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目录及封面

2024-05-15

应急预案目录及封面(通用8篇)

篇1:应急预案目录及封面

目录

1学校各种应急预案领导小组····························1 2六苴镇明德小学安全工作应急预案······················2 3明德小学校园暴力和非法入侵事件的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8 4明德小学预防火灾和地震安全应急演练预案·············12 5学校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15 6六苴镇明德小学抗旱保教应急预案·····················19 7运动会安全实施方案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安全应急预案···24 8明德小学甲型H1NI流感防治应急预案··················28 9明德小学文艺晚会紧急疏散应急预案···················32 10六苴镇明德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34 11物品被盗应急预案··································36 12交通事故应急预案·································37 14防洪应急预案······································38 15火灾应急预案······································39 16地震应急预案······································40

学校营养餐管

理制度汇编

大姚县六苴镇明德小学

总务处

篇2:应急预案目录及封面

市内办公生活小区IV标段工程

篇3:我国应急预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应急预案管理,问题,对策

1 前言

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我国开始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其核心的内容简要概括为“一案三制”。一案即是应急预案,三制包括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其中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基础,它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迅速、有效、有序的行动方案,同时成为不断发展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的重要抓手。在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一案”促“三制”的作用得到明显体现。

我国“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以全面整合为主要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这一规定来源于国家总体预案,并且国家总体预案中的重要内容直接成为该法中的条款。国家级、省级应急预案的发布,对应急管理实践发挥着重要的规范和指引功能,并成为应急法律体系的一部分。2006年7月,《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见http://www.chinajjjy.gov.cn/html/zhengcefagui/falvfagui/2011/0919/2525.html), 这正是国家总体预案关于“工作原则”提出的具体要求。应急预案中的运行机制包括预防准备、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决策指挥、公共沟通、社会动员、恢复重建、调查评估、应急保障等,成为各级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全过程中各种制度化、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我国的应急预案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基础性支撑,为我国应急管理从单一性到综合性、临时性到制度性、封闭性到开放性、应急性到保障性的积极转变发挥了关键作用。

2 我国应急预案管理现状

应急预案要在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效力,离不开应急预案的科学管理,应急预案管理涉及的内容主要有预案编制、批准、发布、备案、修订完善、培训和演练等诸多环节。我国应急预案的管理已经以国家的应急管理体制和现有应急预案体系为基础形成了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归口管理、分级实施的管理原则,应急预案的管理正逐步向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国务院相关部门以及各地区如广东、北京、山西、湖南、山东、重庆、吉林、青海等都颁布实施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对本地区、本部门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修订、培训与演练建立了相应的制度,这些具有较好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对我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预案编制覆盖全面,深度扩展。目前,我国以突发公共事件国家总体预案为总纲,形成了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部门、地方、企事业单位、大型活动等六个层次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据初步统计,全国累计编制的应急预案已经超过百万件。预案编制延伸到社会组成的基本单元,从国家、地方政府逐步深入到企业、乡镇、社区、学校、医院和家庭;预案覆盖领域不断扩展,目前已在食品安全、海上搜救、气象应急、化学伤害、信息安全等诸多领域编制了应急预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广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

(2)预案评审逐步严谨、公正。一些部门或单位建立了应急预案评审制度,明确评估方法、统一评估程序、确定评估要点,为应急预案的评审提供重要指导,例如国家安监总局制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此外,为了确保评审工作科学、公正、高效、有序, 一些地区还积极研究预案评审的保障措施,确保评审专家团队的专业素质,严格专家队伍的管理。

(3)预案宣传、培训成效明显。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总体实施方案》,以国家预案体系为核心、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以典型案例为抓手,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在国务院各部门、各省(市、区)政府及市、县基层得到了积极响应,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样、形式各异的应急预案宣传教育活动。

(4)预案演练日趋规范。随着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的完善,政府及公众对应急预案演练的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断提升。应急预案演练是提高灾害防范与应对能力的重要途径。2011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狠抓预案落实工作,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特别是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的预案,要通过开展联合演练等方式,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见 http://www.chinajjjy.gov.cn/html/zhengcefagui/falvfagui/2011/0919/2525.html),演练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

(5)预案修订仍需强化。从我国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应急预的重视不够,在实践中对已经制定的预案进行修订的情况较为少见,预案修订的主动性差;即使一些预案进行了修订,也是按照预案修订最长年限进行。

3 应急预案管理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应急预案现状分析,可见我国现有应急预案体系尽管在预案的完备性、层次性、针对性以及预案的编制与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无法充分满足日益严峻的应急管理形势的需求。其主要的问题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应急预案未充分体现应急准备。当今社会,灾害从单一种类向多种灾害转变,应急预案也要从仅仅强调应急救援与处置向应急全过程的准备理念、方法及程序转变。目前我国各种应急预案主要强调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援处置,预案视为现场救援的行动方案,对应急管理的认识仍然处于被动响应而非主动准备。应急预案中缺乏对预案适用对象或区域准确、全面、深入的危险辨识与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等基本分析。应急预案中对突发事件场景的设计过于简单,没有考虑多种因素综合交织而产生的最困难、最具破坏性的极端情况以及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果对应急资源的需求,无法为有效的应急准备提供依据。此外,应急预案中对各种资源准备要求及程序的规定过于笼统,没有明确的归属和责任分工,还未形成规范性、制度化的准备流程。

