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海的交往小学作文

2024-04-09

与大海的交往小学作文(通用14篇)

篇1:与大海的交往小学作文

与大海的交往小学作文

蓝天白云大太阳,沙漠海浪仙人掌,此刻我正头顶烈日,脚踏沙滩,面对面前那一望无际的湛蓝的大海,真想和大海交往一下!

与大海的交往,使我知识渊博。面对湛蓝海洋,表面一览无余,海平面下却幽深静深远不可目测。海底是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有无数的海洋生物,几乎不可用数字来计量,尽管如此,人类仍未开发所有的海洋区域,有人们从未见过的生物,也有人们一直不敢想象的创世奇观;还有人们赖以生存的能源,而且储量非常巨大,也有成功人士和时尚达人们梦寐以求的稀有矿物、金属和贵金属;这些都不重要,还有人们必要的调味品——食盐,就存于海水中,储量大得惊人……这是大海与线的往交,他教给了我渊博的知识!

与大海的交往,使我欢乐无比,身处在海边,躺在沙滩上,看着海浪一波一波地涌来,伴随一阵阵的海风,惬意无比。可以下水游泳戏水,一波海浪有一波的清凉,几个同伴在一起,你泼一下,我泼一下,即使在炎热的太阳下,也不觉得炎热。大海不只可以在我休闲愉悦玩耍,也有想不到的惊喜。天边的夕阳落下,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一阵阵海风吹过,海鲜大排档的香气扑面而来,这海鲜大餐使我口水要流出来了,不等大家坐好,我已开始“大开杀戒”了。我与大海的交往,换乐无穷!

与大海的交往,使我心胸开阔。从古至今,大海用他那无边的视野给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生活启示,那是一句俗语,流传千古: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用来形容贤者的宽大胸襟,不为一事而斤斤计较,可现在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却能引起现代人的大怒;那句话虽未消失但已消失在了人们心中。但我要拾起他,流传千年的中华精神要再次流传,并一直流传下去,就是孔子的儒家文化中的“仁”,在中华传统美德中,我们要把他的精神多发扬广大。这是我与大海的交往,使我的心胸开阔。

与大海的交往,可以有美好的享受,丰富知识,愉悦身心,滋养心灵,是大海的真正意义,这就是我与大海的交往。

篇2:与大海的交往小学作文

一条小溪欢快地沿着山涧向前奔跑,跑了好久好久,有点累了,便停下来休息。一只癞蛤蟆对小溪说:“瞧你跑地多累啊,为了什么?你瞧我,整天在泥潭里睡觉、玩耍,多快活呀,干脆你和我到泥潭里去一快玩好吗?”“不,我不能和你一起玩,”小溪说,“我一心想去大海,我必须完成我的心愿!”说完,小溪继续向前奔跑。又过了好久,小溪来到了森林里,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有小鹿、小猴子、大象、小兔等。小溪穿过森林,向前奔跑,不知不觉得跑到了一片干涸的地区,池塘里因没有水,里面的鱼儿都在拼命得求救,小溪用自己的水滋润了这片干涸的土地,农民们都很感激它。不久,冬天到了,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小溪仍然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但它还是忍受不了冬天的寒冷,最终结成了冰块。小溪伤心极了,这时候有一群小孩子在老师带领下来到小溪上滑冰,小朋友们很高兴,小溪也欣慰地笑了。终于,小溪融化了,它又奔跑起来,一刻也不停息,终于,在小溪自己的努力下,它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大海,当它投向大海的怀抱时,感到了莫大的幸福......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曾经说过:“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小溪用它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为自己实现了梦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所学习的.。

篇3:与大海的交往小学作文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

1. 同伴交往的年龄特点

依据巴格劳 (Bigelow) 的儿童对友谊的期望三阶段理论,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第二、三阶段, 即常规阶段和移情阶段。常规阶段出现在小学四五年级, 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准则变得更重要了, 朋友应该是互相支持、互相忠诚的人, 还应该彼此共享一切, 互相帮助、合作, 彼此不打架;移情阶段开始于小学五年级。儿童开始把朋友看成是有共同兴趣, 希望互相了解, 互相透露个人小秘密的人。

2. 同伴交往的性别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生对他们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 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 随年龄增长更明显。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会出现性别对立的情况, 虽说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中, 主要选择同性作为同伴,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男女生会表现出一些变化, 如表现出拘谨、腼腆等。所有这些行为特征, 都是小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

3. 同学交往中不如意情形对孩子情绪影响明显

有研究证明小学高年级不少学生的学习问题或多或少地与同伴交往状况有关。一些小学生或害怕交往, 或不善交往, 在班上缺乏可以交流的朋友, 看到其他同学下课后能找自己的好朋友聊天, 内心特别难受。或者也有学生会因为与同桌、好友发生矛盾产生负面情绪, 从而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4.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交往会出现各种负面现象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交往体现在具体的个人身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 自我中心, 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由于家长的溺爱, 就会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

(2) 不合群, 一种是学生对与人交往根本就不感兴趣或因为焦虑、担忧等原因而不能与人交朋友, 称为交往退缩, 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交往心理障碍;另一种是学生不被同伴所喜爱, 与他人交往时遭到了拒绝。

(3) 对抗, 有些高年级的孩子会提早进入青春期, 出现叛逆行为, 也有的学生是受到早期依恋的影响, 形成对抗的行为表现。

(4) 斤斤计较, 有些学生会因为一件文具而过分计较, 从而导致其他同学远离自己。

(5) 嫉妒, 对于小学生来说, 学习具有竞争性, 这往往容易使个别学生在内心产生程度不同的嫉妒心理, 尤其在女生中最明显。

(6) 随着年龄的增长, 高年级小学生的交往中会出现小团体, 小团体一旦形成就会排斥团体之外的人, 这样会造成团体成员交现哥们义气, 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价值观的发展。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对策

1.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课程

首先, 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通过同伴交往心理测量、学生自陈和教师观察来了解本校学生的交往现状和特点。然后, 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交往能力, 发现自己在同伴交往中的优势和劣势。之后, 根据学生共有的问题开设一系列课程。课程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例如, 辩论会式、演讲比赛式、圆桌会议式、头脑风暴式等。这样的课程注重的是心理辅导, 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起到促进和预防的作用。

2. 开展有助于同伴交往的团体心理辅导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同伴交往问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就是借团体力量助个人成长, 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和游戏, 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一些原则和技巧, 进而促进团体的凝聚力。有助于同伴交往的团体活动很多, 例如, 同舟共济、戴高帽、我想有个家等活动。对于拥有相同交往问题的学生, 团体辅导是最有效、最省时省力的方法。

