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

2024-05-07

《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精选7篇)

篇1:《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聆听管弦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学唱《打花巴掌》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听赏从而培养学生们的爱心与观察能力,乐于参与活动中来。

2.能力目标:通过体验和聆听能做出符合舞曲特点的肢体动作。

3.认知目标:能了解圆舞曲。

教学重点:

能够把握听赏乐曲中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通过有趣的教学方法教授《打花巴掌》

教学难点:

感受圆舞曲的韵律,创编符合不同音乐形象的各种动作。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上课 起立 同学们好 老师好

1、导入新课: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快乐的音乐时光,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它们在哪儿呢?它们呀就隐藏在下面这段音乐里,同学们,仔细听,猜猜它们是谁„„

谁能告诉老师,新朋友是谁?(小猫)

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好像有猫的叫声)

小猫是怎样叫的?跟老师一起来学一学。能用一个动作模仿小猫吗?加上叫声„„

同学们的小耳朵可真灵,我们的新朋友就是可爱的小猫王子和小猫公主。

2、它们不但可爱而且还会跳舞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老师来唱歌词,同学们唱“喵~”好吧?表情要自然一点,声音要轻巧一点。跟老师一起试着轻声唱一唱。

这段音乐有趣吗?这么有趣的音乐是谁创作的呢?话说啊,在美国,有个叫安德森的音乐家,他想写一首曲子,可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这时他养的小猫突然跳到了钢琴的琴键上,一边“喵~ 喵~”的叫着,一边在钢琴上绕着圈,看起来就像在跳舞一样,这给安德森带来了灵感,于是他创作出了这首好听的管弦乐曲叫什么呢,大家一起读一下——跳圆舞曲的小猫。刚刚我们唱的这段旋律,就是这首音乐作品的主旋律。下面让我们完整的听一遍这首作品,老师布置一个任务:听一听,主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如果你听到主旋律出现,就跟着唱一唱。

整体欣赏,教师用手势提示。

谁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主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

三次,你们同意吗?真棒!就是出现了三次。那这三次主旋律分别出现在乐曲的哪一部分呢?别着急,听老师讲完了,你们就知道了。

3、分段欣赏

《跳圆舞曲的小猫》一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叫“引子”很简短,是提醒大家,小猫们要摆好姿势,准备跳舞了。

第二部分是主旋律第一次出现,老师把这一部分叫做“A”,跟着老师一起感受一下。欣赏A 并提醒同学们跟唱主旋律。“小猫小猫 喵 啦啦啦 ”

提问是优雅舒缓的?还是激动轻快地?你觉得是小猫公主在跳舞还是小猫王子在跳?

公主

在接下来的B部分,主旋律第二次出现了,那音乐的速度、力度有没有变化呢?认真听!

有变化吗? 速度变

快了!力度变 强了!

你觉得这是谁在跳舞?猫王子非常的帅气,跳起舞来干净利落,跟老师一起学一学王子的舞蹈动作!

C部分,王子和公主越跳越高兴,它们跳起了圆圈舞,动作很简单,首先是猫公主围着王子绕了一个圈,接着换王子绕圈。按节奏教授动作 一哒哒 二哒哒 „„八哒哒 一个圈

同学们会了吗?让我们跟着音乐跳一跳。

间奏部分和引子部分是完全相同,预示着,小猫的舞会要结束。同学们仔细听一听最后一部分和前面哪一部分一样?

A’

哪一部分?完全一样吗? 在乐曲的最后谁出现了?小猫又是怎么做的?在这一部分,小猫们跳完了舞准备谢幕了(分别教授王

子和公主谢幕的动作)

乐曲听完了,这首《跳圆舞曲的小猫》有趣吗?让我们完整的欣赏一遍乐曲,你们准备好和小猫一起跳舞了吗?小王子们,用你们最帅的姿势站好,小公主们提起你们漂亮的长裙,让我们开始吧„„„„

请同学们轻轻地回到座位上安静的坐好。

二、学唱《打花巴掌》

1、今天除了《跳圆舞曲的小猫》,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玩的音乐小游戏,游戏很简单,你们一看就会,谁想和老师配合一下做做这个游戏?

