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纪委在“三转”活动中的若干建议

2024-05-08

乡镇纪委在“三转”活动中的若干建议(精选2篇)

篇1:乡镇纪委在“三转”活动中的若干建议

乡镇纪委在“三转”活动中的若干建议

紧跟形势需要,中央及省、市、县纪委的“三转”活动很有必要。当前各级纪委不同程度存在什么事情都参与,似乎纪委“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现象;解决不了的问题习惯性的交给纪委,形成纪委“包打天下”的现象;具体工作不出问题则好,出问题纪委首当其冲,无形中充当了“挡箭牌”的现象,所以为了“收缩战线,突出主业”,必须认真开展“三转”工作,结合基层实际,就乡镇纪委“三转”工作中提出如下建议。

1.关于纪委回归主业,交还主责单位相关事项的思考。根据上级精神要求,纪委书记要用70%的精力抓纪检监察主业,所以明确不能分管征地拆迁、招商引资、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四项工作。这一方面是因为上述四项工作点多面广,牵涉时间精力较多;另一方面是因为这四项工作风险等级较高,出于纪委放开手脚予以监督的需要。乡镇纪委认为明确纪委书记不能分管相关工作很有必要,但就具体操作,有如下建议:(1)认真调研,结合各乡镇场区的实际,明确不能分管的其他工作。有的乡镇征地拆迁复杂,有的乡镇“两违”工作复杂,有的乡镇综治信访复杂,一旦纪委书记分管了所属乡镇最复杂的事情,还是难以保证时间、精力抓主业,另外也不利于纪委本业的开展。比喻说信访,信访工作的最终

目的是解决诉求,降低信访量,要降低信访量,无形会采取各种办法,有些办法纪委书记参与对本职职责相冲突。(2)召开党委书记会议,统一思想,就纪委此种要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真分析,防止文件分工减少,实际工作中给纪委书记加压,或者临时指派纪委书记参与不该参与的工作。如果这样,纪委书记一味推抵会僵化关系,服从加派工作又会导致“三转”活动流于形式。(3)结合实际调研,各乡镇的实际,以县委名义发文,明确各乡镇纪委书记不能分管的事项。

2.关于加强纪委监督职能的思考。(1)要改变认为纪委工作是务虚工作的偏见。很多人之所以认为纪委工作是务虚工作的原因是,纪委有时即做裁判又做运动员。比如说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比如廉能管理的各项事项流程和风险点的排查;比如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与运行等等,本来这些工作是相关职能部门需落实的工作,但纪委年终考评全列入对纪委工作的考核,而这些工作都是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对关职能部门的约束力不足,导致基层纪委只得疲于应付,为了考核,不问实际落实的效果,先自己完成材料再说。所以建议上级纪委认真分析,用好考核的指挥棒,退出对纪委考核中该对职能部门考核的部分,交还这些职能部门的上级部门来考核。不能出现纪委做了其他职能部门的事,这些职能部门反过来对纪委工作嗤之以鼻。(2)县级层面要认真研究涉农资金发放、监管流程,变纪委找相关部门监督为各相关

部门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为什么很多违纪的事情发生很久都不能发现,一旦发现就是大事情?归根到底是纪委缺少事中监督,缺少程序监督的机制,最后变成“事后诸葛亮”,成为“打扫战场的人”。没有硬性流程的设定,相关部门抵触纪委的监督,而纪委也抹不开面子强行监督。

3.关于加强纪委自身建设的思考。(1)现在乡镇人员少,很多纪委干部身兼数职,建议县级层面明确纪委书记不能分管哪些工作的同时,还要控制纪委副书记、专职纪委委员的分工,否则纪委书记很可能成为光杆司令。(2)建议除集中培训外,县纪委多组织一些专题培训,比如如果开展就业培训资金的清查活动,一要监督就业局发文开展,不能变成纪委发文纪委落实的结果;二是要纪委组织学习这些资金的用途,流程的要求,标准的要求等等专业知识,这样才能监督、会监督;三是要采取分片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增强监督的有效性。(3)多召开专题工作座谈会,但座谈会之前的准备、调研时间要充足,不能为了座谈而座谈。另外,座谈会要直奔主题,不能说套话、废话。

