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概念

2024-04-20

数字电视概念(通用8篇)

篇1:数字电视概念

数字电视概念
现在对数字电视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下面是五种常见的对数字电视的定义。

定义一
数字电视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 号传播都是通过由 0、1 数字串所构成的数字流来传播的,数字信号的传播速率是每秒 19.39 兆字节,如此 大的数据流的传递保证了数字电视的高清晰度,克服了模拟电视的先天不足。同时,还由于数字电视可以 允许几种制式信号的同时存在,每个数字频道下又可分为几个子频道,从而既可以用一个大数据流——— 每秒 19.39 兆字节,也可将其分为几个分流,例如 4 个,每个的速度就是每秒 4.85 兆字节,这样虽然图像 的清晰度要大打折扣,却可大大增加信息的种类,满足不同的需求。

定义二
数字电视是在拍摄、制作、传输等电视信号处理过程中使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接收数字信号时,高清晰的数字电视机效果最好,但目前国内市场上没有能够直接接收数字信号的数字电视机。市场上销售 的所谓“数字电视机”收看数字电视时也需安装机顶盒。

定义三
数字电视 Digital TV 的定义是:从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到电视节目的传输,以及到用户终端的接收 全部实现数字化。运用了数字技术,电视的清晰度和抗噪能力大大加强,而且更少的带宽就可以传输更多 的节目。用户通过高清晰度电视机,看到的画面质量可以轻松达到演播室的水平。和模拟电视相比,数字 电视机具有高清晰画面、高保真立体声伴音、电视信号可以存储、可与计算机完成多媒体系统、频率资源 利用充分等多种优点。对习惯了收看模拟电视的观众而言,看数字电视就象享受一次听觉和视觉的盛宴。

定义四
所谓的数字电视就是在电视信号的发射、传输和接收过程中全部实现数字化的电视系统,一般来说它 要求节目从拍摄、编辑、制作、播出,到传输、接收等全过程都使用数字技术。数字电视是继黑白电视、彩色电视之后的第三代电视,不仅能提供高清晰度影像和高保真音响,而且还能提供视频点播、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等多种用途。

定义五
“数字电视”并非单指一般家庭中的电视机,而是泛指电视信号的处理、传输、发射和接收全过程中,电视信号的数字化系统,具体传输过程是由电视台制作的图像及声音数字信号,经编码调幅、调制,多路 合成,形成相同码型、不同码流的数字电视信号,或用卫星通信、或用地面无线广播、或用有线光缆(电 缆)等传输方式,由数字电视机接收完成数据流的解调、解码,再生出原图像的清晰度及伴音的高保真。因为系统

篇2:数字电视概念

所谓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电视新闻的概念,范文《电视新闻的概念》。具体地讲,它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来完成。它可以系统地、形象地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

篇3:数字出版概念研究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 传统出版开始逐步向数字出版转型, 数字出版成为出版业的必然趋势, 前景一片光明。但数字出版作为新生事物, 目前还处在初创和发展阶段, 理论研究和出版实践都在探索之中。对于数字出版领域最为基础和关键的概念, 学术界与业界至今还莫衷一是, 对数字出版产业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方向等问题认识不清,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数字出版”就是亟待界定的重要概念之一。新闻出版界、信息产业界、文化娱乐界, 以及政府部门、立法机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字出版的概念做出了解释, 但尚未形成一个权威的、为各方所普遍接受的概念。笔者特将目前比较流行的数字出版概念, 运用综合归纳、分析比较的方法作了梳理, 归纳出五种有代表性的定义, 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 并提出了笔者关于“数字出版”概念的探索与思考。旨在为建立数字出版理论体系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探讨。从而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 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关于国内“数字出版”定义的归纳与分析

纵观近年来国内关于数字出版定义的探讨与研究表明:我国的政府部门、立法机构和一些专家学者及业界人士都站在各自的立场, 从不同侧面对“数字出版”这一概念加以界定。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五种:

1. 数字出版等同于电子出版

谢新洲在《数字出版技术》里说到“所谓数字出版, 是指在整个出版过程中, 从编辑、制作到发行, 所有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磁等介质中, 信息的处理与传递必须借助计算机或类似设备来进行的一种出版形式。”他认为“电子出版是数字出版的另一种说法, 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1]。

周荣庭教授在《网络出版》一书中也提到“数字出版或者数字化出版, 是指在整个出版过程中, 从编辑、制作到发行, 所有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磁等介质中, 信息的处理与传递必须借助计算机或类似设备来进行的一种出版形式”[2]。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徐丽芳教授也认为“数字出版, 就是指从编辑加工、制作生产到发行传播过程中的所有信息都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储于光、磁、电等介质中, 必须借助计算机或类似设备来使用和传递信息的出版”[3]。

这种观点侧重于从存储读取介质的角度看数字出版, 以出版物的产品形态和载体介质来划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区别。它将纸介质出版物划分到传统出版领域, 将电子出版物划分到数字出版领域。这显然“窄化”了数字出版的概念, 未将数字出版的全部外延包括进来, 因为纸介质出版物同样可以成为数字出版的一部分。

