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歌唱《苹果》

2024-04-14

小班歌唱《苹果》(精选13篇)

篇1:小班歌唱《苹果》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设计者姓名:水瓶请叫我小橙

活动主题:音乐歌唱活动教案《苹果》 活动班级:小班

设计意图: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幼儿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能跟随熟悉的音乐做身体动作,能用声音、动作、姿态模拟自然界的事物和生活场景。我选择了短小的歌曲《苹果》。在教学中先让幼儿熟悉歌曲、学唱歌曲、根据歌曲做动作模拟生活中摘苹果的动作,并且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仿编歌曲。在唱歌活动中让幼儿反复唱《苹果》也是根据幼儿的特点。

活动目标:

1.态度目标:幼儿愿意和老师一起参加唱歌活动,并乐在其中。

2.能力目标:幼儿学会歌曲,并能仿编歌曲。

3.认知目标:幼儿知道苹果长在树上,吃苹果对身体好。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关于苹果的图片、苹果音乐。手工:做出苹果树并有许多红苹果。

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大约5分钟左右)

一·用实物苹果,一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中这是什么?谁知道? 幼儿:水果、苹果··

师:你们谁知道苹果是生长在树上还是在土地里的? 师:对的,苹果是生长在树上的,这是图片。师:那我们要想吃树苹果的苹果要怎么办呀?

师:把苹果从树上摘下来就可以了。那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吃苹果对身体好,所以小朋友要多还苹果哦!进行部分:

二·教唱苹果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苹果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定吧!播放音乐。

师:音乐好听吗?那我们一起来学吧。我是先为你们读一遍。

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

师:跟着老师学老师的动作哦!树上许多红苹果,手指着苹果树。一个一个摘下来。将树上的苹果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做出吃苹果的动作和表情。身体健康多快乐。拍拍自己的身体棒棒棒!小朋友都真棒!

师: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唱一遍和老师做动作。小朋友唱都好棒!我们在唱一遍,我来听听谁唱的声音大。小朋友声音都挺大的。那我们在一起多唱几遍吧!待会先分小组唱然后在请唱的好的小朋友唱给我们大家听!(4分钟左右)

师:那我们现在分组唱。先女生唱一遍,男生在唱一遍。都好棒!那现在老师举起老手的这一边小朋友先唱,没举的后唱!小朋友唱的真棒!我们一起鼓鼓掌!

师:现在哪位小朋友愿意唱给我们大家听(请3.4个)对小朋友进行表扬!

三·编仿歌曲

师:小朋友苹果大家都会唱了吗?老师编了一首橘子,要不要听一听!

树上许多黄橘子,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橘子,身体健康多快乐。

小朋友想不想自己编一首水果歌?

师:编好的小朋友请举手老师。哪位小朋友把你编的水果歌唱出来。小朋友编的都好棒!结束部分:

老师之前教的动作还记得吗?小朋友要一边唱还要一边做动作哦!小朋友回家可以告诉爸爸妈妈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叫我们唱苹果,之后自己又编了一首水果歌。活动延伸:

篇2:小班歌唱《苹果》

一.设计意图:

节奏概念是模糊、抽象的,幼儿难以理解的。针对这一特点,我尝试着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入手,将音乐融入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直接感知音乐的节奏,以此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因此,特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特点,找准节奏。

2.学习用生活化的乐器“鼓”和“鼓槌”进行演奏。

3.能看指挥、听音乐、看图谱演奏打击乐器。

重点:听音乐找准节奏。

难点:用乐器按节奏进行打击演奏。

三.活动准备:

1.生活化的“鼓”“鼓槌”每人一份

2.《军队进行曲》选段

3.图谱

四.活动过程:

(一)和音乐做游戏

1.听着音乐神气的走进活动室。

师:“小朋友,刚刚的音乐好听吗?我们用身体来和音乐做游戏吧!”

2.教师带领幼儿听着音乐做动作。

3.难点前置

(1)听音乐在dom的时候走动,在tak的时候立刻停住。

(2)幼儿熟悉音乐节奏后提升难度,加上转身。

(二)认识乐器及其演奏方法

师:“刚刚我们用身体和音乐做了游戏,除了身体还能用乐器来和音乐做游戏呢!来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乐器,认识吗?”

师:“它可以怎么玩?请你们自己玩一玩”(幼儿自由的敲乐器)

1.认识dom音和tak音

师:“在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和曲子里差不多的两个声音?”

(1)幼儿边说教师边敲

小结:响一点的音和敲鼓面的声音差不多,轻一点的音和敲鼓槌的声音差不多。

师:“我们来给它们取个名字吧!”(dom)(tak)

2.分段学习乐曲《军队进行曲》选段。

3.合音乐完整演奏。

(三)分组分段演奏

1.将幼儿分为2~3组(或男女分组)。

第一组演奏第一段,第二组演奏第二段,最后一起演奏第三段。

2.交换演奏。

(四)结束退场

师:“你们想不想学一学小士兵?带上小鼓像神气的小士兵一样回教室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一看!”

