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灾社区实施方案

2024-04-07

减灾社区实施方案(精选6篇)

篇1:减灾社区实施方案

华安社区2012年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

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防护知识,提高社区应对各种突发性灾害的快速反应和救助能力,根据《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民政部关于印发“减灾示范社区”的通知》精神,我们将认真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并在今年内完成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任务,为顺利推进此项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和谐社区为主线,以普及灾害预防、救护知识和救助技能为重点,以深入开展应急科普宣教活动为载体,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创建目标

按照民政部提出的“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为要求,按照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方式,积极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不断完善社区防灾减灾处置预案,健全防灾减灾队伍,提高应对各种灾害的能力,确保完成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三、创建任务

(一)建立健全减灾组织管理机构。社区书记任指导员、社区副主任任组长的支部管理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整个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建立减灾工作档案。制订社区减灾工作实施制度、减灾计划、各人员的工作职责:制订前进社区人员疏散隐蔽计划,成立前进社区人口疏散中队和志愿者中队,中队长由社区书记担任。中队在每个小区设1个分队,再按各小区的实际情况设若干个小队,队长由居民小组长担任,队员由小区内热心的年轻居民组成。把各个小区的弱势群体专门建立档案,齐抓共管,资源共享,群众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使防灾、减灾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

(二)督促辖区家庭做好防灾准备。结合社区自然地理条件和面临的主要灾害风险,针对家庭成员、住宅、环境等具体情况,制定多种紧急避险方案,配备必要的灭火设备、逃生工具、对外联络工具等应急设备。

二、筹建培训点儿

在社区居委会设立应急培训点,使社区在灾害管理、减灾培训有一个固定的阵地,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也使得培训的辐射面更广、更具实际效应。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减灾自救和应急防范能力,确保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大宣传教育

为不断充实防灾、减灾活动的内容,社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活动,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1、印发宣传资料。在社区按照常规灾种的避灾知识,印制减灾专刊,发放给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及每个居民家中。

2、在社区最主要道路设立减灾知识广告。

3、每月在社区宣传窗中刊登载减灾常识。

4、在社区居委会内设立减灾知识培训服务,专门配备人员讲解灾害相关知识。

5、开展各种紧急预案演练。

四、抓好设施配套

在防灾、减灾活动中,积极采纳群众意见,不断完善防灾减灾设施,加强防灾减灾基础工程建设,做到防患于未然。经常检查小区楼道内的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以确保正常使用。

五、成立志愿者队伍

为了促使居民尽快掌握必要的减灾自救基本技能,提高社区减灾应急能力,前进社区在原有志愿者的基础上,又通过组织活动吸引企事业单位、居民参与到灾害管理中,使广大志愿者在灾害管理中能各尽其能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

华安社区在增强社区居民减灾意思,普及减灾知识,提高社区居民避灾自救能力的一系列工作中,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作出应用的贡献。

篇2:减灾社区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预防、避险、自 救、互救等应急防护知识, 提高社区应对各种突发性灾害的快速 反应和救助能力,根据《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民 政部关于印发“减灾示范社区”的通知》精神,我们将认真开展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创建活动, 并在今年内完成全国综合 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任务,为顺利推进此项工作,制定如下 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和谐社区为主线, 以普及灾害预防、救护知识和救助 技能为重点, 以深入开展应急科普宣教活动为载体, 坚持科学发 展观, 全面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 产安全。

二、创建目标

按照民政部提出的“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为要求,按照 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方式, 积极开展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创建工作, 不断完善社区防灾减灾处置预案, 健全防灾减灾队伍, 提高应对各种灾害的能力,确保完成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 建工作。

三、创建任务

(一建立健全减灾组织管理机构。社区书记任指导员、社 区副主任任组长的支部管理组织机构, 具体负责整个防灾、减灾 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建立减灾工作档案。制订社区减灾工 作实施制度、减灾计划、各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减灾目标:制订前 进社区人员疏散隐蔽计划, 成立前进社区人口疏散中队和志愿者 中队,中队长由社区书记担任。中队在每个小区设 1个分队,再 按各小区的实际情况设若干个小队, 队长由居民小组长担任, 队 员由小区内热心的年轻居民组成。把各个小区的弱势群体专门建 立档案,齐抓共管,资源共享,群众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使防 灾、减灾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

(二 督促辖区家庭做好防灾准备。结合社区自然地理条件 和面临的主要灾害风险, 针对家庭成员、住宅、环境等具体情况, 制定多种紧急避险方案, 编列紧急情况下携带物品清单, 配备必 要的灭火设备、逃生工具、对外联络工具等应急设备。

