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对同志政治评价

2024-05-07

组织对同志政治评价(共9篇)

篇1:组织对同志政治评价

对***同志的工作评价

2012年2月,***同志调任**区***局,任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主持工作),2014年1月至今,任党组书记、局长。

自***同志到**区**局任职以来,在省、市局党组和**区管委会、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始终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一个中心,突出科学管理和队伍建设两个重点,巩固基础,规范管理,文明执法,优化服务,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促进**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该局先后荣获多项省市级、国家级荣誉:2012年被评为**市“巾帼文明岗”、**省“五一劳动奖状”,2013年,先后被授予“**精神文明单位标兵”、**省“工人先锋号”、“**省青年文明号”、**市“双拥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被评为****区“行风政风评议最佳单位”,2015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成为全省财税系统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由于突出的工作成绩,***同志2013年被授予“**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5年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

***同志调任以来,带领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总局、省市局各项工作部署,一手抓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一手抓依法治税,为**区国税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重要贡献。***同志政治上坚定、党性观念强,在重大的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视野开阔、工作务实、作风严谨,熟悉税收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有改革创新精神;讲团结、顾大局,政策理论水平高,组织领导能力强,推动工作力度大,执行上级指示、决定态度坚决;讲正气、守纪律,自我要求严格,为人宽容大度,团结同志,胸襟开阔,生活俭朴,廉洁自律,在干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同志任**区**局党组书记、局长期间,忠诚履责、勤勉工作,在经济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连续五年超额完成国税组织收入任务,带出了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精良的干部队伍,各项工作在全市系统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区国税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志扎实勤勉的工作得到了省市局党组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区管委会、党工委的一致认可,**区**局成为全区各单位学习的标兵单位。

**区**局 **年**月**日

篇2:组织对同志政治评价

区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区委组织部:

根据X群组〔2014〕26号文件精神及要求,我们对XX市XXX区XX医院副院长XXX同志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评价如下:

一、民主评议总体评价情况: 1.动员会上的民主评议得票情况:参评有效票数为130票,对XXX同志评价“好”的 125 票(在 6 名党员领导干部中排名第 4),占 96.7 %,“较好”的 3 票,“一般”的 1 票。

2.总结会上的民主评议得票情况:参评有效票数为36票,对XXX同志评价“好”的 36 票,占 100 %,二、“四风”方面主要问题:

1、在形式主义上存在有脱离群众、不接地气的不足,具体表现有:

①、深入临床一线与基层群众谈心、广泛听取意见的时间相对较小,对有些同志的意见未充分重视:如调离临床一线到其他部门工作的同志要求护士执业注册一事,本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7号《护士条例》规定,对未在护士岗位的在职人员未予以注册,事前我和护理部主任、副主任就此事一起向院长进行了专题汇报,并明确指出《护士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兄弟医院及既往的做法,但我却没有与未注册的同事一一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解释,最终导致有人大肆地恶意诽谤;

篇3:对施工组织设计经济评价的认识

1. 施工组织设计的成本控制地位

施工组织设计是规划、指导工程投标、签订承包合同、施工准备和施工全过程的纲领性技术经济文件, 是按照工程的施工步骤、工艺要求而制定的生产组织方案、施工方案、作业程序和工期进度的集合, 从投标开始, 到竣工结束。

从时间角度来看, 分为投标和履约两个阶段, 其设计的对象是一致的, 但设计深度及边际条件差异很大。由于投标阶段时间限制和业主提供的资讯不对称, 为投标所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不可能非常深入, 甚至与实际情况完全背离。因此, 项目中标以后必须对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重新进行技术经济评审和优化, 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的编制中真正做到杜绝照搬照抄、优中选优。有一种看法认为“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在于其针对性, 施工方案的优劣在于其经济性, 工程技术人员的价值在于其创造性”, 这句话很值得深思。

施工方案的制定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在投标阶段, 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施工企业向业主展示其技术装备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企业经济实力的关键要素, 对于提高中标概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施工阶段, 选择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是缩短工期、确保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基础, 因为施工方案一旦确定, 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安排、机械设备的调配、物资材料的需求计划以及运输方式、施工现场的平面及空间布置、各种技术组织保证措施将随之而确定。然而, 由于建筑业施工复杂的技术经济特点, 履约中不确定因素对施工活动的影响认识不同, 同一项目, 往往形成不同的施工方案, 由于出发点不同, 最终的实施效果会产生较大差异。优选施工方案, 就成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施工方案进行定性与定量的技术经济评价, 对影响项目成本的重大施工方案, 应有多种方案并对其进行经济对比和分析, 向方案比选与技术进步要效益, 强化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对工程造价影响的第一能动作用。施工方案的优劣, 直接影响工程的成本, 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 既可以缩短工期, 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因此, 施工方案的优化是工程成本有效控制的首要途径。