五.特色体现:

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身边的物品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筷子、牛奶箱、泡沫箱等物品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我把这些工具拿来作为活动的素材,同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看清老师的动作和指挥,我采取了“单圈马蹄形”的演奏队形。难度上,为了让幼儿学会并掌握打击方法和节奏,我选择了图谱法,分段出示图谱让幼儿看图谱、看指挥逐步学习打击乐,引导幼儿拿着乐器和着音乐学习敲打出好听的节奏。

篇3:小班歌唱《苹果》

一、选择歌曲, 快乐参与

1. 适合性

小班的孩子, 在歌唱活动中基本能掌握歌曲, 但对于不理解的字词, 吐字往往不是太清楚, 因此, 我们在选择歌曲时, 要考虑到以下几点:首先, 为孩子选择的歌曲, 其歌词的内容与文字要有趣, 并易于记忆和理解;要富于爱、富于美、富于想象、富于教益, 还要适用于动作表现。其次, 选择的歌曲其曲调一般应具有的特点是:音域较狭窄;节奏较简单;旋律较平稳且以五声音阶为骨干;结构较短小工整;词曲关系较简单。

2. 感染性

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通过孩子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 让孩子去感知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从而获得最大的快乐。但是, 小班孩子的活动带有明显的情绪性, 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多种活动。如果教师一旦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没有及时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在歌唱活动中让孩子反复练习演唱, 孩子就会注意力不集中, 感到枯燥乏味, 于是出现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现象。

二、创设情境, 快乐歌唱

1. 创设游戏, 开展演唱

孩子年龄小, 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小班孩子更是如此, 一个故事、一段表演、一个游戏往往能让他们身临其境, 共同欢喜和悲伤。在歌唱活动中, 我将歌曲主要内容编成小故事或简短的儿歌讲给孩子听, 让他们从小故事或儿歌中理解歌唱活动的内容。这样, 他们就能够在强烈兴趣的支配下, 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2. 多种形式, 掌握技能

快乐的孩子爱唱歌。在孩子快乐歌唱的同时, 我们应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孩子的歌唱能力。包括帮助孩子体验美好自然的声音;帮助孩子获得咬字、吐字的正确方法;帮助孩子初步感受歌曲节奏特点, 初步体验气息与歌唱的情感表达等等。

我们可以在活动中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 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学会学习。培养孩子倾听是让孩子们发出好听声音的一种方法。孩子学唱时, 我先给孩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听一听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 让孩子们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并尝试表现。同时也可以通过玩节奏游戏, 来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

三、提供空间, 快乐创新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声音”。所以, 教师首先要引导孩子独立地思考, 大胆地创新, 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 都留有孩子探索创编的余地, 例如, 改编歌词, 根据歌曲创编动作, 用不同的形式、感情、速度演唱歌曲等等,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

1. 动作创编

边唱、边跳是孩子的特点, 他们不但用歌声来表达感情, 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如果歌词是很具体的, 并易于用动作表现, 就让孩子根据已有经验做出一些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例如, 歌曲《小鸭小鸡》, 孩子们用动作将小鸡小鸭可爱的形象表现出来, 充满童趣, 充满创意。

2. 歌词改编

让孩子给熟悉的歌曲改编部分歌词, 提高孩子唱歌的兴趣, 这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例如, 《我爱我的小动物》这首歌, 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 我请孩子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 它们是怎么叫的?孩子们兴致很高, 将自己知道的小动物都创编到歌曲中。孩子们在自己创编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了快乐, 同时也对此类活动乐此不疲。

童年是美好的, 属于孩子的歌是令人陶醉的。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爱唱歌的孩子很快乐!愿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能快乐歌唱。

注:此文系张家港市“十二五”立项规划课题《电子白板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成果。

摘要:唱歌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 每个孩子都喜欢唱歌, 尤其是快乐的孩子更爱唱歌。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我觉得开展歌唱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歌曲, 让孩子快乐参与;创设愉悦的情境, 让孩子快乐歌唱;提供足够的空间, 让孩子快乐创新。

篇4:小班歌唱活动:两只小鸟

两只小鸟

美国儿童游戏

林大春 改编

(备注:伴奏时,在“丁丁飞走了”和“东东飞走了”两句中分别加入装饰音,以增加趣味,更加形象地表示小鸟不见了。)

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美国童谣,歌词内容简短易懂,描述了丁丁和东东在树上,飞走又飞回的过程。歌曲旋律进行呈音阶式阶进,琅琅上口,音域只有六度,适合小班幼儿的音域。第一和第二乐句均有附点音符,小班幼儿较难唱准。

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已有集体生活经验,和同伴之间也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愿意和好朋友拥抱亲近、一起活动。歌曲中的“两只小鸟”就像两个好朋友在一起,表现了同伴间的亲密友好,能引起小班幼儿的共鸣。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1—4小节,双手各持一只小鸟纸偶随音乐,左右摇动。

5—6小节,右手持小鸟,上下摆动。

7—8小节,左手持小鸟,上下摆动。

9—10小节,将右手小鸟藏到身后。

11—12小节,将左手小鸟藏到身后。

13—14小节,右手所持小鸟从身后回到胸前。

15—16小节,左手所持小鸟从身后回到胸前。

尾声的4小节,两只小鸟相对,随音乐靠近,以示拥抱。

(备注:演唱时,要根据歌词内容演示相应颜色的小鸟。)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欢快,学会倾听前奏、尾声,尝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根据纸偶和课件的演示记忆歌词内容,并能运用手指进行相应的表演。

3.愿意和同伴拥抱,体验小鸟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两只小鸟》、电脑、投影仪、钢琴;

2.3对小鸟平面指偶: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黑色和白色;

3.KT板制作的树模型一个,立体纸偶1对:丁丁和东东;

4.场地布置:幼儿椅子摆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一、观看三对小鸟表演节目,熟悉歌词和旋律

师:“今天我们到这里来观看表演,开心吗?节目就要开始啦,请大家掌声欢迎。”

1.教师演示小鸟指偶(红红和绿绿),进行演唱。

师:“第一个节目:两只小鸟。表演者:红红和绿绿。”

2.教师演示小鸟指偶(黄黄和紫紫),进行演唱。

师:“第二个节目:两只小鸟。表演者:黄黄和紫紫。”

3.教师演示小鸟指偶(黑黑和白白),引导幼儿猜出小鸟名字之后,进行演唱。

师:“第三个节目:两只小鸟。表演者是谁呢?”