第二,应急预案体系结构亟待完善。我国应急管理刚开始起步,构建应急预案体系是为了尽快满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需要,但预案体系构建未充分进行整体规划和严谨的层级推进,使得应急预案体系结构、分类存在一些不足。各级各类预案间未能紧密关联、匹配和有机衔接;应急预案从中央到地方没有形成国家战略层面、战术层面的层次,也未能体现逐级细化的特征,而是呈现“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的局面;应急预案的分类体系不够完善、全面,现有的预案分类体系以事件性质、应急职能部门为基础,容易忽略突发事件的关联性、综合性和转化,在跨区域、多领域突发事件综合应对时效率不高;部门预案与专项预案有些交叉混淆,在内容上存在彼此重叠和矛盾的现象。此外,现有的应急预案体系还缺少恢复重建预案和为极有可能遭到破坏的重要基础设施及关键资源编制的应急预案。

第三,应急预案编制的适用性、可操作性有待提高。编制规范性是预案实施效果的可靠保障。我国应急预案编制中缺乏权威、系统、全面技术规范统一指导,在编制过程中没有严格、缜密的“质量控制”,预案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一些地方在应急预案编制中,应急相关部门及人员参与不充分,应急职责分工不到位,应急预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证;预案中程式化的语言多、内容不完备,核心要素不齐全,对决策指挥、协调机制、物资保障等应急信息缺乏系统详细的描述,适用性不强;预案编制中把最终的文本作为编制的终极目标,而忽略了编制过程中对于相关人员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促进作用;预案编制完成后缺乏有效的评审,使得预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实用性无法得到验证。

第四,应急预案持续性管理尚未形成。应急预案通常在突发事件前中后过程中可以发挥三大功能,即消除隐患、及时响应、动态调整。应急预案是一个持续动态调整的过程,是需要不断完善改进的。目前预案的动态管理相对滞后,一些地方及部门未充分认识到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预案的发布当成终点,使预案成为“编而不用”的文本文件。应急预案中对修订的时间和程序没有明确要求,很多既成的预案没有根据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经验、预案演练后的总结评估以及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和法律法规变化进行及时修订更改。

4 应急预案管理的对策

在认识到我国应急预案管理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我们应清醒地看到预案管理对于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统一的指挥决策、强大的社会动员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就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应急预案中的应急准备。应急准备作为应急管理中的独立环节,对于应急管理有独特的效用。应急预案在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置能力的同时,重视应急准备能力的构建,以有效减轻灾害的危害性后果。应急准备的内容:一是筹措和调配可用资源。广义上的可用资源涉及组织机构、法律法规、行动规程等,狭义上的资源则是指资金、人力、知识、技术、设备、基础设施等,而这两类资源都应在预案中尽可能地明确责任主体。 二是脆弱性分析。脆弱性分析是一种频繁出现的管理行为,在应急准备活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脆弱性是指个人、组织、社区或社会在灾害状态下容易遭受损失与侵害的可能性。应急准备中的脆弱性分析,主要是对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灾害的受害者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即确定其可以多大程度抵御风险。预案中通常要考虑个人、组织等面临灾害可以使用的资源、调配资源的能力、可能采取的应对行动等;此外,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能够促使脆弱性增大或者减弱,以确定影响因素来为最大限度降低脆弱性做好准备。

(2)规范预案编制,加强动态管理。国家预案体系总体框架和发展规划是建立以应急准备框架为宏观指导,以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为科学支撑,以突发事件标准化管理系统为技术基础的应急预案体系,要求预案编制从国家层面制定应急预案编制总则,分类指导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规定应急预案编制程序,明确应急预案编制方法,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应急预案的编制;制定应急预案评审指南,明确应急预案评审要求,将应急预案与风险管理和应急能力的动态适应性纳入评审内容,加强应急预案质量管理;加大对应急预案编制的指导力度,强化应急预案编制过程控制,在产出优质预案的同时积极发挥编制过程对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促进作用。

预案编制完成后,为促进其持续改进,需要进一步制定应急预案评估和修订制度,建立应急预案评估方法和制度,明确应急预案修订条件与时限。目前,国家总体预案的修订正在进行;专项预案修订不多;地方预案的修订由于重视程度、管理水平和修订时限有所不同,差异较大。应尽快制定预案修订条件和程序的专门规定,修订原则不能太过笼统,否则在实际应用中难于操作。

