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对XX批评

2024-04-19

同志对XX批评(精选14篇)

篇1:同志对XX批评

同志对同志的批评意见

一、对同志

1、深入基层调研不够,存在官僚主义。对深入基层调研重视不够,平时除了上课,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是在三楼办公室,很少主动到下面去了解普通群众的情况,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对基层情况了解掌握不够全面。

2、对上负责多,对下负责少。平时只局限于为学院领导搞好服务,做好保障,服务学院普通群众做得不够,有时还会出现对待普通群众说话生硬,态度不好的情况。

3、任务落实不细致,总以为工作安排了就行了,对一些自认为很简单很容易完成的任务没有后续的检查、督导、跟进,从而造成有时会在一些细小问题上出现工作脱节,从而影响整体工作的开展进度。如:有时组织开会,会场布置了却没有仔细检查,开会讲话时才发现音响没有调好。

二、对同志

1、学生管理工作不够细致,抓工作不扎实不深入,浅尝辄止,往往是领导安排什么干什么,缺乏主动性,为处室领导分压不够。

2、与其它任课教师交流较少。在了解班级情况上只单纯的依靠班主任,和班级任课教师沟通交流较少。

3、对学生及老师反映的一些情况有时不能及时处理,对个别问题后续跟踪不够。

三、对同志

1、工作上有时会有情绪化,容易把个人感情带入工作。工作忙碌的时候有时对前来咨询的老师或学生态度不好。

2、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平时处理文件事务较多,与学生和班主任沟通较少,不能及时发现处理一些学生管理上的问题。/

43、学生信息数据更新不够及时,有时需要某个班级的班级资料,拿到手后会发现和实际班级情况会有出入,资料更新不及时。

四、对同志

1、与其他部门沟通较少,做为一个新成立的学院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充分的宣传处室职责,使得有些老师或学生办事不知道去哪办找谁办。

2、对处室人员的培训不足,对学生咨询继续教育的相关问题解释宣传不到位。

3、与学院老师交流较少,作为新来的同志,平时只顾埋头干活与学院其他同事交流较少,使得部分同志对其不知道不了解。

五、对同志

1、观念更新不及时,没有对学院的各宣传平台充分开发,一些内容更新不够及时不够主动。

2、宣传工作视野不开阔,目前学院宣传目标只放在在校学生身上,没有关注那些出去实习实践的学生,使一些优秀的实习实践学生缺少展示的平台。

3、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较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到底喜欢看什么样的报纸,创新不积极。

六、对同志

1、工作创新意识不够,对一些前沿的教学方法和学术问题了解不及时,传播不及时。

2、对老师反映的一些教学问题或意见回应较慢,工作抓落实不到位。

3、对竞赛关注度高于平时教学,竞赛中学到的经验没有马上推广到日常教学中去。

七、对同志

1、处理突发事情应变性不强,有时实习单位突然要求改变学生面试时间,不能及时向授课教师或班级通知。

2、对教师的服务意识不强。有时个别班级或老师有调代课情况,但信息却不能及时通知到班级或授课教师。

3、对学校专业特点宣传力度不到位,使得个别专业除了本专业课教师外,其他教师对其不了解。

八、对同志

1、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对于图书馆新到书籍的介绍不够。

2、工作主动性不够。对于一些小专业的书籍因为阅读的人少,所以订阅量不够更新也较慢。

3、与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较少,不能及时了解当前学生和教师到底喜欢看什么样的书。

九、对同志

1、工作上有懈怠情绪,老是想着干这么多年了,年龄也不小了,该享受一下了,有无过便是功的思想。

2、工作前瞻性不够强,考虑不够充分。餐厅售卖饭菜品种前期规划不完善,饭菜品种重复率过高,减少了窗口的利用率,学生选择面也相对较少。

3、工作中抓落实不够。如:校园一卡通推行不顺畅,执行力度不够。

十、对同志

1、工作中求安稳缺乏进取心,领导推一下,自己就动一下,有时工作只图形式,不注重结果。

2、工作上有得过且过的现象,深入企业实习单位不够,不能正确把握实习单位用人情况,服务意识不够强。

3、工作创新不够,没有亮点。对于上级安排的工作能积极响应,但被动承接多主动创新少。

十一、对同志

1、存在“好人主义、怕得罪人”的思想。做事谨小慎微,有工作效率不高的情况。

2、在工作中有过度依赖自身能力的问题,凡事都必须自己处理不能充分发挥处室下属人员的工作能力。

3、与其他处室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有时会出现因沟通不畅而在工作中带有个人情绪的问题。

十二、对同志

1、存在自我要求降低的现象。没有很好地为领导出谋划策,工作中缺乏果断和胆量。

2、对待工作有时不够及时主动,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

3、业务知识钻研不够,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对于校园保卫工作的职能职责和依据的法律法规有时不是很清楚。

篇2:同志对XX批评

xx同志:我给你提2条批评意见。一是在利用党的先进理论,强化统筹管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存在差距。比如:在处理部分问题时,方法举措不够灵活多样,导致处理完问题后正面回响不够好;二是在学深悟透党的历史上还有差距。比如:在学习四本书中,充分理解掌握不够好,理论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xx同志:我给你提1条批评意见。在对党章、党史理论上,联系实际指导所分管部门的工作上有差距。比如:综合管理部员工的整体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还不够强。

xx同志:我给你提2条批评意见。一是在党的先进理论运用上有差距。比如,所分管的工程部、建筑公司的整体员工的思想意识还不够强,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利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丰富经验不够。比如,在统筹工程项目抓风险防控方面不够系统。

xx同志:我给你提2条批评意见。一是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不够。比如:在监督检查、内控管理方面,不够深入,方法不活,举措不多。二是作为公司工会主席,扮演员工“娘家人”角色不够好。比如,了解员工所思、所想、所困不够深入、不够及时,没有做到真正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xx同志:我给你提2条批评意见。一是对党的理论知识理解不深,未能完全理解原文、原著精髓。比如,在四本必读书籍的学习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利用先进理论来指导公司发展不够。比如:在日常工作中,作为党委委员,涉及整个集团公司整理发展的思考不够多。

