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校共管工作计划

2024-05-03

医校共管工作计划(精选7篇)

篇1:安全工作:党政同责, 齐抓共管

一、强化安全科普宣传教育, 不断提高学生危险识别能力

学生的安全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具备识别危险的能力, 知道危险在哪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危险无处不在, 如果学生缺乏危险的识别能力, 就极有可能受到伤害。比如, 学生在家里要有用电安全意识, 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在上学途中和出外行走要有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大多数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引起的;在外玩耍时一是要注意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是要防止在人员密集场所发生踩踏事故, 三是防止在密闭空间游戏时发生中毒及挤压事故, 四是要防止在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五是在朽木和危墙边要注意发生垮塌事故;六是雷雨天气要站在安全地带防止雷击事故发生;七是在山间野外要防止毒蛇等伤害;八是在和宠物玩耍时要注意被宠物抓咬而引发狂犬病的可能;九是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要知道会有哪些危害发生;十是要知道哪些场所容易发生火灾, 比如宾馆、酒店和歌厅等地方就是火灾易发高发场所。

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容易对学生产生伤害的可能场景, 我们只有通过加大安全科普宣传和教育, 让学生掌握安全科普知识, 识别生活和学习中的潜在危险, 才能谈到下一步如何努力去避免和降低伤害。

二、提高应急预案的编制水平, 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及有效伤害控制

前面说过学生要努力识别危险的存在, 知道了这些危险, 就要编制应对这些危险的预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基于对危险的识别, 通过情景构建方式编制出具备可操作性的、针对性强的、切实有效的预案, 防范和避免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通过危险情境构建的方式, 我们就要构建这些危险发生时的情境, 掌握危险发生的原因、处置的方法及产生的后果, 有针对性地消除或是规避这些原因、穷尽有效的处置方案, 以达到控制危害后果的目的。同时, 通过预案的编制, 要不断强化预案的学习和培训,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危险的存在及处置的方式方法, 不断提高学生避险、自救和救人的能力。

很多人对应急预案的编制还有一个误区, 认为应急预案就是应对事后处置。其实对危险的防控是应急预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比如去年上海外滩的12.31拥挤踩踏事件, 如果有一个好的预案, 在事前控制好人流, 在活动中实现人群的分区控制和有序流动, 在事件发生后救援措施到位, 就有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36个鲜活的生命就可能不会失去。

三、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 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的程度

编制一个好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还只是起点, 应急演练才是应急预案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如果预案编制好后只是考虑预案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而忽视演练的重要性, 那么再好的预案也只是纸上谈兵, 甚至只能是一堆废纸。可我们现在很多预案在编制完成后就束之高阁, 即使是组织演练, 也只是演得多练得少, 只是应付领导的考核和检查。

大家可能还对“史上最牛中学”记忆犹新吧, 那可是应急演练最有说服力的典范。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在地震发生时, 按照以往应急演练的经验, 仅用时1分36秒, 就有序疏散2200多名师生, 创造出学生无一伤亡, 教师无一伤亡的奇迹。桑枣中学因此被广大网民誉为“史上最牛中学”。这个奇迹的背后除了当地政府和学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有好的应急预案外, 最重要的是对应急预案进行了定期组织的无数次的演练, 通过演练不断完善预案, 通过演练不断提高疏散效率, 节省救援时间。

四、增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消除学生伤害潜在因素

篇2:医校共管工作计划

关键词:医校工作站;校企合作;教育改革

一、内涵解读

我校护理专业以“医校工作站”为载体,深入探索“校企合作制”,对接岗位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将原先院校分离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医校合作站专兼职教师的带教,达到学校教学与护理岗位对接。合理安排见习实习教学任务,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际实施中更加科学、合理,进而强化护理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及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率,服务地方经济。

二、创新点

1.资源共享,校生企共赢

学校稳定开发临床教学资源,医院从工作站获取学校教学信息,进而提出所需技能改革建议,以获取知识完善的护理后备人才。医校合作站承担学生见习实习组织、指导和协调校院的功能,密切校企合作,推动护理专业学科发展能及时更新。培养合乎医院要求的人才,最终达到“校、生、企”三方共赢。

2.校医文化融合,共育合格人才

医校工作站融合学校及医院文化于一体,以最佳切入点用学校文化和医院文化共同培养学生,使学生深刻感悟“救死扶伤”。“人文关怀”等医德,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为技能熟练、医德仁心的合格人才。

