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案

2024-05-27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案(通用9篇)

篇1: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案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案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学习目标

了解开国大典的过程,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体会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开国大典

难点: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课堂学习

(一)预习导学:

通过《

中国人民政

选举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治协商会议

国旗

国歌

开国大典

首都

纪年

开国大典:

****年**月**日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二)学习过程:

导入:百年中国——1901年的中国与XX年的中国在哪些方面有明显的不同?百年巨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一)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盛况

时间:

了解开国大典的过程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主要内容:

动脑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

国际意义:

二)x藏和平解放

时间:

中央解决x藏问题为什么要一面向x藏进军,一面力争x藏和平解放?

四、巩固练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的代国歌是:

()

A、《义勇军进行曲》

B、《国际歌》

c、《东方红》

D、《歌唱祖国》

2、951年和平解放的地区是:

A、北平

B、x藏

c、天津

D、海南岛

3、第一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新中国采用的纪年方法是:

A、年号纪年

B、干支纪年

c、民国纪年

D、公元纪年

4、请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图1

图2

(1)图1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2)图2反映的是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入拉萨的情景,它有何重大影响?

篇2: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案

学习目标:

识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标志、意义;西藏和平解放

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关系 运用: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知识梳理: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 年9月 2.地点:

3.内容

(1)通过了

。《共同纲领》起着

的作用。

(2)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确定了首都

;代国歌:

国旗:

。4.意义:为

做了重要准备。

二、新中国的成立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时间:1949年lO月1日下午2时。(2)内容

等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②确立

为政府的施政方针。

③任命

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④任命

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2.新中国的诞生

(1)时间:

日。(2)标志:

(3)意义

①国内意义: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

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入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

过渡的新

时期。

②国际意义:是20世纪世界的伟大事件之一。它沉重地打击了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

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的和平解放

1.时问: 年。

2.标志: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在北京签订。

3.意义:标志着中国领土除——和其他一些海岛及

、等地外,全部获得解放。助记平台

49年9月在北平,首届政协此举行。《共同纲领》施方针,临时宪法起作用。

国旗国歌都确定,首都定名为北京。

选举主席毛泽东,“十一”登上天安门。

五星红旗升起来,盛大阅兵和游行。中国人民站起来,从此当家做主人。

思考讨论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2.西藏为什么能和平解放? 基础自测

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下列各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规定了国旗、国歌

④决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⑤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

3.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任命的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4.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和最终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①新文化运动 ②五四运动 ’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很多人取名叫“国庆”,是因为出生在国庆节那一天,那么在这些叫“国庆”的朋友中,最大的在2006年应是多少周岁()A.54 B.55 C.56 D.57 6.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欢声雷动,庆祝新中国诞生,“28响”的寓意是()A.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中国人民艰苦斗争的28年 B.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斗争

C.代表国民党在中国28年的反动统治被摧毁 D.因为28这个数字比较吉祥

7.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A.左宗棠收复新疆 B.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c.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

8.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国民党政府的垮台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综合拓展

9.识图分析题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图二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字仪式

(1)图一反映的是

的盛况,时间发生

日。(2)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成立,从此中国进入了向

过渡的新时期。

(3)图二反映了我国哪一地区得到了和平解放?这什么意义? 10.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建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文

请回答:

(1)“三年以来”,主要指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哪一历史时期?(2)“三十年以来”,主要指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哪一历史时期?(3)从1840年起,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是谁?为什么说从那时起中国人民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斗争? 11.历史诊断题

判断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改正。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错误: 改正:

(2)邓小平被任命为新中国第一任总理。错误: 改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错误:

改正:

12.列举题

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趣味阅读:

曾联松与国旗图案

篇3: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案

一、开国大典

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新中国的成立

2、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标志性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于1949年在北平召开,目的:为筹建新中国。会议主要内容是:①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②大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毛泽东;③大会决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确定国旗是五星红旗;代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首都是北京(把北平改为北京);纪年方式是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答:①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②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1950年10月,彭德怀为司令员率军赴朝作战。