篇3:同志对XX批评

一、文学批评模式的类型

文学模式主要体现为批评方法, 一定的批评方法约定俗成后就形成批评模式。一定的批评模式也必须通过一定的批评方法表现出来, 并依赖批评方法建立批评模式。批评家们也日益表现出对批评方法的重视, 让·伊夫塔迪埃所著的《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就把批评的研究重点放在科学的批评即学院式批评方面, 注意批评的方法在时间上的演变, 描述方法和流派的承继面貌, “重在提供工具, 推荐方法”正是全书的宗旨。[2]

美国当代著名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 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总是由世界、艺术家、作品、读者等四个因素组成的, 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3]因此, 文学批评必然以整个文学活动作为批评对象, 文学批评要把握的不是四个要素中的孤立的一个因素, 而是由四个要素构成的活动过程和整体。但在批评实践中, 文学批评在不同的文学观念的影响下, 往往以某一要素作为中心或重点, 采用不同的批评方法, 形成不同的批评模式。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 把文学看成是对社会的反映的文学观念, 其批评实践也以社会为中心而形成社会批评模式;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 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的文学观念, 其批评实践侧重于对作者意图动机的表现而形成作者批评模式;极度地抬高作品的地位, 把作品看做既与作家不相干又与读者无涉的“自足体”的文学观念, 在批评实践上侧重于文学语言的结构关系, 相应地就形成了作品批评模式;强调读者对作品的独特感受和再创造, 认为文学只存在于读者与作品的交流中的文学观念, 其批评实践侧重于文学在读者中的效果和作用而形成读者批评模式。以文学四要素为中心形成的四类批评模式中, 各种模式内部也会因批评的立足点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批评模式, 从社会批评方面看, 又有意识形态批评、道德批评、政治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历史批评文化批评, 等等。作者批评也可以从作者心理方面分析, 建立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荣格的原型批评模式等。作品批评是建立在符号学、文学语言学、阐释学形式主义学术基础上的, 有形式主义批评模式、结构主义批评模式, 英美新批评模式等。读者批评也因现象学、接受美学而划分为阅读现象学批评模式、接受美学批评模式、读者反映批评模式等。

二、文学批评模式相互联系与动态演进

文学批评模式可以看做以一定的文学观念为基础对文学现象及规律进行批评而形成的方法体系, 用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话来说就是“范式” (paradigm) 。“范式”是指某一科学共同体在某一时期所认可并且遵循的某一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体系等, 范式的内部的诸要素和外部其他范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作为一种范式, 文学批评模式形成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但本质上来说, 文学批评是一种动态的存在, 模式的内部并非一潭死水, 模式与模式之间也并非井水不犯河水, 可以说, 批评模式的动态性正是文学批评发展的动力。

从某一批评模式本身看, 同一模式的内部会出现多种话语多种声音, 话语与话语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甚至相互对立。单是女性主义批评领域就存在着多种批评模式, 正如伊莱恩·肖沃尔特所说:“女子创作理论使用了四种差异模式:生物学的、语言学的、精神学的和文化的。他们各自力求给女子作家和女子文本下定义, 说出其特质。每一种模式都代表了女性中心的女权主义的一个派别, 各有其看重的文本、风格和方法。它们交错重叠, 可大体说来又先后连贯, 每一种模式都纳入了在它之前的那一种。”[4]再如, 新批评总体上是以“细读式”批评为主, 一般来说忽视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事实上, 正如赵毅衡所指出的, 新批评的一些学者如艾略特始终强调文际关系的重要性, 肯尼斯·勃克也强调文学作品的象征表现无论多么歧异, 同属一个文类就决定了他们有一种共同的“深部类型”。燕卜逊的《牧歌的几种变体》就是试图探索牧歌这种文类概念并把这种概念扩大, 寻找一些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文类研究自然地向结构主义延伸:不同意义的表层有一个共同的深层结构所控制。弗莱正是从文类入手, 反驳新批评的个体批评, 结束了新批评在欧美一统天下的局面。[5]看来, 同一模式内部这种多声音并存的状况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批评模式的解构, 削弱了批评模式的稳定性, 但这些理论与模式的紧密相关性使模式本身显现出更大的包容性和理论的延展性, 这就使批评更接近于文学活动的实际, 也为其他理论模式提供思想开启的阀门, 创造理论创新的机遇。

其次, 从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关系来看, 模式所具有的严密的体系以及对特定关系把握的深刻性要求范式本身需不断得到修正, 因此, 批评模式必须转变和发展。批评模式的负面效应也要求批评模式随社会形态的发展、批评中心的转移、批评理论与方法的转变而转移。现代西方批评模式在确立自己中心的同时并没有否定其他模式的存在和发展, 其他批评模式的合理因素仍影响着批评理论的发展。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学批评模式呈现出多元共时的发展状态;同时又是历史的, 也就是说这四种模式从批评史发展角度看, 也是一个转换和发展过程。现代西方批评的模式在不同的阶段也表现出对某一中心的侧重而呈现一种承继性。二十世纪以前主要以社会批评为中心, 二十世纪初形成作者批评中心模式,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形成作品批评中心模式, 六十年代形成读者批评模式。每一阶段都突出某一中心, 并以这一中心转移为标志。每一中心的转移又都以其反驳、反叛的形式不惜矫枉过正, 在“纠偏”的同时又失之于“偏”, 但这种极端更替的方式往往达到质变、突变的效果, 显出片面的深刻性, 加快了批评的发展及新旧更替的速度, 都从某一维度为批评模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揭示了常规科学发展范式演变特征, 即前科学→常规科学 (形成范式) →危机→革命 (形成新的范式) →新的常规科学→……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的发展经历了多种范式动态演变的过程, 每一种批评模式都经历了产生、发展、鼎盛和式微的过程, 既有不断的肯定又有不断的否定, 肯定中有否定, 否定中也有肯定。因此, 批评中心、批评模式都只能是相对的, 就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更替的情况来看, 各种文学观念相异乃至相反的文学批评模式共生共存, 相互辩难, 相互竞争, 相互修正, 相互补充, 否定和翻新成为文学批评的发展方式, 文学批评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变化态势。二十世纪出现的批评流派之多, 革新速度之快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如今, 文学批评模式出现的这种多元分化趋势仍在发展, 未来的文学批评会更加呈现出多元。

