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心的发现的作文

2024-05-02

日常生活中心的发现的作文(共16篇)

篇1:日常生活中心的发现的作文

我是一只哈士奇,我的原名叫西伯利亚雪橇犬,是一只黑白相间的,我的性格大大咧咧,我有一个二货主人,他给我起名叫二哈。

大家平时所见的哈士奇都是被驯化后的,看起来老老实实的,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我们温柔的.外表下,有一颗炙热的心。我们的种族性格多变不固定,有的天生就胆小,有的极端暴力,就我还算一只正常的狗。

我的主人是一个学生,18岁的男青年,周一至周五,他基本不怎么在家,早上起来吃了饭,喂了我,他就去学校了,把我一个扔在家里,让我很无聊,我觉得简直就是度日如年,还好他每天下午放学后,就会拉我出去转转,说是溜我去,其实,嘿嘿,根本就是我在溜他,我向左他就向左,我往右,他也往右,特别好玩。

每周周六日最好了,我早上起来,看他还在睡懒觉,就去摸摸他,把他弄醒了跟我玩,每次主人都很不情愿的被我弄醒,然后洗漱完毕,他玩电脑,我在一边大眼汪汪的看着他,时不时的和他捣乱。

我喜欢我的主人,我的主人更喜欢我。

篇2:日常生活中心的发现的作文

我的白纸人生,现在才要开始鲜艳上色!生活几天下来,作业有如沙尘暴般地向我袭来,我气喘吁吁的爬了起来。我认为初中生活真相地狱,事事都务必小心翼翼,否则,惹怒了冥神,那可是没有好下场的!

我想,用一场变化多端的球赛来比喻初中生活,应该也再恰当不过了,前几天,我因犯了一些小错,裁判就吹起了错误的哨笛,步步战战兢兢。我与旧时好友在公园中玩得不亦乐乎……物换星移,一霎那,就到了变化无常的球场,唉!原来是虚梦!我啐了一口,比赛啰!我以像风一样的速度,跟考卷上的怪物拼斗大战三百回合,胜负已然揭晓,我败下阵来。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相信只要经历过许多的风风雨雨,累积了许多实实在在的经验。有朝一日,我必定能更胜一筹。

篇3:日常生活中心的发现的作文

“放纵”身心,领略生活的丰富

因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在学生作文时也明确提出要“面向生活”,但学生在写作中总有些许迷惑:什么是生活?生活在哪里?旧的教育观念、体制已经让学生成为了盲人、聋人,窗外的春华秋实和骄阳寒雪,从学生的眼中消失了,“风声、雨声、读书声”不再“声声入耳”。相关变革滞后于教育发展的需要。学生在猛然间“面向生活”的“集结号”下显得无所适从了。

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培养一个好学生,而是为社会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皮亚杰认为:人生而理性,人总是企图了解周围世界。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融入社会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引领学生参与各项非功利的丰富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让学生体验到乐趣,激发起兴趣,激起他们扩充生活内涵和外延的欲望;及时、科学的家校沟通,让学生不只做家庭的“被供养者”“享受者”,而成为家庭生活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最好让学生成为“劳动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凡能使他在其中表现为一个创造者,一个诗人、画家,使他为自己和自己集体的劳动成果而自豪的那种劳动,都可以变成一种精神创造”。

助启慧眼,发现生活的精彩

猴子下山的寓言故事众所周知,刚下山的小猴子路上拣这丢那,直到太阳下山依然两手空空。不少学生在获取写作的生活素材时,也不乏“猴子下山”现象,面对众多生活之“米”,不知舀哪一勺是好,结果依然无米下锅。要么就是把作文写成了生活素材的全景式照片,写作成了记流水账。

面对学生习作中的这种困惑,教师应给学生作必要的、精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开启“发现”的慧眼。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学习观察并不需要到非洲去,也不需要到西伯利亚去,你们只要在屋子边那块草地上蹲下来仔细看一看,你们就会发现一个十分惊人的昆虫世界……跨出第一步吧,睁开眼睛,注意观察,令人惊讶的东西就在你的身边。”在写作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观察:要找准学生兴趣与生活实际间的交集这一切入点,结合教学目标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从观察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实现从自发性观察到自觉性观察的转变以及观察方法的不断完善,使学生能更加准确地抓住事物特征,这一过程就不再是单一的“观察”过程,更是学生自己情感体验的丰富过程。

巧施妙笔,展现生活的多姿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在看了一篇文章后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类似的事情、场景自己也经历过,却难以在自己的笔下展现出类似的特色与精彩,因为语言表现力的缺乏,在表达与交流中总显得浅陋与苍白。而另一方面在语文课文解析或作文专项讲解中,关于作品的表达方式、写作技巧、表现手法的讲解却又相当周到而详实。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是有限的,语言表现力仍有待加强,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写作技巧能力的正确指导仍然是必要的。在教学中不能将写作能力技巧的指导与学生实际写作割裂开来,或者生硬地剪接拼凑在一堂“完整的作文课”上。作文教学应在“大语文”的框架下进行,各项写作能力技巧的学习,不应只局限于“作文课”的教学与日常教学文本的“专业”解剖,而应融汇于“大语文”的“听、说、读、写”综合学习之中,让学生适地适时地学习用技巧去体验生活、表达交流心声,并在体验交流中学会总结,才会在作文中妙笔生花。