3.理实一体,学校教学与岗位无缝对接

工作站在学生见习实习期间,对学生的教学完全理实一体。学校有计划地将部分课程放入工作站中进行教学。同时,学校在教学改革期间,悉心听取工作站意见,做到学校教学与岗位无缝对接。

三、工作方法和程序

1.组织架构

成立由学校和医院共同组成的医校合作站工作组,并依据组织架构选派双方职员。制订《医校合作站实施方案》等计划,对各科室轮岗做统筹规划。

2.校企在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共建医校合作站

3.以医校合作站为中枢,规范见习实习流程

(1)岗前培训、全程跟踪。学生进入实训医院后,先由医校合作站教师进行岗前培训。(2)定期检查督导。合作站处有详细的见习实习记录,并且教师通过操作区监控设备,对于学生操作情况可以做到随时掌握,及时发现学生的操作误区,记录,并当天反馈,督促学生改进。(3)评价反馈。医院带教老师在屡次纠正不了学生不规范技能之时,会及时同工作站老师进行沟通。

4.加强学习,打造一支优秀的护理专业校企合作“医校合作站”师资团队

一是学校每学年每所工作站派出一位联系教师。二是医院由教学科或护理部派专人负责工作站的管理。三是组织专业任课教师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对见习和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培训。同时专业教师对下临床参加实践有认识、有重点,明确实践目的、提高实践效果。四是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开发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及特色实训教材。

5.建立由学校、企业参与的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在进行学校、医院、学生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模式改革十分重视医校合作站的意见。根据医校合作站反馈意见,修改评价内容。

四、成果、成效及推广

1.主要成果

建立一支医校合作站的“教师+护理人员”的优秀专兼职教学团队。通过医校合作站的锻炼,教师业务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建立校企共建共管校外实习见习教学工作机制。医校合作站长效稳定推动医院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校老师的实践能力,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2.主要成效

实现了“校、生、企”三方共赢。“学校赢”:“医校合作站”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带动了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校本教材、“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改革,促进护理专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专业办学吸引力明显提高。“学生赢”:学生的技能训练得到较大改观,其职业能力得到提高,在就业过程中校医工作站的学生就业率及就业层次高于其他实训基地学生。

3.成果推广情况

医校合作站在我校护理专业试点获得了成功,参与建设医校合作站的校外实训基地正在扩大,并且合作的深度正在加强,护理课程的设置更加反映出医院所需实际。我校对合作站的创新形式十分认可,倡导全校学习医校合作站,目前专业也在医校合作站的示范作用下探索工作站形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筹划。工作站在自治区内树立了标杆作用,赢得同类学校的认可,目前已经有多所区内的同类职业院校来我校参观交流。

五、体会与思考

医校工作站作为我校探索校企合作制的成功之笔,体现出我校在示范校建设期间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准确把握。教学环境的深入发掘,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安排的重组,使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更加全面。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有效提高了就业率和薪资待遇。医校工作站的推广,对于职业教育是更具特色的推动。

参考文献:

崔永华,高迎爽.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高职校企合作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05).

篇3:医校共管工作计划

1 森林防火工作重要性分析

1.1 森林是一切生命之源、经济发展之基

森林是人类最早的故乡, 是人类的摇篮。人类发展的历史, 实际上是人与森林的关系史、人与森林的变迁史, 没有森林就等于没有人类。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从漫长的人类起源进化的历史可以看出,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所有森林面积和资源发展及演化轨迹。人类在生产力极为低劣的时期, 一切活动的空间依赖森林作为唯一的依托, 生活起居都离不开森林这个自然条件。所以, 森林是人类最早的故乡, 是人类的摇篮。同时, 森林也是经济发展之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要“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森林是再生资源的载体, 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础性产业, 肩负着优化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 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苍翠茂密的森林化为灰烬。必须动员大批人员去扑火, 既耽误生广, 又浪费人力物力, 甚至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因此, 我们必须以完善森林消防协作机制为手段, 打牢根基, 夯实基础, 全面提高森林火灾的综合防控能力。

