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党建党委

2024-04-08

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党建党委(通用5篇)

篇1: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党建党委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颁奖仪式,隆重表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00同志,目的就是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在全县上下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和动员全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

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0东经济强县、构建和谐00、实现富民升位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刚才,我们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00同志举行了颁奖仪式,这是县委、政府,也是全县人民对他聪明才智、辛勤劳动和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的充分肯定。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00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借此机会,也向战斗在全县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的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医疗卫生战线的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也号召全县人民特别是全体专业技术人员要向以0同志为代表的优秀人才学习。学习他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勇攀高峰、刻苦攻关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无私奉献、辛勤耕耘的优秀品质。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同比增长12.86,经济总量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00生态经济区名列前茅。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大关,达3.036亿,同比增长27。农业总产值16.49亿元,同比增长14.7;工业总产值43.2亿元,同比增长30.6。固定资产投资强劲,达22.5亿元,同比增长16.2。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8.1亿元,同比增长13。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36。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8740元,同比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3060元,同比增长1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40亿元,同比增长11.2。社会事业、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全县保持和发展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过去的一年,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根据全县发展需要,围绕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如《县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办法(试行)》、《县人才奖励暂行办法》等,整体推进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既是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奋力拼搏的结果,也凝聚着以00等同志为代表的优秀人才以及全县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心血和汗水。

回顾过去,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任重道远。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县委十一届七次全委会和全县经济工作会明确提出了今年的奋斗目标。要实现今年的奋斗目标,既要靠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也要靠全县各类人才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因此,利用这个机会,我想讲三个方面的意见。(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思路,两点希望,三条要求)。

一、今年人才工作思路

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十百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民营企业家素质提高工程”和“五个一人才工程”(培养一批创业型人才、一批紧缺急需人才、一批拔尖专业人才、一批农村致富能手和一批优秀党员人才)。我们将整合力量,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大批量培训农村实用人才、民营企业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努力培养一批适应00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吸引方面,重点是完善人才政策、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目前,人事局已经草拟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的决定》、《县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县外来人才工作证实施暂行办法》、《县人才市场管理办法》等人才文件初稿,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交县委人才领导小组会研究后再正式出台。在引进人才上,将重点引进精细化工、城市规划建设、资本运作、对外贸易、项目包装以及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急需紧缺人才。在人才使用方面,重点是通过为各类人才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平台、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今年初我们将组织开展首届“振兴00杰出人才”

篇2: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党建党委

周麦27号2014年创造百亩方平均亩产821.7公斤的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后, 2015年又以千亩方平均亩产780.9公斤的成绩创造全国小麦千亩方产量新纪录, 周麦27号连续两年创造国内冬小麦高产纪录, 两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 引起国内小麦界的轰动。周麦27号就是中共河南省第八次和第九次党代表、第十一届河南省政协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小麦育种专家殷贵鸿博士为领军人物的周麦育种团队历经7年艰苦努力培育的。

一、热爱“三农”, 奋力实现小麦科研创新

殷贵鸿几乎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 几乎每天都加班到晚上12点, 奔波于试验田, 专注于实验室, 收入与付出严重失衡, 但无怨无悔。一心扑到科研上, 创新育种方法, 创制育种材料, 提高育种效率, 在育种过程中运用分子育种、双单倍体育种、一年三代、品质测定、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多项先进技术, 使育成品种在产量、品质、抗逆性、广适性等方面得到较好结合, 达到了快出品种、出好品种的目标, 在矮秆、超高产、抗病、优质等小麦育种技术和方法方面均有所创新, 成绩显著, 小麦育种居国内领先水平。

二、扎根基层,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殷贵鸿带领科研团队先后培育出小麦新品种28个, 其中通过国家审定12个, 河南省审定6个, 正参加国家和省级试验的新品种7个, 育成品种累计推广3亿亩, 新增粮食80亿公斤, 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20亿元, 为河南省乃至黄淮地区小麦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2016年周麦系列新品种累计推广3000多万亩, 占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的28%, 占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的10%。在学术上精益求精, 先后在SCI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 出版学术著作5部。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等科技成果奖17项,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16项。

三、服务三农, 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篇3: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党建党委