三、文学批评的模式化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批评模式作为一种范式有其正负两方面价值, 正面价值体现在它标志着批评的成熟。多种批评模式的共存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过去模式的单一性、孤立性、狭窄性的局限, 各种模式之间相互竞争的同时也注意吸纳其他模式的优点, 加强了各种模式之间的联系, 体现了批评的群体意识和整体力量, 为多种批评风格、流派、思潮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 批评作为范式会产生惯例、惯性, 有利于批评尽快地进入状态, 达到效果, 实现目的, 为批评创造有利条件和基础。批评模式也会因特定的批评方法而具体化,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使批评更趋向批评实践, 批评模式在批评活动中更趋完善。

批评模式观念的深化促进了文学批评的繁荣, 但也有其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由于模式领导人与继承人采用保守姿态或由于事实的变化而模式没有改变, 批评模式就易于保守, 偏重传统和继承, 淡化创造和革新, 走向惰性的一面, 从而失去批评的效力, 最终导致批评的终结。许多文学批评模式选取角度的特殊化造成了有意或无意的片面性, 其后果之一就是批评的审美性淡化乃至缺失, 文学批评变成了非文学的批评。模式惯性也易于使人们形成惰性心理和消极心理, 降低批评的效果和质量。

四、结语

文学批评模式多元化是文学批评繁荣的结果, 也是其标志, 批评模式多元共生的局面开启了批评活动的多样性和阅读阐释的无限可能性, 批评的多元性是与当代社会现实及文学现象的多样性、复杂性是一致的, 从这一角度看, 文学批评模式多元化有其极大的合理性。另外, 还必须注意到文学是人对世界把握的一种方式, 是作为主体的人投入全部身心用审美方式来把握生活的。文学批评趋向模式化的同时必然造成文学批评审美特性的缺失, 这就要求批评家在批评实践中注重批评方法的同时, 还要兼顾到文学的审美特性, 从而使文学批评成为真正的文学批评。

参考文献

[1]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8.236.

[2]让.伊夫塔迪埃.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10.

[3]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5-6.

[4]伊莱恩.肖沃尔特.荒原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王逢振等编.最新西方文论选.李自修译.漓江出版社, 1991.263.

篇4:对人类,必须批评!

早在20世纪中后期,即人口总量为50亿左右的时候,全世界每年的工业污水(还不包括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为500——1000立方公里,淡水危机的阴影就已经遍及全世界。仅中国,人均淡水占有量排在世界第80多位。当时,中国大小城市被定为“缺水城市”的就有200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不低于40个。曾被誉为千湖之省的湖北,1千个就干涸了700个。河北省的白洋淀,曾有不少作家、诗人赞美过。但他们不知道:20世纪中后期,白洋淀先后干涸了5次以上,曾造成2000只船、7000口人背井离乡!

“环境污染”这个词出现很晚。大约20世纪中期,日本学者在北纬66度、西经46度、标高2000米的地方进行长时间观察和精确测定,证实地球自然环境的污染始于1800年左右。英国早些,是1760年;法国、比利时晚些,是1830年。英国为什么在环境污染的事上是打头者?因为他们搞了工业革命、商业革命。“革命”是个好词儿,但却颇多歧义。

什么是污染?包括气体污染、液体污染、固体污染,总之都是对地球上的原态物质的污化。

除了上述的物质性污染以外,还有一种精神污染,其标志之一是以自私为主根而分孽出的种种无道行为去恶化人性。

为此,人类已经受到了惩罚。人类破坏了大自然,诱发了包括癌症在内的种种绝症、新症的增多,这就是“天报”。人类破坏了道德,诱发了包括艾滋病在内的种种异症、怪症的频出,这也是“天报”。

由古代到近代,由近代到现代,由现代到当代,人类的生活形态日趋“快节奏”化。快节奏可以是优点,因为能提高种种效益。但快节奏对地球、对人类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2006年第12期的《课外阅读》上有一文,题目是《1秒钟:地球规模的环境变化》。在地球上,仅仅1秒钟便发生了什么?至少包括:1秒,排放二氧化碳39万立方米,大大超过森林制造氧气的数量;1秒,地球升温67亿分之一度,并推算出到2100年地球升温5.8度,将使大量动植物灭绝;1秒,格陵岛冰川融化1620立方米,每天融化510亿立方米,融化的水泄到大陆上其灾难不堪设想!1秒,大气中减少的氧气是140万人每天必需氧气的总和;1秒,地下水减少380立方米;1秒,地球上消失天然林5100平方米;1秒,地球上灭绝0.002个物种,平均7分钟灭绝一个物种;1 秒,增加沙化土地78平方米;1秒,减少可耕地3.45亩;1秒,有4.70公斤氟利昂生产出来并排放到大气中。上述的种种不祥之事,都跟人类的“伤天”之举有关!

