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乡村汇报(2013.7.3)

2024-04-21

美好乡村汇报(2013.7.3)(精选3篇)

篇1:美好乡村汇报(2013.7.3)

砀山县美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砀山县城乡规划局

一、规划编制情况

根据省、市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编制了《砀山县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和《砀山县美好乡村规划工作方案》。

砀山县2013年首批15个示范村委托安徽新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来规划设计,该公司资质为建筑设计甲级、规划设计乙级。首批示范村规划都已编制完成并按规定程序完成了报批。第二批15个示范村正在编制规划。

砀山县村庄布点规划初步成果已经形成,现根据各镇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二、建设进展情况

首批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总体进展迅速。大部分房屋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各村基础配套设施包括道路、医院、活动室等“11+5”内容正在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快推进第二批15个首批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2、7月底前完成村庄布点规划的报批工作;

3、加强对各村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加快建设进度,确保规划成果的落实,达到预期效果。

篇2:美好乡村汇报(2013.7.3)

一、建设规划。新建中心村规划占地120亩,总户数420户,总人口1456人。在原有小康村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之上,结合区2012年第三批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土地复垦整治老旧村庄246亩,用于美好乡村建设用地52.2亩,拆迁288户村民整体搬迁到新区,可节约土地194亩。新建居民住宅楼320套,建筑面积24800平方,已交付使用120套,在建200套。

二、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硬化。新修建主次干道4020米,主干道宽6-8米,次干道宽4米,全部采用水泥混凝土硬化,达到了“户户通”的目标。

安全饮水。新建水厂一个,可解决1.5万人安全饮水,全部实行集中供水。荣华中心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100%,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压水量能够满足生活需求。

电力通信。投资100余万元对中心村进行了电网改造,新安装100kVA变压器2台,供电设施达到新农村电气化标准,能够满足农民日常用电需求。有线电视、网络、电话全部接通到村、到户。

村庄亮化。在入村主干道、村内主干道及公共场所新安装LED太阳能路灯58盏,维护到位、使用正常,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三、公共服务设施。新建综合服务大楼520平方,内设便民服务大厅200平方米,图书室60平方米,文化站200平方米,公厕60平方。

新建便民服务综合楼,内设便民超市80平方米,蔬菜超市200平方米,农资服务店60平方米,邮政所60平方米。

村民活动广场占地4330平方米,场地用青石、砖石、块石、碎石等乡土材质进行硬化,配备体育健身器材等公益性服务设施。

四、环境整治。新修建排水管网4300米,三格式污水处理池一座,容积350立方,污水排放达到I级B标准。中心村全部进行了卫生改厕,改厕普及率100%。中心村环卫人员8人,垃圾箱100个,垃圾房6个,垃圾日产日清,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处理方式。

五、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2013年收入22.25万元。中心村耕地1087亩,流转土地878亩,流转率80.8%。中心村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121户,参与率37.1%。特色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1个。

篇3:某村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普济村创建美好乡村是在新农村建设反复投入的基础上开展的,基础较好,起点较高。以“怀宁第一、安庆领先”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充分展现普济的风貌特色,因村制宜搞创建,结合实际抓整治,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美好乡村建设的基本做法

(一)加强宣传发动,争取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主动

为了营造美好乡村建设浓厚氛围,普济村“两委”充分利用标语、横幅、宣传栏、会议等多种形式做好对群众的宣传和发动工作,使广大村民对美好乡村建设家喻户晓,积极参与。同时调动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的积极性,组织他们到当涂、潜山等地学习,增强群众对创建美好乡村工作的信心。在创建过程中,每个项目从决策到实施都得到了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的大力支持,为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

(二)制定建设规划,提高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品位

1、做美村庄,制定建设规划。委托XX市设计院对中心村建设制定总体规划,为做美、做绿、做靓中心村,在村部旁规划建设全县村级一流的村民广场和农贸市场。

2、做强产业,制定发展规划。自20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在全村实施“3215”致富工程,即“3000亩优质粮基地、亩意杨林基地、1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50亩畜牧养殖大户”。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明确建设项目,突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点

