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成功人士那样思考

2024-04-19

像成功人士那样思考(精选6篇)

篇1:像成功人士那样思考

向成功人士那样思考励志文章

多年以来,不断有人询问成千上万的成功人士:“你通常是怎么思考的?”

他们的答案在全世界范围内往往都是一样的。成功人士多数时间在考虑他们想要的以及他们如何去取得它。这样思考的结果是他们比一般人取得了更多的成就,虽然开始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特殊的优势。

1、考虑将来

你能够从自己身上挖掘出来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状态是将来取向。将来取向是成功人士的又一个最普遍的特性(另一个乐观)。

你怎么辩别一个人是否是面向将来的呢?只要问他或她:“假如从现在开始五年之后你的生活是美满的,它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你也可以问自己同样的问题。

成功人士对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以及自己将来如何获得有着极为明确的想法。不成功的的人通常对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以及自己想要去哪里没有把握和感到困惑。

想象一下自己具有所需的全部知识和经验;想像一下自己具有所需的全部资金和资源;想像一下自己具有所需的全部朋友和关系;想像一下所有的机会和可能都对你敞开胸怀------想象一旦有了梦想,自己就能够实现它。

制定一个梦想的清单,写出将来某个时候在生活和工作中,你所希望拥有的一切,就好比你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已得到保证,只要你能够把它们弄清楚。

2、创立一个五年设想

就像商业圣人彼得。德鲁克所说的:“我们大大地高估了自己一年以后能够做到的事,但我们却大大低估了五年以后自己可能做到的事。”

五年设想创立之后,就可以通过提问“怎么样”来制定策略。

“怎么样”是你一生中能学会和应用的最重要、最有力量的的词汇之一。一旦你对自己想要什么有了清晰的设想,你要问的惟一问题就是:“我怎么样实现它?”

3、设定目标

非常成功人士的第二种状态就是目标取向。成功人士经常考虑的是他们的目标以及怎样实现这些目标。不成功的人则经常考虑他们的问题,并把时间花在批评、抱怨和找借口上。

将来取向涉及的是你长期的理想设想,而目标取向则更为精确,就如同你把自己的设想从空中分离出来,把它们转变为你马上能够实施的具体行动和切实的措施。

3%,这是那些把目标写下来的成年人的大概百分比,另外97%的人则有愿望、希望和幻想,但并没有形成文字。没有目标的人注定永远为有目标的人打工。

目标设定的关键是在纸上进行思考。成功的男女手握笔杆进行思考,不成功的则不然,他们空想或根本不想。当你把事情写下来时,就在你眼前把它们变得明确切实和具体服从于积极的操作和明确的行动。

书面目标激发你积极的情绪,并赋予你旺盛的精力。书面目标释放你内在的能量,如果没有它们,这些能量将保持沉睡。把目标写下来这一行动极大地增加了你达成自己目标的可能性。

设定目标要直接了当。

设定目标的七个步骤:

1.确定在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你希望得到什么。

多数人从来不这样做。在这里清晰化是最重要的。

2.把你的目标清楚而明确地写下来,把它变成可衡量的文字。一个没有书写下来的目标只是一个幻想,在它背后没有能量支持。

3.为你的目标设立一个期限,如果必要,再设立子期限。你的潜能将由于设定明确期限的目标而被激发。

4.把为了实现目标而必须做的所有事情列入一个清单。你如果想到新的活动和任务,就把它们补入你的清单,不断扩充你的清单,直到完善为止。

5.把你的清单组织为一个计划。确定你需要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确定什么必须完成以及按什么顺序完成。不断改写你的计划,直到完善为止。

6.马上把你的计划付诸行动。只做一件事也可,做哪件事都行,一定要开始行动。那么多人因为没有对自己的目标和计划采取行动而最后失败。

7.每天下决心做一些事情,使自己朝主要目标前进一步,无论它此刻多么渺茫。每天做一些事情的这个原则使你能够获得并保持一种动力,增强你的决心并给予你活力。这个决心以及每日的行动,能够彻底改变你的生活。

一旦你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并把它们写下来后,就应该在早上、中午和晚上不停地考虑它们。你问的惟一问题就是“怎么样”去实现它们。