2. 数字出版等同于出版网络化

余敏在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数字出版是指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 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 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发行方式。其中由著作权人、数字出版商、技术提供商、网络传播者及读者构成了数字出版产业链的主体”[4]。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董事长陈昕在2008年考察美国数字出版后提出, “我们对数字出版特征的理解是: (1) 具有数字技术记录、存储、呈现、检索、传播、交易的特点; (2) 具有在网络上运营, 实现即时互动、在线搜索等功能, 具有创造、合作和分享的特性; (3) 能够满足大规模定制这一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4) 数字出版离不开内容, 但它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创造传播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5]。

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提及了数字出版的定义,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生产, 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活动, 其主要特征是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形式网络化。基于传播途径的不同, 数字出版又可分为网络出版和手机出版等多种类别”, 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有线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和卫星网络等”[6]。

上述对数字出版概念的界定主要是从流通渠道的角度, 强调了网络作为流通渠道的必要性, 认为只有依靠网络发布经过加工的知识信息才是数字出版, 似有把网络作为数字出版唯一流通渠道之嫌。其实不然, 网络是数字出版的主要流通渠道, 但不是唯一流通渠道。这种将数字出版等同于出版网络化的定义, 显然缩小了数字出版的外延, 有一定的局限性。

3. 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和数字产业的结合或交集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数字出版研究室主任张立对数字出版的定义是, “数字出版是指用数字化的技术从事的出版活动”, “因此, 广义上说, 只要是用二进制这种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 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数字出版在这里强调的不只是介质, 还包括出版流程”, “所以, 数字出版既包括了新兴媒体的出版, 也包括了传统媒体的出版”[7]。

祁庭林提出, “数字出版是内容提供商将著作权人的作品数字化, 经过对内容的选择和编辑加工, 再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复制或传送到某种或多种载体上, 以满足受众需要的行为。这里的载体可以是光盘、互联网、电视, 甚至纸质载体。数字出版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另一方面是新兴数字传媒的崛起”[8]。

这种对数字出版的定义强调出版的数字化过程和数字化的出版物, 将数字出版理解成“出版流程数字化”+“新兴媒体的出版”。这种简单的组合定义并没有认清数字出版的本质, 只是强调了数字技术对出版活动的影响, 割裂了以数字技术为桥梁的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的联系。由此带来的是数字出版外延的过于延伸, 将数字出版理解得太过宽泛了。

4.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流程再造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数字出版研究室主任张立提出, 数字出版实际上是出版业的流程再造, 是一种全面解决方案。“当出版单位采用了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管理系统以后, 传统的编、印、发环节将被改变”, “出版单位在实行内容管理以后, 业务流程从单一介质的线性流程, 向跨媒体的辐射状流程过渡, 这一过渡将会使整个出版业发生本质的变化”[9]。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进一步阐释说, “数字出版的生产流程包括:内容源→内容创建→内容管理→内容发布→应用集成 (技术服务、系统集成商) →多种运营接入 (电信、网络服务) →用户。在这个生产流程中, 数字出版将给现行的印刷方式、物流方式、销售模式等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应该包括以下方面:创作数字化——即写作多媒体化;编辑数字化——实现无纸编辑;出版数字化——多元化出版, 满足不同需求偏好、不同层次的读者, 电子纸的应用、按需印刷方式等;发行数字化——实现网上发行, 网上发行不再是过去传统出版时从出版社向读者的单项流动, 而是基于互联网的读者与作者、读者与出版社的双向、多向交流, 是为读者、作者的更深层次服务;标识数字化——把一二次文献同步制作、报道与发行, 实现社会性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数字化——流程管理与内容管理融为一体, 在操作的每个环节上都可以浏览所涉及的内容;不仅令出版全过程可控, 改善编辑的工作强度, 提升出版质量和效率, 而且为随机修改带来无可比拟的灵活性”[10]。

这种观点是从出版业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来观察数字出版的, 认为数字出版导致了传统出版流程的变革与创新, 将传统出版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数字化, 使得传统出版各环节技术基础发生根本改变, 从而实现了传统出版“编、印、发”的三位一体, 即编辑工作的完成, 同时就是印刷、发行工作的完成, 简化了出版流程。此定义侧重于认为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受到数字技术的冲击后, 用数字技术改造固有的出版流程, 使得传统单介质单向线性的业务流程重新设计成全媒体出版的放射状程序型流程, 以此而形成的一种以内容管理为核心的、全新的出版形态。

5. 数字出版即全媒体复合出版

国家数字复合出版技术领导小组副组长田胜立教授指出, “数字复合出版是指信息内容的全媒体出版, 包括多种符号的复合 (多种文字、语言、图形、影像) 、多种信息媒体的复合 (视觉、听觉) 、多种传播载体的复合 (印刷、光盘、网络、磁盘、集成电路) 、多种传媒形态 (报纸、杂志、影像制品) 的复合、多种显示终端 (计算机、阅读器、移动电话) 的复合, 以及多种制作技术的复合等, 也包括传统出版的全流程数字化并生成各种传统出版载体需要的形式和格式, 还延伸到内容数字化后的‘结构化加工、数据库存储、有线或无线网上传播、手持终端读取’这类新的出版服务方式。后者的突破打破了单作品传播格局, 可以把作品分解后再聚类传播, 实现个性化的按需服务。这种出版服务新概念也会导致现存出版传播格局的变化, 衍生出按需服务的出版新业态”[11]。