施工组织设计的成果应遵循工程直接费用不能超过合同价格确定的工程直接费用这一普遍的原则, 这一要求应成为工程技术人员自觉的敬业追求。保证成本控制有效性的方法是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与项目经济合理性的评估同步完成, 通过同步估算和修正校核及时检验设计的经济合理性, 进而对预测成本进行优化, 从这个意义讲, 方案的评审制度是保证设计经济合理的重要手段。

2. 经济评价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运作项目要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只有开源和节流两个办法, 开源是创收, 节流是内控。因此,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 企业或项目的经营者要做好施工组织方案, 为项目的开源节流打下基础, 创造条件, 埋下伏笔, 同时要强化项目的技术、经济等管理工作, 抓好项目的成本控制, 降低经营成本, 提升经营质量, 提高项目获利能力, 这就要求必须从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这个源头进行筹划和切入。

所谓施工组织设计的经济评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对不同方案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二是对选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成本预算控制。最好的方案是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的合理性的最佳组合, 方案不合理导致的亏损是先天的不可逆转的亏损。现实中, 不少项目施工方案确定草率, 忽视技术经济评价, 粗放式管理, 表现为“重干轻管”、“先干后算”, 单纯追求技术先进, 与合同价款约束条款脱节, 使成本管理失掉了优势技术的支撑, 以致项目完工问题一大堆, 亏损无从弥补。这些教训要求项目经营者首先要从施工方案入手, 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对比评价, 先算后干,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对质量、工期、造价三项技术经济指标比较, 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及预期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把好施工成本控制管理关, 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经济评价的要点。经济评价是对施工方案的主要经济指标所做的比较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选择经济指标的最优方案, 衡量一个施工方案优劣的经济指标有多个,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

2.1 工期是衡量施工方案优劣的重要

指标。因为时间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资源, 时间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对某些比较紧迫的施工任务来说, 就是要千方百围以内。在对施工方案的设定工期进行评价时, 首先要分析施工方案对业主规定工期的满足程度, 能否十分有把握地使业主按期投入使用;其次对保证工期的有关措施要进行分析, 对如何控制工期以及对影响工期的不确定因素的预测要进行分析评价, 选择可信度较高、工期较短的方案。

2.2 成本是反映项目全部工作质量的

综合指标, 显示了项目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工作的效果。不同的施工方案由于其工期、材料消耗、劳动力消耗、使用的机械类型以及施工组织形式等都存在较大差异, 因而使得施工成本也有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 在保证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的前提下, 总成本最低的方案为最优方案。但也不能盲目追求成本的最低化, 方案实施的可靠程度和边际条件的可控因素影响也应注重考虑。

2.3 资源投入变化情况, 各施工方案

的实施都要不同程度地引起资源投入的变化, 例如要调整或更换施工机械设备等。原则上讲, 对于一个施工项目应尽可能减少资源投入。因此, 在分析评价时, 依据资源投入的多少来判断施工方案的优劣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对于某些特殊的施工项目需要增加大型施工机械时, 必须对施工效率及投入产出进行计算分析, 对于投入产出比较小的方案应尽可能放弃, 避免亏损。

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涉及施工管理的方方面面, 而施组设计是项目成本控制的起点, 是制定成本控制预算指标的基础, 必须确定一个可行合理的经过科学、严谨的经济评价的方案, 才能使成本控制落到实处, 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修正, 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3. 施工组织设计经济评价的积极意义

施工组织设计经济评价对推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技术和经济部门的有机融合将会产生深远的意义。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经济评审, 做到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对重大施工方案的调整从经济角度做出定性分析评价, 指导了施工组织方案的实施和调整。

施工组织设计经济评价可从施组经济评价报告的准确性、可行性、完整性;定性、定量分析的合理性;方案优化经济分析是否祥实;人员、设备配制是否合理、可行, 是否考虑充分利用现场可利用资源;新技术、新工艺等四新采用和成果转换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要做到定量分析和方案比较分析相结合。

4. 对今后工作的启发

施工组织设计经济评价是反映方案优劣、是否经济可行的最终评价, 在实际工作中, 大部分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评审, 经济评价报告深度不够、缺乏定量分析、方案比选评价, 报告的规范性有待加强。因此为了做好此项工作, 必须从经济评价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基础数据的归纳分析等制定指导性大纲, 使施工组织设计评审工作走向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运行轨道, 最大化的发挥其在成本控制中的功能和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所在企业近年开展的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评审工作, 从施工组织设计的成本控制地位和施工组织设计评审及经济评价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突出了技术和经济工作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篇4:组织对同志政治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有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效果的评价。在应用评价的组织形式中,要注意过程评价与总结评价相统一;要注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统一;要注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并运用网络进行评价。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针对性、发展性、实践性等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实践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两大类: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针对教师评价的组织形式包括:问卷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专家评价。