4、努力达到优秀

获得巨大成功的第三种状态是优秀取向。顾名思义,成功人士对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擅长。你也必须善于做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努力达到优秀。今天就下决心在自己的领域进入前10%的行列,无论需要多大的努力和牺牲,无论要花多长的时间。

生活很像自助餐,是自助式的,没有人会帮你。你不能坐在餐桌旁,敲打着刀叉等待服务。你必须站起来,承担义务,为自己服务。

如果你想排在生活自助餐队伍的前列,有两个步骤是绝对必要的。首先,排队!下决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出色,然后排进队伍的前列。从那一刻起,每天做一些事情提高自己。

其次要坚持排队。不要只对个人提高做偶尔的尝试,然后回去看电视。进入队伍里并坚持排队,保持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每一天都要学习和应用新的东西,不断向前移动,永远不要失去动力。

好在生活的自助餐队伍永远不会消失,它每天24小时都存在。任何人都可以加入队伍并坚持排队。任何人都可以下决心要成为自己领域中最好的`,然后开始朝着目标努力。

做到这一点要花费多长时间并不重要。假如你坚持排队,假如你每一天都能不断地变得更好一点,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事情、任何人能够阻止你到达队伍的前列。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你到达自己领域的前10%。是否能够做到完全取决于你。因为你做出的或未能做出的决定,会使你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或最坏的敌人。

这里是关键点的关键问题:“在你的职业中,哪一种技能对你帮助最大,如何你才能够逐步掌握它并以一种出色的方式进行应用?”

这是你在个人和专业发展中要打“X”的地方,是你常常要思考和谈论的问题,是你整天要专心致志去实现的东西。

成为做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的高手,这将比任何东西都能够更快地帮助你实现自己的设想,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正是你梦寐以求的。

无论你想要获得的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把它作为一个目标写下来,制定一个计划,每天为它努力。从现在起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后,你将完全惊讶于自己在生活和事业中取得的进步。

5、着重于结果

成功人士不断地对所期望的结果进行思考。针对最重要的任务,他们不断地写材料、做计划并设立优先顺序。

在结果取向里,你必须动手之前把每一件事情列成清单,然后根据优先顺序和价值排列清单。把你能够做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挑选出来,一心一意地专心于那项任务,毫不分心,精神焕发,坚持不懈,直到完成。

1.对我而言,价值最高的活动是什么?记住,对时间最糟糕的利用就是把根本不需要做的事情做得非常好。

2.我的主要结果范围是什么?任何工作都很少有多于五个到七个的主要结果范围。你的第一个责任是确定这些结果,给每一个结果范围设立工作成绩标准,然后使自己专心致志每天努力工作,以达到那些标准。假如你不能够对工作范围进行衡量,你就无法把握它。

3.我能够做得好,而且只有我才能做的、将给我的公司带来重大影响的事情是什么?

4.对我的时间最有价值的利用是什么?在时间管理中,这是最重要的问题。每一天的每一个小时,你都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是把工作成绩推向顶峰的关键。

最终,获得的结果就是一切。你的结果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你的报酬。

需要约束自己,一心一意地为最有价值的任务而努力工作,直到完成它。

6、决心“活到老学到老”

乐观者的第六种状态是成长取向。它的根据是:只有你变得更好时,生活才会变得更好。

以成长取向的人们献身于自己和自己的将来。他们渴望学习和实践新的观点、见识、方法和策略。他们对新知识如饥似渴,就像海绵一样,从周围吸取他们能够吸取到的一切。

“如果你没有变得更好,那你就在变得更糟”。

为了自己的将业,把收入的3%投回自己身上。这个3%规则多么神奇!你在智力方面、在使自己做得更好的方面每投资一块钱,你最终得到的回报可能是10块、20块、30块、50块,甚至是100块钱。

你就是自己最有价值的财产。

成长取向的三个关键很简单。首先,每天针对你选择的专业领域阅读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