2.结果: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朝、中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10月25日成为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3.意义:国内: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外部环境。国际: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气焰,维护了世界和亚洲的和平。

4、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有:堵枪眼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被烈火烧死的是邱少云。第3课 土地改革 1、1950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使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2、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问题

(1)“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年指的是什么时期?解放战争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指的是什么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什么时期?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民主革命时期、鸦片战争(2)、新中国成立后(1949—1953),中共是如何巩固政权的?成果如何?(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方面说明)政治上,抗美援朝。打击了美帝国主义,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经济上,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军事上,和平解放西藏。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外交上,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苏联等17国建交。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1、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制定了“一五”计划,内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一五”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超额完成各项任务。

2、到1956年,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物质基础

3、毛泽东诗词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长江第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 4、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的意义是: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法律保证 第5课 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土地改革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2、到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手工业形式: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

1、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采用赎买的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1956年底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意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5)

篇4: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案

吉林省延吉市第四中学历史组 袁军令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结合与表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通过对历史知识的表象分析掌握历史的本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采用图文结合进行复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学案教学掌握基础知识,利用图表系统整和,形成完整的历史框架,并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阅读史料并从中发现问题,善于从复杂的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2.自主学习,竞赛学习,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要让学生认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所包含的民族精神。

2.体会志愿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了解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是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学案学习、竞赛学习、老师指导、多媒体教学 课标要求: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复习过程: 【图片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激情引趣,进入复习):屏幕上给出四副图片,请同学们根据所学说说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 A B C D 学生:A──开国大典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教师:如果让你把四个事件放在一个专题进行复习,请同学们给这个专题命名并阐述理由。学生: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因为开国大典标志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而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国内和国际环境,保卫了新生政权。教师: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了现代史阶段。那现在就请我们同学根据回家所做的复习学案将上面的内容进行整合,一起复习第一单元“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自主复习】

一、自主复习: 第一课

1.1949年9月,会议,在隆重举行。该会议的主要内容为:。

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为:

。3.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

4.年。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第二课

1.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哪些敌对行动:

。2.1950年10月,以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

3.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有:、,他们在战争中发扬了

精神。

4.1953年7月。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第三课

1.土地改革开始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

2.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是:

。3.土地改革是如何进行的(土地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4.土地改革结束的标志以及结果:。

5.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互动交流:屏幕上打出下列内容,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并能对知识进行系统整合。【拓展提升】

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1.土地改革前后,土地所有权的变化情况?

改革前,土所有权属于地主,改革后,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民,所有权发生了变化。但土地的私有性质并没有改变,土地私有性质的改变一直到了对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的完成,从改造完成时起,土地直到现在都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性质。

2.土地改革之后,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从那时起,农民们就再也不用完粮纳税了?

错。我国直到2005年才废止了农业税。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取消了有2600年历史的古老税种——农业税。

教师过渡:整合完本单元的知识脉络之后,我们要能够内化这些知识点并将本单元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利用他们解决问题。下面请同学根据屏幕上给出的材料,结合本单元内容设计问题,看谁的问题设计的既务实又新颖,看哪位同学回答该问题回答的又快又准!

二、根据材料设计问题:

1949年10月,伟大的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从此进入现代史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际上曾得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也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在国内,部分地区还未解放,又受到敌对势力的反对,再加上当时经济的极端落后,新中国面临着重重困难。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创业,克服重重困难时期,也是巩固人民政权,巩固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时期。1.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材料设计问题并进行强答,深化所学,培养能力!2.教师活动:

对学生设计的问题进行点评并给予鼓励——我们同学的着眼点都不错,设计的问题也比较严谨,通过同学们的互动老师发现大家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的都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几道题,巩固所学。【巩固达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里的“新”最根本是指()

A.国家名称改变

B.中国社会性质改变

C.国家繁荣富强

D.人民生活改善

2.(2009?福建龙岩)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009?成都)“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A.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B.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C.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2009?山东滨州)歌曲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以下歌曲不属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是()

