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丧的的词语解释

2024-04-13

沮丧的的词语解释(通用11篇)

篇1:沮丧的的词语解释

《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是时,李嗣源已入於 汴 ,帝闻诸军离散,精神沮丧,至万胜镇即命旋师。”汉语解释是灰心,失望,伤心,灰心丧气。

中文名 沮丧 外文名 Depressed 拼 音 jǔ sàng 基本解释 灰心,失望,伤心,灰心丧气 出 处 南朝 宋颜延之《庭诰》基本信息

【词目】 沮丧

【拼音】jǔ sàng

沮丧

沮丧

【反义词】 振奋、奋发、愉悦、高亢

【近义词】颓丧、衰颓、悲伤、悲哀、颓废、懊丧、颓靡

【基本解释】 灰心,失望,伤心,灰心丧气

详细解释[1]

含义

(1)灰心;失望

(2)失色貌

灰心丧气。灰心失望;伤心失意。

出处

(1)南朝 宋颜延之《庭诰》:“岂识向之夸慢,祇足以成今之沮丧邪?”

(2)《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是时,李嗣源已入於 汴 ,帝闻诸军离散,精神沮丧,至万胜镇即命旋师。”

(3)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 初以才名自诩,目中实无千古;至此,神气沮丧,徒有汗淫。”

(4)茅盾《子夜》十七:“ 孙吉人 这话刚出口, 王和甫 就很沮丧地摇头,吴荪甫摸着下巴叹气。”

(5)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6)岂识向之夸慢,只足以成今之沮丧耶!——《宋书·颜延之传》

灰心丧气、长吁短叹、感叹命运的不公,时运的不济,十分伤心。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整天无精打采,封闭自己,给自己构筑一个小天地,在那里责备自己,怨恨自己,自信心下降,疏于与外界沟通,孤寂、悲观;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总想逃避现实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观念固执,在那里自我品尝苦果。

中文名

沮丧

外文名

dejectedly

表现

灰心丧气、长吁短叹

摆脱对策

在生活中要笑口常开

自我调整法

色彩疗法

篇2:沮丧的的词语解释

心烦意乱

[xīn fán yì luàn]

意:心思。 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

灰心丧气

[huī xīn sàng qì]

灰心:心如熄灭了的死灰;丧:失去。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多愁善感

[duō chóu shàn gǎn]

善:容易。 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唉声叹气

[āi shēng tàn qì]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痛不欲生

[tòng bù yù shēng]

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

闷闷不乐

[mèn mèn bù lè]

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 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黯然神伤

[àn rán shén shāng]

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黯然销魂

[àn rán xiāo hún]

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郁郁寡欢

[yù yù guǎ huān]

郁郁:发愁的样子;寡:少。形容心里苦闷。指闷闷不乐。

悲痛欲绝

[bēi tòng yù jué]

绝:穷尽。 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垂头丧气

[chuí tóu sàng qì]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心灰意冷

[xīn huī yì lěng]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心如刀割

[xīn rú dāo gē]

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

忧心忡忡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愁眉不展

[chóu méi bù zhǎn]

展:舒展。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潸然泪下

[shān rán lèi xià]

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泣不成声

[qì bù chéng shēng]

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大失所望

[dà shī suǒ wàng]

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黯然无神

[àn rán wú shén]

黯然:心情抑郁沮丧的样子。无精打采

透骨酸心

[tòu gǔ suān xīn]

形容极度伤心。

额蹙心痛

[é cù xīn tòng]

极度忧愁伤心的样子。

触目伤怀

[chù mù shāng huái]

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百感交集

[bǎi gǎn jiāo jí]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触目伤心

[chù mù shāng xīn]

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无精打采

[wú jīng dǎ cǎi]

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心直口快

[xīn zhí kǒu kuài]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慷慨激昂

[kāng kǎi jī áng]

慷慨: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 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肝肠寸断

[gān cháng cùn duàn]

肝肠一寸寸断开。比喻伤心到极点。

恼羞成怒

[nǎo xiū chéng nù]

因又恼又羞而大发脾气

情不自禁

[qíng bù zì jīn]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泪干肠断

[lèi gān cháng duàn]

形容伤心到极点。

痛心拔脑

[tòng xīn bá nǎo]

形容伤心到极点。

愁眉锁眼

[chóu méi suǒ yǎn]

锁:紧皱。 愁得紧皱眉头,眯起双眼。形容非常苦恼的样子。

切肤之痛

[qiè fū zhī tòng]

切肤:切身,亲身。 亲身经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深切。

欲哭无泪

[yù kū wú lèi]

暂无释义

哀毁骨立

[āi huǐ gǔ lì]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呼天抢地

[hū tiān qiāng dì]

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郁郁不乐

[yù yù bù lè]

郁郁:心里苦闷。闷闷不乐。

悲喜交集

[bēi xǐ jiāo jí]

交:共。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悲天悯人

[bēi tiān mǐn rén]

篇3:解释词语的几种方法

一、同义互释的方法:

有些词语有同义词, 如果学生已经理解其中的一个, 就可以用这个词语去解释另一个。有几种情况:有以今释古的, 如:汝——你;孰——谁;有以普通话解释方言土语的, 如:不赖——不坏;有以俗名解释学名的, 如:玉米——包谷;有以现名解释原名的, 如:琼崖——海南岛;有以意译解释音译的, 如:沙龙——客厅;有以一般说法解释特殊说法的, 如:老了——死了;有以本名解释别名的, 如:《石头记》——《红楼梦》, 等等。采用这种方法讲解词语, 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互释的词语, 意义必须相同;二是用来解释的词语, 必须是学生所理解的。

二、反义否定法。

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娴熟”——不生疏;“冷落”, 反义词是热闹, 词义是不够热闹。“镇定”是不慌乱。“漫长”就是不是短暂的, “清醒”就是没有昏睡, “干燥”就是不潮湿。

三、联系语境法。

指联系上下文, 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文章中还有些词语, 它们在特定的评议环境中有特殊的解释, 这是字词典书中无法查找的, 必须细究上下文, 领会其确切的含义。如《故乡》中“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了,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里用“飞”, 就得从修辞的角度去理解, 即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 以表明宏儿奔出来时速度之快, 反映出宏儿迎接亲人的急切、喜悦的心情。

四、扩充的方法:

有些词语可以拆开加以扩充, 使其意义更为明显。例如:披坚执锐——披着坚固的甲, 执着锐利的武器。有些被压缩的名词术语, 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使其还原。例如: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采用这种方法, 要防止望文生义, 比如“一穷二白”。“穷”是贫穷的意思, 但“白”并不是黑白之“白”。象这样的词语, 就不要用这种方法。

五、分析综合的方法:

有些词语由于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 或为联合, 或为偏正, 或为主谓、动宾等结构, 在讲解中, 如能对其结构进行分析, 也有助于理解词语的意义。也可以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 分别注解, 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课文《燕子》“生趣”——生活的情趣、乐趣;“愧疚”——愧, 惭愧;疚, 对自己的错误感到内心痛苦。合起来就是“惭愧不安”。酷爱——酷, 极, 程度深;爱, 爱好。合起来是非常爱好。

六、追本溯源的方法:

这有几种情况:有字词的追本溯源, 例如:“纪律涣散”、“精神焕发”, “涣散”的“涣”从水, 形容水流漫衍, 所以说“纪律涣散”, 就是纪律松弛的意思;“焕发”的“焕”从火, 形容光辉灿烂, 所以“精神焕发”, 就是精神振作的意思。另外, 有些词语是有典故有出处的, 说明了典故、出处, 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并且印象深刻。第三种情况, 有些引用文字有时也有必要说明其出处和意义。采用这种方法, 要注意防止广征博引, 借题发挥。

七、依形索义方法:

根据词语的书写形式——字形, 探索词语的意义, 即依形索义。例如, “朦胧”形旁为“月”, 它的意思是“月光不明的样子”。这个词的意思是“月光不明的样子”, 也泛指“模糊不清”。

八、直观的方法:

利用直观教具或借教师的表情、动作的配合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核舟记》中描写:“苏、黄同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 如有所语。”如能在讲解的同时, 辅之以表情动作, 学生就容易理解些。用这种方法讲词效果好, 但要防止实物的滥用和表情动作的戏剧化。

九、就地取材法。

用文中句子解释词语。课文中的词语, 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往往可以借助前后联系的方法, 给予解释。课文《穿山甲问路》中“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像翡翠雕成的世界”。“翡翠雕成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就是课文中描写的“蝴蝶是绿的, 蜥蜴是绿的, 就连筛下树丛的阳光也像绿宝石一样明丽。”

篇4:沮丧的的词语解释

[关键词]词语解释 方法 词语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51

词语理解能力是一种基本的语言技能,是理解句子含义,把握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对此,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小学语文词语解释的方法,以帮助学生灵活多样地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的词语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

一、比较分析解词法,用心体会

词语理解并不是单纯的机械解释,它需要对比分析、揣摩推敲、用心体会,从而正确把握词语含义,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

(1)近义词比较辨析。通过比较近义词的异同,从中发现它们的细小区别,从而正确理解和把握词语意思。比如,“饱含”“包涵”“包含”这三个词语读音相似,都有“含有”之意,但含有的浓度或对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饱含”指充满,所含的量特别充足,如“她的眼眶里饱含着幸福的热泪”;“包涵”为客套话,请人原谅,有包容、体谅之意,如“打扰了,请多多包涵”;“包含”指里面含有,包括,如“童年是一支笔,笔中包含着一个个遐想,让我们轻轻写下”。

(2)同一词语不同含义两相对照。在汉语中,一个词语可能有多种含义、多种作用。学习时可以将同一词语放在不同含义的句子中进行两相对照比较,从而帮助学生明确词语意义。比如,“漂亮”一词,有好看、美观之意,也有出色、精彩的含义。学习时,笔者列举了下列句子,引导学生深刻体会:

①六一儿童节那天,孩子们打扮得真漂亮。

②他的演讲真是漂亮。

二、结合上下文解词法,体会作用

结合上下文解词法,即将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结合上下文语句中的关系进行词义的理解,从而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重要作用。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开头写道:“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在理解“饥餐渴饮”和“晓行夜宿”这两个词语时,笔者并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李时珍是如何领着弟子庞宪寻找住宿?如何喝水、吃干娘的?学生理解课文后回答:住破败的古寺,用枯枝杂草生火,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边喝水边啃干粮。这样,通过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学生自然就悟出了词语的含义。

再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云雀的心愿》中有这样一句话:“孩子,以前这里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就慢慢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句中 “乱砍滥伐”的“滥”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1)流水漫溢;(2)浮泛不合实际;(3)不加节制,不加选择。联系课文,就可以轻松地理解“滥”在文中是第三种解释,既而明白“乱砍滥伐” 的含义是指无节制、无计划和不合理地采伐林木的行为。对于“贫瘠”一词的解释,笔者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文中“贫瘠”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然后,笔者呈现“贫瘠的沙漠”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感受,最后指出“贫瘠”的含义:土地不肥沃,土壤层薄,动植物难以生存。

三、联系生活解词法,诱发体验

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诱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鹰学飞》中写道:“小鹰只好鼓起劲儿,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在解释“急促”和“喘着气”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时,笔者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当你们一口气爬完八楼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如果有人跟你说话,这时你又是怎样说的?学生认为自己会“急促地喘着气说”。这样,通过联系生活解词法,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深化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又如,苏教版《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中,爸爸在解释“骄阳似火”时是这样说的:“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笔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骄阳似火”的现象。

生1:夏天的中午,烈日炎炎,太阳烤得柏油路软绵绵的,远处的路面仿佛在沸腾。

生2: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花草的叶子都晒得长出了皱纹,像老奶奶的脸。

总之,词语解释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平时的词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词语解释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掌握词语、运用词语,增强学生词语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5:形容心情沮丧的词语

心烦意乱、灰心丧气、多愁善感、唉声叹气、痛不欲生

闷闷不乐、黯然神伤、黯然销魂、郁郁寡欢、悲痛欲绝

垂头丧气、心灰意冷、心如刀割、忧心忡忡、愁眉不展

篇6:形容人多的的词语

2、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开水。鼎沸,本意是锅中的`水烧开了,发出声响,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

3、人头攒动:人很多,拥挤着移动。一般用于形容某些地方人口密度较大,程度不如人山人海高。

4、人来人往: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5、观者如市:形容观看的人多。

6、宾客如云: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7、济济一堂:济济:人多的样子;堂:大厅。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8、项背相望:原指前后相顾,后多用来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

9、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10、比肩继踵:挨着;踵:脚跟。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11、水泄不通:形容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

12、摩肩接踵:摩:摩擦。踵:脚后跟。接:碰。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13、户限为穿:户限:门槛;为:被。门槛都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

14、门庭若市:门:宫门,家门;庭:朝廷,庭院;若:好像;市:集市,市场。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15、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16、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17、接踵而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18、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爆满。

19、万人空巷: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20、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21、寡不敌众: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22、川流不息:川:河流、小溪。息:停止,停下。形容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来来往往、连续不断。

23、比肩迭迹:肩膀相靠,足迹相迭。形容人多。

24、挥汗成雨: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25、掎裳连袂: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26、腹有鳞甲:鳞甲:比喻人多巧诈的心。比喻居心险恶,不可接近。

篇7:表示看的的词语

匆匆一看 瞥了一眼 匆匆过目 扫视

延伸阅读:表示看的词语造句

1. 要有喝下午茶、浏览书本、听音乐的习惯。

2. 我浏览一切风景,像个皇帝,谁也不能否认我这拥有一切的权利。我们都拥有欣赏一切,享受一切的`权利,不要忽视这项权利哦!梭罗

3. 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

4. 书中的浏览,也将是对未来的展望。

5. 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浏览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6. 他趁着开车前的一个钟头,把这一本小说一目十行地浏览了一遍。

7.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8. 这个地方山明水秀,人文荟萃,是个值得浏览的好去处。

9. 恬静的午后,坐在窗前,沏一杯暖茶,静静地浏览网页,或是倾听敲击键盘的那种轻脆的声音。然后累了,就赏一赏窗外的风景,看树叶轻轻摇摆,看鸟儿自由翱翔。任时间一点点轻擦,拂过心灵,温暖心头。

10. 爱情是一本永恒的书,有人只是信手拈来浏览过几个片断。有人却流连忘返,为它洒下热泪斑斑。施企巴乔夫

11. 吃过午餐后,我走马观花地参观了龙门石窟。

12. 我的旅途开始于夏威夷,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快门却也按了超过千下。

篇8:左脑沮丧,右脑冥想

如果“慢性拖延症”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乃至身心, 那么或许你罹患的不止是拖延症。

“一切都离我而去, 唯有对你善良的确信仍存。我不能再继续糟蹋你的人生。”这是伍尔芙留给丈夫的遗书。每个所爱仍在的抑郁者想必会心有戚戚。考虑到目前我的生存对我所爱者或仍利多于弊, 我尚未拟定详细的自尽计划, 只在心底隐秘地期望自己能忽然变成一种“不存在”的状态。倘若有办法能把我曾存在的痕迹从那些爱我的人脑中抹得一干二净, 我会毫不犹豫地使用, 然后开始囤积那些理论上不难到手的药片, 在某一天仰脖“顿服”——此术语意为一次全部服下。

