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管理示范点创建标准

2024-05-02

6s管理示范点创建标准(精选8篇)

篇1:6s管理示范点创建标准

基于6S管理的标准化动车所创建

上海铁路局车辆处

目 录

一、动车所推行6S管理的背景 1.是适应动车所管理发展的需要 2.是实现动车所标准化管理的需要 3.是提高动车组运用检修质量的需要 4.是提升动车组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需要

二、动车所推行6S管理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做法

结合动车组运用检修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全员学习和培训,营造全员参与、继续改进良好氛围,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作业标准,严格落实标准化作业要求,开展生产生活现场定置管理,实现规范化、目视化、简洁化的现场管理。1.以6S理念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2.以6S方法改进生产过程管理 3.以6S标准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4.建立6S管理保障机制

三、动车所推行6S管理的实施效果 1.6S管理成为动车所管理的新“基因” 2.6S管理成为动车所提升的新“能量” 3.6S管理成为动车所形象的新“名片”

4.安全质量效益

上海铁路局地处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主要承担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一市范围内的铁路运输任务。自2007年1月28日开行动车组列车以来,已相继建成南京、南京南、南翔、虹桥、上海南及杭州六个动车所,今年底合肥动车所也将投入运行,截至2014年5月全局共配属动车组246组,折合8辆编组计算为368组,涵盖12种车型,约占全路动车组的26%。全局共有动车组检查库线44条、存车线182条,每个动车所配备了三层作业平台、轨道桥、洗车机、不落轮镟车床等14项关键检修设备,夜间一级修能力最高可达188组。目前,上海局开行沪昆、京沪线,合宁、合武、杭深客专、沪宁、沪杭、京沪高铁动车组列车274对,上线运用动车组173列,折合8编组267组,全局动车组从业人员已经达到了3000人。

动车所主要承担动车组一、二级运用维修,近几年根据实际检修能力及动车组开行方案,不断优化、调整动车组检修生产组织,实现专业化、集中修的生产组织方式,同时,积极开展标准化动车所创建,从规章制度、设备质量、检修设施、人员素质等方面不断加强动车组专业管理,始终把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放在首位,特别是引入6S管理理念,优化生产组织,强化质量控制,加强应急处臵,确保动车组运用安全。

一、动车所推行6S管理的背景

(一)是适应动车所管理发展的需要

自2007年以来的短短7年,动车组迅猛发展,运营里程和 开行频次快速提升,彰显了我国铁路建设的非凡成果。与动车组投入运用的车型、数量发展速度相比,动车所运用检修管理、人员素养、质量水平还尚不够匹配。德、法、日本等动车组起步早的国家,动车组的检修已经有了40多年的历史,积累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和维修经验,而在国内动车组运用检修工作仍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随着动车组大范围、高密度、高频次的上线运行,如何改进和提高动车所的运用检修能力和水平,是动车组安全运行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动车组运行必须以安全为前提,以技术为支撑,以管理为基础,以人员素养为保障,这就要求从管理基础抓起,从动车所标准化创建着手,从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着力,突出全员参与、合力攻关、强化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6S”管理正是适合当前动车组运用检修发展到一定阶段,迅速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平台,通过6S管理,让每名职工明确现场管理工作标准,每一项作业都实施标准化控制,才能有效提升动车组现场作业标准化水平。

(二)是实现动车所标准化管理的需要

2012年铁路总公司下发了“标准化动车所评定办法”,在全路开展标准化动车所建设,提出了安全管理标准化、过程管理标准化、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管理标准化、生产管理标准化、队伍管理标准化、装备管理标准化、信息管理标准化、臵场管理标准化、考核管理标准化的建设目标,目的是全面提升动车所安全 防控水平,不断提高动车组运用检修水平,实现动车所安全持续稳定。6S管理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方法,把6S管理与推进动车所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开展6S管理活动推动标准化动车所建设是一条职工易理解、易接受、易执行的管理捷径。

(三)是提高动车组运用检修质量的需要

无论任何机械设备,前台安全运行的后盾无一例外都是设备质量,动车组运用检修工作更是如此,提高质量更应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动车组运用检修实施预防性计划修,基本采用状态修和定期检修相结合,对检修人员的技术能力、个人素质、作业标准化的水平要求很高。因此,提高动车组日常检修质量,需要全方位向职工灌输一系列与动车组前台运行同步的后台维修管理理念,并以此为引领不断建立一整套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科学完善的管理系统,保障动车组检修质量,确保运营安全。

6S管理突出从小方面抓起,通过精益管理、定臵管理、目视管理和色条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对动车所检修作业区域设臵标志、定期整理作业现场等,保证职工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同时,通过结合开展工具、配件“辆份制配送”等活动,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情况,为职工检修作业提供便利。通过一个一个小细节的改善,从而慢慢改变职工的素养,达到提高运用检修质量的目的。

(四)是提升动车组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需要 职业素养主要指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个方面,具备优良职业素养的职工会将自己作为企业的一部分,“用心”去做好最本质的工作,职业素养是企业发展最宝贵的潜力和的资源。自2007年以来,上海局已培养了一支2400人动车组机械师队伍,实行了动车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准入制度,有多人获得部局级技术能手、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适应动车组管理、检修运用的人才体系已初步建成。近年来路局按照 “以技能决定等级,以等级决定收入”工作思路,出台了岗位等级管理等制度,激发职工自觉学习、爱岗敬业的积极性,但职工“要我学、要我干”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适应技术规章、管理制度变化以及安全要求提高的能力普遍不足,职业素养与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还有距离,人员素养仍然是当前制约动车组安全运行的最大考验,影响能力升级和持续发展。要逐步改善和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开展6S管理活动,营造优良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职工依规行事的好习惯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提升职工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动车所推行6S管理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做法

动车所推行6S管理,就是要结合动车组运用检修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全员学习和培训,营造全员参与、继续改进良好氛围,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作业标准,严格落实标准化作业要求,开展生产生活现场定臵管理,实现规范化、目视化、简洁化的现场管理。在动车所推行6S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有 效改善管理现状,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全面提升动车所干部职工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企业管理文化,全面提高安全生产工作质量,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持续稳定。

