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024-05-2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通用6篇)

篇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__C____,提高通行效率。C、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2.机动车经__B__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B、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3.尚未登记的机动车,需要临时上道路行驶,应当___A___。A、取得临时通行牌证 4.申请机动车登记,机动车所有人不需要提交的证明或凭证是___A___。A、驾驶证 5.机动车在以下哪种情形不需要办理相应的登记___C___。C、进行大修的 6.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__B____上道路行驶。B、不得

7.允许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机构是__B____。B、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8.驾驶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时,___C___。C、必须携带驾驶证、行驶证和强制保险标志 9.驾驶人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机动车的___A___进行认真检查。A、安全技术状况 10.机动车驾驶人___B___车辆。B、应当依法、安全和文明驾驶 11.驾驶人在__D____可以驾驶机动车。D、饮茶后

12.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累积记分达到规定分值的机动车驾驶人,扣留驾驶证,对其__A____。

A、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 13.下列不属于道路交通信号的是___B___。B、交通信息板 14.以下不属于道路交通信号是__A____。A、警灯

15.如图所示的交通警察指挥手势是示意车辆__B____。B、直行

16.如图所示的交通警察指挥手势是示意车辆___C___。C、左小转弯行驶

17.如图所示的交通警察指挥手势是示意交通违法行为车辆___A___。A、靠边停车

18.驾驶机动车,必须遵守__A____的原则。A、右侧通行

19.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道路,机动车___B___。B、在道路中间通行 20.机动车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__C____通行。C、交通警察的指挥

21.机动车在没有交通标志、标线的道路上,应当__D__。D、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 22.机动车在设有最高限速标志的道路上行驶时,__A__。A、不得超过标明的最高时速 23.机动车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___C___。C、应当保持安全车速

24.机动车在夜间或者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应当___B___。B、降低速度,谨慎驾驶 25.机动车遇有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气象条件时,应当___D___行驶。D、降低速度

26.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应当___B___。

B、减速慢行 27.在车道减少的路段、路口,机动车应当__B____。B、依次交替通行

28.在没有交通信号的交叉路口遇到车辆缓慢行驶时,机动车应当__C____。C、依次交替通行 29.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的铁路道口时,应当__D____通行。D、按照交通信号

30.机动车通过有管理人员的铁路道口时,应当__B____通行。B、按照管理人员的指挥 31.机动车安全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的铁道路口的方法是__B____。B、减速或停车观察 32.机动车安全通过没有管理人员的铁道路口的方法是__D____。D、减速或停车观察 33.机动车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当__A____。A、停车让行

34.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遇行人横过道路时,应当___C___。C、减速或停车避让 35.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需要停车排除时,驾驶人应当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__B____。

B、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 36.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难以移动的,首先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___C___。

C、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

37.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难以移动的,首先应当___D___。D、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38.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其他车辆__D____。D、应当让行 39.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非执行紧急任务时__A____。A、不享有道路优先通行权 40.道路养护车辆、工程作业车进行作业时,过往车辆和人员___B___。B、应当注意避让 41.机动车停车的错误做法是__D____。D、可以停放在非机动车道上 42.高速公路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__C____。C、120公里

43.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时,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故障车来车方向___D___以外。D、150米

44.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驾驶人应当__A____,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A、立即抢救受伤人员 45.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应当__B____。

B、即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46.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___C___。

C、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47.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处___A___。

A、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48.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__D____驾驶证,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D、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

49.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__D____拘留和暂扣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驾驶证,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D、15日以下 50.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的,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处___C___罚款。C、20元以上200元以下 51.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的,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处___A___罚款。A、20元以上200元以下 52.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___D___。D、扣留机动车 53.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__B____。B、扣留机动车 54.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未放置保险标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__D____。D、扣留机动车 55.机动车在道路行驶,未随车携带行驶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___C___。C、扣留机动车 56.故意遮挡、污损机动车号牌的,__B____或者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B、处警告 57.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___B___或者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B、处警告

58.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登记证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___D___,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D、扣留该机动车 59.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号牌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___A___,扣留该机动车,并处200元以上 2000元以下罚款。A、收缴号牌

60.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行驶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__B____,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B、扣留该机动车 61.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__C____,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C、扣留该机动车 62.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保险标志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__D____,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D、扣留该机动车 63.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驾驶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___C___,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C、扣留该机动车 64.使用其他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___A___,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A、扣留该机动车 65.非法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强制拆除,予以收缴,并处__C____罚款。

C、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66.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___D___罚款。D、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67.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___C___罚款。C、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68.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的,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除按照规定罚款外,还可以并处___A___。

A、15日以下拘留 69.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除按照规定罚款外,还可以并处__B____。B、15日以下拘留 70.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除按照规定罚款外,还可以并处___C___。

C、15日以下拘留 71.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人驾驶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___C___罚款。C、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72.将机动车交由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___D___罚款。

D、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73.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人驾驶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除按照规定罚款外,还可以并处__B____。

B、吊销驾驶证 74.将机动车交由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除按照规定罚款外,还可以并处___D___。

D、吊销驾驶证 75.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___C___罚款。C、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76.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除按照规定罚款外,还可以并处__A____。

A、15日以下拘留 77.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__D____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

下罚款。D、50%

78.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除按照规定罚款外,还可以并处___B___。B、吊销驾驶证 79.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__C____罚款。C、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80.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___D___罚款。

D、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81.对驾驶拼装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驾驶人,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___B___。B、吊销驾驶证 82.对驾驶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驾驶人,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___C___。

C、吊销驾驶证 83.出售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的,没收违法所得,处销售金额等额的罚款,对该机动车予以收缴,___D___。

D、强制报废 84.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__A____。A、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85.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应当在15日内到__C__接受处理。C、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86.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无正当理由逾期未接受处理的__B__。B、吊销驾驶证 8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加强机动车管理。W

88.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通行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R

8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R 90.在道路上通行的行人、乘车人,应参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W 91.机动车未悬挂号牌,可以上道路行驶。W

92.机动车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可以上道路行驶。W 93.机动车未放置保险标志,可以上道路行驶。W

94.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须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R

95.机动车号牌应当按照规定悬挂并保持清晰、完整,不得故意遮挡、污损。R 9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缴、扣留机动车号牌。R 97.应当报废的机动车必须及时办理注销登记。R

98.机动车可根据个人需要安装警报器或者标志灯具。W 99.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拼装机动车。R

100.专业维修企业可以改变机动车型号、发动机号、车架号。W 101.专业维修企业可以改变车辆识别代号。W

102.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变造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R 103.经运输企业批准可以使用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W 104.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临时使用其他机动车的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上路行驶。W 105.运输企业可以在本单位内调剂使用机动车的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上路行驶。W

106.机动车驾驶人必须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考试合格,领取驾驶证,方准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R 107.持有境外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考核合格的,可以发给中国的机动车驾驶证。R 108.不得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或者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R 109.饮酒未醉时,可以驾驶机动车。W 110.全国实行统一的道路交通信号。R

111.驾驶机动车,应当遵守左侧通行的原则。W

112.道路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通行。R 113.道路划设专用车道的,在专用车道内,其他车辆可以借道超车。W 114.小型机动车可以超越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W 115.机动车行经交叉路口,不得超车。R

116.机动车行经弯道时,在保证不发生事故的前提下可以迅速超车。W 117.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过。R

118.道路养护车辆、工程作业车进行作业时,其他车辆不用让行。W 119.机动车在道路上临时停车的,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R 120.设计最高时速低于70公里的机动车,允许进入高速公路。W

121.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时,车上人员应当迅速转移到故障车前方躲避。W

122.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或者交通事故,无法正常行驶的,应当由救援车、清障车拖曳、牵引。R 123.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R 124.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驾驶证、拘留。R 125.驾驶人可以驾驶拼装的机动车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临时上道路行驶。W

126.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驾驶证。R 127.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R 128.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R

129.《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称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R 130.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称的“道路”。W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称的“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 失的事件。R

132.机动车登记,不包括__A____登记。A、挂失

133.已注册登记机动车所有人的住所迁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区域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登记该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__C____登记。C、变更 134.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所有人的住所迁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区域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登记该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___D___登记。D、变更 135.申请机动车转移登记,当事人不需要向登记该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的证明或凭证是__A___。

A、机动车驾驶证 136.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达到国家规定的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将车辆在报废期满前__B____。

B、交售给机动车回收企业 137.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达到国家规定的强制报废标准的,由机动车___C___将报废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注销。C、回收企业 138.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丢失或者损毁,机动车所有人申请补发的,应当向___B___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和申请材料。B、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139.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或者车身广告应当遵循的原则是__C____。C、不得影响安全驾驶 140.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从注册登记之日起,_D___以内每2年检验1次。D、6年