心病如同心脏病, 静默无声, 潜形藏影, 一次发作却足以致命。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 每40秒就有一个人成功地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庄雅婷写, 一想到人生如何走到这一步, 水就从脚下涨了起来。在我身遭, 水位不断上涨。我需踮脚抬头, 方能艰拙呼吸。

算过自己抑郁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 自动思维问卷 (ATQ) 和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 (DAS) 的得分, 我终于去了最近一家三甲医院的心理门诊。带着疑似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PTSD) 的诊断, 以及七片盐酸帕罗西汀出门, 我发了条信息给前不久刚听我告解过情绪问题的猛犸, 说计划开始吃抗抑郁药。

他问, 你试过其他办法吗?

“我驶入黑夜。我在飞行。我的身畔仅有繁星……白昼世界缓慢地消亡, 日光同样缓慢地弃我而去。”——圣艾克絮佩里《风沙星辰》

都知基本五味是酸甜苦咸鲜, 但学界对基本情绪的划分可没那么一致, 一种分法是四大类:愤怒、恐惧、悲伤和欢乐, 有人还加上惊讶与厌恶——不论怎样分, 总是苦多于乐。这些情绪的产生和表达方式源自本能,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在表达同样情绪时仍做出类似的表情。

而情绪障碍一点不罕见。当遭遇所爱逝去、健康滑坡、工作受挫、添丁进口 (每个亲妈都曾想把孩子掷出窗外) ……要保持心境喜乐实在有点勉强。还有些激素、降压药、镇静剂、抗菌抗病毒等药物的副作用就包括使人抑郁。五分之一的人曾变得非常低落。而每二十人中就有一个始终处于抑郁之中。至于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95年凯斯勒等人在研究里报告, 10.4%的女性在她一生中会与PTSD狭路相逢, 另有5%的男性终不能幸免。

从年龄来说, 比起老年人, 青壮年更易抑郁。从职业来说, 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更常生“心病”。从大五人格维度来说, 愈是神经质, 就愈容易产生心理困扰。从大脑来说, 右侧前额叶皮层活动强于左侧的人, 对负面刺激反应更灵敏 (还想付天价“开发右脑”吗?) 。从基因来说, 携带变异G1463A, 或是拥有5-羟色胺转运蛋白 (5-HTT) 基因里效率较低的“短版本”的人, 在压力挫折接踵而来时确实会处于不利境地。从特殊能力来说,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比普通对照组在创造力测试上得分高出一半, 而情绪紊乱的艺术家名单可以列成一条星光大道……

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家全体药不能停, 也不意味着躁狂抑郁焦虑可以帮你转职成创作者。这只说明, 病程迁延的抑郁症确实不能简单地用“贱人就是矫情”来概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全线紊乱, 血清素、谷氨酸和5-羟色胺一路走低, 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则步步高升。警戒的杏仁核时刻活跃, 而记忆的海马区日渐萎缩……这些生理变化可以解释为何我常觉疲惫又易怒, 为何又总处在一种“战或逃”的纠结状态中。

抑郁又不单只是一系列化学分子的变化。

研究者早就发现, 抗抑郁药能即刻提升体内“快乐分子”的水平, 却不能同样立竿见影地提升情绪。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往往要至少持续吃上两周, 服用者才会从萎靡转向振奋。一种解释是大脑中要形成“正向回路”, 需要长出新的神经元, 或需要旧神经元长出新突触, 故此耗时。另一种可能是, 有时药物对情绪不起作用, 是因为大脑里正住着一个根深蒂固的“自尊毁灭者”。

“十分钟内, 空中就会弥漫黄沙。再过不久, 沙漠就要再度燃起怒火。我们将在威焰中起飞。”——圣艾克絮佩里《风沙星辰》

半个世纪前, 心理学家埃利斯 (Elli S) 建立了情绪的ABC模型, A代表外界情境, C代表情绪后果, 而B则是我们对情境A的解读——这种解读往往一闪而过, 快得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它的出现, 更没有意识到, 其实并不是外界情境A, 而是我们的解读B, 真正引发了随后的一系列情绪反弹C。我们如何看待外部世界的刺激, 决定了我们应对的方式。而要改变情绪以及反应, 首先得改的就是解读方式, 停止用那些超出自身控制的事件来评价自己。事固有不遂, 我却不曾改。

猛犸给我留言:当我们把事情的起源归结于个人的、永久的、广泛的因素时, 我们就会沮丧不已。当我们采取相反的解释方式, 我们就会动力十足。

然而, 我们是多么喜欢戴上有色眼镜, 急切地对面前的事物下一个判断, 为自己的遭遇创作一个因果俱全的故事, 然后这个故事——无论多么错误扭曲——随即成为我们所有判断的出发点。

在负疚感如潮水般淹没我的时刻, 我对自己的评价也降到了谷底——我令人失望, 我令自己失望。我的生活一塌糊涂。没有人理解我。我到底在做什么……类似的“自动思维录音带”在我脑中反复播放。嘘, 请屏息, 切莫呼救, 此人已无可救药, 何必浪费他人宝贵时间?

