放线、砌石及勾缝过程。

浆砌石工程的地基在施工前应做清理及处理,在非岩基上应除去淤泥、腐殖土,直至坚实土壤。砌石之前应进行施工放线,定出基础范围、伸缩缝的位置,以及砌石时必需的样板、准绳等。

浆砌方法。在工程中常用挤浆法砌面石,以保证砌体的形状,而内心填砌。挤浆法是边铺浆边砌石的一种方法,其施工步骤是先将石块干摆试放,然后移开、铺浆、再行砌石,并用小石填紧卡稳,将灰浆挤满。此法砌石质量较高,用灰少,工效随石块加大而提高,一般低于灌浆法,常用于重要的砌体,以及灌浆砌体边缘的成形砌石。为了保证石块能与砂浆结合牢固,在砌石前应用钢刷将块石上的泥污物刷净。另外,块石刷净后,在砌筑前应淋水浸湿,在炎热的气候下施工更易被忽视。

对砌筑好的坡面用高压水冲洗块石表面及缝隙,清除杂物及污泥。然后对于砌石缝隙灌注强度等级为C20的一级配混凝土,混凝土的抗冻标号为D20,最大骨料粒径为20mm,砂的细度模数不小于3.O。

浆砌石谷坊修好后,要在每次有较大降雨后,要及时进行检查,如发现谷坊四周发生侵蚀时要及时覆土踏实,如发现谷坊损坏时要及时给予修复,以保证谷坊正常使用。

水土保持造林工程施工方案 栽植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清理场地→定点放线→整地挖穴→选种→运苗→栽植苗木→施基肥→施保水剂→踩实→浇水→覆土→养护管理→验收

1、整理用地:

整地时间主要安排在雨季之前,整地方式则根据项目区不同立地条件和树种确定,其中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30厘米。整地时表土和心土分开放,回填时先填表土,后填心土,活土层深度大坑35厘米、小坑25厘米。要求坑内无杂草、石块、灌木根等杂物。

2、放线:

严格根据图纸标出种植地段、位置及品种的轮廓并进行放线,定点放线严格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明确,标记明显。定点放线后由设计和监理工程师验点,合格后方可施工。

3、挖坑:(1)种植穴规格:树穴直径和深度,根据苗木情况决定。乔木树穴直径和深度,应根据土球的直径加入40cm,深度至少70㎝,或根系底部距坑底深20㎝;灌木坑应按根系和土球的直径加大一倍,有足够深度,土球或根系底部距坑底深至少15cm。

(2)施工工艺:挖种植穴应垂直下挖,穴槽壁要平滑,上下口径要一致,底部水平,挖出的表土、河底土分别堆放。穴底留一层活土。

4、起苗:

(1)号苗:所有植物应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以鱼生长有丰满干支体系和茁壮的根系,无缺损树节、擦破树皮、受风冻伤害或其它损伤,植物应生长健壮,能承受上部及根部适当的修剪。

A.乔木的质量标准:树干挺直,良好发育的枝杈,不应有明显弯曲,无蛀干害虫和大于直径20cm未愈合的机械损伤。树冠丰满,枝条分布均匀、无严重病虫害危害,移植时根系或土球大小为树木胸径的8—10倍。

B.灌木的质量标准: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严重病虫危害,灌丛匀称,枝条分布合理,从生灌木枝条至少在4—5根以上,有分干的灌木主干应明显。

(2)起苗:

A、裸根起苗:要求尽量保留主根,保持须根完好,根系大小为干径1.3m处的8—10倍,尽量缩短根部暴露的时间,根系掘出后喷保湿剂或沾泥桨,用湿草包裹。

B、带土球起苗:要求土球保持完好,并用蒲包和草绳妥善包装。土球直径一般为干径1.3㎝处的8—10倍,土球高度一般为土球直径的2/3左右。

5、运、卸苗:

(1)装、运、卸和假植苗木和各个环节均应保护好苗木,轻拿轻放,必须保证根系和土球完好。

(2)装裸根苗木应顺序码放整齐,根部朝前,装时将树干加垫、捆牢,树冠用绳拢好。(3)长途运输应特别注意保持根部湿润,一般可采取沾泥桨、喷保湿剂和用毡布遮盖等方法。

(4)装土球苗木,应将放稳、固定好,不是其在车厢滚动,土球应朝车头,树冠拢好。(5)运输过程应保护好苗木,要配备押运人员。

(6)卸车时按顺序进行,按品种规格码放整齐,及时假植,缩短根部暴露时间。(7)装卸苗木时,必须保证土球完好,拴省必须拴土球,严禁捆树干吊树干。

6、栽植前修剪:(1)树木移植时要平衡树势,提高苗木成活率,应进行适度的强修剪。修剪得剪口必须平滑,不开裂并注意留芽位置。超过2cm以上的剪口,应用刀削平,涂抹防腐剂。

(2)树木的根部和高大落叶乔木树冠的修剪,应在散苗后种植前进行,一般剪去劈、裂、断根、断枝、过长枝、徒长枝和病虫根、枝。

(3)灌木、造型修剪得树木,除根部修剪在种植前进行,树冠部分在种植二遍水扶植后进行。

(4)常绿树木一般不修剪,只剪去病虫、枯死、劈、裂、断枝和疏剪过密、重叠的轮生枝。剪口处留—2cm的小模橛,不得紧贴枝条基部剪去。

7、散苗、假植:

(1)散苗:根据施工进度及时散苗,散苗是根据苗木规格进行分级,是相邻地段种植的苗木规格大体一致。散苗时轻拿轻放。将苗木按定点的标记放置穴内或穴旁,散苗后再与设计图纸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假植:已运来但未能及时栽完的苗木,存放在阴凉潮湿处或展暂时假植。裸根树种应将包打开,放在沟内,根部暂盖壅土。

(3)保持湿润:带有土球及草袋包装的植物,用土、稻草加以保护,并保持土、稻草潮湿。

8、树木种植:

(1)种植标准:种植的苗木品种、规格、位置、树种搭配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种植苗木的本身应保持与地面垂直,不得倾斜;种植时应注意苗木的主要观赏面应朝主要视线方面;种植苗木深浅适宜,比在苗圃的种植深度加深20—30cm,种植带包装的土球时必须保持土球完好,并取出包装物。

(2)种植的程序和方法:

A、裸根树种植:先将表土放在坑底,松散厚度约150mm,散布250有机肥,在肥料上覆盖50—100mm回填土层,是根须接触肥料,将裸根植物放在树坑中央,将根部舒展、铺平,不得窝根,随后填土并捣鼓至1/2处,将树干向上提动,使根与土壤密接,沿穴壁踏实,再按每层土厚150mm填土至地平压实,植物四周再由土围成与树坑大小相同的浅盆型凹穴蓄水池,深约150mm。