141.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从注册登记之日起,超过6年不满15年的,每__B____检验1次。B、1年 142.机动车驾驶人初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后的___C___为实习期。C、12个月 143.机动车驾驶人在实习期内不得驾驶__B____。B、出租车 144.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分为__D____、10年和长期。D、6年 145.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周期为__C____。C、12个月

146.机动车驾驶人累计记分达到12分,拒不参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的学习,也不接受考试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___A___。A、公告其驾驶证停止使用 147.机动车驾驶证丢失、损毁,机动车驾驶人申请补发的,应当向__B____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和申请材料。

B、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148.机动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情况下,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规定最高时速为__A____。

A、30公里 149.机动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道路情况下,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公路规定最高时速为 ___B___。

B、40公里

150.机动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道路情况下,如果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城市道路规定最高时速为___C___。

C、50公里 151.机动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道路情况下,如果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公路规定最高时速为___D___。

D、70公里 152.驾驶机动车超车,应当___B___。B、从前车的左侧超越

168.在没有道路中心线的道路上,前车遇后车发出超车信号时,应当__D____。

D、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降低速度、靠右让路

169.在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前车遇后车发出超车信号时,应当___A___,靠右让行。

A、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降低速度 170.机动车在狭窄的山路会车有困难时,___D___先行。D、不靠山体的一方 171.机动车在窄桥上会车时,应当__B____。B、减速靠右通行

172.会车中道路一侧有障碍,双方车辆应做到___C___先行。C、有障碍的一方让对方 173.机动车在狭窄的坡路会车时,正确的会车方法是___A___先行。A、下坡车让上坡车 174.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相对方向来车__B____改用近光灯。B、150米以外

177.在没有方向指示信号灯的交叉路口,__A____。A、转弯的机动车让直行的车辆先行

178.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的交叉路口,应当__B____先行。B、让右方道路来车

179.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也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相对方向行驶的___C___。C、右转弯车让左转弯车先行

180.机动车遇有前方交叉路口交通阻塞时,应当__A____。A、依次停在路口以外等候,不得进入路口

183.除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半挂车和载运集装箱的车辆,其他载货的机动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__A____。

A、2.5米

184.小型载客汽车___D___挂车。D、只允许牵引旅居挂车或者总质量700千克以下的 185.机动车向左转弯时,应当提前__A____。A、开启左转向灯 186.机动车向左变更车道时,应当提前__A____。A、开启左转向灯 187.机动车超车前,应当提前___B___。B、开启左转向灯

188.机动车驶离停车地点时,应当提前__C____。C、开启左转向灯 189.机动车掉头时,应当提前__D___。D、开启左转向灯

190.夜间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或交通事故,妨碍交通又难以移动的,应当开启___A___、示廓灯和后位灯。

A、危险报警闪光灯 191.机动车向右转弯、向右变更车道、超车完毕驶回原车道、靠路边停车时,应当提前___C___。C、开启右转向灯 192.机动车向右转弯时,应当提前___D___。D、开启右转向灯 193.机动车向右变更车道时,应当提前___A___。A、开启右转向灯

194.机动车超车完毕驶回原车道时,应当提前___B___。B、开启右转向灯 195.机动车靠路边停车时,应当提前___C___。C、开启右转向灯

196.机动车在雾天行驶时,应当开启雾灯和___A___。A、危险报警闪光灯

197.机动车在夜间行驶,没有路灯时,应当开启__D____、示廓灯和后位灯。D、前照灯 198.机动车在夜间行驶,路灯照明不良时,应当开启___A___。A、前照灯、示廓灯和后位灯 199.机动车驶近急弯等影响安全视距的路段时,应当___B___,并鸣喇叭示意。B、减速慢行 200.机动车驶近坡道顶端等影响安全视距的路段时,应当___C___,并鸣喇叭示意。C、减速慢行 201.机动车在夜间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时,应当__D____。D、交替使用远近光灯示意

202.机动车白天在道路上发生故障,妨碍交通又难以移动的,应当按规定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车后___C___处设置警告标志。C、50米至100米 203.机动车夜间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妨碍交通又难以移动的,应当按规定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车后__B____处设置警告标志,同时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B、50米至100米 204.使用软连接牵引装置时,牵引车与被牵引车之间的距离应当___C___。C、大于4米小于10米 205.牵引故障机动车时,牵引车和被牵引车均应当开启___D___。D、危险报警闪光灯 206.对___B___的被牵引车,应当使用硬连接牵引装置牵引。B、制动失效 207.转向失效的故障机动车,应当使用___A___。A、专用清障车拖曳

208.照明、信号装置失效的故障机动车,应当使用______。B、专用清障车拖曳 209.驾驶机动车下陡坡时,______滑行。D、不准空挡或熄火

210.驾驶人不得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______未停车休息。A、4小时

211.驾驶人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停车休息时间不得少于______C、20分钟

212.机动车在停车场以外的其他地点临时停车时,应当______,但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B、按顺行方向靠道路右边停放 213.机动车距离交叉路口______以内不准停车。D、50米 214.机动车距离弯路______以内不准停车。A、50米

218.公交车以外的机动车在公共汽车站______以内的路段,不得停车。A、30米 219.机动车在加油站______以内的路段,除使用加油设施的车辆外,不得停车。A、30米 226.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时,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______。B、60公里

227.高速公路同方向有2条车道的,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______。D、100公里

228.高速公路同方向有3条以上车道的,最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______。C、110公里 229.高速公路同方向有3条以上车道的,中间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______。B、90公里

C、100公里 230.机动车从匝道驶入高速公路,应当开启______,在不妨碍已在高速公路内的机动车正常行驶的情况下驶入车道。

A、左转向灯 231.机动车驶离高速公路时,应当开启______,驶入减速车道,降低车速后驶离。B、右转向灯

232.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______以上的距离。D、100米 233.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低于每小时100公里时,与同车道前车距离可以适当缩短,但最小距离不得少于______。A、50米 234.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雾天等气象,能见度小于100米时,与同车道前车保持______以上的距离。B、50米 235.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雨天等气象,能见度小于100米时,与同车道前车保持______以上的距离。C、50米 236.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雪天等气象,能见度小于100米时,与同车道前车保持______以上的距离。B、50米 237.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沙尘等气象,能见度小于100米时,与同车道前车保持______以上的距离。C、50米 238.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冰雹等气象,能见度小于100米时,与同车道前车保持______以上的距离。C、50米 239.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雾天等气象,能见度小于5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______。C、20公里 240.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雨天等气象,能见度小于5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______。D、20公里 241.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雪天等气象,能见度小于5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______。A、20公里 242.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沙尘天等气象,能见度小于5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______。C、20公里 243.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冰雹天等气象,能见度小于5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______。C、20公里 244.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雾天等气象,能见度小于20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______。A、60公里 245.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雨天等气象,能见度小于20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______。D、60公里 246.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雪天等气象,能见度小于20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______。A、60公里 247.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沙尘天等气象,能见度小于20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______。A、60公里 248.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冰雹天等气象,能见度小于20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______。D、60公里 249.机动车上高速公路,______。B、不准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 250.机动车上高速公路,______。C、不准在匝道、加速车道或者减速车道上超车 251.机动车在高速公路行驶,______。D、非紧急情况时不得在应急车道行驶或者停车

252.机动车与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未造成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当事人应当______。

A、撤离现场,自行协商损害赔偿事宜 25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未造成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当事人应当______。

C、撤离现场,自行协商损害赔偿事宜 254.驾驶人______,承担交通事故全部责任。C、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255.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机动车登记或者驾驶许可的,撤销机动车登记或者驾驶许可;申请人在______内不得申请机动车登记或者机动车驾驶许可。C、3年 256.被扣留的机动车,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30日内不接受处理,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告______个月仍不接受处理的,依法拍卖。B、3个月 257.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更换发动机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登记该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R 258.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更换车身或者车架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登记该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R 259.申请机动车转移登记时,当事人应当向登记该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验机动车。R 260.在实习期内驾驶机动车的,应当在车身后部粘贴或者悬挂统一式样的实习标志。R

261.机动车驾驶人在实习期内,可以驾驶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工程救险车和救护车辆。W 262.机动车驾驶人实习期内,可以在正式驾驶人监督指导下驾驶载运危险品的车辆。W

263.机动车驾驶人在1个记分周期内记分未达到12分,所处罚款已经缴纳的,记分予以清除。R 264.机动车驾驶人在1个记分周期内记分虽未达到12分,但尚有罚款未缴纳的,记分也予以清除W 265.机动车驾驶人的驾驶证丢失,仍然可以驾驶机动车。W 266.机动车驾驶人在驾驶证暂扣期间,不得驾驶机动车。R