陈生明在《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数字复合出版》中提到, “数字复合出版, 即平面媒体、磁光介质媒体、网络媒体, 甚至移动媒体等多种载体共存的出版方式。数字复合出版的基本涵义应该是‘一个内容, 多种媒体’、‘一次创作, 多元发布’, 不拘泥于出版物的载体”[12]。

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研究》中, 黄孝章、张志林和陈丹提到, “直到近年来我们又深入认识到, 出版的本质是文化内容的生产传播, 媒体形式可以新建、改造、融合, 带来产业形态的变化和升级。在目前, 我们已经感知到, 数字出版实质上是文化出版的内容, 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出版方式, 提供满足大规模的个性化需求的出版物产品和服务。这大大地延伸和提升了出版的产品形态、产业形态, 也预示着在数字融合背景下, 数字媒体产业、数字内容产业必然的同一发展”[13]。

这种定义跳出了以出版载体划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标准, 认识到随着数字技术应用于出版业,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界限开始模糊、甚至不存在, 两者已融为一体, 融合成了一种新的出版形态, 即数字复合出版或曰全媒体出版。数字复合出版的核心思想是“一次创作, 多样展现”, 强调的是“内容为王”, 以内容管理为基础。

三、笔者的探索与思考

综上所述, 到目前为止, 关于数字出版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就上述众说纷纭的“数字出版”界定而言, 各学者、业界人士以及政府部门都站在不同的角度、立足于不同的侧重点对数字出版的定义做出了诠释。通过分析比较, 笔者更赞同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和国家数字复合出版技术领导小组副组长田胜立教授两人所代表的观点。这两种观点虽然从不同角度来观察数字出版, 但对数字出版的本质认识是一致的, 且更加清晰地阐释了数字出版的内涵与外延。

笔者认为:数字出版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实际上囊括了电子出版与网络出版, 并不等于电子出版或出版网络化。数字出版的外延也不是无限延伸的, 认为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和数字产业的简单结合也不合理。对于“数字出版”这一概念的界定, 我们应该倡导确立这样的观点:数字出版应是内容出版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 用数字技术去深度表现传统出版的内容, 依靠数字技术实现传统出版业流程再造, 从而形成一种以内容管理为核心的、全新的出版形态。这种观点打破了以介质、流通渠道和数字技术来定义数字出版的传统观念, 在结合内容和技术理解数字出版的同时, 更加强调偏重内容的核心地位。

四、结语

“数字出版”概念的研究是全面系统地建立数字出版理论体系的关键性步骤。“数字出版”作为基础概念之一, 最终应该得到统一, 通过综合比较各种观点使之趋于统一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业的朝阳产业会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加强数字出版的理论研究, 进而推动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与迫切。

参考文献

[1]黄孝章, 张志林, 陈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篇4:数字电视概念

广阔的市场空间昭示着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伴随着电脑、多媒体、因特网、卫星直播等高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出现的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不但将极大程度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将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凸现巨大商机。就以目前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状况来看,电视台数字设备、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数字电视网络运营、信息家电、数字电视关键配套件以及传媒行业等六大领域投资机会显著。

厂商磨刀霍霍

虽然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隐忧,但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生产厂商为了抢占主动权,现在就开始采取不同策略来争夺未来的庞大市场。

长虹集团不久前和国内最大的家电连锁经销商国美电器签订了6000万元数字机顶盒销售合同,走出了它抢滩数字电视的第一步棋。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执行副总裁郑光清说:“数字电视全部淘汰模拟电视有一个过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使用机顶盒,只有等这个业务比较固定以后,才可能使用一体化的产品。在开发机顶盒的同时,我们也在做一体化的项目。”

长虹全面停止生产1250线背投产品,向75Hz、1520线高清晰背投、数字背投发起猛攻时,整个彩电业无不震惊,尤其是在中国背投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跨国背投制造企业更显得有些被动。而长虹也因此一举成为中国背投市场高清晰、数字化时代的领跑者。

“普及风暴”更使长虹从今年4月起就始终占据背投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并且引发洋背投被动进行全面调整,导致中国背投市场整体价格大幅度下跌,从而为背投电视的进一步推广普及打下了有利的市场基础。

同样作为彩电巨头的海信,在三年前就已经减少和停止开发模拟电视产品,紧紧跟随着数字电视较为成熟的美国和欧洲市场,全面转为数字电视的开发。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俊昌说:“海信在数字电视方面定的目标,也是要达到国内占有率的15%到20%。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这个目标是基本达到了。”

康佳、TCL、创维、海尔等国内彩电巨头也都发布了自己的数字电视计划。7月16日,TCL集团在北京召开数字电视产业战略与规划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宣布其庞大的数字电视产业规划,宣布将在今后5年投入至少10亿元人民币;创维的数字机顶盒已经中标了10多个省市电视台的招标;康佳集团在建的高清晰数字电视项目投入累计已超过6亿元;海尔也于近日宣称已经完成数字高清战略布局。

