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书数学备课组

2024-04-30

高三书数学备课组(共8篇)

篇1:高三书数学备课组

高三数学组复习的一些作法

高三年级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有下面几点体会,现总结如下:

统筹安排、合理计划搞好全年复习工作学年初首先根据学生实际、学科特点、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制定了总体的复习计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系统复习阶段(7个月左右);

第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抓好基础,对知识点要抓死抓牢,而且要全面、细致、系统;抓知识的条理化、网络化;抓解题过程的规范化.在这个阶段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传统的“讲-练-讲”的复习模式为“见题思法――研究探讨-检测反馈-归纳评价”.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以练习、反馈、归纳为主线”的原则,同时围绕教学目的的精心设计题组式的练习,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见题思法――研究探讨-检测反馈-归纳评价”教学模式的程序是: ①、见题思法――创设问题情境,出示课前练习.学生对教师精心设计的几道有代表性且难度不大的题目进行课前练习解答,以题为载体,反思用到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进行初步归纳.②研究探讨――对教师精心设计的典型例题认真研究,师生共同研讨,引导学生分析、尝试和研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使知识、方法逐步深化,师生共同概括基础知识和解题的通性、通法与技巧.③检测反馈――在前面环节的基础上,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巩固性练习,自我检测掌握的程度.④归纳评价――以整理笔记的方式对所学内容和方法作更深入、细致、系统的总结、归纳和分析,充分挖掘知识间的内存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便于储存,同时注意在今后的应用中求深化.(2)专题复习阶段(1个月左右);在这一阶段要进行知识归类、方法归类,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着重提高解题能力,使学过的知识经过整理加工、融会贯通,起到知识升华的作用.根据近几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特点,瞄准六个解答大题所涉及十个知识块:1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2数列问题;3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4平面向量;5不等式及其应用;6直线与圆锥曲线;7直线、平面、简单的几何体;8排列、组合及概率与统计;9极限、数学归纳法及导数的应用;10含参数的问题的取值范围等十个知识块进行重点复习。在复习过程中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瞄准六个解答大题所涉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确保知识点及技能落实到位;其二训练解答题的书写过程规范性要求,确保解答题过程不是分。

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当然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应当在平时上课时已经渗透,此阶段的训练所起的作用是系统和强化的作用.(3)强化训练(综合训练)阶段(1个月左右);本阶段复习是巩固前两轮的复习效果,训练应试技巧,提高应试心理素质,进行模拟强化训练,其复习模式是:“练――查――讲――悟――查”.综合练:用两节课时间让学生完成一套模拟题,套题的难度可逐渐加大,直至达到高考标准.单元练: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做完一套单元的选择、填空题,题目带有专题性,重点是知识上查缺补漏,突出强化思想方法.查:自我评判.反思,找出需教师帮助的题目.讲:教师据大多数同学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评.悟:让学生课下重新整理,领悟此套题中的知识、方法及出现的各种问题.检查:检查上述复习效果,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后面的复习.实施上述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找,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只是组织、监督、引导、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总结规律,使学生真正成为复习的评价,在动脑、动手的活动中,发展智力,提高能力.2、反思性原则:学生做完题,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来反思、领悟,可从下面四个层次反思:(1)经验性反思:旨在总结每次练习后的基本经验,着重反思这套题考查了哪些知识、能力?(2)概括性反思:旨在同类问题筛选、概括,形成一种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进而上升到一种数学思想,形成一种“数学化”意识;(3)创造性反思:对习题的重新认识以及推广、引申和发展,(4)

错误性反思:注重对答题失误的纠正、辨析,搞清自己解题失误或综合能力性失误,找失误之因,谋成功之道.总之,反思有助于弄清问题的实质,反思有助于提高鉴赏能力,知道什么是好的解法,反思可以养成抓住关键、直接剖析问题核心的好习惯,良好的题感正是通过反思总结培养起来的.3、针对性原则:题目设计要针对学生实际,针对高考要求的实际.4、反馈性原则:一是教师等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二是学生自己得到复习效果的反馈.以便加大教师调控力度,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能更大限度地利用自由支配时间在知识上查漏补缺,在能力上重点训练,及时调整复习重点,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和矫正.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可以大提高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正答率和熟练程度,可以缩短解题时间,提高解答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技巧性和灵活性.也可以提高解答题解题步骤的规范性,总结重点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严密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4)主动发展阶段(20天左右):此阶段教师不再讲课,增大学生的自主权,可以复习任一学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辅导(包括心理指导),并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在此期间,学生采取的主要策略之一是“回顾”,它包括:知识回顾、方法回顾、疑点回顾、热点回顾、结论回顾、题型回顾.对前面的复习再次查漏补缺,同时虚心接受教师、家长乃至社会各界的指导和关爱,这样就能以最佳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知识状态迎接高考的挑选.

