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毕业生

2024-04-19

陕西高校毕业生(精选10篇)

篇1:陕西高校毕业生

陕西省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陕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36.2万人,就目前来看,完成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的工作仍然繁重。3月5日,陕西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从开拓基层和重点领域就业渠道、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就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健全毕业生就业反馈联动机制四个方面入手,拓展就业空间,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既满足基层对人才的渴求,也是锻炼青年人才的`有效方式,让他们接地气,长本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今后,陕西将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畅通流动渠道,让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中小微企业是就业的“容纳器”,陕西将加强校企合作,主动组织中小微企业进校园招聘,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吸纳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在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陕西将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同时,我省还将主动面向“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各类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国家和陕西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输送毕业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过程,陕西将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各高校将进一步修订、完善和细化学籍管理制度、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弹性学制管理和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政策,支持创业学生复学后继续进行专业学习。各高校还将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举办和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结合自身的办学目标与专业特色,搭建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陕西省还将建立健全教育指导、培训实践、资助服务的链条式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强教学资源共享,推动各类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科技园将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等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孵化一批创新创业项目。

为了加强就业服务的精准性,我省将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的新模式,通过“两微一端”“智慧就业”等平台,根据毕业生特点和需求推送岗位、政策、服务等信息,促进供需精准匹配;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参加各类宣讲和招聘活动,畅通毕业生求职渠道,增强双选会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校际、校企、校地等多种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招聘活动联合、招聘信息共享;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就业与招生、学科专业设置的预警和动态优化机制,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效对接。

篇2:陕西高校毕业生

根据中央组织部有关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实施意见》(陕办发[2008]14号)、省委组织部《陕西省2011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实施方案》(陕组发[2011]14号)精神,决定2011年选聘3800名(含2008年选聘人员中续聘294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聘对象

选聘对象为30周岁以下应届和往届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重点是应届毕业和2010年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尚未入党但曾受院(系)以上表彰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也可选聘。

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等部门组织的到我省农村基层服务的“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自愿且具备条件的,经服务所在县(市、区)相关部门推荐可作为选聘对象。

二、选聘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志愿到农村工作;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有吃苦奉献精神;

3、学习态度端正,社会实践能力强,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取得国家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

5、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能适应农村工作需要;

6、年龄在18周岁以上、30周岁以下(以报名之日为准);

曾受刑事处罚、纪律处分或有各类考试作弊行为者,不得报名。

三、选聘数量

2011年全省实际选聘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3506名,各市(区)、县(市、区)具体选聘数量、专业需求及其他条件见附表。其中,选聘人员80%以上应为党员,80%以上应为本科学历。

四、任职和待遇

1、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尚未入党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社区)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社区)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

2、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每人每年领取工作、生活补贴2.1万元,其中到48个艰苦边远县(市、区)农村任职的每人每年增发1000元津贴。每名到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领取一次性安置费2000元。县(市、区)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办法,为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费用统筹保险,并根据本地实际为其投保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3、符合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政策规定且聘期考核称职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

4、在村(社区)任职满3年、工作实绩特别突出、年度考核优秀、通过选举已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村(社区)委会主任、当地群众普遍公认的,经组织考察研究,可破格提拔为乡(镇)、团县(市、区)委、县(市、区)妇联副职。

5、在村(社区)任职满2年,年度考核优秀或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或村(社区)委会主任、副主任职务,具备选调生、公务员招考条件的,可参加定向招录选调生、公务员考试。

6、在村(社区)任职满2年,年度考核称职以上,具备县、乡事业单位和各级各类企业录用(聘用)条件的参加招录(应聘)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聘用)。

7、在村(社区)任职期满1年,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不再实行一年的见习期,在村(社区)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和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五、选聘程序(6月20日至9月15日)

选聘工作按照发布公告、网络报名和资格初审、笔试、资格复审和面试、体检和考察、报批和公示、聘用、培训上岗等程序统一组织实施。

1、网络报名和资格初审(6月28日至7月5日)

