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的故乡生活随笔

2024-04-24

安徒生的故乡生活随笔(精选11篇)

篇1:安徒生的故乡生活随笔

安徒生的故乡生活散文

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古老的房屋,红的,黑的,砖墙,木构,一栋一栋地排列着。这些房子标志着这个城市的年龄。

清澈的小河,从城市当中流过。洁白的天鹅在水里嬉戏,后面跟随着一群它们的儿女。小天鹅是灰色的,正像安徒生童话里所描写的“丑小鸭”。小河在这个城市的中心绕了一个圈子,于是这里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公园。

小公园的一些事物,和安徒生有着很多联系。一个丹麦人告诉我:安徒生很小的时候,常常跟随他的母亲到这条小河边洗衣服,天鹅、树木、河水,都曾成为他童话里描述的对象。

后来,为了纪念安徒生,人们在这个小公园里竖立起一个安徒生的铜像,旁边还有一个铜雕,是根据安徒生童话《野天鹅》的故事内容雕塑的——艾丽莎睡在11只天鹅的背上,飞向天空。因此,人们就把这个小公园称为“安徒生公园”。

这个美丽的城市就是安徒生的故乡——奥顿斯。

这个城市我已经来过三次了,这里的小河、树木、天鹅、雕像,尤其是安徒生的故居,一直在吸引着我,它们好像使我重读了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幼年的.影子,在当地人们的记忆中是很深的,他们看到一个外国人,往往会自动地介绍安徒生,好像他们都和安徒生一起生活过。

丹麦人领我到一个剧院门口,他指着这个建筑物说:“当安徒生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曾经受雇于这个剧院,给他们贴海报。”

我好像看到了一幅画:安徒生的祖母在给他讲故事,灯光照耀着他瘦削的脸庞,他已经沉浸在故事里了。

这些童话似的传说,好像使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幼年安徒生的影子:一个贫穷的孩子,很瘦弱,有点营养不良,穿着不整齐的衣服,为了帮助爸爸妈妈增加一点收入,在大街上跑来跑去。也许正是如此,生活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给了他写童话的灵感和力量。

他像一个“丑小鸭”吗?是的,灾难使他丑,贫困的生活使他丑。但是,也正是这些,把他的灵魂洗净,使他美丽起来,像天鹅一样美丽起来。

篇2:安徒生的故乡生活随笔

故乡的冬天,清晰于镇上的一场古会。

那场古会,不知道起始于什么时间,在立冬前后,阴历的十月初开始,持续一周多,我们叫十月会。在我的想象和理解中,古会就是一场欢迎冬天到来的仪式,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汉魏时期,立冬,也就是冬天来临的这天,天子要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慰,请逝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低于外敌或恶寇的掠夺和侵袭。这场乡村的仪式,绝对没有了古时皇家的正式和盛大,但这种排场,在乡村,却是最隆重的。

二十四节气中,四季都有一种节气作为开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建始也,每个开始意味着季节的正式来临。立冬、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记得以前的十月会前后,总是会迎来家乡的第一场雪,伴随着阴沉沉的天空,这场雪会如约而至,不大,冰冷的细雨夹杂着雪粒子,敲打在枯黄的草木上、树干上,窸窸窣窣的作响,一望到头的田野上、山坡上,会慢慢地覆盖上一点白色,裸露部分的土,湿漉漉的,给刚刚种下的冬小麦送去了第一次满足的滋养。上天总是平衡的,不会忘记和落下他的每一个角落,该给予得一定会给予。

古会上,秦腔的表演是这场古会的盛宴。早在九月底,乡邻们就不断的邀约亲朋来逛会,无非是趁着这个机会大家聚一聚,说说家长里短,增近彼此间的情感。其余摆摊设点的大小买卖,都是这场盛宴的陪衬,那些再上口,再让人垂涎的小吃,只能是舌尖上瞬间的.美味,秦腔留下的余味不仅是眼耳的快意,还有精神上的寄托和丰富。这个自西周传承下来,相当古老的剧种,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古会上的曲目,大多是经典,有时是折子戏,有时是本戏,折子戏时间不是很长,人们看完一段后可以欣然回家。要是本戏,很多人便留恋于其中的情节,非要看完才罢休,特别是老人们,拿着小凳子,在戏台下一座就是一下午或者大半晚。其实,看戏的乐趣不是所谓的生旦净末丑的拿捏和表演的多出彩,而是戏曲里的哲理,农村人的很多哲理都来自于戏曲,上下几千年的秦腔,是黄土地的灵魂,也是心灵的抚慰,即便是那一声声吼,也能在刺破云霄之间平复任何心情,这便是他的魅力所在。

西北的四季格外分明,夏有凉风秋有月,春有百花冬飘雪。深秋后,就能隐隐约约看到冬天的影子了。田地里的玉米早早的收了,留下的玉米杆枯黄的迎着下山风哗哗的作响,吟唱着这一生短暂的辉煌。很快,村民们就下地了,一根根的挖出秸秆,成捆的捆好,拉回家,堆放在房前屋后,作为冬日里引火热炕的材料,一捆玉米杆,放进炕洞,点燃,慢慢的等抗热,一家老小围坐在炕上,说笑着。家的温暖不仅是一顿团圆的饭食,也是这一家老小围坐一起的欢笑。

那条流经的小河,是故乡的血脉。进入十月,河水不知不觉的变浅、变小了。伸手下去,有些冰冷,但小河的季节似乎是河岸山坡上的植被掌握的,那些曾经葱茏、绿意盎然的草木,也变黄、变枯了,只有常绿的松柏象监督者一样的一成不变,默默地看着大家在四季轮回。

暮色中的炉火,是家乡冬季最温暖的写意。黄昏,暮色四合,家家户户开始烧火做饭,炊烟旋绕在小村的上空,柴火燃烧后点滴的糊味,饭菜的香味远远的就能闻到,让小村的依恋瞬间荡漾在心头。