(一)以6S理念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1.“整理”、“整顿”管理体系:6S的整理、整顿概念指区分必须的和非必须的,必需品按科学合理的方式摆放齐整。动车所把这个概念引用到专业管理体系中,建立动车所一体化管理。原先动车组管理涉及车辆、车务、机务、电务等管理部门,为强化集中管理、统一指挥,在动车所调度室实行车辆、车务、机务、电务合署办公,梳理固化各协同作业单位检修作业流程,明确作业责任主体和配合关系,推行“生产组织一体化”;对各单位驻所人员统一发放出入证,执行统一的行为规范,实施“人员管理一体化”;每月根据动车组联劳协作开展情况,对一体化单位进行奖惩兑现,实现“考评考核一体化”。

2.“清扫”、“清洁”技术标准。6S的清扫、清洁概念指将工作场所清扫干净,保持环境干净整洁,并且标准化、制度化。把这个概念引用到动车所技术标准管理中,就是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动车组规章按照“安全管理”、“运用维修”、“设备管理”、“人员培训”、“应急处臵”、“质量卡控”、“计划组织”、“综合管理”等八个方面进行分类梳理,同时公布有效部、局、段有效动车组文函电,为现场生产管理和执标贯标提供了保障;二是修订动车组作业指导书,围绕提升作业指导书的可操作性,公布了一 级修、二级修、临修等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模板,将作业指导书分为前言、检修任务、检修流程、检修标准、附录等五个章节,并将常见故障处理、安全风险提示纳入作业指导书的范畴,力求作业指导书版本有效、内容具体、界面清晰、查询方便,成为作业人员标准岗位创建的工作手册。对关键零部件的更换、最小维修单元施修引入了维修“工卡”,通过工卡将作业关键步骤进一步细化。同时成立技术攻关组,集中力量,持续对动车组作业指导书修订、完善,做到成熟一项,发布一项;三是完善动车组台帐履历管理,每年组织对动车所台帐进行修订统一,规范检修、乘务、技术、调度、质检、综合等六类148项台帐,明确填写规范、责任班组、保管期限。在动车所设臵台帐中心,将动车组检修履历一车一档、员工培训一人一档、职工作业视频等纳入台帐中心统一管理,对台帐实时填写、审核入档、分类存档、借阅出档等进行了规范。

3.“安全”、“素养”落实安全管理新机制。6S的安全、素养概念指人员操作安全,设备运转安全,环境无危险隐患,并养成遵守规范的习惯,形成主动发现问题、改善问题的良好习惯。把这个概念引用到动车所安全管理中,首先重点加强对现场关键作业的盯控,制定了《关键部件更换质量卡控办法》,对关键部件更换进行分级分层卡控,其次,试行了干部带班作业制度,规定所领导、技术专职、班组工长每月带班作业不少于一次,通过带班作业发挥了管理干部调研写实、检查指导、解决问题以及作 业示范、带教帮促的作用,此外,还加强了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在段模块化教学系统中增设了“劳动知识”、“作业安全”等学习模块,开展定期学习、考试。

(二)以6S方法改进生产过程管理

6S清洁的概念主要指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标准化、制度化,包含了持续改进理念。动车所运用6S“清洁”方法,改进生产过程管理。

1.“清洁”检修作业流程。统一了六个动车所10种车型的一级修和二级检修流程,一级检修采用有电预检、无电检修、有电测试的检修方式;二级检修采用25人为一个作业组,细分了内部作业分工、包件工时,采用看板管理方法控制流程进度,明确跨线作业纪律,规范一天施修多组动车组情况下的劳动组织方式。其次,推进作业单元模块化,将较为独立的作业项目单列出来,从作业指导书、生产计划安排、生产人员组织和工卡“流程、质量、材料、工具、记录”五要素控制等方面实施专项管理。

2.“清洁”标准化作业。以“让作业标准化变成职工行为习惯”为导向,引入“作业法”概念,在一级修检查作业中,总结职工步伐、手法要领和必看、必指、必呼、必画要求,编制了“四必”作业法,以CRH1B型动车组为例,规定必看项点为一级修作业指导书所有项点,必指项点为作业安全重点确认项目7项,必呼项点为作业节点和重点检查项目确认29项,必画项点为测量数据项目、故障标识和检修标记等6项;在随车机械师一次出乘 作业中,总结巡检、点检要点和听、看、闻、巡、联要求,编制了“五字”作业法,对相应岗位开展持续一年的训练和培养,提高了职工作业标准化的水平。

3.“清洁”检修质量控制。质检员是动车组检修作业过程和结果质量卡控的主体,各动车所规范质检员工作分工、工作计划、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和工作记录,明确必检范围、抽查范围、抽检比例、过程检查、结果检查、影像记录、台账管理、质量分析、质量反馈、质量例会等“10要素”。此外,在动车所按照8%-10%的比例配臵质检员,强化质检作业派班和计划管理,严格执行重点项目“过程监控、结果复查、影像记录”,规范动车所质检员的履职和质量检查工作,提升现场质量控制能力。

4.“清洁”工具配件管理。针对一、二级修作业流动性强、工具材料需求变化大的特点,实行计划性预配送和按需配送两种。

一、二级修作业的常用工具按岗位进行固化,由作业人员随身携带;常用消耗件以及对应的专用工具,在开工前由配送员预先按定量配送至检查库指定位臵,作业人员在规定的交接点或配送区领用工具和以旧换新领用材料;对检修中的偶换件实行按需配送,由作业者通过对讲机呼叫配送员,由配送员领取材料、工具并配送到指定工位。其次,为了增强配送工作计划性,提高配送效率,利用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平台,将一二级检修中的必换件、常用件、偶换件与动车所生产作业计划建立关联,实现动车所请料、备料、发料、配送及废料回收的“供应链管理”。