A.《翻身农奴把歌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志愿军进行曲》

D.《学习雷锋好榜样》

5.(2009?湖南常德)下列关于新中国诞生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②毛泽东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③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④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刘爷爷是一届政协会议的代表。他有可能参与表决以下哪些文件或决议()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1950年,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

B.海南岛获得解放 C.国民党败退台湾

D.西藏和平解放 8.下列语句,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9.从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的伟大精神是:①爱国主义

②革命英雄主义

③国际主义

④革命乐观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八年级要举行一个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讲座,准备请小明参加过这场战争的爷爷做主讲人。大家猜猜爷爷会有多大岁数()

A.45岁

B.50岁

C.54岁

D.75岁

11.八年级(1)班的同学遵守校规校纪,集体观念强。哪一荣誉授予这个班最合适()A.邱少云班

B.黄继光班

C.董存瑞班

D.罗盛教班 12.以下做法不符合1950年土地改革政策的是()A.地主不能分配土地

B.没收地主的土地

C.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可分得土地

D.农民还可以分得牲畜和房屋 13.在土地改革中,下列哪些生产资料是农民有可能分到的()①土地

②生产工具

③牲畜

④房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对于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土地归集体所有 C.土地归农民所有

D.土地归公社所有

15.土地改革的完成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状况的转变有着重要影响。下列表达不正确()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度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农业生产获得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16.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巩固人民政权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抗美援朝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学生交流答案,教师对于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讲解。参考答案:

篇5: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案

八年级历史

赵红霞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等基本内容;通过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结合与表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通过对历史知识的表象分析掌握历史的本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采用图文结合进行复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表系统整和,形成完整的历史框架,并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阅读史料并从中发现问题,善于从复杂的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自主学习,竞赛学习,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要让学生认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所包含的民族精神。

2.体会志愿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了解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是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

教学重点: ①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②识记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③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教学难点: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学方法: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型:复习型 课时设计:1课时

复习过程:

教师: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了现代史阶段。那现在就请我们同学根据回家所做的复习学案将上面的内容进行整合,一起复习第一单元“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知识梳理】 第一课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该会议的主要内容为:

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为: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第二课

1.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哪些敌对行动?

2.1950年10月,以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

3.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有: 4.1953年7月,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第三课

1.土地改革开始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 2.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是:

3.土地改革是如何进行的(土地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4.土地改革结束的标志以及结果: 5.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点拨复习】

一、知识巧归纳——标志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中国现代史的开始

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3、土地改革的意义: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聚焦热点】

1、亚太问题——朝鲜半岛统一问题及半岛无核化问题

2、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

3、西藏问题 【中考直通车】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里的“新”最根本是指()

A.国家名称改变 B.中国社会性质改变 C.国家繁荣富强 D.人民生活改善 2.(2009福建龙岩)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009成都)“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A.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B.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C.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2009山东滨州)歌曲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以下歌曲不属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是()

A.《翻身农奴把歌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志愿军进行曲》

D.《学习雷锋好榜样》 5.(2009湖南常德)下列关于新中国诞生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②毛泽东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③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④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刘爷爷是一届政协会议的代表。他有可能参与表决以下哪些文件或决议()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③《中华人民 2 共和国宪法》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1950年,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海南岛获得解放 C.国民党败退台湾

D.西藏和平解放 8.下列语句,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9.从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的伟大精神是:①爱国主义②革命英雄主义③国际主义④革命乐观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八年级要举行一个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讲座,准备请小明参加过这场战争的爷爷做主讲人。大家猜猜爷爷会有多大岁数()

A.45岁B.50岁C.54岁D.75岁

11.八年级(1)班的同学遵守校规校纪,集体观念强。哪一荣誉授予这个班最合适()

A.邱少云班 B.黄继光班 C.董存瑞班 D.罗盛教班 12.以下做法不符合1950年土地改革政策的是()

