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美术教案《有趣的苹果树》

2024-05-17

幼儿小班美术教案《有趣的苹果树》(精选6篇)

篇1:幼儿小班美术教案《有趣的苹果树》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2、启发幼儿开动脑筋,大胆的想象故事的发展与结局,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劳动,诚实善良的优秀品质。

活动准备:多媒体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故作神秘状)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

会爆炸的苹果你们听说过吗?韩老师这里就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设悬疑,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二、看课件听故事

教师合理讲述故事,手动播放课件关键处中断并提问。

第一部分:这棵苹果树是谁种的?树上的苹果长的什么样子?(学习词汇:红通通的)猜一猜小猪心里在想些什么?

第二部分:咦!飞来了一只小鸟,它在说些什么呢?小朋友快看谁来了?狐狸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大家想想它会对小猪说些什么话?小猪会给狐狸苹果吃吗?为什么?

第三部分:你们看狐狸把什么栓到树上去了?(气球)它会怎么样骗小猪呢?你觉得小猪会相信吗?

第四部分:快看!小猪上狐狸的当了,它要用苹果换狐狸的气球了,怎么办?谁来帮帮小猪?引导幼儿讨论想办法。

第五部分:揭示故事结局,原来是小鸟用嘴巴啄破了气球,帮助小猪知道了_。

三、复述故事,强化理解记忆。

教师完整的讲述一遍故事,并请幼儿说一说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你喜欢小狐狸吗?为什么。教育幼儿要做一个勤劳、善良的人,不要像狐狸一样好逸恶劳、耍小聪明欺骗别人。

四、教师评价、小结。

篇2:幼儿小班美术教案《有趣的苹果树》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拓印的方式表现画面,感受玩色的乐趣。

2.感知秋天是苹果丰收的季节,体验和朋友一起分享的快乐。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苹果、吃过苹果的前期经验

2.教具准备:画有大树的背景图、PPT效果图、音效(树上许多红苹果)

3.学具准备:水粉颜料(淡绿、黑、红、白、黄)、胡萝卜、抹布、棉签、一篮苹果、小毛巾、抹布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用胡萝卜拓印苹果的方法

2.活动难点:在树枝上拓满苹果,注意苹果间的高低错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果园,激发兴趣

1.播放PPT,请幼儿欣赏秋天的苹果园

(1)今天,胡老师要带你们去果园里面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呀?

出示一片丰收的苹果园

(2)你看到了什么果树?

(3)果树上结了多少苹果呀?

小结:秋天到了,苹果树上长了好多好多,红红的苹果,真好看?

2.设置疑问

(1)(播放哭声),呀,谁在哭啊?

(2)(点击国农,寻找哭泣的苹果树),我们跟着叔叔去找一找,这个哭声从哪里传来的?

(3)你们发现什么了?

(4)它为什么哭呀?我们一起问问他?

(5)播放苹果宝宝说话:我长在果园的角落里,没人看见我,照顾我,所以我的苹果长的那么少

(二)儿歌导入,幼儿表现

1.交流分享,回忆经验

(1)你有什么办法让苹果树长出许多的苹果?

重点:回顾经验,浇浇水,施施肥,晒晒太阳,松松土

(2)你们本领真大,我们给苹果树浇水,施肥,晒太阳,苹果树就能长出许多的苹果了

2.介绍材料,示范表现

(1)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些很神奇的小工具,它能帮助苹果树变出许多许多的苹果,我们来看一看怎么变哦。

儿歌导入:拿起胡萝卜,亲亲纸宝宝,长出一个红苹果

拿起胡萝卜,亲亲纸宝宝,长出两个红苹果

长的时候要长在树枝上哦,每根树枝上都要去长哦

重点:

1、幼儿用胡萝卜拓印苹果,注意引导幼儿将大树拓满,引导幼儿注意小手不要移动,摁下时要用力,马上抬起。

2、苹果和苹果不要挤的太紧哦,否则她们要长不大哦

(2)我的苹果都变出来了,看看我的苹果身上还缺点什么呀?

重点:在苹果的头顶上加个小辫子(棉签添加)

(三)幼儿表现,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引导幼儿苹果要长得多多的,给苹果的头顶上加上小辫子

(四)评价分享,提升经验

1.你们帮助苹果树长出了这么多苹果呀,苹果树真开心

2.你们看,那是什么呀?(出示一篮苹果)

3.这是苹果树送给你们的礼物,感谢你们帮他长出那么多的苹果,赶紧擦擦手,去尝尝吧。

教学反思:

对于小班的幼儿还要加强培养孩子参与更多的表现与表达,充分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并表达水果的特征,通过活动提升孩子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美术活动没有想的那么好上,虽然问题没有语言课那么多,但问题问出来一定要简洁有针对性,让孩子们在问题中有一定的经验或技能的提高。