“天”者,大自然的原生态和人的原性态之谓也。

什么是大自然的原生态和人的原性态?就是中国古代大哲人老子、庄子说的“无”(即:“本真”),指的是大自然的无尘无垢、无怪无异,和人的无伪无欺、无奢无华。老子说的一句话:“万物莫与朴素争美”;庄子说的一段话:“有机械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乎胸中则皂白不辨,神生不定,道之所不载也!”这些话真算是说到了根上。

人类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知识,可以懂天上、地上、地下的万物万理,唯独对“人类本身”、“人本身”尚无真正的认识。包括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内的许许多多中外作家,为什么要借用仙、鬼、狐、虎、蛇以及种种植物作主人公来解释人?这其中就包括对人类本身的认识能力的不十分信赖。

人类本身急需要认真地写好一本书,这本书叫作《人类学》。我们做为中国人,若是尚无条件去写《人类学》,不妨先写一部习作,叫《中国学》。当然,最终要写好的仍是《人类学》。

美国人写了《美国学》,日本人写了《日本学》,此外还有一些国家写出了该国的《×国学》。至今,我们中国尚未写出过《中国学》。什么是《中国学》?它不是指人们常说的《汉学》、《唐学》之类,而是一部专们研究中国人性格特征的书,也是对我们中国人的心理习惯、思维习惯、情感习惯、行为习惯进行概括和梳理的书。

为什么多年来写不出这样的书?原因太多太多了(尤其包括政治原因),但根本原因却是智能尚不足备。虽然我们中国人的聪明度很高,甚而高于世界上许多国家,但我们的高智能带有太强太强的“中国式智能”印记,而“太中国”却又不容易弄懂弄通中国。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

即使不少国家写出了该国的《×国学》,加在一起就算是有了极大学问、极高智能了么?似也未必。这是因为,还缺一部真正高品位的《人类学》。有的中外学者确实写过《人类学》或近似的书,但重点表述的往往是人类进化史(包括生理进化史和心理进化史),而避开了对人类的“类”属性进行入深探讨。

当然,无论什么人写出的《人类学》,只要上升不到对人类的“类属性”的认识高度,书的价值毕竟有限。

什么是人类最基本的“类属性”?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要相信那些以舞文弄墨为基本才干的学者、作家、名流,而要相信真理本身。恕我直言,人类(包括每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就形成了一种本能:围绕着“我”来演示一切行为。这样说,会得罪一切以“忘我”为种种美德的仁人、志士、英雄。但是我必须说,一切以“忘我”为基础而成就大业的仁人、志士、英雄,只不过是把个人的“我”放大了,膨胀为“我的民族”、“我的国家”、“我的群体”、“我的集团”、“我的团伙”等等。尽管如此,他们必须受到世人的尊敬和仰慕,因为他们毕竟是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而且,他们也为此创造了种种奇迹和伟绩。有的,还为此捐躯殉身。但是又必须正视,他们毕竟没有彻底摆脱了基本的“我本位”意识。

这就是人类的天性,这就是人的本能!

在这一点上,人类与人类之外的其它物种相比,有的高明,有的不如。人类之外的某些物种,“类意识”(包括群体意识、互保意识、共生意识、团结对敌意识等等)都比人类强!即使苍蝇,也很少去做伤害它蝇、吞吃它蝇的事。而人类就不同了,杀害同类(小者动用棍棒刀枪、大者动用大炮、核武器)的事,几乎习以为常!至于同类中以权力争夺、财富争夺、名位争夺为基本行为模式的事,更是几千年未息!

当然,尽管“人性恶”,但基于“恶”而造成的物质辉煌和文化精品也是举世无双的,也是奇迹频出的。但是反过来说,人类为此支付的成本在数量上也太大太大了!人杀兽,人杀禽,固然数量不少,但一朝一代、一批一批的人杀人之事,绝对更加可观!

到此,我们还不该想想人类是什么物种了么?

想一想这样的事极有好处,至少可以使我们明白:人类虽然有值得赞美的地方,但人类又必须接受批评和指控!

幸好在人类文明史上,专搞批评人类以及呼唤人类进行自我批评的卓人也不少。他们的话虽然未必中听,但他们却是对人类最负责任、最有“类爱”意识的人!是他们,促成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假如人类社会中只有赞美而无批评,任其恶性自由释放,人类社会连很短暂的时间也不能延续!

人类需要接受批评!人类需要有以批评为专业的机件和人士!对人类进行批评的硬性机件是政权,是法律,是条令,是规章,当然上述的硬性机件必须是有实效的。软性的机件是文化,是教育,是科学,是艺术等等。而这些软性机件又必须有助于人的善化而又同步遏制着人的恶化。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公开说:“与其说人性善,不如说人性恶更加接近于唯物主义”。这才是对人类的负责态度,也是对人类的真正关爱,因为他忠于对人类进行严肃批评的使命。

有关“人性”的话题,我们谈论得太久太久也太多太多了,为什么至今尚未取得真正的共识,而且也无收到真正的实效?通俗的回答就是:至今,人类的智能、本领仍不大。什么是真正的至高智能、最大本领?就是确实有效地发挥出德育功能,实现社会和人生的彻底善化!

最后,我还是把上述的许多話返回到人类需要批评这一话题上来。无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时代,还是一群人、一个人,批评做为一种行为若是缺席了,或疲软了、苍白了、虚假了,都是无前途的。尤其是自我批评的缺席,就尤为可忧!

对人类也如此,无论是颂歌满天还是骂声遍地,都是对人类的不负责任,那些行为也称不上真正意义的批评。批评的真谛是对理性认识的尊重,是对功过的判定既公正又科学。当前世界,急需高品位《人类学》尤其是《人类批评学》的诞生!

