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球教案说课稿

2024-05-15

铅球教案说课稿(通用9篇)

篇1:铅球教案说课稿

高中体育铅球说课稿 2008-5-7 下午 03:38:00

一、教材、学生分析

本课的题目为《铅球的最后用力和身体练习》,其中“铅球的最后用力”为主教学内容,“身体练习”为辅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田径运动模块田径必修单元投的基础知识、技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后用力技术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铅球成绩的远近;间接影响学生对成功感的体验和对田径这门相对枯燥一些的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也影响投掷学时间的相互衔接和教学质量。同时,本课的教学可以融合运动技能、运动体能、身体健康和合作、参与为一体,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运动爱好与专长的要求”;符合新课程设置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知识性目标为:让全班同学了解铅球最后用力的基本技术和关键点,形成正确的最后用力意识。本课的技能性目标为:让85%以上的同学基本掌握铅球的最后用力的技术,减少错误和多余的最后用力动作。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和今后的体育活动中自觉的运用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和练习方法有针对性的锻炼身体。

本课的情感目标为:发展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兴趣和主动性、探究性;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优良品质;形成良好的团队和竞争意识。

三、本课的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学习爆发式的最后用力技术;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四、教法、学法设计

在学习过程中,突出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以小组为教学单位,充分发挥小组中团结、协作以及团队间的竞争、对抗,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的学习。在铅球最后用力的学习中,采用分组不轮换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技术重点,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练习。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提问、思考、分析、对比、总结、示范等,让学生基本掌握最后用力技术,减少多余和错误动作,完成教学任务。在身体练习教学中,采用集体分组游戏的方式,把体能练习融入团队间的竞争和对抗中,让学生既能提高体能,又能体会到合作、参与的乐趣。寓教寓乐的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15分钟)

1、各组长带领组员自由活动10分钟。

2、10到15分钟完成教学常规和准备活动,重点是上下肢关节和腰的活动。

3、提出教学任务、目标 设计思想:

六个人为一组的分组符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条件和发挥组合的最佳效果并便于管理和组织教学。同时,也能够充分突出体育骨干带头的作用。

把准备活动时间放给学生自己热身,不但提高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练习的有效时间。学生的自由活动监督由各组组长完成。对于不能自主完成准备活动的学生,特别是女生,由教师统一安排热身。此间,教师要提供学生足够的热身器械(如足球、篮球、跳绳等)。

二)、主要内容(25分钟)

1、教师边做示范,说出铅球最后用力技术要点,最后提出激励、引导练习的问题和竞争动员,以及安全要求。

2、以组为单位进行实心球的练习,练习方式和练习密度由小组自定。(15分钟)

3、教师巡回指导、示范、答疑、帮助各组解决问题并强调重点、关键点,同时要用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信心。

4、每组选出技术和成绩最好的一名同学进行示范练习,组与组间相互评价和竞争。(5分钟)

5、身体练习游戏,抱球接力。成绩落后者做俯卧撑。(5分钟)

设计思想: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任务的明确是学生主动、探究、创新学习的目标和界限。

以上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课堂中主体和主导的相互作用;用各组推选优秀同学的方法突出榜样带头作用。并把榜样的成功感扩大到组。而对于落后的同学同样把落后感分散到组,能够有效的激励组之间的斗志,有利与学习和形成良性的竞争。同时,组之间的自评和互评能够强化技术要点,形成同学间良好的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学习风气。有利于整体达到教学目标。

身体游戏练习以接力形式出现,能够变枯燥为热闹,提高练习的有效性,达到锻炼体能的目的。

三)、放松总结(5分钟)

1、以组为单位进行放松。

2、教学小结

3、收器械。设计思想:

在学生放松中,进行教学小结。

六、心率预计和练习密度

心率最高140-150/分 估计第35-38分钟出现 练习密度45-55%

七.场地设计和器材

用1/3个田径场

器材:实心球 10-12。标志物 4个

篇2:铅球教案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新授课教学。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原地侧向推铅球教材是高中一年级田径教材中投掷类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力量和投掷能力的运动项目。由于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大部分同学在初中时或多或少的接触过铅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己体会推铅球,不限制投掷动作与方法,激发学生对铅球的兴趣。因为是第一堂课,我使用实心球来教学,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1、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铅球的基本知识,基本常识。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握、持球的要领,根据男女学生的差异而区别制定,并使80%的学生初步掌握侧向原地推铅球的动作要领。