师:你拍一 我拍一 我们从小爱学习

这个游戏会玩吗?下面同桌和同桌面对面,跟着老师一起做一做,我做完了你们再做,好吗?

你拍一 我拍一 我们从小爱学习你拍一 我拍一 我们从小爱画画

同学们真聪明,学的又快又好,请同学们转过身坐好。这个音乐游戏的名字叫做《打花巴掌》跟老师读一读。

要读的轻巧有弹性,再读一遍。

2、《打花巴掌》这首歌,具有“说唱风格”,什么是“说唱风格”呢?就是歌曲中有说有唱。而且这首歌非常有北京味儿。比如说这个的要读成dai,那个要读成内个,跟老师一起读一读。首先让我们完整的听一遍歌曲,听一听,那一部分是 “说” 哪一部分是 “唱”

谁能回答老师的问题?

每一段歌词的前半段是“说”的部分,后半段是“唱”的部分。让我们再听一遍,这一次注意听“提着篮子去采花”都采了什么花呢?

复听歌曲。

都采了什么花啊?跟老师一起读一读。加律动

下面老师把歌曲的第一段演唱一遍,注意听好前奏。老师再唱一遍,请同学们轻声的和老师一起唱 能自己唱了吗?试一试

注意:说的部分 声音要稍微轻一点、短一点,用这种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试一试。

提着篮子去采花 要唱的连贯

茉莉花呀要连贯 海棠花 要唱的轻巧有弹性

同样 江西腊那个这半句也要唱的连贯 野菊花 要唱的轻巧有弹性

采朵玫瑰 花呀 注意音高 采朵 牡丹 注意牡丹的音准

以及 花 的时值。拍掌的声音要轻一点。

请同学们把第一段用老师教的方法再演唱一遍。加上我们的动作试一试。

3、第二段还需要老师教吗?

能把第一段和第二段连起来唱一遍吗? 第二段唱完之后有一段间奏,同学们注意听。现在能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了吗?

嗯,跟着老师的琴,同学们唱的已经很不错了,那,你们能跟着伴奏演唱吗?

先让我们听一听,伴奏音乐是怎样的,好不?仔细听。能加上我们刚刚做的动作吗?面对面坐好,准备好了吗? 看时间情况,如果允许就加入编创歌词的动作。

二、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京儿歌《打花巴掌》并且欣赏了美国作曲家安德森谱写的《跳圆舞曲的小猫》,同学们这节课过的开心吗?感谢同学们和我的配合,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篇2:《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仔细聆听、表演、歌唱、图谱等教学活动,正确把握乐曲的基本情绪,听辨乐曲不同主题与音乐情绪。

2、通过聆听,身体动作学生能感受三拍子的节拍特点。教学难点与重点:

1、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2、体验乐曲中不同的音乐主题与情绪。作品分析:

《跳圆舞曲的小猫》管弦乐曲。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由(美)R·安德森作曲。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美丽的圆舞曲。

乐曲具有拟人化与写实的特点,为三部曲式(A+B+A1),四小节的引子,好似一个自豪的小猫一步步走进了“舞场”,预备翩翩起舞;A段主题旋律美丽抒情,用弦乐器主奏,小提琴“滑奏”技巧的运用,形象地模拟了小猫的叫声,增加了乐曲的诙谐情趣和突出了主题内容。旋律进行中快慢交替,充分表现了小猫那顽皮好动的性格。B段旋律欢快活泼,音乐一气呵成,表现了十分热烈的场面。用木管乐器主奏。它描绘小猫越跳越兴奋,在快速地转,音乐进行中不时传宋几声猫的叫声,似乎时刻提醒着欣赏者:这是小猫在跳舞。尤为有趣的是在乐曲的结尾处,忽然传来了几声狗叫,使正在专心跳舞的小猫大为震动,音乐用了一连串的上行音忽然结束了全曲,形象地描绘了小猫听到狗叫后迅速逃离了舞场,巧妙地结束了全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歌曲《请你唱个歌吧》三拍子律动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感受:

1、初听《跳圆舞曲的小猫》(第一遍)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猜一猜她是谁呢?老师有个要求,请你静静的听,如果谁猜出来千万不要说出来,等音乐完了之后告诉大家。生:初听乐曲,并做抢答。

师:原来是一只可爱的小猫,你平时观察的小猫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可爱、走路轻轻。

2、复听乐曲

师:这只小猫叫咪咪,美国有一位作曲家安德森就为小猫咪咪写了这一首曲子《跳圆舞曲的小猫》。原来,这还不是一只普通的小猫,它是一只会跳圆舞曲的小猫。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遍,当你听到乐曲有变化的时候,你想一想小猫是怎么样来跳圆舞曲的?你又能联想到什么呢?

三、图谱引导:

1、再听乐曲,老师用图谱法诱发学生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在欣赏的时候,老师也和你们一起欣赏了一遍,我还画了一幅美丽的画,你们看:“像什么?”

生:像小猫的脚印。

2、师:通过老师画得图形谱你们觉得乐曲有怎样的情绪变化?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小猫一开始是悠闲的跳舞

师:乐曲在活泼的时候,小猫是怎样来跳舞的?乐曲在抒情的时候小猫是怎样来跳舞的?谁来表演?(请学生表演)

四、分段欣赏

1、唱一唱

师:这么优美动听的乐曲是几拍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乐曲的第一部分/ 生:三拍子

师:好,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谱例)跟着老师的钢琴唱一唱。(要求学生边唱边画旋律线)生:跟琴哼唱

师:老师给它加上了歌词,我们一起把歌词加进去唱一唱。生:学生演唱。

2、动一动

师:小猫在跳舞的时候会印出许多不同样式的脚印,请大家看一看。生:好象掂脚尖

师:好。让我们也来学一学小猫,印一个漂亮的小脚印吧。(提示学生用拍腿、拍肩的方法)

3、听一听

(1)教师:请大家注意听,这段音乐你们熟悉吗?和哪段相似?

生:第一部分

师:好 的当你听到与第一段相同的乐曲时就用小猫最有特点的动作象大家示意。

(2)听尾声乐曲结束的时候,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谁能来说一说? 生:小猫被主人叫走了。

教师总结:同学们刚才欣赏中,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完全相同的,在音乐中我们用A+B+A来表现,结束部分称为尾声。

师:我们再完整的欣赏一遍第一段时候请你跟着乐曲演唱,第二段时跟着小猫一起印一下小脚印,第三段与第一段相同,边唱边做小猫典型的动作向大家示意。,五、小结

师小结,学生随音乐《跳圆舞曲的小猫》走出教室。

课后回顾:

篇3:《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

为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 本课的创新点就落实在课件上, 课件分“教师课件” (如图1) 和“学生课件” (如图2) 。教师课件中的内容较全面, 为整个课堂教学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学生课件中的板块都是以小组学习形式展开的, 是学生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

教材分析

《美妙的旋律——小步舞曲和圆舞曲》是上海义务制教育课本《音乐》第七册的教学内容, 目的是通过本堂课的学习, 使学生对小步舞曲和圆舞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本课中复习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欣赏曲《小步舞曲》和《花的圆舞曲》是主要教学内容, 其他乐曲是为主题服务的拓展部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小步舞曲和圆舞曲, 感受、体验两种体裁舞曲不同的速度和情绪,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根据两种不同体裁乐曲的节拍、速度和情绪特点, 学会简单的三拍子舞步为小步舞曲即兴表演;用打击乐器为圆舞曲创编伴奏音型并演奏;归纳总结两种舞曲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 通过欣赏、演唱、舞蹈、演奏、听辨判断等音乐手段, 初步了解小步舞曲和圆舞曲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小步舞曲和圆舞曲, 了解两种不同体裁舞曲的基本特点。

