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画什么教学反思

2024-05-03

3我画什么教学反思(共12篇)

篇1:3我画什么教学反思

《我画什么》教学反思

也许,拥有一支像马良那样的神笔是许多孩子的梦想,所以,便有了公园草地上五个孩子的一番讨论。这就是课文《我画什么》的内容。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对于人物性格语言的刻画十分到位,生动而又简洁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将五个天真可爱而又个性不同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备这堂课的时候,我确定了把文章的亮点作为自己的教学重点的初步想法。恰好正值新加坡的老师来校交流,安排进入我班听一堂语文课,所以决定把这篇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作为开课的篇目。

首先这一课的生字非常有特点,这七个生字分别是:犁 俨 嘛 斌 棚 厂 盲,厂是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可以略过,除了斌以外,其他都是形声字,在教学时,可以因为这个共同的特点而集中识字。斌可以用猜谜的方式教学:文武双全是哪个字呢?针对生字的特点来设计自己的教法,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时我觉得大块地教学可以更好地给学生以自由的发挥空间,把这几块的教学总结为三个字:找 读 说。

一“找”

在教学中,我以“这5个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呢?他们想用神笔画什么呢?”帮助学生先简单地梳理课文。然后,我和学生探讨:这五个孩子坐在草地上,你凭什么来区别他们呢?吊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课文中寻找理由和根据。仿佛,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和任务,而变成了一个大家都想参与的游戏。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件简单的可以通过老师的语气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老师对于课本处理的一种态度。

果然,学生找出了很多证明的依据,有的是找到了外貌的特点,有的是性格上的,还有的同学找到了爱好上的,上到这里,作文教学敏锐的老师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作文教学的好契机。“你们能不能也学这这种形式,找找自己在外貌上的、性格上的、爱好上的特点,选一种最明显的特点向新加坡老师来介绍介绍你们自己呢?”我当然不想放弃这样一个训练的机会。果然,大家开始热闹起来,纷纷向客人们介绍起自己来:大眼睛的某某,樱桃小嘴的某某,爱哭鼻子的某某,机灵的某某,爱看书的某某,热心的某某……妙语连珠,童趣盎然,教室里不时地散发着会心的.微笑。

二“读”

当大家知道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特点时,老师可以趁热打铁:“不同特点的人说话的语气也是不一样的”,不捉痕迹地来让学生关注朗读,关注可以提示朗读的词语。我把这个环节放在小组练习朗读上。在学生朗读好之后,引导学生从人物的特点和提示语中的词语来评价小组的朗读,并且以形象的朗读来解释什么叫做:慢条斯理、欲言又止。读中释词,远比呆板的解释效果好。最后还可以采用以词领读,带着对词语的理解,很好地把握对话中的情感。在这篇课文中,我就是这样来处理对于朗读的指导。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这种带有提示语的课文更有益于学生朗读训练。

三“说”

在课后,让学生也进入想象的空间遨游一番:如果你拥有这支神笔,你想画什么呢?这可是大家各抒己见的好机会。有的说:我要给在森林里迷路的小朋友画一条路,让他快回家!有的说:“我要给福山画上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希望他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大!”有的说:“我要给大海画上一个过滤器,这样我们地球就不缺淡水了!”有的说:“我要给青藏高原画上一群藏羚羊,这样大草原就会充满和谐的身影!”……

如果没有对课文深一层次的了解,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好句子。

“巧找,会读,能说”,大块处理教材,细致对待每一个细节,这是我对这堂课的定位。

篇2:3我画什么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朗读和理解基础上学会生字4个。

方法与过程:认识对话提示语不同位置标点的用法。练习感情朗读对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说说自己真实的心愿,并学习写一两句话,表达心中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感情朗读不同神态地说。2. 发挥想象说、写心愿。

三、执教日期: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大家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

2、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我画什么》。板书:3 我画什么

读题。

3、文中的5位小朋友也想有马良那样的神笔,那他们想画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听清:小朋友们用神笔画什么?

