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程序

2024-05-07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程序(精选8篇)

篇1: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程序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程序

和文书格式

常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七月

目录

一、照顾再生育

(一)再生育审批程序和文书格式------------------1

(二)撤销再生育审批程序和文书格式------------23

二、生育服务联系单

(一)办理程序和文书格式----------------------35

(二)撤销程序和文书格式----------------------40

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一)申领程序和文书格式----------------------43

(二)撤销程序和文书格式----------------------50

(三)宣传无效程序和制度----------------------53

四、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和文书格式--------------56

五、收养登记中计划生育出证程序及文书格式------89

六、《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和查验程序及文书格式------------------94

七、因计划生育事项进行生育能力或严重影响婚配情形鉴定程序和文书格式99

八、因计划生育事项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和文书格式-----------------104

九、病残儿医学鉴定程序和文书格式------------107

十、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程序和文书格式----

十一、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文书制作指南 案卷文书制作基本要求----------------------------

篇2: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程序

关键词:行政计划;基本程序;立法模式;相关制度;程序设计

Abstract:Thebasicproceduresofadministrativeplanlegislationincluderegulatingtheadministrativeplanprocessintheadministrativeprocedurecode,establishingthecomprehensiveadministrativeplancode,anddecentralizingtheregulationmodel.Therelatedprovisionsofthebasicadministrativeplanprocedures

comprisethemechanismofparticipationbyexperts,informationdisclosuremechanism,themechanismformonitoringandevaluation,legalreliefmechanism.Inthepaper,thetheoriesconcernedarediscussedandthebasicproceduresoftheadministrativeplanarerationallydesigned.

Keywords:administrativeplan;thebasicprocedures;legislationmodel;therelatedsystem;theprogramdesign

一、行政计划基本程序立法模式研究

(一)在行政程序法典中规定行政计划程序

据目前所知,将行政计划程序纳入正式的行政程序法典的国家只有德国。德国在其1976年的《行政程序法》中专门规定了确定计划程序,并且在其后的《行政程序法》历次修订中,均保留了这一内容。受德国行政程序法的影响,日本1983年的《行政程序法(草案)》、韩国1987年《行政程序法(草案)》中均有行政计划内容的规定。但是,日本在1993年公布的《行政程序法》没有行政计划内容的规定,韩国1996年正式公布的《行政程序法》也没有规定行政计划程序。

国内行政法学者们对行政计划程序是否应纳入行政程序法典也存在较大的争议。如有学者认为:“行政计划是反映行政主体事先安排各项工作的有关活动。它既不是行政立法,也不是行政处分。”“行政计划不是行政法之范畴,而仅是行政学之概念,故不宜作为行政程序法的内容。”①也有学者认为,在我国未来的行政程序法中应当有行政计划的一席之地,至少应确定一些行政计划程序的原则和必经的核心程序,至于行政计划的范围如何确定,可以借鉴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有关经验,先将一些具体的对当事人权益产生直接影响的行政计划纳入其中。②

德国《行政程序法》中对行政计划确定程序规定了几个重要步骤,即听证、裁决、变更和废除,并对这些步骤作了详细规定。我国台湾地区1990年的《行政程序法(草案)》由于受德国的影响对行政计划程序的规定与德国大同小异,只是增加了计划的拟定和拟定计划的公开两项规定。

(二)制定综合性的行政计划法典

为什么很少有国家和地区以综合性的行政计划法典的模式去规范行政计划程序,原因是:

第一,行政计划要规范的内容太过庞杂,包括立法计划、城市开发计划、旅游开发计划、土地开发计划、财政计划、环境计划、科技计划等,并且这些行政计划的实体规定和程序规定都无法统一,所以制定综合性的行政计划法典难度过大。

第二,行政计划的形式五花八门。据初步统计主要有七种,即:目标;政策,方针;研究,预测,判断,程序;计划,方案;预算;策略,措施。要制定统一的行政计划法典,就必须统一其形式,能否统一,如何统一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第三,行政计划具有适时性、易变性的特点,而统一的法典往往难以适时变动,这可能会妨碍行政计划因时而制、因势而动。

(三)分散规定模式

这种模式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的模式。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原本准备采用第一种模式对行政计划程序进行规范,这在其原先制定的行政程序法草案中都有反映,出于种种原因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在正式的行政程序法典中放弃了行政计划程序的规定,转而采用分散的模式对行政计划程序加以规定。如日本的《城市计划法》、《城市再开发法》、《建筑基准法》中都有关于计划制定和实施方面的程序性规定。我国台湾地区颁布实施的《都市计划法》、《区域计划法》也把行政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程序作为其重要内容加以规范。

比起前两种模式,第三种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即行政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程序就具体的计划内容而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也就是此种模式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青睐的原因。