从秦岭深山吹来的风是冬的号角。其他日子,风其实没有停歇过,春来带来的是泥土和草木的清香,夏天夹杂着收获的小麦的香气,初冬的风带着呼啸,跃跃欲试,似乎要和谁化解一场恩怨,就等着冬的大刀阔斧了。宋人的词里这样写道:“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在家乡,能和诗里符合的大概就是这呼叫的风了,诗中的黄杨可以换成白杨,尤其是一排排伫立在村边、路边的高大的白杨,我一直觉得冬季带着哨音的风的呼叫,就是白杨树发出的,其实也未必就是白杨,但我的心里一直认为白杨是最大的发声者。他的呼叫,不知道是不是一种不屈和倔强。在这执拗的背后,可能是那不肯弯腰,挺立的不屈不挠的身躯吧。

篇3:安徒生的故乡生活随笔

一、教学资源因“学生生活”而更真实

学生在进入课堂前, 是具有自己认知的, 学生不同, 其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别, 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不一样。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学习科学知识更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熟悉的话题导入,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 由浅入深, 学生的兴趣浓厚, 思维自然就会活跃。

有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将课文作为自己教学的基础, 并巧妙地构思和安排, 通过教材将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好地激发出来。 执教《走进安徒生、格林兄弟的故乡》这节课的教师表现尤为突出, 如课题引入时, 教师能抓住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语文课本刚学到的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为话题的切入点, 激发学生讲童话故事的欲望, 从而激发学生对安徒生、 格林兄弟的敬佩之情, 以及对安徒生、格林兄弟的故乡———欧洲的向往。由于将学生平日爱看爱讲的故事书呈现在课堂, 学生当然喜欢谈论自己的看法, 使课堂顺利进入主题。

二、课堂话题因“学生参与”而更灵动

地理知识本身就是知识性强的一门学科, 纯粹的传授过程必然很枯燥的。若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忆一些比较枯燥和简单的专业知识, 那么学生的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 甚至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兴趣。若是能够将这些比较枯燥的知识融进活动中去, 学生能够在表演、讨论和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记忆这些知识, 学生不但学得比较快, 记忆也会比较牢固。

以《走进安徒生、格林兄弟的故乡》这节课为例, 执教教师考虑到欧洲离学生比较遥远, 对欧洲各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风土人情等等都不是很了解, 如果只是硬生生地给学生讲一些数字性的知识, 想必他们肯定是左耳朵进, 右耳朵出。 因此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上给他们分了名人组、特产组、名胜古迹组等六个组, 学生在查阅资料方面当然有了明确的目的, 纷纷积极上网收集资料。 可惜分组汇报时学生只能停留在纸上, 课堂看似热闹, 其实课堂与教学目标是割裂、游离、空洞的, 学生收到的效果不大。

在学生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如果将课堂创设一个角色情境:班上的学生某某要去欧洲旅游, 却不知道欧洲的地理环境怎样? 有什么地方值得一游? 天气特点是如何的? 课堂可以设计以帮助班上的某某同学了解欧洲为线索来讲授知识, 安排教学内容, 同时, 也可以采用游戏、小组讨论、表演等方法,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了对欧洲各国的印象, 进而了解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建筑史上的奇迹”“文化特色”等。

三、教学内容因“学生需要”而情更浓

面对地理知识较多的教材, 教师教学过程中, 会忽略其情感目标, 将其上成地理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 教师不认为地理能够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激发出来。甚至有些教师会硬塞情感价值态度, 学生不可能认可。如《走进安徒生、格林兄弟的故乡》一课, 学生分组汇报之后, 教师随手捞取一个环境保护的话题作为情感的升华, 再次体现了品德课堂情感目标存在割裂、游离、空洞的现象。 在此之前教师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 中心则是自己, 比较重视学生掌握和理解地理知识的情况, 而对于品德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目标淡化, 甚至忽略。

以重新设计《走进安徒生、格林兄弟的故乡》为例。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 除了需要让学生了解欧洲国家的文化、地理和历史, 还应该教会学生欣赏其他国家的文化。 在教学中, 当介绍一些名人的故事或一些名胜古迹时, 不必刻意强调他们是如何的伟大, 每个人都需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和智慧等等, 教师仅仅需要进行合适生活情境的创造, 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学生便很容易被触动, 情感也会得到升华, 会被这些名人的精神所折服, 被这些名胜古迹的智慧所震撼。 这种情感, 教师是不可能强加给学生的, 而是生活中蕴含的, 是意之如此, 情之所至。 这样发自内心的、自然产生的情感才能对学生的品德产生影响。

地理知识中包含比较多的情感教育, 而情感教育也蕴藏在地理知识中, 二者是不可能剥离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地理知识的回归, 将其融入到生活中去, 这样学生很容易获得情感方面的体验。我们要知道, 在小学阶段, 地理知识本身的学习不是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是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 地理教学是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服务的。

参考文献

篇4:安徒生的故乡

清澈的小河,从城市当中流过。洁白的天鹅在水里嬉戏,后面跟随着一群它们的儿女。小天鹅是灰色的,正像安徒生童话里所描写的“丑小鸭”。小河在这个城市的中心绕了一个圈子,于是这里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公园。

小公园的一些事物,和安徒生有着很多联系。一个丹麦人告诉我:安徒生很小的时候,常常跟随他的母亲到这条小河边洗衣服,天鹅、树木、河水,都曾成为他童话里描述的对象。

后来,为了纪念安徒生,人们在这个小公园里竖立起一个安徒生的铜像,旁边还有一个铜雕,是根据安徒生童话《野天鹅》的故事内容雕塑的——艾丽莎睡在11只天鹅的背上,飞向天空。因此,人们就把这个小公园称为“安徒生公园”。