丫米问, 有段时间总担忧若与朋友倾吐困扰, 朋友会不胜其烦。但换个角度想, 朋友向自己诉苦时, 自己可以耐心倾听, 为什么轮到自己身上就认定朋友会不耐?“难道世上只剩我一个善良的人了吗?”

心理学家舒尔勒说:“在大脑里, 我们给出打败自己的评价。”诚哉斯言。当我无休止地思考自己的哪些“错”导致了如今的困境, 我就成功建立了所谓的“负性思维模式”——不是说自省不重要, 但倘若每“自省”而况愈下, 千万当心。而我也发现, 每次 (被违诺的负疚感压倒而) 不得不与亲友聚会后, 哪怕一直忙于假扮天下太平, 未曾倾吐自己的困扰, 但聚会结束后自己的情绪都会有所提升, 或许是因为社交是个可以转移注意力, 让脑中喋喋不休的“自我评价”稍微停止的时段。

另一选项是运动。运动对大脑的好处毋庸置疑——经常在转轮上跑的老鼠海马神经元会增加, 认知测试里也能拿更高分。运动, 尤其是会让你出汗气喘的有氧运动, 能提升大脑的血流氧运和营养因子, 能挽留轻轻地走正如它们轻轻地来的海马区新生神经元, 能最终令多任务处理能力上升。对老者而言, 即便以沙发土豆之姿颓然度过了此前的全部人生, 从现在开始每日步行20分钟, 一样能制造保质期三天的快乐分子内啡肽, 让情绪为之一振。

然而, 哪怕理智上知道阳光和有氧运动可以带来大改善, 如运动时听个古典乐效果更佳。但当你忙于自责与修补破碎的工作生活, 聚会也好, 运动也罢, 或是专心致志地享受一顿美食……这些能给我们“充电”的事, 往往都因为“优先级不高”被取消或推迟 (如今方信, 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最黑暗的时刻, 下床、洗漱、换衣、套上跑鞋、出门跑上一圈去面对这个世界……臣妾做不到啊!

“在世界彼方, 我将迎战黑龙与密布闪电的山脊。当夜幕降临, 我将在星辰间辨识出自己的道路。”——圣艾克絮佩里《风沙星辰》

“你还没看我推荐的《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

在拿到书一个月后, 我向猛犸承认, 我尚未翻开书页的原因有二, 一是认为它不能解决我此刻最紧急的问题 (我正逼着自己学各种GTD方法以及读项目管理书呢) ;二是, 这个书名看上去似乎不太“科学” (又一次地, 我们是多么喜欢戴上有色眼镜, 急切地对面前的事物下一个判断) 。要是我先看到同一群作者写的《抑郁症的内观认知疗法》, 说不定早就开始读了——这是后话。

著名的拖延症公式说, U=EV/ID。任务完成的程度U, 等于对成功的信心 (E) 乘以对任务的愉悦度 (V) , 除以你的分心程度 (I) , 再除以多久能得到回报 (D) 。当EV都在低谷, 而I冲到峰值, 连番茄工作法都不再百试百灵。

那天我带着帕罗西汀回家, 终于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翻开了书。而最大的收获或许是, 我不再将自己的大脑视为一个困于笨拙肉身内的“超我”, 我将它视为一个重约两斤半的“小孩”, 如果你希望大脑让你好过, 别忘了这个小孩时时需要照看、安抚与哄劝。

这个小孩喜欢新鲜, 容易分心, 热爱刷微博刷邮箱频率如分娩产妇按镇痛泵。身体的姿态与动作可以影响这个小孩, 体操运动员的结束动作——站直抬头挺胸, 双手高举展开, 保持几秒钟, 就可以让这个小孩更为自信。这个小孩会哓哓不休地与我说它对世界的解读, (乔恩·卡巴金说, “平常思绪如震耳欲聋的瀑布, 从我们的大脑湍激而过。”) 那些解读并不一定符合真相, 但会触发我的一些负面情绪以及“自动思维” (譬如, “我真是糟透了”, “我做什么都做不好”……) 。而所谓冥想与内观, 实际上是训练自己在负面情绪浮现时, 在自动思维闪过时, 能辨认出它们的存在, 然后不批评, 不抗拒, (心理学小实验, 未来三十秒内, 千万不要想粉红色的大象) , 只专注于把注意力拉回到正做的事情。

从集中营里生还的心理学家弗兰克曾说, 在刺激和回应之间, 有一个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 我们有自由, 有能力, 去选择自己的回应。

而不论冥想、正念还是内观, 在我看来, 都是在训练自己扩大这个空间。若你能注意到自己的情绪, 能冷静评估当下的情境, 能游刃有余地选择回应, 而不是机械地按照既定模式战或逃。如此, 在抑郁情绪可能卷土重来的转折点, 就能给自己以及时的关注和干预, 辨认出充满无尽思虑与消极想法的心理状态, 并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