篇5:对XXX同志的批评意见

一、XXX同志提

刚才认真听了XXX同志的自我批评,现在给你提出四条批评意见:

1、好人主义、缺乏担当。工作上有磨不开思想,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都不差,就是不敢抓、不敢管,有怕得罪人的思想,只摘花不摘刺。比如:在平时工作中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对干部的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小毛病不闻不问、有问题能捂就捂。我认为你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自己和干部职工在工作和学习中的积极性,影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2、工作不实、落实不力。作风漂浮,习惯遥控指挥,唱功好、做功差。比如:在迎接计生检查的工作中,自己坐在办公室,自己却不到检查点去进行督促,有问题就打电话给部长,自己不清楚实际情况,就乱作安排。我认为你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作为社区主任长期下去,势必会助长弄虚作假之风,助长思想懒惰,巧于应付上级的不良倾向,影响部分干部的健康成长。

3、工作纪律坚持不够。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不遵守社区所设置的考勤制度,不能够起到一个好的带头作用。比如:在平时工作中,认为自己是领导,早上晚来一点,下班早走一点没关系,有时候也会在上班期间擅离职守去办理自己的私事,制定出考勤制度,自己却不去遵守。我认为你这是典型的享乐主义,长期下去,势必会造成社区的各项规章制度成为摆设,给社区的工作纪律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4、工作上习惯于依葫芦画瓢。在工作中因循守旧、按部就班,满足于老经验、老办法,习惯于旧的一套、旧框框,创新意识不强、干事动力不足。比如:完成上级所分配的工作中,总是按照以前的方法来应付,不愿意去想想新办法来推动工作的开展。我认为你这是典型的享乐主义,长期下去不仅不会推动社区的发展,相反还会成为推进社区发展的阻碍,造成各项工作止步不前。

二、XXX同志提

刚才认真听了胡敬方同志的自我批评,现在给你提出四条批评意见:

1、学习上还不够坚持。有时只顾忙于一些具体工作,忙时学的少,或就不学。对理论上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新问题理解还不深比如:反四风问题,不能从实质上去理解,去运作,认为自己不花公款,或不牵扯公款的行为,谁也管不着,这就说明把自己混同了一般的老百姓,忘记了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对党的要求学的不深、理解的不透,缺乏积极主动探讨的意识。我认为你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长期下去势必会造成党性的弱化,起不到党员的带头作用。

2、对有关政治工作的条令条例及政策研究不够。工作方法简单,对负责具体政治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力度不够,致使一些工作效果不理想。比如:不按时组织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对参加完上级组织的会议,有时只随便的说一说,有时用文件来落实文件,或只传达不落实等。我认为你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长期下去势必会造成工作拖沓、执行不力。

3、疏远群众、脱离基层。变着法子亲领导,低声下气傍大款,指手画脚对群众,甚至把群众当“刁民”。有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化解少,要求部门解决多、直面群众解决少,说话不算数多、承诺不兑现。比如:遇到辖区居民反映问题的时候,为不得罪领导,不主动帮助居民解决问题,要等领导安排,靠领导协调解决,最后让下属去做,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势必会造成不了解民情,不知民所想,彻底脱离群众,我认为你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严重违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方针。

4、缺乏主动创新精神。对待工作有时只满足于认真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常常只是根据上级领导布置的工作,说一步走一步,开拓意识还不够,常常求稳怕乱。比如:接到上级部门工作安排的时候,只局限于按部就班,怎么安排怎么做,怎么要求怎么做,不能变通执行,主动研究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我认为你这是典型的享乐主义长期下去势必造成工作效率地下、墨守成规。

篇6:同志对XX批评

1、联系群众不够深入;

2、严于律己不够过硬;

3、思想上对传帮带认识不够; **对机关党支部**同志的批评意见

1、工作方法简单;

2、自信不足,主动性不强;

3、性格直率,说话不讲究方式方法; **对机关党支部**同志的批评意见

1、担当精神不足;

2、严于律己不够过硬;

3、不注意小节,自身要求不高; **对机关党支部***同志的批评意见

1、工作作风不扎实;

2、联系群众不够深入;

3、严于律己不够过硬;

**对机关党支部**同志的批评意见

4、性格急,不讲究方式方法;

5、工作纪律执行不严;

6、不注意小节大大咧咧;

**对机关党支部**同志的批评意见

1、工作制度执行不严;

2、工作态度主动性不高;

3、学习理论要求不高;

**对机关党支部**同志的批评意见

4、工作纪律执行不严;

5、大大咧咧口无遮拦;

6、工作统筹和前瞻性不高;

**对机关党支部**同志的批评意见

7、联系群众不够深入;

8、工作作风不扎实;

篇7:同志对XX批评

一、对李洪涛同志的批评意见

1、学习时间少,学习意识不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文件精神学习不够、领悟不深,不能充分有效的把上级精神贯彻的到农村工作实际。

2、工作缺乏新思路、新目标。例如:我村家庭作坊式的木材加工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但是,至今也没有建成一家较大的加工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面对这一问题,作为李村的支部书记,没有起到应有的引领作用。

3、喜欢喝酒、好抽烟。

二、对吴天河同志的批评意见

1、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够。忙于应付多、主动落实少,研究情况多、解决问题少,工作缺乏创造性,改革意识有待增强。

2、安于现状,对村里具体工作和以后发展存在求稳不求进的思想。

三、对吴粉同志的批评意见

1、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接到工作任务,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存在着应付过关的想法。

2、放松了对全村妇女进行的思想教育,致使有个别妇女,痴迷邪教,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四、对李轩同志的批评意见

1、服务群众不够。对村民了解不够深入,不清楚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尤其是对贫困村民帮扶力度小。

2、作为村主任,应该多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为村民服务的能力。多看书,多看报,多上网,利用各种渠道搜集信息,尤其是上级的政策方面的信息,打工信息等,早日带领村民致富。

篇8:谈对学生批评教育的艺术

一、对学生不敢管, 不敢批评

现在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 家长的宠爱养成学生任性、不服管的毛病, 说浅了不管用, 说深了就会出问题:逃学、离家出走、自杀……一旦出问题, 老师的麻烦可就大了, 也会影响学校的声誉, 所以有些教师在学生犯错之后不敢管, 不敢批评, 以致影响正常教学, 也使学生由小错误最终铸成大错。

二、一味严厉

人们常说“严师出高徒”,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 有些老师对学生真是严而又严, 上课板着面孔, 下课也摆出师长尊严, 学生一旦犯错误, 不管大错小错, 一律严厉批评, 直到学生老实地低下头为止。殊不知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学生口服心不服, 产生逆反心理, 疏远了师生间关系。

三、抓错不放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犯错误, 可贵的是知错能改。有些老师为避免学生再犯类似的错误, 可谓是警钟长鸣, 经常拿学生以前的错误教育学生, 抓错不放, 这些做法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让学生反感, 有时也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觉得自己永无抬头之日, 甚至自暴自弃。究竟如何批评教育才能达到既改正学生缺点, 又达到良好教育效果呢?