这个美丽的城市就是安徒生的故乡——奥顿斯。

这个城市我已经来过三次了,这里的小河、树木、天鹅、雕像,尤其是安徒生的故居,一直在吸引着我,它们好像使我重读了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幼年的影子,在当地人们的记忆中是很深的,他们看到一个外国人,往往会自动地介绍安徒生,好像他们都和安徒生一起生活过。

丹麦人领我到一个剧院门口,他指着这个建筑物说:“当安徒生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曾经受雇于这个剧院,给他们贴海报。”

我好像看到了一幅画:安徒生的祖母在给他讲故事,灯光照耀着他瘦削的脸庞,他已经沉浸在故事里了。

这些童话似的传说,好像使我的脑海里浮現出幼年安徒生的影子:一个贫穷的孩子,很瘦弱,有点营养不良,穿着不整齐的衣服,为了帮助爸爸妈妈增加一点收入,在大街上跑来跑去。也许正是如此,生活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给了他写童话的灵感和力量。

他像一个“丑小鸭”吗?是的,灾难使他丑,贫困的生活使他丑。但是,也正是这些,把他的灵魂洗净,使他美丽起来,像天鹅一样美丽起来。

(本文有删减)

篇5:梦回你的故乡生活随笔

然而一切都只在我的梦境。

梦近了我的心房。我已经不知道你在我心中的何方。但可知永远无法离开,就永远在心里回荡。

梦见你的悲伤。我的爱在你的心莰。已经不知所谓的梦想,已经爱上了你给的悲伤。

就在这个时候遇上了你,就在这个时候情不自禁地爱上了你。一切都不会只是我的胡思乱想。为何我总感觉那一天你会永远消失在我的身旁。

当我再也找不到你的身影,我又该怎么办?

呆站在窗前守候着你留下的那些回忆。希望有一天你会回返。

而会不会今世再也无法和你相伴。

是不是只能重拾内心的伤感。是不是一定要有千年的等待才可以感动你的心灵。而在这异乡,想念你的心依然念念不忘。只是因为我太过想你吧。又或者我很爱你的!

是不是爱你,我自己竟然也说不清。不想再说我对你的情感,什么都能为你去抗。

而这是否只是寂寞的一次释放。我不明白!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你还是不了解我对你的用心。动了情难道就注定要感伤。

篇6:关于生活随笔散文之故乡的歌

故乡的风,温柔地抚动树枝,桂花散落地错落有致,桂花香飘荡村庄的每个角落,萦绕在鳞次枳比的瓦房的上空。

鸡的鸣叫声打破故乡安静的晨曦,村庄被一层层的雾气笼罩着,有一种朦胧的美;黑色的烟囱冒着晕圈,炊烟的味道弥漫在故乡的山川河流,不知道是哪位好妇在黎明破晓前已早起烧火为家君做饭,清晨的晶莹剔透露珠像一面洁白的镜子在太阳散发的微光中闪着亮色,映射着勤劳伊人的容颜。

故乡的田野,金色的麦浪,小昆虫煽动着翅膀流连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鸟儿唱着丰收的歌谣盘旋在蔚蓝色的天空,享受着金色的秋。收获的季节,农家伯伯戴着草帽在毒辣的日头下默默的收割,无情的太阳光已把他们的皮肤由黝黑的黄色照换成古铜色,但造就了他们坚强的脊梁。故乡高高的山岗上有放飞的风筝,飘浮的白云,淡蓝的天,我很怀念。

故乡的田野上有相互追逐的孩童,随风自由奔跑,在苍茫的金色麦海中玩捉迷藏,在空旷无垠的草地上玩老老鹰捉小鸡;收割之后,农家伯伯用枯黄的麦禾编织成可爱的稻草人;田野上飞来寻觅稻谷的麻雀,顽皮的孩童追赶着饥饿的小麻雀,嬉戏在故乡的田野上。

故乡的傍晚,红彤彤的火烧云映红了小村庄,晚霞的亮光照亮了河面打鱼归人的路。故乡的夜,很寂静,静得可以听见虫儿的鸣叫声;故乡的夜晚又是美丽的,夜空中悬挂着一轮圆月,皎洁的月光撒在屋顶的房瓦上,好像是童话故事里神仙居住的月光城堡,泛着圣洁的光辉,让这美丽的村庄闪着安静祥和的白月光。

当我怀着憧憬毅然决然地离开我的故乡,告别生我养我的那一片热土,来到喧嚣霓虹灯闪亮的城市,展望自己闪耀的星空。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每一个寂寥无人的夜,我都会想起那故乡的生活;想起爱我的亲人,当我想他们的时候他们是否也会在昏暗灯光下的窗口挂念着我。每当夜深人静一个人的时候,望着天尽头那边的故乡,我会情不由衷地唱起故乡的歌,想起故乡的人。

我想念的是故乡那灯火下的温情,那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温暖。不知道是从懵懂开始还是何时,我的奶奶就一直伴随在我的左右。童年时的我,在奶奶哼唱的摇篮曲里安慰地入睡;桂花飘香的季节,奶奶会和我一起摇桂花,为我做甜蜜的桂花糕,那种甜蜜将在我的口中停留一生。烛光下的奶奶,为我缝补破了的衣衫,透过烛光,岁月不动声色的力量已经为奶奶换了装;深凹的眼角,有了褶皱的脸,弯凸的腰,步履蹒跚。我在烛光中偷偷细数着奶奶头上的白发,不经意间落下一滴莫名的泪。

灯火下的温情,烛光里的奶奶;你是我的牵挂,你是我前行路上的光,不管前路是荆棘密布,还是海市蜃楼,我都会带着你的爱,走过萧杀苍凉的秋,走过寒风刺骨的冬,走向花开不败的春。

也许你也会在茫然失措中想起故乡的那一片飘浮的云彩,也许你也会在被背叛伤害的痛彻心扉后唱起故乡温暖的南泥弯,也许你也会在暮入黄昏后想回到故乡落叶归根。不管我们走得有多远,有多大的辉煌,而我们就像是故乡厚重的大手中紧牵着的风筝线,从不会流浪异乡,亡命天涯。