冥想是追寻感受。正念是存在方式。是全神贯注地喝一杯咖啡。是深呼吸, 是正常呼吸, 感受气流的进出, 感受胸腹的起伏。关掉随时随地监控“我现在的状态与我期望的理想状态距离有多远”的“行动模式”。开启“就在此时, 就在此刻”的“存在”模式——当我开始留意树上的蝉鸣, 在耳畔拂过的潮湿海风, 许多美好的事物, 只有带着好奇心去关注, 它们的存在才真正在我的世界里凸显出来。

而卡巴金这么定义内观:此时此刻, 带着目的去温和地关注, 同时不加以任何评判。记住, 我瞬间的想法并不等于我自己, 更不等于事实。而不论大脑对我说了些什么, 也不论此刻的感觉是何等糟糕, 始终把它们看作一次体验的机会——心跳加速, 呼吸浅快?那是我的“战或逃本能”。胃部缩成一个灰色的小拳头?那是我的内疚加焦虑。血液直冲头部, 额角隐隐作痛?那是我的愤怒与压抑。不论如何, 呼吸, 再呼吸, “事已至此, 不如接受。原谅自己, 顺便感受一下”。

如今冥想简直成了万灵药, 它的身影在各种研究里闪现——抑郁焦虑, 疼痛治疗, 免疫调节, 失眠哮喘,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甚至艾滋病……不是非得花上千美元去上五天内观认知课才能掌握这些技能。找个舒适的姿势, 或坐或站或躺, 然后接受此后发生的任何事情, 睡着也好, 不能聚精会神也好, 毫无感觉也好, 觉知此刻的体验。倘若想法游弋了, 就简单地注意到, 然后拉回来。冥想和内观在我看来, 没有所谓“做对”, 只有“坚持做”, 几十亿次地坚持。

就在2007年, 研究者评估了内观认知疗法的有效性, 认为内观认知疗法对那些至少犯过三次的慢性抑郁症患者似乎显示出了一些阳性效果, 当然, 这种效果也完全可能归功于同时使用的其他哪种疗法 (不管怎样, 不要放弃治疗) 。

篇9:巧做词语解释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篇文章是许许多多的词通过一定的方法组成的,词是文中的词,这个词一旦离开了原文,就会失去原味,显得单薄无助。联系上下文,可以帮我们准确地理解词语。

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走上前去准备同罗丹交谈。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茨威格莫名其妙,赶忙叫住罗丹:“喂!亲爱的朋友,你怎么啦?我还在屋子里呢!”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在这里我们只要联系上下文,就可以轻松知道“莫名其妙”的意思:指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文中指茨威格不明白罗丹的奇怪行为。

二、用日常生活中的体会和经验来解释词语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文章中的每一个词都来自大千世界,来自我们真实的生活。遇到不太理解的词语,不妨把它放在生活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释。

听了妈妈的批评,我惭愧极了,一张脸红得像关公一样。

理解“惭愧”这个词语,可以联系我们平常生活中的经验。

平时,我们惭愧的时候是什么感受?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很内疚,心里不好过。于是你就可以把这个意思写下来作为你对词语的解释了。

三、近义词、反义词解释法

有些词语在句子中也许不好理解,但如果给这个词换个近义词,你就会恍然大悟。

这里的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淳朴”的近义词是“朴实”,而“朴实”的意思是朴素、诚实,这样“淳朴”的意思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四、拆字解释法

这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小小的花居然有如此气魄!

篇10:商洽的的近义词和解释

【解释】:

商榷: shāng què

商量,讨论:具体方案还要再商榷。

商洽: shāng qià

接洽商谈:有关方面共同商洽解决的.办法。

商讨: shāng tǎo

1.商量讨论。

商议: shāng yì

1.商量讨论。 2.犹建议。

会商: huì/kuài shāng

双方或多方共同商量:~大计。

谈判: tán pàn

双方或数方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对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会谈:交战双方就停火问题进行谈判。

洽商: qià shāng

1.接洽商谈。

协商: xié shāng

篇11:沮丧的的词语解释

关键词:词语来源  隐喻  概念整合  流行原因

一、词语来源

“颜值”来源于日语“颜值”,在日语中的解释为:“外見レベル;颜面のビジュアル的価値。”即表示“外表水平,颜面的视觉性的价值”。

外来词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中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日语和汉语之间。由于汉日文字的相似性,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人类趋同的认知机制,在日本出现并广泛使用的许多词语也同样会通过网络之间的交流和影响,在汉语中使用并流行起来。“颜值”一词就是最好的体现。汉语中存在相当大的一部分日语借词,从构词材料、构词规则甚至词语本身都是汉语所固有的,加上借回的方式是汉字,回到汉语中并不保留日语中的读音而换成了当时汉语的读音,所以从音义关联上看也与本族语完全没有差别。这样汉语大多感觉不到它们有外来词的色彩,不知道它们是从日语借回来的词语。由于这些词语与汉语的构词结构规则相一致,所以我们可以从汉语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颜值”一词完全符合汉语的词义解释和构词规则,所以下面主要从汉语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其实“颜”在汉语系统中就有表示脸面、颜面的意思。颜,形声字,从页,彦声。从页,与头有关,本义是印堂。印堂即两眉之间,许慎《说文》中解释为“颜,眉目之间也”,后来以部分代指整体,发展出颜面,面容,面色等意义,脸色是会有变化的,故又引申为色彩。可见,汉语“颜”本身就含有容貌的意思。“颜值”一词中,“颜”即“容颜、容貌”的意思;“值”是“数值”,是一种评判标准,两者以“词根+词根”的构词方式形成双音复合词“颜值”,用来评价人的容貌长相。