267.机动车驾驶人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达到12分的,不得驾驶机动车。R

268.在划分快速车道和慢速车道的道路上,机动车都应在慢速车道行驶,仅在超车时方可进入快速车道。W

篇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9号

颁布时间:2005-7-30发文单位: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于2005年7月30日经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5年7月30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实行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经费,组织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能力。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督促辖区内单位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教育公民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交通、建设、财政、发改委、教育、卫生、安全生产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农业(农业机械)、监察和其他负有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的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做好道路交通安全有关工作。

第五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公正、文明、高效执法。

第六条 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做好本单位交通安全教育和车辆管理工作,落实交通安全责任。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单位,应当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发布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及时公布道路交通管理措施和路况信息。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于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劝阻或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举报。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车辆和驾驶人

第一节 机动车和驾驶人

第九条 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申请改变车身颜色、更换车身或者车架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在准予变更后10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验机动车;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更换发动机的,应当在更换后10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交验机动车。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日内确认机动车,收回原行驶证,核发新行驶证。

变更后的机动车未按期限换领新行驶证的,不得继续行驶。

第十条 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安装和使用高音装置、非车灯闪光设备和镜面反光遮阳膜。

第十一条 用于营运的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客车(城市公交车除外)驾驶室两侧应当喷涂营运单位名称、编号、准载人数、核载质量。

第十二条 中小学校、幼儿园专门接送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的机动车,可以经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领取《校车通行证》,并在机动车车身两侧喷涂校车标识。值勤的交通警察应当对校车提供通行便利。

校车必须保持安全技术良好,不得从事营业性运输。

校车驾驶人应当具有3年以上准驾车型的安全驾驶经历。

《校车通行证》和校车标识喷涂式样由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规定。发放《校车通行证》只可收取牌证工本费。

第十三条 本省实行机动车驾驶人道路交通安全信息记录制度。

持本省机动车驾驶证的驾驶人,应当领取机动车驾驶人信息卡并随身携带,与驾驶证同时使用。机动车驾驶人信息卡记载驾驶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和交通事故等信息。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交通监控设施记录的道路交通违法信息,并及时告知机动车所有人或者驾驶人。

机动车未处理的违法行为记录累积达5次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应当在15日内书面告知机动车所有人或者驾驶人。

第十五条 机动车修理厂修理外观损坏的机动车时,应当如实登记机动车的号牌号码、发动机号、车架号,记录车损部位和更换部件名称,登记资料保存不得少于1年,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查时,应当如实提供。

机动车修理厂发现承修机动车有交通肇事逃逸嫌疑的,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二节 非机动车

第十六条 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并领取牌证后,方可上道路行驶,但不得从事营运活动。登记时只可收取牌证工本费。

非下肢残疾的人不得驾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第十七条 车辆所有人申请非机动车登记,应当提交下列证明:

(一)车辆所有人身份证明;

(二)车辆来历证明;

(三)车辆出厂合格证明。

申请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登记的,同时提交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出具的下肢残疾证明。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符合条件的非机动车登记申请应当受理,并当场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九条 已经领取牌证的非机动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车辆所有人应当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第二十条 非机动车牌证丢失,车辆所有人应当持身份证明到原发证机关申请补领,并交验车辆。

第二十一条 自行车、三轮车不得加装动力装置;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不得改装动力装置。

第三章 道路通行条件

第二十二条 道路管理部门和道路经营单位应当保障道路完好,根据道路等级、交通流量、安全状况以及交通管理的需要,按照国家标准在道路上设置和完善交通设施。

第二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时,应当同步规划、设计、建设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防护隔离设施等交通安全设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二十四条 在道路两侧、隔离带或者立交桥、过街天桥悬挂、张贴广告和其他标语、图案的,不得遮挡交通信号。

第二十五条 规划部门在审批城市道路沿线的大型建筑以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规划时,应当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经评价不符合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应当进行调整。

城市道路沿线的大型建筑改为商贸、餐饮、娱乐等场所时,有关部门审批前应当听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乡发展和居民交通需求,鼓励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开辟、调整公共汽车、长途汽车和旅游汽车行驶路线、站点,应当符合交通规划。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前应当听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开辟、调整公共汽车路线、站点的,还应当听取沿线居民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 公共停车场应当与道路、大(中)型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旅游区建设同步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已经投入使用或者已经建成的公共停车场,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改作他用。

第二十八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划和标准建设停车场或者配置专门的场地停放车辆,不得占用单位外的道路停放车辆。

鼓励单位内部的停车场向社会开放。

第二十九条 因工程建设需要占用、挖掘道路,或者跨越、穿越道路架设、增设管线设施,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并在施工路段入口处设置提示标志。

第三十条 经批准占用道路施工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批准的路段和时间内进行;

(二)在作业区周围设置围挡,夜间开启警示灯光,设置交通标志、交通设施和交通标线的作业除外;

(三)在距来车方向不少于50米的地点设置施工标志或者危险警示标志,夜间在距来车方向不少于100米的地点设置反光施工标志或者危险警示标志;

(四)施工作业完毕,应当及时修复损毁路面,并清除现场遗留物。

第三十一条 道路管理部门和道路经营单位应当在危险路段,按照国家标准设置警告标志和防护墙(墩)或者防撞护栏;狭窄路段、窄桥与道路连接处,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设置警告标志。

第三十二条 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应当设立提示标志,车辆驾驶人应当减速慢行。

第三十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应当协调组织道路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易发路段进行实地勘验,提出治理方案,由道路管理部门和道路经营单位进行治理。

第四章 道路通行规定

第三十四条 车辆应当各行其道,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同方向划有二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大客车、货运汽车、摩托车、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轮式机械,在慢速车道行驶,但超越前方车辆时除外;

(二)在设有主路、辅路的道路上,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轮式机械和摩托车,只准在辅路上行驶;

(三)实习期内的驾驶人驾驶机动车,不得在快速车道上行驶。

第三十五条 在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道路,机动车在道路中间通行,非机动车、行人在道路两侧通行。路面宽度7米以上的,从道路右侧边缘线算起,行人在1米的范围内通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在1.5米的范围内通行,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在2.2米的范围内通行,畜力车在2.6米的范围内通行。

第三十六条 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在道路通行前方遇有障碍或者机动车转弯、会车、超车、掉头时,可以短暂借道通行,但不得妨碍所借车道内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

机动车短暂借道通行时,应当提前50米至100米开启转向灯,一次只能借相邻的一条车道,越过障碍后应当立即回到原车道。

行人遇人行道有障碍无法正常通行而借用车行道通行时,车辆应当避让借道通行的行人。

第三十七条 车辆进出道路,应当让道路内正在行进的车辆和行人优先通行;车辆由支线道路进入干线道路,应当让干线道路上的车辆优先通行。

第三十八条 在划有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上,公交车不得变更车道通行。在未划有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上,公交车应当靠右侧行驶。

第三十九条 机动车停放和临时停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划有停车标志的标线内停放或者临时停车;

(二)临时停车时,车身右侧与右侧路缘石或者边缘线的距离不得超过30厘米;

(三)在路边非停车点夜间临时停车时开启示廓灯、后位灯;遇低能见度天气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四)不得占用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

(五)不得在公交车站30米之内、单位或者居住区出入口停放车辆或者临时停车;

(六)在有出租车指定停车点的路段内,出租车不得在指定停车点外停放车辆或者临时停车。

第四十条 拖拉机不得在高速公路、全封闭汽车专用公路、大中城市中心城区内的道路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禁止通行的道路行驶。

第四十一条 未成年人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不得载人。成年人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可以载1名不超过12周岁的儿童,6周岁以下儿童应当乘坐在固定座椅内。

第四十二条 禁止在车行道内逗留或者兜售、发送物品。

第五章 高速公路的特别规定

第四十三条 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和经营单位应当保证高速公路安全防护设施的齐全有效,及时清除路面影响交通安全的障碍物,制止行人和禁行车辆从收费站或者服务区进入高速公路。

第四十四条 高速公路应当设置报警电话、监控设施和道路信息显示装置。

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和经营单位应当保障前款规定的设施和装置的正常使用,及时发布道路路况运行信息和交通管制信息。

第四十五条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必需的场所、设施,应当与高速公路同时设计、建设。

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未建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必需的场所、设施的,应当完善。

第四十六条 遇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以及施工或者发生交通事故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形时,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情况;采取其他措施难以保证交通安全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采取限制车速、调换车道、暂时中断通行、关闭高速公路等交通管制措施。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交通管制措施时,应当设置交通标志,通过大众传媒发布通报,并即时向高速公路管理机构通报,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或者经营单位应当协助执行。

第四十七条 在高速公路上进行施工、维修、养护等作业时,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同意。

高速公路路面施工时,应当在距离作业地点来车方向的1000米、500米、300米、100米处分别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夜间设置红色示警灯。