(四)我国将来可能采用的模式探究

我国在规范行政计划程序上,目前采用的是第三种模式。但是,我国不会一直采用第三种模式,采用第一种模式或第二种模式是大势所趋。尽管是否适宜在行政程序法典中规定行政计划程序国内外学者观点不一,国外的现行法也唯有德国有此先例。为了使行政计划程序有统一规范,使我国将来在制定行政计划时更加规范化和合理化,从而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更好的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制定统一的行政计划法典难度过大的情况下,行政程序法典中对行政计划程序加以规范是较为合宜的。目前,由姜明安教授主持拟定的《行政程序法(试拟稿)》中就有关于行政计划程序的内容。这是一种信号,相信我国在不久的将来在制定行政程序法正式法典时必有行政计划程序的一席之地。

二、行政计划基本程序的相关制度研究

(一)专家参与机制

为了保障行政效益,仅仅靠确立总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准确地把握社会现状和行政需要的动向的基础上,合理地分配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资源,科学地具体选择并设定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实现的最接近理想的状态,以此作为行政努力的具体目标。高秦伟:《行政计划及其法律规制》,载《理论探索》2003年第5期。而要使行政计划做到科学合理就必然要有专家的参与。“科学、实事求是也是行政机关在编制,执行计划时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其要求行政机关在编制、实施和修改及废止行政计划时都必须与国家和当地的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以及文化的诸条件相适应;应当注重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公共资源有效配置;应当注意吸收专家学者的建议。”①所谓的专家参与机制,是指在行政计划的某些程序中,行政机关为了使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更科学、更合理而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到计划程序中来的机制。关于专家参与机制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专家参与机制是否必须在规范行政计划程序的法律法规中明确得到体现:二是行政计划的哪些基本程序需要专家参与。关于第一个问题,据目前所知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行政计划程序都没有明确规定必须有专家的参与,而实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制定和实施行政计划时都是邀请专家参与的。也就是法律法规一般不对专家参与计划程序作出明确的规定,是否邀请有关专家参与由行政计划的制定者与实施者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安排,而在实施中行政计划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为了科学合理的制定行政计划一般都会在某些程序中邀请有关专家参与。

关于第二个问题,即在哪些计划程序中必须或可以邀请专家参与进来。我们认为,在计划制定过程中的立项程序、草拟程序和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评价程序都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邀请有关专家参与。在立项程序中,行政计划制定者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论证行政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然后由制定者根据专家的论证和建议决定是否立项。在草拟程序中,制定者可以邀请有关专家一起草拟行政计划草案,也可以委托有关专家起草行政计划草案。在计划评价过程中,行政计划的实施者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对计划实施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计划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决定继续实施该行政计划,还是予以变更或废止。

(二)信息公开机制

原文

(三)计划的监督与评价机制

计划的监督也是计划程序的重要方面,它是计划执行过程中对计划执行单位完成计划的情况进行的检查、监察、督导和纠正……计划监督是计划执行的保障性程序,有利于维护计划的严肃性,最能体现计划法治的原则和精神,因此这方面的程序制度的积极意义也是非常明显的。计划的监督制度必须对相关的原则和规则包括监督的主体、形式进行确定的规定。“针对我国传统计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缺陷,计划制定后极少对计划进行科学评价,使得行政计划常常脱离实际,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建立计划评价机制,从而使计划更科学,定位更准确,更加适应现实的需要。”①

(四)法律救济机制

行政计划是行政主体为保证行政权力的有序行使,而对将来一定时期内所要完成的行政工作的预先安排,它并不是一个具体行政行为,不直接针对相对人行使权力,而是类似于行政指导的一种行政行为。但行政计划的实施有可能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如果不为相对人设置一套法律上合理的救济机制,那么行政相对人受行政计划的损害将投诉无门,这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也不符合有损害必有救济的原则。

三、行政计划基本程序设计

(一)计划提议程序

所谓行政计划提议程序是指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和人员认为某项事务需要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计划,从而向行政机关提出制定计划建议时需遵守的步骤和方式。这个定义表明,能够行使提议权的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内部机构和人员以及广大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能够接受行政计划提议的主体为有权管理提议所涉事务的行政机关。

行政计划的提议必须以法定的步骤和方式进行,这样才会产生法律上的效果,并且不妨碍行政机关的正常运行。当然行政机关内部机构和人员的提议程序与外部人员和组织的程序不能作等同设计,应分别设计:

1.内部机构和人员进行计划提议程序。当行政机关内部机构或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发现需要对某项事务制定行政计划时应当先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随后根据初步的调查研究结论制成初步调查报告以及行政计划初步设计,最后把调查报告和初步设计呈送行政首长。