杨群周长期从事野外地质工作, 具有系统、坚实的地质专业知识和娴熟的矿产综合勘查技能, 表现出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20多年来, 先后主持完成10项国家及省部级地质勘查项目, 主持、组织实施了国家大调查项目、中央矿产资源补偿项目和中央财政补贴项目等重点项目的立项、勘查、报告编制和成果提交, 个人先后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二等奖1项, 三等奖1项, 获厅局级科学技术奖9项。发表论文28篇, 其中核心期刊9篇, 第一作者24篇。合著专著1部。参加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大型矿山接替资源探查技术与示范”, 获2007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主持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河南省铝 (粘) 土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科技咨询项目, 预测300m以浅铝土矿资源储量99285万吨, 为河南省铝 (粘) 土矿地质勘查工作的规划和部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主持的《河南省卢氏县寨凹地区铅锌银矿评价》项目, 共获资源量 (333+3341) 银2028.20吨, 铅锌47.84万吨, 潜在经济价值超过150亿元。据该项目成果成立的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2006年开始生产, 到2009年年底, 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22.9亿元, 共实现利润12.6亿元, 缴纳税费总额为4.7亿元, 并为当地解决了近千人的就业问题。

杨群周还具有很强的企业管理能力。他作为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和创始人之一, 使该公司在几年时间内发展迅猛, 目前已成为洛宁县的第一纳税大户。该公司2009年度为河南省第50纳税大户, 2010年度为洛阳市第7纳税大户、河南省第30纳税大户。

篇4: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党建党委

创伤骨科专家连鸿凯从医30多年,从普通医生到郑州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再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骨科医院院长到三级综合医院院长,致力于医学研究,一以贯之地狠抓医疗质量管理,一直为实现一个理想目标而奋斗,着力建好生命绿色通道,打造省会医疗服务流程最好的医院。

第一时间畅通绿色通道

这几年,践行“病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服务理念,深化医联体协同发展,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以下简称郑州中心医院)已成为拥有5家各具专业特色分院的大型医院,形成集医教研为一体集团化发展新格局,在全国省会三级医院综合实力排名中位居前列,中原各地病人慕名而来,门急诊量每天高达5000多人。

2015年,连鸿凯院长履新郑州中心医院,通过临床实践与调研,结合医院转型发展、跨越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带领领导班子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首先在质量管理和内涵建设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质量安全可持续理念,以流程再造为着力点,以急诊、门诊、重症、手术室为关键环节,以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为抓手,以六大质量安全措施为保障,强力打造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体系。

围绕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畅通生命绿色通道,他引进急诊体系先进理念,以症状为导向,坚守质量安全底线,从病例质控、时间关键节点掌控,先后进行5次流程修订,完善30多项服务管理制度,组织各科室、分院医技护、行政后勤乃至实习生、进修生,包括医疗联合体、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单位以及社区人员进行40余次的培训,带领团队反复进行10多次现场模拟演练。经过近5个月的努力,先后取得国家级“胸痛中心”及“卒中中心”的考核和认证。

通过近半年急救团队“准军事化”的训练,胸痛中心彻底颠覆传统服务流程,逐渐确定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通道”模式,即在救护车上通过远程心电传输、院内心内科主任会诊,第一时间作出诊断,同时完成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急救医生在院前以最快速度启动心内介入团队;患者绕行急诊科直接抵达导管室,行急诊介入治疗,以最快的速度开通血管。截至目前,胸痛中心患者入门到球囊扩张最短时间仅为20分钟,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90分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短短半年已挽救1600余名胸痛患者的生命。

第一时间畅通脑卒中和心肌梗死两个“绿色通道”,建立“从急救到急诊手术,外科、介入、微创到内科治疗再到康复”的完整健康管理体系,使病人在黄金时间内得到及时救治,有效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目前,医院正在以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流程再造为引领,探索建设以10个中心症状为导向的绿色生命通道,向着一个新的目标奋进。

第一时间掌控质量安全

连鸿凯注重从质量、服务和软硬件建设三个维度入手抓管理,强化绿色通道、多学科会诊、危急值跟踪、危重症管理、医患沟通和潜在风险掌控等六大保障措施,推出向高品质服务要未来的六大“动力节拍”。