当我们的肩上背负着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请不要害怕迷茫,请不要放下你肩上的行囊,看着前方指路的灯火,继续前行。不管以后要经过多少个转弯的路口,请不要忘记回家的路。

我想把故乡的一切装进我的口袋,让我无时不刻感爱故乡的温暖。我从不在意别人眼中的所谓的海枯石烂的幸福,我只愿守护故乡那一砖一瓦的房屋,里面装载着我的回忆,墙上有我画的彩虹,挂着我童年时放飞的风筝,书桌上有我折的纸飞机,有我奶奶听花戏的留声机,有我的梦,有我的童话,有我的温暖。唱起故乡的歌,说着故乡的事,做故乡的梦,拥抱故乡的晴天,想念故乡的亲人,双手合十祝福我们的故乡。

故乡是我温热我胸口的一首歌,故乡的歌,纯净如水,热情如火,灿烂如花,响彻云霄,温暖我的梦。

关于生活随笔散文之缘,如雁渡寒潭,似风吹疏竹(二)

在心的舞台纵情歌舞之后渐渐疲惫疏懒,就如同演绎一部大戏,繁华过后终以凄冷谢幕。看舞台下许许多多的身影漫漫散去,最后留下一片空寂,一种叫着无奈的情绪适时的缠上心头。

窗外没有星月,寂夜漫漫,一杯不加糖的苦咖啡刚刚冲好,缕缕轻烟升起,看着,思绪被撩起。

初春微寒,他将她冰冷的手缓缓捧起,呵着暖气说:“还冷吗?”

她的脸颊因为两团羞涩的红晕而显得异常的娇媚可人,她抽回手摇摇头说:“不冷了。”其实她的手还是冰冰的,只是心里燃起了一团暖暖的烈火所以她真的不冷了。

夏夜的荷塘里,悠悠的歌声悠悠的荡,一盏灯火虚虚的在水影里晃呀晃,心因了某些过分的敏感而生出暖暖的遐想。不管是否有人划舟而来,那哗啦啦的水声还是很美妙的。

秋日,枫红菊旺桂子香,说好要去远足的,可终究没有成行。那些被搁浅和搁置了的诺言被时光的流水带去,让人再忆起来都找不到根据,忍不住要怀疑到底是真的还只是臆想。

寒冬,风夹着雪来了,所有的足迹都被掩盖,面对眼前白茫茫的世界,心空落落的有点茫茫然,或许草庐真的不足以抵寒,烧一暖炉,热一壶老酒,守着这微暖轻酌,微醉,一切淡淡,淡淡。

有人曾问我:“你信缘吗?”

我说:“信,我信。”

那人再问:“那你觉得缘是什么?”

缘是什么?我还真没好好想过,如今问起细细想来,我还真说不出缘是什么。

我不知缘是什么,可佛知道, 佛说: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缘为冰?原来缘为冰呀!以为它是固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以为拥有了,只要好好珍惜就不会失去,可它是冰呀!抱得越紧融得越快呀!

这人世间的缘分,来,不可预知 ,惹人欣喜,禁不住张怀相拥;去,始料不及,无从挽留,徒留遗憾和怅惘。

这缘来缘去,正如同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亦如同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当轻风吹过,稀疏的竹林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可是当风吹过去之后,竹林并不会留下声音而仍旧归于寂静。

缘分来了,就如同雁临寒潭,蹁跹的身影与水相照应,演绎着一番精彩,可缘分去了,水面归于空寂,不留痕不留迹。

缘分来了,亦如同风吹疏竹,风来竹子就知风因缘遇合,随风而舞随风而歌,可缘分去了,风止竹停又重归于寂静,一切皆空。

佛家语有“象由心生,象随心灭”。缘,不过是心的一种感知与感觉,这样感觉来了,与这种感知和感觉相应的一切便随之而生,这种感觉去了,心便会慢慢沉静下来,不会再莫名的跃动。

缘,有来时亦有去日,情,有浓时亦有淡日,一切,都只是时间的问题,一切都只是时间的长与短的问题。所以说“风过竹不留声,假如竹声继续不停,那就是万世因缘永不散,一切诸法之相永不空,如此天地宇宙虽大也容不下。可见一切诸法全都是空象,也就是都会飘然而过毫不留痕迹,“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也是一个道理,这两件事情使人看过以后有一种大觉和澈悟。也就是说万事万物不论是长是短是苦是乐,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着的,这世上极少有永生永世,生生世世永不变的情感和事物,所以应当抱有随遇而安的态度,事情来了就应该尽心去做,事情过去后,心象要立刻恢复到原来的虚空平静,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于不失。

雁过而潭不留影, 风过而竹不留声,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篇7:安徒生的故乡生活随笔

于游子而言,人世间,最觉亲切的永远是故乡的那一缕乡音,最是依恋的永远是故乡的那一份乡情,最感温暖的永远是家中摇曳的那一盏灯影,最为难忘的永远是妈妈站在村口遥望的身影。

——题记

时光,如流水般潺潺而过,新春的脚步带着一路的风尘姗姗而来。北风紧吹中,年味越来越浓,几乎每个身在异乡的游子,梦里梦外对于回家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了。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对于漂泊的游子来说,故乡,永远是一帧珍贵的水墨丹青画,永远是心灵依靠的温馨港湾。走过山山水水,走过流年岁月,游子的跫音无论落在何处,那一缕心头萦绕的乡思从不曾有半分的消减。故乡,是一根无形的线,不管游子走多远,游子终究离不开它的牵绊,躲不掉它的牵引。当雁字回时,当月上柳梢头时,当风起、雨落、雪纷飞时,游子的心,总是一次次向故乡的方向飞去……