(3)开发数字预案系统,强化预案演练。目前我国各级、各类预案都采用文本预案的形式,在文本中明确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人员分工职责、方法步骤,力求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部门能够按照预案中的规定有效应对,减少灾害损失,但是现实使用预案时发现预案文本不够直观形象、操作查询不便,不能快速有效地提取针对性的内容和方法,无法帮助决策者进行信息筛选与整合。因此,开发一种继承文本预案的优点,又能改善其使用方便性的预案数字系统非常必要。数字预案利用数字化平台,依托文本预案,遵循现实工作中的人员部门职责规定、突发事件处置中的程序方法、应急资源的筹集调配以及信息发布流程等环节,在灾害发生之后,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与之相关的可用的数据信息,借助应急信息化平台,迅速生成直观、可操作性的行动方案,并且对生成的方案进行实时调整完善。

开展预案应急演练不仅是预案修订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参与应急人员综合应急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达到完善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和宣传教育的目的。可以说,平时演练多,事发损失少。预案演练可以采取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通过演练发现问题,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可通过演练发现和纠正,在预案中及时修订完善,避免实战中出现隐患。

参考文献

[1]刘铁民.应急预案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4):5-12

[2]D A MCENTIRE.The statu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ory:Is-sues,barriers,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d scholarship[C].7th Annual FEMA Higher Education Conference,Emmitsburg,Mar-yland,2004

[3]王永明,刘铁民..应急管理学理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应急管理,2010(6):24-30

[4]钟开斌.日本灾害监测预警的做法与启示[J].行政管理改革,2011(5):39-43

[5]宋美华,张辉.对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的几点思考[J].辽宁化工,2012(4):356-367

[6]黄毅宇,李响.基于情景分析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方法初探[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18(2):56-59

[7]李湖生,刘铁民.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体系研究进展及关键科学问题[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6):5-10

[8]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N].北京:人民日报,2006-01-09(10)

[9]程翠云,钱新,杨钰,等.溃坝应急预案有效性评[J].岩土工程学报,2008,30(11):1729-1733

篇4:应急预案目录及封面

【摘要】应急预案是对不可预测的突发意外事件采取的应急措施。2011年11月根据我院门诊工作特点制定护理工作应急预案,为门诊就诊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保证。

【关键词】门诊 护理 应急预案

1 应急预案建立目的

根据门诊就诊病人多、流动性强、涉及挂号、就诊、辅助检查、取药等多个环节等特点,防范在门诊工作中因突发事件而影响正常的门诊秩序,制定此预案。

2 应急预案的内容

2.1 突发病情变化 门诊医护人员发现患者(或家属)在候诊、检查过程中突然晕倒、癫痫发作等病情变化时,由发现者或门诊护士立即行初步处理,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通知门诊办公室。

2.2 突发心跳骤停 患者突发心跳骤停,禁止搬动,护士快速电话通知固定、就近诊室医生参与急救。医师接到求救电话,不得以任何缘由推诿拖延,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实诊治。

2.3 检查患者 患者在放射、超声等科室检查时如突发病情变化,需就近通知一楼血液科、二楼心内科门诊医生进行救治,病情稳定后转入急诊抢救间继续治疗。

2.4 绿色通道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酌情电话通知急诊抢救间医护人员建立绿色通道,做好抢救准备。

2.5 急救设施 急救箱固定放置于抽血室、心内科专家诊室、口腔科诊室。箱内备有:血压计、简易呼吸器、开口器、舌钳、压力氧气瓶、急救药物等。 救护平车停放:一楼抽血室、心内科专家门诊、肾内科诊室。

2.6 抢救记录 各分诊台备有门诊病历手册,医生将抢救过程及具体处理措施记录在手册中。同抢救间医护人员进行病情交接。

2.7 患者安全 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出现的跌倒、摔伤等情况,按照门诊办制定的《门诊区域患者跌倒坠床应急护理工作流程》实施防范、处置、上报等程序。

2.8 突发公共事件 对于重点疫情、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医院相关科室部署,统一按照院办制定的应急流程执行。

2.9 因医疗纠纷等出现扰乱公共就诊秩序 医护人员疏散患者,保证就诊患者人身安全,协助保卫、警务部门控制事件人員。

3 实施体会

3.1 门诊护理工作应急预案的建立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施标准指南》(2011版)中医院服务:落实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制度与程序条款的有效措施[1]

3.2 有效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在门诊医护人员全员培训、考核通过率保证100%的前提下,2012年上、下半年由门诊办指挥,组织两次模拟演练,提高了护士应急意识及处置能力,规范了护理行为及应急处理流程的有效性,护士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应急预案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完善。

3.3 保证护理质量 2013年1-7月门诊各诊疗区域及放射科等辅助科室共处理突发事件17例,护士快速启动、熟练应用预案,有效保证了患者到我院就诊过程中的护理质量,为患者就诊提供高效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篇5:应急预案目录及封面

编制:

审核:

编制单位:江西建工第二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篇6:应急救援总预案(目录)

一、总体应急预案

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三、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四、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五、重特大火灾应急预案

六、大型变压器着火应急预案

七、电缆着火应急预案

八、防汛应急预案

九、地震应急预案

十、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

十一、大气污染事故抢险应急预案

十二、防止全厂停电事故措施及处理预案

十三、黑启动应急预案

十四、迎峰度夏预案

十五、燃煤供应事故应急预案

十六、电力通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7:区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目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XX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XX省动物防疫条例》《XX省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1.3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协调有效,高效运转。