1、预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通过各种方法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俨然、七嘴八舌、欲言又止(3)读通课文,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填空:

五个小学生羡慕(),都希望自己(),用它()。

2、检查反馈

(1)检查字词学习。出示词语,指名读。(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

三、学习课文:

1、轻声读课文3——15节,思考:文中写到了哪五位小朋友?作者是怎样描写他们的?

读读,填填:

例:(卷 发)的小 曼

()的周 明

()的元元

——————

——————()的张小丽

()的王斌

——————

——————

2、交流朗读文中的句子并概括。

板书: 卷发的 小曼

戴眼睛的 周明

翘鼻子的 元元

男孩似的 张小丽

认真提议的 王斌

师:作者通过外貌特征、性格特征、神态特征来描写五位小主人公。小试身手:你能根据不同的特征,来描写人物吗?试试看:()的()()的()

——————— ——— ——————— ———

3、文中的几个小学生分别想用神笔画什么?找到句子多读两遍,读正确。

4、同桌交流找到的句子。

5、全班交流,指导朗读句子。(1)“慢条斯理”的语气怎么读?

(2)提问:“欲言又止”是什么意思?小丽为什么这样?读出语气。

(3)假如有一支神笔,又只能画一次,大家一定先让小丽是因为()。

6、四人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9——15节。

7、想象说话:如果你有神笔,你想画什么》

四、总结:

这些小朋友的心灵是多么善良啊,他们都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想到了需要帮助的人。

五、复习巩固,作业布置:

1、根据注释填写适当的词语:

()(2)“我„„”张小丽想要说又停住了。()

2、想一想,写一写

(1)假如有一支神笔,又只能画一次,大家一定先让小丽画,是因为()

———————————————————。

*(2)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想画什么?写几句

篇3:教学反思应反思什么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全面,教师应多思考“我为什么做我所做的”。教师要根据整节课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思自己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可行,要做到:1.反思是否以总体课程目标为指导,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全面综合设计教学目标。2.反思是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等。反思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2.反思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他们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他们从不同方面领略成功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应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表扬、鼓励和关怀。

三、对教学结构的反思

1. 反思教学结构是否按照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划分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根据教学过程中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各阶段有其独特的功能,既紧密联系,又互相渗透。

2.反思教学结构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取向,是否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统一。两种学习形态将认知与情感、指导与非指导、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动与受动、外部物质活动与内部意识活动、个体与群体等诸因素加以协调、平衡,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认识与发展的过程。部分学生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探讨式地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层层深入,学习用英语介绍学校。其他学生在他们的带动下,积极举手,尽量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反思是否结合教学实践选择和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达到艺术水平。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对教学过程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在具体分析学科知识结构及学生认识特点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开拓创新,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使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学生建立起对课堂教学艺术的审美观,能客观地向教师提出学习过程需要教师有效指导的地方,利于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

四、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1. 反思是否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规律和原则,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可接受水平,教师本身的素养和学校提供的条件等。

2. 反思能否根据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通过反思,能有机地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效用,全面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英语学习能力。

3. 反思教法与学法是否统一,是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学中,教师可引导个别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分别扮演对话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增强真情实感。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找朋友”,合作学习,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自由选择空间扩大了,参与面进一步扩大。

五、对教学管理的反思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反思课堂教学管理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可通过竞争机制实现。教学过程中引入竞赛机制要努力创设成功的阶梯目标,要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为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创造不同层次成功体验的机会,采取小步走、高密度、多变化、勤鼓励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在用中学,学中用,在反复的实践中稳步提高,把学与用有效地结合起来。

篇4:《课题3 离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3离子》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的教学内容。《课题3离子》的教学重点是离子的形成,难点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设计】

【导课】跟原子、分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的一种粒子,要搞清楚离子,先得从原子内部结构说起。

【新授】创设原子内部结构情境

1、 核外电子的排布

【视频展示】(核外电子的排布) (设计意图:化抽象为直观)

【提问】核外电子是否都经常出现在同一区域?【归纳】能量低,离核近,能量高,离核远。

【追问】核外电子在不同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归纳】分层排布

【提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表现如何?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明确】稳定结构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画出氢、氧、钠原子的结构草图。

【讨论】该图是否表示出原子核及其带的电荷数、核外电子的运动。

【归纳】化学上把表示原子结构的图形叫做原子结构示意图。

【讨论】1-18号元素哪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三类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及其结构是否稳定?