3. 开设心理咨询, 鼓励有交往问题的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

对于在同伴交往中存在问题并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学生, 最好的方法是进行心理咨询, 了解该学生的问题出现原因和有关的影响因素, 帮助学生发泄情绪, 转变心态, 建立行为,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通常心理咨询是不主张直接给予来访者建议和指导, 但考虑到小学生的各方面心理机制还不成熟, 所以还是要适当给予学生一些具体的指导。

4.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 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经验不多, 因此常常遇到各种问题, 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

(1) 学会结交新朋友, 鼓励孩子带着真诚的微笑主动与人交往, 要相信自己是受人欢迎的, 在适当的场合表现自己让别人记住你, 同时也学会记住别人的名字, 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这样一定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

(2) 学会倾听和交谈, 越小的孩子越不会倾听, 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训练学生在交往中使用正确有效的言语, 并善于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等来辅助语言的表达。

(3) 学会赞美和感谢, 真诚、适时、适当地赞美他人不仅利人而且利己。学会感谢, 学会感恩并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 对人, 对己的身心健康也是有利的。

(4) 学会拒绝, 消除误会, 在同伴交往中, 不可能凡事都说好, 总有说不的时候。当自己有困难时, 坦白陈述自己的困难, 委婉地拒绝别人, 使自己不为难又使别人接受拒绝, 这便是要学会拒绝的技巧。如果受到别人的误解, 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消除误会。

当然, 教会学生正常交往不是仅靠学校就能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 我们还需要正确的家庭教育, 结合实际生活, 不断引导学生适应社会,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申继亮, 《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 浙江出版社, 1997

[2].汪玉红, 《小学生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 2010

[3].雷湘竹, 《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与对策》, 《教育科学论坛》, 2007

篇4:与大海的交往小学作文

一、小学教师与同事交往的心理调适

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个体化的劳动,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大部分教师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同事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能给教师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缓解心理压力。那么,如何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一)与同事交往的策略

1.平等尊重

人际交往中有一个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双方都会自发地保护自己的价值,也应该自觉地维护和尊重对方的自我价值。如果在交往中伤害了对方的自我价值,容易引发对方消极的情绪反应和对伤害者的不满乃至愤怒。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交往中一定要有平等尊重的态度。教师之间虽然学历有高低,资历有先后,年龄有大小,业绩有优劣,术业有专攻,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彼此都应该尊重对方。自认为具有优势地位的老师不能颐指气使,任意贬低其他老师,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有的老师做错了事情,可以抱着真诚的态度就事论事指出来,但不要进行人身攻击,更不可落井下石。尊重他人的人,也能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有效沟通

有些老师真诚热情,却因不善沟通而交不到朋友。因此,掌握一些有效沟通的技巧非常必要。首先,学会倾听,学会说话。倾听要专注,不要面无表情,毫无反应,或目光游移、漫不经心;表达要准确,要让对方正确理解自己的想法,不要引起误解或歧义;回应要积极,及时给予对方反馈信息,不要采取不冷不热、阴阳怪气、爱理不理等消极的回应方式。其次,把握沟通对象的特点。例如,与孤僻者交往,要主动热情,耐心细致,运用暗示法,多启发,多诱导,并善于选择话题,找到他们的兴奋点。与急躁者交往,要冷静、宽容、忍让,很多时候不妨付之一笑。最后,要注意开诚布公,当面沟通,不要背后传话,更不要搬弄是非。小学教师群体中,女性较多,她们在交往中往往考虑细致,怕得罪人,这就有可能造成一些女老师有话不敢或不愿当面讲,但不讲压在心里又不舒服,于是就在背后讲。殊不知这种背后传话既容易造成误解,又容易被人利用而演变成流言,最后导致两败俱伤。这是最使人反感和最容易失去朋友的行为之一。因此,教师要提醒自己有话当面讲,当面沟通是最及时最有效的。

3.相互学习

教师的工作相对独立,工作任务也比较繁重,彼此之间的关系多不密切,也就不容易有相互学习的愿望和机会。其实,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处,相互学习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可以主动向其他同事请教,这既是提高自己的方法,也是获得友谊的途径。例如,新教师可以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老教师可以向新教师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技术手段;不同学科的老师可以相互了解对方学科领域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另外,教师在交往中要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和道德的底线,不能一味迎合他人而放弃这些原则。对于同事违反原则的做法要有明确的态度。

(二)消除与同事交往常见的心理障碍

1.封闭心理

有些教师抱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理,对同事之间是否有真正的友情表示怀疑,因而不愿意向同事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意结交朋友,对交往缺乏愿望和兴趣,孤芳自赏,使人无法接近。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情掩盖起来。严重者,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怀有很深的戒备。要走出这一自我封闭状态,首先要调整认知,学会从积极方面看待同事关系;其次,在行动上要主动与人交往,可以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例如主动与同事打招呼,慢慢养成一种交往的习惯;另外,多参加集体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矫治孤僻的性格。

2.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扭曲、膨胀、自私的病态心理。怀有嫉妒心的人,总是对超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在言语上冷嘲热讽,在行为上打击报复。嫉妒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熟悉,和自己有相似之处却在某方面超过自己的人,例如同龄人、朋友等,因此对友谊的伤害非常大。

怎样克服嫉妒心理呢?首先,认识嫉妒的危害。嫉妒的人往往以害人为目的,以害己而告终,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嫉妒的苦,主要苦在自己。其次,将心比心,利用角色互换,从被嫉妒者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要是我处在他的位置,心中该做何感受?”多想想别人的难处和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再次,走出自我中心的泥潭,只有突破自我,才能天地宽阔。平时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看到他人的长处。另外, 充实自己的生活。一个埋头工作和学习的人,是没有时间去嫉妒别人的。嫉妒他人不如奋起直追,“嫉妒别人的机遇,不如欣赏自己的脚印。”

嫉妒者固然痛苦,而被嫉妒者也同样不安。那么,怎样对待同事的嫉妒呢?第一,要有充分的自信。被人嫉妒,并不是因为得罪了对方,而是因为超过了对方,因此,不妨把嫉妒看成是另一种方式的赞扬,千万不可被别人的嫉妒吓倒而裹足不前。第二,主动帮助嫉妒者,让他感到你的成功不是对他的威胁。不要因为成功而得意忘形,看不起其他同事,否则,你不仅会招致嫉妒,而且会引起“公愤”。第三,主动求助于嫉妒者,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一旦他感到“你也有需要我帮忙的时候”,妒火就会降温。第四,适当与嫉妒者交流感情,可以把自己的不幸、困难和付出的巨大努力告诉他,从而缩小彼此的心理距离。