A.地主不能分配土地

B.没收地主的土地

C.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可分得土地 D.农民还可以分得牲畜和房屋 13.在土地改革中,下列哪些生产资料是农民有可能分到的()

①土地②生产工具③牲畜④房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对于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土地归集体所有 C.土地归农民所有

D.土地归公社所有

15.土地改革的完成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状况的转变有着重要影响。下列表达不正确()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度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农业生产获得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16.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巩固人民政权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抗美援朝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17、(2009年襄樊)【歌颂中国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人民,共产党一心救中国,她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她坚持抗战八年多,改善了人民生活,她建立了敌后根据地,她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请回答:

(1)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共领导的两次著名战役。(2)为筹备新中国成立,中共召开了什么会议?

(3)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4)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5)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百年巨变有何感想?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 3 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你认为“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2)中国参战军队的名称是什么?司令员是谁?

(3)举出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精神?(4)举出材料二中“历史的事实”在中国近代的一个例子。

(5)综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有哪些?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立料一

就在“联合国军”和李承晚军东西两线部队争先恐后地向中朝边境狂奔猛进的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埋伏在鸭绿江南岸的崇山峻岭中,准备与之进行一场特殊的较量。

材料二

新中国成后,中央人民政府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什么事件?结果如何?

(2)这两个事件都发生在哪一年?这两个事件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例会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重申,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只要**喇嘛放弃分裂活动,协商和对话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

请回答:

(1)用历史史实证明“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3)在西藏有一些分裂分子妄图搞“西藏独立”,但西藏人民和西藏宗教领袖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很大贡献,请你说出一个为维护西藏统一做出贡献的藏族代表人物。

篇6: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2.理解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目标

1.有效利用课本插图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图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2.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 2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生对于开国大典的内容也比较熟悉。因此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利用生动形象的媒体教材来感知历史的方法,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开国大典具体史实。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新、旧中国国家和人民地位变化的比较,学生基本能够体会“新中国政权的巩固”这句话的含义及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并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2、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以及电影《上甘岭》、歌曲《我的祖国》片段。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抗美援朝战争

【师】:播放反映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资料。各抒己见: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A.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

B.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

C.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

【简单讲述】抗美援朝的战况。(或播放纪录片;多媒体动画演示战役的步步推进)(展示图示:《中朝部队三年战绩表》)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介绍志愿军战士的生活。)【补充】: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你知道哪些志愿军的动人事迹?

(根据所剩时间,让若干名学生讲故事,最好有人补充介绍毛岸英、罗盛教、《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等人事迹。)

2.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

(前者是在上甘岭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个高地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不动摇的好汉。)

3.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

(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4.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A.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B.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活动3【练习】论从史出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师】:阅读材料,议一议,朝鲜战争的结局对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有什么意义? 活动4【练习】思维拓展

(二)土地改革运动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二个框题:土地改革运动,思考: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 1953年7月。)

2、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 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3、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7页《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提问】:

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朗读反映土改的《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小说作品中的片段,分享交流感受,加深对土改的认识。)

(三)镇压镇压革命运动:(了解)

1、时间:1950年10月——195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2、政策: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活动5【练习】课堂小结

三、结束新课

篇7: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案

回顾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阶段、以及每阶段的政权性质,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人民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将由中国人民及其代表来商讨决定。讲解新课:

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学生概括这次会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教师指出:党的工作中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的总目标、总原则,一切工作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强调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大字和小字,讨论回答。“新中国成立的条件成熟了,指的是什么条件?” 1.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2.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3.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4.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新政协筹备会议。

小字内容,教师简介即可。要注意这次政协会议在筹备期间曾称为“新政协”,以区别于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这次大会召开于1949年9月。地点北平。参加会议的代表除中国共产党外,还有来自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部队、团体、各地区、民族和华侨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包括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主席、副主席;确定国旗、国歌、首都等。

“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还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教政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教师要正确解释国旗图案的含义,对学生进行热爱和尊敬五星红旗的教育。用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用典型史事进行分析。