3、情感目标:本节课可结合铅球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听从指挥等优良品质的培养。通过合作性学习,体验推铅球的乐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动作路线及蹬地、转体动作的连贯性。

2、教学难点:最后出手拨球的动作技术。

四、场地器材

在课前提前安排和布置好场地,画好标志线(要和学案上统一)既节省上课的时间又可以避免以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本次课所需器材:实心球。

五、教学方法

1、教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分组练习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法:根据课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1)讲解法:让学生领会动作要领。

(2)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去感受和掌握基本动作技术。

(3)讨论、纠正法: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教学程序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来进行。

(一)准备部分:(10分钟)

1、在集合整队、师生问好等正常的课堂常规后,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宣布本节课目标任务,特别强调注意安全的要求,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任务,接下来进行队列、队形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同时使学生注意力得以集中。

2、准备活动:为了使学生身体机能从安静状态逐渐过度到工作状态,在准备活动的开始,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蛇形跑,然后有针对性的做几节徒手操,特别是手指、肩、腰、膝、踝必须活动开,使得学生各主要肌群、韧带等充分伸展。最后安排俯卧撑(注意男女区别),男生10个正规俯卧撑,女生5个俯卧撑,为基本部分新授课的教学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30分钟)

将人数分成四个小组,选出自己的小组长。一开始教师对学习练习过程做一下要求:1安全问题:必须统一投统一捡,不可随便乱跑,不可乱穿组,出现危险事故。2分组练习:组长组织大家站成一排,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我将本部分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投远的原理及简单的方法,要求体现远度,不限制投掷的动作,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可以相互讨论和模仿。让学生在实际练习中体会投掷的原理和最佳的投远动作。

2、教师先让学生徒手练习原地正面推球与瞪地、转髋动作,然后将瞪地、转髋与推球协调结合的徒手练习。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示范、提示,让学生掌握正确动作的表象和基本的动作概念,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动作要领和用力顺序。

3、学生练习原地正面推实心球,体会正确的推动作,解决蹬与推协调配合的问题。

4、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掷远的方法,并让学生相互进行比较和评价,目的是引出简单而有效的掷远动作(原地侧向推铅球),为以下教学作好准备。

5、根据以上几个练习情况,最后让学生练习原地侧向推实心球,让学生相互间提示、纠正最后推的动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进行引导和个别指导,对相对比较集中的错误动作进行集中指导,并让动作比较正确的学生示范,然后让学生相互间评价。目的是通过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动作,把实心球掷的更远,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教法:

(1)教师简单介绍投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握球的手型及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完整动作。(3)学生进行原地正面推球与瞪地、转髋动作的徒手模仿练习。(4)学生二人一组做蹬地、转髋的徒手练习。

(5)学生练习正面原地推实心球。

(6)教师巡回指导,并随时纠正错误动作。

(三)结束部分:(5分钟)

(1)组织学生做放松活动。组织形式:闭上双眼,想像--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你坐在草地上,闻着花草的芳香,舒适极了,身心放松,放松,再放松……。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充分放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2)总结本次课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较弱的给予鼓励。(3)安排学生收还器材。

七、预计课的效果:

本节课的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40次/分;运动密度为35--40%;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

篇3:铅球教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选自江苏省职业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 设计时间三课时. 本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从三方面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 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3. 确立本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情境导入新知以及巩固和深化知识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小组竞赛的方式和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于教学难点予以突破.

二、学情分析

首先我对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

本次课我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经过数列的学习,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薄弱, 个体差异较大, 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 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来增强自信.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很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 我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 本次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综合运用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分层教学、评价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法分析:

本次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指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进行发现思考、归纳总结的活动. 让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引领学生如何学.

四、教学实施

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 将其制作到ppt中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查阅了相关的教学理论, 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来; 最后形成完备的教学环节. 课前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组.

本次课的教学有三个任务, 1. 认识等差数列,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3.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以上三个任务我分别设置了完整的教学环节, 以下是我教学环节以及时间分配情况的展示.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这三课时的具体实施过程.