2.外部组织和个人的提议程序。当外部组织或个人认为某项事务需要由相关的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计划时,需要制作行政计划建议书,建议书应写明提议者的姓名、地址或组织的名称、地址以及拟呈送的机关名称和建议的事务,就该事务制定行政计划的理由和根据。在制成建议书后连同其它相关材料一起呈送有权机关。

(二)计划立项程序

所谓立项程序是指行政机关认为某项事项需要制定行政计划的或者行政机关在接到行政计划制定的提议后,经过充分的论证认为某事项确实需要制定行政计划的,从而把制定计划作为本机关的任务确定下来的步骤和方式。计划立项设计的步骤和方式如下:

1.制定可行性报告。行政首长认为需要时可指定有关机构或人员负责就某事项制定计划制定可行性报告。

2.专家论证。行政首长在收到可行性报告后,认为需要进一步进行专家论证的可邀请有关的专家召开专家座谈会或论证会,行政首长可以指定一人主持专家论证会或亲自主持专家论证会。

3.会议讨论。由于行政计划往往涉及国家重大利益或多数相对人利益,故一般需要行政机关召开会议,以民主集中的方式进行充分的讨论后才能作出决定。

4.立项决定。是否立项的决定可以由行政首长总结与会者的意见后单独作出,也可以由与会者投票的方式,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

(三)计划调查程序

所谓计划调查是指行政计划制定机关在计划立项后指派工作人员就计划所涉及的事项进行深入的调查,以获取制定计划所必须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为计划的拟定打下坚实的基础。计划调查程序的方式和步骤如下:

1.指派专门的调查人员。拟制定计划的行政首长应在计划立项后即指派专门的调查人员着手进行调查,调查人员必须是两人以上。

2.制定周密的调查计划。调查人员确定后,被确定的调查人员应着手制定调查计划。制定的调查计划应包括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手段、调查时间等,周密的调查计划能让调查者在调查时有的放矢。

3.做好调查记录。在做计划调查时,调查者必须详细的记录下相关的结果和数据,调

查记录是行政机关制作调查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必须认真仔细。

4.完成调查报告。调查人员在调查结束后应当根据调查结果作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和调查记录都是拟定计划草案的重要依据。

(四)计划草拟程序

考虑到计划草拟程序的重要性,我国将来在用法律规范行政计划程序时理应将计划草拟程序归纳进去。计划草拟应遵循下列方式和步骤:

1.组成起草小组。行政机关可委派某个机构的人员或多个机构的人员组成起草小组,起草小组应该有法律方面的专家、行政管理方面的专家以及相关专业性专家参与。起草小组必须有一名主持人员。

2.组织起草。起草小组应该在主持人员的组织下进行起草工作。起草工作必须由主持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工,如某部分由何人负责、何人行文、何人统稿等都必须明确,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草案的完成。起草者精心编制计划草案后,经统稿者在形式上、结构上、语言文字上的认真校对,经校对无误后由小组主持者上交行政首长。

(五)计划的征求意见与协商程序

由于一项行政计划所针对的事项极有可能涉及到其它行政机关或组织的权力管辖范围,从而造成管辖上的冲突,所以计划制定机关有必要了解该项计划是否有可能涉及其他对该计划事项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或组织,并征求它们对该计划的意见,如意见相左时还应上报共同上级行政机关进行裁决。这种就行政计划草案征求其它机关和组织意见及与其它机关和组织进行协商的步骤和方式的总和称为计划的征求意见与协商程序。征求意见与协商程序的方式和步骤如下:

1.计划草案征求意见书的发送。计划制定机关应制作征求意见书附同计划草案一同送交与该计划可能涉及到的行政机关及其它组织,正式向其征求意见。行政机关还可以以公告的方式通知其它涉及到的机关或组织。

2.接受意见和建议。计划制定机关必须就期限之内收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妥当处理,认为意见和建议合理的予以接纳,认为不合理的可与之进行协商。

3.协商。计划制定机关与其它机关或组织就计划草案有不同意见的可进行协商,协商可以以书面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以座谈会或讨论会的方式进行。

4.裁决。如果计划制定机关与其它机关或组织进行充分的协商后,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交由共同的上级行政机关进行裁决。

(六)听证程序

【范文网】

计划听证程序也就是行政计划制定机关就计划草案进行公开听证的方式和步骤。

1.听证决定的作出。行政计划制定机关应就是否将计划草案举行听证作出决定,只要行政计划不涉及国家秘密都应举行听证。

2.计划草案的公告。制定机关决定就计划草案举行听证的,应就计划草案举行听证的事项进行公告,公告应登载在政府公报或其它媒体上。公告应注明计划事项,可提出异议的公众范围,提出异议的期限,应当注意的其它事项以及计划草案的全文。计划草案公告期应以三个月为宜。