(1)问卷评价。“问卷评价法就是通过发放、回收、整理和分析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评价的一种形式。调查问卷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开放式,另一种是封闭式。开放式问卷的优点在于填写人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调查者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封闭式问卷的优点在于格式整体,收集的调查结果比较标准化,便于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在进行问卷评价时,关键的环节在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比如,问卷中提出的每项问题都要有严格的内在逻辑顺序,并把它分解为不同的类型;问卷的提问不能超越被调查者实际的知识和经验范围;问卷要有针对性,提供的答案要把各种情况和意见都充分估计到。”①

(2)同行评价。“同行评价即由任课教师的同行对其教学进行评价。由于教师同行之间相互比较了解,对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师生的背景情况较为熟悉,因此,同行之间的评价应该能够作出准确的、恰如其分的判断,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但是,同行评价法在运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同行之间由于平常较为密切的联系和接触,因此评价时往往出现因碍于情面而相互吹捧、言过其实的现象,或者因为平常的矛盾与成见而相互贬抑、吹毛求疵的现象,从而导致教学评价的结果产生变异和失真,这是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②

(3)学生评价。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直接感受者和受益者,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不仅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还可以反映出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但是,学生评价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由于学生评价的角度、立场以及主观方面的因素,他们主要是从自身的需求和喜好程度来评定任课教师的教学;其次,由于大学生个体的成熟程度和判断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仍需正确引导,这使得他们的评价往往只看重任课教师的教学形式,容易产生评价内容的偏移和评价结果的失真现象。

(4)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一种重要的,又有特殊作用的评价组织形式。实际上,教师自我评价是更加符合人性化的一种评价方法,它通过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促使教师自觉地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加深对自我能力的认识,注重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技巧的内化。而且,通过教师自我评价还可以实现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是推动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良好手段。

(5)专家评价。“专家评价就是借助相关专家学者的知识、经验与判断能力进行教学评价的一种形式。”③在评价过程中,要求先组成结构合理、人数适当的专家评价小组,专家的评价应该是专业性、综合性、全面性和诊断性的。此外,专家评价应该采取随机的方式,由专家组自主决定听课时间和内容,以便了解教师平常的教学情况和教师教学的真实水平。这种评价方法的优点在于方法简单,运用方便,可以全面考察评价对象。缺点是评价结果可能缺少数据支持和定量分析,并且评价质量的稳定依赖于专家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

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五种形式。

(1)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结合的形式。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组织形式。“实践证明,开卷考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利于纠正死记硬背的传统‘应试教育’,有利于学生在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独立思考、拓宽视野。”④

(2)笔试考核与口试考核结合的形式。笔试考核具有形式统一、题型多样、覆盖面广等优点,能够有效地检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但笔试考核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可以尝试推广笔试考核与口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3)平时成绩与期末测验结合的形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其他各类专业课程相比固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基本的教学要求和学习要求应该是一致的。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定上,也需要平时成绩和期末测验两项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4)理论认知与日常行为结合的形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外化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也自然需要对这种内化与外化效果进行评价。”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仅表现为学生理论认知上的状况,而且更表现为学生日常行为上优化的状况,把能否做到“知行统一”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理论认知与日常行为结合的形式。

(5)课内表现与课外实践结合的形式。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时,不仅应该重视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还应该重视课外活动时间的表现,把学生的课内表现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组织形式应注意的问题

在利用上述教学评价组织形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采用多种多样的实践评估方法来促进教学评价的完成,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种方法的运用:

(1)追踪调查法。追踪调查法也称反复调查法,“追踪调查是一种纵贯式的调查,它不仅要对调查对象现实的状况进行调查,而且要对调查对象过去的历史状况进行了解,对其未来的发展态势进行不间断地考察分析。”⑥通过追踪调查法,对调查对象进行纵向比较研究,能够有效地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动态评价,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工作者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现状的了解,发现问题,探索规律,预测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

(2)系统观察法。运用这种方法时,不应让评价对象事先知道,应使整个活动在自然状态条件下进行,从而获得可靠的信息。通过运用系统观察方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深入的观察,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第一手资料,从而能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或问题作出深入而细致的分析。

(3)自然评估法。自然评估方法常常采用不为评价对象所知的方式进行,目的在于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高校教师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对整个教学的各种评价更为科学、客观,也会使得从其他评价途径获得的资料更为确定。

