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活动总结

2024-04-29

普法活动总结(精选6篇)

篇1:普法活动总结

商贸系普法宣誓活动总结

现如今,大学生法制教育还没有得到认真、全面、深入的实施,由于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和氛围,我系根据上级有关普法教育的决定,结合本系实际,根据学院的统一部署,以法律教育进校园为核心,开展校园普法教育活动并且于2012年4月25日在教学楼B座510阶梯教室,开展了普法教育宣誓活动,以此推动商贸系安全教育月活动的继续开展。

活动中,商贸系王瑛副主任根据我系实际情况提到应着力抓好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建议我系学生,要认真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养宪法意识、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认真学习宣传维护学校、师生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维护学校安全和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法律法规;认真深入学习与学生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素质。最后,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全体到场人员起立参与普法宣誓活动,进行普法宣誓。

此次普法宣誓活动使学生在知法、学法、懂法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评价能力,以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守法习惯,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同学们的思想觉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回顾过去,我们虽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今后的任务依然艰巨,学生的法制意识观念仍有待加强,我们又信心,有决心继续努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果。

商贸系

2012年4月25日

篇2:普法活动总结

一、成立领导小组

启动仪式后,我校立即成立了青少年普法教育领导小组,校长蒋黎明任组长,副校长易根成任副组长,全体行政及年级主任、班主任为成员。

二、制定实施方案

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洪江市关工委下发的《关于印发洪江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根据精神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雪峰中学“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认真组织实施,注重教育实效

1、学校举行了由全体师生参加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启动仪式,部署安排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制定制度,强化措施,把普法教育活动成效纳入学校量化考核指标中,着力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

2、各年级成立了以年级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参照学校实施方案制定本年级的实施方案。召开班会,宣传发动全体学生,积极参加普法教育活动,明确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学校开展了给家长的一封信活动,把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文明上网、远离网瘾等告知家长,形成了家校联手,共同教育的新局面。

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

①组织学生观看普法教育影片和普法教育DVD教材,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法律的尊严和知法守法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定期出一期法制宣传板报,使学生感知法律就在身边。

②邀请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模范到校讲课,发挥了“五老”在青少年普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宣传教育力度,使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和参与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

③组织开展法制教育培训。学校根据普法教育活动开展的进度和情况,组织班主任参加校本法制教育培训。经过学习,各班主任很好的掌握了部分法律知识,对学生的教育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④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各班每月定期开展法制主题班会课,利用这种形式进行法制教育、法制交流等活动。学校同时利用每周一升国旗活动,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⑤开展各种体验教育活动。组织参加活动的学生在掌握基础法律常识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体验教育活动:学校举办了“法律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及征文比赛等。通过体验活动,学生进一步提高了法律观念,增强了法制意识。

⑥组织开展了清理黑网吧活动。在镇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了摸排,对个别学校周边存在的黑网吧进行了取缔。这一活动为学校周边的环境净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一学期来,我校开展了多种丰富多彩的普法教育活动,卓有成效,成绩斐然。同时在普法教育活动中也有很多的思考,如:教育活动仍存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利用法制教育案例教育,使教育缺乏了生动性、趣味性,致使部分学生置身枯燥的接受,效果欠佳的情况。在下半年,将转变一些教育方式,多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普法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篇3:我国普法活动之探讨

一、传统中国的普法形式

《左传·昭公六年》中记载:“夏有乱政, 而作禹刑;商有乱政, 而作汤刑;周有乱政, 而作九刑。”不管禹刑、汤刑是否真的存在过, 但是这句话却可以说明中国的法律制定源远流长。从尚不可究的制定成文法规典章的最早时期, 到清朝末年的“变法图强”运动, 中国古代统治者们就已经清楚了法律的重要性, 在国家的统治和治理过程中, 不断制定和使用成文法典, 而且他们对于法律的宣传亦不少。