讲完本目后,教师可适当联系现在的政协会议进行小结,突出其民主性和历史作用,明确要点。

三、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小字内容,学生阅读即可。要明确会议的时间和内容。2.开国大典。教师重点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盛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利用书中彩图或电影剪辑、录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录像带》下(新中国的诞生部分)、录音等,加强教学的感染力和直观性。由学生朗读海内外各方面的贺电。

课后由学生收集家长参加开国大典的感受,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由学生归纳、概括后,进行讨论:

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

得出结论:因为中国110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结束了,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世界意义。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由学生朗读,不必展开。

3.基本经验。围绕课文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已学过的典型史事加以阐明,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小结本课:

篇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具体过程,认识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绘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主要决定简表;学会利用表格的方法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搜集国旗、国徽、国歌、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等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一系列问题,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即“说说你出生时的情况”,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生疑、生趣。通过学生归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学会归纳历史事件的方法。通过搜集新中国成立的有关资料,学会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通过讨论教师提出的若干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们的祖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通过分析“落后就要挨打”的原因,教育学生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鼓励学生对本课内容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的参与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胆识,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是开国大典的盛况,二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难点:如何认识西藏和平解放

三、学习方法

结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 作”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组织学生 搜集、查阅、整理有关国旗、国徽、国歌、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等资料,引 导学生学会搜集历史资料辅助学习的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当你们看到毛 主席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时,你的心情如 何?”“中央人民政府为什么采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等问题,引导学生学 会合作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生日吧!哪位同学能根据家中的资料以及长辈提供的信息,说说自己出生时的情况?

生:我经常翻看我的成长记录册,里面记录了我出生时的情况:体重、身长、接生的大夫,还有我小手、小脚的印记。对了,再补充一条,还有我出生时的照片,很可爱。生:我看了我出生时的录像,还听到了我第一声啼哭的声音,很响亮。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祖**亲的生日? 生齐答:10月1日。

师:你们一定也很想知道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一些情况吧?现 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学习新课

(一)、筹建新中国

师:新中国这个大家庭即将成立之时,百废待兴,筹建新中国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这个重担就自然落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全体代表的肩上。下面请出“开心辞典组”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个名词。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称“新政协”,以区别于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早在194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这一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于1949年6月在北平召开,同年9月21日,举行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继续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对外友好活动中发挥作用。

师:同学们,想一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请同学们先独立学习,阅读课本,勾画、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将找到的条目想办法归纳成体系,使其一目了然。

生:老师,我们中国现在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据我观察现在通行的一系列法律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为什么临时宪法《共同纲领》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通过的呢?

师: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时,全国领土还没有完全解放,西北、中南、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还在继续顽抗,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选举,再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不可能,也行不通。所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师:同学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国旗、国徽、国歌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也是对我们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要想进一步了解这些内容,还需要一些相关资料。上课之前老师布置了搜集有关国旗、国徽、国歌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或实物,你们准备好了吗?下面我们将进行资料展示

1、国旗。(多媒体展示国旗图案和有关国旗的文字资料)

即“五星红旗”。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以后历次宪法均做同样规定。其样式:旗面为红色,长方形,长和高为三与二之比,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其余四星,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旗杆套为白色。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上海的一位普通市民曾联松。

2、国徽。(多媒体展示国徽图案和有关国徽的文字资料)

新中国的国徽以国旗和天安门为主要内容。国旗表示革命政权;天安门象征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斗争,也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齿轮和稻麦穗象征工人、农民;绶带紧结齿轮和稻麦穗,象征工农联盟。

3、国歌。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同学们,据记载,代表们讨论确定国歌时,曾经过一番非常激烈的争论,有一些人认为,新中国已经成立,“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不太合适,建议修改一下。但多数人不同意修改,请说出你的看法。(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时小组的同学都要提出自己的观点)

师:以上同学都发表了自己对国歌歌词取舍的看法,每一名同学都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下面老师也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没有过时,不应删掉,因为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大部分领土获得解放,但是我们还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我们还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和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在今天,我们还应居安思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振兴中华民族不断努力奋斗。

(二)、开国大典

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闭幕后,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哪些决议?