二、筹建培训点儿

在社区居委会设立应急培训点, 使社区在灾害管理、减灾培 训有一个固定的阵地,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也使得培训的辐射 面更广、更具实际效应。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减灾自救和应急防 范能力,确保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大宣传教育

为不断充实防灾、减灾活动的内容, 社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 宣传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 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参 与活动,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1、印发宣传资料。在社区按照常规灾种的避灾知识,印制 减灾专刊,发放给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及每个居民家中。

2、在社区最主要道路设立减灾知识广告。

3、每月在社区宣传窗中刊登载减灾常识。

4、在社区居委会内设立减灾知识培训服务,专门配备人员 讲解灾害相关知识。

5、开展各种紧急预案演练。

四、抓好设施配套

在防灾、减灾活动中,积极采纳群众意见,不断完善防灾减 灾设施,加强防灾减灾基础工程建设,做到防患于未然。经常检 查小区楼道内的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以确保正常使用。

五、成立志愿者队伍

为了促使居民尽快掌握必要的减灾自救基本技能, 提高社区 减灾应急能力, 前进社区在原有志愿者的基础上, 又通过组织活 动吸引企事业单位、居民参与到灾害管理中, 使广大志愿者在灾 害管理中能各尽其能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

篇3: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研究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自然灾害频发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早在远古时期先祖们就为了生存与各种自然灾害做抗争,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防灾减灾的历史。当前,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因此, 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相对于城市, 农村社区被认为是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农村地区面积广大, 基础设施落后, 生态更加脆弱, 加之社会结构松散、社会管理涣散, 农村更易受到自然灾害的损害。加强农村社区防灾减灾建设, 培育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 促使社区在灾害来临前做好预防灾害的措施, 是降低农村社区的易致灾性的关键。

一、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社区防灾减灾现状

㈠我国农村地区防灾减灾的相关政策政策是政府对资源的一种权威性分配, 也是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在长期的防灾减灾实践中, 我国政府始终以提升城乡基层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为重点, 以提高全社会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水平为基础, 全面提高综合防范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社区层面的防灾减灾工作, 把社区作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开展的平台, 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社区防灾减灾的方针和政策。

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将解决农村安全问题列为“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内容之一, 并提出“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提出“注重村庄安全建设, 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村庄的危害, 加强农村消防工作”。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 把加强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作为今后减灾工作的八大任务之一, 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活动, 全面提高城乡社区防御灾害的综合能力。同时,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对社会公布了灾害信息员这一新职业。2008年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首次提到“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指出“我国农村自然灾害多、受灾地域广、防灾抗灾力量弱, 必须切实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提高社区“尤其是广大农村社区和民族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是最大程度降低灾害影响的核心, 也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2009年, 由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 经国务院批准, 自2009年起, 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截至目前, 我国已经举行了五届“防灾减灾日”的宣传, 且为了扩大宣传效应, 每届都提出了相应的主题。2011年6月6日国家减灾委发布了《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将人才建设作为增强国家防灾减灾综合能力的重中之重, 着重培育和发展基层防灾减灾队伍。