从我国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吕刑》到《秦律》、《大齐律》、《唐律》、《大明律》、《大清律例》等古代法律, 每一个朝代都进行了修律制典。这些法典在制定之后, 并不仅仅存放于朝廷官府中, 而是进行了公布。法典的公布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不仅让官员知晓, 更让百姓了解, 从而达到希望臣民都讲法、知法、守法的效果。从西周的“悬法象魏”之制, (1) 到春秋时期的郑子产“铸刑书”和晋赵鞅“铸刑鼎”; (2) 再到明太祖朱元璋督促制定《大明律》, 并亲自编纂颁布《御制大诰》来对《大明律》进行普及宣传, 在诰中要求“一切官民诸色人等, 户户有此一本。” (《大诰·颁布大诰第七十四》) 而清朝皇帝也纷纷效仿, 亲作圣谕, 要求百姓臣民守法, 如顺治时期的“顺治六谕”、康熙的《圣谕十六条》, 以及雍正的《圣谕广训》等。而这些行为正是对法律普及的方法和手段, 不仅让官员懂法, 提高官员的“依法执政”意识, 也让百姓知法、守法, 从而达到维护太平盛世的目标。但相比于目前中国的普法运动, 传统中国的普法在形式、内容、组织领导等方面都远不及, 普法形式过于单一, 普法内容也是十分有限, 普法的领导组织也稍显混乱。

二、目前中国的普法活动

当代中国的普法运动, 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五”普法的启动开始, 5年一周期,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30多年, 它也已经走过了5次五年普法, 步入了第6个五年普法之中, 20余年来, 我国的普法卓有成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法治建设》“‘一五’ (1986—1990年) 普法期间, 有7亿多公民学习了相关的初级法律知识;‘二五’ (1991—1995年) 普法期间, 有96个行业制定了普法规划, 组织学习专业法律法规200多部;‘三五’ (1996—2000年) 普法期间, 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普法活动开展了依法治理工作, 95%的地级市、87%的县 (区、市) 、75%的基层单位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四五’ (2001—2005年) 普法期间, 有8.5亿公民接受了各种形式的法治教育。” (3) 普法20余年来, 法律知识已经在全国范围得到广泛的传播, 法律介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它和清末的“变法图强”这两个时期是“一百年间, 中国法制发展的两个最为辉煌的时段”[2]。五年为一次的普法周期, 这是当代中国普法的一大特点, 但是每一个阶段的普法却各有不同。

1. 名称的更改

第一次普法规划的全称是《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 而第二次普法规划则为《关于在公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二个五年规划》, 将“基本普及法律常识”变更为“法制宣传教育”, 虽然只是简单的替换, 但是却体现出我国在第一次五年普法之后对整个普法活动更全面、更科学的理解, “普及法律常识”的范围远远小于“法制宣传教育”。只有对普法活动有了科学的认识, 整个普法活动才能更好地进行, 少走弯路;提高了对普法性质的认识水平和层次, 就能更好地触摸到普法的实质与精髓。在第二次普法规划之后, 普法的指导思想为普法活动树立正确的方向标。

2. 普法对象的范围

对于普法对象, 每一次的五年普法都各有侧重。“一五”普法启动初始, 国家就明确了普法所要针对的人群, 普及法律常识的对象是工人、农 (牧、渔) 民、知识分子、干部、学生、军人、其他劳动者和城镇居民中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继而在“二五”、“三五”普法也都强调了和“一五”普法类似的对象范围。但从“四五”普法开始, 普法对象被定位为“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虽说这样的阐述有些笼统, 但是在对普法过程的指导和要求中, 强调了普法的重点对象, 并且在普法工作中要根据不同人群进行分类指导。

3. 普法内容的选择

从“一五”普法重点的“九法一条例” (1) 开始, 到“六五”普法的“突出学习宣传宪法, 深入开展法治理念教育”。二十多年来, 普法的内容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国民经济的发展, 法治国家的建设, 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五”普法选择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九法一条例”,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地发展, 民众整体受文化教育的程度得以较大的提高, 都促使了许多法律得以制定或重新修订。因此, 到“三五”普法之后, 普法工作开始更加关注关于社会经济的法律常识的普及, 并根据各个阶层、各个职业的不同进行各专业法律的宣传与教育。