【小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

2、离子的形成

【设问】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是怎样的?

【动画展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设计意图:化抽象为直观)

【讨论】如何表示离子?【点拨】离子符号右戴帽,先写数字后写号。

【提问】2 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练习】写出下列离子符号

①氧离子② 硫离子③ 氯離子 ④铝离子 ⑤钙离子⑥钾离子

原子得失电子后元素种类是否变化?为什么?

你知道镁离子与氯离子形成化合物时,原子个数比吗?

水是不是也是由离子构成的呢?为什么?

3、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课堂小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

【布置作业】1、写出常见离子符号2、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该教案已经用于实际教学,《课题3离子》的教学重点是离子的形成,难点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我觉得在这些方面花大量的精力是有效果的,通过多媒体动画片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学生普遍掌握得比较好。

篇5:《你说我画》教学反思

第一、为幼儿提供了多种物品的图片,让幼儿在第一次“你说我画”中,看着图片,有东西说,说得更多,说得更好。

第二、为幼儿选择的物品尽量简单一点,特征明显一点,这样可以让说的幼儿好说一点,能说到点子上;让画的幼儿画起来容易一点,画得好一点。使幼儿在第一次“你说我画”中,取得好成绩,让他们充满自信,喜欢上“你说我画”的艺术活动。

篇6:3我画什么教学反思

游戏目的:

1、训练幼儿思维独创性和丰富的想像力。

2、让幼儿对常见动物的生活场所有基本了解。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游戏准备:

1、准备绘画纸、画笔、各种动物的名称字卡(没有图的卡片)。

2、布置好动物园场地(可在地上标出树、草地、池塘、山等)。

游戏过程:

1、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面对面坐好。

2、老师给每个幼儿分发画纸、画笔和一张动物的名称卡(要求幼儿只能自己看到卡片)。

3、幼儿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动物名称在画纸上画出动物形象。

4、画好后让对面的小朋友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动物。如果小朋友说对了,则该幼儿可以到布置好的动物园把画纸放到动物平时的生活场所上;如果对面的小朋友没有猜对,则该幼儿要重新完成绘画。

5、最先进入动物园并正确找到动物生活场所的小朋友获胜。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篇7:第三课 我画什么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学习生字:“煦、环、犁、耕、俨、嘴、棚、厂、盲”;联系课文理解“慢条斯理”、“欲言又止”的意思。

2、认识以对话为主的课文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3、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2、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

【教学准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

2、简述《神笔马良》的故事。

师:在公园里,有5位小朋友,他们也在看《神笔马良》的故事,他们也想拥有一支神笔,那么他们想画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三课《我画什么》(板书:3.我画什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几句话介绍。

提示:一天,______在看______。他们都想______,用它______。

2、出示生字词:“煦、环、犁、耕、俨、嘴、棚、厂、盲”;“和煦、连环画、耕地、俨然、七嘴八舌、慢条斯理、凉棚、盲人、欲言又止”。

三、细读课文

1、自主学习课文3-7小节并思考:文中写了哪五位小朋友?作者是怎么描写他们的?

2、在交流中概括出,板书: 卷发的 小曼 戴眼镜的 周明 翘鼻子的 元元 男孩似的 张小丽 认真提议的 王斌

3、默读课文8-15小节,思考:文中的小朋友分别想用神笔画什么?找到句子用直线划出来。

4、全班交流找到的句子。

(1)理解“慢条斯理”、“欲言又止”的意思

(2)读出语气:进行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9-15小节,一共三个角色,旁白全班一起)

(3)大家先让小丽用神笔画画是因为______。

四、总结:孩子们的心愿是那么纯洁、那么善良、那么真挚,这就是我们新世纪少年的风范。同学们,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最想画的是什么呢?(多么美好的愿望啊,老师预祝你们愿望成真或者适当点评)