考生登录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或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进行报名。考生要按照要求如实、完整填写个人相关信息,并上传本人近期免冠正面证件照(jpg格式,大小20k以内)。各市(区)委组织部在考生报名次日起2日内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提出意见。对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不得拒绝报名;对未通过审查的,应说明理由;对填报资料不全的,应注明缺失的内容,并退报考者补充。考生只能报考一个职位。审查通过后的报考职位不得调换。通过资格初审的考生应及时登录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下载《陕西省2011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报名及审批表》,如实填写相关内容,用A4纸双面打印后由所在院系和学校党委组织部(或学校就业服务中心)填写推荐意见并盖章。考生在网上提交的信息和材料,凡有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或聘用资格。

考生要在资格初审通过后,在报名系统内通过网上银行支付50元考务费,付费成功报名有效。未在规定时间进行网上付费的视为自行放弃报名。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家庭和农村特困家庭的考生,在网上报名资格初审通过后,在规定时间持《陕西省2011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报名及审批表》和相关证明到陕西省人事考试中心办理报名确认及免除考务费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视为放弃报名。完成网上付费和办理减免费用的考生,应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打印准考证,并按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2、笔试(7月中下旬)

笔试的主要内容为中央有关“三农”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和时事政治等内容。笔试采取闭卷形式,实行百分制。考场设在各市(区),由各市(区)委组织部具体组织,全省统一时间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考生可在考试结束后15日起登录陕西人事考试网查询笔试成绩。

3、资格复审和面试(8月上旬)

根据笔试成绩,按各岗位选聘名额1∶2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面试的人员;不足1:2但高于1:1.5的,笔试人员全部参加面试;低于1:1.5的,按1.5:1的比例相应减少该岗位选聘数量,余出的选聘计划,各市(区)具体确定2-3天时间由考生现场报名,根据成绩顺序现场调剂到本市其它县(市、区)的同类岗位。面试前要对报考者所持证件及资料进行审查并与报考信息进行比对。资格复审没有通过的考生,取消面试资格。面试内容侧重考察考生的有关基本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和处理工作关系的能力。

考生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占50%,两项合计按总成绩确定体检人员。

4、体检和考察(8月中旬)

体检工作。根据考生总成绩,按从高到低顺序分岗位依次确定参加体检人员,参加体检人员数量与选聘计划的比例为1:1。体检由各市(区)委组织部根据《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统一组织,体检费用由个人承担。

考察工作。着重考察考生的政治表现、道德修养、学习态度、组织能力、纪律观念等情况。

5、报批和公示(9月初)

各市(区)委组织部根据考试成绩、体检结果、考察情况等,择优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报省委组织部审批。

省委组织部将拟选聘人员名单在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上统一公示,同时公布监督投诉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间发现不符合“选聘条件”的考生,经查属实,取消聘用资格。

6、聘用(9月上旬)

各市(区)委组织部根据省委组织部的审批意见,向决定聘用的人员发出书面通知。接到聘用通知的高校毕业生应在10日内到所应聘的县(市、区)委组织部报到并签订聘用合同。如无特殊原因,在规定期限内未报到者取消聘用资格。对出现的缺额,在1个月内可按总成绩排序依次递补。

7、培训上岗(9月15日前)

篇3:陕西高校毕业生

一、陕西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 就业能力较弱

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学生学习的专业和教育的投入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首先, 陕西省的民办高校相对公办院校起步较晚, 教师队伍建设也不先进, 资金上的缺乏更加导致学校建设的匮乏, 民办学校的社会反响没有公办高校高。其次, 民办高校的生源素质相对较差。一般成绩优秀的学生会优先选择公办高校或者是出国深造, 成绩较差的学生才会选择民办高校, 所以民办高校的学生素质没有公办高校学生素质高。[1]

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 使得高校毕业人数不断上升, 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因为素质上的劣势导致就业压力十分巨大。对于同一岗位, 公办高校的毕业生比民办高校毕业生更具有就业优势。

(二) 民办高校毕业生容易受到就业歧视

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仍然存在“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 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学历歧视。加上社会上存在对民办高校的教学能力质疑, 认为民办高校培养的学生比不上公办高校培养的学生。[2]社会上一些岗位都将优秀的岗位专门设立给重点名校的毕业生, 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容易受到就业歧视, 甚至民办高校毕业生自己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也不高, 无形中增加了就业压力。