二、认知视角下的“颜值”

认知科学自产生以来,以其强大的实用性而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的研究,在语言研究领域,引入认知语言学,使得许多语言现象得到了解释,并为语言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角度,丰富了语言学研究理论,扩大了语言学研究的视野。

以往对于网络词语的研究多集中于语文学和修辞学的角度,认知语言学从全新的角度对语言现象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从认知角度研究网络词语符合语言现象产生的规律以及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规律,并有利于透过现象认识网络词语的本质。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颜值”一词的构词方式以及意义建构的过程,从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两大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透过表面的语言现象来认识和理解词语的本质内涵。

(一)隐喻理论视角下“颜值”构词的静态宏观描写

传统理论常将隐喻限定在修辞角度进行研究,自Lakoff和Johnson出版Metaphors We Live By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了他们的观点,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方式,以一个认知域来理解另一个认知域,并且还将此看作是人们认知世界、组织思维、进行推理、建构语言等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Lakoff和Johnson说过:“隐喻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学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依据不言而喻的或潜在的隐喻在思维或行动。”的确,网民以网络文化为基础,通过网络经验,运用隐喻手段,创造出了大量的网络词语。

隐喻作为“无处不在的语言现象”,在网络构词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网络新词语创造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和联想等多种隐喻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词义派生和复合构词是两大主要的隐喻方式。“颜值”一词属于复合构词,将两个语素“颜”“值”组合在一起,表示对于人的容貌的评判标准。

对于容貌的评价人们都是从修辞角度进行的,如“貌美如花”“眉清目秀”“青春的面孔”“衰老的容颜”“好看”“难看”等等。“颜值”一词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限,人们发现可以使用一个指数来评价人的容貌,这个词语似乎涵盖了所有评判容颜的词语,只要使用一个指数就可以清晰简明地对外貌做出评价和描写。“值”即数值,经常用于数学或经济学领域,由此映射到人体容貌描写的领域,实际上是一种隐喻。这种隐喻是建立在相似的基础之上。经济学上有价值的高低,“人有三六九等”,同样人的容貌也有美丑等程度的差别。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其运作原理是通过认知推理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使得语句具有隐喻性,获得隐喻义。“颜值”一词是从数学和经济学这一领域向人体外貌评价这一领域的映射。数字上数值的大小可作为评判价值和产值的标准,因为这些在人头脑中是以数字的形式呈现的,人们可以直观地进行计算和评价。对于人体外貌的评价一直都局限于修辞学的角度,人们经常使用一些模糊的词语进行评价,如“好看”“丑”到什么程度,使用语言描述总会有模糊点存在。而“颜值”一词的出现,相当于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了“一条数字轴”,表明了从0到100的数字。由于人类认知方式的相似性,人们总能在使用这条轴的同时,找到一个平衡点。这种跨域映射产生的基础正是人类隐喻这种认知方式。

隐喻方式的使用,不仅扩大了数值评判的范围,而且为人体容貌的评价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个角度下所进行的评判更为具体化,简单化。符合语言表达追求经济性的原则。因为在任何情况下,数字比修饰性的语言更具有说明性和理据性。隐喻理论下的认知方式也符合人类认识新事物的认知方法和规律,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直观方便起见,可参看图1。

图1:

(二)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颜值”意义建构过程的动态分析

概念整合理论是美国加州大学语言学家Fauconnier提出的,该理论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批判了传统的语义组合观,参与整合的概念经过组合、完善与精制三个加工程序后,最终得到浮现结构。概念整合理论涉及到四个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融合空间。认知主体提取两个输入空间部分信息进行匹配并映射入融合空间,融合空间利用并发展两个输入空间中对应部分的连接,将相关事件整合成一个更为复杂的事件,类属空间则包括两个输入空间中所共有的轮廓结构,以保证映射能够正确而顺利地进行,融合空间中会包含一个带有新创性、富有想象力的结构,叫做“新创空间”,其中可能会创造出原来输入空间所没有的新信息,产生新意义。这就是概念整合理论的运作原理。不同于概念隐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

沈家煊将概念整合分为两类——“糅合”和“截搭”,“糅合”是基于相似性,例如人脚——墙脚,“截搭”是基于相关性(归国华侨——归侨)。“颜值”的构词属于“糅合”型,是基于相似性而构建起来的。数值有高低,经济学的价值和产值评判可以使用指数表示,例如“高产值”,关于人体容貌的评价也可以使用指数进行评价,并且更为具体直观,所以创制出评判人体容颜指数的“颜值”,并用“高颜值”来代指漂亮和英俊。