1.2 森林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展开人类居住星球的画卷, 生机盎然的兰色和绿色同为这颗星球漂亮的盛装。森林———地球上陆地生态的主体, 人类的祖先曾经在这绿色的拥抱中度过一段漫长的岁月, 森林, 是人类最初赖以生存的摇篮。森林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 也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源。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可以防风固沙, 保持水土减少流失;可以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可以美化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等种种功效。正是因为它具有这些重要作用, 决定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也决定了当前深化林业改革, 提高林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性。同时, 世界正面临着物种灭绝的危险。绿色的树木没有了, 长颈鹿没有了他爱吃的食物;松鼠没有了他温馨的家;熊猫也没有原来的可爱和乖巧。在动物们的乐园———森林草原已找不到他们的踪影。动物需要绿色, 人们也需要绿色, 没有了绿色的树木, 就没有陆地上生物的生存, 生物产量的90%将消失, 450万个生物物种将灭绝。陆地上90%的植物, 因没有森林蓄水, 将面临干旱的威胁。因此, 保护森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 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的起源、发展和变化, 证明它是地球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主体, 是人类进化的摇篮, 更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1.3 森林防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和纽带是生态建设, 而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森林防火。因此, 加强森林防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林区, 森林防火关系到千家万户, 森林是林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森林火灾会使森林遭受破坏, 甚至消失, 给林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困难。森林资源在发展和推动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森林资源的好坏, 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 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因此, 森林防火不仅要防止意外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 而且还要同少数不法分子作斗争, 防止其故意纵火, 维护林区社会安定。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全面提升森林防火可持续发展力,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2 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全面提升森林防火的可持续发展力

2.1 建立防火基础设施

首先, 做好防火沟。将树根、腐殖质或泥炭等切断, 是阻止地下火蔓延的主要设施。沟面宽约100厘米, 沟底宽约40厘米, 深度取决于泥炭层的厚度, 一般沟深要比地下水位或土壤矿质层低30厘米。沟壁喷洒化学灭火剂用于隔离火灾蔓延和及时发现火情的各种设施。其次, 做好防火线。阻止火灾蔓延的设施。主要有:国境防火线, 在靠近国境无河流、湖泊、公路的地段开设, 宽度八十米;铁路防火线, 在铁路两侧开设, 宽度四十米;林缘防火线, 在森林与草原交接地带或在森林边缘开设, 以防草原火、沟塘火等烧入林内, 宽度四十米。第三,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战斗力强的森林消防队伍, 做好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做到有备无患、战之能上、战则必胜, 尽量把火灾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也同样重要。然则, “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上策也。故吾以为森林防火工作的关键是管人, 管好自己、管好他人, 警钟长鸣, 常抓不懈。

2.2 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认识、认清形势, 进一步增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森林资源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森林火灾是这些宝贵资源的最大威胁, 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不仅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还是重要的政治问题, 任务十分艰巨, 责任十分重大。一旦发生森林火灾, 不仅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造成重大损失, 还会给生态、经济、社会、政治带来严重危害, 造成重大国际影响。祖先留下的青山绿水, 留给后人的财富, 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出现问题。因此, 我们必须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林区, 首要的任务就是搞好春、秋两季防火期的森林防火工作。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和手机短信及网络播发森林防火公益广告, 充分宣传森林防火的重要意义和预防、扑救的科学知识。同时, 设立森林防火宣传台, 向社会群众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 深入开展“牢记教训、警钟长鸣”警示教育活动, 把森林防火宣传工作推向高潮;还可以通过喇叭、广播的高音和强音, 条幅和标语的提醒和警示, 营造广泛而浓厚的宣传氛围, 让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得以认识和重视, 从行动上自觉遵守森林防火规章制度。

2.3 严格管理, 防范措施到位

首先, 强化防火管理机构。成立了森林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和森林防火应急分队, 分工协作, 落实到位;实行巡山督察制度, 深入各个责任片区;制定目标责任机制和考核办法, 严格落实奖惩。其次, 加强地面巡护, 主要任务是宣传群众, 控制人为火源, 深入了望台观测的死角进行巡逻。对来往人员及车辆, 野外生产和生活用火进行检查和监督。存在的不足是巡护面积小、视野狭窄、确定着火位置时, 常因地形地势崎岖、森林茂密而出现较大误差;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山区, 无法进行地面巡护, 需用各种交通工具费用及人员工资费用, 只能用视频监测方法来弥补。第三, 组建森林防火联防组织, 与毗邻乡 (镇) 、村、重要院落及居住在林区的其他单位和生产施工单位, 签订护林联防公约, 实行信息共享、责任共当、群防群治的联防协作, 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森林防火联防体系。

3 结束语

总之, 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森林防火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切实把森林防火和林区安全稳定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 并从源头上消除了火源隐患, 且做好了应急作战准备, 我们就会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摘要:森林是林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森林火灾会使森林遭受破坏, 甚至消失, 给林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困难。本文就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 同时提出了具体的管理策略, 以此开创森林防火工作新渠道。

篇4:医校共管工作计划

[关键词]专科生 数学学习 心理障碍教学对策

[作者简介]贾水峰(1964- ),男,河北宁晋人,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及教学法。(河北 邢台 0540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173-02