品味书香,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而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读书可以使人增长阅历、开阔视野;可以丰富情感、健全人格并启迪心智;有助于更好的表达和交流。初中生受客观生理、心理特点影响,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还很有限,在个人的体感和价值观的形成中,难免会限于浅显与片面,并在作文中直接表现出来。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尤其要到课堂外的书本世界中汲取营养,提升人文素养,在写作中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然而学生的读书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各项教学任务和课外辅导班、兴趣特长班挤占了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另一方面,一些低俗的“地摊书”、“口袋书”、甚至电子读物等“快餐文化”异化了学生的阅读取向,使学生本已趋于贫瘠的精神世界更显浅陋。

篇4:日常生活中心的发现的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巧妙的办法,可以使这件事情变得简单,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巧分别鸡蛋的方法,想知道吗?下面就请我来为你们娓娓道来吧!

有一天,我在一本书上发现了一个巧分鸡蛋的方法,就是先接一小盆凉水,在里头撒上盐,搅拌均匀之后,把鸡蛋放进去,这时你会发现,有的鸡蛋沉下去了,有的鸡蛋浮上来了,有的则半浮半沉,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其实很简单,就是好的蛋黄沉,所以沉下去,因此沉下去的是好蛋,而浮上来的呢?由于长时间不吃,蛋黄都臭了,而且变轻,所以就浮上来了,而半浮半沉的呢,则是储藏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属于没坏也不算好的蛋。

这就是我的生活中的新发现,你的呢?

篇5:描写日常生活的作文

推门而出,迎面扑鼻而来的,是露水与青草的芳香,虽是盛夏,却感觉不到一丝闷热。耳边是麻雀唧唧喳喳的叫声,与人们相互问候的招呼声,合奏成清晨的乐曲。乡下的早餐即使清淡,却又将大自然的味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用过早餐,突发奇想地踩上单车,行驶在田间小路。未经修建的道路,杂草丛生,泥泞不堪,颠颠晃晃地上了路,然而内心却无比安然。徐徐驶过身旁翠绿的麦田,微风拂过,小麦微摇,顺着大自然的季节自然生长,那些细细小小的麦穗,却在丰收之时带来无尽喜悦。沿着漫无边际的麦田行驶,不急不缓,阳光照在前方的路,依旧泥泞不堪,却满是光明。

我在午饭前赶回了外婆家,桌上的菜,全是外婆亲手在院子里种的`。外婆每年都会在院子里种上应季的蔬菜,也不急着让它成熟,只是静静地等待着,让它随着自己的心情,自由生长。我从未如此安心地睡一个午觉,这是第一次,不用考

虑可以完成多少作业,计算着还有多少时间,几点起床才不会迟到……

外婆并没有喊我起床,只是在睡醒后出去串了个邻门,等待我从睡梦中醒来,带我去钓鱼。我并不会钓鱼,只是看着河水中在泥土周围游动的虾,很是好奇,又抓了一把鱼食,逗弄着河中的小鱼小虾。终究是习惯了城市里快节奏的生活,一慢下来,便不知所错。没过多久就觉得无趣,起身寻找新的乐趣。游转一圈无果,心里开始惦记着作业,想回去补个作业,以免回到学校来不及做。刚想通知外婆,一抬眼,话却说不出口。河并不大,却刚好夹在树林和麦田中间,河中清楚的倒映着岸上的一草一木,一半繁盛,一半淡雅,还有外婆垂钓的身影。下午的太阳依旧强烈,河面金光闪闪,阳光斑驳地洒在外婆身上,印出朵朵绚丽、跃动的碎花。内心不在急躁,只是静静地走到外婆身边,等待着鱼儿上钩。岁月静好,不过如此。

篇6:我的日常生活作文

两个售货员姐妹,一个是深色的,另一个是娇小活泼的。前者在后台像飞一样跑,一杯奶茶像水一样从她手里流出来,然后由另一个姐姐准确地分发给每个人,我父亲经常来这家店,所以他办了一张会员卡留在这里。当然,我会经常去义明,或者找些零食来填肚子,或者请客人买奶茶。我就这样认识了我的两个姐姐。即使我们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他们还是打电话给我卡号,问我奶茶是凉的还是正常的,当姐姐让他们在我的奶茶里多加些糖的时候,我自然就熟悉了。所以等待的时间充满了闲聊和笑话,过得更快了,而且一周中总有几天父母要应酬、喝酒,或者通宵上夜班,所以我不能在家给自己做饭,只好自己“谋生”。毫无疑问,光顾最频繁的是我父母单位旁边的商店,比如锅贴店,我是这家店的常客。从幼儿园到初中,从买5元的锅贴到吃15元的锅贴,他们还饿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会和“掌柜”聊一聊,其实“掌柜”可能不是掌柜,但七八年后,他熟悉的面孔大多已经不见了,但他仍然留在这里,所以自然推断他应该是掌柜。他真的与众不同。在火锅的熏陶下,他的白衣服总是干干净净的,到了中年也不觉得半点油腻,所以他总能对我说一句话:你最近在忙什么?电影节报名参加了哪个项目?你得奖了吗……