第六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四十八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应当按照规定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有人员伤亡的,应当及时通知急救、医疗、消防等有关部门。发生特大或者其他有重大影响的交通事故,应当立即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报告;涉及营运车辆的,同时通知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十九条 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故现场处理工作,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并清理现场。当事人车辆无法自行驶离的,由当事人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清障公司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难以移动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五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查交通事故逃逸案件,需要查阅、复制有关监控设施记录或者其他信息的,有关单位应当及时提供。

第五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过调查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无责任。

(一)一方当事人有过错,其他当事人无过错的,有过错的为全部责任,无过错的为无责任;

(二)两方以上的当事人均有过错的,作用以及过错大的为主要责任,作用以及过错相当的为同等责任,作用以及过错小的为次要责任;

(三)无法确定各方当事人有过错或者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为无责任;

(四)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其他方为无责任。

第五十二条 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未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有条件报案而不报案或者不即时报案,致使事故基本事实无法查清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承担事故责任:

(一)一方当事人有上述行为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各方当事人均有上述行为的,共同承担责任,但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事故主要责任。

第五十三条 机动车驾驶人酒后驾车造成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但有证据证明另一方当事人有引发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的,减轻其责任。

第五十四条 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为全部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为全部责任。

第五十五条 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承保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赔偿;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其按照该车应当投保的最低保险责任限额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由当事人按照赔偿比例承担。

第五十六条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超出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负全部责任者承担100%;

(二)负主要责任者承担70%-80%;

(三)负同等责任者承担50%;

(四)负次要责任者承担20%-30%;

(五)无责任者不承担。

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参照前款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七条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超出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的部分,机动车一方赔偿责任按照下列规定承担:

(一)全部责任承担100%;

(二)主要责任承担90%;

(三)同等责任承担60%;

(四)次要责任承担40%;

(五)在高速公路、全封闭汽车专用公路等封闭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无责任承担5%,但赔偿金额最高不超过5000元;在其他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无责任承担10%,但赔偿金额最高不超过1万元。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八条 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被保险人依法自行协商处理或者仅造成自身车辆损失的单方交通事故,被保险人直接向保险公司报告的,保险公司应当依法理赔。

第五十九条 发生交通事故,交通警察到达现场后,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扣留肇事车辆。

第七章 执法监督

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执法执勤实行机动巡逻与定点执勤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事故多发、交通状况复杂等重点路段,应当重点巡逻或者定点执勤。

第六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应当依照规定程序执法执勤。适用一般程序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或者调查交通事故时,交通警察不得少于两人。

第六十二条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有错误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予以撤销,并责令原作出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重新认定。

第六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应当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十四条 任何单位不得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款指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以罚款数额作为考核交通警察的标准。

第八章 处罚规定

第六十五条 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本办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应当及时纠正并依法予以处罚;对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应当指出其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

第六十七条 行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有下列行为的,处以警告或者10元罚款:

(一)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的;

(二)在划有人行横道或者设有过街设施的道路,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未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的;

(三)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的;

(四)在车行道坐卧、停留、嬉闹不听劝阻或者兜售、发送物品的。

第六十八条 行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有下列行为的,处以警告或者20元罚款:

(一)在车行道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的;

(二)扒车、强行拦车的;

(三)在道路上进行追车、抛物击车等妨碍道路交通安全行为的。

第六十九条 乘车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以警告或者20元罚款:

(一)在机动车道上从机动车左侧上下的;

(二)在机动车行驶中向车外抛撒物品的;

(三)在机动车行驶中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或者跳车的;

(四)乘坐机动车前排座椅不系安全带的;

(五)乘坐摩托车时不戴安全头盔的;

(六)背向、侧向乘坐两轮摩托车的。

乘车人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乘车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第七十条 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以警告或者20元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一)在车行道上逆向行驶的;

(二)非机动车道有通行条件时,在机动车道行驶的;

(三)违反交通信号通行的;

(四)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行驶时速超过15公里的;

(五)非下肢残疾的人驾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

(六)在设有非机动车停放点的区域,未按规定地点停放车辆的;

(七)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

(八)在自行车、三轮车上加装动力装置或者改装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动力装置的;

(九)醉酒驾驶的;

(十)违反非机动车载物规定的;

(十一)自行车违反载人规定的;

(十二)在道路上骑独轮自行车或者2人以上骑行的自行车的;

(十三)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的;

(十四)牵引、攀扶车辆或者被其他车辆牵引行进的。

第七十一条 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以警告或者50元罚款:

(一)驾驶车辆时,未携带驾驶证、行驶证、机动车驾驶人信息卡的;

(二)未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或者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

(三)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不使用安全带的;

(四)机动车行驶中使用手持电话的;

(五)摩托车驾驶人违反载人规定或者不戴安全头盔的;

(六)在同方向划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上,摩托车不在最右侧车道行驶的;

(七)变更车道时影响相关车道内机动车正常行驶的。

第七十二条 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0元罚款:

(一)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的;

(二)违反专用车道使用规定的;

(三)夜间不按规定使用灯光的;

(四)机动车发生故障停车时,未按规定使用危险报警闪光灯和设置警告标志的;

(五)违反喇叭、警报器使用规定的;

(六)下陡坡时熄火或者空档滑行的;

(七)转弯的机动车在直行车辆、行人未通过时,抢插抢行的;

(八)超速行驶未超过规定时速50%的;

(九)机动车违反规定安装和使用高音装置、非车灯闪光设备和镜面反光遮阳膜的;

(十)故意遮挡、污损机动车号牌的。

第七十三条 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200元罚款:

(一)违反道路交通信号通行的;

(二)逆向行驶的;

(三)违反规定超车的;

(四)前方车辆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借道超车、占用对面车道或者穿插等候车辆的;

(五)遇执行紧急公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未按规定让行的;

(六)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的物品,影响交通安全,未按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或者未悬挂明显标志的;

(七)运载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未按公安机关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或者未悬挂警示标志的;

(八)超过额定人数载人的;

(九)超速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

(十)违反故障机动车辆牵引规定的;

(十一)向道路上抛撒载运物品的;

(十二)拖拉机载人、违反载物规定或者违反禁止通行规定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九)项情形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第七十四条 机动车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违反道路通行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200元罚款:

(一)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或者在车道内停车的;

(二)在匝道、加速车道或者减速车道上超车的;

(三)骑、轧车行道分界线或者在路肩上行驶的;

(四)非紧急情况时在应急车道行驶或者停车的;

(五)试车或者学习驾驶机动车的;

(六)机动车发生故障停车时,未按规定使用危险报警闪光灯和设置警告标志的;

(七)低于规定时速占道影响后车行驶的。

第七十五条 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反道路交通安全行为之一的,处200元罚款:

(一)驾驶无牌证机动车的;

(二)驾驶未经安全技术检验或者安全技术检验不合格机动车的;

(三)驾驶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

(四)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或者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机动车的。

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违反下列停放或者临时停车规定,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的,处100元罚款:

(一)在设有禁停标志、标线的路段,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施的路段以及人行横道、施工地段停车的;

(二)在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米以内的路段停车的;

(三)在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30米以内的路段,非使用上述设施停车的;

(四)城市公共汽车在站点以外的路段停车上下乘客的;

(五)在有出租车指定停车点的路段内,出租车在指定停车点外停放车辆或者临时停车的;

(六)占用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的。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将违反前款规定的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停放。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拖车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并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停放地点,因采取不正确的方法拖车造成机动车损坏的,应当依法承担补偿责任。

第七十七条 饮酒、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按下列标准处罚:

(一)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300元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500元罚款;

(二)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3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500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2000元罚款。

1年内有前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第七十八条 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乘员或者违反规定载货的,对机动车驾驶人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超过额定乘员不足10%的,处200元罚款;

(二)超过额定乘员10%以上不足20%的,处500元罚款;

(三)超过额定乘员20%以上不足50%的,处1000元罚款;

(四)超过额定乘员50%以上的,处2000元罚款;

(五)违反规定载货的,处500元罚款。

有前款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至违法状态消除。

运输单位的车辆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经处罚不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九条 货运机动车超过核定载质量或者违反规定载客的,对机动车驾驶人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超过核定载质量不足30%的,处300元罚款;

(二)超过核定载质量30%以上不足100%的,处1000元罚款;

(三)超过核定载质量100%以上的,处2000元罚款;

(四)违反规定载客不足3人的,处500元罚款;

(五)违反规定载客3人以上的,处800元罚款。

有前款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至违法状态消除。

运输单位的车辆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经处罚不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条 非校车喷涂校车标志,或者不具备三年以上准驾车型安全驾驶经历的人驾驶校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警告或者100元罚款。

第八十一条 机动车修理厂未如实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承修机动车登记资料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500元罚款。

第八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等,未按规定配建、增建停车场的,由建设等有关部门予以处罚,并责令其补建。擅自停用或者改变停车场用途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同建设部门责令限期恢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八十三条 对机动车驾驶人的一般违法行为作出罚款决定后,在边远、交通不便地区,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可以依法当场收缴罚款。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第八十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利用职权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索取、收受贿赂,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百一十六条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篇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三十六条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 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 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第三十七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 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