医院成立重症监护拓展团队,并配备专用抢救设备及专线,有效发挥集急诊、手术、急重病监护、病区、康复、医技于一体的急重症学科综合优势,建立多学科参与的读片制度和多个重症医学科的协作机制,成立一系列专家委员会,践行“病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服务理念,不论何时,只要患者需要,来自各学科的医生都会组成专家团队,综合其医疗技术和经验,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绿色通道贯穿患者救治的全过程,实现高效、快捷诊疗就医。

医院制定危急值管理制度,各科室、分院列举医疗护理方面危急事件,并制定危急事件处理流程与方案。定期总结通报危急事件上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督导整改。深化医护一体全程分层级优质护理,创新探索了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六种方式医患沟通模式,进一步强化护理风险节点掌控。同时,深化医联体及战略协同联盟工作,做实远程医疗,充分发挥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郑州市中心医院分中心优势,向区域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免费投放远程相关设备102台,构建起远程服务网络,上连北京301医院,下通医联体及协作单位,形成国家、省市、县乡三级医联体会诊体系。每天为1000多名基层患者出具心电图诊断报告,不断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水平,有效降低漏诊、误诊率,使智慧医疗的威力和效率得到了全方位释放和提升。

第一时间实施精准医疗

连鸿凯从当医生的那天起,面对病人因错过最佳时机而撕心裂肺的痛苦场景,他总有一种揪心的酸楚。为此,多年来他潜心钻研创伤外科、关节外科新技术,致力于骨科疑难病研究,他善于利用微创技术治疗各类骨折及骨不连,救治危重病人无数,荣获国际著名创伤专家王正国院士创伤医学奖2015年特殊贡献奖。每一次在同患者并肩与病魔的博弈中,他都深刻铭记着一条最重要、最基本、最不能让步的“质量至上”原则。

他积极倡导专病专科的诊疗模式,成立专科门诊和多学科联合门诊,开设省内首家“精准医学门诊”。现开展专科门诊23种,制定胃癌、结直肠肿瘤、腹部软组织肿瘤、肝病、关节炎、骨质疏松等疾病的专病多学科综合诊疗门诊的就诊流程,有效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最高效率、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创新构建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体系,是郑州市中心医院集团化发展成功背后的推动力。为建设省会标志性医院,围绕“竞争、合作、精细化”准则发展学科,打造医疗技术品牌,组织每年3~5月以“科技创新”为主题、6~8月以“服务提升”为主题、9~11月以“质量安全”为主题开展品牌中心医院计划。目前,医院围绕各科室、分院申报的239项医疗护理新技术,开展“十大品牌技术”和“十大创新技术”评选活动,并进行重点扶持,实行动态管理,努力把这些技术打造成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内领先的医疗服务技术。

作为国家执业医师临床技能考试基地暨考官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河南省医学学术交流基地和郑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医院充分发挥了医务人员成长中心的示范作用,为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5年,医院完成9项科研项目鉴定工作,获重点项目立项9项。举办各级学术会议8次,申报各级继续医学教育42项。

日前,医院心血管精准医疗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获批复。转化医学中心致力于开展精准医学时代的个体化医学转化研究。目前共承担科研项目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8项,市级项目7项。已发表科研论文84篇,SCI收录20篇。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10余家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银杏新视野”郑州心脏疾病国际论坛和首届长城国际心脏康复与预防会议,奠定了在全国学术界翘楚地位。

篇5: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党建党委

一、不畏艰难, 忘我奉献

雷方自1998年以来先后16次参加国际和国家医疗队, 目前是我国唯一连续10年参加国家医疗队的队员, 并多次担任国家医疗队队长和总队长, 到斯里兰卡、西藏、新疆、宁夏、贵州等国内外贫困边远地区为白内障盲人进行复明手术, 5次进藏、3次进疆, 几乎走遍全国所有边远省份, 跋涉千山万水, 历经千难万险, 以青春、热血、爱心和精湛的医术, 投入到为千万个白内障患者驱除黑暗、播撒光明的神圣事业中, 为6000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 使他们重见了光明, 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了偏远贫困地区各族群众的心里。她登上世界屋脊, 闯入生命禁区, 一次次完成着历史赋予的使命, 被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为“好门巴” (藏语好医生) , 被96岁的藏族阿妈嘉珠称赞为“德吉喇姆” (藏语传送光明的仙女) , 被活佛阿布称赞为真正的“活菩萨”。