季节更替,经年岁月如风,渐行渐远。然,游子思乡的念头犹如青藤一样爬满心头,那一抹眷恋的情怀,若水草一般在心湖里蔓延,日夜招摇。无论是在潮涌的人群中,还是在灯红酒绿处;无论是在推杯换盏间,还是在幽幽独处时,游子的耳边总有故乡依稀的呼唤。因为心有故乡,所以游子心中总有一份淡淡的惆怅和一份切切的期待。

悠悠天宇旷,浓浓故乡情。当缆绳轻解,荡舟离岸时,游子身后留下的又何止是一串串涟漪?当汽笛长鸣,车轮滚动时,游子身后留下的又何止是一声声呼喊?或许,当游子的强颜欢笑在转身后化成热泪暗涌时,思念便已成灾。

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故乡的鸡啼、犬吠、蛙叫、蝉鸣都是歌。

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故乡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皆是情。

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母亲的唠叨里全是温暖的情愫,父亲的沉默里尽是无声的挚爱。

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不管故乡是高楼林立,还是一马平川,故乡永远是自己心中最美的原风景。

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哪怕全世界把自己抛弃,故乡依然会以一种等待的姿态盼望自己的归来。

无论在哪里,游子总觉得故乡的饭菜才是最有味道;无论在何时,游子总觉得故乡的云烟才是最有风韵。无论走向何方,故乡那青青的麦苗、红红的辣椒、高高的草垛、矮矮的篱笆、袅袅的炊烟,以及农人的烟袋、牛娃的牧笛、和蔼的乡亲、儿时的玩伴总飘忽在游子的眼眸里,思绪里,挥之不去。一路走,一路游,时光,老了容颜,厚了思念。

很多时候,白日,望着天边的云彩,游子总不由地低唱《故乡的云》;很多时候,夜里,望着星空,游子总不由地轻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走过了季节的飘摇,终于,游子懂得了,李白的《静夜思》是系着浓浓的乡情,孟郊的《游子吟》是系着深深的亲情,张籍的《秋思》是系着厚厚的思情。

记忆中的童谣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飘散,而故乡的方向总有个声音在深情呼唤:“归来吧——远方的游子!”走南闯北,一路风尘,故乡,很远,也很近。

春、夏、秋、冬,无论哪一季,只要游子撷一缕故乡晚风的轻柔,牵一缕故乡月亮的清辉,便能守得心中乡音迂回,调动幸福的节奏,让心灵温暖次第。也许,故乡没有山珍海味,但永远有热菜,热饭,热汤,热被窝。不管游子是衣锦还乡,还是行囊空空,故乡永远会张开双臂,迎接游子的归来。

人生千灯万盏,不如故乡青灯一盏。故乡,从来是游子幸福的原动力,是游子的生命之根,是游子灵魂的栖所,只要有故乡温情的注视和等待,再冷的冬季游子的心也不会寒凉。正是因为有故乡的牵挂,所以,游子漂泊的心能得以温润和慰藉。几多风雨,几多沧桑,无论游子走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故乡永远都是游子心中最眷恋的地方。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游子习惯把故乡默念成诵。在心里,在梦里,游子已把故乡定格成永恒。任岁月怎样流逝,任时间怎样变迁,那一份乡情,那一份乡恋,都会是游子一生的珍藏,永不会淡去。

世上,还有什么能比父母的根根白发有着更多对游子的牵挂?还有什么能比亲人的声声“保重”有着更多对游子的祝福?电波传音,短信送情,遥遥相望间,游子的心早已插上了翅膀,飞在了故乡的原野上。当故乡的爱如舟楫划过异乡的暗夜和黎明时,游子便感觉到了风也柔柔,情也暖暖。

于热爱故乡的游子而言,故乡,是一首吟不完的诗,填不完的词,谱不完的曲,唱不完的歌,人世间,任何地方都无法与之媲美,任何东西都无法将其替代,任何距离都无法将其割舍。

常回家看看,这句话既是故乡的召唤,也是游子的心声。纵然山重水复,纵然烟渺雾茫,一种乡思,不关寒暑、不关悲喜,只在山水云雾间含露染香,婉转成歌。游子,是凡夫俗子也好,是达官贵人也好,故乡从来都是一视同仁,永远以微笑相迎。海角天涯,故乡永远都是游子割不断的牵挂!

倦鸟会归巢,落叶终归根,远方的游子啊,别太委屈自己,别跟自己过意不去,别管自己有钱没钱,累了,倦了,想家了,就轻装上路,以一颗素简之心返回故里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请记住:你的平安就是父母的安慰,你的快乐就是亲人的幸福,你的微笑就是送给家人的最好礼物。风风雨雨,是我们生命的点缀;沟沟坎坎,是我们人生的考验。远方的游子,请把所有的负累化为幽幽吟唱,请把所有的离殇化为云烟,任其轻盈飘扬。

游子,当你踏上归乡的旅程时,你就会发现回家的感觉真好;当你踩上故乡的泥土时,你就会发现自己一定会被幸福簇拥;当你与父母执手相拥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当你端起亲人递过的满满热茶,你就会发现,心已解除所有的禁锢,在升腾的热雾中轻舞飞扬了……

春节就要来临,游子,快快回故乡吧!那喜庆的对联等着你张贴,那大红的灯笼等着你高挂,那熊熊的火炉等着你围坐,那土制的老酒等着你斟酌,那特色的年糕等着你品尝。游子,故乡,有足够的理由让你飞奔向她。

烟雨红尘,诉不完的是乡思,斩不断的是乡情。这一程,山长水远,下一程,定是温暖情长。游子,你听!风中,有一支清幽的笛在吹起,有个声音在深情地对你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关于生活随笔散文之静默年华,许下春暖花开的心愿(二)

枯叶惹人思,皑雪迎春到。几度秋来,又总是在这样的冬日里轮回。如今,一转身,却将要春暖花开。

如果你看到现在的我,一定想不到曾经的我是一个懦弱的逃客。奔赴在没有结局的故事中,穿梭于甚是陌生的城市里。再去想,已经不知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即将放弃向阳的我重新回归至温暖的流年里。只知道我一直在最深的绝望里看最美的风景,不知不觉竟也看到前方有些许的光明。于是我信步出发,终是在那个渡口看到久违的阳光。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觉,想去努力微笑却总在笑过之后内心更加空荡?想去旅行却总在一个人的旅途中迷失了自己?有一根刺总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想让你痛你就会痛。然后有一天你会发现,突然就不痛了,许是痛久了便麻木得没有了知觉。是不是有些你念念不忘的人和事在也终是抵不过岁月将它一点点溶解直到渐行渐远地淡出了你的世界。当你再竭力在脑海中搜寻那些过往,竟然是一个个碎片却再也拼凑不出当初的模样。此时的自己,只想对着天空傻笑一声,那个人是骄傲的我吗?为何那么陌生?