难点:能根据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 为圆舞曲创编伴奏音型, 并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演奏更好地表现圆舞曲的情绪特点;能用三拍子舞步表现小步舞曲的基本特点。

资源和环境

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的教师课件和学生课件、视频、音频。

五台笔记本电脑 (一台为教师用机, 四台为学生用机, 为学生分组学习时所用) , 一台投影机, 五对有源音箱。

教学设计说明

1.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内容服务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有很多集体实践活动的内容, 因此教师课件分五大板块:“复习歌曲”、“小步舞曲”、“圆舞曲”、“拓展”、“节奏创编”;而学生用课件中, 只有“小小音乐家”、“听辨游戏”和“课堂反馈”三个板块, 这三部分内容都以小组学习形式展开教学, 通过欣赏不同的小步舞曲和圆舞曲, 有步骤地深入了解两种舞曲的基本特点。课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为本课的教学主题服务, 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提供了平台与保障。

2.现代教育技术支持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 应在产生合作需要的前提下, 由学生群体承担共同的任务, 每位学生在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 并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遇到问题协商解决, 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 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

在学生为乐曲创编伴奏音型的过程中, 全班分四组, 每组一台笔记本电脑, 创编节奏等活动都在自己小组的电脑里进行, 同时教师还给出两个主题旋律供学生进行选择, 既考虑到了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 又给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和舞台。

教学设计

1.导入

教师自弹自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小步舞曲三拍子的节拍韵律。

2.感知音乐

通过《小步舞曲》和《圆舞曲》对比欣赏, 学生在看、听中直观感受两种不同体裁舞曲在节拍、速度、情绪和舞步特点上的不同。点击教师课件, 让学生在欣赏巴赫的《小步舞曲》的同时思考:“在你的印象中小步舞曲的节拍、速度、情绪是怎么样的?想象一下乐曲为你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在欣赏的过程中, 让学生跟老师做简单的律动, 体验乐曲三拍子的节拍特点。在师生交流后, 教师做小步舞曲的介绍。

接着让学生欣赏《圆舞曲》的舞蹈片段, 要求学生思考:“这首乐曲和刚才的小步舞曲相比, 在节拍、情绪、速度和舞步特点上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运用对比的手法初步感知两种体裁的舞曲在音乐要素上的异同。

3.课堂中期评价

学生通过前半节课的听、看、说, 了解了小步舞曲和圆舞曲的基本特点。因此设计“信息反馈”表格 (如图3) , 充分借助信息技术, 对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课件中提供了很多描写速度与情绪的词汇供学生选择, 拖动至相应位置即可。

为了能更好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设计了“听辨游戏”板块, 课件提供了四首乐曲, 请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在自己的电脑里听音乐, 然后判断是否是圆舞曲或小步舞曲, 还能在第一时间查阅正确答案。

4.实践体验

因为两种舞曲都是三拍子的,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验三拍子舞曲的节拍特点, 在实践体验的环节中, 采用了学跳小步舞和创编伴奏两种不同的形式。在巴赫《小步舞曲》的背景音乐下, 教师示范, 学生学跳小步舞;而圆舞曲相对小步舞曲, 在舞蹈动作上难度较大, 因此采用了打击乐器伴奏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舞曲的三拍子韵律。

在学生为乐曲创编伴奏音型的过程中, 依然分组合作学习。在这个环节中, 选取了《花的圆舞曲》中的一个片段, 由于乐曲原速比较快, 不适合学生伴奏, 因此做了技术处理, 把乐曲片段速度放慢, 形成中速和慢速两个版本,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课件中给出了两小节空白的乐谱, 并在谱例下给学生提供了各种节奏、休止符, 供学生选择使用, 只需拖动节奏至谱例中即可, 并能反复使用 (如图4) 。最后在交流反馈的环节中, 学习结果能够及时反馈在教师课件中, 从一声部的伴奏, 变成了多声部的合奏,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 感受、体验合作、合奏带来的音响上的丰富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互相协作、互相启发, 挖掘潜能。