2003年11月26日,深康佳(00016)发布公告称,彩电反倾销案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康佳为27.94%的反倾销税率,这对其公司今后的彩电出口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如果彩电反倾销案终裁成立,在90天的追溯期内,由于康佳出口美国的彩电只占彩电总销量的1-2%,因而对康佳2003年度的业绩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

有分析师称,目前被裁定有倾销情况的是21英寸以上CRT和背投彩电,一台彩电出口到美国只有5%的利润。如果按照初步裁定的倾销价差来征税,那么康佳等几家企业相关产品对美国的出口根本没有利润可言。但是康佳可以博弈数字电视。

康佳方面表示,出击数字电视市场,康佳有着独到的优势———“以快制快”的研发队伍,技术开发速度快,商品转化速度快,实验室技术很快进入实用和商品化阶段。随着全球数字电视市场的形成,国际彩电产业的升级渐次来临,高端彩电比如背投、等离子、液晶电视等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很快。为此,康佳相应调整了自己的产品结构,加速创新,加强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逐渐增加了高端彩电在国内外市场的比重。特别是在2002年开始推进“高清战略”以来,康佳以突破的DSP技术(数字超微点阵技术)形成数字化的统一平台,推出了全面的高清背投、等离子、液晶电视和数字电视产品,拥有了充足的技术和产品储备,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应该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在2003年10月12日开幕的深圳高交会上,康佳推出国内最大的63英寸的等离子电视,并展出两款特殊造型的艺术液晶电视;创维43英寸DLP全数字光学背投以及51英寸的3D高清背投,性价比都相当高;TCL也展示了其42英寸和60英寸的等离子;长虹、海信、厦华、西湖电子、先科也展示了它们的高清电视产品;“江西鸿源”展出了80英寸的LCOS光学数字背投;清华同方、北京北广数字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展出的数字电视发射机;深圳国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为推动数字电视“机卡分离”而研发的芯片;深圳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有线数字电视节目单,上海高清数字技术创新中心最新成果的介绍,以及清华大学在现场进行的数字电视试播……中国数字电视厂商集体亮相。

摩托罗拉进军视听产业后,其最新产品也在本届高交会上首次“揭盅”。摩托罗拉也是主打液晶市场,且把液晶产品细化到浴室、厨房、睡房、客厅、楼宇门口、车用等不同的环境中“量身订做”,独具慧眼。三洋在展会上的一款100英寸“正投”家庭影院也赚了不少眼球。东芝、三星也展出了它们的等离子、液晶产品。国际巨头与虎谋皮。

2003年底,联想在香港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战略发布大会,联想财务总监马雪征透露,外界广泛关注的联想进军数字电视市场一事已成定局。

据报道,联想在国内家用电脑市场和笔记本电脑市场分别占有30%和17%的市场份额,优势明显。但马雪征认为,雄踞榜首的联想要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份额已经很难,而来自投资者和营业指标的巨大压力,要求联想必须寻求突破,因此提升营业额已经成为联想的当务之急,进军海外市场自然成为联想集团的战略目标。

但马雪征认为,联想海外市场一时很难打开局面,“其实电脑市场已经是一个靠销售量生存的世界,而一旦进军海外市场,必须迅速达到很大的销量,这是一个风险巨大的挑战。”而进入数字电视领域,马雪征觉得不难!“我们会考虑直接收购一家专门生产数字电视的公司,一步到位介入这个市场。”

马雪征透露,数字电视这种产品的销售渠道和电脑不同,联想还必须投入资金建立销售数字电视的渠道。

对于数字电视未来产品的雏形,马雪征表示,应该就是一个存储器、一个无线发射器、一个服务器,其余的全是显示器,未来家庭就是显示器的世界。”

运营商忙圈地

看电视离不开网络运营商,它们必须先把路铺好。

歌华有线主要负责北京地区的转播运营,它还要发行12.5亿的可转债来实现北京的数字化建设。

网络运营商是靠什么来赚钱的,他们前期投入是不是很多?清华兴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福祥介绍:投入很多。目前靠按户来收费,一个数字电视用户一月可能要缴30元作为接收电视收费,另外还有很多按需定制特殊的一些节目,比如说有些证券节目,有些社会医疗购物服务的节目,可能是消费者自己要单独点播,这些要单独付费,这些费用会在节目提供商和运营商之间用一个比例来划分,这些都会成为它的利润来源。

在分享数字电视这个蛋糕的时候,是不是纯粹一点的运营商可能分到的更多一些?潘福祥说: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前期多少带有一点跑马圈地的心理,一家运营商把有线电视的线连接到小区了,其他的运营商可能就不一定接得进去了。

目前,有些观众已经加装了机顶盒观看数字电视了,但有些地区机顶盒是白送的,这样的话网络运营商是不是就赔了呢?潘福祥说:这是网络运营商营销的一种模式,机顶盒这块成本运营商承担了,但是它给了用户以后,用户要给我付月租费,然后你点播的节目也要付费,这时候我们说实际上对它整体实现好的收入还是有很好的帮助的。