3.猜疑心理

猜疑心理是由于对人际关系的不合理认识引起的,是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有这种心理的人认为人都是自私的,因而总是对别人持不信任态度。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常感到人们在议论自己,对他人言行极其敏感,因而陷入无端的痛苦与焦虑之中。要克服猜疑,首先需要有理智的头脑。当发现自己猜疑时,不要朝着有利于猜疑的方向思考,而应反问自己:为什么我要这样想?证据何在?有没有别的可能?其次,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和被猜疑者开诚布公地交流。猜疑可能是由于误解或别人挑拨离间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沟通是克服猜疑的最好办法。把你的真实想法告诉对方,其实是对他的信任,他不会因此而记恨你,反而会因此而更敬重你。另外,增强自信也能消除猜疑。有些猜疑源于不自信,不自信的人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嘲笑自己,变得神经过敏,惶恐不安。

4.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者是指只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忽视他人的看法和利益。他们在交往中,要求别人事事都得服从自己,听从自己,表现出唯我独尊,自高自大,冷淡自私,爱慕虚荣等特征。自我中心者将自我与他人、与群体隔离开来,在交往中不愿投桃报李,不愿降低自己走出“中心”,最终只能将自己封闭起来,长此以往将会变得孤独和退缩,缺少朋友。一旦出现心理困扰,也很难得到同事、朋友的劝慰,可能导致心理危机。另外,自我中心者固执己见,不善合作,还会影响其才华和能力的发挥。要走出自我中心,主要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方式强加于人。同时,学会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

二、小学教师与家长交往的心理调适

小学阶段是教师与家长交往最为密切的阶段之一,其关系如何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教师与家长有共同的目标,有合作的基础,但也有各种冲突。

(一)与家长交往的主要冲突

1.教育观念的冲突

由于教师和家长所处的角色、位置、教育素养的不同,他们在教育观念上会有很多差异。教师按社会的要求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持有一种社会取向的教育价值观;而家长主要是想把孩子培养成符合自己和家庭需要的人,是一种个人取向的教育价值观,明显带有情感色彩。这种冲突会导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态度、期望值等多方面的不同。

2.对学生期望值的冲突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群体,对学生彼此之间的长短有横向的比较,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寄予不同的期望,其期望值是现实的、理性的;家长面对的只是自己的孩子,许多家长都把全家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期望值普遍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往往超过孩子自身的条件和现实基础,带有较强的非理性。当孩子的表现满足不了家长的期望时,有些家长会责怪或怀疑老师没有能力。

3.相互期望的冲突

教师期望家长能配合自己,共同教育好学生,而家长往往期望教师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照。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对方能在孩子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教师要公平地对待全体学生,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特别关注”,而家长也不可能整天围着学校和孩子转,于是,双方的期望就会产生冲突。特别是当学生出了问题或教育无效时,教师和家长就有可能相互指责;矛盾加深时,双方会更不配合,最终受害的是学生。

(二)与家长交往的心理策略

第一,对每位家长予以尊重和平等对待。教师要尊重家长的人格,把家长看成是平等交往的对象,在家长面前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要尊重家长的教育知情权和教育处置权,主动与家长沟通。不管家长的职务、职业、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如何,都要一视同仁;对成绩好的学生的家长和成绩差的学生的家长也要平等对待,不能厚此薄彼。

第二,多进行换位思考和情感交流。如果发生冲突,教师可以设身处地从家长的角度分析一下,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家长,是不是也会这样”;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要任意嘲笑或无情打击,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脱离实际,可以善意指出或适时引导家长正确认识;适时与家长进行情感交流,例如,与家长聊聊教育孩子的不易,养育孩子的辛苦等,拉近与家长的情感距离。

第三,正确、全面地评价学生。教师与家长交往离不开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学生时要全面、客观。一个总的要求是多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所取得的成绩,让家长对孩子有信心,激发家长教育孩子的热情。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之处,不要在家长面前尽说学生的缺点,也不要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或把家长请到学校来,那样容易挫伤家长的自尊心,造成家长的逆反心理。

第四,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教师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家庭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要针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例如,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家长统一认识。对于后进生的家长,要尽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将学生的点滴进步反映给家长,激发他们对孩子的信心。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但一次不能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对于态度强势甚至“来者不善”的家长,教师要以理服人,沉着镇定,坚持原则,外柔内刚。

第五,与家长交往距离要适度。教师与家长的交往距离要适度,不要太近也不要太疏远。与某些家长距离太近,教育中就可能有失公正,也容易过多地介入学生的家庭生活;距离太远,则彼此沟通不畅,也很难达成教育共识。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1)

篇5:小水滴与大海小学作文

小水滴和大海在聊天,说着说着就说到了究竟是谁最厉害的问题上。

大海说:“我最厉害,我一个浪花就能把你给打跑了,”小水滴说:“那可不一定,”大海说:“那你就试一试吧!”大海一个浪花涌上来了,又来了一个浪花……浪花一个接着一个的涌了上来。大海想:就你那小样儿,还能打得过我?浪花依旧不停地涌上来,……如此过了好几年,结果小水滴还在,反倒是大海自己给累坏了,心想:算了吧!我还是先休息一会儿吧,小水滴又打不过我,我还较个什么劲啊!还是先玩上一会儿吧!然后大海就尽情的玩去了。过了一年、两年、三年……正当大海玩得高兴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他跟小水滴的争执,所以他就赶紧跑回去,等他跑回去了以后,却看见小水滴一滴一滴的落下来,已经形成了一个大池塘,大海一个浪花打了过去,池塘依然不动,不管大海怎么打他,池塘还是没有变化。