“为什么说是黑黑和白白呢?”

(评析: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易受情境感染。小指偶的表演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边运用指偶边演唱时,教师的眼神、体态语和歌声相融合,不仅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表演氛围,还引起幼儿对两只小鸟的倾听和关注,帮助幼儿感受了乐曲的旋律,理解了歌词的内容。“黑黑和白白”名字的猜测,既引起幼儿对小鸟名字的关注,又让幼儿通过推理,判断出小鸟的名字。)

二、观看课件,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重点感受附点音符。

1.完整观看课件。

师:“这两只小鸟叫什么名字呢?我们认真看,仔细听。”

观看课件的前半部分,并学念第一、二句歌词。

师:“仔细听听小鸟究竟叫什么名字呢?谁会念出来?”

观看课件的后半部分,了解丁丁和东东飞走飞回的先后顺序。

师:“谁先飞走的?然后谁也飞走啦?”

“谁先回来的?然后谁又跟着回来了?”

观察课件的最后画面,感受好朋友之间的相亲相爱。

师:“丁丁和东东飞回来之后,他们做什么了?”“爱心表示什么意思呢?”

(评析:观看动画片是幼儿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教学课件形象地展示了丁丁和东东飞走飞回的过程,清脆的童声演唱和课件画面紧紧吻合,这是帮助幼儿欣赏作品的有效途径。当幼儿第一次猜错小鸟的名字时,教师没有直接反驳幼儿,而是重新播放了第一、二乐句,让幼儿在自己的倾听中寻找正确答案。课件中的丁丁和东东在歌曲尾声部分相互拥抱,画面中还显现着一闪一闪的爱心,这些都给予幼儿明显的暗示,促使他们也相互拥抱,感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增加了歌唱活动的趣味性,激发了好朋友之间的情感表达。)

2.玩手指游戏,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用歌唱的方式,唤回丁丁和东东。

师:“动画片放完了。还想见到丁丁和东东吗?”

“他们听到我们的歌声就回来啦,回来吧,丁丁,回来吧,东东。”

(2)教师演示小鸟指偶(粉红和淡蓝),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用大拇指及其他手指当小鸟,演唱歌曲二至三遍。

(评析:小班幼儿大多不愿开口唱歌,教师用丁丁和东东的角色唤起幼儿演唱的兴趣,并用手指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唱,在唱中玩,减轻了幼儿唱歌的负担,让幼儿在乐此不疲的游戏中掌握了歌曲。)

活动延伸:

1.制作指偶、头饰放入音乐角,供幼儿区域游戏时自选表演。

2.可运用沙锤、碰铃等乐器边演唱边演奏。

3.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姓名加入歌曲,如:“他叫兵兵,她叫芳芳”,初步培养幼儿改编歌词、创新演唱的意识。

篇5:小班歌唱:藏起来

第一拍“我”字点到小动物,第三拍“藏”字把小动物藏到后面,第五拍右手左右摆动。第九拍“现”字点到小动物,第十一拍“要”字把小动物拿出来,第十三拍至结束做小猫胡子的动作或小狗耳朵的动作。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歌曲中“藏起来”的神秘和“被找到”的快乐,初步学唱歌曲。

2.尝试将“藏起来和出现”用动作表现,在音乐中动作与歌曲的匹配。

3.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在被同伴藏起来和找出来感受歌曲中捉迷藏的有趣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使用的立体教具(小树林背景和小动物)

2.幼儿游戏的操作材料:玩具指偶、纱巾、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感受躲藏游戏的神秘感和乐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捉迷藏吧!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轻轻地躲起来,我来找一找。

2。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小动物躲猫猫的乐趣。

(1)运用图片演示,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教师:公园里有一些小动物也想和我玩捉迷藏的游戏,有哪些小动物?让我们和她们打个招呼吧。

(2)教师用道具范唱歌曲一遍。

教师: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看一看,我是怎么和小动物玩游戏的?

教师:我唱到哪一句到时候把小动物藏起来了?(强调动作)

教师:唱到哪一句的时候把小动物找出来了?

(3)再次完整欣赏歌曲,感受小动物躲猫猫的乐趣。

动作1:“我把藏起来”,教师将小动物躲藏到小树后面;

动作2:“现在要出现了”,小动物们被找出来了,放在小树前面;

(4)运用手偶游戏让幼儿边唱边游戏。

教师:手指上的小动物可以把它们怎么藏起来?

教师重点强调藏起来的唱点和小动物出现的唱点。

3.玩唱歌曲,在游戏情境中自然开口唱

(1)出示纱巾玩游戏

教师:有个新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玩,你们看看(出示纱巾)

教师:纱巾可以和我们怎么玩捉迷藏游戏呢?