5.评价反馈

本课的教学评价有多种形式, 其中三处主要的评价是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得到体现的。

第一处:打击乐伴奏创编成果最终汇总到教师课件上, 全班共同聆听、评价。

第二处:听辨比赛环节, 请学生分组听辨四首乐曲片段, 然后讨论判断哪些是小步舞曲, 哪些是圆舞曲, 哪些两种都不是。最终在各组的学生课件中得到展现。

第三处:最后的综合评价反馈表, 请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圆舞曲和小步舞曲的基本特点。

教学反思

1.运用对比欣赏的方法感知音乐要素

对比欣赏的教学方法, 是目前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较常用的一种欣赏手段。本课也尝试运用了小步舞曲和圆舞曲对比欣赏的方法, 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体验两种体裁乐曲在情绪、速度、节拍上的不同。从实际课堂教学可以看出, 对比欣赏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课件中的内容需要学生自己来操作, 那么在课堂中学生就有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由于本课的教学环节多处设计为分组学习, 这就又给学生创设了合作学习途径。在创编伴奏音型的环节中, 学生在两个主题旋律中, 自主选择一个喜欢的主题旋律, 根据组内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 然后在学生课件中选择适合的节奏素材, 创编伴奏音型为音乐伴奏。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运用在电脑上拖动所选择的节奏音型, 能在最快的时间内用打击乐器为旋律配伴奏, 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 相互合作共同为音乐伴奏。

篇4:跳圆舞曲的小猫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听赏从而培养学生们的爱心与观察能力,乐于参与活动中来。

2.能力目标:通过体验和聆听能做出符合舞曲特点的肢体动作。

3.认知目标:能了解圆舞曲。教学重点:

能够把握听赏乐曲中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教学难点:

感受圆舞曲的韵律,创编符合不同音乐形象的各种动作。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问好

二、创设舞会场面、导入新课

1.男生插腰、女生拎起裙角加入动作才可进入舞会现场

2.播放第一部分音乐,通过想象找到参加舞会的感觉,带着美好的心情,融入情境之中。

三、初步感知情绪

1.播放舞蹈视频,提出问题。

2.聆听第一部分音乐引出小猫的音乐形象

3.聆听小猫的叫声,3

通过图片了解是一只怎样的小猫?

4.从表情、动作、神态、生活习惯中来给猫设计动作!

5.揭示课题《跳圆舞曲的小猫》。

四、分段欣赏主题(欣赏音乐A段)

1.听主旋律,用旋律线来表现这段音乐,小猫的叫声一共出现了几次?

2.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来表现猫的叫声。(师指图谱,生唱“喵”)

3.用刚刚设计的动作来表现猫的叫声。

4.演唱主旋律。(提示演唱的姿态)

5.分析A段2部分音乐(引导学生结合图谱比较速度、力度、情绪区别)

五、欣赏音乐B段

1.对比聆听A、B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情绪有怎样的不同?

2.再次聆听B乐段用旋律线来感受音乐的变化。(师画图谱)

3.学生跟音乐律动。

4.播放A、B两个乐段,师生共同参与表演

六、欣赏音乐C段.1.让学生辨析接下来的音乐,你熟悉吗?和哪一段相同?(师画旋律线)

师:完全相同吗?(出示第三段图)

2.听结尾处音乐(师用口型、动作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景)

3.用打击乐为它伴奏。

4.视频(学生交流时眼神、动作)

七、完整聆听并表演(分配提示各组的表演,组合之前的表演,完整表现。)