总在想如果世间真有轮回,那我的前世是何许人也,又身在何方?倘若可以选择,我真想秉剑天涯诗意人生做一个洒脱的行者,赤条条了无牵挂。从未在谁的生命中出现,那么便不会被谁忘记,更不会活在别人记忆中,然后被一点点的淡忘。纵是过客,也总会留下支言片语的情思,纵是无心,也总会在辗转的年轮中蹉跎了岁月。而那时的我可不可以选择做一个无心无情之人,以一颗淡漠悠然的心行走在落花流水间,从此,不问世事红尘,不悲人间疾苦,不谈自身悲悯。莫要怪梁间燕子太无情,你哪知它多情曾换孤伶仃,一腔柔情空无挂之伤痛,莫要怨江湖儿女总无心,你哪知他心有大志不能报,经年便行天涯轮落人之无奈。

寒塘渡月影,冷月葬花魂。寂寞在左岸,忧伤在右岸,我恍如隔世地听见黛玉在风高夜黑的亭院浅浅吟唱。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为何我能那么深深地觉到千百年前她心中诉不完的离别殇和她流中流不尽的相思泪。如若可以,作者可不可以换一种结局,让销香玉陨的她也在尘世中好好和他的宝哥哥刻骨铭心地爱一回,休要管它伦理家数,闲言碎语。难道这一生只为还尽她前世欠下的眼泪吗?那么尘缘已尽之时就是离别转世之时吗,那他们的下辈子还会有着怎么样的遇见,演绎着如何的旷世绝恋,亦或许从此只是修为不同仙道有异便再见变成不相识的模样呢?

不断暇想未来,却总在不停更改结局,从一个的故事的主角转而又变成另一故事的配角。终没有一场戏是完全地属于自己的,然华丽的转身之后,我还是会选择完美的谢幕。将所有的遗憾和余情都用一个再也不会回望的背影去代替吧。在花还开至荼蘼,以一种姿态让自己活得无可替代。告诉自己,你就是那不可复制的唯一,你就是不容忽视的公主。虽没有王子的城堡,但却有自己骄傲的小世界,从不让人轻易走近,只怕污浊了那方净土,惊扰了那片莲心。我没有那倾城倾国貌,只是个素色女子。连美眷都抵不过似水年华,何其平常女子,不过也有那岁月催人老容颜易改的感伤罢了。就如此刻却想安之若素的情怀孑然了此生。何必问我怎如此年纪便这般黯然,你只知我的名字却不知我的故事,你只知我的文字忧伤却不知我心中向阳。淡然只是我的一种追求,放空也只是我的几度渴望。然我还是那个穿梭在纷繁年华中喧闹的自己,每天为着生计奔波在没有归期的工作中,或许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才能不负养育了自己的父母家人。

终是春华秋实,秋去冬来,怜一抹春色入眼,许自己一个春暖花开的心愿。就这样沉醉吧,唯愿醒来时已是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景象吧。你看那冬天里的阳光其实也可以温暖人心,它也从未离开陪伴着寒冷中的你。人们总盼望着花红柳绿的春天,常常忽视了冬日里的美景。这个冬天也需要你的见证,让它变得独一无二吧,哪怕四季中它最后才出现。请让我带着微笑看冬日里皑皑白雪听冷夜里咧咧寒风,去感受这个季节的美丽。

篇8:在安徒生的故乡

北欧的国家各有特色,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丹麦。说到丹麦,我想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同一个人。这个人陪伴我们走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把真挚的情感装进我们的心里。对,这个人就是安徒生,一个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现实版本。

安徒生的故乡奥登赛是一个宁静典雅、风景秀丽的小城,距离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大约1个小时的车程。因为有了安徒生,这里成了世界各地旅游者和童话爱好者朝圣的地方。据说丹麦的旅游业很大程度上与安徒生有关。一个人居然可以带动一个国家的旅游业,恐怕这是安徒生当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吧。

安徒生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鞋匠家里,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开始奋斗。关于安徒生的身世有着种种传闻,其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安徒生乃当年丹麦国王的私生子。我想,大概是一些人的潜意识里仍然对一个穷鞋匠的儿子能获此殊荣有些心存芥蒂,于是故意给他添了几分皇家血统进去。

来到奥登赛,马上就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安徒生味道”。路边的招牌、雕塑、建筑……处处留着安徒生的痕迹。在丹麦国家体育协会会长欧克曼先生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安徒生故居,这里是他童年时期居住过的地方。

安徒生的故居保护得非常完好,已经被丹麦政府扩建为一座纪念安徒生的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和梅兰芳故居等中国名人的故居不同,安徒生故居的周围还大致保留着当年的样子。在故居的正门口,你看到的景象与200年前并没有多少不同。

转到故居的后面,我们才发现那里居然还有一座现代化的建筑——这才是举世闻名的安徒生博物馆的主体部分,而前面的老房子只是博物馆的一个部分而已。丹麦人的做法非常巧妙,他们在安徒生故居的后面见缝插针地加盖了一座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现代建筑。一前一后,现代与古典的巧妙结合与对比,恰恰暗示着安徒生作品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的高度融合。