(3)预防为主,群防群控。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区范围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畜牧业生产较大损失和社会公众健康较大损害的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组织体系及职责 2.1组织体系 XX区防治动物重大疫病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组织和指挥本地区的突发疫情应急工作。

2.2指挥部的组成及职责 分管农业的副区长担任区指挥部总指挥。区协助分管农业工作的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区指挥部副总指挥。区指挥部成员单位为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公安局部门、区民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林业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交警大队、区教科局、区卫体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

区指挥部主要职责为: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

(2)统一领导、指挥全区突发动物疫情处置工作,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制订和部署应对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措施;

(3)指导和协调各乡(镇)、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的动物疫情应急工作;

(4)分析总结动物疫情应对工作,按规定做好信息发布相关工作;

(5)落实指挥部和区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2.3指挥部办事机构及职责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发展中心,为指挥部日常办事机构。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指挥部办公室24小时值班,电话XX-XX。办公室的职责为:

(1)传达和组织落实区指挥部决定;

(2)协调指挥部成员单位开展应对动物疫情的相关工作;

(3)制订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工作方案;

(4)收集、整理、上报动物疫情信息;

(5)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2.4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 区委宣传部:负责应急新闻报道,做好媒体记者的组织、管理和引导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应急防控工作、相关防控知识以及防控技术的宣传。

区发改局:负责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和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协调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保障突发动物疫情预防、监测及应急处置所需经费,做好经费和捐赠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

承担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职能,统一组织开展疫情的监测、免疫、扑杀、消毒、疫病诊断和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追踪等工作;

提出疫情控制和扑灭的技术方案;

协助相关乡(镇)及街道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向区人民政府提出封锁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

组织建立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足够的疫苗、诊断试剂、消毒药品及机具、器械、防护用品、封锁设施、无害化处理设施等;

负责组织疫情应急预备队的培训工作;

参与对疫点、疫区及周围群众的宣传工作。

公安部门:负责收集掌握疫情有关的社会动态和舆情信息,参与做好疫区封锁、依法打击处理动物扑杀工作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协助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妥善地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突发事件。

区交通运输局:负责配合做好疫情防治工作,做好应急人员、防疫物资运输的运力保障工作。

区交警大队:负责疫情区域封锁时的道路交通管制及发生疫情时的交通疏导工作,确保救治疫情工作车辆及防疫物资运输车辆安全畅通。

区民政局: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助。

区卫生健康和体育局:负责疫区内人员防护技术指导,对接触人畜共患病的人群临床观察、病原学检测、诊断、治疗和报告,对由动物疫情引发的人群间疫情进行判定、预警和预防控制,并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和隔离工作。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场所(包括集贸市场和超市)的监督管理工作;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动物产品交易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区林业局:负责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的监测,及时收集和提供有关陆生野生动物(特别是候鸟)疫源疫病信息;

组织专家分析和提出有关陆生野生动物的分布、活动范围和候鸟迁徙动态趋势等预警信息;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陆生野生动物相关传染病样品采集工作;

发生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后,及时上报指挥部。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采取隔离控制等措施。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参与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人员的工伤待遇政策。

区教科局:负责加强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和先进防控技术设备的引进及推广应用。

区融资规范办:负责协调组织指导承保保险公司做好理赔服务工作。

2.5应急工作组及其职责 (1)应急处置组。

牵头部门:区农业农村局。组成部门:区卫体局、区林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融资规范办。

职责:组织落实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措施。

(2)卫生防疫组。

牵头部门:区卫体局。

组成部门: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

职责:负责组织疫区卫生防疫、医疗救护和人畜共患病防疫工作。

(3)物资保障组。

牵头部门:区发改局。

组成部门: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民政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交警大队。

职责:负责应急物资筹集、发放、管理、运输车辆优先通行工作,保障应急所需经费和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协调组织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落实应急处置人员工伤待遇政策。

(4)治安保卫组。

牵头部门:公安部门。

组成部门:有关乡镇、街道派出所 职责:负责动物疫情处置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5)新闻报道组。

牵头部门:区委宣传部。

组成部门:区农业农村局、区新闻传媒中心 职责:负责应急新闻报道,做好工作动态、管理和引导工作。实时、准确、全面、客观地宣传报道应急工作。

(6)专家咨询组。

牵头部门:区农业农村局。

组成部门:区卫体局、区林业局、区教科局。

职责:对突发动物疫情相应级别采取的技术措施提出建议;参与制订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技术方案。

2.6乡镇、街道指挥部 各乡镇、街道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在上级指挥部和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辖区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工作。

3预防、监测、预警与疫情报告 3.1 预防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内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等预防工作负总责,区农业农村局具体实施预防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配合做好实施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本区域内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做好免疫、消毒等预防工作。

3.2 监测 农林、畜牧兽医、林业等有关部门建立突发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3.3 预警 区农业农村局要根据监测信息,按照突发动物疫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危害程度、发展趋势,按照国家明确的标准及时做出相应级别的预警。