我的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这三课时大致是按照这条线来设计的: 由日常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探究出判断等差数列的方法,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利用例题和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知识, 最后反思小结. 剩下的时间里给出一道拓展题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师生互动, 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结束每一课时.

接下来我重点说说本次课问题情境环节和建构新知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

任务1:认识等差数列

问题情境环节的安排:

给出两个实例, 实例1 结合了学生的专业; 实例2 结合了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数列中的每一项 ( 提问的学号也组成等差数列) , 这样做既渗透了“等差数列”, 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分别叫三名基础薄弱的学生总结每个数列的特点, 并给予鼓励与表扬,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下面揭示概念, 并板书等差数列的定义, 之后希望学生继续探究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师: 对于一般的数列{ an} , 数列有n项怎样来判断这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生: 计算a2- a1, a3- a2…an- an - 1,

师: 如果n很大, 那是不是很麻烦? 能不能用一个一般的式子来说明?

生: 只要an- an - 1= d, ( n≥2, n∈N+) 就可以了.

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探究, 层层深入, 可更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任务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先, 引入“一站到底”这档节目, 抽取题库里的一题目让学生回答, 给予所在小组加分. 接下来提出: “这个数列中的第6 项是什么?”学生会小声议论出第6 项. 学生是利用了an= an - 1+ d这个公式经过几步的推导得出答案, 能不能找到更简单的方法得出要求的项呢? 顺利地引出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样, 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得到了发掘, 从而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到新知教学的每一环节.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 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任务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展示印度泰姬陵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个情境源于历史, 富有人文气息, 激发学生兴趣; 图中算数, 形象直观, 可启迪学生思路.

自然地引出了问题1 + 2 + 3 + … + 100 = ?

学生对于高斯的做法很熟悉, 学生答出结果. 接下来, 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我设计以下几步:

一、请同学们根据高斯的做法探讨还有什么求1 + 2 +3 + …100 的方法?

1. 猜想

101×100/2=5050可写成101×100/2=5050, 在这个式子分子中的“101”由 (1+100) 得来, “100”代表个数.

2. 推导

组内讨论, 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上台演示过程,

二、由特殊到一般, 能否探究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类比联想前面方法, 水到渠成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经历公式了推导过程, 获得了发现的成就感. 优化了思维品质, 体验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教师板书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让学生掌握倒序相加法.

例题环节:

通过整合课本中的题目, 选择6 个典型题目作为本次课的例题, 每课时2 个例题. 例题的选择首先基于巩固知识的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应用公式的能力. 例题的安排由浅入深, 注重了分层原则.

练习环节:

通过练习, 加强学生对定义的巩固,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习题中还补充了等差中项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推论.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 如: 一些题目选用口答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让各组学生完成习题; 小组抢答完成相关题目等方式. 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了几分生机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拓展环节: 本着以加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目的, 教师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反思小结: 本环节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来回忆知识, 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到的思想方法.

作业环节:

此环节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 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有所提高. 布置知识链接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资料、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为接下来的课题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

篇4:《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求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情绪慷慨激昂。同时,歌词节奏鲜明、音节洪亮,长短句结合,韵律自然和谐。这首诗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营造出了宏大壮阔的画面之美。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要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相结合,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深化拓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黄河。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黄河颂》全篇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句式长度悬殊极大,长短结合,节奏强烈且富于变化。在韵脚上,巧妙地运用了双声叠韵词,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总体上,韵律响亮、节奏铿锵,朗诵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正如诗人所言:“我……惯于为朗诵或制曲而锻句。在我看来,诗歌的语言,主要地不是诉之于视觉,而是诉之于听觉的。”因而,该课教学无疑需要特别重视朗读。同时,《黄河颂》从内容和主题上又是反映抗日救亡的,结合单元目标中要求“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一目的,我们需在培养爱国情操方面加以关注。此外,诗歌的时代背景与学生距离较远,且初一学生的朗读能力还不够强,把握不准诗歌的节奏、语气、重音等。因而,根据上述我们分析的《黄河颂》的特点,根据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把握全诗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背景介绍、朗诵聆听和自我朗读,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

(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深刻感悟黄河的雄伟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刻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深入理解民族品格。