B、种植带土球苗木:树木入穴后土球放稳,树干直立,随后拆除并取出包装物,在土球周围回填土并捣实,使根与土壤密接,沿穴壁踏实,在将土填至地平,土球上部的土应松开并摊平,做好蓄水池。C、开堰:种植后应在树坑四周筑起高5—20cm的灌水土堰,土堰内边应略大于树穴10cm。筑堰用细土筑成,不能漏水。

D、支架:种植后需要支撑的树木,在树高1/2—1/3处,采用三柱支撑法,支撑要坚固,支柱立于土堰外,深埋30cm以上,将土夯实,支柱的方向一般均迎风。树木捆绑处应垫软物,严禁支柱与树干直接接触,支柱立好后树木主干应保持直立。

9、浇水:

(1)树木浇水:新址树木栽后4小时内浇第一遍水,此时水量不宜过大、过急,三日内浇第二遍水,十日内浇第三遍水,此两次水量要大,应浇透,以后转入后期养护。每次浇水后均应整堰、堵漏、培土、扶植树干,第三遍水后可封堰。

10、四季养护管理方案:

根据本工程绿化施工特点及一年中植物生长自然规律和自然环境条件的特点,苗木一年中养护光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分四个阶段:

(1)春季阶段:三月、四月,气温、地温逐渐升高,各种树木陆续发芽、展叶、开始生长,树木开始返青主要养护管理工作:

A、水:树木进行灌溉工作,满足生长的需要。B、施肥:结合灌溉,施入有机肥料,改善土壤。

C、植保:在冬季的基础上,进行剥芽去蘖、拆除防寒物,不知缺株、维护巡查。D、松土保墒:每20天松土一次,松土深度5cm。

(2)夏季阶段:五月、六月、七月、八月气温高、温度小,树木生长旺盛,主要养护管理工作:

A、追肥:以速效肥为主,可采用根灌或叶面喷施,注意掌握用量准确。B、除杂草:在绿地和树堰里及时除去杂草,防止雨季出现草荒。

C、灌溉:地被开始返青,树木抽枝展叶,需要大量水分及时灌溉补充水分。夏季浇水次数应在12次左右。

D、修剪:对乔木进行修剪,并对乔木进行剥芽,去除干蘖及根蘖。E、病虫害防治:平均20天左右打一次药,以预防为主。

(3)秋季阶段:树木大部分落叶,土地封冻前普遍充足灌溉;珍贵树种,重点地块在树木休眠后施入有机肥料;拔除树周围杂草,进行松土保墒两次:对乔木进行整形修剪,剪除枯枝,防止火灾;打第一遍杀虫、杀菌药,消灭害虫的幼虫及刚萌动的病菌。九月、十月、十一月气温逐渐降低,树木将休眠越冬。A、施底肥:在此阶段应保证底肥的供应,增施磷、钾肥促进树木生长,延长绿色期。B、灌溉:浇水次数可适当减少。具体情况视土壤墒情而定。

C、修剪:常规的修剪在九月底已结束,留草的高度应适当提高,以利于草坪正常越冬。D、病虫害防治:打药消灭过冬的害虫、病菌。

(4)冬季阶段:防治病虫害:以消灭过冬虫卵为主;修剪:针对落叶乔木在发芽前进行一次整形修剪;植保:对不耐寒的树种分别采取不同防寒措施,如挡风障、缠草绳、树干涂白、确保树木安全过冬;下雪后及时堆在树根上、增加土壤水分,要及时清理常绿树上的积雪,减少危害。当年十二月至次年一月、二月植物休眠期住哟养护、管理工作:

A、灌溉:进行冬灌两次; B、修剪:苗木修剪一次; C、施肥:坚持少施、勤施的原则;

D、植保:本季节主要是清除病虫残枝及落叶,并对其进行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病原物,减少来年侵染源。

柠条撒播施工技术:

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Pall.)Lam)俗称小叶锦鸡儿、牛筋条、雪里洼。为蝶形花科,锦鸡儿属的落叶灌木。抗严寒和酷暑,耐瘠薄,耐旱能力强,育苗和造林较易,是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水土 保持和固沙造林的重要灌木树种,也是良好的薪炭林、饲料林树种,深受广大农牧民喜爱。

一、形态特征

落叶灌术,高1~3m,常多数丛生。幼枝具棱,灰白色,后变绿色,木质化后黄灰色。托叶硬化成刺状。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有灰白色柔毛;小叶 5~10对,先端小叶成刺状,倒卵形,或近椭圆形,长3~10mm,全缘,尖端具刺,幼时两面均有绢毛。花单生,稀2~3簇生;花梗长2~3cm;花冠蝶 形,黄色。荚果扁,条形,长4~5cm,有急尖头。种子小,肾状圆形。

二、分布

水平分布:在我国的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均有分布。垂直分布:多在海拔 1000~2000m之间的沙漠绿洲或黄土高原地带,在海拔3800m的高山(祁连山)也能生长。在甘肃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北部干旱草原和荒漠地区野生分 布极为普遍。

三、用途

1.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柠条枝叶茂密,贴地丛生,枯枝落叶层和与其共生的其他地被物覆盖着地面,能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少地表径流,具有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据测 定:8年生高达1.5~2.0m的植株能覆盖地面4m2,减少地表径流73%,减少表土冲刷66%,拦截流沙0.15m3。因此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优 良树种。

2.牲畜的良好饲料

柠条平茬后萌发的嫩枝鲜叶,富于营养,是牲畜特别是羊的重要饲草。在冬雪盖地、春草未发、夏季雨后地草沾水挂泥的时候,更是良好的牧草。

3.可营造薪炭林

柠条是很好的薪炭林树种,热量大、易燃烧。据测定,每千克含热量4.6千卡,比沙蒿、沙柳等20多种灌木热值都高。其树皮又有蜡质,干湿都能燃烧。

4.可作绿肥

柠条是优质绿肥植物。据测定,柠条枝干叶含有丰富的氮、磷、钾,每吨干枝叶含有氮29 kg,磷5.5 kg,钾14.3 kg,相当于硫铵145 kg,硫酸钾28.6 kg,过磷酸钙27.4 kg。施用柠条绿肥一般可增产粮食13%~20%。因此,是价值较高的绿肥灌木。

5.其他用途

柠条种子含油率高达13%,是工业的上等润滑油,油渣可喂羊,也可做肥料。枝条可供编织,树皮是较好的纤维原料,花为蜜源,根、花、种子均可入药,为滋阴养血、通经、镇静、止痒等剂。