(三) 民办高校就业质量低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往往只是停留在能找到工作就可以了, 对薪资的要求相对较低和匮乏, 所以我国众多民办高校的毕业生的薪资较低, 岗位选择的余地也较少。毕业生很少积极主动学习, 又加上学历和就业歧视现象的存在,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之后上升的空间也很小, 就业质量相对较低。

二、改善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 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起到引导者的作用, 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素质的高低, 间接影响学生就业的情况。因此, 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地位。[3]除此之外, 教师应该完善课程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专业知识, 为日后毕业生能找到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学校要积极与企业相联系,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减小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 政府应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监管

对比公办高校, 民办高校的公益性并不十分显著, 当今社会还没有发展到能对民办高校的资金费用进行拨款支付。但是国家和政府应该要重视民办高校也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必须对民办高校进行监管。首先可以放宽松对民办高校人才的选择, 禁止企业设立学历门槛限制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4]同时还要对民办高校的办学资格还有招生设置进行严格把关, 以此保证民办高校的就业质量, 对于民办高校办学不合格或者是违反办学条例的学校设立专门的专业检查制度, 培养专业人才, 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的素质。

(三) 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

1. 建立网络就业指导平台

民办高校在学生入校之前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就业目标, 提高学生的就业认识, 有一个整体的职业规划。民办高校要建立系统的网络就业指导平台, 定期发布不同专业之间的市场就业信息,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同时,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展示就业平台, 利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就业合作, 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2. 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训

教师要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 培养学生的着装还有行为举止的培训, 培养学生说话的艺术, 在学习中逐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结语

对于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对策的研究, 必须从实际出发, 借助经济学还有制度经济学等理论, 结合国内外成熟的就业理论, 对陕西省的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加以研究。对民办高校的就业效果和就业政策进行研究比较, 积极构建能促进陕西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机制, 提出具体的解决政策。通过对民办高校就业指导的形式的不断创新, 能够增加就业指导的内容, 提高学生实训的能力, 减小民办高校毕业生与公办高校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压力, 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丽芳.地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其影响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4, 22:81-83.

[2]王平.基于SWOT理论的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 18:16-17.

[3]吴亚强, 赵广, 王杰, 赵宏伟, 朱德轩, 麻彦双.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理论研究) , 2011, 09:70-73.

篇4:陕西高校毕业生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贷款;创业基金

On the role of the "Shaanxi Provincial college graduates venture capital fund" for business students

Zhang Wen

(Shaanxi Provincial Talent Exchange and Service CenterXi'anShanxi710061)

【Abstract】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pressure is increasing, with the proposed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ontinue to support the introduction of funding policy, more and more students choose their own businesses. The author of Shaanxi Province college graduates venture capital funds, for example, analyze the venture capital fund for business students role.

【Key words】Students;Business loans;Venture capital funds

2016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6万人,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虽然今年的就业呈现出就业人员增加、就业结构优化、非公比重上升等特点,但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就业总量矛盾等问题将会得到缓解。大学生创业,首先考虑的是融资问题,笔者以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为例,阐述和分析了创业基金对大学生的创业作用。

1. 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由来

1.1政府创业(风险)引导基金的概念。

政府创业(风险)引导基金,指由政府出资设立的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以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创投领域,从而扶持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的政策性资金。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发展阶段分为以及下几个阶段:起步期(2002~2006年)、快速发展期(2007~2008年)、规范运作期(2009年至今)。

1.2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介绍。

2009年陕西省政府出台了《 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09]27号),提出由省财政出资5000万元,设立陕西省大学生创业基金,用于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为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有效、安全地使用好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2010年3月,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陕西省财政厅出台了《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管理章程(试行)》(陕人社发[2010]50号),提出由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基金的管理运作,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细则。2015年5月,印发了《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管理章程》(陕人社发[2015]34号)。

2. 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运作

2.1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以委托贷款的方式,经指定的商业银行向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贷款。陕西省人才中心作为委托方提供资金,由指定的商业银行根据委托方确定的对象、用途、金额、期限等代为向借款人发放,并监督使用、协助回收。创业贷款在贷款期限内不计息。创业贷款产生的银行手续费、担保费在创业基金中列支。