三、教学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教学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结合学情、课文和教学目标,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入文、入情、入境,在师生、生生等多重对话的基础上,体味诗歌情感,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诗歌紧扣黄河雄姿,刻画出了黄河磅礴雄浑、恢宏壮观的形象。对于不在黄河边长大的学生来说,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等相关的直观方式来让大家了解黄河的形象。而对领唱部分的朗诵和歌词中黄河乃民族魂、民族神的内涵必须以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为基础。领唱部分可以极快地在学生内心产生震撼,深化对“英雄气魄”的感悟,歌词中的第一段可加强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

2.朗读法

本诗节奏鲜明铿锵,富于音乐美,适合朗读。朗读是深化理解和体味诗歌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朗读方式来展开教学环节,如:阅读前的名家朗诵聆听,赏析前的配乐自由朗读,赏析中的个读、配乐齐读,赏析后的配乐领读与齐读相结合等。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

3.互文补充法

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黄河的地理位置等,加之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对于诗中所言“黄河”为“摇篮”、“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的理解需要借助相关历史、地理知识,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和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则又不得不借助背景知识。因而,在教学中,可把写作背景、黄河的地理知识及图片等充分引入教学中。

(二)说学法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朗读和讨论等,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体味诗歌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话说黄河史

此环节意在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一个厚实的背景。

首先,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多媒体演示战争画面及八路军战士在黄河岸边行军的画面,利用声音和画面,再加上老师的讲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抗战。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战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背景画面】汹涌奔腾的黄河(画面直观、醒目,让学生内心油然升起豪壮之情。)

然后,简单介绍一些与课文学习有关的黄河的历史知识。对此,主要关注中华民族的其他表述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他们就曾于黄河流域群居。借此切换到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同时,教师深情讲述:“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明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

接着再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相关的知识。

(二)吟读黄河颂

此环节重在借助朗读和赏析,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层次,初步感悟和体会作者情感和诗歌的意蕴。

首先,让学生聆听名家朗诵,强化第一环节中已唤起和激发的兴趣与情感,在学生内心深处掀起一阵感触的高潮,同时也借此形成教学节奏层面的一个小高潮。听完名家朗诵后,让学生自由言说自己的感受。

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关注“啊,朋友”中的“朋友”,“我站在高山之巅”的“巅”,“啊!黄河!你……”中的“你”,但不做具体阐释,只是要求学生在配乐自由读的过程中,细细体会这些词及其效果,和这些词在朗读层面的处理。学生配乐自由读完后,让学生们自己思考或相互讨论来加以落实,借此关注诗人在人称表达层面的转换及效果,体会歌词中第一部分的视角转换及效果。

再次,引导学生紧扣“啊!黄河!”的三次重复,同时关注课文中的“朗诵词”、“歌词”等字眼,落实课文结构层次的把握。

此环节将学生引入了课文情感的波涛中,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与赞美之情。

(三)探究黄河魂

这一环节重在理解课文主旨,感悟作者情感,体会民族品格。

首先,以一段话“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来过渡。然后屏幕展示相关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

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请用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

4.引入《长江之歌》,类比体会两个文本情感层面的一致性,以深化理解和升华爱国情感。

(四)咏唱黄河曲

师生齐唱《保卫黄河》,然后教师说结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板书设计

本文为井冈山大学教改课题“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和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校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培养策略研究”(编号:JXJG-09-15-24)的阶段性成果。

(刘梅珍 江西吉安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 343009)

篇5:原定推铅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地推铅球》我将从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难点等方面来简述我对本节课教与学的思考。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结合八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体验尝试、合作探究”为主线,着力体现兴趣性、互动性,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原地推铅球的动作技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90%学生了解铅球的基本知识,能够叙述原地推铅球动作结构的内容。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80%学生掌握原地推铅球的正确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参与合作性学习,体验推铅球的乐趣,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三、教材分析

原地推铅球教材是田径教材中投掷类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根据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它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验项目相配合,具有方便教学,简单易学的特点。通过学习,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起到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蹬腿转髋,推手换腿。依据是教学任务,学生能力要求,把它确定为重点。

2、教学难点:最后的出手技术动作。依据是教学内容目标要求,这是学生很难理解,不易掌握的动作技术,所以把它定为难点。

五、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1班学生20人,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加速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想象、模仿等能力的舞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六、教法