㈡当前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面临的困境农村防灾减灾能力, 就是统筹考虑各种灾害及其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 积极采取行政、法律、科技、市场等多种手段, 综合运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防灾减灾资源, 广泛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 协调配套灾害监测、预警预报、风险评估、防御救助等各个环节, 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本领[2]。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指凡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相关的行为都可称之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行为。一般情况下, 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大致可以从四个维度的进行研究。一是宏观的政策层面, 尤其指中央政府制定的社区减灾政策;二是防灾减灾的基础建设, 既包括中央政府开展的工程建设, 也包括社区自行开展诸如避难场所等硬件建设;三是具体社区减灾管理, 如社区的应急预案建设、社区的演练活动、社区防灾减灾的机制建设等;四是社区居民自身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如居民的减灾意识、居民的防灾减灾技巧等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风险加剧, 农村社区防灾减灾面临诸多困境。一是农村社区的防灾减灾设施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是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基础牢、质量好、抗击灾害的标准高, 就能较有力地抵御自然灾害, 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就会少些。首先, 住房及其结构是影响居民生命安危的重要因素, 然而, 在农村尤其是落后的西部民族地区民房大多以土木结构和泥草房占绝大部分, 抗灾能力差, 这在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特大灾害中均有印证。其次, 农村社区的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2008年初, 我国南方遭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 许多道路、供电、供水、通信、广电设施抗灾保障能力不高。再次, 绝大多数社区中缺少应急避险场所和医疗卫生站, 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能力十分有限。二是农村社区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和应急预案监管机制不健全。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前提。准确、及时、畅通地监测预警预报各种自然灾害, 能够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能够为群众转移避险减少灾害损失赢得宝贵时间。然而, 由于当前我国灾害预报体系尚不完善, 加之农村社区的落后和信息相对闭塞性, 农村社区灾害预报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应急预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灾害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后, 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 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是为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各个方面所预先做出的详细安排, 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农村社区灾害预报体系经过几年的发展, 国家、省、市、县四级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正向乡 (镇) 和村一级推进, 但预案建设普遍面临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应用性不够的难题和困境。如在玉树地震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性工作评估中就存在下列问题:就指出应急预案不规范, 预案雷同、重形式、轻内容;不同的预案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调;预案缺乏必要的演练等。这种虽然制定了应急预案但其可行性较差的状况, 与应急预案监管机制不健全有很大的联系。三是农村社区民众灾害意识不够。灾害意识通常包括灾前预防意识 (平时对灾害的预防意识) , 灾害思想意识 (居民对灾害政策、法规、防治措施、防治体系的理解) , 灾时救灾意识 (面临灾害时可能的心理及行为反应) , 灾害风险意识 (对自己遭遇灾害风险的认识) 。当前, 农村除了易受到常见自然灾害的侵袭外, 还有诸多人为灾害在威胁着农村社区的安全, 比如, 大型水电站、煤矿、化工厂等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再加上地方小水电、小煤矿、小矿山、小化工等高危小企业几乎全部在农村社区, 使得农村地区灾害隐患多, 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进一步削弱了承受和防御灾害的能力。虽然农村地区是因灾破坏的最严重地区, 但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并没有因为灾害的发生而明显加强。一方面, 农村由于教育水平普遍落后, 农民文化素质低, 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危机意识, 多数农民缺少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演练, 把灾害的发生当做是小概率事件或直接忽视灾害问题, 当灾害发生时没有经过成熟思考的逃生路线, 影响了自救效果, 当灾害发生后也大多也只能被动等待政府救援。再加上, 当前农村人口结构发生改变, 男性劳动力大量输出, 人口构成以留守人口 (老人、妇女、儿童居多) 为主, 这部分人文化素质水平普遍偏低, 信息化程度弱, 对灾害信息和知识处于未知或半未知状态, 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弱, 当灾害来临, 这部分人更易受到灾害的伤害。另一方面, 由于缺乏防灾意识, 村民在生产或经济活动中对自然资源进行不合理的利用和掠夺性开发, 各种破坏农村资源、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活动频繁发生, 使得一些传统自然灾害中的人为诱因越来越强[3]。

二、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的培育

㈠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村民灾害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增强村民灾害意识是提高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的前提, 提高互救自救能力是本质, 社区的本义就强调邻里间的守望相助, 就是要培育村民自救互救、守望相助的精神。建设防灾减灾型农村社区, 说到底是为了保障居住在农村社区内居民的安全, 但这并不是说居民只是被动接受保护的客体, 相反, 居民应从自身做起, 成为积极应对各种灾害的主体力量。如果社区居民不具备相应的危机意识和自救常识, 再完备的法律、再完善的安全设施也无法保障每位居民的安全。首先, 要了解可能的灾害。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识别和宣传当地的主要灾害的产生原因、产生时的预兆和自救方法, 为防灾减灾做好各种准备。其次, 要进行定期的防灾减灾演练。一方面由村干部组织村民进行逃生演习, 并在演习中总结避灾经验和技巧;另一方面, 加大学校教育中关于灾害知识和自救技能的比重, 让学生将防灾自救的技能带回家庭之中, 进而提高每个家庭的抗灾能力。最后, 了解政府预防灾害的政策, 推行防灾人才体系建设。防灾人才建设具体到农村社区就是把村干部、社区内外减灾志愿者、减灾技术专家、减灾政策顾问均纳入农村社区防灾人才队伍中, 形成农村防灾减灾工作的中坚力量, 在灾害预防组织救助灾害教育等方面发挥各自特长, 共同努力将农村社区减灾防灾工作朝着系统化、细致化、人本化的方向推进。