这时候大海才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小水滴有多小,也不能瞧不起它。

篇6:小水滴与大海小学作文

小水滴与大海是好朋友,可是好朋友有时也难免磕磕碰碰,这不,他们又为一件小事争吵起来了。

大海说:“真搞不懂,上帝干吗要你们这些小东西出现在世上?”小水滴说:“大海哥,这你可就不对了,再说,你们大海还不是我们这些小水滴组成的吗?”大海说:“你别以为你们小水滴有多么了不起,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我的`辽阔,用千仞之高,不能形容我的深度。夏禹时代,十年九涝,我却没因此而增高,商汤时代,八年七旱,我也没因缺雨而降低,我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因为水增多减少而或进或退,你要说这还不算,那食盐是谁给的?我给的;海螺谁给的?我给的;还有好多种药材、好多宝藏谁给的?我给的。还有好多好多,跟你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可你呢?你们小水滴一点用也没有。”小水滴气呼呼地说:“哼,你不是说我们小水滴没有用吗?那好,伙伴们,我们走!”过了几天,大海干涸了,海里的生物因为没有水,都死了,大海里什么都没有了。大海终于明白了,离开自己的伙伴是多么的愚蠢。可是,当他后悔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篇7:河流小溪与大海小学生童话作文

可是有一天,它们三个争论起谁最厉害来。

小溪首先开口:“当然是我最厉害了,难道你没有看见吗?我的肚子饱饱的,而且有纤细的身材,还有许许多多的鱼儿在我的怀里欢快地追逐打闹、嬉戏玩水呢!”说完,还美滋滋地掀起一圈圈小水波。

“哼,你瞎叫什么?”河流不满地说,“就你的怀里有鱼,我们的怀里就没有?真是荒唐谬论,论年纪,你还要叫我哥哥呢?”

“你们通通给我住嘴!”大海生气了,掀起了一阵阵巨大的浪花,“论鱼儿,我怀里的鱼儿都比你们的多,论身体,我都比你们壮,应该我最厉害。我是大王!”

“放屁!”河流不甘心,“你那儿有什么好?咸咸的海水根本没人喝!哪像我,人们路过我身旁,都会弯下腰捧起我,喝上一口清甜清甜的水解渴。”

“我也是。”小溪附和着。

“吵什么?你那么小,水波也那么小,在你怀里的鱼儿也少得可怜。”河流和大海都奚落她。

篇8:与大海的交往小学作文

1、对学生太严厉。

严师出高徒, 这句话不假。有的老师为了教育好学生, 对学生异常的严厉。他们深信古时候人的话:棒头低下出孝子。有时为了让学生听话经常使出自己的杀手锏。有时我们老师会因为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忘记打几分格而一气之下让学生罚打十个二十个计分格。还有时会因为学生默写单词时错的多而让学生罚抄, 虽然不会是上百遍这么多, 但怎么都得让学生有个记忆, 希望他们以后能错的少一点。这些惩罚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是收到了效果, 但是我们是否真的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呢, 是否听过学生的心声呢?没有。

2、和学生太过于亲近。

曾经有位实习老师, 她的指导老师和我一个办公室。这位实习老师为了增进和学生之间的感情, 平时经常和学生玩在一起, 大家有说有笑无话不谈, 班里的女同学更是喜欢和她在一起聊天。有一次, 她的指导老师说今天下午我要出去听课, 你就帮我去上一下吧。这位实习老师很开心的接受了。可是等到上完课, 这位实习老师的脸就再也开心不起来了, 她说:真是太过分了, 一节课里他们几个男生一直不停地在吵, 根本不愿听我上课, 为什么王老师上课时就没有那么多声音呢?平时我对他们可是很好的啊, 为什么在上课时他们却一句话也不肯听呢?听到这样的事情, 我不可不想到一句话:作为一名老师, 必须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对学生太过溺爱, 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3、从不考虑自己的过错, 一味的埋怨学生。

现在的年轻人有时太急功近利, 有的年青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就想取得好成绩, 就想赶超老教师, 可事实总会事与愿违, 学生的成绩总达不到自己理想的目标, 于是他们会把责任都怪到学生身上。可事实上呢, 学生学得不好与学生本身的态度确实有关系, 但是还有一大部分原因还在于教师上课的效率和教师的经验。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了这样一件事, 说的是有一位很优秀的老师曾经为了正确的评价自己的课堂并对自己的课堂语言进行全面的认识。于是她坚持一个学期带录音机进课堂, 把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录在里面, 然后带回家自己慢慢琢磨, 并把自己觉得多余的话记下来。日积月累这位老师的课堂变得越来越高效, 而且这位老师也养成了从不在课堂上讲废话的习惯。所以当学生成绩不尽如人意时, 我们做教师的千万不要一味的埋怨学生不听话, 不懂事。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有时调皮捣蛋是他们的天性使然。有时我们也应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是不是我们在哪一个环节疏漏了?或是那个地方讲得不清楚了?更或是我讲得太深奥了?等等。

那么我们英语老师该怎样和学生相处呢?

1、首先应该树立足够的威信。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吧:教师要有威信, 假如没有威信, 师生之间不可能有正确的相互关系, 也就是少了有效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条件。威信他是一个人的精神感召力。威信的树立不是单靠体罚学生就能树立的。这包括了多方面的条件。比如教师的学识, 教师的自身修养, 教师的勇气, 教师的教学风格等等。在这么多条件中我想教师的学识和自身素养肯定是首当其冲的。俗语说: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学生都很崇拜有学识的老师, 就拿英语来说, 对于纯洁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英语老师能熟练的背出他们认为的很难的单词和很长的课文的话, 就会很崇拜你了。还有就是讲信用, 有时老师会在英语课上给表现突出的学生做出一些承诺。那么教师必须对你的承诺进行兑现, 否则学生不会信任你, 更别谈树立威信了。

2、其次是奖惩要得当。奖惩历来都是领导者必用的武器。对于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表扬或奖励。但是对于那些不用心的学生我们当然也要适当的给予惩罚了。当然适当的惩罚不等于体罚, 比如批评学生时, 我们可以不当着学生的面批评, 私下里多和他用心交流, 最后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之处, 并能加以改正。还可以让学生写写检讨反思等, 总之奖励与惩罚是在教育教学中必须的教学手段, 如果我们能把这种手段运用的恰到好处的话, 那么我们的教育肯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要真正处理好我们英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有很多的要素, 如教师的耐心, 教师和学生的谈心艺术, 教师在处理学生矛盾时是否公平公正等等。

篇9:与大海的交往小学作文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

1.同伴交往的年龄特点

依据巴格劳(Bigelow)的儿童对友谊的期望三阶段理论,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第二、三阶段,即常规阶段和移情阶段。常规阶段出现在小学四五年级,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准则变得更重要了,朋友应该是互相支持、互相忠诚的人,还应该彼此共享一切,互相帮助、合作,彼此不打架;移情阶段开始于小学五年级。儿童开始把朋友看成是有共同兴趣,希望互相了解,互相透露个人小秘密的人。