首先, 要敢管, 但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批评孩子的家长是不称职的家长, 不批评学生的老师同样是不称职的老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 从来没有挨过家长或老师批评的孩子, 即使参加工作进了一家公司, 毫无疑问, 他也会很快辞职的。因为他根本就不习惯被人批评, 受到上司的强烈批评以后, 就会不知所措, 进而提交辞呈, 不打招呼就愤然离去, 所以作为老师要敢干批评学生, 使学生在被批评的过程中,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学会辨别是非, 不断进步。其次, 对学生批评教育要有分寸、方法得当。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学生因不满学校的严格管理, 做出了伙同他人一起破坏学校部分校舍的荒唐之举。学校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 所以他已经做好了退学的思想准备, 而校长却把他们叫到校长室, 流着眼泪说了下面的一段话:“太令人遗憾了, 我现在什么也不说, 想必你们也在反省自己吧, 希望你们能再一次的反思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校长宽宏大量的批评, 深深地刺激了学生们, 使他们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再次, 要学会宽容。宽容, 是每个教师应有的美德, 学会宽容, 更是一个教师进入教育艺术殿堂的必备修养。

总之, 只有讲究批评教育的艺术, 才能使老师的批评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达到一种“批评是为了不批评”的崇高境界, 真正使学生接受批评教育, 真心改正错误。

篇9:教师如何对学生开展批评

关键词:教育活动 批评指正 乐于接受

一、明确批评的目的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形象,“责”可指为批评。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不是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即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

二、坚持批评的原则

1.公开性。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讨论活动、班队活动,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单一的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就会在活动中惊觉、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从而消除与教师情绪上的对立,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2.隐蔽性。对于个别的错误行为,或在公开活动中不能自觉改正的行为,应本着保护学生自我形象的原则,采取一对一的批评教育方式,注意隐蔽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告之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自然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并愿意为了改正错误付出努力,也达到了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无声的责罚,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1.谈话式代替指责式。谈话式是以“我们来谈谈……”、“你能把今天的情况说一说吗”、“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语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消除对立情绪。这时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至融洽,就成了联手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同盟。学生更容易在这样的交流中认识错误,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决心。谈话起到了批评的作用,收到可能较批评更好的效果。

2.帮助法代替责罚法。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3.利用情境批评。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讽刺与幽默、设计师之家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4.冷处理代替热处理。纪律处分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原因。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水到渠成地批评,这样更能奏效。

四、批评的注意点

1.要“批评”在理上。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切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改变学生的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2.要“批”而有情。古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要使自己的“批评”为学生乐于接受,就不但要做到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否则,理虽直,情不通也是难以奏效的。只有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这样的批评才能起到警策、激励、鼓舞、教育的作用。

3.批评注意分寸。批评有的宜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中公开“说”;有的宜在课后个别谈心时悄悄“说”;有的宜点到为止,留点“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索领会;有的宜条分缕析,讲清利弊,教会学生分析得失,恰如其分,不侮辱挖苦。要寓批评于尊重之中,于表扬之中,于谈心之中,于谅解之中,于自责之中,于关怀之中,于希望之中,于玩笑之中,于幽默之中,于激励之中。

4.批评还要指出努力的方向。批评是为了帮助改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形象。批评时,教师还要注意适时地点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即如何完善自我形象,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预定目标前进,这样才能达到教师批评的真正目的——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篇10:同志对XX批评

一、xxx同志:

对一般干部交流沟通较少,建议以后多加强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

二、xxx同志:

理论学习不够,多关心指导年轻干部;

三、xxx同志:

建议多开展一些活动,丰富活跃机关干部文化生活;

四、xxx同志:

创新意识不强,存在“老好人”思想;

五、xxx同志:

工作有时存在瞻前顾后思想,害怕工作做的不到位;

六、xxx同志:

主动联系服务群众不够,建议多下基层;

七、xxx同志:

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存在距离,有时想法没有转变为作法;

八、xxx同志:

工作中担当意识不足,与其他干部沟通较少;

九、xxx同志:

存在“船到桥头车到站”思想,进取心不够;

十、xxx同志:

认为自己年纪大了,缺少工作激情,工作中创新意识不够;

十一、xxx同志:

工作不扎实,有浮于表面现象,存在形式主义;

十二、xxx同志:

学习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理论联系实际还要加强;

十三、xxx同志:

工作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多与机关其他同志学习,沟通交流;

十四、xxx同志:

工作中主动性不够,创新意识淡化;

十五、xxx同志:

工作中激情不够,创新举措不多,主动联系基层不够;

十六、xxx同志:

迎来送往多,机关工作过问的较少。

十七、xxx同志: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工作意志有所减退。

十八、xxx同志:

工作积极性不高,没有与群众打成一片。

十九、xxx同志:

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够,工作意志有衰退现象。

二十、xxx同志:

组织观念不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需要加强对自身业务的学习。

二十一、xxx同志:

篇11:对XX同志的考察材料

受区委组织部和人事局委托,根据《江苏省国家公务员录用考核实施细则》和20XX年考核录用公务员的有关规定,XX、XX、XX、XX四人成立考察小组,于20XX年7月5日分别到XX社区、XX派出所对XX同志进行考察。XX的邻居、社区人员对XX “德、能、勤、绩”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介绍。考察组成员前往扬州市人才服务中心仔细查看了崔祥的个人档案,现将考察情况整理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男,汉族,XXXXX人,19XX年XX月出生,20XX年从XXXX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后就到XXXXXXXX工作,20XX年7月辞职,做个体,团员,双学士学位。