㈡进一步完善设施安全建设完善的安全设施是建设防灾减灾型社区的基础, 具体包括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首先, 继续完善农村社区房屋建设标准。对于农民居住用房, 国家进一步加大补偿力度, 以政策引导和资金补偿的方式促使农民修建更加安全的住房;对于农村危房改造, 科学选择居住地点, 提高农民住房抵御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于农村公共设施, 如在学校、医院、工厂等建设过程中, 则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 多部门严格把关, 并接受上级检查和公众监督, 确保建筑工程达到国家房屋建设标准。其次, 建设农村社区中的避灾场所。与城市社区不同, 农村社区没有较大的广场或花园, 大多数农村校舍中的操场也不能满足避灾需求。因此, 要在每个农村社区建设一处结构牢固、布点科学、方便转移的避险安置场所, 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应急避险和基本生活保障。最后, 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提高农村社区的抗灾保障能力。

㈢完善农村社区预警预报体系, 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一方面, 完善自然灾害灾情上报与统计核查系统, 尤其重视县级以下灾害监测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各类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密度, 优化功能布局, 提高监测水平, 构建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 建立灾害监测—研究—预警预报网络体系, 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 加强自然灾害早期预警能力建设。另一方面, 因地制宜, 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并定时演练。在制定预案前必须要了解当地灾情、民情以及抗灾能力, 因地制宜编制应急预案, 同时预案应明确社区灾害应急的组织指挥体系、职责任务、应急准备、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内容, 规范紧急状态下救助工作程序和管理机制。

㈣健全就在组织体系健全救灾组织体系是建设防灾减灾型社区的保障, 在国家层面, 强化国家减灾委的综合协调职能, 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综合减灾协调机构。在农村社区层面, 也需要社区内部合理分工、相互配合, 只有建立起一个健全有序的防灾减灾行动体系, 才可能使防灾减灾工作有效展开并落到实处。具体而言, 要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 依托农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 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广泛参与, 建立健全村级灾害信息员制度, 畅通灾害发现报告渠道。

加强农村社区防灾减灾建设, 提高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 涉及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前, 在联合国“安全社区”建设的倡导下, 城市社区防灾减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农村社区防灾减灾面临诸多困难, 能力不强, 因此, 加强农村社区防灾减灾建设势在必行, 只有不断加强、完善防灾减灾建设中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才能最终将农村社区建成安全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沙勇忠, 刘海娟.美国减灾型社区建设及对我国应急管理的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⑵.

[2]李学举.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J].中国减灾, 2008, ⑾.

篇4:社区参与的流域保护与减灾

大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祸,但是我说的人祸和大家说的人祸有一些区别,我说的人祸实际上也包括一些政府的政策问题。云南的大旱与林业厅的林业政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林业政策在2003、2004年出了大错。国务院有个林业发展政策,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但是云南省2004年出台的云南省林业发展政策则把生态放在首位的国家政策抛在一边,而把云南省林业的发展变成六大工程,造成了云南最大的问题。当时把云南省50%的林地面积变成了工业用地,另外的50%变成了经济林或者是商品林。过去云南多数都是天然林,而这样一来,可以比较好地涵养水源的生态天然林就失去一半。接下来云南省又为公益林制订了一个政策,说经济林也可以发挥生态的作用,生态林、公益林也要发挥经济的作用。已经只剩一半的公益林现在又被划去一半,本来是要发挥生态功能的林子被变成了要求发挥它的经济效应。最荒谬的政策是当这个文件公布之后,之前的所有文件都作废。自然保护区有很多林业发展的政策是的多年来积累的,但是到了2004年所有的林业政策作废,只留了这样一个最糟糕的林业政策。

云南省水利厅2004年之后搞了一个所谓的润滇工程,这个工程要求每年有50个亿投入水利,但是投入水利并不是投入到我们的饮水工程、灌溉工程里面去。50亿的政策一出来很快云南出台了一个农村小水电政策,结果这中间大部分的钱被用于开发小水电了。当时的林业厅长说,云南2003年以后有一些大型水电被环保组织叫停了,中小水电我们省里就可以批,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发中小水电。很多的中小河流都被水电站给占用了,若去开发一些用于灌溉设施的小水库,或者是人畜饮水的小水库,现在几乎很难找到水源点了。最近林业厅一个副厅长才提出要回收水源点开发的权力,因为突然意识到,如果再不收回,最后连最后老百姓的饮水都没了。因此,必须要充分地去调整水电、林业开发的一些政策。

我想介绍的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小流域保护政策,一个是参与式的灌溉管理,第三个是农村社区灾害管理能力建设。