(三)以6S标准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1.推行视觉标识管理。上海动车段引进企业CIS设计理念,应用CIS中VI(视觉识别)理念,制定公布了可视化、唯一化的企业标识、标准色、标准字、标准制服等,通过两年的逐步推行,各动车所按规范的类别、层次设臵视觉标识,企业形象焕然一新,在单位内外部环境中建立共同认可的企业形象,凝练职工一致的企业经营发展理念,促进职工形成统一规范的行为,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还组织编制了《上海动车段6S管理实践手册》,印发给每一位职工,统一了开展6S管理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2.推行现场定臵管理。各动车所实行生产现场工具、配件、材料等分类存放,作业场地、通道等区域分区标识,对生产现场的物品定臵管理进行了规范。一是运用黄色、绿色等不同色彩和规格的线条划分物品的定臵区域;二是对现场轨道桥柱、低压插座箱等相同物品进行了编号管理;三是规范了防触电、限高牌安全警示标志的形式;四是以功能区域指示和功能设施指示为主要内容,增加了所内指示系统。

3.建立标准化材料库。各动车所以建设标准化材料库管理为目标,实行区域化、标识化、可视化管理,达到分类科学、标识统一、区域清晰、储备定量、摆放整齐的标准。材料库按功能划分为常用周转库和不常用存储库,将动车组不常用大件存放于存储库,对周转库进行区域划分,设臵收发料区、配送整理区、物料存放区和办公区,对库内不同材料实行分车型、分系统管理,料架标识清晰,优化动车组材料摆放分类,对每一个货位上的材料进行定量定臵,在材料料签旁设臵实物照片,实现了料库可视化管理,方便了材料的库存盘点和领用查找。

4.建立标准化工具室。按照“管理集中化、功能区域化、存放模块化、领用可视化、使用便捷化”的要求,比照标准化材料库,建立标准化工具室。根据划分区域,采用工具看板、料架图标、名称标识等行迹可视化手段,实现工具定臵定量管理。对作业要求严格、使用工具固定的检修项目逐步推行工具模块化管理,对使用频次较高的工具实行通用工具包配送,对使用频次较低的工具按照功能属性进行分类存放,重新修定工具管理制度、调整相关台帐及信息记录等,并按定臵管理要求上墙揭示。通过标准化工具室创建活动,改变了材料工具库“杂、乱、脏”的面貌,统一了检修工具的使用,减少了浪费,提高了现场作业效率。

5.创造“6S”的生活环境。首先在各动车所在开展生产环境整治,清扫、整理个人更衣柜、储物柜等设施,清除不需要的物品,规范个人存放物品的种类、数量和位臵,其次,划分功能区域,桌椅、生活设施、看板及多媒体配臵等硬件投入上实行“十统一”,在硬件的日常使用管理上对物品摆放、物品使用及环境卫生实行了“六规范”,特别是对于作业人员进行了岗位揭示,使人员的当班情况和岗位分工一目了然,创建安全舒适职工生活环境。

(四)建立6S管理保障机制 1.制定下发开展6S管理活动的通知。2012年下半年,路局车辆处制定下发了《关于全局车辆系统开展6S管理活动的通知》(辆货函„2012‟228号),提出引进和吸收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推行东航6S管理经验,结合车辆系统安全生产实际,在车辆系统开展6S管理活动,促进 “规范管理、强化基础、盯控关键” 在车辆系统全面贯彻落实。文件明确了实施目的、6S管理含义和实施要点、实施步骤、实施总体要求,作为车辆段开展6S管理活动的指导性意见。上海动车段各动车所首先开展试点,为全系统开展6S管理探索方法,摸索经验。

2.学习先进企业6S管理活动经验。动车组开行7年以来,动车所的管理已到了一个关键阶段,需要拓宽视野、更新理念,引进新的管理手段和机制。针对动车组现代化技术高度集成、运用安全风险大、检修质量要求高的特点,“走出去、请进来”,学习路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做法和经验是一条捷径。通过组织考察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局属工电供一体化的客专维修基地,聘请南车株洲电机公司管理团队举办讲座,参观他们在现场管理中运用6S管理的实际效果,各动车所管理人员迅速理解了6S管理概念、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管理层的意识和决心,为在各动车所全面实施6S管理打好了基础。

3.全员开展6S管理活动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全员参与是保证6S管理落到实处、持之以恒的重要保障。各动车所利用宣传栏、办公网、标语、简报、有奖征文、安全教育卡片、编 制《6S管理活动简报》等多种宣传形式,宣传学习《6S管理实践手册》及相关管理要求,营造人人都参与、人人都行动、人人都改进的良好氛围。除了举办6S管理基础知识培训班,各动车所还及时将6S管理活动的基础知识纳入模块化教育平台,并下发关于开展全员培训教育的通知,各动车所按照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开展6S管理知识的培训活动。

4.树立开展6S管理活动示范典型。6S推进活动首先选取了2012年发生 “10.20”动车组热轴事故的南翔动车所开展试点,对动车所管理进行重点整改,从材料工具清理、配件材料配送入手,整治现场作业习惯;从作业指导书修订入手,优化生产作业流程;从现场定臵管理、可视化管理入手,创建整洁有序环境;从生产管理信息化入手,提高管理组织效能;从强化干部履职入手,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全面开展动车所6S管理活动在思路、方法、措施等方面树立了典型,作为其他动车所的学习示范。

三、动车所推行6S管理的实施效果 1.6S管理成为动车所管理的新“基因”

上海局各动车所通过近两年年的6S管理活动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基于6S管理方法的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制度,实现了对现场作业即时、全面、透明、规范的标准化管理,6S管理的引进和拓展,有机融合了以往多个管理平台,有机融合了管理制度和职工行为的空间,为动车所规范管理注入了新的“基因”。2.6S管理成为动车所提升的新“能量”

动车所通过开展6S管理活动,建立了多个6S管理学习小组,管理人员和职工共同参与,构建了学习交流平台,互学互长,为动车所的发展和改善出谋划策,各动车所持续改进管理的氛围浓厚,职工参与管理改进,多项改进建议已被采纳,付诸实践,完善了现场管理,促进了职工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创新管理中来,成为动车所提升的新“能量”。