2.同伴交往的性别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他们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随年龄增长更明显。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会出现性别对立的情况,虽说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中,主要选择同性作为同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会表现出一些变化,如表现出拘谨、腼腆等。所有这些行为特征,都是小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

3.同学交往中不如意情形对孩子情绪影响明显

有研究证明小学高年级不少学生的学习问题或多或少地与同伴交往状况有关。一些小学生或害怕交往,或不善交往,在班上缺乏可以交流的朋友,看到其他同学下课后能找自己的好朋友聊天,内心特别难受。或者也有学生会因为与同桌、好友发生矛盾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4.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交往会出现各种负面现象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交往体现在具体的个人身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自我中心,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就会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

(2)不合群,一种是学生对与人交往根本就不感兴趣或因为焦虑、担忧等原因而不能与人交朋友,称为交往退缩,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交往心理障碍;另一种是学生不被同伴所喜爱,与他人交往时遭到了拒绝。

(3)对抗,有些高年级的孩子会提早进入青春期,出现叛逆行为,也有的学生是受到早期依恋的影响,形成对抗的行为表现。

(4)斤斤计较,有些学生会因为一件文具而过分计较,从而导致其他同学远离自己。

(5)嫉妒,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具有竞争性,这往往容易使个别学生在内心产生程度不同的嫉妒心理,尤其在女生中最明显。

(6)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小学生的交往中会出现小团体,小团体一旦形成就会排斥团体之外的人,这样会造成团体成员交际范围狭窄,这样的现象在男女生中都很常见,男生的团体会出现哥们义气,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价值观的发展。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对策

1.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课程

首先,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通过同伴交往心理测量、学生自陈和教师观察来了解本校学生的交往现状和特点。然后,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交往能力,发现自己在同伴交往中的优势和劣势。之后,根据学生共有的问题开设一系列课程。课程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辩论会式、演讲比赛式、圆桌会议式、头脑风暴式等。这样的课程注重的是心理辅导,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起到促进和预防的作用。

2.开展有助于同伴交往的团体心理辅导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同伴交往问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就是借团体力量助个人成长,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和游戏,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一些原则和技巧,进而促进团体的凝聚力。有助于同伴交往的团体活动很多,例如,同舟共济、戴高帽、我想有个家等活动。对于拥有相同交往问题的学生,团体辅导是最有效、最省时省力的方法。

3.开设心理咨询,鼓励有交往问题的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

对于在同伴交往中存在问题并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学生,最好的方法是进行心理咨询,了解该学生的问题出现原因和有关的影响因素,帮助学生发泄情绪,转变心态,建立行为,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通常心理咨询是不主张直接给予来访者建议和指导,但考虑到小学生的各方面心理机制还不成熟,所以还是要适当给予学生一些具体的指导。

4.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经验不多,因此常常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

(1)学会结交新朋友,鼓励孩子带着真诚的微笑主动与人交往,要相信自己是受人欢迎的,在适当的场合表现自己让别人记住你,同时也学会记住别人的名字,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样一定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

(2)学会倾听和交谈,越小的孩子越不会倾听,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训练学生在交往中使用正确有效的言语,并善于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等来辅助语言的表达。

(3)学会赞美和感谢,真诚、适时、适当地赞美他人不仅利人而且利己。学会感谢,学会感恩并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对人,对己的身心健康也是有利的。

(4)学会拒绝,消除误会,在同伴交往中,不可能凡事都说好,总有说不的时候。当自己有困难时,坦白陈述自己的困难,委婉地拒绝别人,使自己不为难又使别人接受拒绝,这便是要学会拒绝的技巧。如果受到别人的误解,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消除误会。

当然,教会学生正常交往不是仅靠学校就能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正确的家庭教育,结合实际生活,不断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申继亮,《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學的进展》,浙江出版社,1997

2.汪玉红,《小学生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2010

3.雷湘竹,《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与对策》,《教育科学论坛》,2007

4.杨海霞,《小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探析》,2009

【责编 齐秋爽】

篇10:家乡的大海小学作文

家乡的大海在夏日里最迷人了!

我常常来到这夏日的海边,脱下鞋子和袜子,让浪花来拍打我的小脚丫,凉凉的、湿湿的。这时,大海就可以帮我们解除一天的疲惫,有时大海还会送给我一些意外的礼物,如:小海星、鹦鹉螺、小鱼、小虾,小贝壳。最关键的是它们都是鲜活的哟!

风一吹,浪花会一涌而上,调皮的溅到我的身上;风一吹,大海会哗啦啦、啪啪地奏出许许多多美妙的乐曲;风一吹,大海还会变成一头狮子向我们怒吼,真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啊!

金黄色的沙滩在大海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美丽。它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就像许许多多金子和耀眼的宝石,踩上去软软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快乐的童年!

晚上,云朵变红了,远远望去,蓝湛湛的海好像和天空连起来了,非常美丽。

篇11:家乡的大海小学作文

因为我家离大海非常近,所以我每天迎着清新的海风,看着一轮红日徐徐上升,深蓝的天空被渲染成了红色,我好像身陷火海一般。海鸥在海上自由地飞翔,好像它们在比赛谁飞得高、谁飞得远……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

夏日的中午,我吃过饭,就立刻投入大海的怀抱,浸泡在海水里。突然,有一只小螃蟹调皮地咬住了我的脚,我弯下腰,把小螃蟹抓起来朝大海的深处扔去……游够了,我走到岸上,看到沙滩上有很多水生动物和贝壳被冲到了岸上,种类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有的像扇子,有的像碗碟,有的像太阳,还有的像笑脸……

篇12:家乡的大海小学作文

早晨,天老早就亮了,我和邻居到森林公园跑步,我们从森林公园跑到海边,海滩上的人特别多,瞧,大多数是老人在那儿松松筋骨,远远望去,海水甚蓝甚蓝的。我坐在礁石上看海,突然发现有很多磅蟹,我刚要扑过去,它突然不见了,我不明白,一直在那儿观察。无意中发现了另一块礁石也有磅蟹,我正想去抓,可他们又不见了,这时,邻居跑了过来,我想:这回问题有答案了。我问他:“为什么我看到磅蟹时,要过去抓时,它突然不见了?”