当我拿着锅贴愉快地走回家时,我的塑料袋里没有一次性筷子。他知道我不喜欢一直用它们。更重要的是,我在路上很贪婪。我用手抓住它们,把它们塞进嘴里,不管图像如何。这是浪费一次性筷子。如果我把这个小而蓬勃发展的企业,它是一个大的―我已经吃牛排七八年了。这几年,花样越来越多,什么自助餐、奖品“抢娃娃”都往外面蹭,像往常一样,我坐在靠墙的小桌子旁,没看菜单。我只是查了一串有名的菜名,就熟练地去读了这本书。有一个新来的哥哥很惊讶,“你怎么知道这里有书?”我窃笑道我在这里吃的时间比你长得多。当然,我也吃过滑铁卢。有一次,我被书架上的连载物迷住了,忘了菜名后面的繁杂要求。所以我把它拿出来,看到碟子里有一个我不喜欢的煎蛋,通心粉的量少得可怜,真的很难说。是谁让我自己忘记的。但没想到,我叹口气的时候,李沃大姐拿着一个空碗和一个装满通心粉的小碗来找我――空碗是用来装我不喜欢的煎蛋的,另一个小碗只是用来填补我心中的空缺,当我向上级大喊她是在“假装公益”,她应该好好加薪的时候,我很开心地吃了这顿饭。临走时,我还不忘给她一个眨眼和一个吻,但后来,久而久之,义明店的“双树”常常聚不拢,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陌生的小弟弟。一向忙碌的国铁店“掌柜”也不多见。李沃姐根本看不到自己的脸,即将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我真诚地祝愿他们每一步的进步,幸福和安全,也自私地希望再次见到他们。

篇7:日常生活中心的发现的作文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是20世纪西方哲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西方关于日常生活世界的理论主要有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生活形式”、胡塞尔现象学的“生活世界”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中所提到的的“日常共在的世界”等, 本文主要探讨列菲伏尔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对于中国学术界来说, 列斐伏尔并不是一个陌生的人物。他堪称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常青树。20世纪50年代, 列斐伏尔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代表之一, 受到了我国学界的高度关注。杨成寅、姚岳山等人翻译列斐伏尔的《美学概念》, 建构起一个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的人本主义美学原理的框架, 贯彻了反对资本主义异化、追求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理想的基本思路, 在美学上对马克思主义有所发展、补充和丰富。20世纪80年代, 张本翻译了列斐伏尔的《狄德罗的思想和著作》, 李青宜翻译了列斐伏尔的《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仰海峰和张双利分别就列斐伏尔的消费社会理论、现代性进行探索并发表论文, 对我们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发展与解决当代理论和现实问题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周穗明的《“新马克思主义”先驱者》、陈学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等著作都用一些篇幅介绍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把其作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众多流派中的一支加以研究, 希望唤起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中国化, 质疑、反思中国的日常生活。而刘怀平的著作《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文本学解读》中也概论了国内外列斐伏尔思想研究概况, 总体评价列斐伏尔在现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主要对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前后转变、列斐伏尔的都市化乌托邦构想及“总体人”的辩证法思想进行了介绍和阐发, 揭示出了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思想与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之间的渊源关系, 并着重对列斐伏尔的“被神秘化的意识”概念与黑格尔、马克思的异化论之间的异同进行了具体的比较。

什么是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就是人类的感性生活和本能欲望的所在地, 是反映和体现人的最深刻的最直接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居所。列斐伏尔指出, 日常生活是一切社会活动得以进行的根基与纽带, 可以认为人类现代文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总和, 也正是得以通过日常生活这一桥梁以更合理的方式体现出来。现实社会中, 随着社会的进步, 日益专业化技术化的社会学分工逐渐导致人文意识的减弱, 甚至出现社会伦理道德的真空, 而日常生活正是以一种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方式来弥补这种社会意识的匮乏。这是因为, 日常生活是人类发展中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得以诞生、发展的基本条件, 各种社会生活的思想本质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之事得以体现、表达出来的, 而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 其社会关系本质也是经过日常生活的不断塑造, 从而真正体现出来的。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系统地阐述了关于日常生活的相关问题和本质, 其日常生活批判思想具有开创性意义。列斐伏尔早期日常生活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他1947年出版的著作《日常生活批判》一书第一卷中。列斐伏尔认为,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通常被视为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思想史上一种烦琐无奇的、微不足道的、无关紧要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哲学工作者经常从一种抽象的角度乃至极其纯粹的思想高度来审度生活的本质, 这一思索方向同日常生活中的现实存在的混乱一团的社会现象截然不同, 而这些哲学理论中, 对日常生活中的凡人琐事, 更是不屑一顾。这种纯粹思想与实际日常生活感性世界的分离, 事实上就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异化现象。也正因为如此, 列斐伏尔不断强调, 文明社会中的现代人类的思想与生存中最深刻的异化表现, 就是哲学脱离开日常生活却又以哲学理性对日常生活的现实存在进行强制。在这样的社会思想形势下, 列斐伏尔正是以其独道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启迪了尔后的赫勒、科西克、哈贝马斯、德塞图等人的日常生活批判研究”。如今, 我国正在进行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处于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 通过对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来指导我国现代化和谐社会的建设, 不但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 在现实实践方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发展形成过程, 不难得出列斐伏尔正是通过对马克思早期的异化劳动理论的继承和重新解释来引申出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列斐伏尔在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提出, 他认为“异化理论”虽可称作是批判现实世界的有力武器, 但是其现实化和具体化的体现却要通过日常生活批判来实现。基于此, 列斐伏尔正是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辩证法学说为基础思想,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自己独特的解释和改造, 进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只适用于经济领域范畴的“异化理论”扩大化, 使之延伸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 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有理有据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而另一方面, 列斐伏尔提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理论渊源, 除了马克思异化理论, “对教条主义的批判”也是列斐伏尔得以提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石。列斐伏尔提出:“正如日常生活所表现的那样, 经济和意识形态只有在发生革命危机的时刻才能提高到政治意识的水平。”