篇5:《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小猫圆舞曲

设计意图: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缺乏体验的创作和表现是苍白和没有生命力的,它唤不起听者的共鸣,更激发不了听者表现的欲望。有了感情的音乐,才能深深打动每一个聆听者,才能产生共鸣,并有感而发。当我第一次听到《小猫圆舞曲》这首曲子,音乐中诙谐、有趣的旋律变化,牢牢吸引了我,不自觉就想起了我家小猫捉迷藏、伸懒腰的样子,并勾起了我童年“养猫”的回忆。我愿意和孩子分享我的快乐,并有感而发地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小猫圆舞曲》诙谐、舒展的特点。

2、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

3、通过橡皮筋操作、听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绪。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生活中见过猫并对猫的形态、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橡皮筋玩具人手一个;录音机、音乐;大型躲藏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师:1、小猫怎样叫的?

2、小猫是怎样给自己洗小脸蛋的?

3、小猫又是怎样伸懒腰的?

(二)幼儿安静欣赏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音乐的理解。

1、教师介绍曲名,幼儿安静倾听音乐一遍。

师:你觉得小猫在干什么?

2、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尝试在座位上表演。

师:你的小猫在干什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出来。

(三)教师借用橡皮筋的伸缩特点,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张驰变化。

1、幼儿看教师用橡皮筋听音乐表演一遍。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的小猫在干什么?

2、老师借用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幼儿玩橡皮筋玩具,跟随老师再次欣赏音乐一遍。

4、幼儿用橡皮筋玩具,自己独立表演一遍。

(四)启发幼儿用身体表现小猫偷看、躲藏时的姿态和神情。

1、启发幼儿借用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2、启发幼儿脱离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五)师幼玩游戏,幼儿再次完整地感受音乐。

(六)听《梦幻曲》放松,小猫变成天使小猫飞走了…

教学反思:

1.这是一节大班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喜欢听音乐;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够主动大胆地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音乐本身还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它的音乐结构、风格很有特点,而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性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移花接木”,将内容变革创新,重新确定目标,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了图谱,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大胆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的展现。

2.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也有个别几个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好像有些暗示性的话语对他们也不起多大的作用,接下来我开始思索这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这整一节活动中让我也总结出一点自己的感悟:音乐是抽象的,而动作却是具体的、形象的,让动作来服务于音乐,帮助幼儿分辨音乐。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孩子们的舞姿是否优美,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3.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孩子对音乐的自主表现,同时以自身的情绪带动他们,让孩子在愉快活泼的音乐环境中发掘音乐的美妙和谐。同时,在设计教学活动同时更要注意教学活动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幼儿接受。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小猫圆舞曲》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449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铃儿响叮当》含反思》:大班教案《铃儿响叮当》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感受愉悦的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圣诞节日的向往,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铃儿响叮当》含反思教案吧。

篇6:《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

课题: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唱、跳、演一体化教学 年级:七年级上册

教材:义务俭学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铃鼓、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青春友谊圆舞曲》,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热情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

2、了解三拍子指挥图示和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音乐知识。

3、根据歌曲的圆舞曲风格,用打击乐器、舞蹈动作表现三拍子节拍。教学重点:体会歌曲舞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情绪,会用打击乐和舞蹈表现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请你感受一下这段视频描绘什么场面?背景音乐奏出了什么样的情绪?你能听出它是几拍子的吗?

播放视频: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60周年晚会上,美丽的烟花伴随着《青年友谊圆舞曲》的欢快的旋律在空中飞舞着,跳着优美的华尔兹,在与人们共同庆祝这建国60周年的重大的日子。

生:

1、节日、喜庆、大型隆重的场面„„

2、欢快、热情洋溢、欢歌起舞„„

3、三拍子

师: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青年友谊圆舞曲》

二、授新:

1、简介圆舞曲:

圆舞曲又叫“华尔兹”,都是三拍子,它的速度可慢可快,节奏感很强。通过圆舞曲的典型节奏进行强弱关系的介绍、指挥图示的介绍、基本舞步的练习。

2、作品介绍 江山作词,天戈作曲,这首歌曲是为参加波兰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会创作的。歌曲三段歌词是按照友谊、和平、团结写的。作者当时20多岁,当时世界青年联欢会是向世界征曲的,国内也有几首应征,《青》入围。