篇8:3我画什么教学反思

本案例源于浙教版九 (上) 《二次函数图象 (3) 》。本节课的目标是:会根据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确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能用配方法将一般形式y=ax2+bx+c化成顶点式;会用顶点式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课前完成预习。课堂上, 在完成学生预习问题交流并进行一定量的变式练习后, 我们重点交流了预习提纲中的如下问题 (课本“课内练习”3改编) :

你能求如图所示的二次函数图象吗? (如果可以, 请尝试用不同方法)

[教学片段]

问题一展出, 学生纷纷举手。

我请一位成绩偏下的小A同学回答:

“老师, 我觉得这个二次函数可设成y=a (x-2) 2+4, 再把 (0, 1) 代进去, 就可以求出a的值。”

“你是怎么想到设成y=a (x-2) 2+4的呢?”我紧跟着问。

“从图形中, 我注意到 (2, 4) 是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知道了顶点坐标就可以写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非常好, 你能把你的解题过程给大家展示一下吗?”

“好。”小A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了他非常清晰的解题过程。

“肯定没错, 我旁边几个同学答案跟我一样的。”临下讲台之前, 小A自信地说。

“老师, 我觉得还可以设成y=ax2+bx+c。”小B同学马上抢着站起来说。

“我觉得图形中虽然没有三个点, 但y=ax2+bx+c的顶点坐标是再把 (0, 1) 代入, 就得到三个方程, 可求出a, b, c的值。”

很多同学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少部分只想到一种解法的组的同学在专注地整理自己的思路, 教室里很安静。大部分同学在准备进入下一个练习的交流。

“老师, 我还有不同的解法。”突然小C的声音打破了沉静。

“还有?好, 请讲。”我有些意外, 但更多的是惊喜。全班同学不由自主地将目光齐刷刷盯向了小C。

“我们还是设成y=ax2+bx+c, 我是这样想的:顶点坐标是 (2, 4) , 对称轴就是直线x=2, 在图象中可以写出点 (0, 1) 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是 (4, 2) , 把这三个点分别代入y=ax2+bx+c, 就可以求出a, b, c。”

“是的, 我怎么就没想到。”教室里不由得掌声响起。这确实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发现, 对后续的学习意义非同一般。何况, 我一直认为学生不会有第三种解法了。

“简直太了不起了。你刚才用了‘我们’, 看来是小组讨论完成的。你能给大家讲讲你们是怎么想到的吗?”

小C很干脆地说:“好的。我们想把函数设成y=ax2+bx+c, 但题目中只有两个点, 肯定不够, 于是我们试着找第三个点, 刚开始也不知道找什么点, 后来小D提到了图形中的对称轴, 小E马上想起抛物线上的点关于对称轴对称, 于是我们就找到了 (4, 2) 这个点。”

“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这组了不起的同学。”教室里的掌声更响了。

……

[教学反思]

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引领学生多角度思考

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是新教育理念和新课程目标的体现。教科书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在备课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教育因素, 结合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 组织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开展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通过适当的变式而把问题的解决延伸到课堂以外, 拓展学生探究的空间, 引领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 恰当的课前预习, 提供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现在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 课堂的知识密度比较大, 节奏快, 而且数学的逻辑性强, 再加上九年级时间紧任务重, 若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将直接会导致整节课都无法理解, 甚至会影响到下一节的学习, 从而严重伤害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恰当的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

在具体的预习过程中, 教师应淡化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 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 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 预测学生可能存在的预习障碍, 设置一定量的预习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独立思考、查资料、询问探讨等方式, 在有较充足时间保证的前提下, 先进行一系列的热身, 还有不能解决的或不够完善的问题留到课堂上集体讨论解决。这样, 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同时还把课本知识当工具去启迪学生的心智和“发现”的能力, 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尤为重要。这是授人以渔, 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3. 良好的课外合作学习, 能让学生碰撞出独特的思维火花

我们平时讲的合作学习, 一般都是在课内开展的, 但很多时候因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任务, 往往草草了事, 不能深入地开展, 甚至有些时候纯粹是一种作秀,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其实, 学习小组的课外作用更应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 课外的合作学习较课堂环境更为宽松的, 时间相对更充足, 更适合同伴之间的深入交流探讨, 更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篇9:浅谈教学反思应反思什么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近几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应运而生,作为新生事物,它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的普遍实施,它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其中,从这一研修活动中获益良多。