内容商在等待

提供丰富多彩、高质量的节目内容将是数字电视被广大老百姓接受的关键。

数字电视产业化过程中,前期来说设备制造商和网络运营商比较重要,而到后期起重要作用的就可能是节目制作商了。潘福祥说:因为大家把路都修好了,路上跑什么样的车,能够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实际上是数字电视未来竞争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在数字电视时代,由于整个用户按需定制的用户点播功能实现,实际提供给用户的是一个菜单,用户按需要预订,这时候对于节目制作商来说扩张的空间是无限的。这个空间在正常情况下,有统计就是说在整个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投入以及软件也就是说节目制作的投入这块儿,一般有个比例是1:4,比如我们要投1万亿的设备投资,可能需要4万亿的节目制作费支撑,否则没有丰富内容支撑,你前期的投入很难取得收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市场应该是非常大的。另一点这个市场竞争也是非常残酷的,因为这时候消费者用户成为了决定你制作的节目是不是受市场欢迎的一个最重要因素,不像现在模拟电视时代节目制作是封闭的,未来的数字电视提供的是开放式平台,能者为尖,只要用户多点播你的节目,你就可以获得好的回报

另有观点认为,目前国内推出的机顶盒,给用户看的大多不是高质量的数字节目而只是较高质量的收费影视节目。而且,大部分有线电视传输的数字电视节目是由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再由机顶盒转化成模拟信号播放,就像一张清晰度不够的照片,再怎么处理,效果也是有限的。如果不解决节目源和质量问题,消费者是不会买单的。而用点播的方式看电影已不是有线电视的专利,目前很多宽带运营商都可以提供这项服务:光纤宽带运营商、电信的ADSL和将来的电力宽带。当电视具有视频接口可以直接连网看电影那一天,用户还会不会选择有线电视。

篇5:关于电视电影的概念

别的问题就不重复了,我只强调一下数字电影或者叫做电视电影的概念,因为今天来的绝大部分是各个制片公司、制片厂的负责人、制片人,需要从宏观上掌握这个概念。现在一会儿用数字电影这个概念,一会儿用电视电影这个概念,这不是我们在概念上的混乱,而是针对不同的范围而言。叫电视电影是针对市场的,就是说这个片子拍完之后主要是在电视上播映,我们就把它叫做电视电影,而不管你的物理介质是什么,是胶片拍的,还是数字拍的。

你的目标市场是哪儿?在这个意义上讲影院电影、网络电影、手机电影等等关键是市场是什么,这个时候把它叫做电视电影,它就不是一个片种概念,而是一个市场概念。

现在有的人觉得数字电影是一种影片,电视电影是一种影片,不是这个概念。如果讲片种那就是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等等,电视电影就属于故事片。至于是用胶片拍还是用数字技术拍,在电视上播放时,它的市场是一样的。所以,当我们从技术上讲的时候,电视电影其实就是数字电影,但是当我们专门针对电影频道出品、拍摄的这些故事片的时候,我们又经常把它们叫做电视电影,以区别于全国其他电影摄制单位拍摄的那些数字电影。在这儿把这个概念再给大家明确一下。

到现在为止,CCTV-6组织拍摄和播出过的电视电影已经是900部了,到今年年底将达到1000部,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数字,说明我们在数量的积累和质量的提高上都已经实现了阶段性成果,应该跨入一个更高的阶段。在这个时候,我们更感到对电视电影的艺术规律、创作规律,包括技术制作等等方面都应该进行更深入的总结。所以,在明年工作会议的时候,也就是电视电影达到1000部这样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我们将对九年来在电视电影创作生产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制片单位、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制片人、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编剧、导演以及责任编辑和媒体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希望所有与会同志和没有到会的同志进一步努力,争取得到这样的表彰和奖励。

另外,从数字电影技术的发展来看,现在我们大概可以说这样的话了,就是数字电影技术已经达到胶片的水准。不久前我到日本去了一趟,专门参观了索尼公司的先进产品展示。其中他们的数字摄影机已经达到电影胶片摄影机的水准,它的说明书上是这么写的。我跟索尼公司的总裁见面的时候,我又问他,现在你们这套摄影机跟胶片究竟还有多大的差别?他的回答是“没有差别”,我以为我听的不准确,我说你再重复一遍,他说没有差别。我们都是搞数字电影的,一定要看到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字电影确确实实已经让我们感到了它的日新月异,它的发展是超乎我们想象的。我们第一次召开高清电影研讨会的时候还在那儿预计是不是以后数字技术将会取代胶片,看来没有那么久。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数字电影技术特性和艺术特性的认识,从必然王国逐渐走向自由王国,尽快把我们的整体水平提升上去。

最后再说一下管理。目前电影频道已经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奖罚分明、上下浮动、优质优价、劣质劣价这么一套比较完备的机制,这套机制是公开的,是透明的,也是比较容易接受大家监督的,希望各位能够按照各项制度和程序来办。不管是送剧本报立项也好,还是制片方自行拍摄也好,我们都会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绝不会去考虑关系的近疏,制作单位是制片厂还是民营公司,这些因素都不在考虑之列。我们所看的只有一条,就是影片的质量。我们现在设置的完成片二级审查制度,绝大部分都是外请的专家,尤其是初审组,全部都是外请专家,没有电影频道的人,就是为了保持公正和公平。剧本是三级审查,一审、二审、三审,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也都是外请的专家。所以希望大家抓住一条,就是质量。