(4)自我总结法。自我总结是一种自我评估,既在总结会上作自我肯定或自我批评。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中,通过自我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成绩并发现不足,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重要依据。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组织形式运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采用一下几种科学化的教学评价技术手段:

(1)要注意过程评价与总结评价相统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一定要改变期末考试单一的终结分数评定方法,要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期末测试结合起来。“过程评价法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开展的教学评价。过程评价法能及时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起到诊断问题、提供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作用。总结评价法是指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结束之后开展的教学评价,它具有导向、强化、诊断的功能。总结评价法重在发挥评价活动肯定成绩、探索规律、总结经验方面的作用。总结评价法尽管重要,但要以过程评价为基础,这是因为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是一个过程,具有复杂性、反复性和渐进性,学生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启迪和引导,才能在思想政治方面不断得到进步和提高。”⑦

(2)要注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统一。“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法是以事物质与量的规定性为客观依据。定性评价法是指通过对评价对象的整体和性质的分析、综合,以鉴别和判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性质的方法。”定性评价能较形象地描述人们思想、行为的主要特征,对受评对象具有激励、导向教育作用。但是,“定性评价的缺点是评价结论的模糊性,很难清晰地反映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别,因而容易产生“千人一面”的定性评语。定量评价法主要是运用数据的形式,通过对评价对象表现出来的一些量的关系的整理分析,从数量上相对精确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方法。这种评价得出的统计数字具体、明确,能够反映受评对象之间的差别,从而客观的反映评价结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做量化评价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难度。因此,应该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两者互为基础。只有定性与定量评价的内在统一,才能使评价结论更具体、更全面、更科学。”

(3)要注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并运用网络进行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因此评价考核应当改变教师一元主体评价的局面,将学生、同行、专家、教师自己也纳入其中,以保证评估工作的客观、公正、全面。既要有常规手段评价,同时,也要运用网络进行评价,网络评价代表着一种未来的方向,这种方向顺应了信息时代和现代社会发展。将互联网技术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通过网络特有的交互性、广泛性、非面对性,能够保证数量规模较大,甚至全体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学生和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都参与教学评估,弥补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存在的不足,提高反馈意见的真实性。

注释:

①周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对象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89页.

②同上.

③周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对象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89页.

④聂彩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艺术[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326.

⑤同上

⑥黄建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的实践评估方法初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25页..

⑦郭聪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评价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社会科学家,2008,(6),130页.

[1]郭聪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评价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J].社会科学家,2008.

[2]黄建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的实践评估方法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

[3]聂彩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艺术[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篇5:对xx同志工作能力评价

对xx同志的能力、素质表现的认定及评价 XX同志对现任岗位出纳和退养员工管理和服务工作,能够出色完成纳工作严谨认真,并能够为退管中心工作所想,出好主意,把好关;为退管中心资金的增值保值做了大量工作。在为退养员工服务中,坚持做好退养员工的各项活动安排和服务工作,如:每季退养员工为老服务活动、退养女员工庆三八活动、退养党员庆七一活动、退养员工金秋活动等;针对个别退养员工还积极上门关心,个别沟通等;还积极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为困难退养员工的子女介绍就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退养员工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人忠厚老实,平时认真工作,诚恳待人,热心助人。对工作尽心尽力,不管分内分外都积极主动。我们退管中心的同志都说,只要找到张老师总能解决问题。在和同事相处中,热情相待,无论大事小事都能全力去帮助去张罗。

在每次劳动竞赛中,都能积极努力,找朋友,家人去说服去营销,还积极帮助其他同志去完成,竞赛任务都排名在退管中心第一和人力资源部的前列。

篇6:组织对同志政治评价

(参考范例)

xx,女,汉族,籍贯_________县,出生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家庭出身农民,本人______学生,文化程度______,______年______月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通过与本人谈话、查阅有关档案材料,另据_________县_________社区等单位函调证明,形成如下

政治审查意见。

一、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

xx同志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参加了______大学学校党校培训,并获得结业证

书。

二、政治历史和在重大政治斗争中表现

xx同志政治历史清白,在历次重大政治斗争中没有过激言行。

三、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情况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无违纪违法行为;遵守社会公德,无不良行为记录;也未参加法轮功、非法传销等组织。

四、直系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

(一)其家庭主要成员情况

母亲:______,______岁,政治面貌是群众。现在______村务农,无政治历史问题。

(二)与其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情况

舅舅:______,______岁,政治面貌是中共党员。现在______单位工作,担任______职务,无政治历史问题。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审查认为:xx同志本人、家庭及主要社会关系成员都拥护党的领导,政治历史清楚。该同志政治审查合格。

审查人签名:______

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委员会(公章)