但是任何一种新的研修形式都不可能在一开始就尽善尽美,通过调研,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走入了误区,在认识和行动上产生偏差。本文试图找出反思存在的误区,并结合初中历史教学指出反思应包括的内容:

误区:

一是敷衍应付。一些教师把教学反思(课后记、教学随笔等)当作教学任务来完成,为应付常规检查而写反思。这样的 “反思”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其内容要么与课堂教学风马牛不相及;要么词不达意,东拉西扯;要么摘抄文稿,权当“反思”。

二是隔靴搔痒。有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表层化,反思不深刻,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而从根本上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做深层次反思。例如:“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除少数同学外,一般掌握的还可以”,“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除个别环节外,其余都实现了教学目标。”如此等等。这类“反思”不痛不痒,它是停留在发现问题、少数学生、个别环节存有缺憾这一层面上,而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未做理性化的思考。

三是写成总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教学总结别无两样,把教学反思完全写成了教学工作总结,呈现出的内容是对某一个教学阶段(一个教学单元或一周)的教学情况进行回顾与总结。肯定这一阶段的教学成绩,寻找不足。这样的“反思”的主体成分是检讨阶段性教学的得与失,是对教学工作的自我评价。可以说,上述形势的“反思”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思,它存在着诸多值得我们反思和需要纠正的问题。

那么教学反思应该反思什么呢?具体来说,教学反思应该包括四个部分:

一思:教材重点难点。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与前面的知识有怎样的联系,与后面的知识又有怎样的关系?教学难点在哪?是难在所要学的知识比较抽象,还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教学生学习初中历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时,笔者认为香港澳门的回归是现代中国的大事,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奋发进取。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教材,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前所未有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香港澳门的回归;教学难点是:“一国两制”的构想。从而对教材有较准确地把握。

二思:已有实践经验。在对教材有准确的把握后,教者应思考自己、他人已有的实践经验,即自己在以往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是怎样组织教学活动的,有哪些成功和不足之处,需要怎样改进;别人在执教这节课时有哪些精彩之处,哪些方法可以直接借用,哪些方法需改进——从而逐步筛选出本节课的教学方法。

比如:同樣是讲授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位教师模拟电视热点专题节目,直接进入课文。

(各位观众,这里是垄上电视台《回归盛典》特别节目……现在将镜头交给前方记者)“直播”回归盛况视频,现场采访看过盛况直播的心情。

教师小结过渡:香港回归了,我们因为收获而幸福,因为收获而自豪。但要知道,只有明白了饥饿时的痛苦,种植时的艰辛,我们的幸福才会更深沉,自豪才会更强烈。因此在本次节目中,我们除了见证回归盛况,还要弄明白下面几个问题。由于采用了倒叙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出示内容要点:

1.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

2.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

3.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该教师:

1.通过有“奖”问答环节完成内容一的学习。

2.分发自编诙谐版“邓公大战铁娘子”小剧本,通过学生互动合作,提炼信息排演剧本,探究内容二。

3.选香港为例,以MTV为媒,感史悟情。(播放MTV公元1997第二节)

赏乐提示:赏析一首经典MTV,要画、词、曲兼顾,最后要能从对具体的画、词、曲的关注中升华出抽象的情感。(侧重点分组:女生感情细腻,整体悟情。男生思维活跃,关注背景。)

教师:1)下面哪位学生能够说一说从这首MTV的画、词、曲中你感受到的最强烈的一种情感或感觉是什么?(痛苦、思念、期盼、自豪等。) 2)请男生说说所注意到的印象深刻的画面。(战争、废墟、酒会、倒计时牌、欢庆等)学生在兴趣中解决了重点问题。

三思:教学实施方案。在分析了教材,思考了自己、他人已有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便可撰写教学方案,在教学“香港澳门回归”时,我通过分析、思考,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案。