二、现实表现

XXX同志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学习上刻苦钻研,广泛阅读,攻读会计专业的同时,攻读法学。生活上乐于助人,为人热情,诚实稳重。工作上认真负责,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踏实肯干,有团队精神。XXX同志按时毕业并获得双学士学位。在XXXX公司工作期间都能遵守公司各项规定,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经户口所在地XXX

派出所证明其没有违法犯罪记录。总之,凡参加考核座谈的人员对该同志的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评价。对照公务员录用条件和考核要求,我们认为该同志符合公务员的录用标准,考察合格,同意录用。

考察人:

篇12:关于对xx同志处理的意见

XXX同志因无故缺席公司经理办公会,分管工作未按要求完成,违反了公司制度。经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对XXX同志进行通报批评,要求其在员工大会作检讨。并从即日起暂停XXX同志工资待遇三个月,希望全体干部员工引以为戒,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自律,认真履职,在公司上下营造“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良好氛围。

XXXXXXXXXXXXXXXXXXXX公司

篇13:论翻译批评对读者的关注

有创作就有文学批评, 有翻译就有翻译批评。翻译批评对翻译活动有着监督、批评、规范和指导的作用。季羡林指出:“翻译事业要发展, 要健康地发展, 就不能没有翻译批评。”但季先生接着指出我国翻译批评的“量”还很少, 没有担负起翻译批评应有的责任, 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翻译批评。除了“量”少以外, 我国翻译批评的“质”也不高。早在1996年前, 许钧就指出我国翻译批评有“过死”和“太活”两种倾向;近年来, 翻译批评虽逐渐摆脱了“挑错式”和“感想式”这两种不良倾向, 但仍主要局限在“文本批评”的范围内。翻译批评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就必须走出文本的桎梏, “而对翻译主体--译者与接受主体--读者的关注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 关注读者乃翻译批评固有之义

什么是翻译批评?林煌天指出:“从广义上讲, 翻译批评即参照一定的标准, 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许钧认为:“对翻译活动进行评价, 就其实践领域和理论思考范畴而言, 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翻译批评。”既然翻译批评是对翻译活动或翻译过程的评价, 那它必定要关注翻译的主体, 而读者乃翻译的主体之一。因为翻译不是一种静态的结果, 而是一个由作者、译者和读者共同参予、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所以许钧可以“把译者视为狭义的翻译主体, 而把作者、译者和读者视为广义的翻译主体”。因此, 全面的翻译批评从本质上讲理应关注作者、译者和读者三个主体, 特别是要给予容易受到忽视的读者以足够的重视。《中国翻译词典》的“翻译批评”条目也体现了这一认识。

2 翻译批评应以何种态度对待读者

翻译批评对待读者的态度, 不外乎三种:一是轻视, 认为读者无足轻重, 不予理睬;二是仰视, 认为“读者至上”, 一味迎合;三是平视, 尊重而不迁就, 引导而不迎合。第一种态度显然是错误的, 是不可取的。第二种态度比较盛行。从八十年代初起, 奈达的新翻译理论就风靡我国。该理论认为翻译的重点不在语言的表现形式, 而在于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谭载喜提出:要判断某一翻译是否正确, 必须由其服务对象来判断。这样, 读者就被赋予以其反应来“裁决”译作的至高权力。勿庸置疑, 读者在翻译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译者的文化立场、翻译目的、翻译策略、翻译标准以及语篇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杨绛就曾说译者“一切都得听从主人, 不得自作主张。而且一仆二主, 同时伺候着两个主人:一是原著, 二是原文的读者。”但实际上, 读者并非十全十美, 读者的有些需求显得庸俗而偏激, 例如追求“欧化味”等。读者反应对翻译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影响。翻译批评者既要不辱自身的使命, 又要兼顾读者的欣赏习惯与审美心理, 即许钧提出的“做到既避免强加于读者, 又做些引导工作, 不要一味迎合读者的需要, 走向贫乏或庸俗的极端”。这样, 对读者的正确态度就应是尊重而不迁就, 引导而不迎合。

3 翻译批评应如何关注读者

首先, 批评家要对读者进行理论的、实证的全面研究。关注始于研究。我国对译文读者的研究始于对读者的界定。早在1919年, 傅斯年就提出节译还是全译, 要看读者对象是“专门学者”还是“普遍读者”;茅盾则将读者分为“一般读者”和“文艺学徒”;鲁迅对读者分类则更为细致深入, 并提出针对不同的读者层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罗新璋, 1984:368, 364, 275) 。当然,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鲁迅的分法已不适合今天的读者。秦洪武对当今天的读者作了分析, 分为“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但这一分法没有什么创新, 也不够深入, 对翻译实践没有大的作用。另外, 也有学者开始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对读者进行了研究 (刘云虹, 2002) , 但同样有待深入。

其次, 批评家要通过高水平的翻译批评文章来启发、引导读者。要写出高水平的批评文章, 批评者要有深厚的学养之外, 还要愿意应用新的批评理论和方法。现在有好些从国外引进的理论, 如法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贝尔曼的建设性的翻译批评理论, 国内有许钧的专著《文学翻译批评》, 另外刘云虹等学者也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思考。我们现在处于一种“理论丰富而实践贫乏”的尴尬境地。杨自俭指出:要真正“完成一部译著的评论, 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 当然还要很高的水平。国内具备这种能力和条件的又愿意从事此项研究的人不多。”目前大多翻译批评只是关于字词语句的, 全面分析的就比较少。但读者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全面分析的批评:一部译作好, 好在哪里, 为什么好?如果不好, 不好在哪里, 为什么?只有这样的翻译批评才能够引导、提高读者的审美水平和欣赏水平。另外, 面对强译、乱译、胡译等不良译风, 翻译批评者应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 在推介、评介认真严肃的译本的同时, 对那些粗制滥造、抄袭剽窃的译本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对那些利令智昏的不负责任的出版社进行谴责。