2.2创业贷款类型。

2.2.1担保贷款。

(1)个人担保贷款:高校毕业生选择章程中规定的担保方式,提供有效担保,可申请10万元以内额度的贷款。

(2)合伙经营性贷款:高校毕业生合伙经营与组织起来创业的,借款人数不超过5人,经委托方审核合格,可申请50万元以内额度的贷款。

2.2.2免担保贷款。

对于符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批准的《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贷款)免担保项目评选办法》的项目,经实地考察、专家论证,评审等级为优秀的,可申请10万元以内额度的免担保贷款。

2.3基金贷款的发放对象、金额、还款方式。

(1)创业贷款的对象是国家承认学历,毕业年限不超过5年,在省内依法注册公司、民办非企业单位、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大学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以及从事科技创新项目、创办公司制企业的普通高校在校硕士及博士生。对有过“陕西省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项目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可适当放宽毕业年限。

(2)个人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合伙经营的企业,借款人不得超过5人,总贷款金额不超过50万元。在校硕士、博士生创新创业,凡年龄不超过35岁,依法在陕西境内注册公司,从事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文化创意的,经所在院校推荐,法定代表人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担保贷款。

(3)创业贷款期限为3年。经营周期较长的项目,经审批可延长至5年。创业贷款的还款设一年宽限期。即创业贷款自放款之日起第一年不还款,第二年起按季度等额还款。

2.4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贷款的担保方式。

(1)存单、保单的原件质押。

(2)房产、生产设备、车辆的购置发票、产权证抵押。

(3)经济实体担保。

(4)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工作人员担保。

(5)具有项目所在地户口,有稳定收入的2名以上自然人担保。

(6)具有法人资格的省、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可为入驻基地的创业大学生提供担保。

2.5基金的使用情况。

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账户期初为5000万元,自2010年运行截止到2016月6月底,累计发放贷款为5369万元,扶持大学生创业企业354家,贷款人数559人,带动就业5233人。

3. 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作用

3.1基金重点扶持了初出校门的大学生创业者。

从目前的借款人情况来看,项目地覆盖了全省12个地市(区),借款人平均年龄为26.5岁,其中硕士学历占4.2%,本科学历占46.2%,专科学历占49.6%,学历层次较高,发挥了促进高学历人才创业的目的(见图1)。

3.2支持创业大学生所创办的企业与其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电子科技、产品销售、现代服务、农业养殖等领域。所占比重分别为电子科技占19.7%,产品销售占19.5%,现代服务占18.4%,农业养殖占17.2%,培训教育占9.9%,生产加工占8.8%,文化创业占6.5%(见图2)。

3.3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创业基金有别于西安市高校大学生创业贷款及小额担保贷款,不限制借款人的户籍,平均每个项目带动了15个人的就业。创业贷款中,女性创业者的人数约占三分之一,在就业创业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4实践证明,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的设立填补了我省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空白,扶持了一批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实现了鼓励大学生自强不息,转变就业观念,勇于创新创业的政策意图。

4. 对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再认识

4.1创业基金贷款是推动创业做大、做强的一个有力支持,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贡献。政府应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助推高校毕业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4.2应该加大大学生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长效约束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突出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建立配套措施,充分放大财政资金的效益,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4.3要加强过程监督,强化贷后管理,加大对贷款项目进行专项跟踪与检查。可以采取电话联系、召开座谈会、定期实地回访等手段,教育借款人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及时提醒借款人按期还款,促进贷款的回收与利用,促使基金健康发展。

4.4加强对合作机构的细化考核。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贷款的评估体系,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加强对基金实操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和廉政意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提升工作效率。

篇5:陕西高校毕业生

浏览次数:337次 时间:2013-08-02

一、见习对象

内毕业(毕业当年元月1日起)与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统招毕业生)均可参加就业见习活动。在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确认、备案的见习单位按规定参加就业见习的毕业生可享受政府就业见习补贴。高校毕业生在见习单位见习期间不视为就业。

二、见习程序

1、毕业生登陆“陕西人才公共服务网”()“毕业生就业”栏目“就业见习”页面或到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提出见习申请,下载或领取《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