3.4 疫情报告 3.4.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1)责任报告单位包括: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指挥部;

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有关饲养、生产、经营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单位,各类动物诊疗机构等相关单位。

(2)责任报告人:指挥部、区农业农村局、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动物卫生检疫站、畜禽疫病防治站;

各类动物诊疗机构的兽医人员;饲养、生产、经营动物和动物产品的人员。

3.4.2 报告形式 区农业农村局、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动物卫生检疫站、畜禽疫病防治站等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告疫情;其他责任报告单位和个人以电话或书面形式报告。

3.4.3 报告时限和程序 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可疑动物疫情时,必须立即向区农业农村局、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报告。接到动物疫情报告的单位,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诊断;

必要时可请上级单位派人协助进行诊断。认定为疑似动物疫情的,事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1小时内将疫情上报区政府或农业农村局;

认定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的,还应立即按要求采集病料样品并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并在1小时内逐级上报至临汾市农业农村局。

3.4.4 报告内容 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的动物种类和品种、动物来源、临床症状、发病数量、死亡数量、是否有人员感染、己采取的控制措施、疫情报告的单位和个人、联系方式等。

4应急响应 4.1响应等级 根据动物疫情严重程度、发展态势和应对工作的需要,按照分级响应原则,区级应急响应级别由高到低分为I级、Ⅱ级、Ⅲ级三个响应等级。

4.1.1 I级应急响应条件: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在全区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或街道发生疫情,或疫点数达到3个以上,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①全国有20个以上县发生或者10个以上县连片发生疫情,或与毗邻省份的相邻区域有10个以上县发生疫情,或含我省在内的多个省份呈多发态势的疫情。②全省有2个以上市发生疫情,或在省内有5个以上20个以下疫点或者5个以上10个以下县连片发生疫情,或我省与毗邻省份的相邻区域有10个以下县发生疫情。

(2)口蹄疫在14日内,在全区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或街道发生疫情,或疫点数达到5个以上,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①全国有20个以上县连片发生疫情或疫点数达到30个以上,或包含我省在内的5个以上省份发生连片疫情。②全省有2个以上相邻市或者5个以上县发生疫情,或有新的口蹄疫亚型出现并发生疫情。

(3)1个平均潜伏期内,在全区区域内5个以上乡(镇)或街道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疫情,或疫点数达到10个以上,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①全省有20个以上县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疫情。②全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疫点数达到30个以上。

(4)动物暴发的人畜共患病感染到人,构成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继续大面积扩散蔓延。

(5)1个平均潜伏期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等动物疫病呈暴发流行,涉及我区3个以上乡(镇)或街道,或二类动物疫病中的人畜共患病发生多起感染人的病例,并在一定时期内病例数出现暴发性增长。

(6)小反刍兽疫在全区有1个以上乡(镇)或街道发生疫情。

(7)非洲猪瘟在15日内,在全区1个以上乡(镇)或街道发生疫情。

(8)我国已消灭的牛瘟、牛肺疫等动物疫病又有发生,或我国尚未发生的疯牛病等疫病传入或发生。

(9)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炭疽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毒种丢失或泄漏事件,造成人员感染,并出现人员死亡或扩散趋势。

(10)经指挥部认定的其他需要启动I级应急响应的情形。

4.1.2 Ⅱ级应急响应条件:

(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在全区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或街道发生疫情,或疫点数达到3个以上。

(2)口蹄疫在14日内,在全区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或街道发生疫情,或疫点数达到5个以上。

(3)1个平均潜伏期内,在全区区域内5个以上乡(镇)或街道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疫情,或疫点数达到10个以上。

(4)1个平均潜伏期内,在全区区域内有5个以上乡(镇)或街道发生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等二类动物疫病暴发流行,或动物发生的人畜共患病引发人感染病例。

(5)在1个乡(镇)或街道行政区域内出现动物不明原因大规模死亡。

(6)经指挥部认定的其他需要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的情形。

4.1.3 Ⅲ级应急响应条件: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布鲁氏菌病疫情在1个乡(镇)或街道行政区域内发生。

(2)二、三类动物疫病在1个乡(镇)或街道行政区域内呈暴发流行。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动物疫情。

动物疫情响应分级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4.2 应急响应启动程序 发生突发动物疫情,经分析评估,提出响应建议,由指挥部决定启动相应等级响应。其中I级、Ⅱ级、Ⅲ级响应建议,分别由指挥部组织的专家组、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分析评估后提出。

4.3 分级响应行动 4.3.1  I级应急响应行动:

指挥部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应对工作,指挥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做好相应应急工作,指挥各地落实应急措施。向区委、区政府或市畜牧兽医局汇报有关情况。

(2)指挥部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赶赴疫区指导疫情处置工作,根据需要从指挥部应急物资储备库紧急调运应急物资。组织周边地区做好疫情防堵工作,针对性开展防疫知识宣教,提高群众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3)疫情发生地人民政府启动本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响应,落实相应疫情应急处置措施。