其次,你可以在开车、锻炼以及四处走动时收听广播节目。

再次,参加你能找到的所有对你有帮助的课程和研讨会,即使你需要付很多费用或跑很远的路。各个领域的无数高薪专业人士告诉我,他们生活的转折点常在他们做出牺牲去参加一个研讨会的时候发生,在那里他们学会了那些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思维的知识。

7、现在就做

各个领域收入最高的人们的第七种状态是行动取向。今天就下决心培养工作的紧迫感。人们认为超过2%的成年工作者有紧迫感,而正是这很少的一部分人最终被提升为他们所努力的那个领域的高层人员。

今天,每一个人都行色匆匆,每一个人都显得没有耐心。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常常把速度等同于质量。当人们有需要或有问题时,假如你行动迅速,他们就想当然地以为你的工作比反应迟缓的人更好、更有价值。通过迅速行动,你就取得了竞争的优势。

当机会或需要出现的时候,要迅速行动。在工作中养成保持快节奏的习惯,时刻踩着自己潜力的加速器,让自己变成移动靶。

行动越迅速,你就具有越旺盛的精力;行动越迅速,你就能获得越多经验;获得越多经验,你就学得越快;学得越快,你就获得越多;而获得越多,你就获得越高报酬,提升越快。

行动越迅速,你的自尊、自重和自豪感就越强;行动越迅速,你在周围的人中就越受到尊重和敬佩;行动越迅速,你的生活质量就越高。

篇2:像成功人士那样思考

——教育信息中心黄玉华

最近读了《像希拉里那样工作 像赖斯那样成功》很受感动,这本书是韩国姜仁善女士于2006年在首尔所撰写。她用书信般温柔的笔触描述了来自世界最高职业女性的炽热的自我革新法。通过希拉里、赖斯这两位卓越女性成长传奇故事,展现着从自我革新到实现杰出的智慧,揭示了个人由平凡通往卓越的成功真谛。像希拉里那样坚决地挑战,昂首挺胸去面对!像赖斯那样执著地追求,坚持不懈地游说!希望希拉里和赖斯的坚强和勇敢能够给中国女性注入更多的活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波澜起伏,随着章节不断深入,对幸福,对成功,对职业的理解不断的拓宽。内心涌动着对事业成功渴望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以下几方面是该书对我触动最深的。

一、人要有追求幸福和成功的野心。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有成就的人。个人的历史就是挑战和迎战的过程,这个过程谁都不能代替,只有凭借自己的领悟和力量,才能决定该走什么方向和走到哪里。命运不是机会,而是选择。我们都要拿出野心,并且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野心。我们的竞争对手,总是不如想象中的强大。只要下定决心,郑重其事地决战,从来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强大敌人。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和自己能力条件差不多的人在工作上意气风发,平步青云,我们常常感叹自己命运不济,怀才不遇。其实也许只是您追求成功的野心不够明确和坚定。面对挑战,只能勇敢向前。犹豫不决的时候,机会已经消失了。如果因为暂时的困难而逃避,不仅这次机会,有时连下次、下下次机会都错过了。

在石油这个行业,优秀的女性员工数不胜数,而卓越的女性领导者却寥寥无几。纯粹是因为石油行业工作的特点?男性员工所占比例高吗?那女性占主导的医护行业,卓越女性比例也不是很高。所以我想行业特点和男女比例都不应该是阻碍女性卓越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我想应该是我们女性在工作中缺少追求卓越的强烈野心。

二、树立你自己的成功与幸福的标准。如果使用他人的标准评价成功和失败、幸福和不幸,人生绝对不会成为自己的东西。现实中,人们往往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做任何事之前,都会有 “如果我做失败了,大家会否定自己”这类的担心。其实只是自己假想。

我们是因为不知道成功的方法而没能获得成功吗?当然不是,包含成功方法的书籍充满着我们的书架。我们没能成功,那是因为我们没能实践成功的方法。我们不敢打破常规,表现的与众不同会让我们难过和不安。然而实际上,如果我们采取跟随别人的战略,绝对不可能超越别人。即使做到了最好,也只能停留在和别人相似的水平。“不要害怕与别人想法不同”,胜负的关键就在于你的想法在多大程度上与别人不同。