篇2:高三书数学备课组

为了从实际出发,我们在四月“二模”考前的所有练习测试与辅导的材料、试卷都不用现成的。为了使基础中等及以下的学生有所得,我们的测试卷注意一定的“坡度”,让这些学生有充分练习的机会。同时也让一些优秀生得到提高,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对课堂使用的专题材料和大大小小数十次的练习测试或辅导的卷子,我们都事先(一般提前两周以上)安排,由命题教师精心选题,样稿要提前完成,先全组教师人手一份,各自解答,再从知识点、难度、考时等方面议完或提出修改意见(重大测试专项研究)然后才定稿付印。而且练后再反思,从中发现学生的进步与问题,也检讨命题之得失,作为下一次命题的借鉴。

提高效率方面,我们备课组更讲究的是落实。我们布置的作业及测试练习,必须走好“三步曲”,考后讲评要高质量,宁可有的班少做几套,也要讲评好,订正好,落实好,为了更落实一些,有的同学还要再订正。我们在“三步曲”之后,继续走下去,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又是学生薄弱点,再次出现在练习测试中,学期结束前,再把没过关的要点汇编测试,重走一遍“三步曲”。

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坚决摒弃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和练习。我们在作业、练习、测试及上课时,尽力避免一些偏题怪题及难的没有必要的题。我们宁可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必要的能力要求上多化一点功夫,也不在“枝节”上去大量消耗学生精力。

在高三复习中,我们第一学期的复习要求更扎实一些,保持一定进度,把每个“板块”的基础知识和适度的能力要求更落实一些,同时注意到各“板块”之间的关联,不急于搞综合训练,只求落实,不求速战。高三数学备课组团结协作,学术民主、互帮互学,磋商讨论风气较浓。命题拟卷,专题材料编辑人人参与,充分发挥各人才智,努力提高各人的专业水平,使我们的工作让学生满意。

篇3:高三书数学备课组

1“题”与“题”互动

针对各年级期末、一模、二模等试题, 实施了分块到人分析, 并结合《考试说明》和浙江省自主命题11年试题 (2004年至2014年) 进行分析和研究, 并承包到 人制作文 理、题型、模块、专项限时、保分拉分全方位互动学案.附专项限时“题”与“题”互动学案“向量考题练评讲”.

关于向量的考题多姿多彩, 且难度较大.此类问题的解法通常有基底法、坐标法、构图法、投影法、点积法等.但有时设角解法亦非常精彩, 为此特整合相关问题, 供同学们参考.

例1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和, 它们的夹角为120°.如图1所示, 点C在以O为圆心的 圆弧上变动.若, 其中x, y∈R, 则x+y的最大值 是.

解注意到, |OA|=|OB|=|OC|=1, 考虑使用数量积.设∠AOC=θ, 则

二式相加得

所以 (x+y) max=2 (此时θ=60°) .

例2由动点M引⊙O:x2+y2=rv的两条切线MA, MB, 求的最小值.

解如图2, 设∠AMO=θ,

当且仅当时, 取等号.

例3如图3, 线段AB长度为1, 点A, B分别在x非负半轴和y非负半轴上滑动, 以线段AB为一边, 在第一象 限内作正 方形ABCD, O为坐标原点, 则的取值范围是.

例4已知O为锐角三 角形的外 心, , 若, 且32x+25y=25, 则

解设所成的角为α, 所成的角为β, 则

又O为锐角三角形的外心, 故

所以

例5已知平面向量α, β (α≠0, α≠β) 满足|β|=1, 且α与β-α的夹角为120°, 则|α|的取值范围是.

解构造△ABC, 设, 则

∠ABC=60°, AC=1.

设∠ACB=φ, 由正弦定理得

即].

例6在△ABC中, , M 是BC中点.

(1) 若, 求向量与的夹角的余弦值;

(2) 若O是线段AM上任意一 点, 且, 求的最小值;

(3) 若点P是BC边上一点, 且, 求的最小值.

解 (1) 设向量与的夹角为θ, 则

(2) 由, 可得.设, 则, 而, 因此

当且仅当x=1/2时, 的最小值是-1/2.

(3) 设∠CAP=α, 则∠BAP=π/2-α.因为, , 所以, 即, 于是

从而

当且仅当, 即时,

2“题”与“生”互动

通过学生分析 试题、归类试 题、订正试题、选派学生讲错解题等形式, 补充原有的上课模式, 有利于更多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纠错工作落到了实处.附学生制作的课堂互动学案“小小的抛物线割线方程”:

1) 形如x2=2py (p≠0) 时, 割线设为y=kx+b.