(2)幼儿带上头饰分别扮演小猫和心狗,在座位上先把自己藏起来玩唱游戏:

(3)幼儿俩俩结伴玩纱巾捉迷藏游戏,在游戏中乐于唱歌。

4.结束活动

篇6:小班歌唱教案

1、激发对大自然、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初步学习演唱歌曲《春天》,能边唱边按歌词内容做动作。

2、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知道唱完后保持花的造型不动。

活动准备:

1、自制挂图(根据歌词内容设计)。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天),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教师适时引导。

(3)教师小结:春天里有柳树发芽、五颜六色的花朵、青青的小草等现象。

2、出示挂图,示范演唱歌曲《春天》并学习歌词。

(1)教师演唱歌曲,请幼儿仔细倾听,提问引导幼儿:你听到了什么?

(2)教师有意识地提示幼儿用歌曲里的语言回答,初步了解歌词内容。

(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内容,教师用歌曲里的语言帮助幼儿梳理画面内容。

3、师幼共同学习歌曲《春天》。

(1)教师用较慢的速度演唱歌曲,边唱边在图片上指引出歌词内容,帮助幼儿记忆。

(2)通过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并运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运用小组演唱,男女分组演唱,个人演唱的形式学习歌曲,知道唱完后保持花的造型。

(4)幼儿配合动作完整演唱歌曲。

4、创编部分歌词内容并能演唱。

(1)教师逐句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2)带领幼儿梳理所有动作,并放慢速度边唱边将幼儿编的动作完整做一遍。

活动延伸:

篇7:小班歌唱活动《快乐小鸭》

小班歌唱活动《快乐小鸭》

执教:马灵娇

时间:2013.1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欢快、幽默的歌曲性质、特点。

2、通过情景、手指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表现歌曲。

3、尝试学习左、右手互动的手指游戏,并注意其和谐的手指韵律。活动准备:歌曲《快乐小鸭》、小鸭手偶两个、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

1、通过做律动,吸引幼儿注意力,为后面的表现歌曲做动作铺垫。

—教师自编律动,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导幼儿跟随教师做简单的律动动作。

—注意律动的动作都是由小到大,逐渐递增。

2、通过故事《快乐的小鸭子》导入主题。教师讲述故事A段。引导幼儿倾听旋律。

—师:两只小动物约好了到山坡上去玩。来到山坡上,他们听到了好听的声音。

—提问:这是谁的声音? 到底是谁的声音?

—钢琴右手旋律较轻进入,幼儿聆听2次。

3、通过故事B段,教师演唱旋律,幼儿再次感受、熟悉旋律。

—教师讲述故事B段

—钢琴旋律进入,教师以“啦”为音,演唱歌曲。—提问:这是谁的声音?

4、通过教师完整演唱,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第一遍。—提问:猜猜是谁的声音?

5、通过教师的表演唱,幼儿再次完整欣赏歌曲,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提问:这一次,你听到的是谁的声音?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简单的图案。

6、通过教师再次的演唱,引导幼儿得出是小鸭子的声音。—教师伴随琴声表演唱。—幼儿讨论到底是谁的声音。

—教师结合故事做眺望动作,待大部分幼儿得出是小鸭子的声音时教师总结、肯定幼儿的讨论结果。

7、通过教师的表演唱和描画小鸭轮廓,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熟悉和把小鸭子的形象视觉化。

—提问:小鸭子在做什么?

8、通过游戏,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伴随歌曲带领幼儿做手上律动。

—师:小朋友们,把小手手拿出来,我们一起来做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做手上律动2遍。

—第3、4、5遍教师伴随歌曲跟幼儿做说悄悄话上的互动。—第6遍教师和助教配合共同找幼儿玩说悄悄话的游戏。(2)通过出示手偶,引导幼儿伴随音乐用肢体模仿鸭子走路的动作。

—师:小鸭子要去找它的好朋友去玩,小鸭子走路是怎样的? —师幼共同模仿鸭子走路的动作。

篇8:小班歌唱《苹果》

一开场游戏, 高调而不奢华——新颖别致教具与模仿

1. 教具引趣

一般新歌教唱的重点需要幼儿通过注意倾听教师的范唱, 倾听和理解教师对歌词内容的讲解, 努力地记住和再现歌词及曲调, 注意调控自己的歌声和相关表演。因此, 即便在本身就与游戏相伴的歌曲教学设计上, 教师一般也都习惯于在新歌学会之后再将游戏的内容累加上去。而在《小鸡小鸭和小鹅》这一教唱活动导入时, 教师使用了新颖别致的教具——漂亮的草地背景图、生动形象而且便于取放的纸杯小动物插件瞬间便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与此同时, 教师还用充满神秘色彩的导入语, 立刻把幼儿带入了小动物的世界, 用拟人的方式鼓励幼儿以小动物的叫声和它们打招呼, 教师充分抓住了小班幼儿爱模仿这一年龄特点, 在满足他们模仿需求的基础上大大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动作促记

小班幼儿年龄小, 兴趣易转移, 情绪不稳定, 如果让幼儿随教师反复学唱, 势必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对学唱活动失去兴趣。因此, 幼儿学唱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考虑运用动静结合的原则, 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歌词, 也就是声势助唱。声势即身体动作, 是在无音乐、无伴奏的情况下, 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达出来。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边唱边做出小动物的动作, 在提升他们歌唱兴趣的同时, 帮助他们快速理解、记住歌词。

二中场游戏, 平常而不平庸——传统民间游戏与吃字

1. 游戏助学

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是歌唱教学的新尝试, 它将教学与游戏的优点有机地整合, 发挥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自主性, 让他们积极主动、活泼地学习。采取游戏化的形式进行小班歌唱教学活动, 能让枯燥乏味的歌曲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捉迷藏这一普通而传统的民间游戏, 一直为幼儿所熟悉和喜爱。幼儿在与动物捉迷藏的游戏中学唱歌曲, 新奇而不乏味, 在不知不觉中快速掌握了新歌, 游戏在此的魅力尽展无疑。