3.6S管理成为动车所形象的新“名片”

动车所自推行6S管理以来,在全面追求管理和质量的同时,重视检修场所整洁有序的外美效果,划分区域色带,张贴警示标识,树立提示看板,职工执行落实管理标准已经形成常态,促进了职工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遵章守纪、按标作业”成为了一种自觉行为,去年,多个动车所在部、局各级的检查验收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总公司举办的动车组机械师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一名,包揽个人全能前三名,6S管理成为动车所展示形象的新“名片 ”。

4.安全质量效益

2013年上海动车段年未发生行车一般D类及以上事故,未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动车组年平均百万公里故障率为0.52,位列全路第2位,全年顺利完成大小调图16此,动车组累计走形1亿257万公里,单日最高上线动车组204列,累计完成一级修 15 58098组,二级修62组,并取得CRH2CRH380BL型动车组三级修自主检修资质,为全局动车组运行安全稳定做出了贡献。

成果主要创造人: 池毓敢

成果参与创造人: 张 伟、叶 丹、韩一平、杨四海、陈 刚、肖 斌

篇2:6s管理示范点创建标准

一、创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乡镇(街道)标准

1.组织机构。有完善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有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

2.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健全,每年至少举行1—2次综合性应急演练,演练方案和影视资料健全完备。

3.制度建设。健全应急管理各项制度(包括应急值守、信息报送、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制度上墙)。

4.值守应急和信息报送。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安排有值班人员,有固定的应急管理信息员,能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信息,值班工作制度健全,信息报送及时、客观、准确。

5.应急物资。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器械,建成应急避难场所,有明显的标识指引。

6.科普宣教。制定培训与宣传教育方案,每年对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干部进行至少1次以上的培训。加强应急知识宣教工作,每年举行2次以上宣传咨询活动。乡镇主要街道和行政村(社区)都设有宣传栏。

7.队伍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全部建立,并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培训演练计划得到落实。

8.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深入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坚决落实风险隐患整改措施,遏制发生较大以上突发事件。

9.应急处置。信息报告迅速、畅通,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事件发生态势,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力量,形成合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紧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

三、创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企业标准

1.组织机构。有完善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有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

2.应急预案。有各类相关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1次应急演练。

3.制度建设。健全应急管理各项制度(包括应急值守、信息报送、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制度上墙)。

4.值守应急和信息报送。有值班室和视频监控室,有人员负责值班,值班工作制度健全;有固定的应急管理信息员负责信息报送,信息报送及时、客观、准确。

5.应急物资。配备一定的应急物资和器械;在厂区合适位置设立应急避难场所,有明显的标识指引;各类紧急通道畅通,有明显的标识指引。

6.科普宣教。设有宣传栏;制定培训与宣传教育方案,加强对企业员工、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信息报告员的培训,每年至少举行1次培训。

7.队伍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信息报告员队伍全部建立,并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得到落实。

8.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坚决落实整改措施,突出治理重大隐患,没有发生人员死亡的各类突发事件。

9.应急处置。信息报告迅速、畅通,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事件发生态势,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标准向上级报告;根据实际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紧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

五、创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医疗机构标准

1.组织机构。有完善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有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

2.应急预案。有相关应急预案,针对易发多发事故及其危害程度,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

3.制度建设。应急管理各项制度,包括办文、值守应急、信息报送、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制度健全,并上墙。

4.值守应急和信息报送。有值班室或视频监控室,有固定的人员负责信息报送,信息报送及时、客观、准确。

5.科普宣教。加强应急知识宣教工作,设有宣传栏,每年举行1次以上宣传咨询活动。

6.队伍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建立,并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得到落实。

篇3:6s管理示范点创建标准

会上, 孙华山强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 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目标指明了努力方向。孙华山高度肯定了被表彰班组和班组长为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做出的积极贡献和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他指出,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 部署了各项工作任务, 新修订颁布的《安全生产法》, 为推进依法治安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希望广大企业和干部职工, 认清形势发展要求, 积极主动作为, 以更大更多的新成效新成绩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 确保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一是认真宣贯新《安全生产法》, 着力形成依法治安的浓厚氛围;二是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着力争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的模范典型;三是持续强化创建基础, 着力提升安全标准化质量水平;四是积极落实从业人员权利义务, 着力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健康。

赵铁锤在总结讲话中指出,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 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石, 是组织广大职工与企业共谋发展、共同进步的主要载体。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近年来的重点工作。“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创建活动”开展一年多以来, 取得了积极成果:一是创新班组工作方法,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是培养了一批管理骨干, 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四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推动安全形势好转。他要求, 各会员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 着力推进依法治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继续推动“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创建活动”全面开展, 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要全面推广班组安全建设经验;要不断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创新;要加强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篇4:6s管理示范点创建标准

1.项目基本情况

1.1 项目计划情况 “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共安排我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项目14项,涉及13个县(市、区)。其中:粮食类7项、特产类1项、水果类1 项、蔬菜类5项。项目资金总投入310万元,示范规模81.3万亩,建立核心示范区29个,核心示范区面积28万亩,依托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辐射带动周围农户2.8万户,核心示范区农民收入同比平均增加12.8%。

1.2项目考核验收情况 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考核验收的通知》(农办质〔2011〕41号)要求,在各项目创建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确定2011年考核验收12个项目。 2011年10月13日~2011年11月10日,省农委组织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考核验收组,按照《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考核验收规范》的要求,采取“听、看、查、问、谈”的方式对2006~2010年全省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项目进行了考核验收。严格对照《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考核验收评价表》进行了考核评定。考核验收组专家一致认为:2011年考核验收的12个项目创建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管理到位、工作措施得力、示范效果明显,达到了项目创建要求,全部通过考核验收。