3、学唱歌曲

(1)范唱:教师范唱,钢琴伴奏,请学生们给老师用四三拍的指挥图示打节奏

(2)自然大调音阶(基础大调音阶):看乐谱总结规律

1、没有升降记号

2、音符间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3)与学生合作视唱曲谱,学生唱同音重复部分,老师唱其他部分(4)模唱:用“啦”模唱。指导模唱时的正确演唱姿势和发声方法(5)填词演唱: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第一段歌词1遍。

三、创造与实践

举行“音乐盛典”活动。评出两项音乐大奖:最具魅力组合、最佳指挥手 “最具魅力组合”:

1、自由组合练唱(3分钟练习),利用打击乐给歌曲伴奏。

2、各组比赛,老师和其余没有参与演唱的学生做评委。“最佳指挥手”:

1、指挥同组的学生演唱、伴奏。

2、各组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圆舞曲风格。

四、舞动青春

形式:围成两队圆圈,手拉手进行舞蹈。

音乐:播放建国60周年国家领导人与广大群众一共同舞的视频,让学生一同来感受与国家领导人共舞的心情

五、小结

篇7:《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是一篇选读课文, 教学时可把它作为略读课文来处理。作者描写音乐之都维也纳, 却对金色大厅、经典曲目、音乐家不着一字, 而是另辟蹊径从生活的细节处入手, 即从鸟鸣声 (钟声) 、花、生活场景等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了这座城市作为音乐之都的独特风情。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阅读提示”, 自主学习课文, 通过自读交流课题及描写音乐的语句初步感受维也纳的独特风情。

2.改写第7-8自然段;引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写花语段与第7-8自然段进行对比阅读, 体悟作者抓住事物、场景的特征写出维也纳独特风情的写法。

3.积累优美语句, 运用于表达对维也纳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领, 明确目标, 品味课题, 初感维也纳音乐气息

1.今天, 我们将走进一个外国的城市, 叫维也纳 (板书:维也纳) 。这是一篇选读课文, 我们把它当做略读课文来学习。这篇文章是配合第8单元的课文, 因此我们可以参考第8单元的导读提示来学习。自己读读这段话,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出示:阅读本组文章, 要抓住主要内容, 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 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补充完成课题, 抓关键词品味题目, 初步感受音乐气息。

(1) 了解学情:知道维也纳吗?

(2) 引导学生从“生活”与“圆舞曲”两词中感受维也纳的生活处处流淌着音乐气息。

【设计意图:利用阅读提示确定教学目标, 把教师教的目标转化成学生学的目标, 从而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以感受维也纳独特风情这一感性目标切入, 贯穿整节课, 此处抓课题初感音乐气息是第一层面。】

二、自由读, 理清文脉, 在书声琅琅中走进维也纳音乐殿堂

1.作者是怎样把这种音乐气息表达出来的呢?默读课文, 关注描写音乐的句子, 写上序号。

2.指名朗读、交流有关描写音乐的句子———再读给作者留下总体印象的句子。

3.引导梳理文脉。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介绍的? (鸟叫声、花、生活)

【设计意图:交流关于描写音乐的语句, 于书声琅琅中走进维也纳, 去触摸、感受音乐气息。同时顺势理清文章的脉络,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至此, 初步完成了对维也纳音乐之都的感性认知。】

三、聚焦最后两段, 在改写语段、想象体悟中理解含义较深的语句, 直抵音乐之都

1.用心朗读第7-8自然段, 尤其关注写“音乐”的句子。

2. (出示去掉描写音乐语句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如果去掉这些描写音乐的句子, 读读这样的语段, 你觉得维也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乏味的、无趣的) (出示:音乐, 是维也纳的灵魂之所在) 在语段对比中理解这句话。