列斐伏尔在其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提出, 不能把日常生活看作社会体系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子系统, 这是因为, 在列斐伏尔看来, 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事件实质上却呈现出了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 是常规的片面认作仅仅是个人的偶然小事的发生;另一方面, 却是是丰富的社会事件, 体现出了社会学意识形态的发生过程。由此, 列斐伏尔认为只有通过对日常生活进行批判才能更有力地揭示处简单丰富却又极易被人为忽视的社会内容。结合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分析, 可以把日常生活当作一种专业化的社会实践形式, 它体现出的是一个未分化的人类实践总体性, 这种日常生活现象常常可化作一种鲜明的精神影响来对具体的人的言谈举止进行“耳濡目染”, 进而起到恰似“言传身教”的奇妙作用。总而言之, 日常生活是既是作为个体生活的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整体的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条件, 日常生活既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4]日常生活中蕴涵着它不可避免的否定因素, 同时也蕴涵着日常生活革命的可能性, 它是一切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一切文化现象的共同基础, 是作为各种社会活动与社会制度结构的最深层次的连接存在, 也是导致社会总体性革命产生的关键因素所在。列斐伏尔也指出, 通过进行日常生活革命而达到总体的人, 日常生活就是总体化的体现, 就是使人能真正的成为人类社会中有价值存在感的人的基础条件, 同时列斐伏尔也提出, 现实社会中的总体的人绝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人的状况, 而是一种理想的人文意识状态, 其终究是一个无限开放的过程, 是不断变化着的主体和客体, 是自由社会中的自由的承担者和表现者, 是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统一, 是人类社会这一自由集体中自由存在的个人, 绝不会一劳永逸的生成。

分析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可见列斐伏尔后期对日常生活的理解更加微观也相对悲观, 他认为, 在前现代社会中, 生产性的劳动与日常生活都是直接相连, 并且与自然世界的节奏和周期交相呼应, 并且纯粹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的目的, 并不也不存在所谓的日常生活与节日、自我与共同体的截然分开, 生活本身就是一体的。但是, 列斐伏尔认为现代日常生活却已经全面的异化, 在新资本主义社会, 现代日常生活已经被全面组织到和纳入到生产与消费的总体环节中去, 对差异的普遍压抑构成了现代日常生活的基础, 日常生活已完全异化, 资本主义的政治统治和意识形态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去, 日常生活已经被技术和官僚阶层相结合的统治方式牢牢控制住了。当然, 列斐伏尔并未因此而对日常生活中现存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改观失去信心, 因为日常生活概念在列斐伏尔那里不仅仅是消极的, 它还具有积极的意义, 正如他之前所提出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着它不可避免的否定因素, 同时也蕴涵着日常生活革命的可能性, 它是一切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一切文化现象的共同基础, 是作为各种社会活动与社会制度结构的最深层次的连接存在, 也是导致社会总体性革命产生的关键因素所在。由于日常生活是联系所有其他活动的纽带, 日常生活也就有可能成为对这些活动的直接批判, 被异化的日常生活既包括着被压迫的因素也包括着解放的因素。在列斐伏尔看来, 马克思主义中所提出的的劳动的解放和生产关系的转化只是最低限度的革命, 而最高意义的革命则是完全彻底地改变生活, 包括家庭关系和劳动。同时列斐伏尔也提出最低限度的革命是通向最高限度的革命的道路, 是不可避免的革命进程, 让日常生活变成艺术, 在各种各样的每日重复的日常生活小事中摆脱资本主义异化, 从而为最高意义的革命埋下现实基础。纵观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发展形成, 可见列斐伏尔早期的日常理论批判思想集中在研究日常生活中那种本来来就生而存在着的, 但充满着价值与神秘, 即具有风格的“每天生活”;而他的中后期思想则侧重批判了作为现代社会异化现象的“日常生活”及作为现代性的机械重复节奏的“日常性”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也相应的修正改造变着, 而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的一种体现。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正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方法合理运用到了日常生活之中, 并不断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进行改造和发展, 进而提出了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没有的新的主题, 开辟出了一个以日常生活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思想领域。总之, 列斐伏尔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代表之一, 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系统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日常生活批判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被改变和修正, 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Henri Lefebvre: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 trans, John Moore, Verso, 1991, p.97。

[2]刘怀义:《为日常生活批判辩护——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的基本意义》, 《江苏社会科学》, 2008年第4期, 第24-27页。

[3]Henri Lefebvre: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 trans, John Moore, Verso, 1991, 66~67。