最后方案是实施情况。在每一节课教学之后,教者都应该认真反思教学方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如何,哪些地方处理得较好,哪些地方需进一步改进,教师在反思教学方案实施情况之后,还应反思这样评价,改进的理论依据,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历史知识,逐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是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理念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少提示,多让学生探索交流,即便说错了也无妨,某种程度上“错误”也是资源,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篇10:初中生物课教学反思应该反思什么

一、反思成功做法

每一节课都有成功之处,如充满吸引力的情境创设、有趣对话、典型案例、巧妙设问、幽默的讲解、独到而有特色的小实验、有益的启示、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到好处的多媒体运用等。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的内容,并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环节,或将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认为在某一方面、某一点做得很不错或很成功、感受最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供今后教学利用。这样日积月累,这些记录就成为自己教学中一笔宝贵财富———教学经验。

例如,根据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一次性精力集中的时间大概在13分钟左右。针对这个研究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一堂课的教学时间分割成3~4个小段进行。在学生精力即将分散的时候,把平常收集的一些跟教学内容相关的生物趣闻、小幽默、新闻、生物研究的新进展、学生周围的生物常识等内容穿插到教学中,这样既可解决学生精力分散的问题,也可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生物常识,从而使学生既学的轻松,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反思疏漏之处

即使是很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也会有许多遗憾和感慨,出现许多课前预设不到的情况。所以,每上一节课后,就要及时地从新知导语、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问题讨论、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深刻地反思,同时也把课堂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课后继续探讨。日积月累,就能为自己的教学研究积累资料,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也会在这种研究中不断提升。

例如,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气孔分布》的一次实验教学中,刚开始上课几分钟,突然停电了,加之阴天光线较暗,致使实验不得不改期进行。课下我反思自己的实验教学设计方案,在常规的实验设计方案中又加入了一种实验方案,其大体思路是:引导学生把叶片放到烧杯中,加入一些30℃的温水,根据叶片表面产生的小气泡可探知叶片上气孔的宏观分布。之后结合两种实验方案的优点,把两个方案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同时在微观上和宏观上同时观察叶片气孔的分布,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探究效果。

三、反思教学灵感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难免会发生诸多意外。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形: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确定的教学方法,而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随着教学的展开、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深入不能得到实施,反而会有新的变化。这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有时候也会因一些偶发事件,使教师产生瞬间灵感,而这些“智慧的火花”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如果不能及时地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就会因时过境迁、烟消云散而产生遗憾。若能把机智灵活地应对、恰当处理的方法记录下来,便会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例如,在一节有关微生物作用的教学时,有一位同学突然提出“如何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针对这个问题,我突然想到,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对初中学生来说太抽象,如果学生能亲自动手制作酸奶,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还可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于是,顺着这个学生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设了酸奶的制作教学课,不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四、反思同行共识

在观课、议课中认真记录那些值得商榷、批驳或质疑的观点和做法,让它在自己教学中引以为戒。自己在对内、对外上公开课时,要虚心倾听观课教师所指出的自己的教学中的不足,如哪些符合学生实际,哪些不受学生欢迎,哪些学法指导到位,哪些学法还是空中楼阁,哪些问题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注意。教学中的闪光点,需要继续发扬,也需记录下来,作为今后发展和改进的依据。平时在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时,多听一听同行对某一教学过程、某一教学环节、某一问题处理的技巧的意见。日积月累,就能做到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为我所用,变为自己的技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例如,好多生物教师都说,在生物教学中,如果能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的直观体验式教学,其教育教学效果较好。在各种教学竞赛、公开课以及平常的调研科中,我就发现,现在教育的媒体手段提高了,好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以辅助教学,好多老师也就在很大程度上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取代了实验、取代了学生的动手。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进步,而实际上在进步的同时却忽略了人类的认知规律。有老师做过这方面的比较研究,发现长期高频度的使用现代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我认为,在大胆使用好现代教育手段的同时,不要轻易抛弃传统的好的教育手段,最好是两者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