博物馆的设施非常现代化,运用了多种高科技手段来展现安徒生的生平及其著作。在展厅里面有一台多媒体电脑,用多种语言向游客介绍安徒生作品。很高兴,这些语言中有中文。

在博物馆里,我们惊喜地看到了安徒生的剪纸作品。没想到,这位童话大师居然还有剪纸的爱好。在那些剪纸作品中,脸形太阳的图案已经成为丹麦的一种标志。细细想想,童话和剪纸其实也是有联系的。谁小时候不喜欢听童话,不喜欢剪纸呢?只不过随着岁月流逝,我们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逐渐被充满竞争的生活所取代,手中的童话书变成了英语书,剪刀变成了钢笔。

我们看过一个个展室,最后来到了真正的安徒生童年生活过的房间。房间很小,我大概伸手就可以摸到天花板,个子再高大些的人估计会感到压抑了。

房间里,安徒生鞋匠父亲的工具都还原封不动地摆着,像是老安徒生才完成工作去休息了一样。房间靠门的一侧有一个大柜子,这个柜子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摆放修鞋工具以及原材料,另一个功能就是供安徒生睡觉。可以想象,安徒生小时候的生活大概是这样的:白天在外面玩,听老人们给他讲奇妙的故事,晚上就回到这个柜子上睡觉。一个个的精灵、仙女,当然也会有妖魔鬼怪,陪他度过漫长的黑夜。

从安徒生故居出来,我们又参观了当年他读书的学校。学校是慈善性质的,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希望小学。在这所学校里,安徒生接受了最初的教育,这为他以后的创作生涯打下了基础。

陪同的欧克曼先生告诉我们,安徒生其实并不只是一个童话作家,他还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诗人、剧作家。在17岁时,安徒生就用威廉(代表莎士比亚)·克里斯蒂安(代表安徒生自己)·瓦尔特(代表司各特)的笔名发表文学作品,由此可见他对自己的期待有多高。1835年,安徒生出版了长篇小说《即兴诗人》,这部作品为他在文学界赢得了一定声誉。也是在这一年,安徒生

写信给女友说:“我要为下

一代创作了。”安徒生深深理解穷苦孩子生活的寂寞和痛苦,他用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创作童话,并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他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共计写了168篇童话,恰恰是这些说给孩子听的童话,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安徒生。

离开奥登赛,我们又来到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海边。海边有一座铜像——人鱼公主坐在一块巨石上,凝视远方的大海,美丽而凄凉。这就是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的主角,也是丹麦的国家象征。以童话人物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可能是绝无仅有的。我想,这是对安徒生童话最好的评语。

篇9:写故乡的随笔:故乡中秋

出太阳不冷,吹凉风就冷了。得穿外套。因为地势高,庄稼都长得迟,还有没有掰的玉米,没收的稻谷。烤烟收购接近尾声,有些农家还没熄烤烟火,有些熄了,没卖完,正在分等级理烟。

在家的多是女人,老人,孩子。青壮年多在外打工。几乎每家都与城市有关系,或是这个在城里,或是那个在城里。

农村也在进步,路修通了,网接通了,若不缺钱,在农村反而易于养生。

我在家睡得着,睡得沉。得爹妈叫我我才能醒才能起床。在成都不是这样,老早就起了。在外有根弦绷着,在家这根弦不在了,人就松懈了。

老家的菜好吃。主要是味道是自己熟悉的味道。菜也好,肉也好,不好看,好吃。菜都是地里现摘的,鲜。人总是喜欢童年时喜欢吃的东西。

风景好。我们小寨四面环山,山有山崖,也有梯田似的土地。种庄稼的人少了,树多了。山脚下,是个平整的坝子,人户坐落在坝子边缘,坝子里种着庄稼。倒像是阳朔看到的山水人家。

夏天的山林就一个颜色,绿。秋天的山林五颜六色。有红,有黄,有青,有墨黑。刺杉就是墨黑的,一整片一整片。罗楸,各种乔木,叶子黄了,开始落。灌木,杂木,就色彩斑斓。

稻谷金黄,一片连出去,好看。居然还有流水。早年,我家门口有条沟,沟里每天淌着水。后来没水了。现在,水又有了,还不小。哗哗啦啦留着,动听。也还有虫唱,鸟鸣,风啸。山庄静谧,像世外桃源。

在路上,我给同行老乡说,我们老家真是偏远得不能再偏远的地方。在外面,别说我们乡镇的名字,就是县城名字人家也未必听过。问哪的?只能说是泸州的。其实和泸州唯一的关系,就是同属一个市。我们那里云贵川交界,算是远离江湖庙堂的地方了。

我们从这么远的地方走出去,真不容易。要经历层层阻碍。现在我们谋生只能在外面谋,但根始终在老家。人际关系割舍不了,情感上也割舍不了。

篇10:写故乡的随笔:故乡的味道

离开故乡,便是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那浓浓的、长长的、深深的思绪总能穿透时光的隧道,游动在记忆的长河里,结晶在岁月的枝头,在心中生根发芽。

什么是故乡的味道,是自己双脚沾满家乡泥土时的芳香,是自己至身于老屋门前时温馨,是自己伫立在儿时枣树下的平静,是自己倾听到的鸡鸣狗吠,还有半山腰上的袅袅炊烟,母亲忙前忙后的身影,父亲饭后的一枝香烟……

在农村,庄稼人守候的是金秋的季节,还有子女的陪伴,可是我,当父母含辛茹苦将我和妹妹养大后,却没能守候到儿女的陪伴。伴随着父母的呵护,我和妹妹一天天的长大,当硬了翅膀时,我们便离开了村庄,告别了父母,飞向了远方,在异乡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用心勾勒自己的人生,其实,我也知道,从那一刻开始,守望也就成为了父母生活中的一部分,心灵深处一份痛。