4. 普法方法的创新

普法是一项浩大的全民工程, 不仅要注意在对象、内容等方面的科学选择, 还要重视方法使用。如果单纯地“以法于教”和遵循传统的教授方式, 取得的普法成效必定是十分有限。一是由于学习法律所产生的枯燥无味, 其知识会让许多民众难以下咽;二是传统方式所存在“只重学, 不重用”, 的弊端, 即使民众在普法过程中涉猎了部分法律知识, 但却会成为一种死法, 无法达到用法的效果, 更别提活学活用了;三是由于目前普法越来越重视基层民众, 更要不断地送法下乡, 完善中国的基层司法制度;而传授主要就是文字方面的教学, 但大部分工人、农民由于文化程度受限及接受能力、消化能力有限, 这样的普法方式必然收效甚微。

通过普法方式的创新, 在普法过程中注重与公民的对话, 将普法寓教于乐, 多加利用图文、电视等载体进行普法将更加行之有效。“一五”普法中因当时社会条件所限制, 普及法律常识要紧密联系实际,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有计划地、比较系统地上法制课是普及法律常识的重要形式, 辅助的形式还有充分发挥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媒体平台的作用, 当时也利用教材、板报、演讲等方式尝试进行一场准确、通俗、生动的普法运动。而到目前的“六五”普法, 在普法方式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创新, 除了采取举行“五五”普法提出的“法律六进”的主题活动外, (2) 还有“四五”普法提出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 具体形式更是多样、广泛, 虽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法, 但是却更显得灵活, 并可更具实际遇到的情况、各地所处条件的不同而采取适合当地的普法方式。

三、普法活动在农村

对于当代中国的普法, “送法下乡”慢慢成为普法工作的重心所在, 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从“四五”普法规划的工作要求中“要重视对农村村镇、城市社区干部的法律培训及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和“要重点抓好村镇、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 到“五五”普法的对象和要求中“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 着力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和“法律进农村”, 农村的普法活动逐渐成为我国普法工作中越来越不可缺少和越过的一个重要环节。“源于中国的问题仍然主要是农村问题。中国最广大的人口仍然居住在农村”。 (3) 农村的传统习惯、教育落后, 地处偏僻, 交通不便, 宗族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送法下乡”成为普法形式的一种表现。

回顾已经开展完毕的5次普法, 再关注当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六五”普法, 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农民”、“农村”、“农业”等与农村问题相关的字眼频频的普法对象和内容。在普法过程中涉及到的普法方式, 或者说农民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媒体平台。

在“一五”普法中, 普法规划就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在法律普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电视和网络越来越普遍, 它们在普法过程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村民生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农户调查分析》[3]中的一项调查, 就有这么两项数据:

“大部分农民很关心时事, 尤其是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时事新闻;其他一些农民感兴趣的节目包括法制、综艺娱乐和农业科技, 比例分别是20.04%、16.62%、11.45%。”

“尽管农民经常看连续剧、电影类节目, 但他们最希望增加的节目还是与农民生活贴近的农技知识、地方新闻与法制类节目, 对这三类节目的需求分别占有效样本量的43.17%、46.04%、24.67%……”

可见, 即使在今天, 这些媒介依然是民众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 即使在农村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全国大部分的农村电视都已经普及了的今天。

2.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针对村干部、党员和乡村教师等农村部分人群的培训。

在2012年暑假项目的走访调查中, 笔者正好遇上福建农村村组织的换届选举。在对福建省某镇党委副书记 (兼任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会长、办公室主任) 的走访中, 他告诉笔者:“当地在各村组织换届选举完毕之后, 会对新当选的村干部进行在法律、管理、组织等方面内容进行相关的培训。一般地, 村民小组组长、村民代表、村委会委员等由乡政府负责组织培训;而村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则参加县里组织的培训。”