1、讲解、示范法:通过采用此方法使学生了解动作技术要点,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分解法:该动作较复杂,采用分解法学使生更加清晰各部分动作的要点。

3、完整法:为了使学生形成完整动作技术,在分解练习的基础上初步体会完整动作。

七、学法

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了解动作技术的结构原理及弄清动作技术的实质。

八、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10分钟)鸣哨集合,安排体育委员整队,提出课堂要求及注意事项。然后做准备活动,先慢跑两圈再针对性的做徒手操,使得学生各主要肌群、韧带充分伸展。最后安排一些辅助练习,为基本部分授课的教学做铺垫。

2、基本部分:(30分钟)首先由教师完整示范原地推铅球动作2-3次,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动作的表象。其次教授学生铅球的握法和放置位置,并根据推铅球技术动作路线蹬、转、撑、送、挺、推、拨以此进行示范和讲解,练习中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指导与纠错,学生练习几遍后去做推铅球的徒手练习,使学生体会推铅球时的用力顺序。等每个学生都练习几次完整的动作后,把他们集中起来纠正出现比较多的错误,找做的好的同学做示范,并指出好在哪里,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然后学生再次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并强调注意安全。

3、结束部分:(5分钟)为了使学生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练习,并对本次课进行小结,布置课外的练习,对本次课好的地方进行表扬,收回器材,师生再见。

九、教学评价

1、本课堂注重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本课堂采用由简入难、逐渐深入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因材施教。

十、运动负荷:综合密度:35%左右

平均心率:110次/分左右

十一、场地器材:铅球10个

篇6:原地背向推铅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53号选手,我上课内容是八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材中原地背向推铅球的新授课教学。本次说课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学生练习为主要手段。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想,充分发展学生积极探索、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动作技能。

二、说教材

原地背向推铅球是8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我准备把它分为一个单元四个课时来完成总目标,本次课是第一次课。八年级学生大部分在小学都或多或少的接触过铅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复习他们原有技术动作的同时结合本节课的 重点“蹬伸转体成反弓及最后用力”和难点“形成超越器械技术动作”。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铅球的基本知识,基本常识,能够叙述原地背向步推铅球动作结构。

2、技能目标:根据男女学生身心以及运动能力的差异,使90%的男同学和80%的女同学初步掌握原地背向推铅球的动作要领,3、情感目标:本次课结合铅球项目的特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听从指挥等优良品质。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的确定,结合初中学生身心特点,在教学中多以形象直观教学为主。在重难点上,我采用分解示范的方法,并利用两人一组的辅助性练习,我把铅球的用力顺序,也是本次课的重点总结为“蹬、转、撑、送、挺、推、拔”的口决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说学法

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边看,边听,边想。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掌握和巩固动作要领。

五、说教学程序

(一)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包括课堂常规、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练习

(二)基本部分:

采用的是分组轮换的教学形式。在新授课的开始教师先做一遍完整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对动作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接下来教给学生正确的握球、持球方法,然后让学生做推铅球的徒手练习,让学生体会推铅球时的用力顺序,并强调动作的难、重点。最后让学生做完整的动作练习,练习几次后,集中学生纠正出现比较多的错误,找出做的好的同学做示范,并指出好在哪里,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然后再次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学生,并强调安全。最后做两组力量练习。

(三)结束部分:

篇7:《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20运训1班12号全鲳霖,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我将从本课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分别进行我的说课。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授课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的基本技能外,还使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既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

二、教材分析:

本次课的教材主要内容是原地推铅球,选自原地推铅球教材内容。该内容它既能提高学生力量、柔韧、灵敏等素质,又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所以这一运动特别受学生欢迎。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新大一学生,他们的年龄为18-20岁左右,正处于身体肌肉高速发展时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战,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班风很好,有较强的凝聚力,因此对本课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体质普遍强壮,运动技术掌握程度较强等现象。

四、说教法

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能力。

2、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炼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完整和分解动作示范,有利于学生模仿正确的动作技术。

3、循序渐进练习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动作。

4、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的动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5、比赛法: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技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6、教师评价法: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给一个人一条鱼,只能勉强满足他的一顿饭的需求,但是教给他一套捕鱼的方法,那就永远都能满足他一辈子的需求了。本课我认为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五、说学法:

1、观察法:通过老师的讲解示范,学生观察,初步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

2、模仿练习法:根据学生的观察,模仿老师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初步掌握该项技术。

3、分组练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去尝试,互相对比,师生讨论,探究、观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运动中得到锻炼,获得快乐。

4、自我评价法: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原地推铅球技术的练习,了解推铅球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对推铅球技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运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原地推铅球技术动作,使80%学生能独立完成基本技术动作。发展学生速度、灵敏、柔韧、协调等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游戏及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体验运动乐趣,增强自尊和自信。

七、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握球,持球 ;难点是侧向推铅球的蹬、转、挺、拔的技术。

八、教学过程:

准备部分:

1.导入新课阶段:课堂常规,宣布课的内容、准备活动 徒手操(4╳8拍):1、腕、踝关节活动 2、腰部运动3、肩部绕环 4、全身运动(做好准备,预防损伤)

基本部分:

技能学练阶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地模拟推铅球技术,为下面的教学起个引导、铺垫作用。第二部分是持球侧向推铅球相结合技术的学练阶段,主要分为一下几个阶段:

(1)原地模拟侧向推铅球练习×5-6次

(2)铅球分解练习×5-6次

(3)侧向推铅球持球练习×5-6次

(4)纠错环节

(说词): 通过完整示范、分解讲解、学生练习来学习、改进侧向推铅球技术。发展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上肢力量。培养学生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勇于向前、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且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与快捷方式,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调节难度。通过互评选出优秀学生。

结束部分:

1.放松阶段:以舒展的动作配上优美的音乐,在愉悦的心境中充分放松全身,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2.分享交流阶段:评价小结本次课,分享交流。

六、场地器材:2个铅球场地、20个铅球

七、教学效果与预计:

全课平均心率:130~135次/min;课中最高心率:170~180次/min

篇8:《苏武传》说课稿

《苏武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4第四单元编选的一篇具有典范意义的文言文,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仍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根据我校的学生情况,我把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作为本课教学难点,把学习本文运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对比映衬的手法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教材虽然篇幅较长,个别字词生僻,但人物形象饱满,情节生动,文学性、观赏性较强,课下注释很详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敢于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就能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我打算采用:1.启发式教学,2.学案式教学,为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我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我安排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学案式教学,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

第三课时: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1.导入:展示年轻的苏武手拿符节准备出使匈奴的照片以及播放《苏武歌》,引导学生找出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节”字。“节”既表明了他是持符节出使匈奴的大汉的使者,也是指苏武在面对重大变故,对敌人的种种威逼利诱,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民族气节。

(目的:为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采用图片展示的方式导入新课,能迅速地让同学们找出“节”是贯穿《苏武传》的一条主线,是苏武伟大精神的核心所在。)

2.浏览全文,梳理情节。

《苏武传》是通过哪些内容展示苏武的崇高气节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总结:两次自杀——刚烈豪壮之节,三次拒降,十九年坚守—忠贞之节。

(目的:让学生走进历史,走进文本,直面人物,主动参与。在研读文本中探究角色,在角色进入中体验情感,让枯燥无味的文言文鲜活起来,让同学们在角色品评中回归主旨。)

3.重点探究。

引导学生分析本文运用富有个性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对比映衬的方式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方法。

问题设置:

(1)引导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你认为苏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的技巧和方法。

①文章详写卫律和李陵的劝降的目的。

②苏武自杀的原因和自杀时周围人的反应。

③苏武被囚禁和北海牧羊时的表现。

4.师生共同总结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简洁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对比反衬的手法。)

(在重点探究环节中,1.我请每个小组推选出来的同学发言——引导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2.接下来在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的技巧和方法时,我依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启发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回点拨、指导。讨论结束后,教师抽查讨论结果,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目的:启发思考,培养学习主动性;倡导合作,利用集体智慧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

5.学生披文入情,齐读苏武语录,感受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课件展示:苏武手拿已经掉完毡毛的符节屹立于旷野之中牧羊的背影。)

(目的:和前面苏武年轻时手拿毡毛的形象对比呼应,让苏武形象更加突出,为后面小结做铺垫。)

6.延伸探究,归纳形象。(苏武为什么会被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纪念和崇敬?)