3.接收异议。凡是与行政计划有利益关系的公众向行政机关提出的异议,无论异议是以书面形式提出的,还是以口头形式提出的,制定机关都应记录在案。

4.听证的通知和公告。在异议期限届满之后,计划制定机关即应举行公开听证,举行听证之前制定机关应当在3日之前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异议人,异议人数众多的,制定机关应当在7日前发布听证公告,通知和公告都必须注明听证事项以及听证的时间和地点。5.听证会的召开。听证会应当如期召开,听证会应当由非计划起草人员主持,由计划起草者和异议人共同参加。异议人可以亲自参加也可以由代理人代理。听证会在听证主持人的主持下由起草者和异议者分别表态,并进行相互辩论。

6.听证笔录。听证会上起草者和异议人的表态和辩论内容,听证会记录人员都必须详细记录下来,在听证会结束之后记录人员请双方核对无误后作成案卷,以供草案修改之用。

(七)计划草案修改程序

听证之后制定机关必须根据听证笔录对草案进行修改。计划草案修改程序是对计划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的方式和步骤。一些国家和地区把草案的修改放在听证程序或确定程序之中去解决。而我国计划草案的修改案宜单独设定程序,计划草案修改的程序为:

1.确定计划草案修改主体。为防止先入为主的倾向,计划制定机关应另行确定草案修改小组,当然修改小组可以适当的吸收起草小组成员参加,并可邀请有关专家参与。

2.对草案进行修改。修改小组依据其它机关和组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听证会的笔录对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3.提交修改案。在修改案制作完成之后由修改小组主持者向行政机关递交修改案。

(八)计划的确定和公布程序

计划草案经修改后还需要以法定的程序予以确认并公布才正式生效,计划的确定与公布程序是计划制定的最后程序也是最为关键的程序。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十分重视该程序。如法国计划草案经部长会议讨论后交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征求意见,政府再参考这些意见进行修改并作出最后裁定;然后交议会两院辩论和修正,最后表决通过,并以法律形式颁布。皮纯协主编:《行政程序法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03页。日本的《地方自治法》规定了议会的决议承认形式;《国土综合开发法》规定了审议会的调查审查认可。①我国计划的确定与公布的方式和步骤应通过以下程序:1.召开计划确定会议。制定计划的行政首长在接到计划草案修改案后,即应召开机关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对计划修改案进行审议和确定。

2.会议审议。在计划确定会议上由草案修改者逐条向与会者宣读草案的内容,并把修改案副本颁发给每个与会者,由与会者对修改案进行审议。

3.与会者的表态。在经过审议后,行政首长即提请与会者对修改案进行表态。表达可以以表决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用其它方式进行。

4.确定。行政首长根据与会者对修改案的表态最后对修改案是否予以确定作出正式决定。

5.审批。某些行政计划需要上级行政机关进行审批的,还应由制定机关在行政首长署名后递交上级机关予以审批,上级机关必须在合理的期限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

6.公布。在计划确定后,某些必须审批的机关经过上级机关审批后即可以制定机关的行政首长的名义对外公布计划,对外公布后即正式生效。

(九)实施程序

为了使行政计划得以适时适当地实施,就必须在实施计划时遵守一定的方式和步骤。虽然计划实施的程序没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中得以明确地反映,但是,为了提高行政计划实施的效力和效率,法律宜明确对计划实施作出规定。计划实施程序设计如下:

1.实施前的准备。计划实施之前必须作好计划实施的人力、物力上的准备,包括确定实施机构和人员、实施的监督机构和人员、评价机构、确定实施的合作人员、作好实施的预算等。

2.正式实施。一切就绪后,实施机构和人员须以行政计划所确立的对象和内容分阶段、按步骤进行。实施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可以以指导

的方式进行引导、规劝相对人按计划行事,也可以与相对人签订行政合同,还可以采用强制性措施。

3.实施的监督。计划实施的监督机构和人员必须对实施机构和人员的实施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经常性的监督,以防止实施人员违法实施行政计划,从而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

4.实施的评价。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评价机构和人员需定时对实施效果及计划本身在实施中反映出来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以利于及时对不合理的计划进行变更和废止。

篇3:档案行政执法程序司法化

档案行政执法程序是指除档案行政听证之外的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档案行政处罚、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裁决、档案行政许可等行政行为过程。限于篇幅, 这里仅以档案行政处罚程序为例进行论述。行政执法司法化趋势的内涵包括审理机构的独立性、程序的公开性、参与性、当事人地位的平等性、对抗性等等, 这些司法化的程序性制度是在长期的纠纷解决实践中经反复适用而最终形成的。司法化程序的根本特征就是公正与对抗, 只有地位上的平等, 才会有行政相对人真正的对抗, 只有公开和当事人的参与, 才会有透明的公正, 只有裁判者的独立, 才会真正实现公正的程序和公正的结果。其中, 是否有与档案行政相对人平等的理念最为关键。而在这种平等理念没有真正普遍形成的情况下, 认真执行档案行政处罚程序在档案行政执法过程中就显得尤其重要。档案行政处罚程序司法化, 涉及告知、调查、检查、取证、文件审核、处罚、决定送达、处理等全部档案执法程序。只有建立司法化的档案行政执法程序, 才能从程序上保证档案行政执法的公正性、权威性, 才能提高档案行政执法的执行力。实现处罚程序的司法化是行政处罚程序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方向, 这也是行政处罚行为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篇4: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程序