4.3.2  Ⅱ级应急响应行动:

(1)指挥部组织疫情分析会议,向疫区派出工作组指导工作。向区委、区政府汇报有关情况。

(2)指挥部办公室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疫情发展变化,并派专家组赴疫区组织指导疫情处置。

(3)疫情发生地人民政府启动本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响应,落实相应疫情应急处置措施。

4.3.3  Ⅲ级应急响应行动:

(1)指挥部办公室加强对疫情发生地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督导,及时组织专家对地方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并向有关乡(镇)或街道发出通报,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2)疫情发生地人民政府启动本级相应的应急响应,落实相应疫情应急处置措施。

4.4  响应措施 XX区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对疫区实施封锁。封闭被动物疫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扑杀并销毁疫点染疫动物和易感动物及其产品,对病死动物、动物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物品、用具、动物圈舍、场地进行严格消毒。对疫区按规定扑杀并销毁染疫动物和疑似染疫动物及其同群动物,销毁染疫动物及疑似染疫动物产品,对易感动物进行监测,按规定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对动物圈舍、动物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及其他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场地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对受威胁区的易感动物严格按规定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关闭规定范围内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区场,禁止动物进出疫区和动物产品运出疫区。设置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对进出疫区的交通工具进行检查和消毒。按国家规定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4.5 未发生动物疫情地区的响应工作 根据突发动物疫情的性质、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分析本地区涉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2)组织做好本区域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

(3)开展对养殖、运输、屠宰和市场环节的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防止动物疫情的发生和传入。

(4)开展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和意识。

(5)按规定做好主要通道的检疫监督工作。

(6)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动物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置工作。

4.6 安全防护 疫情应急处理人员应针对动物疫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7 响应结束 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相关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消除后,由启动应急响应的指挥部宣布结束应急响应。

5善后处置 5.1 调查与评估 突发动物疫情扑灭后,指挥部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动物疫情的处置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应包括:疫情基本情况;

疫情发生的经过;

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的结果;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及结论;疫情处置经过、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效果;应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以及针对本次疫情的暴发流行原因、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提出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

5.2 灾害补偿 按照各种动物疫病灾害补偿的规定,确定补偿标准,按程序进行补偿。

5.3 抚恤和补助 对因参与应急处置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抚恤和补助。

5.4 恢复生产 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取消贸易限制及流通控制等限制性措施。根据重大动物疫病的特点,对疫点和疫区进行持续监测,符合要求的,重新引进动物,恢复畜牧业生产。

6应急保障 6.1通信和交通保障 通信运营部门要保障动物疫情信息传递的畅通,确保复杂情况下能及时准确传递信息。交通运输部门和交警部门要保障应急处置人员以及疫苗、消毒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有关样品的优先通行。

6.2队伍保障 指挥部要建立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队伍,由畜牧兽医、卫计、林业、公安、工商等部门的人员组成。应急处置队伍根据指挥部的要求,按照划定的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具体范围,对疫区实施封锁、隔离,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落实相应疫情扑灭措施。

6.3医疗卫生保障 卫体局负责开展人畜共患病的人群间监测,做好有关预防保障工作。农业农村局在做好疫情处置的同时应及时通报疫情,积极配合卫体局开展工作。应急处置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动物疫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6.4治安保障 公安局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区封锁和强制扑杀工作,做好疫区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

6.5物资保障 指挥部应建立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足够的药品、疫苗、诊断试剂、器械、防护用品、交通及通信工具等。主要包括:重大动物疫病疫苗;

诊断试剂;

消毒药品;

消毒设备;

防护用品;

交通运输工具;

扑杀动物密封用具;

通讯工具;

其他用品等。

6.6经费保障 XX区人民政府按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为突发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提供合理、充足的资金保障。每年用于应急指挥技术支撑体系、紧急防疫物资储备、扑杀病畜补贴和疫情处置、疫情监测所需经费由省、市、县三级财政予以保障,具体补助标准和管理办法按国家及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发生不可预测的动物疫情,实际资金需求与预算安排有差距,财政部门要追加经费,以保证支出需要。

XX区人民政府在保证防疫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的同时,要加强对防疫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6.7技术保障 XX区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局要建立健全兽医诊断实验室,配备和及时补充重大动物疫病诊断设施设备、人员,做好动物疫病诊断技术和相关储备工作。

6.8宣传教育 指挥部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动物疫情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动物防疫科普知识。

6.9培训和演练 指挥部对动物疫情处置队伍进行培训;

根据需要开展演练,提高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7乡(镇)、街道工作预案的制订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参照本预案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制订本地区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8附则 8.1名词解释 我国尚未发现的动物疫病:是指疯牛病、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尚未发生过的动物疫病。

我国已消灭的动物疫病:是指牛瘟、牛肺疫等在我国曾发生过,但己消灭净化的动物疫病。

暴发:是指在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发生涉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患病动物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水平。

疫点: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划定为疫点,疫点一般是指患病畜禽所在的畜禽场(户)或其他有关屠宰、经营单位。

疫区:以疫点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划定为疫区,疫区划分时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和交通等因素。