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严重下降。高职高专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教材设置、实践环节、就业指导等方面亟待职业教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数学作为医学专科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由于它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常使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望而生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很多障碍。如何为学生扫清障碍,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目前医学专科学校部分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和行为障碍

根据我们对某医学专科学校2006级、2007级部分班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相关兄弟学校的调查采访,我们认为目前在医学专科学校部分学生身上存在的主要心理和行为障碍有:

1.自卑情结。大多数学生由于数学基础较差,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常受挫折,远离教师、家长的期望目标,长期的挫折使他们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情结。

2.急于求成。由于缺乏踏实的基础,加之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虽想在新的环境中学好功课,但总静不下心来,偶尔表现出的学习热情很快被学习中的问题所冲淡,这常常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

3.认识错位。部分学生原来的数学基础并不太差,来到学校后由于要面对很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就认为反正我也不用再考大学,只要学好专业将来找一份工作就行了。由于认识不到数学学习对以后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冲抵了数学学习的动力。

4.混日子思想。不少学生在以往从未体验过学习的乐趣,早已对上学失去兴趣,鉴于目前紧张的就业压力和其年龄尚小,家长总愿让其学有一技之长,不得已才来校学习的。这类学生往往是班级中的“危险因素”,抽烟、酗酒者有之,沉迷于游戏厅、网吧者有之,旷课、逃课也不乏其人。由于“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学生早对那些在他们看来枯燥无味的数学失去了兴趣。

二、克服学习障碍的对策

针对上述学生存在的这些学习障碍,教师应采取负责而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来矫正他们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

1.正确引导,使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目前,医学专科学校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是客观存在,但这并不说明这些学生智力低下、脑子笨。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数学、逻辑、音乐、身体、空间、人际关系、内省和自然观察。以此衡量,“差生”几乎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上述九种能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及怎样聪明的问题。造成部分医校专科生数学学习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由于他们在过去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是由于方法不当所造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经常鼓励他们,如可明确告诉他们说,你们和同龄人中被你们认为聪明的人的智力差不了多少,你们同样有自己的优势。同时,教师对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的微小进步要做适时的肯定。学生基础差,这是事实,但是教师不能总是强化这一点。从某种程度上讲,也许只有让学生在头脑中淡化这一点,才能使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而且,中肯的鼓励、适时的称赞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当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好感和认同,教师的教学工作就会顺利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部分学生数学学习信心的丧失,可以说,以往教过他的教师是有责任的。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感兴趣,如学生喜欢踢足球、下象棋,这种兴趣无须意志驱动就足以使人乐此不疲。而间接兴趣是对学好知识的结果感兴趣。教师应向学生讲清数学在今后的专业课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懂得现实中任何一个技术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一个数学模型的建立,用实例告诉他们往届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与挫折,使他们产生自我学习的内驱力。这样,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将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从而使自己深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这既可以检验问题的解答是否正确,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利用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充分展示数学内容的美感因素,启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如果正确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有至高的美。”的确,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神韵,使数学显示出对称、简洁、和谐、奇异等美的特征。只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充分发掘数学之美,就能改变学生对数学枯燥无味的成见。以数学美为驱动力,可以把许多构思绝妙、解法新颖的问题穿插在讲课中,充分应用生动的语言、传神的手势、直观的教具、精辟的分析、巧妙的启示,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引导学生用美的观点感悟、理解和变通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激发兴趣,丰富想象,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看到数学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将来的工作密切相连。针对医学院校的特点,多结合医学中的例子进行教学,诱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讲函数时,就可举一般生物生长规律的函数,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符合函数,而定积分的“分割—近似—求和—求极限”的思想方法,其本质是无限项求和,由其派生的微元法能解决变力做功、水压力、引力、药物有效度的测定、单位时间内血液稳定流动时的血流量等问题,又如关于烧伤病人需植皮的面积可利用定积分近似计算中的梯形法或抛物线法来计算,肿瘤生长的数学模型可利用一级速率过程来建立。而且,随着医学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数学工具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伽玛刀治疗肿瘤的最优方案、心电图分析、B超图像判别肿瘤等凭经验处理的问题正逐步走向用数学模型处理的层面,至于随机过程、图论、最优化、高次拟合、插值等数学思想方法在高端医学研究中都非常有用,遗憾的是真正懂得这方面知识的医生凤毛麟角。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与医学实际问题的紧密联系的认知,这样才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至关重要,学习得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部分医校专科生在这方面往往存在严重缺陷,不少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甚至不知怎样写解题步骤、不做题或很少做题。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和观察,如何分析和推断。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训练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年轻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会跟他说:“老师,你讲的例题我能听懂,可我就是不会解题。”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儿呢?一般来讲教材上的例题的解答是作者思维成果的表述,而这种表述往往掩盖了作者的思维过程。正像阿贝尔评价高斯时所说,他“像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尾巴扫掉了它留在沙滩上的痕迹”。学生能看懂或听懂一道例题的解答是一回事,能够对一道习题做出正确的解答是另外一回事。这有点像看游泳运动员游泳,好像就那么几个动作,但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下水初学游泳时,才发现问题远不是那么简单。教师应教给学生如何思考和观察,如何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如何理顺解题思路,如何清晰而有条理地将思维成果表述出来。数学教学就是要揭示数学的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安建平.浅谈在医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2).