在中国,人们有着很强的从众心理,常常抱着“随大流”的心态工作生活,对于那些过于出风头的人,与众不同的人社会或团队会自发的给予很大的心理压力。结果要么这些人就变的和别人一样,要么就被逐出团队。因此,在这环境之下,想要做到“走自己的路,随别人说去吧”的确需要面对强大的精神压力。而对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女性,想要做到“不害怕与别人想法不同”更是要有强大的意志力和勇气才行。

三、选择自己感觉有意思的工作。不是世界使人变是精彩,而是人使世界变得精彩,世界上没有“精彩的职业”,只有“把工作做得精彩的人”,做最棒的自己。

我们通过挑战才能成长。没有挑战的人生索然无味。无论如何也要选择自己感觉有意思的工作。原因很简单,就是要我们做自己最喜欢、最容易投入的事情,而且要在工作本身的价值得到承认和尊重的氛围中工作。独自寻找幸福的方法是成为创意人才的捷径。想出好的构思,得到认可,心情愉快了,就会变得更有创意力,这是良性循环。

在工作中我体会到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每天就会尽自己所能力求完美,而不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也会从你这里感染这种热情。从而形成一个有凝聚力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四、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乐观的心态。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即使你现在所做的事情看起来无足轻重,也不要失望。要在小事的过程中寻找继续成长的机会,这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工作调整,比如家庭矛盾,比如人际关系等等。只有保持一个乐观的态度,一颗平常心,就会化开眼前的困扰,看到事物矛盾所在,原因所在。从而能够最有效的排解困扰,化解矛盾。

五、要加强意志和自我训练。《孟子·告子下》中所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就是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要经历很多困苦的磨练,才能坚定自己的意志,增加他人不具备的才能。

置自己于菜板,乱刀相加,这的确需要相当的勇气。我们对别人无比吝啬和苛刻,动不动就会做出冷静的批评,而对自己却一次又一次“高抬贵手”,表现出大度和宽容。“当我们把最无情的批判刀刃对准自己,砍去不必要的部分时,也许我们才不至于在岁月中成为过去的奴隶”。而且,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超越时间实现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不管走到哪里,总有很多人“原来又聪明又有能力”,但是,那么出众的能力为什么会消失了呢。也许我们原本拥有的才能只不过是

渺茫的火种。真正意义上的能力,就是要让这火种变成熊熊大火。而这种能力是什么呢?就是追求卓越强烈意志和自我训练。

篇3:像木鸡那样迈向成功

春秋时期,周宣王爱好一种特殊的娱乐活动,就是斗鸡。时间一久,他发现无论哪一只勇猛善斗的鸡都没有常胜不败的,因此心里总是感到不满足。有个叫纪子的人,是驯养斗鸡最出色的专家。于是,周宣王就派人将他请来养斗鸡。刚养了10天,周宣王就急不可耐地问:“斗鸡养好了没有?”纪子答道:“还不行。它自以为很勇敢,有力气,所以很任性,很傲气。”再过了10天,周宣王又问。纪子回答说:“也不行。它听到一点声音,或看到别的影子,就有反应,还不够沉着冷静。”又过了10天,周宣王问:“现在该可以了吧?”纪子说:“还是不行。它还经常怒目而视,盛气凌人。不够深沉含蓄。”又过了10天,周宣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料到纪子这回却说:“现在差不多了。别的鸡见了又跳又叫,它却一动不动,看上去好像木头似的。但是,它凝神聚气,威严端庄,其他鸡都不敢向它挑战。”周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结果,别的鸡一见到它便落荒而逃。