受威胁区:疫区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划定为受威胁区。

8.2 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制订,由区人民政府批准印发实施。根据突发动物疫情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8.3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农业农村局负责解释。

篇8:医院实用网络管理及应急预案

随着医院HIS、电子病历、LIS、PACS等业务系统不断发展,医院日常工作已经完全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作为信息化奠基石的医院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也越显重要。从概念上讲网络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管理优化,实现网络的可用时间的最大化,并提高网络设备的利用率、网络性能、服务质量和安全性,降低网络运行成本,形成网络的长期规划。

2 目前医院网络管理的需求突出点

近年来,三甲综合医院信息化规模已经完全步入大数据时代,小型局域网扩张成大型园区网络,网络终端成倍增长,数量基本已达到2 000以上。伴随而来的网络压力也彰显,更能考验医院网络管理水平。网络管理上突显的主要需求点主要体现如下几方面:

(1)工作站数量激增,直接增加了网管员的工作量。经统计,造成终端以及网络出现问题的主要为人为因素,如,误操作导致网络配置错误、移动介质使用和随意共享传播文件导致病毒感染、恶意扫描以及大量网络传输导致网络带宽被占用等;

(2)多厂家网络设备、多网络互连,增加网络架构的复杂性和故障风险。网络建设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升级完善,网络设备的多样化、多品牌化问题突出;业务的多元化给网络也带来跨网段、跨区域的特色。

(3)医院信息系统平台的大数据应用以及数据备份带来带宽不足的凸显。

(4)网络规模增长,直接带来故障率的增高以及排查难度的提高。

3 医院网络管理的实用经验及方法

3.1 故障的快速定位

故障快速定位是快速解决网络故障的前提,而故障前后的数据对比是故障快速定位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熟悉自己的网络运行状况,每天做好网络运行状况登记,其中应包括:核心网络设备的性能使用率、运行日志、生成树状况、备份状况、运行配置、主干流量登记、重要端口流量、电源状况、环境温湿度等等。尤其是重要端口流量监控,需特别区分常态网络流量以及突发业务计划引起的大数据网络流量。常态做好全网流量监控(无专用设备可安装抓包软件进行分析)。医院网络故障一般分为三类:①设备硬件故障,特点为定位容易,故障修复时间比较明确;②配置导致的故障,特点较为少见,容易排查;③网络攻击或者广播风暴类故障,特点为隐蔽性,往往容易导致交换机无法远程管理,且业务影响范围较广。根据不同的故障种类,我们应事先制定对应的处理预案。认真做好网络运行状况登记,可助我们快速识别当前网络故障的种类,以便采用相应的处理预案。

3.2 优化网络主干

提升主干带宽,一般有三个方法:①升级硬件:如百兆升级到千兆,千兆升级到万兆,或者做链路捆绑,该方法直接涉及网络成本;②采用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抑制广播风暴,提高带宽效率;③针对大数据流量的主干优化。

(1)目前主流局域网技术均采用以太网技术,随着主机数量的增多、网络设备增加,原有单一共享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ARP、DHCP、生成树等等基于广播或者组播方式的网络协议带来大量的广播流量,直接消耗主干的带宽以及核心交换机的处理资源,甚至降低该共享网络中所有终端主机的处理速度。因此,如何抑制广播风暴以及其他不明流量风暴是提升现有主干传输能力的首要方式。

VLAN技术是专门为了解决以太网广播以及安全性而提出的,是一种将局域网从逻辑上划分(注意,不是从物理上划分)成一个个不同的逻辑子网VLAN的实现技术。每个VLAN具有独立的广播域,可覆盖局域网内多个网络设备,允许不同地理位置的终端用户加入同一个逻辑子网。VLAN技术实现是在以太网帧的基础上添加VLAN头,在二层转发的过程中根据VLAN ID决定该帧能达到的逻辑子网,而不会转发到其它VLAN中,实现每个VLAN的广播和单播流量得到严格隔离,从而实现有助于控制流量、简化网络管理和提高网络安全性。当然,不同VLAN彼此之间无法直接访问,则需支持路由或者三层转发功能(路由器、三层交换机)设备来完成。目前主流的核心交换机均带有三层交换引擎。

常用的VLAN划分手段主要有根据物理端口划分、根据MAC地址划分和根据网络层协议划分。根据网络端口划分,简单稳定,只需在端口配置上指定该端口的VLAN所属就可以。根据MAC地址划分,则相对灵活,端口会根据MAC地址自动划分到该MAC地址所对应的VLAN中,当然前提是前期需对所有网络用户的MAC地址登记和对所有网络设备配置。根据网络层协议划分,相对复杂和耗费交换机性能,效率不高,较为少见。