四、生物性特征

耐寒,也耐高温,在−32.7℃的严寒,冻土层深达1.28m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夏季能忍耐55℃的地温,不见日灼。但当年生幼苗一般怕晒而耐冻,喜光性甚强,在上方遮荫下生长不良,结实甚少,甚至不结实。

极耐干旱瘠薄,是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带的旱生灌木。在黄土丘陵地(峁顶、山坡、沟岔)、沙盖黄土地、砾岩、花岗岩、石灰岩的山地(阳坡、顶部)、河 谷阶地和松沙质、硬土质、砾石质的丘间低地以及固定、半固定沙地上均能正常生长。适于在沙壤土至粘壤土、棕壤土、黑垆土和栗钙土上生长。在黄土丘陵地多单 独成丛;沙盖黄土地多与白草或油蒿组成群丛;固定沙地常与油蒿、猫头刺构成群丛。当流沙变得干旱和坚硬、走向稳定后,柠条继油蒿之后成为优势种,更替流沙 上的先锋植物。

柠条虽耐干瘠,但也要求一定的湿润条件,在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适宜时才能速生。例如地下水位3m左右的丘间低地上的柠条就比干梁上的生长好。但水分过多,地下水位高的地方,生长不良,积水常引起死亡。

根系发达,直播出土后半个月的幼苗根长为苗高的7~10倍。当年生苗木根深达0.7m。在干燥的固定沙丘和深厚的黄土坡,垂直主根特别明显,7年生主根长达4.49m,同时也有发达的水平侧根。沙土层中含水率较高时,根系往往只向水平方向发展,超出冠幅甚远。主根穿透力很强。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态氮,增加土壤含氮量,有改良土壤的作用。萌芽力很强,平茬后可从伐根上萌发出大量枝条,夏季嫩梢被啃食后,可再长出新梢。由于这种特性,柠条常丛生,一丛枝条可达10~30根以上,最多达50余根,因而固沙保土,防止冲刷的作用很大。

一般4月上、中旬萌芽,5月开花,花期15~25天。种子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成熟。11月上、中旬落叶。一年之中5~7月份生长最旺,8月份生长减退,9月以后生长逐渐停止。幼苗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第2年生长加快,第3年后生长量显著增大,3~4年即开花结实。

五、育苗

(一)柠条大田育苗技术

1.采种

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母树林进行采种。6月中旬至7月上旬种子陆续成熟,当荚果由暗红色变为黄褐色,由软变硬时及时采摘。将摘下来的荚果自然曝晒,并用小木板轻轻拍打,使荚果自行开裂,种子散落出来,然后继续晒种,直至干硬。

2.圃地选择

多年的育苗试验表明,柠条在光照时间长、质地疏松、水肥适中的土壤中生长最好,因此在选育苗地时应选择交通便利,半阴半阳,且僻风的缓坡耕地,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保墒能力强的地块育苗,尤以长期使用农家肥的耕地为佳。

3.整地作床

在前1年的秋季,对所选苗圃地进行1次深耕翻晒。深翻半个月后,再犁地1次,结合犁地,施基肥,每亩施入过磷酸钙50kg,犁后将地面耙平、耙实。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土壤浅耕,并施入45kg/亩尿素与10kg/亩的混合肥,然后作床。床面宽2 m,长度视田面而定,并在易积水的地方挖出20cm深的排水沟。

4.种子处理

在作床的同时可进行种子处理。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小时,捞出再水浸24小时后,铺在芦席上置于温热的室内进行催芽。在室内可生火加温,并不断洒水,搅拌,待种子有50%露白芽时播种。

5.播种

4月中下旬,在作好的床面上,用锄头开沟条播,播幅3~4 cm,开沟深度1~1.5 cm,播后覆土并轻轻镇压,每667 m2播种量20~25 kg,播种后要经常检查床面的干湿程度和种子发芽情况,如果床面干时,可于傍晚在床面洒水,直至幼苗出齐。6.田间管理

苗高长到4~5 cm时,及时进行松土除草、疏苗,拔掉病苗、弱小苗,保留500株/m2左右的壮苗。及时防治病虫害。幼苗期用0.5%的硫酸亚铁喷洒苗木,防治苗木立枯病。中华鼢鼠是柠条幼苗的大敌,它可将幼苗根系从地下部位咬断,且危害连片。根据其生活习性,可采用地弓、地箭捕杀和洞内投毒的办法预防。追肥应根据基肥的数量,根据土壤的肥力和苗木的生长情况确定追肥量。一般在5~6月份撒播农家肥,若遇降雨时追施尿素及叶面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7月下旬应停止追肥,以免苗木贪青陡长,影响木质化,不利于苗木越冬。

封育治理措施: 围栏工程施工方法:

封禁宣传碑施工:

1、土方开挖

1)土方采用人工挖土。

2)挖土时严格控制标高,不得超挖。

2、浆砌石基础 1)原材料

砌石体的石料均现场验收,浆砌石材质应坚实新鲜,无风化剥落或裂纹。石材表面无污垢,水锈等杂质,用于表面的石材,应色泽均匀。外形规格,摆放时整齐,最小重量不应小于25kg。规格小于要求的毛石,可用于塞缝,但用量不得超过砌体的10%。

砂料现场验收。选用质地坚硬、干净、级配良好的天然砂,粒径不大于2.5mm,含泥量不大于3%,有机物含量不大于3% 水泥和水: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符合规定,到货的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分别堆存,受潮结块的水泥,禁止使用。用水标准为适宜饮用的水均可使用,不应影响混凝土、砂浆强度的增长,水的pH值不熔物,可熔物,氯化物等含量符合规范要求。

2)砂浆

a)砂浆的用量必须满足施工图纸规定的强度和施工和易性要求,用量必须通过试验确定。施工中需要改变胶凝材料的用量时,应重新试验。

b)拌制砂浆,应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拌制。机械拌合不少于2~2min。c)胶凝材料随机选用,胶凝材料的允许间歇时间应通过实验确定。在运输过或储存中发生离析或泌水时,砌筑前应重新拌合,已初凝砂浆不得使用。

3)浆砌石砌筑

浆砌石工程应在基础密实的砂卵石基础上,经监理验收及结合面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砌筑前放样立标,将砌石体外将石料上的泥垢冲洗干净,砌筑时保持砌石表面湿润;采用坐浆法分层砌筑,铺浆厚度宜在3cm~5cm,随铺浆随砌石,砌缝需用砂浆填充饱满,不得无浆直接按贴靠,砌缝内砂浆采用扁铁插捣密实;严禁先堆砌石体再用砂浆灌缝; 上下层砌石应错缝砌筑;砌体外露面应平整美观,外露面上的砌缝应预留约4cm深的空隙,以备勾缝处理;水平缝宽应不大于2.5cm竖缝宽应不大于4cm;