篇6:数字水印技术:概念、应用及现状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Internet的普及,信息的安全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当前的信息安全技术基本上都以密码学理论为基础,无论是采用传统的密钥系统还是公钥系统,其保护方式都是控制文件的存取,即将文件加密成密文,使非法用户不能解读。但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快速提高,这种通过不断增加密钥长度来提高系统密级的方法变得越来越不安全。

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需要进行加密、认证和版权保护的声像数据也越来越多。数字化的声像数据从本质上说就是数字信号,如果对这类数据也采用密码加密方式,则其本身的信号属性就被忽略了。最近几年,许多研究人员放弃了传统密码学的技术路线,尝试用各种信号处理方法对声像数据进行隐藏加密,并将该技术用于制作多媒体的“数字水印”。

二、数字时代的密写术 — 数字水印

数字水印(Digital Watermark)技术是指用信号处理的方法在数字化的多媒体数据中嵌入隐蔽的标记,这种标记通常是不可见的,只有通过专用的检测器或阅读器才能提取。数字水印是信息隐藏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嵌入数字作品中的信息必须具有以下基本特性才能称为数字水印:

1.隐蔽性:在数字作品中嵌入数字水印不会引起明显的降质,并且不易被察觉。

2.隐藏位置的安全性:水印信息隐藏于数据而非文件头中,文件格式的变换不应导致水印数据的丢失。

3.鲁棒性:所谓鲁棒性是指在经历多种无意或有意的信号处理过程后,数字水印仍能保持完整性或仍能被准确鉴别。可能的信号处理过程包括信道噪声、滤波、数/模与模/数转换、重采样、剪切、位移、尺度变化以及有损压缩编码等。在数字水印技术中,水印的数据量和鲁棒性构成了一对基本矛盾。从主观上讲,理想的水印算法应该既能隐藏大量数据,又可以抗各种信道噪声和信号变形。然而在实际中,这两个指标往往不能同时实现,不过这并不会影响数字水印技术的应用,因为实际应用一般只偏重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果是为了隐蔽通信,数据量显然是最重要的,由于通信方式极为隐蔽,遭遇敌方篡改攻击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对鲁棒性要求不高。但对保证数据安全来说,情况恰恰相反,各种保密的数据随时面临着被盗取和篡改的危险,所以鲁棒性是十分重要的,此时,隐藏数据量的要求居于次要地位。

数字水印技术的基本思想源于古代的密写术。古希腊的斯巴达人曾将军事情报刻在普通的木板上,用石蜡填平,收信的一方只要用火烤热木板,融化石蜡后,就

可以看到密信。使用最广泛的密写方法恐怕要算化学密写了,牛奶、白矾、果汁等都曾充当过密写药水的角色。可以说,人类早期使用的保密通信手段大多数属于密写而不是密码。然而,与密码技术相比,密写术始终没有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密写术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

如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古老的密写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新的机会。在研究数字水印的过程中,研究者大量借鉴了密写技术的思想。尤其是近年来信息隐藏技术理论框架研究的兴起,更给密写术成为一门严谨的科学带来了希望。毫无疑问,密写技术将在数字时代得以复兴。

三、数字水印的分类

数字水印技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1.按特性划分

按水印的特性可以将数字水印分为鲁棒数字水印和脆弱数字水印两类。鲁棒数字水印主要用于在数字作品中标识著作权信息,如作者、作品序号等,它要求嵌入的水印能够经受各种常用的编辑处理;脆弱数字水印主要用于完整性保护,与鲁棒水印的要求相反,脆弱水印必须对信号的改动很敏感,人们根据脆弱水印的状态就可以判断数据是否被篡改过。2.按水印所附载的媒体划分

按水印所附载的媒体,我们可以将数字水印划分为图像水印、音频水印、视频水印、文本水印以及用于三维网格模型的网格水印等。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种类的数字媒体出现,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水印技术。3.按检测过程划分

按水印的检测过程可以将数字水印划分为明文水印和盲水印。明文水印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原始数据,而盲水印的检测只需要密钥,不需要原始数据。一般来说,明文水印的鲁棒性比较强,但其应用受到存储成本的限制。目前学术界研究的数字水印大多数是盲水印。4.按内容划分

按数字水印的内容可以将水印划分为有意义水印和无意义水印。有意义水印是指水印本身也是某个数字图像(如商标图像)或数字音频片段的编码;无意义水印则只对应于一个序列号。有意义水印的优势在于,如果由于受到攻击或其他原因致使解码后的水印破损,人们仍然可以通过视觉观察确认是否有水印。但对于无意义水印来说,如果解码后的水印序列有若干码元错误,则只能通过统计决策来确定信号中是否含有水印。