3.在作者描写的生活场景中, 你最喜欢哪个场景? (预设:乡村小酒店) 读相关语段, 思考:在这样的场景中, 你想干什么? (唱歌、跳舞……)

4.是啊, 不管是当地人, 还是外乡的游客, 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融入维也纳的音乐气息中。目睹着这样的场景, 你最想说什么? (自由说———借用文中句子表达:音乐, 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

5.同学们, 在这样一个平平常常的乡下酒店里却流淌着音乐的气息。难怪作者说, 你随时随地都会感受到音乐的存在。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说:“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 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6.抓文章疑惑处, 冲击学生原认知, 感受表达秘妙。

(1) 在这两个自然段的生活场景的描述中作者还写到了什么? (乡村的小路) 你有什么问题———要表现音乐之都的特点该怎么去写乡村小路?怎么会跑着跑着, 很容易想起音乐来?作者这样写是否离题?

(2) 回读课文, 思考作者仅仅是在写乡村沿途风景吗?在作者的眼里这弯弯的道路仿佛是什么? (五线谱) 两旁的建筑、花、汽车又是什么呢? (音符、流动的旋律……)

(3) 维也纳这座城市中的一物一景都浸透在音乐之中。我们再读读相关语句, 走进这座音乐之都:

淤跑着跑着, 很容易想起音乐来。

于你随时随地都会感受到音乐的存在。

盂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说:“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 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榆音乐, 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 是维也纳的灵魂之所在。

【设计意图:表达音乐之都的魅力, 然而作者却写的是乡村道路之风景, 这是否有离题之嫌?如何突破这些难点? (1) 去掉描写“音乐”的句子, 改写语段, 在对比读中理解“音乐, 是维也纳的灵魂之所在”;在教师入情入境朗读小酒馆的场景中, 使学生身临其境, 借用“音乐, 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来表达此刻的感受。 (2) 体悟想象, 感受写法妙处:这弯弯的道路、汽车、树仿佛是什么?让学生明白作者写这些景物不仅表现了维也纳风情, 还说明这座城市生活中的一物一景都浸透在音乐之中。】

四、对比阅读, 以读悟写, 在对比中激活思维, 直面音乐之都维也纳风情

1.聚焦第5原6自然段, 以读促写。

(1) 出示:5月的维也纳还是“花的天下”。同学们, 以这样的总起句往下写, 你觉得应该写什么? (花的多、花的美等。)

(2) 是啊, 关于写花的语段我们学过不少, 出示《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中写花的片段, 读一读感受花的多、艳。

(3) 回读原文第6自然段, 抓重点词:家家户户、全都、许多商店等词感受这一特点。

2.以重点词“别出心裁”为抓手, 激活学生思维:默读第6自然段, 作者写花仅仅想要表现维也纳花的多、花的美吗?追问:写花的天下怎么表现音乐之都的特点? (别出心裁)

(1) 解词:表面意思———这样的别出心裁表现出了什么?

(2) 提示:生活在维也纳的园艺师的艺术细胞也充满了音乐的气息。于是, 维也纳的主题———音乐与花, 就这样被表达出来了。

3.引读:同学们,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之前的3句话, 你看到的仅仅是这些花吗? (喷发出来的还是———音符;那家家户户、许多商店组成的是华美的乐谱、乐章;表针走动那是音乐的节奏。)

4.整体回归, 有情感地朗读。

【设计意图:以读悟写, 先以“花的天下”为总起思考该写什么?继而补充写花的片段———以“别出心裁”为支点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 感受作者抓住事物、场景的特征写出维也纳独特风情的写法。】

五、浏览第1-4自然段, 自由读, 总体领略维也纳独特风情

1.短短的一节课, 即将结束我们的维也纳之旅, 现在你对这座城市留下了什么印象?

2.借用文中的语句表达读文之后的情感。

上一篇:小学少先队汇报下一篇:经济管理学院十佳歌手大赛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