篇7:对李海平同志转正申请的评价

李海平同志为人正直诚恳、质朴,工作表现积极,勤于钻研,乐于付出,因工作表现突出,业务熟练,为厂部降本增效做出了贡献,被评为先进员工“先进个人”,生活勤俭节约、乐观向上,广爱同事的好评。思想上主动要求进步,能够参加各项培训和进修,能够自我反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表现优秀。

通过对李海平同志的考察,发现该同志有股韧劲,刻苦钻研,富有上进心,能够主动学习,从各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为企业,为厂部为工段服务水平,值得肯定。然而,与一名成熟的党员相比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希望该同志能够克服困难,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不断提高自我反省的能力,不断提高自我政治素质,提高素养,戒骄戒躁,以一名真正的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预祝该同志顺利转正,在组织成员的关心下,茁壮成长,在组织的良好氛围下取得成功!

培养人:汪磊

篇8:组织对同志政治评价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业务,可以优化组织结构,精简中层管理人员,减少人力成本;促使决策层和执行层敏锐观测到市场和内部信息,通过直接交流和反馈,及时作出决策;充分调动内部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使其充分了解企业战略目标以正确执行战略目标;加强了内部成员之间的知识和经验交流,进而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帮助员工个人提高生产效率。

二、信息技术“生产悖论”的理论综述

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被人们称为企业的竞争优势。理论上,信息技术以改变产业结构、支持新产业或业务的诞生、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三种方式影响竞争[1]。

20世纪90年代初,理论界提出了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的六个假说,分别是:统计不当、时滞、利润再分配、不善管理、资本存量、替代效应[2]。美国企业的信息技术投资也遭遇到“生产率悖论”问题。90年代中期起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开始逐渐消失,欧美学者关于信息技术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基本达成了共识:信息技术与企业绩效称正相关趋势。

引起人们最初对“生产率悖论”特别关注的是著名经济学家Steven Roach教授提出的计算机化的迅猛增长与经济绩效之间微弱关系这一观点。即,信息技术的巨额投资并不一定带来生产率的增长。

90年代后期,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的信息技术和组织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两大机构研究成果,证实了悖论的消失。同时相关研究的其他国家企业的研究也得出了悖论逐渐消失的结论。

在我国,信息技术与生产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宋玉华和王莉利用Gordon(1999年)的数据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3]。孟倩应用事件分析法提出生产率悖论不是一种全球化现象,证明了信息技术投资的价值能够从市场中体现出来[4]。

90年代末21世纪初,国内关于“生产率悖论”的研究,主要聚焦于ERP的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方面。同时,国内研究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或结构方程模型开始实证检验IT对企业价值链和供应链绩效影响,王铁男等、孙林岩等,同样得出了IT能力能够提升企业绩效的实证结论[5]。

三、信息技术与组织绩效的影响综述

国内近年来对IT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开始出现,如李随成和杨庆(2008)、焦豪等学者,这些研究侧重于IT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6]。

一些研究证实IT对生产率有正面的影响。威尔指出,事务性IT投资显著提高了生产率[7]。希特与布莱杰夫逊的研究利用了370家公司的数据,发现IT投资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并创造了消费者价值[8]。安德森研究证明信息技术与组织绩效的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9];德瓦拉耶和科里证明了信息技术实际应用程度越高,组织的财务和质量绩效就越好[10]。Andersen和Segars也提出,IT的使用会影响组织的分权情况,进一步会影响组织绩效[11]。

前文概述的关于IT作用机理的理论假说的关注焦点和研究内容不同,如,IT资源理论的理论基础关注焦点是IT资源怎样与组织的其他资源实现互补、怎样获取IT资源及保持信息技术这一竞争优势。

四、对信息技术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

随着对信息技术投入的不断增长,人们开始关注信息技术给社会和组织带来组织绩效的提高还是巨大的投资黑洞。尽管有研究表明,1991年后“生产率悖论”消失,并且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研究者发现了IT投资可带来回报,研究者开始从信息技术绩效评价这一新视角展开研究。

研究者可以用财务标、生产率、企业股票价值、中间业务流程和产出等指标来反映组织绩效。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计划、实施、评、估改进4个环节贯穿于信息化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因此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不仅是一种事后结果性评价,也是信息化生命周期的过程性分析。

普遍认为,信息技术系统的评价主要通过软件质量及成本核算进行评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1979年B.W.Boehm和J.R.Brown等人首次提出软件质量模型并开始进行软件质量度量;Ansi先后于1983年和1985年提出软件质量评价的标准和建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系统建设投资逐年迅速增长,人们更加关注信息系统评价的经济可行性问题。例如,1992年12月,在美国纽约召开的“信息系统和经济学国际会议”使得信息系统的价值和评价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