“因为磅蟹,一见到有人,就迅速地躲进石头缝里。”说着,他拿起一根树枝来,往礁石的洞里使劲地抠,终于挖出好多磅蟹,我们没地方放,只好把它们放走了。

篇13:与大海的交往小学作文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学会人际交往、适应学习生活,融入集体生活的基础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提出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的目标。

有鉴于此,作为学校心理老师的笔者有必要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异性同伴交往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促进他们良好交往。

一、小学高年级异性同伴交往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为笔者所在学校六年级两个班,方式为整群抽样调查,调查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时间为2014 年11月,共发放问卷88 份,回收有效卷88 份,其中,男生问卷47份,女生问卷41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分别访谈两个班八名男生与八名女生。

1.男女生有异性好朋友的状况

调查显示:在自己的好朋友中有本班异性同学的48 人,占54.55%,其中,女生23 人,占女生的56.10%;男生25 人,占男生的53.19%。在其它班级有异性同学的共47 人,占53.40%,其中,女生22 人,占女生的53.65%;男生25 人,占男生的53.19% 。男女生有异性同学的比例差不多。

他(她)成为你朋友最重要的原因选项中,共有32 人选择“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占36.36%;共有26 人选择“有我欣赏的优点”,占29.55%;有19 人选择“曾帮助或鼓励过我”,占21.59%;共有46 人选择“相处时间长了”,占52.27%;有4 人选择“父母是朋友”,占4.55%。男女生有异性同伴的比例接近,超过半数的同学与异性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友谊。

2.男女生交往的意愿度

调查显示,共有28 人赞成班上男女生做同桌,占31.82%。其中,女生11 人,占女生的26.83%,男生17 人,占男生的36.17%。。

共有18 人赞成班上组成男女生混合组一起讨论问题或参与活动,占20.45%。其中,女生10 人,占女生的24.39%;男生18 人,占男生的38.30%。

共有19 人愿意在下课后跟异性同学一起玩,占21.60%。女生9 人,占女生的21.95%;男生10 人,占男生的21.28%。

男女同学不大愿意与异性同学公开交往,女生比男生的意愿度略低。

3.男女生交往受言论影响状况

调查表明,有63 人被同学说到“某某爱你”或者“你爱某某”这类话。女生35 人,占女生的83.37%;男生28 人,占男生的59.57% 。女生被说到的人数高于男生。

对待这种情况的处理方式中,有33 人会极力否认,去澄清,占37.50%。女生16 人,占女生的39.02%;男生17 人,占男生的36.17%。有33 人觉得无所谓,随便同学怎么议论,占37.50%。女生15 人,占女生的36.59%;男生17 人,占男生的36.17%。15 人会尽量避免与某某接触交流,占17.05%。女生7 人,占女生的17.07%;男生8 人,占男生的17.02%。有18人觉得谁说自己,就向谁进行反击,占20.45%。女生10 人,占女生的24.39%;男生8 人,占男生的17.02%。

男女生对待这类言论的回应方式差异不大,回应方式不是单一,而是多样。

4.男女生集体排斥异性状况

调查显示:69.32%的学生认为自己班有一群男生排斥某个女生。排斥她的原因选项中,16.39%认为她学习成绩差;34.43%认为她有某个不良习惯;14.75%觉得不是她自身的原因,是他们为了讨好某个同学;42.62%觉得没有原因,莫名其妙;4.92%选“其它”,如认为是女生暴力或成绩太好。

70.45%的学生认为自己班有一群女生排斥某个男生。排斥他的原因选项中,50%认为是他学习成绩差;56.45%认为他有某个不良习惯;14.52%认为不是他自身的原因,是她们为了讨好某个同学;20.97%觉得没有原因,莫名其妙;6.45%选择“其它”,如认为该男生一直排斥其他女生或长得难看。

男生与女生中都有集体排斥某个异性同学的现象。排斥原因中,男生排斥某女生,不是她本人原因的居多;而女生排斥某个男生,学习成绩差及不良的习惯是主要原因。

5.男女生交往的满意度及建议

调查显示,有19.32%的同学认为目前班级男女生交往和谐,有67.05%认为一般,有11.36%认为不和谐。

在与16 位同学的访谈调查中,他们认为男女生交往最和谐的地方是一些整班参与的大型活动,班主任组织大家一起商量讨论,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任务。最不和谐的是男女生总为一些小事吵架,课间闹哄哄的,上课了不欢而散,影响上课心情。在众多建议中,排名第一的是希望男女生不要吵架,和平相处;排名第二的是相互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排名第三的是个别男女生不要太亲密,保持一定距离;排名第四的是希望老师多安排男女生一些合作的活动。

二、小学高年级异性同伴交往不和谐原因分析

小学高年级男女生之间经过多年的班级生活,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相互合作,形成一定的友谊,但男女生之间的交往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很多不和谐,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一些瓶颈,原因分析如下。

1.差异与避嫌———缺少交流

男女生由于生理不同,兴趣爱好的差异逐渐拉大。男生喜欢看军事、科技类的书籍,而女生喜欢有生动故事情节类的书籍;男生喜欢一起打篮球、玩《三国杀》等游戏卡,而女生喜欢团在一起闲谈。由于兴趣点不交集,交流也慢慢减少。

学生进入青春初期,随着生理变化,开始对异性有份敏感。班上有“某某爱某某”之类的话题出现;男女生之间的一些正常交往被同学捕风捉影,成为话柄。如讨论一道题目,或者借给对方学习用品,其他同学就会起哄他俩相好,被起哄的同学觉得尴尬,为了避嫌,尽量减少交流机会。

2.需求与满足———相互争吵

男女生虽然为了避嫌而各自为政,但他们的内心是希望有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的。特别是生长发育相对慢一点,还处于懵懂期的小男生,他们想与女生继续交往,但怕同学说闲话,就故意捣乱。这样,男生们不会怀疑,女生们对他们回击,他们感觉受到关注而内心愉悦,继续这种行为。另一些男生或女生也会加入其中,有的是劝阻,有的是帮腔,有的借机与异性同学对话,这样的争吵就成为一次小规模的异性同学交流活动,成为班级生活的调味剂,烦恼和快乐伴随其中。

3.早熟与误解——表达爱慕

希望得到同学关注和欣赏是每个人的正常心理。个别早熟的孩子进入接近异性阶段,内心有对某些优秀特质的异性有好感,愿意跟对方接近。这种小心翼翼的行动躲不过同学的眼睛,其他同学借此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为所谓的“早恋”推波助澜。在密集关注下,催化他(她)对异性的好感升温,再加上电视媒体中铺天盖地的爱情剧影响,他(她)模仿着用送节日礼物,写情书等方式向对方表白爱慕之情。这样的行动为所谓“早恋”提供证据,其他同学享受着看客的各种滋味。