这就是“呆若木鸡”一词的来历,现在人们多用它来形容某人蠢笨、呆头呆脑的样子,是个贬义词。实际上,庄子的本意是通过“呆若木鸡”引申为一种高深的人生修养境界。许多有识之士是深谙“木鸡”哲学之道的,并且把它运用得淋漓尽致,才成就了一番大事业。韩国著名的三星集团前董事长李健熙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作为第三子的李健熙能够继承父亲李秉哲创立的集团,这得益于他所遵从的“木鸡”哲学。说话是慢吞吞的,甚至连表情也极少变化;走路也是慢慢的,就像发呆的木鸡。熟悉他的人如此描述他沉默的性格,如果出现电闪雷鸣,别人当场就会吓晕,但李健熙会一步一步地走回家,第二天早上才会被吓晕。因为独特的习惯,李健熙多在深夜工作。他大多的时间并非专注地做事,而是独自沉思,几乎没有动作表情地呆坐在那里,有时只吃三四个寿司就可以过一天。木鸡一旦清醒,就会立刻投入战斗,李健熙一开口发言,便直指问题核心,让对手无处可逃。他主持公司会议时,经常持续几个小时不间断,因此职员们在开会前都有先上洗手间的习惯。他深思熟虑,果断决策;不战则已,战则必胜。他大胆确立“新经营”思想,抓大放小,锐意扩张,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将三星发展成为韩国第一大企业集团,把三星推向了另一个发展巅峰。

这里,“呆若木鸡”成为了理想的姿态,蕴藏着多么深奥的禅机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适度地降低自己姿态,是人生的保护色,是一种刻意的低姿态,淡化了咄咄逼人的锋芒,消除了别人的戒备心理,减轻了你对他们的威胁。这样就能够在暗处的静默里蓄积力量,达到大智若愚的完美階段。此时,经过层层洗礼和锤炼,没有了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任凭风起云涌,都可以做到心如止水,波澜不惊。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实则是精神内敛,平和从容,面对挫折困境、嘲笑侮辱、名利诱惑,都能够泰然处之,既不会逞一时之强,也不沉湎于一时安逸。如此方能宁静致远,心无杂念,一步步迈向成功,达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至高境界。

篇4:像法律者那样思考

-------读《法律思维导论》有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少时候那种单纯的读书的心境难以追回,加上家庭、工作各种事务的踏至纷来,总是给自己找借口不去阅读。院里的“业务大学习大竞赛大提高”活动,对开展自我学习是个很好的促进。有了家庭之后没有大片的时间可用来读书,只能是把片刻的闲暇时间利用起来。于是每天趁宝宝睡下,拿出一本书翻上两页,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一本《法律思维导论》竟给我“啃”下来了。在这次的读书过程当中,规定自己不能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也不能把读书单纯的当成一种无所事事时候的消遣,而是把读书当成一种心灵之旅,当成一种和古往今来的智者名士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的过程,当成一种消除疲惫,洗去烦恼的精神升华的过程。

由郑永流翻译的这本恩吉斯的《法律思维导论》是该书唯一的中文翻译版本。该书严谨透彻的分析和深邃的法律思想,还真花了我不少耐心和认真的思考。该书是从探讨法律科学与语言、文学、艺术、音乐和宗教诸科学的区别开始。诚如该书的第一句话就阐述到,“谁打算使初学者或外行了解法学和法律思维,谁就会感到,相比其他科学,自己遭受到各式各样的阻力和疑惑。”人们会不加思索地将一本考古学的或文学史的书放在礼品桌上,但很少放一本法学书藉。揭示外行对法律和法学没有兴趣的原因,应非难事。然而,学界很少涉及它们。

几乎没有一个其他的文化领域比法律更近地关乎到人类。所以,存在着与诗歌,与艺术,与音乐没有活生生关系也能生存和生存着的人类。但是,不存在不处在法律下而生活,一直与法律无关,不受法律调控的人。恩吉斯在该书中提出了他的观念:法律之所以能让人觉得乏味、反感和怀疑,最根本的法律对于门外汉而言,它的思维方式显得有些陌生和神秘。

该书共分八章,第一章是导论性质的总括提出法律者如何思维:思维及思维的类型;法学的学科性质,尤其是与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关系;法律思维的内容(观察与参与、认识与理解、逻辑与经验、分析与综合),是为作者后面的论述奠定理论的基调和起点。第二章是讨论法律规范的意义和结构,它围绕法律规范的结构(事实构成与法律结果)、法律规范的实质及意义进行了透彻的阐发。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分别讨论从法律规范中获取具体的法律判断(特别是推论问题)和从法律规范中获取抽象的法律判断(法律规范的解释和理解)第五章则在前一章法律规范的解释和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讨论立法者还是制定法,包括法律的主观解释与客观解释、扩大解释和限制解释。第六章和第七章转入讨论不确定的法律概念、规范性概念、裁量、一般条款,以及填补漏洞和修正有缺失的法。第八章是本书的最后一章节,主要内容是从制定法到法、从实用法学到法哲学,包括对利益法学的法律方法论之评价、“论点论”法律方法论之评价、在制定法与法、实