以拉市海社区用水协会为例。大旱中的拉市海农业,没有一点旱的迹象。拉市海的果园现在正在漫灌,果园有充足的水。拉市海农民用水户协会在2009年9月就已经知道今年水库的水只蓄到过去的一半,协会就及时通知用水户小组,小组又通知到每个用水户,因为只有一半,所以我们只能舍小村保大村,保果树,因为果树在丽江那个地方收入非常高,而且果树冬天基本上是冬眠的,比较少的水就可以保住果树来年有很高的收入。整个玉龙县每一个乡镇都有一至两家用水户协会,虽然今年重旱,但是用水协会已经预先通知了农户,并有很好的用水管理的制度,因此他们的损失并不那么严重,所以我说大灾可能只受小难。农民用水户协会是农民自我管理的组织,主要是管理水的灌溉,兼顾上下游用水公平,维护灌溉设施,提倡节水和高效农业,多元利益群体可以参与。我们这个用水户协会涉及11个村子,灌溉面积有7500亩。用水户小组在一个村子里选举产生,用水户小组的职责,包括水的计量、灌溉、维修。一共有13个用水户小组,每一个小组有一名理事加入用水户协会理事会,理事会主要是管理整个灌区的情况,包括用水管理、灌溉服务、测量水以及档案管理。

为什么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去年9月份刚刚有一点干旱的苗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管理水了,而政府则在180天,半年之后才开始聚集举国之力来对云南救灾,我们真要拷问这样的问题。只有基层建立了自主的管理水的体系,老百姓才能够更好地、提前来应对灾害,对水资源讲行管理。

第二个是关于灾害,主要是指流域的减灾。西湖村有72户,我们对西湖村进行了灾害管理规划,让大家想想村里面曾经发生过哪些灾害?是如何应对的?过去是由于湖边的地被淹没以后他们开了120亩山地,结果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要进行小流域治理,应对包括地震这样的灾害。他们画了灾害图,成立了流域管理小组,把生态灾害作为优先治理的内容。在坡地上种植混合林,修建拦沙坝、建沼气池等等。这些活动使他们在经济上和生态安全上都获丰收。他们建拦沙坝,治理河道,扩大湿地。在河道的下面建一个过滤池,水不用坝拦,通过河床渗入到下面,经过过滤后引到村子里就是饮用水,还不破坏河道。河道是一样的,夏天水下来以后,河道上面铺了鹅卵石,水照样流。建了一些节柴灶、沼气灶,另外做了一些房屋防震的设施,比如剪刀撑、水平撑,当然还用了一些钢板和抓钉,这样建起来以后基本上可以抗6.5级地震,他们也有了一定的收获。

篇5: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方案

一、活动主题

认识地震风险,掌握减灾技能。

二、活动内容

(一) 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推动防震减灾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宣传走进社区、进家庭。

1、利用多种媒介宣传:(1)组织新闻媒体和网络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通过电视、网站、LED等多种媒体,播放防震减灾安全常识。倡导群众深入开展“四个一”活动,即阅读一本关于防震减灾的书籍,观看一部涉及灾害的影视作品、听一堂防震减灾讲座,开展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增强广大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2)利用短信平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向手机用户发送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防震避震与自救互救知识。 2、开展现场咨询宣传活动。组织上街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联合各小区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志愿者等通过横拉条幅、宣传展板、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小区居民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3、举办防震减灾科普讲座。联合市地震局人员到社区为居民做防震减灾科普讲座,组织辖区内居民培育参加防震减灾科普讲座,了解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三、活动总结

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后,对宣传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以纸质和电子档的形式将活动总结备查。并全面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分析不足,研究提升措施。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要与开发区防台风、防汛宣传工作相结合。社区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细化责任、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宣传要面向群众,针对不同宣传群体,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宣传方式。要服务居民,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科普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居民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三)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篇6:防灾减灾社区巡展方案

一、背景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国家领导人对防灾减灾工作高度重视,做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从2009年起,设立每年的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群众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防灾减灾从社区做起,以社区为平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可以有效整合各类基层减灾资源,落实各项减灾措施,增强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二、巡展目标

1、提升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度。

2、增强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其防灾减灾综合能力。

3、通过社区居民的参与互动,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支持单位: 执行单位:

四、展览概况 时间: 地点: 对象:社区居民 面积:400—500平方米

主题:从体验中获取知识,从实践中提升技巧

概述:以地震、火灾为主要防灾减灾宣传对象,利用展墙、展板、模型、视频音频、模拟体验设备、互动学习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传播防灾减灾知识。其中重点突出6—10个模拟体验、互动环节,让居民在实践中掌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体现出展览的参与性、趣味性及互动性。

五、展览内容:

展览包括地震、火灾知识主题展板,地震体验与学习区,火灾体验与学习区,逃生技能训练区,多媒体宣传区等五部分。

1、地震、火灾知识主题展墙、展板、模型

主题展墙、展板、模型贯穿始终,其中序言、结束语制作展墙,各个主题区域的相应位置制作展板、模型。特别是配合模拟互动设备的展板,使居民在体验的同时学习相关的减灾常识。展墙、展板、模型内容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力求做到充实、务实。

2、地震体验与学习区(1)地震体验仪及触摸屏 单人模拟地震平台是模仿地震发生的系统,开启后体验者犹如进入真实的地震环境中,可模仿不同等级的地震,体验者身临其境。通过体验仪上的触摸屏可以学习有关地震的知识。

(2)工程抗震演示仪 工业计算机控制地震演示台上有4个按钮,分别代表4个不同的地震的震级。地震波由地震台网提供,当按动某一个震级的按钮时,演示台就会按照该震级的震动幅度震动。对震动台上的物体产生相应的破坏。互动环节:

组队原则:个人为单位,2人为一组,观众自愿参与 互动项目:谁的建筑最抗震(1)场地器材:工程抗震演示仪

(2)操作程序:参赛人员听到口令“开始”,利用台上材料,随意搭建一个建筑,时间1分钟。搭建完毕后由工作人员操作模拟地震,震级逐级递增。

(3)成绩评定:建筑保持良好且建筑高者胜出。此项目通过直观的搭建,体验建筑的抗震性,并学习相关的防震知识。

3、火灾体验与学习区(1)消防安全标识互动灯箱 使观众认识消防标识,掌握标识的含义。触摸标识,标识灯光闪烁,多媒体播放相关知识,以掌握其使用范围。

(2)模拟灭火演练系统

本展品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灭火场景,居民可亲身体验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逼真效果,并参与即惊险又刺激的灭火救灾活动,从而了解火灾的有关知识,并培养顽强毅志和勇敢精神。系统共有3种不同性质的虚拟灭火器各两个,根据虚拟场景中发生的火灾,需要选择各种不同性质的灭火器,且使用方法不同。互动环节:

组队原则:以2人为一组,观众自愿参与 互动项目:快速灭火

(1)场地器材:模拟灭火演练系统

(2)操作程序:参赛人员听到口令“开始”,两人选择正确的灭火器,开始对着显示屏灭火。

(3)成绩评定:以组为单位,得分高者胜出。此项目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居民学会根据火灾环境选择正确的灭火器,并学习正确的使用及灭火方法,实效性很强。

(3)油锅起火演示系统

通过油锅起火仿真模型,以及22寸触摸屏,配有相关软件,使观众可以学习家庭中油锅起火后的正确处理方法。这个展项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很适合社区居民特点。

4、逃生技能训练区(1)模拟火灾烟雾逃生训练

使接受训练者了解烟雾的危害性,在模拟浓烟弥漫的环境中,克服恐慌心理,体验正确的逃生方法。

(2)结绳训练器

由显示器演示10多种结绳的方法,并设置相关道具,观众可以了解在不同场合结绳的不同方法,也可以现场练习不同场景的结绳方法,了解水手扣,逃生扣,杠杆等不同结绳的使用场合。这个项目较受青年人的欢迎。互动环节:

组队原则:以个人为单位,3人为一组,观众自愿参与 互动项目:快速结绳

(1)场地器材:结绳训练器

(2)操作程序:规定结绳项目,参赛人员听到口令“开始”,开始结绳。

(3)成绩评定:速度最快者胜出。

此项目通过比赛的形式,使居民快速学会并熟练掌握多种结绳方法,并能应用于生活中。

5、多媒体宣传区

液晶显示屏及音响设备一套,座椅若干。主要播放地震、火灾相关影片,系统的讲述防灾减灾常识、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技巧,以及灾后预防次生灾害等相关知识,以达到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的目的。

六、宣传

1、抓住展览宗旨和各方需求撰写新闻宣传稿件。

2、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如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发布消息。

3、积极联系社区居委会,提前做好居民的组织宣传工作。

上一篇:申纪兰简历下一篇:主题式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