2. 吃字留趣

吃字演唱是奥尔夫音乐活动中特有的一种演唱形式, 在演唱中对个别歌词进行留白, 或以动作或以乐器代替, 能让单调反复的演唱变得生动有趣。活动中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以动物捉迷藏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吃字”演唱的方法, 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新的演唱形式。

三终场游戏, 简约而不简单——动物传歌情境与接唱

1. 情境助唱

情境是一种很自然的教学方式, 特别是在歌唱教学中, 结合情境可以很快让幼儿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体验这个过程, 理解其内涵。在《小鸡小鸭和小鹅》这一教唱活动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小鸡、小鸭和小鹅的挂饰, 同时也创设了一定的情境, 使幼儿在浓厚的表演兴趣中理解歌词、掌握歌词、大胆歌唱, 让幼儿在情境中从“境”中感知“形”, 从“形”中感受“乐”, 从“乐”中产生“情”, 以情感为突破口, 激发幼儿一边游戏一边歌唱的兴趣。

2. 传歌亮彩

看似简单的接唱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不仅要求幼儿之间配合默契, 还要求他们在歌唱中必须非常专注、投入。教师在此环节中扮演小鹅, 融入幼儿之中, 拉近了与幼儿间的距离。同时以小鹅的身份介绍新的游戏——传歌, 并以此引出游戏规则, 幼儿在乐意接受的同时也快速理解了游戏规则。

篇9:小班歌唱活动:王老先生有块地

《王老先生有块地》是一首非常熟悉的童谣歌曲,旋律简单且多重复,歌词有趣宜于幼儿记忆,特别是歌曲每一句的后半句都重复演唱“咿呀咿呀哟”更是深受幼儿的喜爱。小班幼儿歌唱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喜爱歌唱活动,同时愿意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部分歌词,基于此教学目的设计了该活动。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王老先生有块地》,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图谱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3.在创编歌词和演唱中感受歌曲所带来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根据歌词内容制作的音乐图谱。

2.各种小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故事讲述形式,引出内容

教师:有一位王老先生特别爱唱歌,只要一高兴就喜欢唱“咿呀咿呀哟”,他有一块地,开心极了,大声地唱着“咿呀咿呀哟”,(同时用耸肩动作表现)他在地里养了一群小鸡,高兴地唱着“咿呀咿呀哟”。( 同时用耸肩动作表现)你们听,他真的唱起来了。

(二)引导幼儿辨识、学唱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该乐句

1. 教师清唱歌曲,在唱到“咿呀咿呀哟”时,继续用耸肩动作表现。

教师:王老先生一高兴就爱干什么?

幼儿:爱唱歌。

教师:唱的什么呀?你来学一学。

幼儿:咿呀咿呀哟。

教师:王老先生不仅爱唱歌,还会边唱边跳呢,他怎么跳的?我们来学一学。(幼儿模仿时教师单手演奏乐句)

教师:王老先生还会唱着歌做什么动作?

幼儿:还会摆摆手。

幼儿:还会扭扭屁股……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带领大家一起做,同时单手演奏这一句)

2. 教师演唱歌曲并逐句出示图谱,让幼儿辨识其中反复出现的乐句。

教师:王老先生又要唱歌了,这一次你们听到“咿呀咿呀哟”的时候,就和他一起唱。(钢琴单手演奏乐曲)

教师:呵,这个“咿呀咿呀哟”有点调皮,它就藏在这幅图里,有时会出来和我们打招呼,有时我们等它好久都不出来。它藏在哪呢?

3. 幼儿借助图谱寻找并表现反复出现的乐句。

教师:你觉得“咿呀咿呀哟”藏在这幅图的哪里?(请幼儿上来指图谱)

(幼儿寻找,教师用演唱的方法带领幼儿确认是否正确,同时钢琴演奏乐句)

(三)幼儿与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1. 教师:小朋友真聪明,已经把王老先生在高兴的时候唱的那句“咿呀咿呀哟”全部找到了。现在王老先生想请你们跟他一起唱“咿呀咿呀哟”好吗?(幼儿在演唱到“咿呀咿呀哟”时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

2. 教师指导幼儿用较轻的声音演唱“叽叽叽”部分。

教师:小鸡在演唱时发出的声音是重重的,还是轻轻的?

幼儿:是轻轻的。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用轻轻的声音演唱小鸡唱歌的部分。

教师:小鸡在唱歌时有时快有时慢,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是慢的,什么时候是快的吗?(根据图谱中符号大小的不同、间隔距离的疏密,指导幼儿分别用快慢不同的节奏演唱)

幼儿看着图谱演唱。

(四)创编新的歌词,体验不同歌词演唱的快乐

教师:王老先生不仅在地里养了鸡,你们瞧,他还养了什么?(出示小鸭图)

幼儿随节奏念白“他在地里养小鸭” 。

教师:小鸭怎么叫?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幼儿随节奏来念“嘎嘎嘎”。

幼儿跟随琴声演唱。

教师:小朋友们帮王老先生想想,他在田边还可以养什么小动物?我们一起来唱唱试一试。

活动点评

篇10:小班歌唱教案《小猫钓鱼》

活动目标:

1、在图片的帮助下,理解、掌握歌词;

2、学习用自然、愉快的歌声演唱歌曲;

3、体验小猫钓到大鱼后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大鱼(与幼儿人数相等)、故事图片10张

活动过程:

一、音乐问好导入,游戏引出小猫爱吃鱼

(1)小朋友们好,李老师你好!(客人老师好)

(2)游戏《我爱我的小动物》(一次唱出小狗、小鸭、小猫)

(3)小猫在在干什么呢?听,歌表演《咪咪小花猫》

二、故事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歌词内容

(1)小花猫除了会抓老鼠爱吃老鼠,它还喜欢吃什么呀?(鱼)

(2)是的,还喜欢吃鱼,所以它跟着妈妈去钓鱼了,这就是《小猫钓鱼的故事》,听过吗?