2、毕业生通过信息发布、自我推荐、网络查询、参加供需见面会等方式寻找见习岗位与单位,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也可根据毕业生个人意向和所学专业等情况向其推荐就业见习单位;

3、毕业生与见习单位达成意向后,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持档案所属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签署审核推荐意见的《登记表》、未就业证明、毕业证、身份证到用人单位报名;未离校应届毕业生持学校签署审核推荐意见《登记表》、就业见习介绍信(须注明生源地、届别、培养方式)、身份证、学生证等材料到用人单位报名;

4、毕业生与见习单位签订《见习协议书》,经见习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向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申报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后,进入就业见习岗位见习;

5、毕业生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依据我省相关见习政策对其进行管理与考核,并按时为其发放就业见习生活补贴;

6、毕业生见习期满后,见习单位负责出具见习鉴定报告(可填写在《登记表》相应栏目内),并将有关见习材料提交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审核、存档。

篇6:陕西高校毕业生

省司法厅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全省律师行业建立的“百家律所、千名岗位”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在西安建立。

近日,陕西省司法厅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全省律师行业建立的“百家律所、千名岗位”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在西安正式启动。陕西省将在全省100家律师事务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1000个就业见习岗位。见习期间,陕西省财政给予见习高校毕业生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补助,同时按见习期限为高校毕业生购买每人每月20元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见习基地为见习高校毕业生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并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见习补贴,积极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这一消息,让很多法学专业的学生十分高兴。

西北政法大学毕业生杨帆说,这个政策,是国家和政府对我们大学生,从事法律工作,取得实际经验的有力的保障。它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从书本知识中结合到实际情况,从而丰富我们的法律底蕴和法律事务经验对我们是大有益处的。

陕西省就业见习基地不仅实现了为政府分忧为学生解难,而且给正在发展壮大的律师行业储备了人才。陕西法智律师事物所律师李汉文说,这个决定是非常好的.,既充实了我们现在律师事物所律师人员不是很充分,这么一个矛盾,又使涉法这些学生能得到一个充分的就业机会。无论对社会对他本人,对律师事物所的发展,都是很好的一件事,我们欢迎大量的应届毕业生能进入律师事物所,欢迎他们来充实我们的队伍。

见习基地的建立将给一些法学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增强他们应对社会需求的能力。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教师陈金春给参加见习的毕业生提出建议: 我们法学本科生,最缺乏的并不是一些技巧,现在缺乏的是他们基本的法学思维方法,扎实的理论功底,具体操作性的东西,可以在一个相当短的时期比较容易去把握,但是扎实的理论功底却很难期望通过一段的实习有所提高,但是我认为通过实习,最起码能够提醒他们的学习中存在那些问题,可以督促他们、激发他们在校期间扎扎实实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篇7:陕西高校毕业生

8月31日上午,省长袁纯清主持召开省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研究我省贯彻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和当前促进就业有关问题。会议决定,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县60岁以上农民10月起每月可领55元养老金,见习高校毕业生月生活补贴提高到600元,开始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三年实现新农村养老保险基本覆盖

会议研究了我省贯彻落实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决定从10月1日起,在全省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非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保,年满60周岁、符合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每月最少55元的基本养老金。会议强调,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政策,真正把这件关乎民生和农村发展的大事好事办好办实。鼓励试点以外的`市、县(市、区)自筹资金开展工作,省政府将给予一定的支持。会议初步决定,争取三年实现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覆盖。

为就业人员提供零距离服务

篇8:陕西高校毕业生

为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陕西省西安市日前出台了23项措施。

措施规定, 企业吸纳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给予岗前培训补贴, 其中, 小微型企业的岗前培训费补贴由80%提高至100%。企业吸纳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的, 给予最长期限不超过3年的社保补贴。科技型小微企业招收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达到职工总数20%以上的, 可按规定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 并享受财政贴息。

措施还对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标准做出调整, 如毕业两年以内高校毕业生或初次创业的在校大学生, 领取营业执照后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 可申请2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对持《就业创业证》并从事个体经营的, 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9600元为限额, 依次扣减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篇9:陕西高校毕业生