用法学与法哲学之间的法律方法论。

恩吉施通过《法律思维导论》深为关切的事情,一方面,是对基于民主合法性的法律,法律者有服从的义务,另一方面是法律者总是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如何“正确地”适用制定法,如何可以有责任意识地去续造制定法。在《法律思维导论》中,首先,制定法规范的内容之确定和推论过程,合乎逻辑地占据了较大篇幅。在解释方法问题上,恩吉施遵循着受萨维尼影响的传统的方法准则,但他也同时正确评价了新的诠释学观点。此外,他意识到,既不是传统的解释学说,也不是方法学说方面的新观点,同样,不是某些推理程序(如类比推理),导致唯一正确的法律答案,而是每一种只是导致或多或少满意的合理的法律答案。当这用一个清楚和可以理解的方式被释清时,同时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哪些要素和关键点在解释法律规范时能够和应该予以考虑,“法律秩序的统一”作为重要的关键点,与恩吉施的著述紧紧相连。进入规范解释的基本问题,受对法律的根据和界限的法哲学思考所决定,只有如此,解释才是前后一致的。

篇5:读《像建筑师那样思考》有感

勃朗宁说:只要梦想到的土地,无论有多远,每个人都能成为他自己的建筑师。也许,这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因为作为一个建筑系的学生,大都怀揣的是成为一个优秀建筑师的梦想,或许,随着际遇的改变,喜好的改变,性格的改变,我们会从事各种与建筑有关的职业,而并非一个建筑师。

豪·鲍克斯在《像建筑师那样思考》一书的开头,就论述了关于建筑师这个话题。他说,如果你想建造一座建筑,而不是造一座房子,那么,你有三种选择:雇佣一个建筑师,自己成为一个建筑师,或者,像建筑师那样思考。想成为一个建筑师,至少是专业的建筑师,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本书中鲍克斯反复强调,他支持人们成为有创建的非专业建筑师,而社会也迫切需要这样的建筑师,他们能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一座好的建筑。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我似乎从来没有做过要成为一个建筑师必须做的事情——仔细地,虔诚地与一座伟大的建筑对话,分析它,解剖它,用尽自己所有的感官还要结合它周围的邻居,历史背景,甚至每一块石头砖瓦,材料结构,没错,从来没有。别说伟大的建筑,就算是我每天上课的教室,居住的寝室,任何一栋楼,也没有。所以,我们距离建筑师这个名词还很远很远。

书中就怎样设计一座建筑物展开了非常详细的举例论述,细致到内部的花纹。我觉得建筑师并非只是负责设计建筑,他们是在设计某种可以称之为灵魂的东西,也许是关于艺术,也许是关于美,也许只是关于生活,可是我觉得好的建筑师是把这三者统一起来,达到最高的境界。所以诗人当不了建筑师,因为他们太不切实际,数学家又太理性,不够浪漫,不是有人说建筑师是结合了各种行业特征的伟大职业么,现在想想也不无道理。鲍克斯认为业余的建筑师可以从事任何行业但首先必须是个艺术家,必须有能力发现美的存在,并且能够区分它们,看来,我们现在的作业——钢笔速写,素描,色彩练习······这些看似和建筑不相关的练习正是为了成为一个合格建筑师的基本手段。