篇8:关于日常生活的作文:期待

每个人都有所期待,我心中期待的是和谐的家庭。

五年级上学期,我在家里写作文。正在构思当中,我隐隐约约听到了“砰砰”“轰轰”的声音。我闻声走向楼梯口,听到了妈妈的吼叫:“你把我的棉衣撕破啦,你竟然好意思打我!”话音刚落,“砰”只见妈妈把家里的垃圾桶投向爸爸。垃圾桶里的苹果核、橘子皮、还有痰、包装塑料袋、纸袋……全部撒向爸爸。这还不够,妈妈又把餐桌上的菜连盘带碗地全砸向爸爸。爸爸狼狈不堪,抓起扫把朝妈妈一挥,“哗啦”一声,柜上的碗、筷、勺全部倒下来。这下惨了,爸爸站在其中还不砸得半死!

战争终于平息了。妈妈把爸爸赶走后,清理了房间,拎着包,匆匆出去买碗勺了。当妈妈回来后,一箱子的玻璃碗、陶勺买到家了。她说:“那个死男人,值钱的不要,要破的!把我买到家1300元的餐具全毁啦!呜——”母亲一边抹泪,一边把新餐具摆上了柜子。

如今,我六年级上学期快要结束了,就剩下40天左右了。但这个家还没有完全和好,不过比过去好多了。我希望爸妈永远不要吵架,不打架。

我离考名校只剩下94天了,所以我一直没出门玩过,妈妈对我很好。不过,整一家人好才好呢。

作者:吴万祥

篇9:我的日常生活英语作文

Hello, my name is Peter. This is my day. I have a busy day. My Saturday morning is very busy. Every Tuesday, I’m always busy. I’m always busy on Monday. I always get up at six o’clock. I usually brush my teeth and wash my face at a quarter past seven. I sometimes have breakfast at half past seven. But I never go to school at eight o’clock because it is too late. When I come back homefromschool. I’m always busy. )First, I do my homework. It’s very easy for me. Second, I wash my hands and have dinner. Then I watch TV and do a puzzle. After that, it’s seven fifty. I do some exercises in English and maths. It’s eight fifty-nine now. It’s time for bed. I’m going to sleep. After I sleep and wake up, the next day begins!

篇10:描写日常生活的作文素材(范文)

奶奶虽然退休了,但并不寂寞,每天抱着小孙女,领着她捉迷藏,享尽了天伦之乐。

颠着小脚、拄着拐棍儿的老奶奶,悄悄地在我的包里放进几个鸡蛋,那是攒了好多天用来换盐的:“闺女,啥时候奶奶能看着你回来就好了……”

妈妈夹起一大块鱼肉,细心地摘掉上边的刺儿,恭敬地送到奶奶的碗里。郑州房产网,全家人众星捧月似的,把奶奶团团围住,高兴地拍手唱起“祝你生日快乐……”

雪地里,留下一串脚印,我蓦然转过身,爷爷、奶奶站在门前,向我依依不舍地挥着手。

奶奶戴着老花镜,絮絮叨叨,替我钉好纽扣,随手又在我的小屁股上不轻不重地拍了几下。

妈妈和奶奶正坐在客厅里谈话,说说笑笑,婆媳俩好不亲热。

在爸爸外出采访的日子里,全家人一直提心吊胆,妈妈、奶奶一直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别看“家庭晚会”只有我们一家三口,可节目却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比起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也毫不逊色。

“夫人,学习到此结束,请用餐!”爸爸替妈妈合上书,然后学着西方绅士的派头,潇洒地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爷爷在地里流着汗干活,我把水壶拎到田边,把水倒进碗里,端给爷爷喝,还为他擦去满头的汗。

我明白,这100元决不是普通的100元,它凝聚着爷爷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凝聚着爷爷对孙儿多少期盼!我捧着这沉甸甸的钱,在心里对爷爷说道:“我的好爷爷,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妈妈正在聚精会神地思考着,我伸了伸舌头,蹑手蹑脚地爬回到床上。

回到家以后,我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处处躲着爸爸,爸爸问我一句话,就把我吓一跳,总害怕爸爸提起这次考试的事。

爸爸愣了好半天,才明白过来。他一下子把我抱进怀里,我们两个都笑了。我笑得那么欢,爸爸笑得那么甜。

车快开了,当我向父亲告别时,我又看到了那双无语的凝眸在诉说着无尽的希望与期待,我的泪水又流出来了……

篇11:明代“土豪”的日常生活

有明一代,商业高度发展,嘉靖以来,工商业勃兴,许多人因此发财致富。当时的徽商以鱼盐为业,家中白银有上百万两,家产二三十万的不过是中小商人。而明初崇尚俭朴的风气逐渐消退,富豪们开始享受、炫耀生活。顾炎武评论说:“自神宗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

嘉靖时的戏曲理论家何良俊记得,以前松江府的宴会,只是“果五色、肴五品而已”,只有贵客莅临,或者新结的亲家上门,才添“虾蟹蚬蛤三四物”,一年不过一两次。而当时,寻常宴会的菜品数目不仅翻了一倍,而且一定要“水陆毕陈”,还要寻觅远方珍品,以胜过他人。