生:通过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等决议。

师:下午3时,举世闻名的开国大典开始了。

师: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时,你的心情如何?

生:我非常激动,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终于有扬眉吐气的一天了。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你们知道开国大典的礼炮为什么要鸣28响?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小组讨论,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

生: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好经历了28年的历程。28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师: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饱受耻辱,国家任人宰割,生灵惨遭涂炭。中国人民当了一百多年的亡国奴。一百多年直不起腰杆,这都是因为我们贫穷,我们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一惨痛教训,珍惜我们的新国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我们的新中国建设好,让过去受压迫、受奴役的旧时代一去不复返!我们总结出了一个规律性的结论:“落后就要挨打。”同学们能分析一下旧中国落后的原因吗?

生: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造成的。

生:清政府采取了愚昧的闭关自守的政策,自诩为天朝大国,不与任何国家往来。

生:清政府满足于过去的辉煌,不思进取,不能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抵挡不住列强的侵略。

师:你们分析得很全面。新世纪的中国正处在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生:中国不能再闭关锁国了,要实行对外开放,中国必须进入世界发展的大舞台,与世界各国开展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的发展。

生:我们现在社会也有腐败的现象,国家应该大力惩治那些腐败分子,才能更好地发展。

生:我们应该发展科学技术,多培养人才,才会有竞争力。

师:善于吸取教训的民族才会强大。中国百年巨变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会实现经济的腾飞、民族的复兴。

(三)、西藏和平解放

师:新中国成立后,我人民解放军继续向西北、中南、西南地区挺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中央人民政府为什么采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请各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师:解放前的西藏情况十分复杂,外国的一些政治势力利用宗教和历史上遗留的民族矛盾插手西藏问题,企图使西藏与祖国分离。所以解放西藏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问题,应采取和平解放的办法。消除汉藏之间的民族隔阂,争取藏族同胞的支持,孤立少数分裂分子。1951年5月,中国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雪域高原,西藏千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师:长期以来,不断有一些国家干涉中国内政,策动西藏叛乱,**喇嘛也出逃国外,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还在1989年授予**喇嘛诺贝尔和平奖,进行反华活动。你们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生:我们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对美国等国家干涉我国内政,提出强烈抗议。

生:我们不能再回到近代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老路上去,屈辱的历史不能重演。

师: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在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上决不会有丝毫让步,企图依靠外国势力达到“藏独”、分裂祖国的活动是背叛祖国的可耻行径,决不能让其得逞。我们国家正在帮助包括西藏在内的西部地区发展经济,行动是什么?

生:西部大开发。

师:对,只要我们坚持发展西藏,加强民族团结,繁荣民族经济的政策,西藏人民就会过上好日子,我们坚信西部大开发会给西藏等西部地区带来生机和活力,西藏的明天会更美好。

五、教学反思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即“你出生时的情况”,把学生引入到现实生活之中,引导学生生疑、生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原来索然无趣的历史带上浓浓的“生活味”,体现“历史源于生活”的理念。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的学生会提出:“我们中国现在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据我观察现在通行的一系列法律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为什么临时宪法《共同纲领》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通过的?”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也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个性,保护他们善于思考和乐于探究的热情。

3、历史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如学习本节课第一子目老师让学生讨论国歌歌词的取舍问题、第三子目讨论“为什么要采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后,把学生的思维由历史引入现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新课结束后,老师让学生自己总结评价学习成果,自我反思,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过程,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统一,使学生学得快乐,学有所获。

六、板书设计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北京

2、内容:通过《共同纲领》,确定国旗、国徽、国歌、首都、采用公元纪年

二、开国大典

1、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

2、意义: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

三、西藏和平解放

1、新中国成立后的西藏状况

2、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态度和采取的方针

篇9: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教学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案