5.按用途划分

不同的应用需求造就了不同的水印技术。按水印的用途,我们可以将数字水印划分为票据防伪水印、版权保护水印、篡改提示水印和隐蔽标识水印。

票据防伪水印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水印,主要用于打印票据和电子票据的防伪。一般来说,伪币的制造者不可能对票据图像进行过多的修改,所以,诸如尺度变换等信号编辑操作是不用考虑的。但另一方面,人们必须考虑票据破损、图案模糊等情形,而且考虑到快速检测的要求,用于票据防伪的数字水印算法不能太复杂。版权标识水印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类数字水印。数字作品既是商品又是知识作品,这种双重性决定了版权标识水印主要强调隐蔽性和鲁棒性,而对数据量的要求相对较小。

篡改提示水印是一种脆弱水印,其目的是标识宿主信号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隐蔽标识水印的目的是将保密数据的重要标注隐藏起来,限制非法用户对保密数据的使用。

6.按水印隐藏的位置划分

按数字水印的隐藏位置,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时(空)域数字水印、频域数字水印、时/频域数字水印和时间/尺度域数字水印。

时(空)域数字水印是直接在信号空间上叠加水印信息,而频域数字水印、时/频域数字水印和时间/尺度域数字水印则分别是在DCT变换域、时/ 频变换域和小波变换域上隐藏水印。

随着数字水印技术的发展,各种水印算法层出不穷,水印的隐藏位置也不再局限于上述四种。应该说,只要构成一种信号变换,就有可能在其变换空间上隐藏水印。

四、应用前景

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带来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问题,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热点,以下几个引起普遍关注的问题构成了数字水印的研究背景。

1.数字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作品(如电脑美术、扫描图像、数字音乐、视频、三维动画)的版权保护是当前的热点问题。由于数字作品的拷贝、修改非常容易,而且可以做到与原作完全相同,所以原创者不得不采用一些严重损害作品质量的办法来加上版权标志,而这种明显可见的标志很容易被篡改。

“数字水印”利用数据隐藏原理使版权标志不可见或不可听,既不损害原作品,又达到了版权保护的目的。目前,用于版权保护的数字水印技术已经进入了初步实用化阶段,IBM公司在其“数字图书馆”软件中就提供了数字水印功能,Adobe公司也在其著名的Photoshop软件中集成了Digimarc公司的数字水印插件。然而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市场上的数字水印产品在技术上还不成熟,很容易被破坏或破解,距离真正的实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商务交易中的票据防伪

随着高质量图像输入输出设备的发展,特别是精度超过 1200dpi的彩色喷墨、激光打印机和高精度彩色复印机的出现,使得货币、支票以及其他票据的伪造变得更加容易。

据美国官方报道,仅在1997年截获的价值4000万美元的假钞中,用高精度彩色打印机制造的小面额假钞就占19%,这个数字是1995年的9.05 倍。目前,美国、日本以及荷兰都已开始研究用于票据防伪的数字水印技术。其中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受美国财政部委托,已经开始研究在彩色打印机、复印机输出的每幅图像中加入唯一的、不可见的数字水印,在需要时可以实时地从扫描票据中判断水印的有无,快速辨识真伪。

另一方面,在从传统商务向电子商务转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过度性的电子文件,如各种纸质票据的扫描图像等。即使在网络安全技术成熟以后,各种电子票据也还需要一些非密码的认证方式。数字水印技术可以为各种票据提供不可见的认证标志,从而大大增加了伪造的难度。3.声像数据的隐藏标识和篡改提示

数据的标识信息往往比数据本身更具有保密价值,如遥感图像的拍摄日期、经/纬度等。没有标识信息的数据有时甚至无法使用,但直接将这些重要信息标记在原始文件上又很危险。数字水印技术提供了一种隐藏标识的方法,标识信息在原始文件上是看不到的,只有通过特殊的阅读程序才可以读取。这种方法已经被国外一些公开的遥感图像数据库所采用。

此外,数据的篡改提示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现有的信号拼接和镶嵌技术可以做到“移花接木”而不为人知,因此,如何防范对图像、录音、录像数据的篡改攻击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数字水印的篡改提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技术途径,通过隐藏水印的状态可以判断声像信号是否被篡改。4.隐蔽通信及其对抗

数字水印所依赖的信息隐藏技术不仅提供了非密码的安全途径,更引发了信息战尤其是网络情报战的革命,产生了一系列新颖的作战方式,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

视。

网络情报战是信息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公用网络进行保密数据传送。迄今为止,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思路一直未能突破“文件加密”的思维模式,然而,经过加密的文件往往是混乱无序的,容易引起攻击者的注意。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利用公用网络进行保密通信有了新的思路,利用数字化声像信号相对于人的视觉、听觉冗余,可以进行各种时(空)域和变换域的信息隐藏,从而实现隐蔽通信。