五.说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一般学生对于文言文是不感兴趣的,所以课前我给大家讲述了苏武的故事,让学生们对苏武这个人感兴趣。根据我校的学生情况,我用了两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梳理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落实效果不太好,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掌握。

在分析苏武形象时,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因此我把学习本文运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对比映衬的手法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因为文意疏通得很完整,所以学生很容易找出来,效果不错。

篇9:原地侧向推铅球说课稿

原地侧向推铅球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地推铅球》.我将从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预设、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流程设计等方面来简述我对本节课教与学的思考。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方法为中介的教学思想,我选用了以“学、教、练”序列创新组合的“洋思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过程的能动性,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通过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游戏化学习等教学设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教材学情分析

原地推铅球是高中二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本中投掷运动类教学内容,属于力量性的投掷项目,除了要具备一般身体素质以外,还必须有适应推铅球所需要的专项素质,同时运动成绩越好,对专项素质的要求也越高。铅球专项素质主要包括力量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以及协调素质等。由于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他们大部分在以前的学习中或多或少的接触过铅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复习巩固他们原有知识的同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动作的完善化和系统化。

三、教学目标预设

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本课预设了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铅球的起源和发展,识记铅球运动的健身与实用价值。

2、技能目标:80%的学生初步掌握原地推铅球的动作要领,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肌肉力量,特别是锻炼肌肉的爆发力,提高身体各部位协同用力的能力,使身体得到匀称发展。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参与合作性学习,体验推铅球的乐趣,培养自觉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对原地推铅球的动作路线及用力顺序的掌握。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在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身体的协调用力。

四、教学方法运用

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先学后教,强化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和前提,以教作为学的发展和深化,以练作为学的巩固和提高。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措施,贯穿学、教、练三个环节。并提取成功体育、快乐体育、念动训练法的有益成分充实“洋思模式”。运用提问、激励、评价、念动训练法,逐步攻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流程设计

1、课堂常规:鸣哨集合,安排体育委员整队,提出课堂要求及注意事项。

2、体验性导入:介绍铅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创设原始人类用石块捕杀猎物的情景,激起学生参与运动的欲望,把学生带入铅球学习氛围中。

3、激趣热身:绕圈跑、行进间徒手操结合负重接力游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铅球运动的素质练习。

4、基本部分

分为三个环节:先学—后教---再练。第一环节:学。请两到三位同学根据自己在以前观看田径运动会中铅球项目对推铅球的动作理解,根据头脑中的动作进行试投。然后老师做出完整的原地推铅球动作示范,让学生从中找出老师与这几位同学所做动作的不同点,在头脑中建立初步的动作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第二环节:教。首先教师完整示范原地推铅球动作2-3次,让教师优美的动作示范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动作印象,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其次,教授学生铅球的握法和放置位置,并根据推铅球技术动作路线蹬、转、撑、送、挺、推、拨依次进行示范和讲解,学生之间进行互相指导与纠错,教师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纠错。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发展和深化,激励学生积极的展示所学,反馈学习心得和遇到的疑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进行多项反馈,积极互动评价。教师讲解、分析、示范动作和教会学生念动训练方法。利用念动训练法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时心理活动的积极性,练,动作的要领;动,进行练习;想,大脑的重复放映和运动技术相结合,使学生学习原地推铅球时,运动中枢之间的协调和中枢与运动器官的联系得到加强,在集中注意力的练习中可以排除外界的刺激干扰,有助于集中精神理解动作,促进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缜密状态。第三环节:练。作为学的巩固和提高,以练来促进学、巩固学和纠正学,学生通过边想边练,让形成的动作表象逐步清晰化,有效的促进动作概念的形成。再次,学、教、练三个环节中,教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运用提问、激励、评价、念动训练法等方法,逐步攻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并过渡到挑战性学习阶段,给学生一个敢于展示的平台。

5、结束部分

为了使学生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在结束部分老师带领学生做放松操练习,并对本次课进行小结,布置课外的练习,对本次课好的地方进行表扬,收回器材,师生再见。