由于x2=2py (p≠0) 型抛物线的割线l的斜率可以为零但不可能不存在, 一般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b (其中k为斜率, 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

例7 (2012年湖州模 拟) 已知抛物 线C:x2=2py (p>0) , 点M (0, m) (m≠0) 在y轴上, 过点M的直线l与C相交于A, B两点.问是否存在定点M, 不论直线l绕点M如何转动1/|AM|+1/|BM|恒为定值?

解若存在这样的点M, 使得1/|AM|+1/|BM|为定值, 设直线l:y=kx+m.

因为要与k无关, 只需令2m/p=1, 即m=p/2, 进而1/|AM|+1/|BM|=2/p, 故存在定点M (0, p/2) , 不论直线l绕点M如何转动, 1/|AM|+1/|BM|恒为定值2/p.

2) 形如y2=2px (p≠0) 时, 割线设为x=ty+a.

由于y2=2px (p≠0) 型抛物线的割线斜率可以不存在, 但不可能为零, 一般设直线方程为x=ty+a (其中t为斜率的倒数, a为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 .

例8 (2013年浙江竞赛) 已知抛物线y2=4x, 过x轴上一点K的直线交 抛物线于P, Q两点.证明:存在唯一 一点K, 使得1/|PK|2+1/|KQ|2为常数, 并确定K点的坐标.

证明设直线PQ的方程为x=ty+a, P (x1, y1) , Q (x2, y2) .

故存在唯一 一点K (2, 0) , 使得1/|PK|2+1/|KQ|2为常数1/4.

3) 形如x2=2py (p≠0) 和y2=2px (p≠0) 时, 割线均可设为

由于x2=2py (p≠0) 型和y2=2px (p≠0) 型抛物线的 割线斜率 或不存在 或可以为零, 为避免对斜率的讨论, 同时又便于研究线段的长度, 故一般设 割线方程 为, (t为参数, θ∈[0, π) ) , 既避开对斜率存在与不存在, 为零与不为零的讨论, 又能使解法简捷明快.

例9 (2013年绍兴一 模) 已知抛物 线C:y2=4 (x+1) , 点M (m, 0) 在x轴的正半轴上, 过点M的直线l与C相交于A, B两点且1/|AM|+1/|BM|=1/2.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由于直线l的斜率可以不存在但不为零, 为避免对 斜率讨论, 方便研究 线段|MA|, |MB|的长度, 故一般宜 设直线l:, (t为参数, θ∈ [0, π) ) , 既避开对斜率存在与不存在的讨论, 又能使解法简捷.

解设直线l的参数方 程为l:其中t为参数, θ为直线l的倾斜角, 此时θ∈ (0, π) , 且点A, B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1, t2.将直线l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C的方程得

解得1<m≤3.所以m的取值范围为 (1, 3].

小结设抛物线割线方程时, 若对y=kx+m, x=ty+m, 3种不同的直线方程, 进行适当选择, 因题合理搭配, 则不仅能使解法简洁明快, 而且可有效地防止解答不完整等错误情况.

3“师”与“题”互动

备课组成员之间资料共享, 精选例题和控制作业量等有统一标准, 尽量减轻学生负担, 凡是要做的作业, 教师必定事先做过, 对于考试限时的试卷, 教师必定在考前认真研究.我们也随时关注网络资源, 以便了解最新的高考信息和动向, 便于将高考新题型、创新题、热点题型在课堂中及时渗透.

附2013年浙江省湖州市第2次模拟考试试卷评析学案:先定性分析后定量计算.

先定性分析后定量计算是数学解题的一个很重要视角, 也是提高解题速度的一种重要意识, 下面通过两道模拟试题的研究, 来说明先定性分析的益处.

1. (理) 已知椭圆) 的右焦点F在圆D: (x-2) 2+y2=1上, 直线l:x=my+3 (m≠0) 交椭圆于M, N两点.

(Ⅰ) 求椭圆C的方程;

(Ⅱ) 设点N关于x轴的对称轴为N1, 且直线N1M与x轴交于点P, 试问△PMN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 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2. (文) 已知抛物线C:y2=2px (p>0) , 焦点F到准线的距离为1/2, 过点A (x0, 0) (x0≥1/8) 作直线l交抛物线C于点P, Q (点P在第一象限) .

(Ⅰ) 若点A与焦点F重合, 且弦长|PQ|=2, 求直线l的方程;

(Ⅱ) 设点Q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M , 直线PM交x轴于点B, 且BP⊥BQ.求证:点B的坐标是 (-x0, 0) , 并求点B到直线l的距离d的取值范围.