3. 通过政府在农村开展的活动, 而附带在农村普及一些法律常识。

主要有政府组织的“三下乡”活动 (1) 和“五下乡”活动, (2) 以及法院的“流动法庭” (3) 这两种方式。在走访调查中, 据了解, 因为大部分农村地处偏僻地区, 交通不便, 再加上许多乡镇政府并没有专门、专业的普法队伍, 所以经常是通过“三下乡”和“五下乡”的方式, 一起普及一些法律常识。而基层人民法院也根据上述农村的这些特点, 组织法官下村子, 组成“流动法庭”对农民的法律纠纷进行现场办公, 在办案现场, 由于村民的现场观看, 法官现场也接受村民法律问题的咨询, 在无形中也达到普法的效果。

4. 其他方式。

在各地农村因为每个地区的不同, 也会采取不同的普法方式, 如现在比较普遍的法制宣传栏、法律宣传车、法律宣传海报等。并且在构建农村书屋时, 村委会除了购进关于农业方面的科技知识图书外, 也适当的购进一些基本法律知识的图书。另外, 在特定时间段, 按上级部门要求, 也会进行不同的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比如, 在秋冬防火时节, 除了会进行防火知识的教育外, 也会普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宣传教育;而在村组织换届选举之前也会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各地选举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 其他时期主要宣传的还有兵役法, 以及当地的一些法规文件等。

总结普法活动在农村中所采取的这些方式后, 我们可以看见农村普法中存在着较严重的缺陷。苏力老师在《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一书中提到他在走访调查过程中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我在某地基层司法调查时, 就曾看到发给或要求农民购买的由该省司法局编印的所谓的《农村普法读本》, 其中汇编的第一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4]虽然苏力老师做调查距离现在已过10余年时间, 但此类事件还是存在于农村普法中存在。更何况当今的绝大部分法律是放在城镇的环境中进行制定, 因此许多法律制度是不适用于农村社会的, 普法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现代法律在很大一部分主要适用于城市社会、工商社会、陌生人社会;由于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原因, 在世界各地, 现代法律及相关制度都难以进入农业社会、熟人社会或很难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有效运作。”[4]

结束语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 法律知识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普及。从法律宣传、法律出版、法学教育等各个方面来看, 都可以说, 中国国家主导的法律普及工作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5]。目前的普法已成为一场浩大的全民运动, 涉及各个部门, 影响各个行业, 渗透进社会的各个角落。普法活动伴随着中国法治的发展而发展, 同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不断完善而完善;而法制建设和法治发展, 普法的开展也有了更快速地发展。回顾二十余年来的普法运动, 从城市到农村, 从政府到民间, 从规划到行动, 从“一五”到“六五”, 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它所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 更要看到它所存在一些过失、不足与弊端, 譬如该如何针对城市和农村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更高效率的普法活动?如何提高普法内容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法学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地为普法服务?普法工作是否还存在其他方面的死角?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等待我们的解决, 需要在接下来的普法工作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一言以概之, 普法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明新.对当代中国普法活动的反思[J].法学, 2009, (10) .

[2]许章润.普法运动[J].读书, 2008, (1) .

[3]王余丁, 赵邦宏, 宗义湘, 等.农村民生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农户调查分析[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81.

篇4:沛县开展春季农村“大普法”活动

一是全县17个镇区抽调综治办、司法所、土管所、环保和劳动等部门的业务骨干为农民上法制课,宣传《宪法》、《婚姻法》、《劳动法》、《环保法》、《土地法》等与农村建设相关法律知识。二是抽调国税局、环保局、农林局等相关专业法部门,积极开展“村村行、校校行、厂厂行”等送法下乡活动,运用法制宣传一条街、义务法律知识咨询、普法漫画图板展、法制宣传挂图、法制宣传资料等有效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并组织普法讲师团、百老关爱团、普法大篷车、普法流动课堂、法制文艺演出团等到各村巡回进行讲座和演出。三是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沛县报上开设《律师访谈》、《法制园地》、《以案说法》等栏目,增强法制宣传的覆盖面,形成了“报纸有文章、电台有声音、电视有图像、网络有信息”的普法宣传氛围。四是编印《农村法律知识读本》和挂图,印发“大普法”宣传教育标语口号,在镇、村中心街道、农贸市场、农村企业等显要位置进行张贴、悬挂和刷写,大力营造“有话好好说、有事依法办”和争创和谐农村的宣传氛围。五是以《劳动合同法》、《劳动法》为主,对全县农民工进行法制培训,向他们发放维权手册、法律服务联系卡,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并积极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和受援证,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六是对镇村普法骨干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普法骨干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扩大农村普法宣传队伍。