二、失去亲人, 刻苦铭心

对于雷方来说, 2002年11月的宁夏之行注定是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的, 她亲手治好了一个个眼疾患者的病, 却失去了陪伴父亲生命最后一程的时间和机会, 忠孝不能两全, 这成为她生命中永远的伤痛。

2002年11月, 雷方作为国家医疗队的队长带领“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国家医疗队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筛查因白内障疾病而失明的患者。雷方清楚地记得, 那是在11月底, 她带着医疗队正在宁夏为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做手术, 当时的宁夏已经十分寒冷。有天晚上, 她接到了家里的电话, 说父亲病重住院了, 她做好了返回郑州的准备, 但父亲在电话里用微弱的声音对她说:“方方, 你是国家医疗队的队长, 你一定要把工作完成好, 不用担心我, 等工作完成好了再回来……”雷方当时眼睛一热, 泪水就流了下来……等医疗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时, 天下着大雪, 道路难行, 几经周折才回到家乡, 她急忙赶到病房, 这时, 父亲已经病危, 进入弥留之际……就这样, 父亲永远离开了她, 她感到万分悲痛, 那通电话竟是父亲给她留下的最后的遗言。雷方始终没有忘记当年父亲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嘱托。但令她欣慰的是她按照父亲的话做了, 父亲那句“把工作先做好”的嘱托令她终生难忘, 也成为她的人生准则。

三、医德高尚, 用心服务

从医20余年来, 雷方把“医病医身医心, 忘名忘利忘我”作为事业的准则, 以高度负责的精神, 心系患者、心系医院, 视患者为亲人、视医院为家, 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她每天面对患者和蔼可亲、耐心倾听、细心观察、亲切交谈、了解病情, 反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使病人理解并配合医生的治疗, 使患者每次看病后, 都心情愉悦, 满意而归。在医院管理岗位上, 雷方坚持“患者至上, 员工第一”的服务理念, 对外服务好患者, 对内服务好职工,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视患者为亲人, 主动替患者排忧解难, 对待患者热心、耐心、关心, 时刻想患者所想, 急患者所急, 让患者放心、感动, 提高患者满意度, 多次被评选为河南省“医德标兵”。她爱院如家, 爱员工如亲人, 努力提高职工福利待遇, 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 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全体职工的一致好评。

四、刻苦钻研, 精益求精

雷方多次前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 多次出席国际眼科学术会议, 并在多种学术刊物上, 包括SCI、中国核心期刊及国际、国内眼科学术会议上发表眼科论文30余篇, 科研成果3项, 参编眼科专著3部。特别是在国家医疗队期间, 她和她的医疗团队一起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改进, 使得病人痛苦小、反应轻、恢复快、治疗成本低、效果好, 通过在全国的推广, 十年内已在全国治愈300多万名白内障患者, 使他们回归主流社会。此次对白内障手术的改进属于眼科领域重大的技术创新, 雷方及其团队医疗技术水平达国际领先, 医德高尚, 产生了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为全民健身保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五、传道授业, 授人以渔

雷方深知“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在医疗队工作期间, 她精心授业, 让当地医生也学会做白内障手术, 为贫困地区建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做复明手术时, 她一边做, 一边手把手地向当地医生传授技术, 让他们掌握白内障的诊断技术和手术方法。身为总队长的雷方, 经常提醒队员们:“手术不仅要做好, 还要向当地医生进行讲解, 要毫无保留地将手术要领和关键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每次离开之前, 医疗队就会把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留给当地的医院。经过医疗队的不懈帮扶, 西藏多数县医院都有了眼科医生, 并掌握了白内障的手术要领, 当地百姓称雷方他们是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六、廉洁自律, 率先垂范

无论是在临床一线还是医院管理岗位上, 多年来雷方一直自觉遵守党的纪律, 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加强廉洁自律意识, 坚持“正人先正己”的观念,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立身、处世, 尽心尽力为医院、为职工、为患者履行自己的职责。坚持组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严于律己, 不断健全医院党风廉政监督机制, 积极开展“争创廉医、诚信为民”警示教育活动,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清正廉洁, 以身作则, 恪尽职守, 真正做到“医病、医身、医心, 忘名、忘利、忘我”, 在群众中树立我们党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上一篇:医务人员工作制度下一篇:申请律师职业人员集中培训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