(3)逐一出示图片,复述故事情节,掌握歌词内容:一只小猫去钓鱼,蝴蝶蝴蝶飞来了,蜻蜓蜻蜓飞来了,抓也没抓到,鱼也没钓到。一只小猫去钓鱼,蝴蝶蝴蝶飞来了,蜻蜓蜻蜓飞来了,抓也不去抓,钓到大鱼啦!

(4)师幼共同复述歌曲内容

三、学习歌曲《小猫钓鱼》

(1)老师还会把《小猫钓鱼》的事情唱出来呢,一起来听一听

(2)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3)唱的声音不响亮钓到的鱼不大,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唱一唱

(4)哇,钓到大鱼啦(幼儿一起拿一条大鱼)开心吗?赶紧把我们钓到的大鱼给还有的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四、放松游戏:拿着大鱼走到外面去

安安全全玩滑梯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2.帮助幼儿懂得用不正确方法玩滑梯易造成伤害。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活动准备:

1.小兔、小狗胸饰若干,照相机。2.编排情境表演。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兔妈妈:“今天天气真好,小兔,妈妈带你们出去玩。看,那是谁?(小狗)他们在干什么?(滑滑梯)” 2.观看情境表演,向幼儿介绍滑梯及其玩法。(1)狗妈妈是怎样教小狗玩滑梯的?为什么要这样玩?(2)人多的时候应该怎样玩滑梯?小结:玩滑梯人多时要先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拥挤推拉。从楼梯这边上去两手扶好了,一层层地往上爬。眼睛看好楼梯,爬到顶,坐稳后,两手扶着滑梯两边,两条腿并拢,再滑下来。如果不这样好好玩滑梯,做不正确的动作,就会发生危险。

3.幼儿练习玩滑梯,教师指导幼儿按正确的方法玩滑梯。(1)兔妈妈:“刚才我们看了小狗滑滑梯,你们会不会象它们那样玩?”(2)兔妈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再玩一遍?这次,你们玩的时候,妈妈给你们每个拍张照,看谁滑的好。”(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动作,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活动建议:

1.此活动宜安排在开学初进行,让幼儿一开始就掌握玩滑梯的正确方法。2.日常生活中幼儿玩大型运动器具时一定要有成人保护,引导幼儿正确地玩各种运动器械,逐步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活动区活动:

1.用在此活动中拍摄的幼儿相片布置成“我会玩游戏”角,对所用正确方法玩大型运动器械的幼儿的在其相片周围贴五角星。

篇11:小班歌唱活动《数豆豆》教案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游戏玩法建议:

1、游戏:“点豆豆”。在初步熟悉歌曲内容之后,带幼儿完整跟唱歌曲时,教师可以和小朋友一起伸出食指,从第一个幼儿开始随着音乐节拍边唱歌边一个一个点小朋友,歌曲唱到最后一句,“装进我的小裤兜”,老师张开手臂“装”小朋友,大家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再以此请个别小朋友“点豆豆”。

2、游戏:“豆豆钻兜兜”

请两名配班教师手拉手搭成小桥的样子变一个“大兜兜”,老师也变成“豆豆”和所有‘‘小豆豆们”拉着衣服变成“一长串豆豆”,大家一起边唱歌边用小脚—下—下踏着节拍从“大兜兜”下面钻过,唱玩歌曲最后一句,两名配班老师放下手“装豆豆”,数数一共装了几个“豆豆”。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1--2小节,伸出右手食指,随音乐节奏做“数”的动作。3-4小节,两手相对做“圆”的动作。

5-6小节,第五小节做“数”的动作,第六小节双手摊开。

7-8小节,两手随音乐节奏做“装进裤兜”的动作。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掌握乐曲节拍,能够边用手打节拍边学习演唱歌曲。

2、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变游戏边学唱和巩固歌曲,通过观察玩游戏的方法,分辨游戏所蕴含的规则。

3、在游戏过程中尝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合怍游戏,初步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数豆豆

(l)教师出示一个浅浅的盘子,里面有若干颜色鲜亮,大小适中的豆豆,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些豆豆,描述豆豆的样子(教师可提示:“圆溜溜”的),教师事先告诉幼儿,这些豆豆是和小朋友玩游戏的,不是吃的,做完游戏了老师再给小朋友一些干净的豆豆吃。

(2)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和豆豆玩游戏的,教师伸出食指,—下—下“点豆豆”,同时完整地清唱歌曲一遍:“一、二、三、四,数豆豆,豆儿豆儿圆溜溜,五、六、七、八,哎呦呦,装进我的小裤兜。”唱完歌曲,教师将几个豆豆放进裤兜,问小朋友:“豆豆装到哪里了?„‘装了几个豆豆?”小朋友猜一猜。教师从裤兜里拿出豆豆,放在透明袋子里,和小朋友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