五、未来研究方向

在信息技术对组织绩效影响的未来研究中,一方面,应更多地通过对信息技术管理、相关互补因素对信息技术投资效果的关注,进而提高信息技术治理的成熟度和信息技术投资效率,如管理的实践、治理政策、人力资本投资政策等,以全面系统地分析信息技术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进而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对生产效率、组织绩效、组织结构及其他方面也产生重要影响。未来研究中,应更多地关注组织IT治理的成熟度,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效果。

摘要:随着企业信息化深入发展,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问题日益引起企业与学术界的重视。笔者概述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信息技术理论假说,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关于信息技术对组织绩效及绩效评价影响的研究现状,并总结归纳出此方面未来发展中的研究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组织绩效,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谢康,乌家培.信息经济与政策研究论丛[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2]楼润平,薛声家.信息技术与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理论假说与实证研究进展[J].情报杂志.2009(008):48-52.

[3]孟倩.生产率悖论与中美两国信息技术投资效果比较[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0(001):68-73.

[4]安德鲁,麦卡菲,埃里克.IT如何创造竞争优势[J].商业评论.2009(8):104-110.

[5]王铁男,沈南,李一军.组织单元间的差异性对信息系统应用绩效影响[J].管理科学学报.2007,10(2):26-38.

[6]焦豪,邬爱其,张样.企业信息技术能力度量与功效——本土模型的构建和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26(3):596-603.

[7]李随成,杨功庆.IT能力及信息共享对企业间研发合作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08,29(4):55-63.

[8]Weill P.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irm performance:A study of the valve manufacturing sector[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2,3(4):307-333.

[9]Hitt L M,Brynjolfsson E.Productivity,Business Profitability,andConsumer Surplus:Three Different Measures of[J].MIS quarterly.1996,20(2):121-143.

[10]Andersen T J.Information technology,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approache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industrial settings[J].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01,10(2):101-119.

篇9:组织对同志政治评价

摘要:文章通过180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了组织政治知觉对员工帮助行为的影响,并采用层级回归方法检验了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组织政治知觉对员工帮助行为具有显著的解释力,且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在组织政治知觉与员工帮助行为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组织政治知觉;组织认同;员工帮助行为

一、 引言

Organ(1988)将组织公民行为界定为那些未包含在员工正式角色要求之内的,由员工自由裁量、自行决定且能够促进组织整体的有效运行的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包括助人行为、运动员精神、组织忠诚、组织遵从、个人主动性、公民道德和自我发展七个维度。其中员工帮助行为是员工自觉自发从事的那些有益于组织的但又未被组织明确规定或直接确认的行为,是组织公民行为的一个维度。朱学红和杨静等(2014)、王国猛和赵曙明等(2011)的实证研究表明组织公民行为正向预测团队绩效和组织绩效。员工的行为表现受到组织情境因素(如组织政治)的深刻影响,马超和凌文辁等(2006)研究认为组织政治知觉会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本文拟采用实证的分析方法,以员工帮助行为来表示员工在认知到组织政治行为的情况下的态度和行为表现。此外,在探讨员工的组织政治知觉对员工帮助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究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在组织政治知觉与员工帮助行为之间关系中所起到的作用,以期进一步揭示组织政治知觉影响员工帮助行为的内在机制。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 组织政治知觉与员工帮助行为。组织中的资源相对稀缺,但组织中不同个体之间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多种利益主体在争夺有限的组织资源时,不可避免的存在分歧。为了获得更多的个人或集体私利,组织中的部分成员会采用一些不被组织正式规则所认可的,甚至违背组织规则的行为(组织政治行为)来干涉组织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可见,组织中的政治行为破坏了组织中资源分配的原始规则,是以损害组织中其他成员利益为前提来实现政治行为实施者的私利。组织行为学领域多采用组织政治知觉这一概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组织政治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难以直接观察和测量;其二,Lewin(1936)认为人们对某种行为的主观感知比这种行为本身对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更直接,即组织政治知觉是较组织政治行为更为近端的前因变量。组织政治知觉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内其他成员为了维护和增加自身利益不合理运用权力、使用资源或者从事不被组织认可的行为的主观感受(孙汉银,2004)。员工对于组织中存在的自利行为、薪酬与晋升的公正性以及同事关系利益性三个方面的评估都可以是组织政治知觉的来源。其中自利行为是指员工认为组织内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预期结果而采取的违背组织制度和正常程序的行为;薪酬与晋升描述的是员工对组织的薪酬与晋升政策是否公正的评估;而组织成员之间的交往是否纯粹基于经济利益是同事关系维度的主要关注点。