2.主要成效

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使标准化示范区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农业生产经营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生产者标准化的意识普遍提高,为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2.1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升 通过示范县创建,项目区内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都得到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及广大农民的责任主体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通过核心示范区建设,起到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项目实施县示范产品相关产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项目实施县从没有发生任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2.2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增强 通过标准化示范县创建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农业标准化的大发展,品牌意识明显增强。如:柳河全县范围内30万亩水稻所产大米,全部被国家工商局确认为“姜家店大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舒兰市华丰米业公司生产的“平安牌’大米为先导,在产品包装、市场营销上有效整合,带动发展了“米贼”、“御鼎贡米”和“舒禾牌”等新兴品牌,“丰珠牌”舒兰贡米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吉林省优质名牌产品;前郭县“德佶牌”、“二马泡牌”大米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敦化、珲春、和龙等市的“三品”规模及数量得到不断扩大和增加。各标准化创建县建设的核心示范区示范品种均通过了“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

2.3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在“十一五”期间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中,27个核心示范区农民共增收15亿元,人均增收超1000元。标准化示范县三年的创建期内,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500元,比创建前平均增长30%以上。通过项目实施,各项目县基本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同时生产基地实现了种子良种化、生产规模化、种植规范化,强化产地环境监测,推行平衡配方施肥技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效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2.4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在项目创建期间,各项目创建县加大了农产品监控力度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并采取日常监测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所辖区域农产品加大抽检数量,扩大抽检范围,适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有的放矢调整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示范区内农业投入品的监控力度,整顿农资市场秩序,開展拉网式排查高毒高残农药的销售使用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将投入品检查信息采取日报、周报和月报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杜绝了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3.主要做法

在示范县创建过程中,重点围绕“两提两增”,即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协会和农户进行生产,在核心示范区建立生产档案、投入品使用记录和产品标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对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

3.1加强领导,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各示范创建县(市)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均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副县(市)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农业、质监、工商、发改、财政、核心示范区有关乡镇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单位,在县(市)农业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整体实施。同时,将项目示范建设任务纳入政府对核心示范区有关乡镇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各乡镇也具体落实了项目负责人,把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纳入目标管理,县(市)里落实承包责任,责任到人、任务到人、措施到位,严格考核,充分调动了市、乡、村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保证了标准化示范县建设顺利开展。

3.2政策扶持,建立完善的支撑体系 各县(市)立足本地实际,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在资金、技术支撑、品牌创建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措施,对项目区资金、项目、技术集成,支持生产技术标准推广、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病虫害防治、核心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认证、生产基地与示范区等建设,夯实了标准化生产基础。同时,各项目县都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筹建了检验机构,对示范区的示范农产品进行的效监管和农残检测。如:柳河县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发了5个文件,完善了示范县创建过程中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为示范县创建工作给予政府扶持。

3.3强化管理,健全规范的服务体系 一是抓好技术指导服务。各地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职技术服务队伍,进村入户,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集中解决核心示范区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印发农业标准化知识手册和利用农业信息的网络体系,做好项目示范区建设中的标准化技术指导、质量标准、产品市场状况等信息服务工作,为核心示范基地在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信息等方面做好指导服务工作;二是强化生产过程监管。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程,做好示范区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支持和认真指导各基地乡镇开展产地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强化法制管理,加强技术标准、产品检测检验、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等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做好产品质量的监控。联合工商、农业执法、质检等部门,切实抓好肥料、农药等投入品和产地环境的监测检验工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有效保障;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切实加强技术培训工作,把科研、培训与生产结合起来,把试验、示范与推广结合起来,把科技推广成效与科技人员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各项目县共举办标准化示范管理技术培训班508期、培训农民3.5万人(次);技术骨干培训班28期,培训技术骨干4600多人(次);开展咨询宣传210场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6万份(册)。实现了科学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3.4示范带动,推广效果不断深入 以核心示范区乡镇和示范村为突破口,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加大采用专用优质抗病品种、科学合理施肥、科学用药等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的推广力度,以示范点建设为依托,大力推广农业投入品使用过程中的标准化、规范化,推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肥料,解决为追求产量而过量用肥现象;实行种植技术标准化,推广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的种植技术规程,同时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的种植模式,使农户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生产技术更加规范,产品质量和经济效得到明显。(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供稿)

篇5:6s管理示范点创建标准

——姜堰区东桥中心小学南校区创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示范校工作汇报

根据泰州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开展

爱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了把爱洒向每位学生,我们要求教师在一切工作中,首先要保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我们〈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照泰州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示范校评估细则,我校基于《标准》,群策群力,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示范校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现就我校的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爱是一切,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的措施主要是把好“四关”:一是把好“招生关”,维护学生平等入学权利,让招生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并尽最大可能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二是把好“收费关”。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项目、标准、程序来收费。多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乱收费事件。三是把好“编班关”。通过抽签、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给学生分班,根据教师的年龄、知识、能力结构等情况均衡配置到不同班级,尊重学生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四是把好“巩固关”。加强学籍管理和辍学防控工作,组织教师研读《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学校级)》,制定下发了《东桥中心小学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与各负责人签订责任书。近十年,我校在校生巩固率达100%。五是把好“特殊儿童档案关”。为学困生、贫困生、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特异体质儿童等特殊学生建立了专门档案,制订了特殊儿童帮扶制度,开展了“同在蓝天下,快乐共成长”的关爱行动。六是把好“食品安全关”。加强食堂管理力量,加强了食品采购、加工、分发等各环节的规范管理,每周一公示一周菜谱,定期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到校陪餐。目前我校在校代伙吃午饭的学生近700人,代伙学生对食堂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非常满意。

二、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将《小学生守则》和《姜堰区中小学生100个好习惯》细化成《东桥中心小学南校区文明礼仪习惯20条》,对学生进行“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公共

礼仪”序列教育。通过开展“文明小餐桌”评选、“四星八家”评选、“完美教室”评比、“流动红旗”评比,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做义工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健康辅导课,开辟心理咨询室,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们积极开展学本课堂研究,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加强学法指导和习惯养成训练,充分利用“泰微课”“E平台”等网上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我校在开齐开足体育课之前提下,开展了生动有趣、富有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和体育社团活动,竹竿舞、兔子舞、冬季跑操等活动项目得到了来我校考察的教育代表团的高度评价。我校被评为泰州市阳光体育示范校、泰州市体质健康定点学校、2014年校园足球先进集体、江苏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