五、反思学生问题

由于学生受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往往教师认为很简单的一个知识点,学生却用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掌握,成了教学难点。这时教师不要责怪学生,而是要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提出的深度与广度、知识点的呈现方式、突破知识的重点及难点的方法进行深入反思,从而了解到学生学习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有的放矢地运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奇思妙想还是胡思乱想,是“钻牛角尖”还是“究根追底”,教师要迅速作出判断。对“奇思妙想”,要善于进行“点石成金”、“拨云见日”式的引导。对“胡思乱想”要进行拨乱反正,让学生头撞南墙及时回。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独到见解或新颖问题,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那是学生迸发出的思维的火花,能给课堂增添异彩,教师应给予鼓励,并及时记录下来,以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例如,在一次光合作用的教学中,一位同学说了一句话,结果周围同学爆笑起来,致使教学暂时中断。这位同学说,“如果我身上也有叶绿体就好了,只要晒一下太阳就可以不用吃饭了。”旁边的同学听到后就忍不住爆笑出来,原来是这样。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告诉同学,虽然这个问题现在听着有点天方夜谭的感觉,但若干年后,难说就可以成为现实。就像飞机、录像机、电视机、照相机、夜视镜等物件的诞生,都是从一些奇思妙想开始的。接着,我又问了同学一个问题,在我们地球上,有地下结马铃薯,地上结西红柿的植物吗?有同学说没有,有同学说可能有。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同学。在课外活动时,我把同学收集到资料汇集在一起,展示出来,好多同学惊奇地发现,地下结马铃薯,地上结西红柿的植物是可以通过嫁接实现的。

六、反思再教设想

每上完一堂课后,教师都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认真地回顾和总结,反思自己在这堂课教学上摸索出了哪些规律、教学方法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把记录下来的这些得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同时反思在下一次教学中应当如何改进。教师只有这样不断总结反思,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让我深深感受到反思的重要性,“经验+反思=教师成长”。

在完成《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教学后,我发现部分来自城镇的学生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比较陌生,学习过程中兴趣较低,学习的效果不好。针对这些问题,我重新设想该课的教学策略:提前两个星期用精致的小花盆,分别培养几株菜豆幼苗和几株玉米幼苗,并在上课前用一个纸箱装好带到教室里。开始上课时,突然展示给学生观察,然后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氛围里,再展示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同时提出问题,“小小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是如何发育成幼苗的?”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然后指出,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功能。那么,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后,采用直观教学后,让学生结构教材,动手解剖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辨认各部分的结构,再让同学就解剖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与汇报,并总结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两种类型的种子结构及其特点与异同。课后,让同学把一些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带回家播种,探究它们的萌发条件,观察种子萌发时各结构的变化,两个星期后,根据探究结构,分小组交流、汇报、评比。后来的教学比较研究发现,采用这些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篇11:“教学反思”,教师思什么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07-1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教育思想、行为、效果等记录,是教师业务提高的必要手段。一个只顾教书而不善于总结的教师是难以成为名师的。那么,教学反思,教师应思什么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思成功做法

在教学中,每个老师可能都有过闪耀着新的教学理念光辉的精彩片断,如一些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新课引入及过渡、师生默契的配合、留有悬念的结束语、经过改编的故事或小品、引起学生高密度思维的提问等,课后认真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因此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学经验。

例如,在讲解八年级《我爱我家》内容时,我插入央视曾播出的一条名为“爱心传递篇”的公益广告,其中出现了这样的画面:睡觉前妈妈给儿子洗了脚,然后又给自己的妈妈洗脚,孩子看到后,便给妈妈打来一盆洗脚水,稚嫩的童声“妈妈,请洗脚。”孩子第一次也给自己的妈妈洗脚了,看来爱心是可以传递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样的情境,让人看了怎能不感动,怎能不从中受益。

二、思失败之处

教学是一门艺术,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不好的提问、不成功的讨论、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不妥当的教学内容、繁杂的理论、甚至由于某种原因学生思路打不开导致积极性的挫伤,混乱的教学秩序甚至还有知识的遗漏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探究,把收获记下来,在适当的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补救,使这些教学后记能成为今后教学吸取的教训。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认真而及时的反思可以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三、思教学机智