最近,陕西省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将继续深入实施振兴计划,切实提升输送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集中精力建设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力强的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力争为农村基层选派10000名高校毕业生,培养20000名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该省农村基层人才队伍进一步得到加强。具体措施包括,每年为该省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基层农技站统一招录1500名高校毕业生;每年在省内高校医学、师范、涉农专业设立500个助学金名额,按学制每生每年6000元,资助家庭困难、有志在毕业后到该省乡镇以下农村基层从医从教从农的高校学生,除部分特殊专业可放宽到大专外,所招录和资助的学生都应为本科以上学历。获资助学生按照从教从农5年、从医6年的最低服务年限与当地人社部门签订协议。每年对2000名招录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对1000名在服务期内从事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进行后续培养培训,力争所有招录下派人员在服务期内至少接受一次正规专业培养培训。同时,每年资助2000名乡鎮、街道办事处事业单位35岁以下、不具备国民教育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通过成人教育方式提高学历层次。

篇10:陕西高校毕业生

2009年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战略举措,是努力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的长远大计,是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施展才华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中组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和《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陕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积极探索、循序渐进,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组织安排与个人意愿相结合,选拔、教育、培养、使用、管理、监督并重,各项政策措施有机统一的原则。

第三条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采取“省定规划、市县选聘、乡镇管理、服务基层”的方式进行。

第二章 选 聘

第四条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各级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第五条 省委组织部负责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工作,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选聘数量和人选条件等事宜。市委组织部负责选聘工作的具体事宜。县委组织部负责将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到村任职。乡镇党委负责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日常管理。村要为选聘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帮助和支持他们开展工作。

第六条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要按照发布公告、个人报名、资格审查、资格复审和面试、体检、组织考察、公示、决定聘用、培训上岗等程序统一组织实施,从每年5月中旬开始,到8月底前完成,所有选聘担任村干部的高校毕业生要在当年9月上旬到岗。

第七条 参加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志愿到农村工作。

(二)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有吃苦奉献精神。

(三)学习成绩优良,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取得国家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

(五)身体健康,能适应农村工作需要。

(六)年龄在18周岁以上、30周岁以下。曾因违法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选聘。

第八条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须与县委组织部签订聘用合同,合同期一般为三年,聘用期满后本人申请留任的,经组织考核优秀的可以续聘,待遇不变。

第九条 本人因参军、入学、考取公务员和被事业单位录用及其他原因需要终止合同的,需提出书面申请,经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批后,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合同期内无故违约的,按合同违约条款及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三章 任 职

第十条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工作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进行,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

第十一条 选聘高校毕业生的任职,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统一提出意见,乡镇党委下发文件。

第十二条 受聘高校毕业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也可安排任村文书;有条件的提倡交叉任职。第十三条 受聘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满一年,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经组织考察特别优秀、且所聘村没有合适人选的,可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

第十四条 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要根据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担任的职务明确分工,保证他们能够参加村党组织或村委会组织的会议,参与村里的领导工作和重要事务。

第四章 待 遇

第十五条 根据本人意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户口可落回生源所在地,也可落在所服务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到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任职的,户口可留在现户籍所

在地。人事档案由所服务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代理,党团关系转至任职的村。聘用期间要求入党的,由当地党组织按规定程序办理。第十六条 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每人每年补贴2.1万元,并发放一次性安置费2000元,另外省财政为到国定的48个艰苦边远县(市、区)农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增加1000元津贴。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按规定比例及时足额下拨补(津)贴资金,由县(市、区)财政局根据组织部门提供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名单按月发放。

第十八条 县(市、区)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办法,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费用统筹保险。其中单位缴纳部分由县(市、区)财政按规定比例承担,个人缴纳部分由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按规定比例承担。由县(市、区)财政根据本地实际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投保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省财政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补助力度。第十九条 符合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政策规定的、聘期考核合格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

第二十条 受聘高校毕业生在村任职满3年、工作实绩特别突出,当地群众普遍公认的,经组织考察研究,可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

第二十一条 受聘高校毕业生在村任职满2年且考核结果为称职以上等次的,报考省内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可适当放宽报名条件并在笔试成绩总分中加7分,报考省内高校研究生的,在笔试成绩总分中加10分;被县(市、区)以上组织人事部门评为优秀或受到县(市、区)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另加3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或录取。