砌筑因故停顿,砂浆已超过初凝时间,应待砂浆强度达到2.5MPa后才可继续施工,在继续砌筑前,应将原砌体表面的浮渣清除;砌筑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体;如设计有要求勾缝的部位勾缝前必须清缝,用水冲净并保持缝槽内湿润,砂浆分次向缝内填塞密实;勾缝砂浆标号应高于砌体砂浆;应按实有砌缝勾平缝,严禁勾假缝;砌筑完毕后应保持砌体表面湿润做好养护;

砂浆配合比、工作性能等,应按设计标号通过实验确定,施工中在砌筑现场随机制取试件

砌石体采用铺浆法砌筑,水泥砂浆沉入度应为4~6cm,当气温较高时,适当增大沉入度。在铺砌灰浆前,石料洒水湿润,使其表面充分吸收,但不得残留积水。砌筑时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芯的砌筑方法。砂浆应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或片石嵌实,不得先摆碎石,后填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施工方法,石块间不应相互接触。

当最低气温在0~5℃时,砌筑作业应停止砌筑。遇大雨应立即停止施工,妥善保护表面,雨后应先排除积水,并及时处理受雨冲刷部位。

4)操作要求

铺浆(坐浆):采用水泥砂浆作为胶结材料,坐浆厚度约为8cm左右,事石料安置后有一定的下沉余地,有利于灰缝坐实。逐块坐浆,逐块安砌,在操作时认真调整,务使坐浆密实。以免形成空洞。

摆放石料:在已坐浆的砌筑面上,摆放洗净的湿润的石头,并用铁锤敲击石面,使坐浆开始溢出为度。石料之间的砌缝宽度应严格控制,采用水泥砂浆砌筑,一般为2~4cm。

竖缝灌浆:石料摆放就位后,及时进行竖缝灌浆,并振(插)捣密实。振实后缝面略有下沉,可待上层平缝铺浆时以并填满。

振捣:水泥砂浆砌缝宽度较小,采用人工插捣方法,常用的插捣工具有钢钎或特制插捣钢板。

二次砌筑时间:每一单位砌面铺砌完成24~36h后(视气温、水泥种类、强度等级不同而定),即可进行清理冲洗,准备上一层的铺筑。

5)砌筑质量达到一下要求:

平整:同一层面应大致砌平,相邻砌石高差应小于20~30mm 稳定:石块安置必须自身稳定,大面朝下,适当摇动或敲击,使其平稳。错缝:同一砌筑层内,相邻石块应错缝砌筑,不得存在顺流向通缝,上下相邻砌筑的石块,也应错缝搭接,避免竖向通缝,必要时,可隔一定距离。

6)养护

砌体外露面,在砌筑后12~18h之间应及时养护,经常保持外露面的湿润,水泥砂浆砌体的养护时间,超过14d。冬期水泥的水化反应较慢,初凝时间延长,砌体,一般不宜洒水养护,而采取覆盖麻袋、草袋、草帘、朔料膜、锅炉加温的保温方法防冻措施。

7)砌石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浆砌石不密实

现象:已砌筑部位有缝隙,拆开检查可见砂浆不饱满。原因:砂浆填筑不饱满;灰缝宽度不够;没有分层卧砌。

预防措施:采用人工铺浆法施工,两块石头之间填浆饱满;分层卧砌,内外搭接;每片砌筑作业区安排专职质检员旁站检查,保质量保进度,负责到底。做好现场记录出现问题追究质检员的责任。

8)水泥砂浆抹面

9)油漆

清理表面→磨砂纸打光→满刮第一遍腻子→砂纸磨光→满刮第二遍腻子→细砂纸磨光→涂刷第一遍油漆→细砂纸磨光→涂刷第二遍油漆→细砂纸磨光→涂刷第三遍油漆→水砂纸打磨退光→打蜡→擦亮

10)写字:按照施工图要求用指定书写材料写出所要求的内容。

封禁警示牌施工:

基础施工→警示牌加工制作→现场安装(立柱→横梁安装→面板安装)→现场清理、撤离

1、警示牌基础

⑴基础采用人工开挖。现浇砼时,基础砼模采用木模拼装,小型基础可不立模板,基底承载力应满足要求。

⑵立模、钢筋制安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规定,预埋的地脚螺栓和底法兰盘位置要正确。浇筑砼时,应保证底法兰盘标高正确,保持水平,地脚螺栓保持垂直。

⑶浇筑好的砼基础应进行养护,安装支柱前完成基坑回填夯实。

2、立柱制作、安装

⑴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选购材料,所有钢板(管)按设计文件要求必须有材质证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方可加工。

⑵钢材按设计文件尺寸进行切割,型材用气割切割,钢板用轨道式切割机切割,切割好的钢材,用打磨机打磨,需拼接的部位,一定要切割成焊口。

⑶焊条必须选用设计文件及国标要求的材料,焊缝厚度必须达到设计文件要求,焊好后材料应检查焊缝厚度及平滑度。

⑷将焊好的结构进行酸洗处理,必须洗干净,以确保除锈的彻底性。⑸将酸洗处理的铁件,浸放在热镀锌槽中,镀锌要均匀,必须保证镀锌厚度。⑹将镀完锌的支柱用麻绳包好存放或运到工地。⑺支柱须待砼基础强度达设计75%以上时方可安装。

⑻支柱通过法兰盘与基础连接。清理完底法兰盘和地脚螺栓后,立直支柱,在拧紧螺栓前应调整好方向和垂直度,最后,拧紧地脚螺栓。悬臂梁可在安装支柱前与支柱拼装完后一起安装。

3、警示牌制作、安装

⑴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先取材料,所有材料必须附有材质证明。标志结构、标志板加工制作必须正确,字符、图案颜色必须准确。

⑵铝板按尺寸及技术要求进行剪切,弯边用弯边机弯边,用铝铆钉进行铆接,然后将铝板洗干净并保持干燥,最后用粘膜机将底膜贴在铝板上,再按设计文件要求的字、图,将其用转移纸贴在底膜上,将贴好反光膜的标志牌包装分类存放在干燥的房内。

⑶支柱安装并校正好后,即可安装标志牌。滑动螺栓通过加强筋中的滑槽穿入,通过包箍把标志板固定在支柱上。⑷警示牌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板面平整度调整和安装角度调整。

⑸警示牌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板面清扫,在清扫过程中,不应损坏标志面或产生其他缺陷。

篇2:小流域治理施工方案

****年**月**日,****人民政府和**村委会、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三方到小流域治理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计量、查找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

一、存在问题如下:

1、***干沟1#、2#、3#拦砂坝(大挡墙)均不同程度的出现副坝吊脚(基础被水冲刷后悬空)现象。经现场检查,1#、2#、3#拦砂坝(大挡墙)都已按设计图纸施工。其中,1#、2#拦砂坝副坝的基础已经由施工单位处理稳固,3#拦砂坝副坝的基础还没有处理,还有被水冲毁的危险。

2、***干沟其他22道拦砂坝,都出现主、副坝的前后面填缝不满,表面不平整等外观质量问题,部分拦砂坝还出现吊脚情况。

3、其他干沟的拦砂坝出现的问题与**干沟拦砂坝出现的问题基本一样,主要是外观质量问题。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施工单位:首先,项目负责人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不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和**小流域治理实施方案施工,不听从业主和监理的指示。存在随意选拦砂坝位置、基础开挖后没有经业主和监理验收合格后就自行入基、随意变更拦砂坝设计尺寸等问题。其次,施工中存在就地取材的问题,部分石料较差,砂子含泥量较大,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再次,施工单位为了省工,在冲沟内大石头或老挡墙上加固修复,也使拦砂坝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设计单位:设计深度不够,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图纸所示尺寸只能在比较平缓的河道上实施,但是在比较陡的冲沟内就无法按设计尺寸进行施工。拦砂坝的副坝(消力坎)基础埋置深度不足,因为在冲沟内无法开挖到硬基所以容易出现吊脚现象。

3、监理单位:存在监理不到位、力度不够的问题。工程点多、面广,有时候难以做到随叫随到。针对工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曾多次发《监理通知》给施工单位,但是并没有引起重视。

4、业主单位:订立的施工合同不合理。导致该项目是先拨款后施工,不拨款就不施工。失去资金控制权,很显然,监理单位也是无能为力的。

三、整改方案:

1、**干沟3#拦砂坝副坝基础已经现场确定处理方案,由施工单位处理完成,给予计量;

2、**干沟和其他干沟的拦砂坝,由施工单位逐一对照检查,对于主副坝前后面填缝不满的问题用砂浆填满;表面不平整的拉上工程线,用錾子修平,确保外观质量合格。对于出现吊脚的挡墙,由施工单位自行加固处理。上述处理费用由施工单位自己承担。

3、对于所剩余的工程,我单位将严格按照监理规范监理。首先是请业主(**村委会)和施工单位到现场指定需要打拦砂坝的位置,确保施工与设计相符,达到设计效果。实行原材料进场检验和基础验收制度,对基础等重点部位进行旁站监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巡视、平行检测等方法,确保拦砂坝工程质量。

4、在必要时,请业主找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说明情况,希望能得到重视和支持。

总之,希望工程参建四方能通力合作,加强沟通联系,认真积极整改,使工程能达到设计意图和效果,圆满完成****小流域治理工程的施工任务!

篇3:小流域河道治理技术方案的探讨

现阶段, 各个地区有许多小流域河道作为该地区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基础得到实际的运用, 由于水资源对于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如果水资源匮乏, 将会严重影响区域的生产、生活, 限制整体经济发展。当前的小流域河道面临很多问题, 导致其丧失了提供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基本功能, 造成水土资源的恶化。

2 小流域河道及其治理方案

2.1 小流域河道的特点

小流域河道的特点是流域面积小, 河道短, 坡降大, 河道宽度变化大, 而造成河道恶化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 (1) 地形、地势方面, 由于河道的上游坡降大, 冲刷严重, 而下游的坡降小, 流速较小, 因而淤积严重, 尤其是集镇聚集的所河段; (2) 地质, 上游河道在经历了长期的水流冲刷后, 河道开始出露基岩或大块石堆积, 降低了抗冲刷能力, 而下游河道大部分是砂卵石堆积层, 两岸甚至还存在沙壤土以及深沉软土层, 导致抗冲刷能力差; (3) 人为破坏, 该因素通常有两种:a.有意识破坏, 例如向河道内倾倒生活、生产垃圾, 在河道边建设楼房, 侵占河道等;b.无意识破坏, 包括低标准建设阻水桥梁与拦河坝, 单边建堤防, 建坝不修堤等。

2.2 多目标、多功能治理方案

当前的小流域河道治理向着“高、深、细”的方向发展, 以满足土地利用率、蓄水保土能力的要求, 实现高治理、高开发、高产出目标。为了确保小流域河道治理和发展一体化, 结合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目标, 在治理方案上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以促进区域的整体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小流域河道的治理, 需要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方案与施工组织。对于小流域河道的综合治理, 现阶段主要由林粮草立体种植、有机废物循环利用、桑基鱼塘等子模式向种植、养殖、有机循环利用的一体化综合治理模式发展, 从而取得更多的生态与社会经济效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小流域河道问题及治理技术

3.1 存在的问题

3.1.1 洪水问题

小流域河道发生的洪水, 通常因为河道坡降大而出现暴涨暴落的情况。沿海土地处于同一高程或相近高程的土地, 其面积较大, 河道的坡降小, 且排水不畅, 往往受淹时间很长, 达到2~3d。因此, 在实际的治理工程中, 对于技术方案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 严格遵循当地的防洪标准。由于小流域河道的宽度往往不够, 容易出现河道淤积, 因而降低防洪堤标准与质量, 甚至存在缺乏护岸建设、违章建筑物阻水等问题。

3.1.2 冲淤不平衡问题

小流域河道在地形、地质限制下, 大部分河道的冲淤工作都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尤其是在河道的急转弯处, 其凸岸会出现严重的淤积问题, 凹岸会造成严重冲刷;拦河坝的上游发生淤积, 下游冲刷, 尤其在游荡性河道容易出现此类情况, 因而导致河床、河岸极不稳定。

3.1.3 水土保持问题

小流域河道的整治工作, 往往会采用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的方式进行水土保持, 这是一种治本的措施。而各级政府与广大群众应当重视绿化与当地的水土保持问题, 严禁乱砍滥伐现象;还可以将农村的烧柴草改为用煤气和电气。部分的山地会实施退耕还林与山田抛荒, 水土保持的成效较大, 因而对今后的河道治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3.2 治理技术

3.2.1 河道清淤

河道清淤工作包括清障、局部河道扩宽, 因此, 工程设计人员需要深入现场,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洪堤建设方案, 在遇到局部河道扩宽问题后, 应顺势而为。河道走向、河道宽度等都需要以历史为基础, 避免轻易裁弯取直。而消能问题的处理首选修建拦河坝, 但是修建拦河坝消能造价高, 而且有的河段滩地很大, 缩小河宽, 堤防要修建在深弘区, 增加堤防的地基处理。