从当初的一人走天涯,到如今的为人父,对父母的心酸苦辣也有了很多的升华,故乡的味道,是母亲亲手做的一顿美味,是与父母的促膝长谈,是仰望星空而脚踏故土时的安逸,还有来自自己灵魂深处的激荡。

离别越久,故乡的味道会越浓。

篇11:关于故乡的随笔文章:故乡的路

夜已阑珊,不知是什么侵袭了我的思绪,难以入眠,我又怀念起了故乡,辗转反侧。

离开故乡那天,当我强忍着却没忍住泪水时,我才知道我是个重乡土的人,是个地地道道的乡土中国人。这些年,每当心有不快亦或是略有愁苦之时,唯一排解的方式就是怀念在故乡的一点一滴,想念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方面源自二十年成长路上的往事,另一方面是由于深爱着那片养育自己的土地。

一幕幕往事恍如昨日,突然想念起了母亲,母亲就在隔壁屋子里睡着,我却是如此的想念。

上高中那年,我第一次离开故乡的大山,走进县城求学,以羞涩的成绩求读于全县最高的学府,晃晃三年,又以最低的成绩考上了送我工作的大学。那三年,我大约么回了不到二十次的家,从那时候起,每一次都有了“近乡情更怯,不敢见来人”心情,直到现在,仍是如此。

我已记不清那些留给我记忆的哪一次是走山路,哪一次是父亲骑摩托车接我。有一次,只记得是背着很重的书包,坐完班车又走了山路!

从县城到离家最近的坐车点将近有两个小时的车程,每次回家坐班车,基本上都是站票,由于学生多,每次只能是站着挤着,坚持两小时就能到离家最近的那个停车点。那次也一样,我和同学们一起挤在班车上站着,车子一晃,我们都身子一斜,掂着脚把握重心的同时俏皮的熙熙攘攘,一路忍耐拥挤,一路欢笑。

下了车,公路下面是一个村子,翻过村子背靠的大山就能到家,走路大概一个多小时!那天,从喧闹声中下了车一切都安静了,只听见公路下面村子里谁家三轮车的声音和人家看门护院的狗吠声。我沿着公路下面人们去坐车走的多了便有了的小路往下走,过了下面的河道再往上走。从几户人家的门口、屋后穿过,就能找到翻山回家的路。我气虚喘喘的背着书包一步一步向山上走去,那条路已走过很多次所以很熟,我一边走着一边听着鸟叫声,脚步丈量着离家越来越近的山路。我一步也没有停,曲曲弯弯一直往上走,一会儿便到了山头,山头基本上是平的,这种平相对下山路坡度小很多,都可以奔跑。

刚到山头就看见了一群羊,我猜那是爷爷在放羊。故乡有很多山很多沟,放羊的人每天去的地方不一样,因为回家前几天就和家里通过电话,所以爷爷知道我回家要走山路,那天他一整天都在那座山上一边放羊一边等我。从山顶往下走,因为是下坡路,走起来轻松很多,我大步流星的往爷爷跟前走,夕阳已到半山腰,照射到羊群和自己身上,故乡就摆在了眼前。

我走到爷爷跟前,坐着和爷爷说话,嘘寒问暖,熟悉的羊看着我,它们每一只我都认识,它们和我一起成长着。说了一会儿话爷爷就让我先回家,他在后面赶羊群回来。

起身,就可以看见村子了,隐约从炊烟间能分辨出我家的房屋。下山时,坡势陡峭的多,也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的路,我小心翼翼的往山下走,走到半山腰,夕阳已跨过山头,慢慢把夜幕送来,远远的我看见了母亲,身材矮小的母亲向一个黑点一样像我的方向移动着,但我知道她就是母亲,没有人能比儿子更了解母亲。母亲也肯定知道下山的就是我,没有人比母亲更了解儿子。

等我走到山下,母亲也到了我跟前,她赶紧伸出手要背我沉甸甸的书包,我不让她背,她硬是拽了过去,我也便再没有客气。母亲的背被书包压的越弯了,我们并肩走着,母亲在我旁边矮出半截,我明显高出半截,成了她长大的儿子。母亲细碎的步子在庄稼地里留下一串脚印,山谷里不时传来故乡放羊人吆喝羊群回家的喊声,熟悉又亲切,一路往回家走,母亲不问我学习,只给我说着说那,我边听边问;母亲心里高兴着,我心里却难过着……

到了家,一顿土豆馅饺子,用筷子夹起时沉甸甸的,如同我背过的书包,我把泪水和饺子一起吞咽了下去,吃上了最好的晚饭。土豆馅饺子应该是故乡人特有的吃食,每每回家,母亲都会提前给我包好,我一次能吃几十个,吃过之后就能有一段时间不再想念......

在家住了5天,我就又回校了,母亲给我收拾行囊,装上过冬的衣服,还有蒸好的馒头。母亲执意要送我,还是那条山路,她给我背着包,我们一起爬上那座山,站在山头上可以看见故乡的全貌,一座不到三十户人家的村庄。山坡上,还有山花盛放着,我望着远处家的位置不想转身。我和母亲到了公路边等车的位置,她就给我一遍又一遍的交代,让我在学校吃好,照顾好自己,不要忘了时常给家里打电话。我应和着却多说不出来一句话,我怕她牵挂。车来了,我上了车离母亲越来越远,直到看不见我她才会转身回家。母亲应该和我那天回家一样,同样的路,只是她走起来比我更吃力,我似乎能听得见她气喘吁吁的往上走,她不会停下来歇一歇。想到这些,我不禁心里又难过了起来,车子在飞快的走,把母亲和故乡都甩的远远的,我知道以后只会越来越远,我亲身感受着长大就是离家远去。我还没到学校,母亲就应该到家了,她肯定一如既往的忙忙碌碌。车窗外,一排排白杨叶子金黄,纷纷坠落。

那是一个金秋十月……

作者:何新江

上一篇:帐号转让申请书下一篇:具结保证书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