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 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第三十八条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 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 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第三十九条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 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 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 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第四十条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 定期检查库存食品, 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第四十一条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 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 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四十二条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一) 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二) 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 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五) 产品标准代号;

(六) 贮存条件;

(四) 保质期;

(七) 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八) 生产许可证编号;

(九) 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第四十三条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条件、程序, 按照国家有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申请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 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组织对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依法决定准予许可并予以公布;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决定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四十五条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 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技术必要性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及时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标准进行修订。

第四十六条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第四十七条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六项、第八项、第九项规定的事项, 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 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

第四十八条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 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 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者对标签、说明书上所载明的内容负责。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 容易辨识。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 不得上市销售。

第四十九条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 销售预包装食品。

第五十条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 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

第五十一条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职, 承担责任。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内容必须真实, 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

第五十二条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 应当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 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 发现食品经营者有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的, 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前款规定义务, 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 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十三条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应当立即停止生产, 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 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应当立即停止经营, 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食品生产者认为应当召回的, 应当立即召回。

食品生产者应当对召回的食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 并将食品召回和处理情况向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报告。

食品生产经营者未依照本条规定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 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第五十四条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 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 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不得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

第五十五条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 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十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食品规模化生产和连锁经营、配送。

第五章食品检验

第五十七条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 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但是,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本法施行前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设立或者经依法认定的食品检验机构, 可以依照本法继续从事食品检验活动。

第五十八条食品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

检验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并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规范对食品进行检验, 尊重科学, 恪守职业道德, 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论客观、公正, 不得出具虚假的检验报告。

第五十九条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食品检验机构公章, 并有检验人的签名或者盖章。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

第六十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

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进行抽样检验, 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 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

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执法工作中需要对食品进行检验的, 应当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 并支付相关费用。对检验结论有异议的, 可以依法进行复检。

第六十一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可以自行对所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 也可以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食品行业协会等组织、消费者需要委托食品检验机构对食品进行检验的, 应当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

第六章食品进出口

第六十二条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进口的食品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后, 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通关证明放行。

第六十三条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 或者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 进口商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第六十四条境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可能对我国境内造成影响, 或者在进口食品中发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及时采取风险预警或者控制措施, 并向国务院卫生行政、农业行政、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接到通报的部门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六十五条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应当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备案。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应当经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注册。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定期公布已经备案的出口商、代理商和已经注册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名单。

第六十六条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 不得进口。

第六十七条进口商应当建立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 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或者进口批号、保质期、出口商和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交货日期等内容。

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应当真实, 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第六十八条出口的食品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进行监督、抽检, 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通关证明放行。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和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应当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备案。

第六十九条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收集、汇总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 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机构和企业。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建立进出口食品的进口商、出口商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信誉记录, 并予以公布。对有不良记录的进口商、出口商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 应当加强对其进出口食品的检验检疫。

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第七十条国务院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第七十一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予以处置, 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 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 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上报。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 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第七十二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 应当立即会同有关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并采取下列措施, 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

(一) 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对因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救治;

(二) 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 并立即进行检验;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 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依照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召回、停止经营并销毁;

(三) 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 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四) 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进行发布, 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指挥机构, 启动应急预案, 依照前款规定进行处置。

第七十三条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责任调查, 督促有关部门履行职责, 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事故责任调查处理报告。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及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前款规定组织事故责任调查。

第七十四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 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第七十五条调查食品安全事故, 除了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 还应当查明负有监督管理和认证职责的监督管理部门、认证机构的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情况。

第八章监督管理

第七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 并按照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工作。

第七十七条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各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 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 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三) 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 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违法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或者被污染的工具、设备;

(五) 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的职责, 对食用农产品进行监督管理。

第七十八条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 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监督检查记录经监督检查人员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签字后归档。

第七十九条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根据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记录, 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第八十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咨询、投诉、举报, 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 应当受理, 并及时进行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 应当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不得推诿;属于食品安全事故的, 依照本法第七章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第八十一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对生产经营者的同一违法行为, 不得给予二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 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

第八十二条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下列信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

(一) 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

(二)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

(三)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

(四) 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国务院确定的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

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信息, 其影响限于特定区域的, 也可以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公布。县级以上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布信息, 应当做到准确、及时、客观。

第八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获知本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 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由上级主管部门立即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必要时, 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相互通报获知的食品安全信息。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八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 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 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 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第八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 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 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吊销许可证:

(一) 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二) 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 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四) 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五) 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 或者生产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的制品;

(六) 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 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七) 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八) 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九) 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 未经过安全性评估;

(十) 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 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

第八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 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 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责令停产停业, 直至吊销许可证:

(一) 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二) 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三) 食品生产者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四) 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

第八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 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责令停产停业, 直至吊销许可证:

(一) 未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

(二) 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三) 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未依照本法规定备案;

(四) 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理库存食品;

(五) 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

(六) 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七) 安排患有本法第三十四条所列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八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 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毁灭有关证据的, 责令停产停业, 并处二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 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第八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依照本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一) 进口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

(二) 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 或者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 未经过安全性评估;

(三) 出口商未遵守本法的规定出口食品。

违反本法规定, 进口商未建立并遵守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的, 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九十条违反本法规定, 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的举办者允许未取得许可的食品经营者进入市场销售食品, 或者未履行检查、报告等义务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 责令停业, 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第九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 未按照要求进行食品运输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 责令停产停业, 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第九十二条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 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 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第九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 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 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检验机构的检验资格;依法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违反本法规定, 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 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十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食品检验机构聘用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人员的, 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检验机构的检验资格。

第九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 在广告中对食品质量作虚假宣传, 欺骗消费者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给予处罚。

违反本法规定,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 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第九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未履行职责, 本行政区域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违反本法规定,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不履行本法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 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第九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 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 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 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第九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 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 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 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九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九十九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食品, 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 指食品无毒、无害, 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预包装食品, 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

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 指在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机械、管道、传送带、容器、用具、餐具等。

用于食品的洗涤剂、消毒剂, 指直接用于洗涤或者消毒食品、餐饮具以及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具、设备或者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物质。

保质期, 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食源性疾病, 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食物中毒, 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品安全事故, 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 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第一百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本法施行前已经取得相应许可证的, 该许可证继续有效。

第一百零一条乳品、转基因食品、生猪屠宰、酒类和食盐的食品安全管理, 适用本法;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零二条铁路运营中食品安全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制定。

军队专用食品和自供食品的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

第一百零三条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 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

篇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1. 将第七条修改为:“在中国境内设立企业经营国际船舶代理业务,或者中国企业法人经营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应当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必要的营业设施,其高级业务管理人员中至少应当有2人具有3年以上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经营活动的经历。

从事国际船舶代理业务的企业应当在开业后30日内持营业场所证明文件和有关人员资历证明文件向交通运输部备案。

从事国际船舶代理业务的企业变更企业信息或者不再从事国际船舶代理经营活动的,应当在信息变更或者停止经营活动的15日内,向交通运输部备案。”

2. 将第九条修改为:“国际船舶管理经营者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经营相关业务的,应当符合《海运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并按照《海运条例》第十条和本实施细则第八条的规定进行登记。登记申请材料应当包括:

(1)申请书;

(2)可行性分析报告;

(3)母公司的商业登记文件;

(4)母公司的《国际海运辅助业经营资格登记证》副本;

(5)母公司确定该分支机构经营范围确认文件;

(6)营业场所的证明文件;

(7)《海运条例》第九条规定的人员的从业资历或者资格的证明文件。”

3. 删去第二十一条第一款中的“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者”。

4. 将第三十条修改为:“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者委托代理人接受订舱、代签提单、代收运费等项业务的,委托的代理人应当是依法成立的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者。”

5. 删去第三十三条。

6. 将第四十二条改为第四十一条,并修改为:“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经营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应当通过拟设立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向交通运输部提交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七条第一款规定条件的申请材料。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收到完整齐备的上述材料后,应当于1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及意见转报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应当自收到转报的上述材料和意见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按照本实施细则第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审核,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发给批准文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

获得批准的申请人应当持交通运输部批准文件,按照国家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应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手续。取得相应的批准文件后,到交通运输部领取《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资格登记证书》。”

7. 删去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

8. 将第六十三条改为第五十八条,并修改为:“班轮公会协议、运营协议和运价协议、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者未按规定向交通运输部备案的,由交通运输部依照《海运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对本实施细则第七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备案人实施处罚。班轮公会不按规定报备的,可对其公会成员予以处罚。”

此外,对条文的顺序和部分文字作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篇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二章车辆和驾驶人