五、研究动态

从公开发表的文献看,国际上在数字水印方面的研究刚开始不久,但由于有大公司的介入和美国军方及财政部的支持,该技术研究的发展速度非常快。1998年以来,《IEEE图像处理》、《IEEE会报》、《IEEE通信选题》、《IEEE 消费电子学》等许多国际重要期刊都组织了数字水印的技术专刊或专题新闻报道。----在美国,以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批研究机构和企业已经申请了数字水印方面的专利。1998年,美国政府报告中出现了第一份有关图像数据隐藏的AD报告。目前,已支持或开展数字水印研究的机构既有政府部门,也有大学和知名企业,它们包括美国财政部、美国版权工作组、美国空军研究院、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德国国家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日本NTT信息与通信系统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学院、伊利诺斯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剑桥大学、瑞士洛桑联邦工学院、西班牙Vigo 大学、IBM公司Watson研究中心、微软公司剑桥研究院、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CA公司、Sony公司、NEC研究所以及荷兰菲利浦公司等。1996年5月30日~6月1日,在英国剑桥牛顿研究所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信息隐藏学术研讨会,至今已举办了三届。SPIE和IEEE的一些重要国际会议也开辟了相关的专题。

我国学术界对数字水印技术的反应也非常快,已经有相当一批有实力的科研机构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为了促进数字水印及其他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1999年12月,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何德全院士、周仲义院士、蔡吉人院士与有关应用研究单位联合发起召开了我国第一届信息隐藏学术研讨会。2000年1 月,由国家“863”智能机专家组和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召开了数字水印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深入讨论了数字水印的关键技术,报告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从这次会议反应的情况上看,我国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与世界水平相差不远,而且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

目前,已支持或开展数字水印研究的机构既有政府部门,也有大学和知名企业,它们包括美国财政部、美国版权工作组、美国空军研究院、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德国国家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日本NTT信息与通信系统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学院、伊利诺斯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剑桥大学、瑞士洛桑联邦工学院、西班牙 Vigo大学、IBM公司Watson研究中心、微软公司剑桥研究院、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CA公司、Sony公司、NEC研究所以及荷兰菲利浦公司等。

1996年5月30日~6月1日,在英国剑桥牛顿研究所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信息隐藏学术研讨会,至今已举办了三届。SPIE和IEEE的一些重要国际会议也开辟了相关的专题。

篇7:分数的概念是非常重要数学概念

1.通过具体操作,认识几分之一。例如“分数”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整体“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把“1”平均分成分母份,表示这样的分子份。所以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相当于1除以2。其中,1 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2 分母相于除数,而0.5分数值相当于商。分数还可以表述为一个比,例如;二分之一相当于1比2,其中1分子相当于前项,“——”分数线相当于比号,2分母相当于后项,而0.5分数值相当于比值。

2、出现几分之几,巩固几分之一。如:出现方图格,表示出十分之五,用笔来划一划,得出5个十分之一就是十分之五

篇8:电视音乐与音乐电视概念新议

相对于“电视音乐”,“音乐电视”则是一个相对清晰的概念。它最早出现在1981年8月1日由美国几个年轻人创办的一个音乐电视频道中。这个简称为“MTV”的频道, “除了播送与音乐有关的新闻、访谈、闲聊和广告之外,每天还播放约两个小时长度的‘音乐流’,在‘音乐流’中主要播出每部长3至5分钟的热门流行歌曲录影带,也就是今天我们国人所谓的‘MTV’”。3然而这个音乐频道的发展速度几乎让所有人难以想象,至今,它早已覆盖全球,并最终促成了一个世界范围的音乐电视网络的建立。

纵观影视艺术的发展史,声音与画面一直是影视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两大要素。但与画面相比,声音的发展一直处在一个被忽视的从属的地位。直至于1927年诞生的电影《爵士歌王》的出现,才标志着电影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声音。但即便如此,影视声音的发展比画面的进步还是要缓慢得多。因此,对于影视艺术中的画面而言,无论是“电视音乐”的出现,抑或是“音乐电视”的诞生,对丰富画面语言、推动影视艺术的发展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这一基础上,可以深入探讨二者各自的文化属性。“电视音乐”,是借助电视这一传播媒介演化而来的音乐形态及样式,在电视节目中,除了单纯的音乐节目、电视音乐片, 在其他各类节目,甚至在每天的天气预报中,音乐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电视中,音乐完全跳出了自身的存在方式, 进而成为电视艺术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而“音乐电视”的文化属性,《音乐电视导论》一书是这样表述的:“就MTV的本质特征而言,欧美学者早已有着比较一致的看法。‘音乐电视先是作为艺术形式的行销品出现,其次才是这种艺术形式。’”因此,MTV从本质上看似乎就等于电视广告, 而这似乎已成了绝大多数人的一个共识。于是,《音乐电视导论》对MTV的文化属性随之给出了这样的界定:“一种为推销完整的音乐商品(如唱片、磁带等)和其他相关商品 (如电影票房、影视录像带乃至一般商品)、包装推出歌星和乐队,以扩大社会知名度,达到获取商业利润的目的,而制作并供电视播出的单曲音乐录像片。”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必须承认,是音乐电视的出现,才使得音乐走向前台,成为影视创作的构成要素。在音乐电视中,音乐从此被放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且是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电视艺术中,声画从此走上了一条真正和谐、互动、互补、互融地共同创造全新的声画形象的道路。

上一篇:密铺的公开课教案下一篇:付庄小学创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