鲍克斯没有非常死板地列出我们应该怎样像建筑师那样思考,然后标上令人厌恶的小标题,好像专门为了把它背出来而存在一样,他是通过许多现实中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在建筑过程中应该怎么想,怎么分析,怎么做其中有一点叫做“超越性的思考”,就是想在所有人之前,在自己的设计变成实体之前就把它可能会带来的影响以及种种变化考虑周到,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完善方案,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考方式,我们有时候就是缺少这种远瞻性的思想,才会有那么多让我们感到后悔的事情发生。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多读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当代美国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家西奥多说,你读的书越多,知道的事情就越多,学的知识越多,想去的地方就越多,去的地方多了,就越容易发现生活的美好不是么?鲍克斯在书末给我们推荐了许多书,给喜欢空间,喜欢思考的人无疑使一份大礼。

本来,我觉呢建筑师是一群生活在图纸方案中的人,可是现在我的看法完全相反,他们是生活在生活中的人,他们看透了生活的本质,知道生活需要什么,美需要什么,这样以后,他们设计出来的建筑就是能够让人们幸福的事物,而不仅仅是一幢幢房子。

毫无疑问,我们离真正的建筑还很遥远,但是通过像建筑师那样思考,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到达那里,也许,我们来这里学习的结果并不都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但是至少我们要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考,会给自己的生活添砖加瓦,让自己身处的环境,不是一座黯然失色的大楼,而是具有生命灵性的乐园。

篇6:要想钓到鱼,就要像鱼那样思考

比如,你推销的是电风扇,顾客对这种产品挑剔很多,并声称不买电风扇也可以。这时候你就顺着对方的意思说话:“这种产品确实不太好,花那么多钱买到一件不如意的东西真不合算!”这种话一出来,对方的感觉就好像正在使劲推一扇门,门突然不见了,自己有劲也使不上。这样一来,他的反对意见反而显得不重要了,即使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话也觉得没有必要说出口了。

接下去,推销员可以乘势转变,以富有同情心的语调真诚地为对方设想。“一般来说,中等档次的电风扇都有这种毛病”,“今年夏天虽然不太热,但电风扇还是用得着的”,“如果不在乎价钱的话,可以买好一点的”……

在这样的交流中,对方无形中就把你当做帮助自己拿主意的人来看待,对推销员本能的戒心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很容易在推销员暗示下,做出购买电风扇的决定。

按照常理,推销员要说服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必定要极力吹嘘,吹得过分一些,就难免有水分。长此以往,人们对推销货物者普遍形成了一种偏见,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真的。广泛宣传的产品收效甚微,其道理也就在这里。但当推销员以知心朋友身份出现时,顾客就会被对方的真诚所感动,从而被说服。

向所有营销人员重磅推荐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不要仅仅把自己当作一个销售,更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客户,

“小时候,我喜欢的事就是和爸爸一起去钓鱼。在钓鱼的时候,我发现父亲总是能钓到鱼,而我总是一无所获。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实在是一件沮丧的事。于是我看着父亲的鱼筐,向父亲求教:‘为什么我连一条鱼也钓不到,我的钓鱼方法不对吗?’ 可是父亲总是说:‘孩子,不是你钓鱼的方法不对,而是你的想法不对,你想钓到鱼,就得像鱼那样思考。’因为年幼,我根本就不能理解父亲的话。那时,我总是想:我又不是鱼,我怎么能像鱼那样思考呢?这和钓鱼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位资深的营销培训专家在给教室里挤得满满的营销人员上课,他不紧不慢地来回踱着步,毫不理会这些听课者越来越不满的表情。他接着说:

“后来,我上中学的时候,似乎体会到了一些父亲话里的真正含义。我仍然喜欢钓鱼,闲暇之余,我开始试着了解鱼的想法。在学校的图书馆,我看了一些和鱼类相关的书籍,甚至还加入了钓鱼俱乐部。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我对鱼类有了一些了解,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鱼是一种冷血动物,对水温十分敏感。所以,它们通常更喜欢待在温度较高的水域。一般水温高的地方阳光也比较强烈,但是你要知道鱼没有眼睑,阳光很容易刺伤它们的眼睛。所以它一般呆在阴凉的浅水处。浅水处水温较深水处高,而且食物也很丰富。但处于浅水处还要有充分的屏障,比如茂密的水草下面,这也是动物与生俱来的安全感。当你对鱼了解得越多,你也就越来越会钓鱼了。”

上一篇:刘铭庄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记录下一篇:浅析国外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