以“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为抓手,在全省第一轮美好乡村建设中争取机会,根据本村实际,把中心村村庄整治、官坝头干渠综合治理、村民广场和农贸市场建设等“11+4”配套设施建设、污水处理以及特种特养示范基地等建设内容列为我村美好乡村建设重点项目。

(四)加大投入,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后劲

1、增加资金投入。到目前为止,我村美好乡村建设实际投入达699万元,基中村自筹资金319万元,社会捐资50万元,镇政府补助50万元,申请整合项目资金280万元。

2、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开展对广大村民就业技能培训,并通过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实施农民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产业水平。

3、建立健全美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营造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工作氛围,确保我村美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

二、美好乡村建设取得的实效

(一)通过美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达到生态宜居村庄美

1、改善村庄基础设施。通过实施村庄整治,全面改造和建设村庄基础设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状况明显提升,中心村、自然村内部主要道路、次要道路、进户道路全部硬化。全村饮用自来水的农户占100%。整治后的沟渠、水塘净化整洁,水体清澈。

2、建设森林村庄。中心村和自然村共建休闲绿地8处,绿化面积8700平方米,种植香樟、杜英、桂花、龙爪槐、紫薇等各种花木2000多株,农户庭院自行种植各种花卉美化环境,房前屋后发展小竹园、小果园、小花园,形成一条靓丽的风景线。目前村内道路绿化率达到92%以上,村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3%,初步形成了“林水相依、天蓝地绿”的`新格局。

3、改进农户卫生设施,实现无害化排放。为了彻底改变环境卫生面貌,采取了三大措施:

第一,建设卫生厕所,在中心村建设公共卫生厕所三处。全村900余户农户都进行了卫生设施改造,卫生间独立分开,家家户户用上了清洁的卫生间。

第二,污水净化排放。在中心村,200多户生活污水通过人工湿地处理,经过层层净化,最后用于农田灌溉,污水净化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第三,垃圾分类处理。全村共新添活动垃圾箱262只,建成垃圾池20座、垃圾房1所、配备垃圾清运车2辆,聘用专职工作人员11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农户进行初次分类,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其他垃圾集中收集后由保洁人员送到垃圾中转站,保洁员每天上午和下午清扫和清运两次,工作规律化、常态化,彻底改变了过去村庄环境脏、乱、差的状况。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了满足广大村民对社会服务和精神文化的需要,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卫生、幼教等事业,增强村域社会服务功能,先后建设了一园(普济小学幼儿园)、两场(村民广场、农贸市场)、一栏(公开栏)、一厅(综合服务大厅)、三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党员活动室)等服务场所。综合服务大厅一厅多用,主要为群众代办户籍、计生手续,自来水、用电安装维修,提供就业咨询等,全面实行义务全程代理,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真正实现了“一站室”服务。当年建成的村民广场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有文化墙、戏台、休闲路径等配套设施,青瓦、白墙的建筑特色,形成具有普济特色的建筑风格和人文内涵。

5、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好儿女、好夫妻、好婆媳”评比活动。根据县、镇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在全村深入扎实开展“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村民的大局意识明显增强,村风民风明显好转,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二)通过美好乡村建设,调整提升产业,达到兴业富民生活美

全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先后创建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协会和农民用水户协会,依法流转土地面积2000多亩,种植无公害蔬菜800多亩,以专业合作社、协会为龙头,把基地生产和销售市场连接起来,开展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同时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目前,全村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全村总劳动力的60%以上。并在中心村新建了一个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为方便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易、打开农产品销路、增加农产品效益创造了条件。

(三)通过美好乡村建设,提升服务工程,达到文明和谐乡风美

1、农民人文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事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中心村规划建设、绿化工程的提升,彻底改变了普济村村容村貌,提高了普济村的整体影响,基本实现了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尊老爱幼、扶弱济贫、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等社会公德得到祟扬,维护村庄环境卫生,搞好家庭清洁卫生、种树栽花等成为村民时尚,村民逐步养成清洁、卫生、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上一篇:抓尾巴游戏教案下一篇:观施洋烈士遗迹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