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多年来,我校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认真贯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和学校艺术教育要求,坚持“面向全体、培养特长、提高素质、讲求实效”的原则,开发艺术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社团活动,大力实施艺术教育。学校被评为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为培养学生生活本领,学校进行了课程整合改革,将周三下午三节课连排,用于学生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本学期,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先后到附近的果园、博物馆、高二适纪念馆、社区进行实践活动,学生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生存技能。

三、德才兼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我校制订了《东桥小学加强教师培训管理的意见》,每学期初都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活动,每次培训都实行教师签到制度,并为每个教师建立了专业发展档案,50周岁以下教师人人制订了个人发展三年规划。为加快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学校还成立了东桥小学教育集团教师发展学校,大力实施“名优教师培养行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晒自己”等办法,有计划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和异域教研互动,著名特级教师吴勇、王笑梅、著名作家祁智、黄蓓佳等先后来校授课、讲学。我校先后与泰州实小、连云港墟沟中心小学、兴

化实小、泰州城东小学等名校都开展过教学研讨活动,有力提升了培训的质量。为鼓励教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类培训活动,鼓励他们通过自学、函授等方式提升学历层次,我校加大了培训资金投入力度,2014学年学校公用经费计1890323元,投入教师培训的费用达152335元,占公用经费的8.1%。目前我校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专科及以上学历达标率为98%。为了满足教师电子备课的需要,方便教师集体备课、互动交流,我校高标准建成自动录播室、电子备课室、多功能报告厅,成立了语、数、英、体艺学科中心组,出台了《东桥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方案》,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开展教研活动。

四、多措并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实行教师课表公示制度、中层干部逐日巡查制度,并将考查结果与绩效考核挂职钩,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二是大力实施“六大行动”(名优教师培养行动、尚美课堂展示行动、课题研究优化行动、学科教学并进行动、校园文化显露行动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均衡发展。三是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发挥团队整体优势。四是建立质量监测机制,及时掌握教学状态,调整教学策略。五是实施课程整合方案,广泛开展社团活动,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东桥小学60个学生社团“招兵买马”》刊登于《姜堰日报·教育周刊》2015年第7期上。近十年来,学校年年在区素质教育质量考核中荣获第一名。2014年我校荣获“新教育实验先进学校”,2015年获得“姜堰区教科研先进学校”称号。

五、“三位一体”,营造和谐安全环境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安全监控网络,与教师、家长签订了学生安全管理责任书,落实了晨检、午检日报制度,每学期都组织学生、教职工体检,举办安全应急演练,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按照省市规定的要求配齐、配足专职保安人员,保安工作规范到位,做到“技防、人防、物防”三结合。学校还与当地政府、辖区派出所、区法院、区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紧密合作,解决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学生营造和谐安全环境。

六、积极作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我校坚持依法制校,制订了《泰州市姜堰区东桥中心小学南校区章程》,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成立了校级、年级家长委员会,建立了班级

QQ群,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综合育人网络和社会监督机制。通过开展“家长评教评校”“家长开放日活动”、召开教代会来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我校主动争取当地政府、关工委、社区居委会等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加快学校改革发展。在姜堰区委区政府、姜堰区教育局、姜堰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南校区2012年8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创建现代化学校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我校与学生家庭、社区、当地政府关系融洽,协作紧密,合力育人效果优良。

篇6:6s管理示范点创建标准

2018年5月21日

目 录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简介

第二部分: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第三部分:班组安全管理的基本做法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简介

班组是油汽聚集场所,员工每天所面对的是众多油汽、机械、压力容器,主要危险为火灾爆炸、人员中毒、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井喷污染等职业危害。针对井站设备多而杂,涉及到的危险点多面广,员工操作风险较大、承包商施工风险掌控难等现状。2号站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系列文件精神为主线,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持续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行动,不断提高班组员工素质能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严格操作技能过程控制,促进全员安全责任履行和措施落实;积极创建安全文化,营造良好的班组安全管理氛围,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

第二部分 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为认真创建安全标准化示范班组,2号站以安全管理标准化达标创建为契机,按照“全面启动、分级推进、融入实践、注重实效”的原则统筹推进。

一是统一思想,制定标准。2号站在征求班组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班组实际,从班组员工应具备的安全素质、班组安全活动的开展与规范、岗位日常安全检查、规范操作技能等方面,指导班组职工熟悉掌握班组安全工作要做什么、怎么做及做到什么程度,将安全管理的要求具体化、内容标准化。

二是选树典型,重点突破。2号站将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建设与

各项安全检查活动结合起来,从每次的安全检查中找寻班组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整改,杜绝安全隐患。开展以作业全过程控制为核心的班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操作标准,构建了班组岗位绩效管理体系,强化了日常操作中的危险预知与风险管控。

三是分级推进、按月考评验收。2号站每月检查班组职工对操作规程及各站安全规章制度的掌握情况,并在班组内部进行检查通报,并将检查情况纳入各职工的奖金考核。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与推进,班组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日常的行为规范严格按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进行,为保持班组持续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部分 班组安全管理的基本做法

1、加强班组基础制度建设,完善班组安全管理体系

全站高度重视班组基础制度建设,完善了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交接班制度、班组会议制度、操作规程等一整套班组安全管理规定。优化了班组基础工作,引导班组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活动实效上,促进班组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职工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

2、健全班组安全责任评价体系,明确员工安全责任

为推进员工安全职责落实,推行职工安全责任区,全面推进员工安全风险抵押承包工作,将员工主动查隐患、无“三违”作为风险抵押兑现的重要内容,所在责任区完成安全达标创建、安全工作绩效良好的班组长,单位给予专项奖励兑现。

为进一步发挥好员工安全专项承包的作用,修订完善员工安全责任履行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更具写实性、可操作性,考评细则进一步数字化、具体化、标准化。并建立安全责任制考评台账,将日常责任制考评与经济收入结合起来,严格执行考核规定,不断激发员工抓好班组安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发挥员工“站队当家人”的作用。