活动开展以来,共为农村居民上法制课34场次,为农民工举行专题法制讲座26场次,开展农村法制文艺演出17场,在各镇区、村、居主要路口和街道设立宣传提示牌420余处,受教育人数达10万人。

篇5:普法考试活动总结

为切实做好普法规划的检查验收工作,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增强队伍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根据局要求,于7月8日对全单位在岗职工进行了一次普法考试,现将考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对于这次普法考试,党委高度重视,召开了由各科室正副科长参加的考试筹备会。在筹备会上,党委研究确定了考试时间为7月8日下午14时至16时,考场设在二楼大会议室,责成办公室对考试进行专门组织。党委还对考试提出了几点要求:

1、全体职工必须端正态度,充分认识普法考试的重要性,精心准备,认真复习,争取人人都取得好成绩。

2、全体在岗职工都必须参加这次考试,不得请假和缺席,不及格者必须进行补考。

3、责成办公室对考试进行专门组织,各科室做好配合工作。按照局要求,充分做好命题、试卷印刷、考场布置、监考、判卷评分、成绩统计等考试相关工作。

4、充分做好总结和数据分析工作,并及时上报局宣传处。

二、全员参考,成绩理想

经过精心的筹备,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普法考试圆满成功。本单位共有在岗职工60人,实际参考60人,参考率

100%。考试成绩比较理想,全员合格,及格率100%,17人成绩优秀,优秀率28.3%。

通过普法考试,检验了我单位全体职工普法学习成果,考试成绩也体现出了职工法律意识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进一步提升,配合“三大”教育等活动,促进了我单位广大职工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为服务我市

贡献力量。

篇6:普法活动总结[最终版]

为了进一步把我校法制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根据上级部门及玉山教体局指示精神,玉山一中把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作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培养文明之花的重要工作来抓。给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强化教师法制意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非常明了“身教胜于言传”的内涵。要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法制观念,要知法、守法、严于律己,而教师法制观念加强有赖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导向。因而我们以学校党支部为核心组织,成立了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学校适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并要求教师写学习心得、交流法制教育经验体会,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制意识和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

二、营造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法制宣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鉴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可塑性强,在不同环境中可形成不同的行为品质。我校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严于律己、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力争让学生在健康、洁净的环境和“团结进取,努力创新”的校训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在校园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校园环境;划分清洁区域,坚持每天两扫,保持校园洁净;在学校最显眼的地方悬挂上名人画像及其格言,各种规范守则等,营造校园氛围。我们还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剖析法律案件,通过班会、晨会向学生进行“法在身边”的法制教育和现场讨论会,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在积极的校园氛围中受到教育,从而明确了真善美、假丑恶,提高了对外来文化,各种犯罪违纪诱因的免疫力。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间作的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辅导;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在此,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宣传日”法制教育讲座,进行法制教育主题班报评选活动;进行了“做守法小公民”手抄报比赛;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主要工作:

(一)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其他的一些法律知识,加大行为规范达标创建的力度。

(二)学校开辟一个法制园地,采取板报等形式,以学生学法为内容、定期搞好法制宣传;

(三)各班班主任还利用晨会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活动。班中定期出好法制教育的黑板报,并进行评比。

(四)开展法制知识竞赛。

(五)根据临时发生的事情随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及时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向广大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学生人人懂得学法、知法,做守法的小公民。

总之,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中,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开展好此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校园十佳少年演讲稿下一篇:狄更斯《雾都孤儿》读后感――选择命运还是选择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