六、教学设备

4个标志杆 4对1千克重的哑铃 铅球30个 铅球场地一块

七、运动负荷预设

综合密度:35%左右平均心率:115次/分左右

八、本课特色和亮点

1、通过游戏的设计,可以让本身枯燥的铅球教学课堂具有活气。

2、本课改变传统教法,选用以“学、教、练”序列创新组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过程的能动性。

3、运用了心理学中的“念动训练法”到原地推铅球的教学中,不仅提高了技能教学的效果,而且丰富了教学方法。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原地侧向推铅球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新授课教学。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原地侧向推铅球教材是高中一年级田径教材中投掷类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力量和投掷能力的运动项目。由于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大部分同学在初中时或多或少的接触过铅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己体会推铅球,不限制投掷动作与方法,激发学生对铅球的兴趣。因为是第一堂课,我使用实心球来教学,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1、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铅球的基本知识,基本常识。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握、持球的要领,根据男女学生的差异而区别制定,并使80%的学生初步掌握侧向原地推铅球的动作要领。

3、情感目标:本节课可结合铅球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听从指挥等优良品质的培养。通过合作性学习,体验推铅球的乐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动作路线及蹬地、转体动作的连贯性。

2、教学难点:最后出手拨球的动作技术。

四、场地器材

在课前提前安排和布置好场地,画好标志线(要和学案上统一)既节省上课的时间又可以避免以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本次课所需器材:实心球。

五、教学方法

1、教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分组练习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法:根据课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

(1)讲解法:让学生领会动作要领。

(2)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去感受和掌握基本动作技术。

(3)讨论、纠正法: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教学程序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来进行。

(一)准备部分:(10分钟)

1、在集合整队、师生问好等正常的课堂常规后,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宣布本节课目标任务,特别强调注意安全的要求,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任务,接下来进行队列、队形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同时使学生注意力得以集中。

2、准备活动:为了使学生身体机能从安静状态逐渐过度到工作状态,在准备活动的开始,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蛇形跑,然后有针对性的做几节徒手操,特别是手指、肩、腰、膝、踝必须活动开,使得学生各主要肌群、韧带等充分伸展。最后安排俯卧撑(注意男女区别),男生10个正规俯卧撑,女生5个俯卧撑,为基本部分新授课的教学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30分钟)

将人数分成四个小组,选出自己的小组长。一开始教师对学习练习过程做一下要求:1安全问题:必须统一投统一捡,不可随便乱跑,不可乱穿组,出现危险事故。2分组练习:组长组织大家站成一排,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我将本部分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投远的原理及简单的方法,要求体现远度,不限制投掷的动作,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可以相互讨论和模仿。让学生在实际练习中体会投掷的原理和最佳的投远动作。

2、教师先让学生徒手练习原地正面推球与瞪地、转髋动作,然后将瞪地、转髋与推球协调结合的徒手练习。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示范、提示,让学生掌握正确动作的表象和基本的动作概念,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动作要领和用力顺序。

3、学生练习原地正面推实心球,体会正确的推动作,解决蹬与推协调配合的问题。

4、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掷远的方法,并让学生相互进行比较和评价,目的是引出简单而有效的掷远动作(原地侧向推铅球),为以下教学作好准备。

5、根据以上几个练习情况,最后让学生练习原地侧向推实心球,让学生相互间提示、纠正最后推的动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进行引导和个别指导,对相对比较集中的错误动作进行集中指导,并让动作比较正确的学生示范,然后让学生相互间评价。目的是通过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动作,把实心球掷的更远,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

教法:

(1)教师简单介绍投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握球的手型及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完整动作。

(3)学生进行原地正面推球与瞪地、转髋动作的徒手模仿练习。

(4)学生二人一组做蹬地、转髋的徒手练习。

(5)学生练习正面原地推实心球。

(6)教师巡回指导,并随时纠正错误动作。

(三)结束部分:(5分钟)(1)组织学生做放松活动。

组织形式:闭上双眼,想像--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你坐在草地上,闻着花草的芳香,舒适极了,身心放松,放松,再放松……。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充分放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2)总结本次课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较弱的给予鼓励。

(3)安排学生收还器材。

七、预计课的效果:

本节课的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40次/分;运动密度为35--40%;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

上一篇:小学生学雷锋作文下一篇: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正方形的判定》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