2、学唱歌曲

(1)教师提问:“老师刚才是怎么数豆豆的?”和幼儿一起回忆、熟悉歌词。教师用动作带幼儿 说一遍歌词,然后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边唱歌曲边“点豆豆”,“猜豆豆”(2)请个别小朋友到前面来“和豆豆玩游戏”,大家一起唱歌,唱完歌曲这名小朋友装几个豆豆放进自己的裤兜,其他小朋友猜一猜他装了几个豆豆。再请他从裤兜里拿出豆豆放在透明袋子里,小朋友一起数数他装了几个豆豆。

3、跟钢琴伴奏唱歌、玩一占、豆豆”游戏

(1)小朋友们变变变,变成各种各样的豆豆,做出不同的豆豆造型,说说自己是什么样的豆豆,老师变成一个大兜兜,大家来玩一个“点豆豆”的游戏。教师走到幼儿面前,和小朋友一起伸出食指,从第一个幼儿开始随着音乐节拍边唱歌边一个一个点小朋友,歌曲唱到最后一句,“装进我的小裤兜”,老师张开手臂“装”小朋友,大家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

(2)接下来请一名幼儿在圈内一下一下“点豆豆”(点小朋友),“装豆豆”(双臂张开抱小朋友),“数豆豆”(数一数“装”了几个小朋友),接下来再由这名小朋友请下一个小朋友继续游戏,依次进行3-4名幼儿。

4、游戏:“豆豆钻兜兜”

(1)请两名配班教师手拉手搭成小桥的样子变一个“大兜兜”,老师也变成“豆豆”和所有“小豆豆们”拉着衣服变成“一长串豆豆”,大家一起边唱歇边用小脚—下—下踏着节拍从“大兜兜”下面钻过,唱玩歌曲最后一句,两名配班老师放下手“装豆豆”,数数一共装了几个“豆豆”。

(2)请客人老师当“大兜兜”,所有小朋友和客人老师一起唱歌玩游戏

5、结束活动:跳个“豆豆舞”

播放歌曲音乐,客人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边唱歌边跳“豆豆舞”,结束活动。

篇12:蚂蚁搬豆(歌唱)小班教案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努力唱准附点节奏。2.理解歌词内容,明白团结力量大的道理。3.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观察蚂蚁的活动。物质准备:蚂蚁头饰。环境创设:积木搭建的洞口。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艺术·蚂蚁搬豆》。活动指导:

一、出示教育挂图,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戴上头饰,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引导语:图中有谁?它在做什么?后来它用什么办法搬走了豆子? 2.教师表演“蚂蚁搬豆”。边表演边哼唱歌曲。并提问:小小蚂蚁在哪里看见什么?它是怎么做的?后来小小蚂蚁想出了什么办法? 3.教师用歌词进行总结。

二、感受歌曲的节奏与旋律,重点感受附点节奏 1.幼儿跟随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歌词。2.重点引导幼儿感受附点节奏。

引导语:小朋友认真听听,“用力”搬的时候歌曲的节奏有什么变化? 3.教师伴奏,幼儿随乐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三、教师范唱,幼儿感受与学习1.教师完整范唱。幼儿欣赏。

2.教师带领幼儿演唱歌曲,教师可用动作提示幼儿唱清楚歌词与节奏。

四、游戏与表演

1.启发幼儿创编小蚂蚁“用力搬”“着急”“想办法”“一齐抬”等动作与神态。

篇13:谈小班歌唱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歌唱内容的选择

现在流行歌曲广泛地被人们传唱,大点的孩子们耳濡目染,很快就学会了,年龄小的孩子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作为教育者,我们经常说“兴趣就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但我要说“在歌曲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兴趣,更要从幼儿的生理特点出发,考虑到歌曲是否适合该年龄段的幼儿演唱”。我们的教材上也有许多优秀歌曲,但有的歌词太陈旧,有的不能被幼儿理解,那什么样的歌曲适合小班幼儿演唱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参考:

1.歌曲旋律要优美,音域以中央c开始的一个八度为宜,不能过宽,否则会损伤孩子稚嫩的声带;

2.歌曲节拍要以两拍子和四拍子为主,节奏型要单一,尽量少出现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等;

3.歌词内容要健康,有童趣,便于幼儿理解,而且不宜太长,以四到六句为宜。

二、教师的范唱

小班幼儿还不具备识谱的能力,因此幼兒需要依靠听唱来初步感知音乐、熟悉歌词,在我进行小班歌唱教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对孩子来说,老师清唱比边弹边唱更有效果。总结原因如下:

1.幼儿第一次欣赏歌曲,需要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传统边弹边唱时的钢琴伴奏会干扰幼儿对歌曲和歌词的理解,影响倾听效果,如果教师清唱,幼儿能够清晰的听清歌曲,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歌词内容。

2.歌唱活动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在听唱过程中幼儿也需要和老师进行情感的交流,清唱可以使教师面对幼儿演唱,教师可以把唱歌的技巧、歌曲表达的感情以亲切的态度充分表达出来,以感染幼儿,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发展幼儿积极丰富的情感。

3.现在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涵盖的内容已相当丰富,更突出了教育的游戏性、综合性等特点,老师在组织活动时,

经常要带着幼儿边游戏边唱歌,如果教师能够自如的清唱,那么组织这些活动时,就能游刃有余了。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幼儿一句一句的按老师要求学唱,轻重缓急全听老师的,只要能完整、连贯、有表情的演唱,教师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幼儿对歌曲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表现。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情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在歌唱活动中,我特别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寓教于乐,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自然的感受美,自然的模仿和学习。组织《小羊过生日》活动时,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小羊过生日”的场景,一边播放歌曲一边让幼儿回忆自己过生日时的情景:心情会怎样,要准备什么东西,别人会对自己说什么好听的话等等,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歌曲欢快的演唱情绪,也初步了解了歌曲中的歌词内容,为下一步的学唱奠定了基础。