第十五条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应当按照规定喷涂标志图案,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其他机动车不得喷涂、安装、使用上述车辆专用的或者与其相类似的标志图案、警报器或者标志灯具。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公路监督检查的专用车辆,应当依照公路法的规定,设置统一的标志和示警灯。

第四章道路通行规定

第四十八条机动车载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质量,严禁超载;载物的长、宽、高不得违反装载要求,不得遗洒、飘散载运物。

机动车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的物品,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悬挂明显标志。在公路上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的物品,并应当依照公路法的规定执行。

篇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发文字号】 国务院令第405号 【颁布时间】 2004-04-30 【生效时间】 2004-05-01 2004年4月28日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二00四年四月三十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章 车辆和驾驶人第一节 机动车

第四条 机动车的登记,分为注册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和注销登记。

第五条 初次申领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的,应当向机动车所有人住所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申请机动车注册登记,应当交验机动车,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一)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二)购车发票等机动车来历证明;

(三)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进口机动车进口凭证;

(四)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或者免税凭证;

(五)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在机动车注册登记时提交的其他证明、凭证。

不属于国务院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规定免予安全技术检验的车型的,还应当提供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

第六条 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登记该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一)改变机动车车身颜色的;

(二)更换发动机的;

(三)更换车身或者车架的;

(四)因质量有问题,制造厂更换整车的;

(五)营运机动车改为非营运机动车或者非营运机动车改为营运机动车的;

(六)机动车所有人的住所迁出或者迁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区域的。

申请机动车变更登记,应当提交下列证明、凭证,属于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情形之一的,还应当交验机动车;属于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情形之一的,还应当同时提交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

(一)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登记证书;

(三)机动车行驶证。

机动车所有人的住所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区域内迁移、机动车所有人的姓名(单位名称)或者联系方式变更的,应当向登记该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第七条 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应当及时办理转移登记。

申请机动车转移登记,当事人应当向登记该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验机动车,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一)当事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所有权转移的证明、凭证;

(三)机动车登记证书;

(四)机动车行驶证。

第八条 机动车所有人将机动车作为抵押物抵押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登记该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抵押登记。

第九条 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达到国家规定的强制报废标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报废期满的2个月前通知机动车所有人办理注销登记。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在报废期满前将机动车交售给机动车回收企业,由机动车回收企业将报废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注销。机动车所有人逾期不办理注销登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公告该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作废。

因机动车灭失申请注销登记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本人身份证明,交回机动车登记证书。

第十条 办理机动车登记的申请人提交的证明、凭证齐全、有效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当场办理登记手续。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查封、扣押的机动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机动车登记。

第十一条 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丢失或者损毁,机动车所有人申请补发的,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和申请材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与机动车登记档案核实后,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补发。

第十二条 税务部门、保险机构可以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办公场所集中办理与机动车有关的税费缴纳、保险合同订立等事项。

第十三条 机动车号牌应当悬挂在车前、车后指定位置,保持清晰、完整。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及其挂车、拖拉机及其挂车的车身或者车厢后部应当喷涂放大的牌号,字样应当端正并保持清晰。

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应当粘贴在机动车前窗右上角。

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或者车身广告的,不得影响安全驾驶。

第十四条 用于公路营运的载客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应当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行驶记录仪。交通警察可以对机动车行驶速度、连续驾驶时间以及其他行驶状态信息进行检查。安装行驶记录仪可以分步实施,实施步骤由国务院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规定。

第十五条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由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实施。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对机动车进行检验,对检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实行资格管理和计量认证管理,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设备进行检定,对执行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由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国务院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规定。

第十六条 机动车应当从注册登记之日起,按照下列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一)营运载客汽车5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二)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10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10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三)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6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6年的,每年检验1次;超过1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四)摩托车4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4年的,每年检验1次;

(五)拖拉机和其他机动车每年检验1次。

营运机动车在规定检验期限内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的,不再重复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第十七条 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时,机动车行驶证记载的登记内容与该机动车的有关情况不符,或者未按照规定提供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的,不予通过检验。

第十八条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标志图案的喷涂以及警报器、标志灯具的安装、使用规定,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制定。

第二节 机动车驾驶人

第十九条 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的人,可以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机动车驾驶证。

机动车驾驶证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式样并监制。

第二十条 学习机动车驾驶,应当先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合格后,再学习机动车驾驶技能。

在道路上学习驾驶,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路线、时间进行。在道路上学习机动车驾驶技能应当使用教练车,在教练员随车指导下进行,与教学无关的人员不得乘坐教练车。学员在学习驾驶中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或者造成交通事故的,由教练员承担责任。

第二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人进行考试,对考试合格的,在5日内核发机动车驾驶证;对考试不合格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驾驶证的有效期为6年,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机动车驾驶人初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后的12个月为实习期。在实习期内驾驶机动车的,应当在车身后部粘贴或者悬挂统一式样的实习标志。

机动车驾驶人在实习期内不得驾驶公共汽车、营运客车或者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以及载有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剧毒或者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机动车;驾驶的机动车不得牵引挂车。

第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除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累积记分(以下简称记分)制度,记分周期为12个月。对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达到12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其机动车驾驶证,该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按照规定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并接受考试。考试合格的,记分予以清除,发还机动车驾驶证;考试不合格的,继续参加学习和考试。

应当给予记分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及其分值,由国务院公安部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危害程度规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提供记分查询方式供机动车驾驶人查询。

第二十四条 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未达到12分,所处罚款已经缴纳的,记分予以清除;记分虽未达到12分,但尚有罚款未缴纳的,记分转入下一记分周期。

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2次以上达到12分的,除按照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参加学习、接受考试外,还应当接受驾驶技能考试。考试合格的,记分予以清除,发还机动车驾驶证;考试不合格的,继续参加学习和考试。

接受驾驶技能考试的,按照本人机动车驾驶证载明的最高准驾车型考试。

第二十五条 机动车驾驶人记分达到12分,拒不参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的学习,也不接受考试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告其机动车驾驶证停止使用。

第二十六条 机动车驾驶人在机动车驾驶证的6年有效期内,每个记分周期均未达到12分的,换发10年有效期的机动车驾驶证;在机动车驾驶证的10年有效期内,每个记分周期均未达到12分的,换发长期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

换发机动车驾驶证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机动车驾驶证进行审验。

第二十七条 机动车驾驶证丢失、损毁,机动车驾驶人申请补发的,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和申请材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与机动车驾驶证档案核实后,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日内补发。

第二十八条 机动车驾驶人在机动车驾驶证丢失、损毁、超过有效期或者被依法扣留、暂扣期间以及记分达到12分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第三章 道路通行条件

第二十九条 交通信号灯分为: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人行横道信号灯、车道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闪光警告信号灯、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信号灯。

第三十条 交通标志分为: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和辅助标志。

道路交通标线分为:指示标线、警告标线、禁止标线。

第三十一条 交通警察的指挥分为:手势信号和使用器具的交通指挥信号。

第三十二条 道路交叉路口和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应当设置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者过街地下通道。

在盲人通行较为集中的路段,人行横道信号灯应当设置声响提示装置。

第三十三条 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在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在城市道路上施划停车泊位,并规定停车泊位的使用时间。

第三十四条 开辟或者调整公共汽车、长途汽车的行驶路线或者车站,应当符合交通规划和安全、畅通的要求。

第三十五条 道路养护施工单位在道路上进行养护、维修时,应当按照规定设置规范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道路养护施工作业车辆、机械应当安装示警灯,喷涂明显的标志图案,作业时应当开启示警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对未中断交通的施工作业道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交通安全监督检查。发生交通阻塞时,及时做好分流、疏导,维护交通秩序。

道路施工需要车辆绕行的,施工单位应当在绕行处设置标志;不能绕行的,应当修建临时通道,保证车辆和行人通行。需要封闭道路中断交通的,除紧急情况外,应当提前5日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六条 道路或者交通设施养护部门、管理部门应当在急弯、陡坡、临崖、临水等危险路段,按照国家标准设置警告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

第三十七条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不规范,机动车驾驶人容易发生辨认错误的,交通标志、标线的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予以改善。

道路照明设施应当符合道路建设技术规范,保持照明功能完好。

第四章 道路通行规定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三十八条 机动车信号灯和非机动车信号灯表示:

(一)绿灯亮时,准许车辆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得妨碍被放行的直行车辆、行人通行;

(二)黄灯亮时,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

(三)红灯亮时,禁止车辆通行。

在未设置非机动车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信号灯的路口,非机动车和行人应当按照机动车信号灯的表示通行。

红灯亮时,右转弯的车辆在不妨碍被放行的车辆、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行。

第三十九条 人行横道信号灯表示:

(一)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

(二)红灯亮时,禁止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是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过或者在道路中心线处停留等候。

第四十条 车道信号灯表示:

(一)绿色箭头灯亮时,准许本车道车辆按指示方向通行;