3.2.2 防洪措施

(1) 格栅坝治理措施

格栅坝是一种新型的对泥石进行阻拦作用的大坝, 将坝体做成山横向或竖向或横竖相间的格子等形式, 主要是在洪水发生时能够拦截住大石块, 避免下游村落的建筑受到石块的冲击而受损。

格栅坝是对河道内山于大量水流量而出现的漂石进行阻拦, 防止因为这此碎石而导致泥石流现象的发生, 以减少因为碎石的重力而产生的加速度, 进而减小洪水的流速, 降低因为洪水而造成的损失。

(2) 拦砂坝治理措施

在水流上游地带设置拦砂坝, 能够对河道内的沙石进行阻拦, 降低洪水的流速和向下游继续的洪水的砂石量, 通过将洪水中的沙石控制在河道的上游, 防止砂石对河道冲刷造成河道的下切和河岸的扩张, 能够有效减少泥砂的混入。

3.2.3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系统的建设, 是在具备一定长宽比、地面坡度的哇池中, 因为土壤、填料混合而成的填料床, 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物理、化学三方面的协作作用, 实现对区域污水进行净化的新型生态工艺。人工湿地能够改善区域水质, 在污水排放的过程中, 湿地就开始对水质进行净化, 如果污水直接或间接的排放到洼地中, 也会加速湿地的形成, 从而构建成一种天然的污水净化工程。

4 小流域河道治理技术方案实例分析

4.1 综合概况

某小流域总面积24.98km, 属典型的树枝状水系。当地无工业集聚区, 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多年平均气温16.7℃, 年降水量在1498.3mm。该区域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共有水土流失面积225.84km, 占该地区总面积的18.61%, 区域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

4.2 主要治理内容

4.2.1 治理方向

根据该地的水土保持规划, 该小流域属于东部生态农业与水源涵养区, 需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加大25。以上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其它坡耕地、园地、经济林地建设坡面径流调控工程的力度, 实施造林工程, 同时结合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加强对本区面源污染防治, 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 提高河道水质质量, 保障区域的用水安全。

4.2.2 工程进度计划

本工程计划工期为6个月, 要求根据各分项措施的施工季节特点, 分析工程进度要求和劳动力、资金调配情况, 合理安排施工期的实施计划。综合考虑本工程所在的施工环境、施工内容、施工工期等因素, 现将工程划分为三个施工阶段: (1) 施工准备阶段, 包括搭建施工临建、安排施工机械和人员进场, 同时购置相关苗木和建材; (2) 第二施工阶段, 完成小型蓄排水工程、经济林和封育治理工程, 并为其他工程实施做好施工准备; (3) 第三施工阶段, 完成小型蓄排水工程的班组继续实施护岸工程和拦沙坝工程, 封育治理和经济林施工班组完成其他工程。

4.2.3 配套管理制度

项目实施过程中执行项目责任主体负责制、项目公示制、招投标制、工程合同制、工程监理制、工程管护责任制。责任主体负责项目资金的管理, 监督各项措施的实施。项目实施前, 向受益区群众公开公示工程建设内容、预期效益和所需群众投劳数量等, 接受群众监督;落实招标投标制度和工程合同制以及工程监理制;项目竣工验收后, 及时制定工程管护制度, 由项目实施责任主体负责后续的管理维护, 确保工程效益的发挥。

4.2.4 具体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

(1) 经济林补植

造林苗木由汽车或拖拉机运至山脚卜, 人工装卸及栽植。对造林地块采用穴状整地。

(2) 沉沙池、蓄水池

施工前先按照设计选定位置和施工图放样, 然后进行池体开挖。开挖时需注意留足池壁浇筑厚度, 对易垮塌的破碎岩石和松软地层边开挖边浇筑回填。池底夯实, 并进行防渗处理。

(3) 排水沟

浆砌片石排水沟, 施工前用水清洗石料表面泥土、尘埃和表面石屑, 砌石先做两侧墙, 后做沟槽底。8字形植草砖排水沟铺植草砖之前, 沿施工线进行挖沟和筑埂, 筑埂填方部分应将地面清理耙毛后均匀铺土。清除基槽内杂物, 放样铺植草砖, 排水沟侧壁顶部采用标准砖砌筑压顶。砖砌排水沟挖沟槽前先使用线绳确定开挖线, 土方开挖主要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 使用镐头铁锹等小型人工工具。清除基槽内各种植被及各种杂土、浮土, 沟槽碾压夯实、沟底整平, 砌筑标准砖。

(4) 拦沙坝

选择在枯水期施工, 在围堰施工时采用土石围堰, 围堰施工方法采用常规施工工艺。土方堰体由自卸汽车至施工点后采用履带式拖拉机或蛙式打夯机压实, 土工膜采用人工铺设。

坝体施工清表至基岩层, 基岩面应凿成向上游倾斜的锯齿状, 两岸沟壁应凿成竖向结合槽。根据设计尺寸, 从下向上分层砌筑, 逐层向内收坡, 块石应首尾相接, 错缝砌筑。砌筑时要求块石厚度小小于30cm, 同时要做到“平、稳、紧、满”, 缝问细石混凝土要灌饱满。混凝土采用拌和机拌制, 规范立模浇筑,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冷缝处理必须凿毛冲洗。

5 结语

小流域河道治理工作量大而面广, 而且直接关系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工程在设计和建设中, 由于受资金限制, 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还需要积极重视治理后期的管理工作, 使工程能够充分发挥实际的治理效益。

参考文献

[1]沈全顺.刍议如何进行生态河道治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3) :123.

[2]王博.河道治理中的环境保护[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 (3) :242.

篇4: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法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 TV85;S15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3.055

1我国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面积大且范围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1%。侵蚀类型多样,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风蚀、风蚀水蚀共同作用以及冻融侵蚀;时空分布不均。夏季多水力侵蚀,冬季多风力侵蚀;土壤流失严重。

2工程项目总体建设任务

一是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建立综合防治和立体开发体系,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二是治理水土流失,减少泥沙入河;三是保护耕地面积,促进粮食增产;四是涵养水源,控制面源污染;五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治理措施

3.1工程方面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综合治理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改变一定范围内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雨水入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减少或防止土壤侵蚀,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而采取的措施。

以近期所做的某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为例,项目新建两座挡水堰,铺设坡改平生态护坡砌块护砌两侧河岸。挡水堰采用C25埋石混凝土重力宽顶堰型式,上下游设置连接段,尾部设置齿槽。边坡采用坡改平生态护坡砌块护砌,规格为正六边形,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适应边坡,砌块空心内回填种植土。

3.2林草方面

设计原则应结合当地特色产业,本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优势,遵循合理布局、适地适树、兼顾周围、相对集中、方便管理的原则。