4.关于纪委保障工作的思考。在县纪委的努力下,目前已落实纪委书记和一名纪委具体业务人员的岗位津贴以及15万元纪委经费财政科目的设置。绝大多数党委很重视纪委工作,纪委经费也不挡手,但实际来说,15万元纪委经费落实效果不佳,所以建议加强此科目的督查,要严格科目下的开支必须纪委书记签字认可,变纪委书记要钱办事为政府准备钱给纪委办事的格局,这有利于调动基层纪委主动工作的积极性。

篇2:乡镇纪委在“三转”活动中的若干建议

***把纪委的职责凝练为监督执纪问责,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新时期中央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现实需要。虽然上级三令五申要求“三转”,但就目前乡镇而言,“三转”工作却难以真正实现,落实“三转”陷入了“三难”尴尬境地:

一是主业不清,认识统一难。一是部分乡镇主要领导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三转”的重要性,对乡镇纪委落实“三转”不支持、打折扣,尤其是当前“5+2”“白+黑”的脱贫攻坚形势下,纪委工作和其他工作都是靠边站。二是部分纪检监察干部自身认识不到位,顾虑重重,畏首畏尾,处理干部怕得罪人,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二是水平不高,能力提升难。在上级的强烈要求下,大部分乡镇按要求基本配齐了纪委班子,但这支队伍力量还很薄弱,业务水平普遍偏低,如五马镇纪委副书记和纪检监察干部都是刚任职的,且纪委委员都是身兼数职且年龄偏大。乡镇纪检干部半路“出家”,在从事纪检业务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岗位培训,上岗后也没有时间培训,对纪检业务知识知之甚少,导致办案能力弱,办的都是干部工作失职等“简单”案件,经济类案件很少,基层信访件成案率低。稍复杂的案件全程依赖上级指导。

三是单打独斗,依法履职难。目前镇纪委监管的对象中,基层站所大部分属于市直管,镇纪委无法监管。村级组织由于村干部工资待遇较低,村干部动不动就辞职不干,有时查处一个村干部,被问责后就将面临该村组织瘫痪、“村官”后继无人的局面,在法纪和情理中难以取舍。如五马镇三元村、红军村去年今年处理了四名村主要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处理了部分村干部,导致部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对镇干部的监督和问责上,说情多、阻力大,受复杂人际关系及怕得罪人和有负面影响等思想干扰,难以做到铁面执纪。最终导致镇纪委主要监管的是干部上下班打卡、工作中是否玩游戏、开会是否打瞌睡等鸡毛蒜皮的事,对单位和部门的“三公”管理等实质性问题监管不到位。

乡镇纪委作为最基层的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机关,对如何落实“三转”,聚焦主责主业,还需要积极实践、不断探索。

一是理清职责,解决“主业不清”问题。强化乡镇纪委角色定位,乡镇纪委书记除履行监督责任外,一律不再分管其他业务工作。加强对乡镇纪委落实“三转”工作督促检查,对于“明转暗不转、虚转实不转”的要分别对乡镇主要领导和纪委书记约谈并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到位。

二是强化培训,解决“水平不高”问题。一是开展业务知识培训,举办“纪律讲堂”、“监察课堂”,业务“大练兵”活动,定期对乡镇纪检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和拉练,提升业务水平。二是开展提升办案能力培训,采取集中培训、跟案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对乡镇纪检干部实施全覆盖的办案轮训,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三是开展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教育培训,教育乡镇纪检干部严格遵守办案纪律、保密和办案安全纪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反腐“铁军”。

上一篇:英文简历个人能力描述常用语下一篇:木工工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