(二)红色叉形灯或者箭头灯亮时,禁止本车道车辆通行。

第四十一条 方向指示信号灯的箭头方向向左、向上、向右分别表示左转、直行、右转。

第四十二条 闪光警告信号灯为持续闪烁的黄灯,提示车辆、行人通行时注意瞭望,确认安全后通过。

第四十三条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有两个红灯交替闪烁或者一个红灯亮时,表示禁止车辆、行人通行;红灯熄灭时,表示允许车辆、行人通行。

第二节 机动车通行规定

第四十四条 在道路同方向划有2条以上机动车道的,左侧为快速车道,右侧为慢速车道。在快速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应当按照快速车道规定的速度行驶,未达到快速车道规定的行驶速度的,应当在慢速车道行驶。摩托车应当在最右侧车道行驶。有交通标志标明行驶速度的,按照标明的行驶速度行驶。慢速车道内的机动车超越前车时,可以借用快速车道行驶。

在道路同方向划有2条以上机动车道的,变更车道的机动车不得影响相关车道内行驶的机动车的正常行驶。

第四十五条 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道路上,机动车不得超过下列最高行驶速度:

(一)没有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3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40公里;

(二)同方向只有1条机动车道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5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70公里。

第四十六条 机动车行驶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其中拖拉机、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不得超过每小时15公里:

(一)进出非机动车道,通过铁路道口、急弯路、窄路、窄桥时;

(二)掉头、转弯、下陡坡时;

(三)遇雾、雨、雪、沙尘、冰雹,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

(四)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时;

(五)牵引发生故障的机动车时。

第四十七条 机动车超车时,应当提前开启左转向灯、变换使用远、近光灯或者鸣喇叭。在没有道路中心线或者同方向只有1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前车遇后车发出超车信号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当降低速度、靠右让路。后车应当在确认有充足的安全距离后,从前车的左侧超越,在与被超车辆拉开必要的安全距离后,开启右转向灯,驶回原车道。

第四十八条 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道路上,机动车遇相对方向来车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减速靠右行驶,并与其他车辆、行人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二)在有障碍的路段,无障碍的一方先行;但有障碍的一方已驶入障碍路段而无障碍的一方未驶入时,有障碍的一方先行;

(三)在狭窄的坡路,上坡的一方先行;但下坡的一方已行至中途而上坡的一方未上坡时,下坡的一方先行;

(四)在狭窄的山路,不靠山体的一方先行;

(五)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应当使用近光灯。

第四十九条 机动车在有禁止掉头或者禁止左转弯标志、标线的地点以及在铁路道口、人行横道、桥梁、急弯、陡坡、隧道或者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不得掉头。

机动车在没有禁止掉头或者没有禁止左转弯标志、标线的地点可以掉头,但不得妨碍正常行驶的其他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第五十条 机动车倒车时,应当察明车后情况,确认安全后倒车。不得在铁路道口、交叉路口、单行路、桥梁、急弯、陡坡或者隧道中倒车。

第五十一条 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通行:

(一)在划有导向车道的路口,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

(二)准备进入环形路口的让已在路口内的机动车先行;

(三)向左转弯时,靠路口中心点左侧转弯。转弯时开启转向灯,夜间行驶开启近光灯;

(四)遇放行信号时,依次通过;

(五)遇停止信号时,依次停在停止线以外。没有停止线的,停在路口以外;

(六)向右转弯遇有同车道前车正在等候放行信号时,依次停车等候;

(七)在没有方向指示信号灯的交叉路口,转弯的机动车让直行的车辆、行人先行。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机动车让左转弯车辆先行。

第五十二条 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除应当遵守第五十一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让优先通行的一方先行;

(二)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在进入路口前停车瞭望,让右方道路的来车先行;

(三)转弯的机动车让直行的车辆先行;

(四)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的机动车让左转弯的车辆先行。

第五十三条 机动车遇有前方交叉路口交通阻塞时,应当依次停在路口以外等候,不得进入路口。

机动车在遇有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应当依次排队,不得从前方车辆两侧穿插或者超越行驶,不得在人行横道、网状线区域内停车等候。

机动车在车道减少的路口、路段,遇有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的,应当每车道一辆依次交替驶入车道减少后的路口、路段。

第五十四条 机动车载物不得超过机动车行驶证上核定的载质量,装载长度、宽度不得超出车厢,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半挂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4米,载运集装箱的车辆不得超过4.2米;

(二)其他载货的机动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2.5米;

(三)摩托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1.5米,长度不得超出车身0.2米。两轮摩托车载物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把0.15米;三轮摩托车载物宽度不得超过车身。

载客汽车除车身外部的行李架和内置的行李箱外,不得载货。载客汽车行李架载货,从车顶起高度不得超过0.5米,从地面起高度不得超过4米。

第五十五条 机动车载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公路载客汽车不得超过核定的载客人数,但按照规定免票的儿童除外,在载客人数已满的情况下,按照规定免票的儿童不得超过核定载客人数的10%;

(二)载货汽车车厢不得载客。在城市道路上,货运机动车在留有安全位置的情况下,车厢内可以附载临时作业人员1人至5人;载物高度超过车厢栏板时,货物上不得载人;

(三)摩托车后座不得乘坐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轻便摩托车不得载人。

第五十六条 机动车牵引挂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拖拉机只允许牵引1辆挂车。挂车的灯光信号、制动、连接、安全防护等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二)小型载客汽车只允许牵引旅居挂车或者总质量700千克以下的挂车。挂车不得载人;

(三)载货汽车所牵引挂车的载质量不得超过载货汽车本身的载质量。

大型、中型载客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以及其他机动车不得牵引挂车。

第五十七条 机动车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使用转向灯:

(一)向左转弯、向左变更车道、准备超车、驶离停车地点或者掉头时,应当提前开启左转向灯;

(二)向右转弯、向右变更车道、超车完毕驶回原车道、靠路边停车时,应当提前开启右转向灯。

第五十八条 机动车在夜间没有路灯、照明不良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情况下行驶时,应当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后位灯,但同方向行驶的后车与前车近距离行驶时,不得使用远光灯。机动车雾天行驶应当开启雾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

第五十九条 机动车在夜间通过急弯、坡路、拱桥、人行横道或者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时,应当交替使用远近光灯示意。

机动车驶近急弯、坡道顶端等影响安全视距的路段以及超车或者遇有紧急情况时,应当减速慢行,并鸣喇叭示意。

第六十条 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或者发生交通事故,妨碍交通又难以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车后50米至100米处设置警告标志,夜间还应当同时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

第六十一条 牵引故障机动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被牵引的机动车除驾驶人外不得载人,不得拖带挂车;

(二)被牵引的机动车宽度不得大于牵引机动车的宽度;

(三)使用软连接牵引装置时,牵引车与被牵引车之间的距离应当大于4米小于10米;

(四)对制动失效的被牵引车,应当使用硬连接牵引装置牵引;

(五)牵引车和被牵引车均应当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汽车吊车和轮式专用机械车不得牵引车辆。摩托车不得牵引车辆或者被其他车辆牵引。

转向或者照明、信号装置失效的故障机动车,应当使用专用清障车拖曳。

第六十二条 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车门、车厢没有关好时行车;

(二)在机动车驾驶室的前后窗范围内悬挂、放置妨碍驾驶人视线的物品;

(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四)下陡坡时熄火或者空挡滑行;

(五)向道路上抛撒物品;

(六)驾驶摩托车手离车把或者在车把上悬挂物品;

(七)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

(八)在禁止鸣喇叭的区域或者路段鸣喇叭。

第六十三条 机动车在道路上临时停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设有禁停标志、标线的路段,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施的路段以及人行横道、施工地段,不得停车;

(二)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米以内的路段,不得停车;

(三)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30米以内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设施的以外,不得停车;

(四)车辆停稳前不得开车门和上下人员,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五)路边停车应当紧靠道路右侧,机动车驾驶人不得离车,上下人员或者装卸物品后,立即驶离;

(六)城市公共汽车不得在站点以外的路段停车上下乘客。

第六十四条 机动车行经漫水路或者漫水桥时,应当停车察明水情,确认安全后,低速通过。

第六十五条 机动车载运超限物品行经铁路道口的,应当按照当地铁路部门指定的铁路道口、时间通过。

机动车行经渡口,应当服从渡口管理人员指挥,按照指定地点依次待渡。机动车上下渡船时,应当低速慢行。

第六十六条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在执行紧急任务遇交通受阻时,可以断续使用警报器,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在禁止使用警报器的区域或者路段使用警报器;

(二)夜间在市区不得使用警报器;

(三)列队行驶时,前车已经使用警报器的,后车不再使用警报器。

第六十七条 在单位院内、居民居住区内,机动车应当低速行驶,避让行人;有限速标志的,按照限速标志行驶。

第三节 非机动车通行规定

第六十八条 非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通行:

(一)转弯的非机动车让直行的车辆、行人优先通行;

(二)遇有前方路口交通阻塞时,不得进入路口;

(三)向左转弯时,靠路口中心点的右侧转弯;

(四)遇有停止信号时,应当依次停在路口停止线以外。没有停止线的,停在路口以外;

(五)向右转弯遇有同方向前车正在等候放行信号时,在本车道内能够转弯的,可以通行;不能转弯的,依次等候。

第六十九条 非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除应当遵守第六十八条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的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让优先通行的一方先行;

(二)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在路口外慢行或者停车瞭望,让右方道路的来车先行;

(三)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的非机动车让左转弯的车辆先行。

第七十条 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在路段上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下车推行,有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人行横道、没有行人过街设施或者不便使用行人过街设施的,在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

因非机动车道被占用无法在本车道内行驶的非机动车,可以在受阻的路段借用相邻的机动车道行驶,并在驶过被占用路段后迅速驶回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遇此情况应当减速让行。

第七十一条 非机动车载物,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1.5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把0.15米,长度前端不得超出车轮,后端不得超出车身0.3米;

(二)三轮车、人力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2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身0.2米,长度不得超出车身1米;

(三)畜力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2.5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身0.2米,长度前端不得超出车辕,后端不得超出车身1米。

自行车载人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第七十二条 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二)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

(三)不得醉酒驾驶;

(四)转弯前应当减速慢行,伸手示意,不得突然猛拐,超越前车时不得妨碍被超越的车辆行驶;

(五)不得牵引、攀扶车辆或者被其他车辆牵引,不得双手离把或者手中持物;

(六)不得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

(七)不得在道路上骑独轮自行车或者2人以上骑行的自行车;

(八)非下肢残疾的人不得驾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九)自行车、三轮车不得加装动力装置;

(十)不得在道路上学习驾驶非机动车。

第七十三条 在道路上驾驭畜力车应当年满16周岁,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醉酒驾驭;

(二)不得并行,驾驭人不得离开车辆;

(三)行经繁华路段、交叉路口、铁路道口、人行横道、急弯路、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或者窄桥、陡坡、隧道或者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不得超车。驾驭两轮畜力车应当下车牵引牲畜;

(四)不得使用未经驯服的牲畜驾车,随车幼畜须拴系;

(五)停放车辆应当拉紧车闸,拴系牲畜。

第四节 行人和乘车人通行规定

第七十四条 行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二)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

(三)追车、抛物击车等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

第七十五条 行人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从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应当观察来往车辆的情况,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不得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横穿或者中途倒退、折返。

第七十六条 行人列队在道路上通行,每横列不得超过2人,但在已经实行交通管制的路段不受限制。

第七十七条 乘坐机动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在机动车道上拦乘机动车;

(二)在机动车道上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上下车;

(三)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四)机动车行驶中,不得干扰驾驶,不得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不得跳车;

(五)乘坐两轮摩托车应当正向骑坐。

第五节 高速公路的特别规定

第七十八条 高速公路应当标明车道的行驶速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60公里。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型载客汽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其他机动车不得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摩托车不得超过每小时80公里。

同方向有2条车道的,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100公里;同方向有3条以上车道的,最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110公里,中间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90公里。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与上述车道行驶车速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行驶。

第七十九条 机动车从匝道驶入高速公路,应当开启左转向灯,在不妨碍已在高速公路内的机动车正常行驶的情况下驶入车道。

机动车驶离高速公路时,应当开启右转向灯,驶入减速车道,降低车速后驶离。

第八十条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车速低于每小时100公里时,与同车道前车距离可以适当缩短,但最小距离不得少于50米。

第八十一条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能见度小于20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60公里,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

(二)能见度小于10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40公里,与同车道前车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

(三)能见度小于5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0公里,并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

遇有前款规定情形时,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显示屏等方式发布速度限制、保持车距等提示信息。

第八十二条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或者在车道内停车;

(二)在匝道、加速车道或者减速车道上超车;

(三)骑、轧车行道分界线或者在路肩上行驶;

(四)非紧急情况时在应急车道行驶或者停车;

(五)试车或者学习驾驶机动车。

第八十三条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载货汽车车厢不得载人。两轮摩托车在高速公路行驶时不得载人。

第八十四条 机动车通过施工作业路段时,应当注意警示标志,减速行驶。

第八十五条 城市快速路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参照本节的规定执行。

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指定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承担。

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八十六条 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未造成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在记录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对方当事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机动车牌号、驾驶证号、保险凭证号、碰撞部位,并共同签名后,撤离现场,自行协商损害赔偿事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有争议的,应当迅速报警。

第八十七条 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者行人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且基本事实及成因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有争议的,应当迅速报警。

第八十八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道路、供电、通讯等设施损毁的,驾驶人应当报警等候处理,不得驶离。机动车可以移动的,应当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将事故有关情况通知有关部门。

第八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应当及时赶赴现场,对未造成人身伤亡,事实清楚,并且机动车可以移动的,应当在记录事故情况后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恢复交通。对拒不撤离现场的,予以强制撤离。

对属于前款规定情况的道路交通事故,交通警察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处理,并当场出具事故认定书。当事人共同请求调解的,交通警察可以当场对损害赔偿争议进行调解。

对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勘验、检查现场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勘查现场工作规范进行。现场勘查完毕,应当组织清理现场,恢复交通。

第九十条 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支付抢救费用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保险公司。

抢救受伤人员需要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垫付费用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

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第九十二条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第九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第九十四条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各方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对交通事故致死的,调解从办理丧葬事宜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致伤的,调解从治疗终结或者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的,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第九十五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的期限为10日。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调解书送交各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各方当事人共同签字后生效;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调解终结书送交各方当事人。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和标准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

第九十六条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再受理调解申请。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期间,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调解终止。

第九十七条 车辆在道路以外发生交通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处理。

车辆、行人与火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以及在渡口发生的交通事故,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执法监督

第九十八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建立警风警纪监督员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第九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办理机动车登记,发放号牌,对驾驶人考试、发证,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得越权执法,不得延迟履行职责,不得擅自改变处罚的种类和幅度。

第一百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并及时调查核实,反馈查处结果。

第一百零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执法质量考核评议、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防止和纠正道路交通安全执法中的错误或者不当行为。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零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一百零三条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机动车登记或者驾驶许可的,收缴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撤销机动车登记或者机动车驾驶许可;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申请机动车登记或者机动车驾驶许可。

第一百零四条 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又无其他机动车驾驶人即时替代驾驶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除依法给予处罚外,可以将其驾驶的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有关部门指定的地点停放:

(一)不能出示本人有效驾驶证的;

(二)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

(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患有妨碍安全驾驶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仍继续驾驶的;

(四)学习驾驶人员没有教练人员随车指导单独驾驶的。

第一百零五条 机动车驾驶人有饮酒、醉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应当接受测试、检验。

第一百零六条 公路客运载客汽车超过核定乘员、载货汽车超过核定载质量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扣留机动车后,驾驶人应当将超载的乘车人转运、将超载的货物卸载,费用由超载机动车的驾驶人或者所有人承担。

第一百零七条 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第九十五条、第九十六条、第九十八条的规定被扣留的机动车,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30日内没有提供被扣留机动车的合法证明,没有补办相应手续,或者不前来接受处理,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并且经公告3个月仍不前来接受处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该机动车送交有资格的拍卖机构拍卖,所得价款上缴国库;非法拼装的机动车予以拆除;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予以报废;机动车涉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一百零八条 交通警察按照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事实、处罚的理由和依据,并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被处罚人。

第一百零九条 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人处以罚款或者暂扣驾驶证处罚的,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决定;对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决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非本辖区机动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没有当场处罚的,可以由机动车登记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罚。

第一百一十条 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的处罚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交通警察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而加重其处罚。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百一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是指手扶拖拉机等最高设计行驶速度不超过每小时20公里的轮式拖拉机和最高设计行驶速度不超过每小时40公里、牵引挂车方可从事道路运输的轮式拖拉机。

第一百一十二条 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拖拉机登记、安全技术检验以及拖拉机驾驶证发放的资料、数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拖拉机驾驶人作出暂扣、吊销驾驶证处罚或者记分处理的,应当定期将处罚决定书和记分情况通报有关的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吊销驾驶证的,还应当将驾驶证送交有关的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

第一百一十三条 境外机动车入境行驶,应当向入境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临时通行号牌、行驶证。临时通行号牌、行驶证应当根据行驶需要,载明有效日期和允许行驶的区域。

入境的境外机动车申请临时通行号牌、行驶证以及境外人员申请机动车驾驶许可的条件、考试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第一百一十四条 机动车驾驶许可考试的收费标准,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规定。

上一篇:优秀生表彰大会主持词下一篇:工商管理实习生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