根据医院网络实际应用,应用终端的位置以及业务类型均相对固定,网络流量主要是来自应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互访流量,即垂直流量占多,而平行流量仅大量存在于服务器与网络存储之间。因此,我们选择了根据网络端口划分VLAN。根据网络端口划分VLAN一般有两种划分手段,一是根据该端口的业务应用类型,如PAC应用、LIS应用、HIS应用等等;二是根据该端口的地理位置,即按楼层划分。两种划分手段各有优势,前者在同一VLAN内的互访流量数据传输可不必经过三层转发,效率较高,并可方便使用到一些基于广播、组播实现的网络功能,如网络查找或网络共享等,因此适合如视频转播系统应用、门禁系统、监控系统以及服务器群等。后者则可以严格控制该VLAN的广播、组播流量通过网络核心设备和主干链路,大大降低网络转发压力,从而达到优化网络主干转发能力,因此适合普通楼层接入。

(2)针对大数据流量,比如PAC服务器数据之间传输、服务器群与NAS等网络存储之间尽量采用专用光纤链路,尽量避免流经核心网络设备以及楼层主干。

3.3 终端控制管理

终端管理主要手段有接入控制、应用访问管理以及病毒防杀等。当然,目前许多终端安全管理软件已经实现以上三个功能,以下将讨论在现在网络设备上不增加成本实现终端控制管理。

(1)网络接入控制。常用方式有端口MAC地址绑定、端口MAC地址+IP地址绑定,还有基于802.1x协议的访问控制。

a.端口MAC地址绑定。根据交换机性能,可以采取静态绑定MAC地址,动态绑定MAC地址。采用静态绑定MAC地址,网络管理员需要事先收集终端的MAC地址,并在交换机上找到对应的端口手动敲入命令,对交换机性能要求不高,但是会给网络管理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动态绑定MAC地址,只需要在交换机端口上开启动态绑定MAC地址的功能,交换机就会自动学习并绑定端口所连接的MAC地址,不过要先确保接入交换机的终端都是合法的。

b.端口MAC地址+IP地址绑定。同样可以采取静态绑定与动态绑定两种方式。采用静态端口MAC地址+IP地址绑定,网络管理员需要事先收集终端的MAC地址与IP地址,并在交换机上找到对应的端口手动敲入命令。此方法比只是绑定MAC地址安全性更高,但是会给网络管理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采用动态端口MAC地址+IP地址绑定,需要结合DHCP SNOOPING或者DHCP Relay表项进行自动绑定,可以防止用户篡改IP地址,再配合动态绑定MAC地址,让交换机学习并绑定MAC地址,实现MAC地址与IP地址的双重绑定。

c.基于802.1x协议的访问控制。指定每个合法用户一个用户名和密码,用户需要接入网络前,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认证,认证通过以后才能访问网络,可以防止非法用户访问内部网络。接入交换机需要支持802.1x协议,还要部署RADIUS服务器进行认证。采用此方法,可以避免非法用户通过修改MAC地址与IP地址来进入网络,安全性更高。

(2)应用访问管理。鉴于医院网络业务大多数为垂直型分布,即终端直接访问服务器群。因此可在三层网络设备上做三层网络转发识别和过滤,减轻主干转发压力以及服务器网络压力。比如一般对内存储设备的保护、只开放数据库端口、开发应用服务器端口以及远程管理端口等。

(3)病毒防杀。医院内部的终端无法连接互联网,无法及时获取杀毒软件病毒库和系统补丁的更新,容易感染计算机病毒,造成安全隐患。可以通过组建杀毒软件与系统补丁升级系统对终端进行病毒库与系统补丁的更新。这个病毒防杀系统采用C/S架构,包括服务器和终端两部分。服务器与终端都在医院内部网络。如果服务器可以直接连接互联网,服务器可以采用代理方式,下载终端需要升级的文件数据,为终端提供及时的升级。如果服务器无法接入互联网,可以在一台能上网的机器上下载好升级的文件数据,再放在服务器上,用代理方式让终端升级。

3.4 网络隔离

上下级单位之间、医院园区之间、特殊业务等等业务交互导致医院网络不再是以往单一的、物理独立的局域网,而是一张多出口、多业务甚至多协议的复杂网络。如何较好地划分、控制每个逻辑子网也成了当前医院网络安全工作的重中之中,也是安全等级保护自查的一个重要项目。

对外来接入网络,应定位为不安全网络,应采取逻辑隔离、严格控制接入权限以及做访问审计等手段。

(1)逻辑隔离:禁止二层直接接入,采用三层互联技术,控制广播域,并做好防毒防攻击。

(2)严格控制接入权:使用网络安全设备对前置机或者专线严格控制准入权,只允许访问指定服务器或者网段。

(3)做安全审计:增加安全审计设备对入口流量进行访问审计记录,做到每个应用访问可查可追踪。

4 结语

我们在医院网络管理中应立足实际业务要求,熟悉各核心设备性能和运行状态,从而制定有效、实用、经济的建设管理方案,以达到我们的管理目的。

摘要:网络平台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基石,若缺乏安全可靠、稳定快速的网络环境,医院主要信息系统如HIS、PAC、LIS等的发展则无从谈起。基于医院网络及信息系统特点分析,通过网络规划、网络管理、安全应急预案三方面探讨医院网络管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为以后医院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上一篇:一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优秀教案(下载)下一篇: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