除饮食之外,富豪之家还在居室和服饰上互相攀比。万历《都江县志》中记载:富豪们修建宫室、蓄养姬妾,饮食和服饰跟王公贵族一样,而“妇人无事,居恒修治容,斗巧妆,镂金玉为首饰,杂以明珠翠羽,被服绮绣,袒衣皆纯采,其侈丽极矣!”按照明代的规定,翡翠珠冠、龙凤服饰是唯皇后、王妃才能穿戴的,但到了晚明,富人家的女性已经毫不顾忌。

最可见当时江南富豪盛况的,还是南京秦淮河。富豪之家有画舫,以雕栏围绕,翠纱装饰,两旁悬挂着缀有流苏的羊角灯,每条船上有二十多名少年乐手,一边张灯结彩,一边歌舞鼓吹,连绵不绝。

附庸风雅费千金

江南的富豪们很快将目光从饮食起居转向了古玩,以书画古玩标榜风雅。他们财力雄厚,往往一掷千金。当时的富商吴伯举在扬州做生意,遇到“法书名画,钟鼎敦彝,辄倾囊购之,不遗余力”,价值千金也毫不吝惜;休宁富商吴用良则出入吴会,结交名家,收购古图画和古董,一旦有喜欢的,就出十倍的价格。

由于富豪们喜欢收藏,书画古董的价格于是水涨船高。当时,王羲之、米芾、怀素的书法,价格往往在千两白银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两千两,相当于晚明一个普通家庭一百年的全部收入。

但是富豪们有钱,却未必有相应的鉴赏力。《万历野获编》中记载,当时的富商喜欢“高谈宣和博古,图书画谱”,但是却没有眼力,不懂装懂,“钟家兄弟之伪书、米海岳之假帖、渑水燕谈之唐琴,往往珍为异宝”,被读书人传为笑谈。

于是,热爱收藏却又容易上当的土豪们大大开发了书画古玩的造假市场,当时的苏州地区,伪“文、沈、唐、仇”明四家的作品不可胜数,苏州的专诸巷甚至以伪造书画古董而知名。而在松江,有个聪明的古董贩子编撰了一本古代名家手册,叫《宝绘录》,里面全部是伪造的顾恺之、陆探微、展子虔、张僧繇等大家之作,引诱土豪们为之一掷千金。

官场才是真土豪

然而,江南土豪们的生活跟官员比起来,依然是相形见绌。当时官员的豪奢,正是土豪们效仿的榜样。

皇家的奢华不必说。嘉靖年间,首辅严嵩家中也是富可敌国。其子严世蕃吐唾,都是年轻貌美的婢女以嘴接去,谓曰“香唾盂”。严嵩被抄家时,家中有黄金三十万两,白银二百多万两,名家字画、珍稀古书数以千计,仅各种名贵的床就有六百多张。

刑部尚书王世贞在家乡修建园林,运来的假山石高三丈,为了运进城里,不惜拆掉城门。又有祭酒陈攒,资累巨万,家中房舍如同宫殿,花园有百亩之广。他买了一块高一丈、阔三丈的石头,准备用作假山顶峰,结果在运输途中沉入太湖。为找回石头,便筑堰壅水,动用上百辆水车把水抽干。

与官场的奢靡相应的,就是风气败坏。万历年间的地方志上记载,在正德、嘉靖以前,当官的人退休,两袖空空地回来,乡里的人都前去慰劳,啧啧称赞他;倘若衣锦还乡,反倒不与之交往。而到隆庆之后,当官的人回来,乡里不问他人品如何,只问他赚了多少钱,倘若没钱的,便讥笑他是“痴牧者”。

当时有人提出遏制富豪的奢靡之风,要求官员和读书人以身作则。王世贞就担忧读书人不知节俭,说现在的读书人考进士,动辄互相宴请,又喜欢“裘马之饰”,不知节俭,将来做官何以廉洁?是的,他就是那个为了修自己的花园拆掉城门的王世贞。

篇12:日常生活中心的发现的作文

走进院子入口,最早看见的就是小路两旁的黄杨,黄杨长出了新的嫩叶,每个枝头几片嫩叶围聚在一起,就像一朵朵绿色的小花。

往前走几步,我看见一个个金色的小喇叭挂在枝头。啊!报春使者迎春花开了。那没开的花骨朵,垂挂在枝头条上,像一个个黄色的小水滴,又像害羞的小姑娘正低垂着头。

我走到小石桥上,突然一群细小的虫子在我面前飞来飞去。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连小虫子也出来了呢!

走过小石桥,我惊喜地发现光秃秃的月季不知什么时候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新的叶子。那红褐色的叶子格外鲜嫩,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我陶醉在满院的美景中,一会儿看看这,一会儿看看那,突然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迎春花是先开花后长叶,而月季正好相反呢?我问了姑妈,姑妈也很好奇,上网查了资料才明白:植物先开花还是先长叶取决于花芽或叶芽对生长温度的要求,植物先开花后长叶是因为花芽生长所需要的温度低,叶芽所需要的温度高。

篇13:我的生活发现作文

我走在街道上,忽然看到一个小偷在抢一个阿姨的包。他抢完拔腿就跑,就在这时,两名过路的叔叔马上追了上去。这两个叔叔跑得比小偷快,不一会儿就追上了小偷,把小偷治服后。其中一位叔叔又跑回来,把包还给了阿姨。阿姨激动地说:“谢谢您。”那个叔叔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想:“帮助别人,不就是一种美吗?”