篇3:小班幼儿美术作品个性化

幼儿美术是指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所从事的艺术活动,是反映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与体验的一种方式。幼儿美术教育一般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幼儿美术本身的浓厚趣味性和情感性,适用于幼儿的形象思维和直观体验,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对幼儿的表达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等具有其他活动无法代替的意义。

二、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问题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在其造型、空间和视觉的表现上,可以通过线条、色彩、形体以及构图来具体表现。幼儿美术活动可以让幼儿将自己的体验和想法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出来,赋予作品个性化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常常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活动目的性太强

幼儿美术活动并不是为了让幼儿成为一名画家,而是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让幼儿在教学中认识美术、掌握美术工具的用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以是否完成作品来要求幼儿。而且,老师示范时将自己画画的先后顺序教给幼儿,在思想上限制了幼儿的创作顺序。因为活动性目的太强,活动中提供的材料也相对有限。幼儿在此过程中没有受到激发,大多是在临摹老师的作品或者范例,造成千篇一律的美术作品。

2.活动自主性过度

有的美术教育中,教师以幼儿自主性为教学中心,过度放权,使美术活动变成没有制度规范的“放羊式”活动。老师疏于对幼儿作品的指导,不能发现幼儿作品的闪光点并加以引导,错过了最佳的指导机会。

3.忽略作品解读与评价

幼儿的情感体验是美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时教师注重作品的完成度,忽略了对幼儿作品的解读和评价,不能与幼儿产生情感共鸣,久而久之,幼儿丧失了通过作品传递情感的热情。

4.打断幼儿创作过程

幼儿受到身心限制,难以保证在一堂课中完成全部的美术创作过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不得已打断了幼儿的创作,要求所有幼儿一同听讲。被打断创作的幼儿因在作品中的表达尚未完成,因而心情烦躁。这种负面情绪也影响了幼儿在美术作品中个性化表达的热情。

三、实现作品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实现幼儿作品个性化表达的教学策略:

1.创造融洽环境,让幼儿乐于创作

幼儿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通过美术创作让幼儿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为幼儿提供一种轻松、愉悦、融洽的创作环境。在美术教学和幼儿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老师要调控环境使融洽的气氛得以维持,如利用语言、行为和态度来影响幼儿。教学中让幼儿意识到老师提供的成品只是其中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认识美术及其工具,比如在泥塑课时,“大家家里有什么是泥捏的啊?”在讨论中激发幼儿对工具的兴趣和认识,然后教师现场展示用手掰和用塑料小刀切开橡皮泥后的两端形状,让幼儿直观体验,并带着自己对工具的解读来投入创作。

2.提供多样条件,让幼儿急于创作

幼儿的美术活动不应受限于课堂以及有限的美术工具、素材。改变单一、有限的教学模式,让幼儿的思维保持活力,并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提供多样的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幼儿从外界环境中得到灵感,并能利用多样的美术工具积极投入到创作中去。比如,在教室外的走廊里设置一些工具格,里面除了摆放老师准备的各种美术素材外,幼儿可以把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感兴趣的东西放进去。同时,老师也要摆脱自己以往认知带来的限制,将不是美术工具的材料也放进去,比如除了油画棒、水粉外,老师还可以放进去棉签、粉笔等。当然,幼儿可能会把沙土、碎石放进去,老师受此启发,准备一些鸡蛋壳、红豆、绿豆等,以及碎布、毛线、树叶、花瓣等。在丰富素材的影响下,幼儿在纸上粘上胶水,用小手搓着沙土一点点地撒到纸上,制成了沙土版且能固定的作品。

3.引发情感共鸣,让幼儿爱上创作

为幼儿提供了美术创作环境和创作素材,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但对幼儿的美术教学活动并没有结束。在幼儿完成创作后,及时、有效地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交流和赞扬,也是维持幼儿美术创造热情的重要环节。“为什么画上的姑娘一条腿是红色的,一条腿是白色的呢?”幼儿回答:“因为她穿了一个白袜子,一个红袜子。”通过交流,幼儿能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这样一对一的交流也给了其他幼儿继续完成自己作品的时间,尊重了每一位幼儿的创作热情。幼儿时期对老师的依赖感很强,老师与他们的情感共鸣,对幼儿个性化美术创作的热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周奕菁.鉴赏与表现相结合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篇4:小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饼干

1.欣赏饼干,知道饼干有各种各样的造型。

2.尝试用捏、搓、压、印的方法,学做饼干。

3.积极参加操作活动,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PPT,卡通饼干若干。

2.刻印模型若干,餐盘、桌布、烤箱。

3.幼儿每人一份面团,干湿毛巾各一块。

【活动过程】

一、欣赏饼干,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扮演厨师)宝贝儿们,你们好!我是“宝贝厨房”的厨师,欢迎来到“宝贝厨房”作客。

宝贝厨房有各种各样的饼干,看看都有些什么饼干?(幼儿边看边自由说。)

我从厨房里拿出了一些饼干,我们坐下来慢慢看吧。

(请幼儿说一说看到的饼干)