2.多种形式,训练节奏。

歌曲是通过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多种特性组成的,而节奏又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可以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歌唱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归纳了一下小班歌曲中出现的几个节奏型:①xx xx |x x ||;②xx xx |xx x ||;③x .x |x .x ||;④x x . |x x . ||;⑤xo |xo ||;⑥x— |x— ||。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

(1)运用儿歌训练歌曲节奏

儿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歌曲,是我经常选用的方法。在出现一个新的节奏前,我会为歌曲节奏配上一个儿歌,使幼儿通过朗读儿歌掌握节奏。

节奏型1、2是小班歌曲中出现频繁的一个节奏,比较简单,我除了将幼儿学过的儿歌《小红帽》、《老师妈妈亲又亲》等配上这两种节奏型外,还自编了问答式的儿歌让幼儿练习,如:(师)小狗 小狗 |怎样 叫 ||(幼)小狗 小狗 |汪汪 叫 ||,(师)小朋 友呀 |你 好 ||(幼)徐老 师呀 |你 好 ||等等。

节奏型3中的附点音符,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很难理解音的长短变化。于是我将幼儿熟悉的《拔萝卜》故事进行适当改编,并配到这个节奏中:拔 .萝卜 |拔 .萝卜 |老 .奶奶 |拔 .不动 |老 .爷爷 |拔 .不动 |拔 .呀 |拔 .呀 |拔 .不动 ||,让幼儿体验“拔”要用力,所以念的要长一些,有了故事内容的支撑,幼儿很快的理解并掌握了这个节奏。

节奏型4中的切分音符也是小班幼儿较难掌握的,为此,我选择了幼儿玩作客游戏时“按门铃”的声音,并自编了儿歌:丁冬 .|丁冬 .|是谁 呀|丁冬 .|丁冬 .| 是我 呀||,幼儿边游戏边饶有兴趣的朗读,不知不觉的掌握了这个节奏。

节奏型5、6中的顿音和连音,一个强调短促,另一个则强调延长,我根据它们各自的性质以及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采取了情趣模仿法。我先将小狗拟人化,提问幼儿:“小狗‘饿’了、‘饱’了会发出什么声音,幼儿通过互相交谈,总结出:小狗饿了就无力,叫声是:汪— 汪— |汪— — — ||,而吃饱的小狗很高兴,蹦蹦跳跳的,叫声是:汪O 汪O|汪O O O ||,根据幼儿的回答,我很自然的编出了问答式的儿歌:(师)小狗 饿了 |怎样 叫 ||(幼)汪— 汪— |汪— — — ||,(师)小狗 饱了 |怎样 叫 ||(幼)汪O 汪O|汪O O O ||。

(2)运用声势,训练歌曲节奏。

声势即身体动作,也就是在无音乐、无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示出来。小班幼儿年龄小,兴趣易转移,情绪不稳定,如果让幼儿坐着随教师反复学唱,势必会引起幼儿的反感,对学唱活动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训练节奏时,要考虑到动静结合的原则,可以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活动中首先出示一张节奏谱,请幼儿用拍手的方法打节奏,幼儿熟练后,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幼儿用跺脚、拍腿等动作来代替拍手,训练几次后,再鼓励幼儿创编其他动作,如扭腰、点头、挥手等,针对小班的年龄特点,提出具体的要求是一拍一下地做动作。

(3)多通道学习,轻松记歌词。

歌词是歌曲的内容体现,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幼儿因缺乏记忆歌词的技巧而陷入死记硬背的境地,从而影响歌唱的效果。教师作为活动的主导者,可以采用多通道教学模式,来帮助幼儿轻松记忆歌词。

1)以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故事对小班幼儿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将一些具有较强情节的歌曲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以增强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如:歌曲《滑梯》生动的描述了小朋友玩滑梯时的情景,突出了欢快的情绪。在教授这首歌曲时,我先根据歌词编了有趣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幼儿听,在幼儿了解歌词大意后再为幼儿朗读歌词,幼儿很轻松的就记住了。整个学习过程中,幼儿情绪高涨,正所谓“故事帮助理解,理解促进记忆”。

2)以图片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而且以短时记忆为主,对于一些节奏不变的多段式歌词不太容易记住,而图片可以将歌词内容有序的表现出来,幼儿可以通过画面记忆歌词。如:学习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时,我一边朗读歌词一边出示动物图片,待歌词念完,动物图片也依次排好,幼儿根据图片很快就掌握了歌词的顺序,学唱的很顺利。

3)以边表演边演唱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我们一贯倡导“做中学”、“玩中学”,这一点当然也适用于小班的歌唱教学,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我们完全可以让幼儿边做动作边记忆歌词。如:歌曲《小猫》、《哈巴狗》中,歌词内容描述了小猫蹲在门口摇尾巴,啊呜叫和哈巴狗眼睛提溜转,吃肉骨头的情景,我将这些内容用夸张的动作示范给幼儿看,幼儿伴着欢快的旋律模仿着这些有趣、形象的动作,生动的表现出了小猫和哈巴狗的可爱形象,歌词也就在模仿和表演的同时自然而然的记住了。

上一篇:夜间施工的方案下一篇:游杨家岭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