在现代企业组织中,随着任务复杂性的提升,组织对员工之间的帮助和协作性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交换理论指出,交换关系是组织成员之间的本质关系,公平、合理的交换关系带来个体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反之,个体就会通过消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来回报不合理的交换关系。组织政治行为破环了员工与组织、员工与同事之间的交换关系,从而导致员工消极的行为,消极行为的表现可以消极怠工、较低的工作满意度,也可能是员工不再热心帮助他人,即表现出较低程度的员工帮助行为。在组织政治行为盛行的组织当中,员工付出与收获的对等关系不再成立,努力付出与薪酬奖励的关系模糊不清,反而是那些善于玩弄政治手段的人获得更多的组织资源。这就意味着,一旦员工感知到了组织中的政治氛围,且认为自己受到了这种政治行为的损害,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从而产生消极态度和行为。员工的帮助行为是一种角色外行为,组织规章明确规定了员工的角色内行为,但是对角色外行为如员工的帮助行為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为了报复组织的不公平对待且不因未完成角色内规定行为而受到组织的惩罚,员工会减少帮助行为。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1:组织政治知觉负向影响员工帮助行为。

这一假设可以细分为如下分假设:

假设1-1:员工对组织中自利行为的认知负向影响员工帮助行为;

假设1-2:员工对组织中薪酬与晋升的认知负向影响员工帮助行为;

假设1-3:员工对组织中同事关系的认知负向影响员工帮助行为。

2. 组织认同与员工帮助行为。组织认同一般是指组织成员在心理与行为方面对其所在的组织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倾向。组织成员对于组织的认同情况如何,对他们在组织中的其他组织心理与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当个体觉得自己与组织紧密联系时,他们对组织的认同程度越高,为此会表现出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所以,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越强,也就越可能做出利他行为如员工帮助行为。陈浩(2011)研究认为,组织认同正向影响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李徐培,王桢和时勘(2011)以政府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同样验证了组织认同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积极预测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

假设2:员工对组织的认同程度正向预测员工帮助行为。

3. 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多数组织成员并不善于在组织中采用政治手段,这些成员往往是组织政治行为的利益受损群体,在面对复杂的组织内部竞争和同事关系时,他们对于组织的认可程度下降。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3:组织政治知觉负向影响员工的组织认同。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组织政治知觉对员工帮助行为影响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首先员工会对组织中的政治行为产生主观认知,即形成组织政治知觉;其次,员工会对自己是否合适或认同所在的组织重新加以衡量。员工对组织的认同程度越高,员工越愿意从事那些超越角色要求的帮助行为,做出对组织和他人有利的事情;反之,若员工的组织认同程度越低,员工则不愿意做出帮助行为。基于此,本文提出:

假设4:组织认同中介了组织政治知觉对员工帮助行为的影响。

假设4-1:组织认同中介了自利行为与员工帮助行为之间的关系;

假设4-2:组织认同中介了薪酬与晋升与员工帮助行为之间的关系;

假设4-3:组织认同中介了同事关系与员工帮助行为之间的关系。

三、 研究方法

1. 变量测量。组织政治知觉:参照马超和凌文栓(2006)开发的量表,其中自利行为包括7个题项,量表题项如“管理者运用单位内的各种政策为他们自身发展服务”;薪酬与晋升包括5个题项,量表题项如“在我们单位,经常提升那些工作出色的员工”,该维度采用反向记分法;同事关系包括4个题项,量表题项如“当有好处时,同事才会伸出援助之手”。

员工帮助行为:采用Podsakoff,Ahearne和MacKenzie,(1997)的单维度共7个题项测量工具,代表题项如“在单位其他成员情绪低落的时候,会加以鼓励”。

组织认同:采用Mael和Ashforth(1992)的单维度共6个题项测量工具,代表题项如“当别人赞美我所在企业时,我觉得就像是在称赞我一样”。

本文采用李克特五点记分方式,其中“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

2. 数据收集。本研究采用问卷星收集数据,将问卷链接通过微信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发给被调查者,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02份,回收率为78%,删除填答不完整的无效问卷后,共得到有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69%。其中女性占62.2%;年龄在26岁~30岁之间的占53.9%,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75%;工作年限不满一年的占43.3,在1至3年的占33.9%。