[2]万志超,蒋善丽.对医学数学教学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6).

篇5:以人为本和谐共管

1.1 建筑市场行为

对于个别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政府形象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1], 地方政府为完成已签订的建设任务指标, 忽视基本建设程序, 刻意追求开工率和竣工率, 往往手续不全就开工, 图纸未审查就施工, 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随意变更设计图纸。

1.2 提前监督介入[2]

工程建设事关群众的安危, 在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的时候, 要讲究科学, 不能无休止地追求进度。在服务项目建设时, 把工作前移, 化被动为主动, 项目建设之初, 主动联系企业, 宣传基本建设程序, 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争取得到理解、支持和配合。

强化质量保证基本条件, 把好工程提前监督介入关。工程提前监督介入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建设单位申请提前介入的书面材料。二是施工图纸的设计必须经过审查。三是必须签订施工承包合同。

1.3 加强自身修炼, 加大执法力度

有些质量监督人员尤其是县一级的监督人员, 执法水平、专业技术方面尚存在不足, 在监管过程中造成内部管理不闭合。个别人员对查处的问题未彻底跟踪督办、整改落实, 或督办不力不采取进一步处理措施, 不上报、讲人情、怕得罪人, 不坚持原则。

鼓励监督人员参加执业注册考试, 通过多渠道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更好指导监督工作。严格责任追究, 凡监管项目出现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经查证存在监督不力的, 坚决实行责任追究。

为加强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3], 促进施工、监理单位及其项目责任人认真履行职责, 防止工程事故发生,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制定了《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管理办法 (试行) 》 (详见闽建建[2009]39号文) , 该办法从2010年1月1日起试行。为配合动态管理办法试行, 省总站于2011年9月陆续出台了“关于开展外脚手架和建筑起重机械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建建[2011]46号”、“关于开展预拌砼和现浇砼结构工程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建建[2011]47号”、“关于开展建筑施工模板工程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建建[2011]48号”和“关于印发建筑施工模板工程等三个专项整治检查用表及《动态管理》办法记分的通知闽建建[2011]50号”三个文件, 以加强督导、排查督查、严格执法。

2 搞好品牌建设, 实现良性循环

2.1 责任主体质量意识

建筑业实际上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4], 要从操作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施工环境五个方面做好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还涉及到计算机运用水平。近来年, 各责任主体对工程质量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 质量意识淡薄, 盲目追求工期和经济利益最大化, 忽略了工程质量、安全生产, 不能做到“以人为本、质量第一、和谐共管”。

2.2 规范责任主体行为

对于建设单位不履行基本建设程序、随意压低工程造价、压缩合理工期, 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违法分包、挂靠等恶性竞争行为及施工过程中违反强条的, 下发整改通知书, 对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下发局部乃至全面停工, 并提请建设行政主管予以经济处罚。

2.3 推行优质工程战略

为提升我市建筑工程质量[5], 鼓励我市及外来驻岩施工企业创优质工程的积极性, 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结合我市建筑市场实际, 由龙岩市建设局、龙岩市发改和改革委员会和龙岩市财政局共同制定《龙岩市建筑市场活动中获优质工程奖施工企业享受优惠鼓励政策暂行办法 (试行) 》。对符合条件的, 在建筑市场施工招标投标活动中给予优惠鼓励, 其中规定了一些不得享受优惠鼓励政策的相关条款, 以起到“奖优治劣”, 引领全市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上一个台阶作用。