关键词:指导性行政程序;强制性行政程序;关系与区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行政行政法治也出现与时俱进的特点,现代行政法治提倡对行政权进行有效控制,对公民权利进行有效保障。而行政程序是对行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方式之一,是现代行政法的组成部分,区分指导性行政程序与强制性行政程序对于认识行政行为,保障公民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性行政程序与强制性行政程序概述

程序,是指“有一定的行为方式、步骤和时间、顺序构成的行为过程”,在法律上,程序更为严格,即“由国家法律与已设定的规范,并按照一定的时间、方式、顺序和步骤予以作出决定的过程”。那么关于法律程序中的行政程序,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主流观点认为,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行为运行中活动的程序。行政程序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将行政程序按照其l生质的不同又可分为指导性行政程序和强制性行政程序。

(一)指导性行政程序概述

随着行政法治的不断推进,指导性行政行为得到广泛应用,它的出现缓解了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紧张对立的关系,给与行政主体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有助于整合行政主体的行政目标和给予行政相对人更多的创新力度。但是指导性行政行为的灵活性和自由裁量性并不表明指导性行政程序没有严格统一的控制,一切权力的行使都要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此明确指导性行政程序对于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强制性行政程序概述

国家强制力是保障社会有条不紊运行的最有力的屏障,行政强制的出现可以更好地规范行政相对人的行为,使得国家的各项政策能够更好地实施,也可以保障行政主体的行政目标的更好實现。当前我们倡导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强制性行政程序予以规范,更好的束缚行政主体的行为。

强制性行政程序的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必须严格遵守行政程序,不得增加或减少行政行为的步骤、方法、时限,也不得颠倒顺序。没有选择性是强制性行政程序的最大特征。

二、指导性行政程序与强制性行政程序的几点区别

正确区分指导性行政程序与强制性行政程序是更好地实施行政行为的基础,有利于规范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更好的发挥程序在行政行为中的作用,提高政府公信力,有利于法治社会建设。关于指导性行政程序与强制性行政程序的区别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仅从程序的执行性上、法律依据上、行为的后果以及民主程度进行区分。

(一)从程序的执行性上看

对于涉及行政相对方重要权益的行政事项,我国法律在行政程序立法中都予以明确规定。对于强制性行政程序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进行任意选择,更不得有任何违背,否则会导致行为无效。但是对于指导性行政程序中的行政主体却没有如此严格的规定。因此,行政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自由选择适当的程序予以执行。但是强制性行政程序中的行政主体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方法步骤、时限、顺序来实施行政行为,不会有自由裁量的余地,也不得根据具体实施而有所变通。因此二者的执行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二)从法律依据上看

随着我国行政立法的不断完善,各种行政行为皆呈现有法可依的局面。不论是指导性行政程序还是强制性行政程序都是由法律予以规范的,但二者所依据的法律是截然不同的。由于强制性行政行为一般都具有命令性与强制执行性,因此必须有较为具体的法律予以规定。而指导性行政程序执行的任意性与自主选择性决定了其法律规定大多都是指导性质的。决定了但是,至今大多数指导性行政程序是由惯例及经验形成,没有成文法的规范。

较之指导性行政程序,强制性行政程序必须具有较为详备的法律规范,这是由强制性行政行为的性质决定的,程序的公正性有助于实现实体的公正性,是控制行政权滥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等基本人权不受侵犯的保障。因此,为了规范强制性行政程序,我国颁布了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三)从行为后果上看

违反指导性行政程序与违反强制性行政程序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后果。违反强制性行政程序在司法审查中将导致行为的无效、撤销或补正,而违反指导性行政程序只有在超出法定选择范围或选择及不合理的情况下才会导致相应的效果。

我们知道对于不合理或者违法的行政行为会产生无效、撤销或者补正的后果,强制性行政程序是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为一定行为程序,因此在司法审查中便会产生无效、撤销或者补正的效果。但是,对于指导性行政程序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只有指导行为的合理与否,所以只有在超出法定选择范围或者选择及不合理的情况下才会导致相应的司法审查后果。