四、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1. 信度和效度检验。本文选用Cronhach s Alpha系数作为信度的衡量指标。所用量表的信度系数均介于0.771~0.898之间,大于0.7的推荐值要求,说明测量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本研究涉及组织政治知觉、员工帮助行为和组织认同三个变量,使用的量表均来源于国际一流期刊,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共同方法偏差是指由于同样的数据来源或者测量问卷本身的特征所造成的研究变量之间的人为共变,可能会使研究结果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采用过程控制和统计控制两种方法,一方面,在设计问卷时刻意打乱测量题项的原始顺序,并设置了反向记分题,以减少填答者对测量目的的猜测。另一方面,本文采用Harman单因子检测方法进行统计控制,试图考察共同方法偏差的严重程度,通过对组织政治知觉、组织认同、员工帮助行为三个研究变量的所有测量题项一起做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在未旋转时得到的第一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24.79%,未占多数,所以本测量中不存在显著的共同方法偏差。

3. 各变量的描述性及相关性分析。为了较深入探究组织政治知觉不同维度和员工帮助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检验了自利行为、薪酬与晋升和同事关系与员工帮助行为之间的相关性(见表1)。由表1可知,组织政治知觉及其各维度均高于均值,其中以自利行为的均值最高,组织认同和员工帮助行为也远高于均值。说明员工对组织的认同以及员工之间的互帮互助程度较高。组织政治知觉的三个维度之间显著正相关;员工帮助行为与薪酬与晋升、同事关系呈负向关系,且达到显著水平;员工帮助行为与组织认同正向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薪酬与晋升与组织认同负向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以上相关关系为进一步的层次回归分析提供了基本前提。

4. 假设检验。温忠麟等(2004)提出的中介效应分析程序,即在两个变量相关的前提下,首先分析中介变量和自变量的回归关系是否显著,然后再分析因变量对自变量和中介变量的回归关系是否显著。本文采用层级回归方法检验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因自利行为与员工帮助行为的相关性在上文未通過检验以及同事关系与组织认同的相关性不显著,故本文只检验组织认同在薪酬与晋升和员工帮助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首先,本文以薪酬与晋升为自变量对员工帮助行为进行回归分析,以检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1),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控制变量之后,薪酬与晋升与员工帮助行为显著负相关(r=-0.248,p<0.001),因此,假设1-2得到验证。其次,以薪酬与晋升为自变量对组织认同进行回归分析,以检验自变量与中介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2),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控制变量之后,薪酬与晋升显著负向影响组织认同(r=-0.274,p<0.001)。最后,模型中加入组织认同,考察薪酬与晋升对员工帮助行为影响的强弱变化(模型3),通过比较模型1和模型3的回归结果发现,当加入组织认同之后,薪酬与晋升对员工帮助行为的影响依然显著,但影响程度明显减弱。这说明,组织认同在薪酬与晋升与员工帮助行为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见表2)。

五、 讨论

1. 研究结果。本研究利用180份问卷数据,首先验证了组织政治知觉对员工帮助行为的主效应,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可知,员工对组织中的政治行为的知觉越强烈,其帮助行为越少。其次,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认同在组织政治知觉与员工帮助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即当员工感知到组织在薪酬与晋升方面存在政治性时,将会减少对他人的帮助行为,但是这种途径是通过员工对组织认同的降低来逐步实现的。

2. 研究意义及不足。本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应着力提升各级管理人员沟通能力,倡导组织员工积极参与监督,建立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薪酬体系和员工晋升制度,从源头上减少组织内的政治行为发生,以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程度,进而促进员工自愿做出帮助行为。(2)考虑到组织政治行为对组织成员工作态度和行为带来负向的影响,所以组织应该极力遏制组织政治行为的发生和蔓延,如可以通过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有序合理分配组织资源。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一方面,样本来源较为单一,本研究采用员工自陈式问卷,存在局限性,这可能会对研究结论的适用性造成一定影响,未来研究要扩大研究样本并且采用多来源评估方法,以保证研究结论的可信程度。另一方面,本研究搜集的是同一时间段的数据,难以强有力的推导出模型中包含的因果关系,研究结论缺乏说服力,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采用纵向设计,更加深入的探讨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Organ,D.W.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The good soldier syndrome.Lexington,MA:Lexington Books,1988.

[2] 朱學红,杨静,伍如昕.理念型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与团队绩效关系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22).

[3] 王国猛,赵曙明,郑全全,文亮.团队心理授权、组织公民行为与团队绩效的关系[J].管理工程学报,2011,(2).

[4] 马超,凌文辁,时勘.组织政治认知对员工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6,(6).

[5] Lewin,K.Principles of topological psychology.New York:Mc Graw-Hill,1936.

[6] 孙汉银.论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政治知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7] 陈浩.心里所有权如何影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组织认同与组织承诺作用的比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7).

[8]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应用[J].心理学报,2004,(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10YJA630216);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赵慧军(1964-),女,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席燕平(1988-),女,汉族,河北省张家口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王宏(1985-),男,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中国民生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客户助理,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上一篇:爱情恐惧症袭击剩男剩女下一篇:天津干部学法用法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