4.从众与投射———集体排斥

班级成员相对固定,逐渐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追求或舆论氛围,成员间形成“从众”心理。每个同学内心都会有担心自己不被群体接受,而跟随他人排斥一个群体共同排斥的人,会使自己更容易被群体接纳。再者,青春初期的孩子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尊和自卑的矛盾心理让他们内心压抑而烦躁,就会不自觉地把对自己不满的情绪投射在某个认为不优秀的异性同学身上。表面是排斥这个同学,潜意识中却是反感自己。

三、小学高年级异性同伴交往指导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最具有可塑性的阶段,男女生的正常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双方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也有利于班集体的团结,有益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为将来的幸福人生打好地基。笔者从五个方面研究小学高年级异性同伴交往的指导策略。

1.提供深度合作交流机会

作为心理老师,不仅在自己课堂上根据学生生日或抽签号分成男女混合组,增加他们之间的互动,还要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男女生合作交流。笔者建议六年级某班开展“班级管理项目合作组”活动,每个同学申报一个班级管理岗位,班主任根据男女同学比例和能力差异等因素分成八个管理合作组,要求每个组成员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每月进行考评交流。在这样的管理和评价机制推动下,大家相互合作,自然地互动交往。在笔者建议下,学校体育节中给高年级设立了一个“双龙戏珠”项目,要求男女生在跳长绳过程中相互传递一个篮球。在接送球过程中,男女生会有手的接触。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别扭,不愿意,男生传给男生,女生传给女生,中间出现停顿。笔者结合心理辅导课,让同学观看国家领导人出访国外时入乡随俗,异性之间行贴面礼、碰鼻礼的视频,让每个同学参与“男生女生握手”的体验游戏,他们慢慢放下顾虑、放松心情、相互配合。

2.揭开“爱”的神秘面纱

人都有一份好奇心,越是遮掩,越是好奇。心理老师给高年级学生上了《走进青春期》系列辅导课程。先让同学们通过视频了解自己和异性进入青春期后的生理变化,开始很多同学看到有关生理变化的图片很害羞,心理老师引导大家坦然面对这些变化。随后上了男女生如何交往的辅导课,让男女生分组交流自己最欣赏的异性特质,进行汇总交流,大家找到双方的一些交集点,都欣赏“大方”“尊重他人”“真诚”等品性,体会到每个人都会欣赏同性或异性的一些优秀特质,大家嘴上说的“爱”和“喜欢”这类的词,其实就是“欣赏”或“好感”,而这正是我们积极上进,不断完善自我的正常心理。

3.设立伙伴协调小组

高年级同学很在意朋辈的意见,同学之间的矛盾最好由他们自己解决。笔者成立了六年级“伙伴调解员”培训班,每班推荐四位同学(两男两女)参加。推荐要求必须是本人自愿,平时乐意助人,有一定的人际协调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同学经过八次培训,在体验练习中学习有效沟通的八大要诀和八个技巧,拿到结业证书后在各自班级上岗服务。当同学之间出现矛盾不能解决,这些成员会主动来做调解,他们在调解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不仅解决了矛盾,还为全班男女生之间的交流作了示范,树立了健康的舆论导向。在这个协调组的带动下,男女生之间的矛盾逐渐减少,互动交流逐渐增加。

4.做好个体心理辅导

(1)所谓早恋学生的辅导。学生之间因为个性及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形成差异,个别学生对某个异性的好感超过了友谊的界限,他们表达好感的行为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反对,欲罢不能的情感矛盾困扰着身心,影响学业。心理老师要主动出击,帮助他们解困。例如,有个学业优秀的女生对班上一个品学兼优的男生有好感,开始是遮遮掩掩,请教题目或在节日送点小礼物,男生不拒绝也不明确表态,女孩就认为男孩接受了她的爱意。后来,女生上课恍恍惚惚,总盯着男孩发呆,给男生写纸条,其他同学不断起哄,女生的成绩明显下降。心理老师知道这个女孩来自单亲家庭,平时缺少父亲的关爱,内心对父爱有一份渴望,先找她谈话交流,肯定她的这份美好情感,同时,让她认识到急于表达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她学会等待,先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可以把写给男孩的信放在一个小盒子里,若干年后再拿出来。这个女孩接受了老师的建议。随后,心理老师找男生交流,男生承认一开始对女孩说不上喜欢,只是被女生喜欢觉得蛮有面子,但被大家一直议论又觉得挺烦的,现在不希望这样下去,却不知道怎样跟女孩说。心理老师鼓励男生在一个恰当时机跟女孩说清楚保持正常的友谊。不久,两人回到正常的友谊轨道上。

(2)被集体排斥学生的辅导。心理老师要特别关注被异性同学集体排斥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分析被同学孤立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法。例如,有个女生在五年级时转来,学习成绩较差,作业马虎拖拉,生活上不拘小节,衣服不是很整洁,课兜零乱,女生们不大喜欢跟她交往。她因为被排斥变得自卑而敏感,听到男生提到她名字,就朝他们瞪眼,嘴巴里也有一些发泄的脏话,造成恶性循环。心理老师同情她被排斥的自卑和压抑,肯定她的一些长处,同时与她客观分析被排斥的原因,重点寻找自我原因,鼓励她自我改变,给予她支持力量。后来,她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有了较大改变,在班主任和“伙伴协调组”的帮助下,女同学开始接纳她,男生们对她的排斥行为慢慢减少,她也融入到班级群体中。

5.教给交往的注意事项

男女生之间保持正常的友谊,交往要把握好分寸。心理老师在《学会保护自己隐私》辅导课上,让同学们讨论异性交往的注意事项,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心理老师总结出以下几点:异性之间交往以集体活动为主,学习或活动需要单独交往,也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不宜在幽静处单独相处;校外,也不宜单独去对方的家或单独活动;异性之间要保持一定的人际距离,不能触碰对方的隐私部位,不要你推我搡,勾肩搭背。之后,男女生交往中的不文明言行逐渐减少,男女生大方地交流互动,其他学生也不再起哄,班级生活变和谐了。

篇14:小议培养小学生的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学习生活集体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互动、沟通、交流的过程,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人格成熟。小学高年级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儿童学会人际交往、适应学习生活、融入集体生活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关系一方面能促使孩子们心情舒畅、身心愉悦,培养乐观豁达的品格,另一方面在当前乃至今后的生活中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对将来走向社会的交往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好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学会与人正确交往呢?