第三, 作为独特批评家的译者也要通过自身的译作来引导读者。译者实际上也是一种特别的翻译批评者。贝尔曼 (许钧, 2003:403-404) 从现代阐释学出发, 认为“不论译者是否受到这样或那样批评的影响, 他都在各个层面上扮演着批评的角色”, 正是译者带有批评性质的阐释 (即翻译) 展现、拓展、延续了原作的生命。这样, 翻译就被看作广义批评中的一种, 译者也可被视为特殊的批评者。同批评者一样, 译者当然要尊重读者的接受心理和审美期待, 但不能一味去迎合、迁就读者。相反, 译者应有自己的审美要求和翻译立场及原则, 要通过自己上乘的译品来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提高其阅读品位和审美价值, 纠正其庸俗活偏激的审美追求。伟大的波斯思想家、翻译家守基·阿芬第在将诗一般的古典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经典翻译成英文时, “从不向读者的无知妥协, 而是指望他们出于渴求知识而战胜自己的无知”, “树立了一种既教育读者又提升读者文化水平的[语言]标准……” (Rabbani, 1969:196-204) 。

4 结束语

关注读者是翻译批评的固有之义, 但关注读者并非要一味迎合迁就读者, 而是要在尊重读者的基础上善加引导。要做到关注读者, 批评家就要对读者进行全面研究, 通过高水平的翻译批评文章来启发、引导读者, 同时作为独特批评家的译者也要通过自身的译作来引导而非迎合读者。对读者的关注将有助于我国当前的翻译批评走出“文本批评”的局限, 从而较好地担负起对翻译活动应有的监督、批评、规范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季羡林.翻译之为用大矣哉【A】.见:许钧等.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C】.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

【2】许钧.文学翻译批评研究【M】.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2.

【3】许钧.翻译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4】刘云虹.论文学翻译批评的多元功能【A】.见:张柏然.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译学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5】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

【6】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7】谭载喜.新编奈达伦翻译【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8】杨绛.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A】.见:金圣华, 黄国彬.名家翻译经验谈【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9】杨自检, 刘学云.翻译新论【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

篇14:对孩子别滥用“批评法”

儿子上了小学后,我便改变了策略,改用“批评法”——不是批评他,是批评周围的人和事,以给他启发,批评当中渗着有用的提议,让他消化吸收。

第一次尝到甜头,是他幼儿园一位同学,来我们家玩,进门不叫人,女佣给他点心不讲“多谢”,走时不说“拜拜”。晚上陪儿子洗澡时,聊及那位同学,“他样子可爱,不过不太有礼貌,入屋应叫人, 他却没跟我打招呼,不会向女佣道谢,如果他能学会这些礼貌就更可爱。”

隔了一阵子,可爱男生又来我们家吃点心,一进门,他便笑眯眯地打招呼,叫“阿姨”,接过点心会讲“多谢”,临回家前, 会来跟我说“我回家去了,拜拜。”他走后,我称赞他有礼貌,儿子得意地说:“是我教他的,跟他说要学懂礼貌,我才会多请他来玩。”

“批评法”奏效,多年来奉为教子良方,但及至儿子念小四,负面效果浮现了。学校规定,每年学期中,家长要到学校见班主任,家校沟通。班主任给儿子的评语是,在课堂上他频与同学偷偷说话,老师问问题时则闭嘴,不踊跃举手回答,要老师点名指定他回答,他才开腔,每次的答案都很不错,就是说他不是不懂,是不肯主动答。

老师说他乐意帮忙同学,对师长有礼,但进行小组讨论时,他多半闭嘴不说话,只听不讲,要老师指明他发言,他才肯开口,而每每都有颇好的论点。老师说,孩子过于被动内敛,若不加以改善,会很影响他的学业成绩,尤其在国际学校的体制中,很着重学生讨论、发表观点和意见,长远来说,对他将来投考大学有不良影响,因为著名学府都偏向取录勇于发言、表达能力高的学生。

我将老师的话向儿子转述,陈以利害,着他改善,鼓励他不要害羞,跟其他同学一样,大胆发表意见,可是情况没有改善。经多番观察,发觉儿子其实有很多想法和意见,他与同学、补习老师或表哥表弟相处时,甚为健谈,条件是要单对单,曾一度怀疑他有群众恐惧症,但在出席社交活动,面对一大班人时他又表现淡定自若,不似有社交障碍。究竟症结在哪里?这个谜到中学才解开。

上了中学,每年到学校要见的不单是班主任,还要跟每个学科的老师见面沟通,儿子念十科,要见十位负责的老师,十位老师对儿子的评语几乎都是:懒于发表意见。

几年来,不断鼓励威迫下,情况原来一直无改善,不知症结在哪里,实在难对症下药。直至一次,我又重施故技,用批评别人的方法曲线教育他,他反过来教训我:“妈妈,我觉得只会批评别人,太负面了,只看到别人的不是,却不去欣赏别人的长处。”

当头棒喝,明白了,是所用的“批评法”窒碍了他表达自己的意见,令他有阴影,他害怕犯错,害怕有人会在其他人面前批评他,少说话可减少犯错机会,他选择了消极的方法来应付犯错、应付批评。

我马上认同他:“你的话提醒了我,就如妈妈常看到你的优点,怕称赞你,你会骄傲,所以只管放大你的缺点,提醒你要改正,既然你有这样的感觉,妈妈会多加留意。”

助他走出“批评法”阴霾的是压力,压力不一定带来负面影响,用得其所,是很大的原动力,面对要考入心仪大学的压力,他明白必需要改变被动内敛的性格,虽然慢热,总算有进步。

另一个助力来自爱情,他念十二班时交的女朋友,是学校里的领袖生,又是学生会主席,活泼热诚坦率具主见,对儿子起了积极正面的影响。她竞选学生会主席时跟其他三人角逐,各自组成竞选“内阁”,儿子担任财务,并参予助选拉票,为团队设计徽号印在T恤上,自此,他整个人暖起来,不单在家说话多起来,老师再无投诉他寡言內向。

上一篇:热控车间党支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公司中秋演讲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