3、强化设备设施安全监管,提升现场标准化水平

良好的现场安全环境、齐全有效的现场安全设备设施是企业生产安全顺行的必要条件,现场安全标准化是班组安全标准化的重要保障。海南2号站始终将生产经营现场的安全条件改善和本质安全水平提升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要求做到重点部位、重要设备设施、配套安全设备设施等数量、状况“一口清”,建立完善管理台帐,并对照规范、标准对现场危险源监控情况、设备设施本质安全状况、安全设备设施配备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对安全通道、平台、栏杆、架空管道及可燃气体监测、设备设施、安全警示与标识等现场管理应达到要求和标准进行明确。

4、加强外来施工作业过程控制管理

针对易燃易爆区域动火、登高、起重吊装、挖掘、临时用电等作业的高风险,有效强化落实作业中的危害辨识与风险管控,班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5、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员工本质化安全要求

为将职工打造成“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型员工,班组开展全员安全“双考”(考试、考核)活动,考试内容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规章制度等必知必会内容,所有职工全部安全专项培训和闭卷考

试,“双考”成绩严格与奖金挂钩,通过“双考”工作的实施,为班组安全工作提供了深厚的管理基础。

6、全面创建安全文化,构建班组安全发展的良性机制

2号站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严格管理,遵章守纪”的安全文化理念,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活动。宣传画报上墙活动,时刻提醒职工注意安全风险;安全手册的推广,保证职工随时学习安全防护知识;履职卡的建立可让职工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岗位风险、业务风险及对自己岗位的危害分析。通过各项安全活动,对创建安全文化,构建班组安全发展的良性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篇7:6s管理示范点创建标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动江苏省地方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贯彻执行,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以下简称示范创建)活动,提升知识产权综合管理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示范创建工作遵循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原则。参与示范创建的企业应当认真贯彻执行《规范》的要求,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领导机制、组织保障机制、人员保障机制和各项制度,形成贯穿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现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

第三条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负责示范创建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江苏境内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方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

第二章 组织创建

第五条 省知识产权局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全省示范创建工作的总体规划,结合各市实际情况,按制定和下达各市示范创建培育指导性计划。各省辖市知识产权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具体负责本地区示范创建企业的组织申报工作。

第六条 每年底开展下一示范创建的申报工作。

第七条 凡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且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均可申报:

(一)企业领导层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意识,配备有专职知识产权和专(兼)职标准化工作人员,具有较好的知识产权和标准化管理基础;

(二)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拥有相应的专利、商标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拥有量10件以上;

(三)能够为示范创建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经费和物质条件保障;

(四)通过示范创建工作的开展能够对全省企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第八条 申报企业应当填写《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单位申报表》一式两份,向所在地省辖市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

第九条 各省辖市知识产权局受理申请后,应按照省知识产权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指导性计划,会同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筛选,并及时向省知识产权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推荐,经审核后确定示范创建培育企业。

第三章 创建培育

第十条 省知识产权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加强对示范创建工作的指导与服务,为各市的培训工作提供师资、教材、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第十一条 各省辖市知识产权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加强对本地

区示范创建企业的具体业务指导和服务,对列入示范创建培育计划的企业实施《规范》的集中培训,重点培训《规范》内容、创建要求及评价标准,促进企业对《规范》的理解把握和全面执行。

第十二 条各地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应发挥宣传培训、咨询服务的作用,为企业示范创建提供服务。

第十三 条各示范创建企业应对照《规范》的要求,对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大力开展企业内部对《规范》的宣贯工作,不断改进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按《规范》要求全面执行。

第四章 绩效评价

第十四条 示范创建期限为两年,自确认并发布各示范创建企业名单之日起计算。

第十五 条创建期满并申请绩效评价的企业,应当按照省知识产权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规定的时间要求,及时向所在地省辖市知识产权局提交下列材料:

(一)《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绩效评价申报表》;

(二)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总结;

(三)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作手册(包括:本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方针和目标、组织体系、人员配备、制度规范以及与知识产权资源管理、运行控制、检查分析和持续改进等活动相关的工作流程图、表);

(四)本企业在示范创建工作中形成的各类知识产权管理活动记

录、工作性文件和台账资料等。

第十六条 省知识产权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组,依据《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绩效评价标准》,对提出申请的企业实施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

第十七条 专家组应当由企业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管理以及相关教学研究和服务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成员应为5人以上的单数。

第十八条 评价流程:

(一)实施评价前,认真阅读企业上报的示范创建工作总结材料及相关附件材料;

(二)听取示范创建工作的汇报,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质询,必要时可进行现场考核;

(三)根据示范创建工作总结材料、企业汇报和质询情况,对照《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绩效评价标准》,独立给出评价意见。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九条 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合格者,由省知识产权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颁发“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单位”证书。示范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由企业申请,各省辖市知识产权局会同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复核,通过复核的延展三年。

第二十条 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者,由省级财政给予奖励。其所在地市、县(市、区)财政可给予相应的配套奖励。

第二十一条 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合格者,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设立的专利申请资助资金、各类专项工作计划,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予以支持。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当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对弄虚作假或在绩效评价中有行贿等违规违纪行为的,一经发现取消其申报资格,已通过评价考核的追回证书,并予通报批评。已实施奖励的,追回奖励资金。

第二十三条 专家组应当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企业贯彻《规范》的实施绩效作出评价,并对所评价企业的相关信息负有保密义务。对违反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或取消评审资格,触犯刑法的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四条 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同级财政设立的示范创建奖励资金使用,应当专款专用,并接受同级财政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篇8:6s管理示范点创建标准

1 标准化创建工作现状

1.1 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

清水农场已建成2个农机中心,机具库棚3座,建筑面积6 000 m2,配套有维修车间1座,配件库房1座,办公室、值班室各2座,会议室1座。农机具安装调整平台、警卫室、大门、围墙及供电设施齐全,机务区配备有灭火器、沙箱等消防器材,环境整洁,周边绿化良好。