一是以妥协换快乐。在当今,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可以说大多数的孩子个性都很突出,如果没有群育过程,他们不会和谐相处,大多数孩子可能也不太懂得如何与人快乐交往,融洽相处。因此说,想让孩子有朋友,有快乐,作为家长就必须教会他妥协。

有这样一个小男孩,爸爸是个领导,管教比较严格,他学习成绩非常好,尤其是时事要闻方面的知识比同龄人的孩子要知道得多。但他和同龄的孩子相处格格不入,他也看不起其他同龄孩子,大部分同龄孩子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所以他感到很孤独。在一个训练营里,指导老师发现他这些情况后,有针对性提醒他,问他想要快乐吗?想要朋友吗?想和小伙伴融洽相处吗?当然,他特别想要快乐!然后老师就有意引领他和小伙伴“妥协”,放下架子,教他发现别人的长处,每天都提醒他。同时也做其他小伙伴的工作,让大家接纳他,发现他的长处。到后来几天,这个孩子不但有了朋友,还变得活跃起来,每天都和老师汇报:老师,我今天又妥协了一次……我又妥协了两次……后来他的家长和指导老师反映说,儿子回来后变化太大了,不但开朗了许多,而且也有朋友了,以前在学校,同学没有愿意和他交往的。现在他还能把同学邀请到家里来玩,一起写作业,一起做游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因为他懂得了妥协,学会了妥协,妥协了就换来了快乐。

另外,作为家长一定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在家庭的交往过程中,无论是夫妻,还是父子、母子,该妥协时一定要妥协,不能霸道,强权。这样相互有一定妥协,不但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就是最好的教孩子妥协的交往方法。任何人包括家长在内,都有犯错的时候,如果家长和孩子产生冲突了,是家长的错,那么家长一定承认,是孩子的错,孩子就承担责任。在亲子交往中,为了亲子关系的融洽,在某些非原则问题上,家长可以故意妥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有意无意的明白了妥协的作用和好处。

当然,也不能无原则的妥协,不管是孩子间还是亲子间,只要是正确的交往,适当妥协是智慧,但如果是违背原则的事情,甚至是社会道德或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即使关系再好也不能妥协。

二是正确选择交往对象。很多家长往往在这方面有误区,比如有的家长经常这样告诉孩子:“你以后一定要和班上的那些好孩子在一起玩,不要和那些坏孩子在一起玩。”大多数妈妈所谓的好孩子就是指的学习好的孩子。不允许孩子交往学习不好的孩子,可孩子呢,多数不愿意交往学习好的孩子。孩子交朋友的目的是寻找快乐。所以他交什么样的朋友,取决于他的感觉,他感觉和谁交往快乐他就和谁交往。而且十二三岁的孩子即使是家长眼中的“坏”,也“坏”不到哪去,所以作为家长没必要把孩子控制的那么严格。如果按照某些家长的逻辑,必须让孩子交往比自己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孩子自己首先就觉得不舒服,甚至没有自信。另外,学习最好的那个孩子又该和谁交朋友呢?按照家长的逻辑他不就是没有交往对象了吗?再比如,如果孩子考试是前十名,如果只能交往比他成绩好的,那后面的岂不是都不能成为朋友了?这样岂不是把孩子的朋友圈子控制的太狭小了。其次多数学习好的孩子把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他不会玩,也不幽默,那些爱玩的孩子,玩的地方也多,玩的方式方法也多,对小伙伴们有吸引力,所以孩子一般情况下是愿意和这样的孩子交往的,因为能找到快乐。我们的建议是适度,如果不是品质特别恶劣的没必要去干涉,让孩子自己做主,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心去选择。

三是引导孩子交两个以上的朋友圈子。多建不同关系的“朋友圈”,比如说,和同学有一个朋友圈子,和亲戚家的孩子们中合得来的同龄小伙伴建一个圈子,和左邻右舍或者附近小区里的小朋友们再建一个圈子……总之要保证两个以上为好,而且最好这几个圈子里的小朋友们不要相互交集。为什么呢?朋友圈子多了,回旋余地大,如果只是一个圈子,一旦在这个圈子里发生了不愉快,和某个朋友有了矛盾或摩擦,在这个圈子里找不到快乐了,不能或不想在这个圈子里玩了,这时孩子就会变得很孤独,因为他没有其他别的圈子可去。圈子多,我可以从这个圈子退出来,还有那个圈子,不孤独。孩子在退出来的那个圈子里的不愉快没人知道,有利于保护自尊心。

四是不交死党。这里所谓的死党就是对某一个朋友过于依恋,过于投入,把自己完全连接在别人身上,离开这个朋友就没着没落。这样对孩子自身很不好。

举个例子说,两个孩子是死党,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孩子准备干坏事,小一些的孩子认为这个事不好,不能去帮他,这个较大的孩子就会威胁这个小孩子,你不给我放哨,我以后就不和你玩了。小一点的孩子为了他们的“友谊”就会顺从屈服,这样当然就给他自己带来痛苦甚至犯错了。事实上,我们成年人在某种程度也是如此,朋友圈子多,不交死党,就显得灵活,不孤独。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质疑,这和所谓的诚实、忠诚是不是有矛盾,朋友之间相处就应该以心换心,全力以赴,肝胆相照,凡事有度,有规则。所以,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清这些道理,交往是需要能力的,需要用心也需要原则。

五是教会孩子和异性交往。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临近青春期,如果在这一关键期能让孩子学会与异性交往,对异性能有一些了解,解除他对异性的神秘感,那么到了青春期就能规避所谓的早恋。

在这个时期家长要教会孩子与异性交往。爸爸负责教孩子和男性交往,妈妈负责教孩子和女性交往。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还小,到了青春期再教不可以吗?那就晚了,现在教那就是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到那个时候他对你的引导就听不进去了,开始逆反了,你说东他故意说西了。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在这个时期家长和孩子一定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具体地说和异性父母要有适当的身体接触,经常的拥抱,家长们应该都能做到吧!比如,女孩子面对一些男孩子时,她就会想,这些男孩子怎么能比得上爸爸呢,爸爸多魁梧啊,在爸爸身边多安全啊!如果家长不能做到这些,孩子又有这样的需求和好奇,那他只好到外边去寻找。但是到了青春期,家长们对孩子的影响又会大打折扣,也就是说又错过了最佳教育引领时期,所以这个时期很关键很重要。

上一篇:【并购】外商股权并购与增资操作流程DOC下一篇:小学创新人才培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