三、区分指导性行政程序与强制性行政程序的意义

篇5: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程序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征收社会抚养费和计划生育行政处罚行为,促使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凡依法应当征收社会抚养费或者给予计划生育行政处 罚的,均应当遵守本程序;不遵守本程序的,征费或者处罚无效。

第三条征收社会抚养费和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依据有关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其他各类文件不得作为征费或者处罚的依据。

第四条征收社会抚养费和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应当坚持教育与追究法律责任相结合,应当保障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序相当。

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征收社会抚养费或者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征费或者处罚。

第五条各级计划生育行政机关应当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因违法实施征费或者处罚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章征费和处罚的实施机关

第六条征收社会抚养费,由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决定;给予计划生育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决定。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法委托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作出征费或者处罚决定。

第七条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委托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作出征费或者处罚决定的,应当制作《行政执法委托书》(见附件一。

委托机关对受委托机关实施的征费或者处罚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受委托机关应当以委托机关名义实施征费或者处罚,并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征费或者处罚。

第三章征费和处罚的决定程序

第八条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外,征收社会抚养费或者给予行政处罚,均应按本章规定程序办理。

第九条实施征费或者处罚应当行行立案。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见附件二,经受案机关负责人批准。

未按前款规定办理审批的,视为案件不成立。在呈报立案审批时,应一并附送发现案件的有关材料。

第十条经受案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后,应按以下规定指派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进行调查取证:(一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二调查人员与案件当事人无直接利害关系;(三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行政执法证》;

(四调查应当坚持全面、客观、公开、合法的原则。

调查应当制作《询问笔录》(见附件三,主要适用于询问当事人、证人。根据案件情况,并应制作《取证笔录》(见附件四,主要适用于调取物证和书证等证据。

《询问笔录》和《取证笔录》经被调查人、证据提供人审阅无异议后,应当在指定位置签名或盖章;未经签名或者盖章的,所作笔录无效。收集物证、书证时,一般应当收集原物或者原件,因客观情况不能收集原件或者原物的,可以用拍照、复印等方法复制原物或者原件,并由其持有人、保存人签名或者盖章;未经签名或者盖章的,复制的物证、书证无效。

被调查人及其他证明案件情况的人,可以亲笔或者委托他人代笔书写证词;提供书面证词的,可以使用统一式样的《证人证言》(见附件五。

调查人员不得以威胁、欺骗等非法手段进行调查取证。调查终结后,调查人应当制作《调查报告》(见附件六。

第十一条《调查报告》附案件全部调查材料,应先送受案机关指定的案件审理人进行审理,再送受案机关负责人审查,并应制作《审查决定意见》(见附件七。经审理审查,应对以下事项作出判定:(一调查认定的违法事实是否清楚;(二所收集的证据是否确凿充分;(三处理案件所适用的依据是否正确;(四是否违法事实轻微可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五是否违法事实不成立依法应撤销案件;(六是否已构成犯罪应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被指定的案件审理人,应当是未参与本案调查的政策法规机构负责人或者政策法规工作人员;政策法规机构负责人或者政策尘土代作人员参与本杂调查的,直接由受案机关负责人进行审查。

案件审理人应对案件全部调查材料进行审理,并如实将审理结果填入《审查决定意见》相应位置。

第十二条经受案机关负责人同意,拟作出征费或者处罚决定的,在作出征费或者处罚决定前,应当先予实行行征告知,并制作《告知笔录》[Ⅰ]或者[Ⅱ](见附件八、九。

经行政告知后,当事人符合下列条件要求听证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章第三节规定的听证程序举例听证,并庆分别制作《听证通知书》、《听证笔录》、《听证报告》(见附件十、十一、十二:(一征收社会抚养费一万元以上的;(二依法吊销执业证书的;(三对从事非经营活动的公民处以五百元以上罚款的;(四对从事非经营活动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五千元以上罚款的;(五对从事经营活动的公民处以一千元以上罚款的;(六对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或者其他经营组织处以一万元以上罚款的。不实行行政告知、拒绝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或者不依法举听证的,不得作出征费或者处罚决定。

第十三条行政告知及听证程序完毕后,当事人对实施征费者处罚无异议,或者当事人申辩理由不成立的,经受案机关负责人同意,应当制作《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

书》或者《行政处罚决定书》(见附件十三、十四。《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一作出决定的机关名称及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二被征费或者处罚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等身份情况;(三征费或者处罚所认定的违法事实及证据;(四征费或者处罚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条款;(五征费或者处罚的具体内容及标准;(六征费或者处罚决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七不服征费或者处罚决定的救济途径;(八不履行征费或者处罚决定的法律后果。