3 强化监管力度, 实行差异化管理

3.1 建立集体监督[6], 监验分离机制

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 过程控制的监督、抽查、验收人员不固定, 监督计划由监督科统一制定, 随机组建监督小组, 一个项目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 并规定要持证上岗。抽查和验收时, 由监督科统一调度, 组成人员与项目监督小组成员不同, 以减少监督人员的人为因素, 提高工程质量判断的准确性与公正性。

3.2 监督计划交底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 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工程建设活动一开始, 监督组就到施工现场, 将监督计划交底内容告知建设、监理、施工方, 使其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 以便充分调动各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觉规范质量行为, 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3.3 差异化管理模式

根据在建工程项目类别, 结合施工企业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保证能力, 将工程差异化管理分为重点监控、中等监控、一般监控和自主监控为主四类, 以合理分配和解决现有监管人员紧缺问题, 提高监管效率。

3.4 推行集约化管理

积极鼓励和引导施工、监理等责任主体企业实施“集约化”项目管理, 规范主体企业自觉履职, 从源头上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水平。

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监管资源, 集合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企业、检测机构、科研机构、建设局相关的科室、部门、学会、协会等, 适时进行联合检查, 共同为质量安全监管献力献策。

3.5 加强信息化管理

抓好现有三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及时做好信息录入, 利用信息系统的查询和管理功能, 掌握项目动态。积极推行实时监控系统的应用, 建立远程监控中心, 通过远程视频手段, 实时掌握现场项目实施情况。

4 结语

从实践看, 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采取以上措施, 已使各参建方积极地参与工程项目管理, 从而规范了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 提高了工程实体质量, 使我市建设市场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摘要: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市的工程建设规模也逐年扩大, 人均监督面积从上世纪末的35万m2增加到当前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m2。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有限的监督资源匹配出现矛盾, 监管人员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现有条件下, 找到质量监管制高点, 发挥政府对工程质量宏观控制能力, 强化各参建方建设行为, 规范管理, 提高工程实体质量, 成为工程项目质量监管亟待改进和完善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监督,良性循环,差异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全民.保障性安居工程在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研究[J].工程质量, 2011 (11) :9-11.

[2]汪占斌, 颜韩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现状与对策[J].楚天工程监督, 2010 (2) .

[3]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网[Z].

[4]段建艾.新形势下工程质量监督的发展机遇和应对策略[J].工程质量, 2011 (6) :4-7.

[5]龙岩市建设局, 龙岩市发改和改革委员会, 龙岩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龙岩市建筑市场活动中获优质工程奖施工企业享受优惠鼓励政策暂行办法 (试行) 》的通知[Z].

篇6:医校共管工作计划

关键词:医校融通 学做一体理念 高职护理 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069-01

关于护理的概念,1980年美国护士协会给护理下的定义是:“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所产生的反应。”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的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块、木头和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特别强调心理、社会护理在护理中的重要性。护理学就是研究社会条件、环境变化、情绪影响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探求正确的护理方式,消除各种不利的社会、家庭、环境、心理等因素,以促进病人康复。概括地说,护理的含义应是通过护理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使病人感到舒适,为病人恢复健康提供理想的环境和支持。上述对护理概念的解释,都突出了护理的社会性。

1 护理学发展的社会动因

(1)护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根源于社会的需要,其中防病治病的基本需要及实践,决定了护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发展生产、保护劳动力的需要,是推动护理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它为卫生保健工作开辟新的领域,决定医学与护理学发展的方向,也为其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和技术装备;而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进一步促进了护理学的发展。

(2)技术革命的发展是制约护理学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技术革命特别是第四次新技术革命,对护理学发展具有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

其积极影响在于:①促进了人们对人体生命本质认识的深人和护理思维方式的更新。②促进了临床护理的现代化。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坛;节约了人力资源;使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促进了护士学习的主动性。

其消极影响在于:①一定程度上淡化护患关系,并给病人带来某些不良的心理效应;②使有些病人生命质量相对较低,与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追求不相适应;③可间接带来某些卫生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加重社会和家庭的经济、精神负担;④可使护士产生重仪器、轻思维,重躯体护理、轻心理护理的倾向。

2 护理人员的医校融通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医校融通,学做一体”是社会发展的表现,对护理工作以及整个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它符合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医疗、护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2)它强化了个人才能与社会地位、经济利益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增强护理工作的活力。

(3)它有助于各科室病区、护理专科以及上下级之间的联系、渗透、沟通,促进护理工作的客观性、连续性、科学性。

3 研究护理人员“医校融通,学做一体”的意义

(1)研究护理人员“医校融通,学做一体”的状况,窥视其中的问题,可以提示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从而提高护理管理的水平。