基础知识结构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商品(w):

(1)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第二,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3)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关系:

①区别:第一,商品用于交换,其他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第二,商品有价值,其他劳动产品没有价值;第三,商品属于历史范畴,其他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联系:第一,二者都是劳动产品;第二,二者都有使用价值;第三,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4)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被发现,同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社会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G):

(1)货币的产生: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商品交换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阶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阶段。金银一旦被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成了货币。

②一般等价物是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形式的演变:金银条块——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等。

(4)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商品和货币的本质属性都是社会属性,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一种生产关系。商品交换实质是相互交换劳动。因此,金银作为货币,同样代表这一生产关系。)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含义: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显示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第一,二者区别(含义不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第二,二者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又叫购买手段):

①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w——G——w)和对生产者的启示(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个好价钱,才能生存发展下去。反之,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要使商品能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4、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次数所决定。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1)纸币的优点:

(2)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3)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4)纸币的发行规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指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条件下常见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纸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在非限制性市场条件下,纸币的过量发行会直接表现在物价上涨、纸币贬值上,因而被称之为公开的或显性的通货膨胀。在限制性市场条件下,由于价格受到人为控制,因而纸币的过量发行不能通过价格上涨反映出来,通常表现为商品供不应求,如凭票供应、限量供应或有价无货,被称之为隐蔽的或隐性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2)通货紧缩:指货物与服务价格水平普遍不断下降。包含三层意思:其一,物价水平下跌的原因,在于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大于需求,以及由之导致的投资边际收益率下降和经济衰退。其二,由于供应大于需求,而新的产品和劳务因技术进步滞后而难以产生,实体经济领域中有利可图投资机会减少。银行普遍出现“慎贷”甚至“惜贷”倾向,并导致货币供应增长率下降。其三,增加货币供应只是治理通货紧缩的必要条件。

(3)注意区分“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因为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有限度的,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但并非所有的物价上涨都意味着通货膨胀,因为价格虽以价值为基础,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受供求关系影响而引起价格上涨以及由政策性调价、理顺价格关系等引起的价格上涨测不属于通货膨胀。

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常用的结算方式:

(1)现金结算:

(2)转帐结算:

2、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1)信用卡:

①信用卡的含义: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②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

①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支票的种类: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二)外汇、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考点:

、对商品的理解

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3、纸币的发行规律。

4、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5、外汇、汇率的理解。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材料分析:、XX年12月3日至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把握调控的力度和重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放在XX年经济工作的首位。专家建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应当既要抑制通货紧缩,又要防止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答:①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如果出现通货膨胀,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了,存款代表的实物量少了,等于实际收入减少;如果人民的收入没有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从而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②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下跌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适度的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都有好处。但过度的通货紧缩,会抑制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

(2)应当怎样确定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规律支配的。决定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有三个因素:第一,代售商品的数量;第二,价格水平;第三,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的次数)。前两个因素构成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热点材料:在近年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吸引外资甚至在XX年超过美国。另外,由于人民币和美元汇率挂钩,而美元从XX年中期就开始持续走软,因此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的汇价实际也有所下降。因此,西方国家叫喊由于人民币汇率偏低,造成中国货过于便宜,商品大量出口,对这些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冲击。

解析:(1)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上浮)后,同量的这种货币能比以前换取更多的他国货币,买到更多的他国商品。同时,这种货币的信誉及这个国家的经济地位也将随之提高。尽管有这些好处,但一般讲,不到不得已,任何国家都不会将其货币升值,因为这会给一个国家带来一些严重后果。如:①货币升值后,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这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②货币升值,使一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国内矛盾加剧。③本国货币的升值,使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或从外国调回的资金,折成本国的货币计算,也相应减少。因此,总体上看,货币升值,对一个国家来说弊大于利。西方发达国家一般不轻易选择将本国货币升值。

上一篇:发言稿范文五年级作文下一篇:高校数字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