3.2.1水保林及疏林补植 首先要准确选择树种,在坡度较陡,土层较为贫瘠的荒地营造水保林。以近期所做的某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为例,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小流域植被现状、群众的意愿和种植管理技术水平,项目区水土保持林与疏林补植树种选择侧柏;其次是合理的营林措施,三月底进行造林,起苗时带宿土,栽后浇水压实,严格掌握“三埋两踩一提”的技术要点,定期进行松土、除草、修枝及抚育更新等,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3.2.2经济林 小流域经济林建设既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发展小流域经济、促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手段。经济林建设,应选择流域内坡度相对较缓、距居民点较近、水源方便的坡耕地。以近期所做的某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为例,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了被当地农民较为接受的树种——核桃,配置方式为纯林。

3.3封育治理方面

在适宜的水土资源和光热资源的疏幼林地,通过封育治理并辅以管护措施来恢复林草植被,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大面积水土流失的初步治理和生态恢复。主要措施包括:划定需要封禁的区域,设置封育标志,防止人畜进入。由相关部门建立封禁制度,禁止在封禁区内进行任何生产性活动。地方上成立护林小组,定期检查树木生长恢复情况;有关部门及时查处违规活动,防止林区遭到破坏。

4工程管理

4.1组织管理机构

为实施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由当地街道办事处成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街道办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确定专人办公,具体负责项目规划设计、资金管理、技术指导、质量检查、工程验收和监测评价等事宜,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4.2组织管理措施

4.2.1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四制”管理,加强质量监督 严格建设管理程序,落实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

4.2.2项目公示 项目实施前,对项目的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责任人、建设地点、任务工期、市补助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等以公示牌形式进行公示。工程施工自验后,需根据验收结果,将完成的各项措施的工程数量、市补助资金和地方的配套资金使用情况、工程管护单位(人)等主要内容以公示牌形式进行公示。

4.2.3项目财务管理 按照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有关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该工程实行“专户、专账、专款、专人、专用”的五专管理。严格各项财务纪律,保证工程资金安全。

4.3技术保障措施

为做好技术保障工作,从前期工作开始,项目法人就需成立技术培训部门,培训对象为农民技术员以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村中青年人员,采用室内教学和野外实践相结合、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定点培训与巡回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主要围绕水土流失治理与工程管理、果树管理、效益监测、新技术推广应用等。为提高小流域治理水平和管护能力,计划派出部分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外地小流域治理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流域治理技术。

4.4工程运行管理

项目由产权单位负责工程日常管理和养护。

篇5:小流域治理施工方案

1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发展的影响因素

(1)山区小流域治理技术相对落后。我县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开展时间较久,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由于山区小流域治理技术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指导作用。且不能很好地应用水土保持科技成果,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为水土流失现象日渐严重。

(2)水土保持观念不强,监管力度不够。一方面,由于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水土流失的人为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山区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工作的环境复杂,在水土流失的途径、条件及治理方法上,认识看法各不相同,给水土保持执法工作增加了困难。

(3)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任务重,资金投入少。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我县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虽然局部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整体效果还是不理想。近年来,国家也对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加大了投入,但投入的资金跟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治理的难度相比,是非常有限的。

2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的主要问题

(1)山区水土流失人为破坏现象严重,生态环境遭到损坏,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不合理。在交通、采矿、冶金等建设项目中,疏

于防治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例如在采矿过程中,排入河流的废弃矿渣使河道淤塞、泥沙下泄,下游居民的安全受到威胁,有的地区遭受到多处破坏,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2)农业种植品种单一,产业化困难较大。由于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为了发展地方经济,部分土地资源使用不科学,降低了土地利用率,使植被破坏、地表裸露。

(3)山区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不能很好地被落实,规划的实施不能长期坚持,且在政策上缺乏保障实施的约束。

3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

(1)参考以往治理经验,进行全面治理。将我县内的一条小流域做为一个治理单位,在不同的土地类型地块上分别配置相应的治理措施,在宜农的坡耕地上配置改梯地与保土耕作措施;在宜林宜牧的荒地上配置林草措施;在实际需要的坡耕地上配置各类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改善农业种植生产条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侵蚀沟道内配置各项治沟措施,做到治坡与治沟、工程与林草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建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2)通过发展经果林与兴建农田水利进行综合治理。相关部门要制定整体的综合治理方案,进行有计划地封山育林。通过采取耕作措施及工程措施的实施来有效地种草植树。在水土流失的耕地中,可将小地形改变,如等高耕作、修石坎梯田等,以改善土壤抗蚀力与植被覆盖度,达到保肥、保土、保水、改良土壤等目的。

(3)将生态建设做为山区小流域治理的重点项目来抓。在山区小流域中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例如侵蚀沟道防护林、护坡林、护岸林、山地果园及经济林等。进行造林时,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及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最好选取在本地区长期种植过的,且已经取得成果的树种进行种植。对于大部分的陡坡地,要用来营造水土保持林,不允许将其用做耕地或其它用途。且规定在陡坡地所种植的树木在一定期限内不再进行采伐。对于私自采伐者要进行处罚。

(4)在进行人工种草植树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好天然植被。使农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达到水土保持的目标。由于人工种草植树所需的时间较长,相比而言,通过封育、补植、补种,来对天然草木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措施则要简单许多。对于树木稀少的林地要进行补植与原有树木相同的树种。对坡度较大或石块较多的山体,需采取自然修复的措施。在该区域内禁止其它的生产活动,如伐木、放牧等,对该区域内的水土保持与封禁治理工作要不断加强。

(5)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管理进行革新,在宏观方面要加强对各个山区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保持工程的指导。具体实行时可在一些水土流失治理难度较大的地区安排专人进行统一管理,协调好林业、农业等有关部门,明晰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在修拦沙坝、谷坊、蓄水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建设中,要实行监理制,并且密切与各有关部门联系,以提高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技术含量。

(6)提高农民水土保持意识,加强宣传力度,防止人为水土流失发生。要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规范化的目标,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利用举办学习班、广播等形式在群众间进行广泛地宣传,使农

民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健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依法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

(7)发挥农村基础设施的作用,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山区小流域荒地通过利用农户投资的方式进行开发,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农户投资的积极性,并适当的补助资金。同时在兴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上亦鼓励农户直接投资,建成后投资者可向使用者收取管理的费用。并将集体原有的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承包给个人管理,承包者在向使用者收取管理费的同时,也需承担小型水利水保设施的维修责任。