语言符号意义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个新的语言单位代表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必定与语言中已有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发生关联,这种关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概念整合的过程。在复合词的语义建构中,构成复合词的组成成分分别激活相应的认知域,构建出两个输入空间,两个输入空间在类属空间的统摄下,通过映射、组合等过程投射到合成空间中,再经过进一步的完善和扩展形成层创空间,这是合成新词语义形成的总原则。概念整合主要有四种类型:简单型、镜像型、单域型、双域型。“颜值”一词的概念整合应归属于“单域型”。见图2。

“颜值”一词的意义建构过程涉及到两个组织框架,两个输入空间各有自己的组织框架,输入空间I“值”域,作为数字量化标准,具有自己的组织框架,包括数量多少的数值、经济学中价值的评价、评价所涉及到的程度高低(高值/低值)等。输入空间II“颜”域,作为人物容貌的描写与评价,也具有自己独立的框架,包括人物长相的不同(特征各异)、抽象的描写形容、可进行鉴赏评判等。两个输入空间的“比较评判”把二者联系起来,进行概念整合后映射到合成空间,形成评价人体容貌指数的“颜值”。最终保留的是“值”域框架,强调的是评价的方式是用“指数”来进行评判。两者的类空间是综合两个输入空间的特征,“人体容貌”“评价标准”来统辖两个输入空间意义整合的建构过程。

图2:

(三)小结

网络词语的创造并不是凭空的,其创造的基础是人类对于生活的体验和对于世界感知的理想化认知模式,其意义建构受认知规律的制约。从认知角度研究网络新词,能够揭示语言的创造性,帮助我们了解人们创造新词的思维方式、心理机制和认知特点,揭示人们对事物和经验进行概念化,通过语言认识世界的认知能力。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具有任意性,任意性也有程度的差别,有的是绝对任意,不可解释的,有的则是相对任意,具有一定理据性的。在新词创造过程中,也体现了任意性,最初人们在创制一些词语的时候是任意的,但由于人类大脑容量是有限的,为了方便认识和记忆,人们会把自己熟悉的多个字和多种概念进行整合,创造出新的概念和意义。这样一来,既不会对人类的认知造成干扰,又增加了人类对于新事物的认识,扩充和丰富了词汇量。“颜值”作为一个网络词语,正是把人类熟悉的两个概念,通过隐喻的思维模式,经概念整合意义的建构过程,从而形成新的概念意义。并且这个新词更加符合人类认知规律,通过具体数值对人体容貌进行评判,从而使得评价方式更为具体、量化,更加符合人际交流沟通过程中追求顺畅性和经济性的心理。

三、网络词语“颜值”流行的原因探究

(一)共同的认知语境

共同的认知语境是网络新词产生并流行的根本保证。认知语境指的是认知形成的语言和社会环境。不同的经历使得每个人的信息、知识结构体系、信仰、认识和观察事物的角度存在差异,但人们居住工作的环境、社会文化和认知能力具有共性,尤其是网络时代下人们趋同的认知特征更加明显,所以网络新词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认可并流行开来。“颜值”一词正是基于人们共同的认知语境产生并流行的。

(二)认知发展产生“补位”需求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新概念的不断涌现以及人类思想观念、情感认识的变化都使人类认知系统不断发展。在日常交际过程中,一旦出现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说明某种事物或描述某种现象时,就出现了“表达空缺”。因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总是以完整准确为目标,一旦具有补位功能的词语出现以后,很快就会被人们所认可接受,并流行起来。

以往对于人体容貌的评价多是从修辞角度进行的,这种评价只能使人们形成抽象的概念轮廓,而且人们经常会进行比较,这样一来,人们很难找到一个量化的标准和词语进行描述。比如“两个人都很好看。”“甲比乙更好看。”那么甲比乙好看多少呢?这种更深层次的程度对比,显然现有词汇很难简洁表明。“颜值”一词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填补了在容貌比较程度上的词汇空缺,这正是认知发展产生的“补位”需求促使“颜值”一词的流行。

(三)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

语言表达自产生以来就以经济性作为原则。“颜值”一词似乎可以涵盖所有有关容颜的表述,只要一个简洁的数字,人们就能直观地评判美丑程度。形容漂亮英俊的众多词语,用“高颜值”一词就能代替说明。可见符合经济性原则也是“颜值”一词流行的重要原因。

(四)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这种表达随处可见,这的确代表了人们的一种观念——对于容貌的关注和对于外表的在乎。每个人都喜欢美的事物,近几年来各种选美、比美大赛的举行,校花的评选等活动,充分说明人们对于容貌的关注。人类的关注突显了其概念的重要性。“颜值”一词也因人们对于容貌的关注而使用更加频繁。这是“颜值”一词流行的社会认知因素。

参考文献:

[1]郭振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词语的认知语言学阐释[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2]潘幼萍.浅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构词[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4).

[3]王寅.什么是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尹铂淳.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汉语网络词在线意义[J].汉代汉语(语言研究版),2013,(8).

[5]游玉祥.新词语的特点分析及其认知解释——以2006-2009年汉语新词语为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6]闫妍.网络词语的认知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上一篇:部分简答题答案下一篇:2008年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