征费或者处罚决定书必须加盖作出决定机关的印章,并载明作出征费或者处罚决定的日期。

经行政告知及听证程序,当事人提出新的事实及证据的,应当进行补充调查或者重新调查;根据补充或者重新调查结果,提出新的处理意

见.第十四条 征费或者处罚决定书制作完毕后, 应当在七日内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有关规定直接送达当事人, 并填写 《送 达回证》(见附件十五.执行直接送达时,如当事人拒绝签收,可以实行留置送达;根据案件 情况确有必要的,可以实行邮寄送达,委托送达或者公告送达.第四章 征费和处罚的执行 第十五条 征收社会抚养费或者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 当事人 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征费或者处罚决定的, 作出征费决定的机关或者 受委托机关可以依法采取以下措施:(一逾期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缴社 会抚养费的千分之二的滞纳金;(二 逾期不缴纳罚款的, 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三依法申请人民法院

篇6:烟草专卖行政执法程序

一、出示执法证件。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人员(以下简称执法人员)在实施检查、询问、文书送达等案件办理环节时应当出示河南省人民政府核发的行政执法证件和省级以上(含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检查证件。

二、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案件询问开始前,执法人员应当告知当事人或证人如实回答、依法作证的义务,以及故意隐瞒案件真实情况或作伪证、隐匿证据可能导致的不利法律后果。告知当事人享有申请执法人员回避的权利,并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三、先行登记保存。依法实施先行登记保存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或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转移证据。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应当载明先行登记保存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名称和具体条款。

依法需要抽样取证的,应当在抽样取证通知书上载明取证依据的法律、法规名称和具体条款。

篇7:城管行政执法工作程序

(一)临时用地审批程序

1、用地单位或个人向城管行政执法大队递交用地申请报告,按要求填写《临时建设用地规划申请表》;

2、城管行政执法大队持《临时建设用地规划申请表》和方案到规划局报批临时用地方案;

3、规划局批准后,城管行政执法大队通知用地单位或个人,办理《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用地单位或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临时占用土地。

(二)临时建设审批程序

1、需临时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向城管行政执法大队递交临时建设申请报告,按要求填写《临时建设工程规划申请表》;

2、城管行政执法大队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申请表》和具体方案到规划局报批;

3、规划局批准后,城管行政执法大队通知建设单位或个人,办理《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4、临时建设单位或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工建设。

(三)城市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的临街面进行装修改建的审批程序

1、申请单位或个人向城管行政执法大队递交申请报告,按要求填写《临街建筑物装饰工程设置申请表》;

2、城管行政执法大队持《临街建筑物装饰工程设置申请表》和具体方案到规划局报批;

3、规划局批准后,城管行政执法大队通知申请单位或个人办理有关证件;

4、申请单位或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工建设。

(四)户外墙体广告牌的审批程序

1、申请单位或个人向城管行政执法大队递交申请报告,按要求填写《户外广告、城市环境艺术品设置申请表》;

2、经城管行政执法大队审批同意后,办理有关证件;

3、申请单位或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工建设。

(五)户外立地广告牌的审批程序

1、申请单位或个人向城管行政执法大队递交申请报告,按要求填写《户外广告、城市环境艺术品设置申请表》;

2、城管行政执法大队持《户外广告、城市环境艺术品设置申请表》和广告设计效果图到规划局报批;

3、规划局批准后,城管行政执法大队通知申请单位或个人办理有关证件;

4、在同三高速两侧50米内竖立大型广告,需要提供烟台市城市管理局的批示件;

篇8: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程序

(一) 概念。行政处罚中的简易程序, 即当场处罚程序, 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定组织的执法人员对当场发现的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违法情节轻微、处罚较轻的行政违法行为, 当场作出处罚决定时所适用的比较简单的处罚程序。当场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定组织依法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当场处罚是在发现行政违法行为后当即给予的行政处罚, 这是当场处罚与一般行政处罚最明显的区别, 充分保障了行政机关有效进行行政管理的权利,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二) 适用条件。

1.有法定依据。行政执法人员在作出当场处罚时, 一定要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不能随意处罚。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 对违法当事人不能给予行政处罚。

2.案件简单、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无须进一步调查取证。这是指轻微行政违法案件, 执法人员当场看到或很容易查明案件事实。《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了处罚范围, 即使有的案情比较简单, 但超出了此范围, 也不能适用此程序。

3.只能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或警告的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并不适用于任何种类的处罚决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3条的规定, 只有两种处罚种类可以当场作出决定, 即警告和罚款;且罚款处罚的幅度也有规定: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 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 000元以下罚款。

4.简易程序的收缴罚款问题。在执法实践中简易程序有两种形式:当场收缴和罚缴分离。《行政处罚法》第47条有明确规定:对公民或法人 (其他组织) 作出20元以下的罚款当场收缴。但是, 对公民作出21元至50元, 对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出21元至1, 000元的罚款, 没有明确规定是当场收缴还是罚缴分离。通过执法实践总结认为:若行政相对人流动性大、没有固定经营场所, 那么不当场收缴罚款, 事后就难以执行, 所以应当当场收缴并出具本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若行政相对人有固定场所, 应当罚缴分离, 到指定银行缴纳。