4山区小流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后果

水力侵蚀是造成我县山区小流域中的水土流失主要原因,侵蚀的范围以面蚀的方式逐渐扩大,细沟状侵蚀与片蚀增多,部分沟壑也在长时间的降水以及地形变化等多个因素的综合性作用下逐渐形成。水土流失严重的破坏流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侵蚀地貌,从而使土地的整体利用率大幅降低,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夏季在降雨比较集中的月份,土壤含水量增加,蓄渗迟缓,致使许多径流顺坡直接冲刷下来,很容易出现跑肥和跑水的情况。山区小流域地势起伏较大,且没有对坡耕地的植被很好地保护,在遇到了暴雨的时候,上游泄下的水里混杂着泥沙,严重的破坏了桥涵、道路等,并且还能使水利工程淤堵,影响下游居民的正常生活。此外,山区小流域水土流失,会损害生态环境本身的自我平衡机制,使生态调节功能失衡,并引发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

5结束语

篇6:鄞州区小流域治理对策措施

摘要:为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提高山区小流域山洪防御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的公共安全,本文根据鄞州区小流域现状存在问题调研报告,提出小流域整治的对策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措施

1、前言

鄞州区丘陵山地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这些地区山溪性河流众多,形成相对独立的小流域。山区小流域由于雨量丰沛,河流源短流急、水位暴涨暴落,台风暴雨及形成的突发性山洪易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建筑、道路桥梁、水利设施、农田土地等损毁,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提高山区小流域山洪防御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的公共安全,针对鄞州区小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措施,为科学治理小流域提供参考。

2、小流域概况

鄞州区境内地貌东南部与西部为丘陵与山地,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总形态呈马鞍形。东南部丘陵山地面积为375.48km2,有太白、福泉、金峨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m。鄞州区内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小流域共10条,分布人口81464人,耕地51472亩,其中横溪小流域已经完成综合治理建设,东钱湖地区上游溪道合并为1个小流域。

3、存在主要问题

由于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到目前为止,全区小流域治理进度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讲,全区80%以上小流域的过乡镇、村庄段都进行了简单的治理,但是防洪标准较低,除部分乡镇段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外,一般仅能满足2~5年的防洪标准。目前,小流域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防洪标准较低

小流域整体防洪标准较低,一般在二~五年一遇,有的仅为两年一遇以下的防洪标准,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很低。主要表现在:

防洪堤标准低、不连续。现有河道防洪堤高度不够,基本上为村镇自发修建,大多数堤防只修建于村镇附近,并且堤身单薄,遭遇洪水时易损毁。

溪河蜿蜒曲折,排水不畅。由于缺少全面统一的科学治理,部分溪道淤积,部分河段冲刷严重,受水流顶冲影响,弯曲河段遇大洪水时易漫顶溃堤。

许多小流域上游虽建有山塘水库,但众多水库、山塘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一旦遇到大洪水,容易出现溢流堰毁坏,下泄流量急剧增加,给下游造成威胁。同时,由于一些水库溢洪道出口缺少配套河道或下游河道建设标准低,也易形成洪灾。

3.2环境脏、乱、差

山区小流域非村庄段一般地面植被较好,山泉错落,水质较好,但穿镇过村段沿岸倾到生活垃圾多,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水体悬浮物、COD污染物严重超标,部分河道水质发生恶化,臭味较浓,呈黑色混浊状态,河中生物濒临绝迹。

3.3溪道大量被填被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规模的村镇建设,各地填溪、堵溪、缩窄溪道等现象普遍,造成河床淤积,行洪断面越来越小,洪水出路变窄,洪水漫堤,形成洪灾。部分滩地上乱搭、违建房屋现象严重,严重影响河道行洪。

同时,由于缺少系统的规划,各村镇修建防洪堤时未考虑河道的行洪能力,仅根据自身条件与利益修筑堤防,加剧了河道岸线的曲折程度和局部冲淤变化,致使河道行洪受阻。

3.4管理十分薄弱

鄞州区小流域大多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小流域管理范围不明确,堤防建设标准不一,人类不合理的涉河活动没有受到应有的制约,造成河道缩窄,溪流淤积,水环境恶化。

4、治理标准及对策措施

4.1 治理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当防护区人口<20万人时,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20年。人口密集、乡镇企业较发达或农作物高产的乡村防护区,其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据此,我市小流域防洪标准宜为:

防洪堤:保护农田达到5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村庄达到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乡(镇)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县城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4.2 对策措施

山区小流域治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要求,根据山区洪水和溪道的特点、防治现状及其要求,因地制宜的采取拦挡、疏浚、排导与加固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4.2.1拦蓄措施

对不同类型的山区河道,根据特点与需要,在上游修建或扩建水库,拦蓄洪水。对已建水库针对20年一遇的洪水进行优化调度研究,充分利用水库的防洪库容,减少下游小流域洪水灾害。

4.2.2河道整治工程

对于淤塞的河段,通过疏挖和清障等,扩大行洪断面;对于岸坡垮塌严重的堤防采取护岸措施,同时清除各类阻水建筑物,确保河道行洪顺畅。

4.2.3堤防工程

根据流域防洪总体规划,在规划布置防洪堤的两岸修建防洪堤,堤防标准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确定。堤防工程是小流域治理的重点。

4.2.4排洪渠修筑

为防治山丘区坡水危害农田和居民,应结合防洪工程,可以修建排洪渠,将洪水撇出农田区和居民区。

5、建议

5.1根据规划,分期实施方案应坚持以下原则:“先突出、后一般”的原则,“先乡镇、后村庄”的原则,“先众多、后稀少”的原则,“先附近、后周边”的原则。

5.2以点带面。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根据财力逐步实施。近期,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筛选灾情严重、影响大、急需治理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试点,试点成功后逐步推开小流域治理。对列入综合治理试点的,要将综合治理区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并将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明确各自的工作重点,各司其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小流域特点,科学地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5.3强化管理。要提高小流域的生态质量,维护小流域的生命健康,不仅要治理,更要重视管理,落实以防为主,切实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严禁在河道弃土弃渣和在河道内占地建房,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清理“三无”小水电。切实加强沿溪沿河森林植被保护和培育,引导农民科学山地耕作和营林作业,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植被质量。

5.4加大投入。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小流域综合治理又是公益性工程,主要体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难以按市场化运作,因此,必须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例如对接中央国债项目,争取中央国债项目支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接省市项目,如新农村建设、“强塘固房”工程、生态林保护工程、山地综合开发、平整土地、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要落实各级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重点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要鼓励群众参与,鼓励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参与建设。要用政策支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如在用地、税收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投入。

参考文献:

1、宁波市山区小流域治理规划,[R],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7。

2、宁波市小流域治理对策措施,[R],宁波市水利学会,2008.7。

上一篇:童台学校防溺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下一篇:凤阳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