第二十二条 县(市、区)、乡(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需要补充人员时,应重点从到村任职2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中考录。第二十三条 受聘高校毕业生在村任职满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

第二十四条 受聘高校毕业生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不再实行一年的见习期,在村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和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第五章 培 养

第二十五条 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前,市、县(市、区)要集中对他们进行岗前

培训,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农村情况、熟悉农村政策、掌握处理农村问题和矛盾的基本方法技巧。

第二十六条 省委组织部每年抽调一批工作成绩突出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进行重点培训。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做好经常性教育培训工作,每年组织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参加一次集中培训,并将培训情况记入本人人事档案,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每人至少掌握一门农村实用技术的原则,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技术培训做出规划安排,并具体实施。

第二十七条 县、乡两级领导干部每人要各联系一名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县(市、区)有关局委办领导要与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结成对子,乡(镇)领导要与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建立定期谈话制度,了解他们的工作、思想和生活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第二十八条 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向驻村高校毕业生提供“热线电话”,随时解决他们下村后遇到的特殊问题。

第二十九条 县(市、区)委组织部门要指导乡(镇)党委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并注重在优秀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中发展党员。

第六章 管 理

第三十条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必须按与县(市、区)委组织部签订的聘用合同约定事项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市、区)委组织部可以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一)签订合同后,未经县(市、区)委组织部同意,3个月未到岗的;

(二)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

(三)未经县(市、区)委组织部同意,擅自出国(境)的,或者出国(境)后未经县(市、区)委组织部同意逾期不归的;

(四)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

(五)严重违反工作纪律或者规章制度的;

(六)严重失职,徇私舞弊,对国家或所在村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七)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安排的其他适当工作的;

(八)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九)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经县(市、区)委组织部提出,拒不改正的;

(十)被依法处以劳动教养或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十一)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一条 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市、区)委组织部不得解除

聘用合同:

(一)在本工作岗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公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患现有医疗条件下经法定机构签定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或者精神病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到村任职的高校女毕业生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正在接受审查尚未作出结论或者结案的;

(六)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三十二条 县(市、区)、乡(镇)要加强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日常管理,建立和执行严格的工作日志、考勤、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

第三十三条 市、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定期调阅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日志,了解掌握他们的工作动态。县(市、区)、乡(镇)每半年至少组织召开一次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交流座谈会。

第三十四条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原则上要吃住在村。不具备单独安排食宿的村,由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在乡(镇)或条件好的村就近集中安排,确保他们特别是女学生的安全。

第三十五条 各级党政机关及其他单位均不得以任何名义长期借调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离开农村从事其他工作。要把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在村工作时间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请假(含病假)30天以上,或在村出勤率达不到95%的,当年不得评为优秀;在村出勤率达不到85%,或连续旷工10天和全年累计旷工20天以上的,当年不得评为合格及以上等次。每年年底前,各市要将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在岗情况报告省委组织部。

第三十六条 未经县(市、区)委组织部同意自动离职或因违约未承担违约责任的,三年内不得参加全省范围内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通高校本科或研究生统考,五年内不得参加各类领导干部招考。

第三十七条 乡(镇)党委、政府每年要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进行一次考核,结果报县(市、区)委组织部备案。县(市、区)委组织部每年要结合考核工作评选优秀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人数不得超过本县(市、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总数的15%。第三十八条 聘用期间,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如需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由县(市、区)人事部门组织申报。

第三十九条 市委组织部要建立定期通报制度,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县(市、区)委组织部关于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十条 市、县(市、区)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要确定专人负责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管理,建立层层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加强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日常管理。

第七章 组织领导

第四十一条 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由省委组织部牵头,会同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厅、公安厅、民政厅、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农业厅、林业厅、扶贫办、团省委成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委组织部,具体承担选聘工作的组织协调。

第四十二条 市、县(市、区)党委要确定一名常委负责此项工作,并成立相关协调工作机构,加强对选聘工作的组织协调。各级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林业、扶贫、共青团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积极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十三条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有利于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激发高校毕业生献身农村、服务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本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上一篇:择业心理下一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