我继续向前走,一辆摩托车卷着树叶和尘土从我身边驶过,突然,三个包裹从车上滑落下来。几个路人有的帮忙捡拾包裹,有的大声呼喊着快递员。大家齐心合力把包裹放回摩托车上。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开心。我想:每个人都开心地帮助他人,这不也是一种美吗?

篇14:乡村生活的发现的作文

春天这里山清水秀,花香鸟语,处处洋溢着一种生机勃勃的美,处处流露出一种自然淳朴的静。远处的山上,一片绿色,但不是那么寂寞,因为有一群群活蹦乱跳的鸟儿在树枝上唱着歌。

山脚的小溪浅浅的,最浅的地方不过我的膝盖,最深处也不会高于我的肩膀。每年暑假,我照例要回老家。每次回老家,我第一个玩耍的地方就是山脚的小溪,我爱去那儿不仅仅是因为那条小溪清澈,干净,还因为小溪上有许多高过我的、长长的,大大的石头。这些石头可以让我在上面休息,灿烂的阳光,和煦地微风,小溪在叮叮咚咚的歌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会不知不觉地睡着,旁若无人。这些石头还可以让我来次大冒险,我从这块石头爬到那块石头,上面一个个细细的花纹,一个个小小的浅洼都会让我驻足。这些游戏让旁人觉得很无聊,但如果让你去玩,你一定也会玩得停不下来。我爱这条小溪,还因为在这条小溪中,有许许多多地小虾,螃蟹以及小鱼,我可以在这里尽情地玩耍。

乡村吃饭时也很特别,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有些人家没有露台,所以经常夹着一小部分菜放在碗里,再拿上一张竹子编成的有靠背的椅子,到邻居的露台上,一边吃饭,一边看着远处一座座绿色的小山坡,镶嵌着一块块绿色的农田,还感受着和煦的微风,心里舒畅极了。如果碗里的菜吃完了,就会到别人餐桌上,夹一些菜,再聊聊天,之后再慢慢悠悠地走到露台上,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篇15:论《古韵》的日常生活叙事

日常生活是文化最表层的显现, 见证了文化的发展历程。《古韵》的日常生活叙事表现为寻常小事的诗意美、日常生活中的女性美以及对安宁生活的眷恋之情。

《古韵》中不乏渲染浓郁的中国风情的细节, 例如房间的布置:

“房子两侧是窗户, 一侧窗前是一大架开满了花的紫藤, 微风吹过, 香味扑鼻, 就好象把花吃到了嘴里。另一侧窗前是紫丁香, 白色和淡紫色的丁香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迷人, 香气时苦时甜……面对紫藤的窗前摆放着一条黑漆桌案, 光滑透亮, 可以反照出美丽的紫藤花, 我常在此练习书法。一张大红漆桌案放在面朝紫丁香的窗前, 这种红漆是北平最好的, 红得发亮……”[1]

义母家里的陈设布局显示出文人高雅的品位:

“家具都是红木的, 桌椅上铺着紫色和兰色的汉代丝绸, 不带刺绣。纱窗帘是浅黄色, 阳光照进来, 嗅闻到一股水仙的馨香。在过去, 养水仙是门艺术, 水仙养在盆里, 放上水, 铺上精选的小卵石……”

室庐、花木、水石、书画、器具、蔬果、香茗等构成的物态环境, 固守着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气质, 表达了东方人的生活观念。作者立足于民族性, 描述的是中国文化中所独有的事件和意象。

再如妈妈和五妈挽发髻的情景:

“阳光透过竹帘, 投下淡灰色的暗影, 立时使人感到屋里凉爽怡人。轻风吹拂, 金色的阳光洒满整个房间。妈点燃几柱香, 插在瓷佛像前的香炉里, 烟雾缭绕, 香气飘散。五妈拿了一把象牙梳子, 正给妈梳头, 她那纤细的手指, 也像象牙一般白皙, 滑润。两双玉手在乌黑的头发上梳理, 宛如盛开的玉兰花瓣。”

妈妈招待客人的场景:

“妈让张妈从地窖里拿一坛陈酒, 双溪陈酿有股特殊的香味, 介于水果香与花香之间。我爱看她们洗了手, 然后小心地揭去封泥, 刚一打开盖子, 屋里便溢满了一股奇妙酒香, 每当我嗅闻着山上浓郁的野花香和阳光送来的植物的馨香时, 总不禁联想起这奇妙的香味。妈接过一小杯, 说, ‘去搞些笑兰的嫩花苞, 撒在上面, 等明儿早晨, 就会香味扑鼻。若放在枕头底下, 保准你梦到酒仙’……”

这些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近乎琐记, 看似散淡, 却萦回绵缈的幽情。中国人生活的艺术与情趣, 抽丝吐絮, 徐徐牵出, 浓郁的文化氛围弥漫全篇。正如吴尔芙建议的那样, 凌叔华用诗意与怀旧的目光搜寻传统文化的精华, 写出了“能保持中国味道, 又能使英国人觉得它新奇好懂”的故事, “在形式和意韵上写得更贴近中国。生活, 房子, 家具……写得越细越好。”[2]作品所