这些饼干的样子真有趣,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用面粉、搅拌、用水、用模型等)

二、借助儿歌,示范刻印饼干的技能

今天,厨师我想邀请你们当一回“小小厨师”,做好吃的饼干。

教师示范:

小毛巾,变变变,变成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放在我的旁边。

哇,这里面有好多宝贝呢,有小面团,有树的模型、人的模型,还有叮当猫的模型呢。

拿起一个小面团,捏一捏,捏一捏,软软的。

搓一搓,搓一搓,圆圆的。放在小盘子上。

“压一压,压一压”扁扁的。

想一想,做个什么样子的饼干呢?我要做一块叮当猫的饼干,就选叮当猫的模具在面饼上刻印,把有宽宽边的朝上,薄薄边的向下压。

“印一印,印一印,变、变、变。一个叮当猫的头就出来拉,不漂亮的地方,我来帮助你,捏一捏,变成小汤圆,轻轻放在我的盘子里。怎样让我的小叮当变得更漂亮呢?拿起叮当猫的小印章,抓住小尾巴,拿着向下按,轻轻按,叮当猫饼干出来拉,(前后左右都要看到)放在我的烤盘里。盘子里还有面团哦,小厨师们可以做许多饼干,放进烤箱烤一烤。

三、幼儿操作,尝试制作各种造型的饼干

1.徒手练习做饼干的技能

刚才厨师我是怎么做饼干的?

边说饼干儿歌边练习:揉一揉,揉一揉,软软的;搓一搓,搓一搓,圆圆的;压一压,压一压,扁扁的;选模型,印一印,印一印,变、变、变,有趣的饼干出来了!

把不漂亮的面团揉一揉,变成小汤圆放在我的盘子里。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厨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吧。

3.幼儿做饼干,教师指导,老师及时把幼儿做好的饼干放烤箱

提醒幼儿尝试各种模具来制作,并且把面团压得大大的,做出来的饼干才好看。

四、快乐分享,和同伴、老师一起品尝饼干

饼干烤好了,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我做了一块叮当猫的饼干,送给我的好朋友。你可以把你的饼干和好朋友分享,也可以和后面的客人老师去分享。

参考文献:

王梅香.游戏活动中幼儿协作行为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3(15).

篇5:幼儿园小班《苹果》美术教案

1、能画出苹果的主要特征。

2、能用红、黄、绿三种颜色进行均匀涂色。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实物苹果、范例、油画棒,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苹果聚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水果,看看它是谁?(出示实物红苹果)。今天这只红苹果它要举办一次聚会,它只邀请苹果朋友来参加,你们来猜一猜它会请那些颜色的苹果呢?

二、教师示范。

1、出示幼儿操作画册:看,这是红苹果的家,它就在里面举办聚会。

2、讲解画法:教师示范画苹果,幼儿仔细看。

3、告诉幼儿涂色时向一个方向涂,不涂到框的.外面。

三、幼儿作画

1、师:现在我们小朋友也来画画自己喜欢的苹果,注意画出圆圆的,完整的苹果,画完后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涂苹果。

2、幼儿全体动手操作画苹果,提醒幼儿画面整洁。

3、教师巡回查看,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四、作品讲评

1、你觉得谁的画最漂亮?为什么?

2、你画的是什么颜色的苹果?

活动反思:

篇6:幼儿小班美术教案《有趣的苹果树》

活动目标

1、体会泥工活动的快乐。

2、能运用捏、搓等技巧,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学习使用印花工具辅助材料做出各种形状的饼干。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捏、搓等技巧,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学习使用印花工具辅助材料做出各种形状的饼干。

活动准备

1、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橡皮泥、印花工具。

2、兔妈妈、羊妈妈的头饰、音乐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情景表演导入活动。

请另外一个老师扮演兔妈妈,我扮演羊妈妈,小朋友扮演兔宝宝。

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到羊妈妈家做客,羊妈妈用好吃的饼干招待了兔宝宝。在吃饼干过程中,羊妈妈引导宝宝观察饼干上有什么?饼干好不好吃?激发兔宝宝要学习做饼干的兴趣。

(引导幼儿去别人家做客要有礼貌,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第二部分:羊妈妈示范如何使用工具制作饼干,兔宝宝观察并模仿做动作。

首先我介绍了做饼干的`材料。接着我示范了如何制作饼干并让孩子们跟我一起边说边做捏、搓的动作。接着我引导幼儿观察,用什么将橡皮泥压平?怎么使用辅佐材料做出各种各样印有花纹的饼干?又是用什么东西给饼干印上花纹的?在这个环节里,我重点讲解了如何使用模具做出不同的饼干。

第三部分:兔宝宝自己学做饼干,羊妈妈和兔妈妈一起指导。(放音乐)

上一篇:学校宿舍用品管理制度下一篇:幼儿园《争做文明小市民》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