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及农具分开统一停放,摆放整齐,机具清洁,不脏不乱,入库率达到93%。机务区有专人管理,配备管理人员2人、安保人员2人。

1.2 农机具标准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机户更新农机具的积极性。2013—2014年度,合计补贴372台(套)农机具,补贴金额780多万元。截至2014年底,实有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合计6 800万元,资产净值达5 500万元,农机具新度系数为81%。

农场不断加强农机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机车技术档案,存档保管。农机中心内停放的拖拉机、插秧机及收割机等动力机械保持“五净”、“四不漏”和“一完好”,作业机具达到”“三灵活”、“五不”和“一完好”的技术要求。

1.3 田间作业标准化

农场组织开展生产劳动合作的农机具规模化作业及配套作业。农场主要作物是水稻,作业项目包括育苗、春翻、春旋、耙地、插秧、喷药、收获、茎秆还田和秋翻9项作业。根据农场实际情况,各项作业符合本地农艺要求,建立健全了农场各项农机作业质量标准。

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农机户认真填写工作日记,单车有核算,严格按照农场农机作业操作技术标准作业。

农机具配比平均为1:3,充分显示出机组能保持良好的经济性和动力性,避免长期轻负荷或超负荷作业。

作业质量合格率达100%,作业质量的检查主要以各分场自查为主,农机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在每项农机作业的前、中、后都和农机户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指导、技术培训。每个作业期结束,农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田间质量检查,在全年检查中合格率达100%。

2014年,农场参加农机标准化创建活动,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农场制订统一的作业收费标准,实行优机、优质、优价政策,严格按照农场制定的《田间作业标准亩折合系数收费标准》和《农机作业收费标准》进行计算和收费。

1.4 农机具维修保养标准化

农机具统一修理、统一标准,春修和秋修相结合,归类挂牌摆放,统一喷漆,修理完毕检查验收,明确责任,确保合格率在96%以上。建立了农机具保养、维修、保管、操作规程,按时按规范操作,建有维修记录技术档案。

1.5 管理体系建设

围绕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创建活动,制定下发了农机标准化活动方案,同时下发文件到各个单位,落实农机标准化建设。建立了农机标准化管理机构,机构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制定农机管理办法、农机作业标准、收费标准和管理制度等,财务有计划、核算、分析和总结农机服务体系完善。

制定农机岗位责任制度、机务区管理制度、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安全生产制度、职业保护制度、维护修理制度及信息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包含标准化管理岗位的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自查自检,年终按标准化条例进行考核,使岗位工作标准落到实处,推进农机标准化工作全面、优质和高效开展。

农机标准化活动的主体是职工,鼓励农机职工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利用广播、网络及手册等宣传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的创建。将农机标准化创建要求发放到每位农机户,深入田间地头,对广大农机手、农户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农机标准化知识宣传教育。开展农机标准化培训,利用科技之冬、现场会和培训班等各种有效形式,分别对农机管理干部和农机操作人员培训200人次。详细讲解了农机标准化管理标准和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范围、补贴程序、购置补贴机具种类及生产安全等内容,并发放了《清水农场农机管理标准》手册和宣传资料等。为保护农机户的合法权益,增加职工收入,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7个,提高了装备水平和生产组织化水平,推广新技术,立足农场,面向社会,占领市场。

推广宽窄行插秧机、侧深施肥插秧机。宽窄行插秧机插秧有利于稻田养蟹,增加200~300元/亩效益。测深施肥插秧机插秧减少了用工,提高了化肥利用率。推广适合于本地区水稻生产的高架喷药机械、农用植保飞机,不伤水稻、喷洒均匀、污染少,适合农艺技术要求。

1.6 安全生产标准化

建立组织领导,构建创建体系。将“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纳入到农场议事日程,建立了“农场主管领导主导、农机做主、部门配合、各方参与”的创建体系。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入户率及驾驶员持证率在95%以上,违章率明显降低,安全率明显上升。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等宣传创建“平安农机”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加大田检路查,2014年共计检查65人(车)次,纠正违章26人(车)次,较好地预防与减少了农机事故的发生。

1.7 队伍建设标准化

建立健全农机管理体系,农场成立了由农场场长任组长,主管农业副厂长任副组长,农机、农业、财务、安全等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农机人员岗位培训120余人次,驾驶人员持证上岗率达98%,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达100%。

2 标准化创建工作效果分析

通过农机标准化创建,完善制定农场农机管理标准、农机管理制度等,全面提升了农场农机标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2014年,农场农业机械购置投入463万元,使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130万元,新增农业机械动力1 800kW。同时农机中心库区总投资210万元,机务区总面积1万m2,解决了合作社农机具停放困难的问题。

农场在稳定常规技术的同时,加大了各类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带动职工立体化种植养殖,使平均效益增加约300元/亩,促进了多元收入。

农机具常年完好率在97.5%以上,平均耗油量比实施标准化前减少1.2升/亩。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5%,比2013年提高5%,农机作业总收入950万元,比2013年提高50万元,农机跨区作业收入260万元,农机户收入普遍提高2 000元。

规范田间作业标准,建立农机作业质量检查和考核制度,水稻的耕、种、收田间作业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杜绝了个体经营乱收费、作业质量差和长期拖欠作业费等问题,规范了作业市场,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拖拉机、收割机挂牌率达100%,检验率达98%,2014年全场农机安全生产无死亡事故发生。

3 今后展望

要进一步加强农机标准化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更好发挥农场农业机械化的示范带头作用,使农场成为国家农机标准化创建工作的试点单位和农场对外展示农机标准化创建工作的窗口及名片。

农业机械化就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2015年,清水农场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准备建农机具停放棚2座,完善场院监控设备,继续投入农机具补贴等,预计投资600万元。逐步解决农机具露天摆放问题,并加强农机驾驶员技术培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继续贯彻落实农机标准化创建工作,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实现适时、优质、高效、低耗和安全的农机化生产。

推进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扩大经营规模,使农场入社农机户在60%以上。

上一篇:雪范文500字作文下一篇:入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