[5]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78.140[6]黄琳华, 舒曼[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8.124

[7]杰里米·希普曼.舒曼钢琴作品的特征 (三) [J].钢琴艺术, 2005,

[8]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M].北京:音乐出版社, 1962.102

[9]陈建华.外国著名音乐表演艺术家词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0]沈旋, 谷文娴, 陶心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具有的美感, 不是因情节的戏剧性而带来的紧张宣泄, 而是如同朋友谈天时的会心一笑, 随意而亲切。读者的审美期待, 由故事转移到“情绪”, 由小说转移到诗。

一个社会的组织关系和衣食住行的文化特征, 往往都被纳入婚俗礼仪中。《古韵》中有几场婚礼的描绘, 如第四章《一件喜事》, 十三章《两个婚礼》。如果说第四章《一件喜事》还侧重于描绘妻妾之间的心理, 《两个婚礼》则细致详实地展现了民俗礼仪。

家中长子的婚礼, 隆重庄严, 首先是准备工作:

“红缎子的结婚礼服上有不同颜色的刺绣。婚冕上满是各式各样的珍珠, 顶部是一只凤, 装饰着珍珠, 翡翠和宝石, 冕前垂下一串串的珍珠。除了这, 还有一些其它发饰, 两对金手镯。两只漂亮的红缎盒里放着四个镶着不同种类宝石的戒指。”

而后, 作者对喜宴的过程做了详尽描述:

“每间屋子都披红挂彩。祠堂上方悬挂着一长条红缎子, 正中书写着四个大金字:百世良缘。旁边是爸的老友送来的一对红挂轴, 有些是红丝的, 有些是红纸的, 显得特别好看。刺绣的红桌布, 椅布, 椅垫在烛光映照下, 耀眼生辉, 祠堂前面摆放着几张桌案, 上面是香和大红蜡烛, 还有酒杯, 肉和菜。门廊各侧挂着五对红丝, 轻风吹动红穗, 更显得堂皇庄重, 花轿一大早就抬到院子里。八位轿夫身穿绿丝长袍, 头戴黑帽, 上面是鲜红的缨子。花轿用红丝刺绣包着, 只等吉时一到, 就出去接新娘。”

“大哥兴奋极了, 不停地说笑。他那天显得特别精神, 英俊, 黑缎子上衣外套料一件崭新的蓝缎子长服新帽子, 新鞋, 新袜子, 新手帕……客厅里摆料五十桌酒席。平常隔开客厅和卧室的屏风拿开了, 客厅里更显得宽敞明亮。整个下午, 茶点不断, 这叫流水宴……”

把民俗文化植入一个具体的情景中, 通过对祠堂的装饰布局, 服饰, 花轿, 流水宴习俗的描述, 显示了大家族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也是中国当时民间文化生活的生动表现。相比之下, 由于家庭地位的悬殊, 五姐的婚礼显得有些寒碜。从这场新旧合璧, 不中不洋的婚礼中, 可窥见当时西方东渐, 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所受到的冲击。

总之, 《古韵》中对日常生活习俗的大量描写, 可以看作应对异国读者的一种叙事策略。日常生活叙事, 既是小说人物和事件叙述的背景, 也为异国读者创造在场感, 再现了一个易于理解的异质文化世界。

摘要:《古韵》是凌叔华追忆童年的自传体英文小说, 在叙述策略上, 通过对日常生活习俗的大量描写, 为西方读者创设在场感, 再现了一个易于理解的异质文化世界。

关键词:古韵,叙事策略,日常生活叙事

参考文献

[1]<英>维他.塞克维尔.韦斯特《<古韵>原序》傅光明译, 载《〈古韵〉——凌叔华的文与画》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10月, 1-4页。

篇16:搞笑日常生活的日记500字作文

上课第一天,杨老师终于揭开了他的庐山真面目。

杨老师“聪明绝顶“。他中等身高,典型的中国黄色皮肤,戴着一副拉丝眼镜,经常穿着他那件蓝色的衬衫。在这些外形特色中,最亮眼的是他发着光的秃头,就像打了蜡一样。上课时他的秃头在讲台灯光下闪闪发光,在下午放学时校门口堆满了人,只要看见一个人的头顶反射出一抹余辉,我就知道那准是杨老师。

记得第一次杨老师跟我们作自我介绍时,他喜笑颜开地对大家说:“大家好,我姓杨,杨树的杨,以后大家可以管我叫杨老师。另外我是个秃头,不过没事,不影响我给大家上课。”看来杨老师对秃头这事毫不避讳。

杨老师简直是个“瘦版郭德纲”。在一次数学课上,杨老师刚讲完题,下课的铃声响了。杨老师不紧不慢地说:“再听我这个老头子再多唠叨几句……”还抱歉地一笑。,眼睛扫视全班,停顿了几秒,像是在等待我们的回应。我们也沉默了几秒,然后哄堂大笑。要知道杨老师干事利索,是个精神小伙,却把自己比作老头子,这反差这点大呀!

杨老师经常自己说着笑话,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而且自己却仍然冷着脸,一反应都没有,真是一位“训练有素”的相声演员啊!

上一篇:全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动员会议主持词下一篇:落圈小学消防安全教育月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