(2)研究护理人员“医校融通,学做一体”受阻或不合理的原因,可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提供客观依据。

(3)分析、研究护理人员“医校融通,学做一体”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4 影响护理人员“医校融通,学做一体”理念实施的因素

(1)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不断增强和扩展。同时,由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人口结构老龄化以及缺乏健康知识造成的不科学生活方式,使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为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方面卫生服务的需求,必然要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相应的分配和调整,从而引起护理人员的社会流动。

(2)科学技术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医学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医学领域中新的医疗技术和手段会不断出现。而医疗专业的拓宽和深化,高、新技术设备的应用,必然带来护理专业的发展以及护理人才配置方面的变动。

(3)经济体制变化。由于改革政策的实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促进了社会的开放、竞争。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立,使护理服务范围不断延伸、扩展,都会促进护理人员的社会流动。

(4)世俗偏见。受旧传统观念影响,社会对护理的曲解、偏见,使护士社会地位较低,会伤害护士的自尊心,动摇护理队伍的稳定。

5 高职护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5.1 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牢固的理论知识是技能操作的重要前提,高职护理生在实习中,应该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临床护理中,以便更好地提高技术操作能力。

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人是整个护理过程中的核心,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人文社会知识、护理美学、礼仪等也不可缺少。不同的文化、种族、宗教信仰、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和不同的生活习惯,使得病人在护理过程中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为了应对这种复杂多样的反应,高职护理生需要对经济、文化、美学、历史、生态环境等知识有充分了解,并应用到临床护理中。

6 解决阻碍护理人员“医校融通,学做一体”理念实施的具体措施

(1)加强对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护理职业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整体观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提倡自我奉献的精神。

(2)建立、健全保护护理人力资源的有关制度、法规,对护士生理、心理需求的满足提供政策上的保证和支持。进一步调整护理人员的编制,使之逐渐趋于合理;制定加强对护士安全保护的有关规定,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满足她们的生理、心理需求;对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在时间、质量上给予制度上的支持和保证;提高护理服务的收费标准,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按劳取酬。

(3)增强护理管理的科学性,达到对护士分配、使用、管理的科学、合理性,努力做到分层次使用;制定对护理人员的培养计划,注重岗前培训,帮助护士不断提高素质和管理能力;加强与护士的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

(4)加强尊敬、爱护护士的宣传,增强护士的社会归属感和满足感。

7 结语

构建“医校融通、学做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新形势对高职学校护理专业的要求,我们必须围绕医疗卫生改革及护理科学的发展,秉承“人本关怀,全程照护”的服务理念,构建“院校融通、学做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临床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现“教、学、做”一体,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职业熏陶和能力训练。专业与社会需要“零距离”、学习与岗位需要“零距离”。

参考文献

[1]马小琴,主编.护理学基础教程[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崔宇红.实用外科护理学指南[M].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篇7:齐抓共管防控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防控网络化职责明晰

淮北矿业集团对职业危害防控工作一直十分重视, 成立了淮北矿业集团“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 负责职业病的防治和管理, 由集团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 相关职能处室、各厂矿、职业病防治院 (防疫站) 均有明确的职责;下属各厂矿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并由主要领导负责, 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职业病防治人员;安全生产部门负责矿井综合防尘的日常监督、职业危害和职业卫生的监管。淮北矿业集团职业病防治院 (以下简称淮北职防院) (矿区卫生防疫站) 负责粉尘、毒物、物理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督和监测、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职业危害作业职工的职业健康监护体检建档、尘肺病诊断、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尘肺病人康复治疗及其他预防工作。淮北矿区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职责明晰的3级工作网络。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二级单位都建立健全了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定期组织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 把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视同正常出勤, 保证了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

职业危害防控安全化强化源头治理

一是把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为使职业危害防控更加有力有效, 淮北矿业集团把淮北职防院 (卫生防疫站) 作为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二级核算单位, 把职业危害防控作为一项安全监管职能加以高度重视, 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从根本上保证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以综合防尘工作为重点, 不断加大以粉尘为主的职业危害治理力度, 注重从源头遏制职业病的发生。淮北矿业集团有粉尘危害的厂矿都成立了综合防尘领导小组, 制定了齐抓共管的责任制。采掘等单位负责生产范围内的通风、防尘设施管理、使用及“一通三防”措施落实;通风部门负责“一通三防”工作的规划、制度制定落实, 防尘系统的完善、煤层注水、巷道定期冲刷和防尘工作隐患排查处理;粉尘检测率为91%, 达标率为96.99%。