二、简易程序的原则

行政处罚中的原则, 如处罚法定原则、公正公开原则、过罚相当原则、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原则等, 在实施行政处罚简易程序时也应当坚持。但当场处罚由于其处罚程序的简易性, 所以在处罚原则方面有自己的特点。比如, 当场处罚的特点是程序简化, 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较大, 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又比较弱, 所以当场处罚比一般程序中的行政处罚更容易显失公正。所以当场处罚应当严格遵守以下原则:

(一) 遵守法定程序原则。合法的处罚程序是保证行政执法产生法律效力的必要条件, 如果处罚程序违法, 就必然导致行政处罚的无效或被撤销, 同时也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所以, 《行政处罚法》对当场处罚的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 保障处罚人行使合法权利原则。在行政执法活动中, 被处罚人处在相对弱的地位, 对他们的合法权利必须给予保障。如这一原则得不到遵守, 实施当场处罚即违法。为此, 《行政处罚法》作出规定, 实施当场处罚时, 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应当告知被处罚人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和理由;当事人的陈述权、申辩权及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三) 效率原则。效率原则是指一切同国家行政管理有关的活动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 用尽可能少的消耗去获得尽可能大的收效。当场处罚制度的建立是效率原则的一个具体要求和反映, 要求实施当场行政处罚的执法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 并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追究行政违法行为。

(四) 处罚轻微原则。根据我国立法实践, 实施当场行政处罚的适用范围都比较小, 可案件数量又相当多;大多属于案情简单, 社会危害后果不大, 又是容易当场处理的小案件。《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 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 0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的, 适用简易程序, 这体现了处罚轻微原则。

三、简易程序在气象执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

在气象执法实践中, 遇到最多的是一些情节简单、处罚较轻的行政处罚案件, 在执法过程中, 适用简易程序有利于提高行政执法效率。但在适用简易程序处罚时, 还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 简单、便捷并当场作出处罚决定。《行政处罚法》简易程序的设立, 立法本意是要求行政主体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有法定依据的案件, 适用一种较为简单的程序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以提高执法效率。如果程序繁琐, 不能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体现不出简单、便捷的原则, 简易程序就失去设立的必要和立法的初衷。

(二) 完善当场处罚事先告知程序。当场处罚也应告知行政相对人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但是, 在目前的气象执法实践中, 事先告知的内容大多是以口头形式作出的, 行政相对人对违法事实有异议, 也是以口头形式提出, 事后发生争议, 难以证明。因此, 即使我们进行了事先告知, 并给予其陈述、申辩权, 也无法以固定的形式将相对人的异议记载下来, 若事后发生争议, 引起诉讼, 我们无法举证事先履行了告知程序。若司法机关以程序不合法为由判决败诉, 我们是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反驳的, 必然承受不利的法律后果。所以说, 在运用简易程序进行处罚时, 完善好告知程序, 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 是当场处罚决定书的必要内容。既然事先告知程序事关当场处罚的合法性, 同时又涉及到当场处罚决定的事实认定, 应提高其形式要求, 采用书面形式, 可以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 通过调查笔录的形式将事先告知程序体现出来。在查清相对人的违法事实后, 告知相对人应当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并告知其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对相对人的态度, 也一并如实记录下来。若相对人放弃陈述、申辩, 由其在笔录上签名认可;若相对人对违法事实提出异议或拒绝签名, 执法人员应在现场进一步调查取证, 把相对人的违法事实彻底查清。这样做既可保证相对人的陈述、申辩权, 又可以防止相对人事后提出没有事先告知时我们有据可循。若引起诉讼, 就有证据证明我们的处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若相对人在陈述、申辩时与我们分歧较大, 则转为一般程序案件处理。

(三) 简易程序的方法步骤。在适用简易程序对相对人进行处罚时, 应按如下步骤操作:一是先说明来意, 做到有礼有节;二是出示执法证件, 表明合法身份;三是依法行政, 指出相对人的违法行为, 说明处罚的理由和依据, 应给予什么种类的处罚;应当罚款的, 应当依法给予多少罚款;四是告知事项。依法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和告知其救济途径, 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利;五是当场处罚决定书宣告后, 应当场交付当事人一份;同时, 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摘要:《行政处罚法》对简易程序的规定比较原则, 如何在气象执法中适用简易程序, 做到既不违背法律规定, 又简单、便捷, 便于现场操作, 是执法人员在当场处罚过程中应当掌握的。本文就简易程序在气象执法中的适用作一探讨。

关键词:简易程序,气象执法,执法行为,行政处罚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三八妇女节庆祝活动总结下一篇:2015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