再详尽的教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也不可能预见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的遗憾。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时有突发事件发生,教师机智灵活地应对,恰当地处理,也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四、思学生反馈的信息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现代教学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教师的教要服从学生的学。教学过程中及时捕捉并揣摩学生反馈的信息是教师反思的源泉。学生并非纯粹是知识的接受者,他们对教学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出发,会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进度、课堂组织与管理及效果做出评价。通过学生的眼睛,教师可以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仔细分析学生的作业,能真实地暴露教学中的疏漏与不足,能了解与把握学生在此年龄段的思维特点和身心状态。在课前、课中、课后或期中、期末考试后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作为进一步改进教学的宝贵资源。

五、思“再教设计”

每教一篇课文之后,总要写写下次再教时的做法。每上完一节课后,认真总结一下自己的得与失。教师要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反馈信息,反思自己在教学上摸索出了哪些规律,在教法上有哪些创新,在组织教学上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做,写一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常教常新,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六、思作业问题

学生的作业情况,不仅能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暴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而且能反映出学生在此年龄段上的思维特点,对事物的认知程度、观点及思维能力等。教师把这些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一定能成为教师今后教学参考的第一手资料,对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及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七、思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独到的见解或新奇的问题,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给课堂增添异彩,有时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甚至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对教师来说,这是教学相长的机会(也就是说采撷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开阔教学思路,做到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学生的“问题回答”,教师对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的独特见解,应给予鼓励,并及时记录下来,以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

八、思他人评价

篇12:我画我心

烟云过眼,神仙富贵了无痕。

观以上对联仿佛是一幅笔墨酣畅的水墨画,不由得令人浮想连翩。本人出生于战乱年代,为避免日寇烧杀,生后三天便逃荒,为此起名“逃修”。上小学时报名,老师问名字叫什么,只听见了音声,便按谐音给写了现在的名字——李桃修。

在开封上小学时,到同学家玩,见到一个习武青年,家中挂着他自己画的武松打虎中堂,两边放着十八般兵器。这位大哥每天习武画画,当时很是羡慕,因此对画画产生了好感。1954年到了北京,上中学时,学校有美术小组,自己才开始正式画画,知道了素描、油画、国画,知道了齐白石、陈半丁、徐悲鸿、吴昌硕等名家,并对国画产生了兴趣,有空就临摹几笔。家中给点有限的钱,可以买点宣纸、毛边纸进行练习。为了省钱,有时进城看画展,逛画店,不管多远都是和同学们结伴走着去,看了很多画家的原作,受到很大的启发,对花鸟画有了爱好,逐渐有了想当画家的念头。

1961年初中毕业进了中专,当时学校离朝阳区文化馆比较近,听说有美术班就去报了名。美术班的老师是贾浩义,教素描人像、画国画人物。这时期和贾老师接触多了就开始了画国画人物,使自己的绘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

“文革”中在工厂,全民都在搞运动,当时由于能画几笔,所以就搞宣传,写标语,画宣传画。1967年中央美术学院办了毛主席画像学习班,自己有幸也参加了,老师是靳尚谊、邓澍等。通过学习提高了油画知识,为单位画了很多毛主席像,有空时给同事们画点头像和速写。这时期结合形势创作了《大庆精神开新花》、《师徒》、《车间摆战场》等作品参加市美展和职工美展。后来到北京地铁管理处美工组进行各站的布置。开放改革后,要求学历,又考入了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进行系统的学习。

1984年到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宣传科,主抓全市职工美术工作,并在北京市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协会任秘书长。长期的绘画,犹如苦行僧,要能吃苦,还得有悟性。中国绘画讲究传统、传承与创新,如何创新,众多的画家在不断地探索与努力,来寻求新的表现形式。绘画不用说什么大道理,正如贾浩义先生所言:“一般地说我很少轻信理论,艺术作品不是理论全能说得清楚的。”所以绘画只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描绘自然之美、人之美、花之美,用什么方法去表现,完全是自己的感悟,法无定法,路还是要自己走。风格的形成有其多方面的因素,知识和阅历,修养和功力,能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又能给艺术以启迪,能影响后人的发展,这样的风格才是真正的风格。画画可以修身养性,画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翻翻画册可能会给你一点启示。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上一篇:描写浪花的段落下一篇:工会体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