机构资质化人员专业化服务外延化

承担淮北矿区职业病防治工作职能的主要机构——淮北职防院具有安徽省卫生厅颁发的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所必须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尘肺病诊断”“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职业卫生服务”“接触粉尘作业人员健康体检”等全部4项专业资质, 是安徽省职业卫生服务资质最全的单位。淮北职防院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在安徽省各项专业资质质量评比中位于前列。今年上半年, 淮北职防院被安徽省煤监局确定为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支撑机构, 为淮北、宿州、亳州、芜湖、宣城、黄山、马鞍山、铜陵等8个地市的地方矿山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等工作。按照安徽省煤监局的要求, 淮北职防院9月份赴皖南3个地市帮助地方矿山企业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 为1 543名地方煤矿职工开展职业健康体检, 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文书和电子档案各4 000余份, 并作出评价报告, 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热烈欢迎。

集团公司下属厂矿各配备了1~2名专 (兼) 职的职防工作人员。淮北职防院 (含卫生防疫站) 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1人,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3人、中级职称的179人、初级职称的110人。淮北职防院经常开展技术培训, 全面提升职业病诊断技术人员的法律水平和业务素质, 不断提高职业病诊断技术质量。严格依法、依标准开展各项工作, 确保诊断结果公平、公正、公开, 多年来, 尘肺病诊断技术水平一直在安徽省名列前茅。

投入保障化防控工作规范化

一是设备现代化。淮北矿业集团给予淮北职防院大量的资金投入, 先后配置了2台全自动肺功能机、4台高仟伏X光机、CR、CT、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红外分光光度计、粉尘投影仪、十万分之一天平、多台毒物及粉尘采样器、血气分析仪、心电监护仪、彩超、多台B超、2台流动体检车等数十台大型医疗设备和检测仪器, 价值4 000多万元。今年, 还投巨资为职业病防治院新建一座1万6 000m2的尘肺门诊和住院大楼, 改善了做好职业危害防控工作的硬件设施。

二是设立专项资金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每年年初, 淮北矿业集团专门下发文件对按照掘进工为1年、采煤及其他辅助工为2年的周期安排职业健康体检, 职业病防治院具体组织实施。年底, 集团公司对各厂矿单位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费用由集团公司统一内部划转。专门配备了2台价值近400万元的流动体检车, 长年累月活跃在百里矿区, 到工作一线为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目前, 全矿区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约5万人, 每年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开展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有2万多人次。职业健康体检的结果由职业病防治院录入职业健康监护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 建立电子信息档案, 并逐步向全矿区开放档案资源。目前,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电子档案的有5万多人, 占在岗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职工的80%。该档案管理在安徽省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一, 国内多家职防机构来参观学习。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的职业禁忌症和职业病人, 淮北矿业集团及时将他们调离有毒有害岗位或给予专科治疗。2000年以来, 淮北矿区确诊的尘肺病人平均发病工龄为26.89年, 平均发病年龄56.28岁, 均比以前明显地延长。每年新发病例为100人左右, 但1980年以后接尘的职工仅128例病人, 仅占病人总数的2.2%。矿区目前尚无职业中毒等其他职业病确诊病例。这些指标都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保证职业病医疗经费, 对职业病患者进行及时的综合治疗。淮北矿业集团每年从生产成本中专项列支, 统筹资金千余万元作为职业病医疗经费。对2000年诊断出的职业病人由统筹经费全额承担医疗费用。对2000年以后新发现的职业病病例, 一律纳入工伤医疗保险。近年又投入300万元加入了国家尘肺病治疗基金会, 每年选送30~40名尘肺病人进行大容量肺灌洗治疗。为保证专项医疗经费真正用到职业病人身上, 从2003年开始, 由淮北职防院相对集中收治全矿区职业病患者, 并包干使用大部分的职业病统筹医疗经费。2003-2008年, 累计使用达5 513万元, 为职业病人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了资金保障。近年来, 淮北矿业集团职业病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从延缓尘肺进展、预防感染、控制合并症或并发症、加强心理医疗、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等方面, 组织专家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 开展了多项科研课题, 近5年淮北矿区死亡的尘肺病人平均年龄达到了70.16岁, 接近本地区平均寿命, 受到病人和家属的欢迎。今年, 职业病防治院还被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确定为“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病定点医院”“尘肺病综合治疗定点医院”“尘肺病防治科研基地”, 卫生防疫站还被正式列为“淮北市卫生监督所矿区分所”“淮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矿区分中心”, 有力地保证了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

职业危害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上一篇:美国老师教你面试五大招数下一篇:共享单车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