下面是老师们研究的成果:

命题1直线l:x=my+x0 (x0<a2+m2b2, m≠0) 交椭圆x2/a2+y2/b2=1 (a>b>0) 于M, N两点.设点N关于x轴的对称 点为N1, 则直线N1M与x轴交于定点P (a2/x0, 0) .

证明设M (x1, y1) , N (x2, y2) , 则N1 (x2, -y2) .

因为直线N1M的方程为

命题2直线l:x=my+x0 (x0>-m2p/2, m≠0) 交抛物线C:y2=2px (p>0) 于M, N两点.设点N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N1, 则直线N1M与x轴交于定点P (-x0, 0) .

证明设M (x1, y1) , N (x2, y2) , 则N1 (x2, -y2) .

因为直线N1M的方程为

4“师”与“生”互动

最后阶段学生的辅导关键还在于扶差、拔尖.对于尖子生, 特别是有希望考重点的学生, 我们注意挖掘其潜能.对于数学成绩薄弱的, 我们重视回归基本概念和基本题型, 让其得到基本分 (审题分, 记忆分, 基础分, 规范分, 技巧分) .

5“师”与“师”互动

篇4:高三数学复习中题组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复习;题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三复习重点是知识的梳理,教师要利用好题组教学,把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穿成一条线,以便加强对知识的再理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一、题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

高考题考的往往不是单一的知识点,往往是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了构建知识网络,教师可以运用题组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师采用题组教学既可以复习巩固单一的知识点,又可以构建各个模块内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网络。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的把握,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网络化结构。

例如,在复习三角函数时,教师要对三角函数考查的重点要清楚,即正、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三角变换(特别是和、差角公式、二倍角公式),正、余弦定理等。主要题型有:①与三角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②与三角函数图像有关的问题;③与向量综合的三角变换问题;④与周期有关的问题;⑤正、余弦定理的应用问题等。由于这部分的公式较多、方法丰富、变换灵活、应用广泛,也使它是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

例1 设定义在区间上的函数y=6 cos x的图像与y=5 tan x的图像交与点P,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P1,直线PP1与函数y=sin x的图像交与点P2,则线段P1P2的长为 .

解析:考查三角变换及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由题意得:6 cos x=5 tan x,可得6(1-sin2x)=5 sin x,解得,结合图像分析得.

例2设向量=(4cos α,sin α)=(sinβ,4 cos β)=(cos β,-4 sin β)

(1)若与-2垂直,求tan (α+β)的值;

(2)求│+│的最大值;

(3)若tanα tanβ=16,求证:∥.

解析:本题是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和基本运算,考查同脚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二倍角的正弦、两角和的正弦与余弦公式,考查运算和证明的基本能力。(1)tan (+)=2;(2)│+│的最大值为;(3)由tan αtanβ=16,得,所以∥.

教师在高三复习三角函数这个模块时,利用这两个题组教学就涵盖了三角函数的大部分内容,建立了知识之间的网络关系,可以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题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找解题规律

数学中的好多问题都是有规律的。在复习时教师要激发学生去寻找规律。规律的寻找是有学生去发现,还是由教师去将军,教学效果是明显不同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在复习函数定义域时,教师可以运用如下的题组进行教学。

例3 (1)已知函数f(x)=2x-3的定义域为(1,2),求f(x-1)的定义域;

(2)已知函数f(x-1)=2x-3的定义域为(1,2),求f(x)的定义域;

(3)已知函数f(x-1)=2x-3的定义域为(1,2),求f(2x-1)的定义域。

以上的题组中,已知函数解析式中小括号里面的代数式与所要求的函数解析式中小括号的代数式是不同的,函数的定义域也是不同的。通过题组的思考与练习,使学生发现和掌握求解类似的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三、题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高考重难点

在高三复习时,如果帮助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不仅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培养学生具有什么能力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题组教学启发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观察、归纳、联想,从而能顺利解决高考的重难点。

例如在复习导数及其应用这个模块中,教师首先要清楚导数是研究函数性质、证明不等式、研究曲线切线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近几年江苏高考对导数的考查主要以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极值)为重点。多少题型都是中等题或难题(综合题、应用题或压轴题)。在复习“导数”的过程中,要重视导数的实际背景,深刻理解导数的概念,强化导数的函数问题中的应用意识,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增强导数的实际应用意识。

例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0y中,点P在曲线C∶y=x3-10x+3上,且在第二象限内,已知曲线C在点P处的切线的斜率为2,则点P的坐标为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和计算能力,其答案是(-2,15)

例5设f(x)使定义在区间(1,+∞)上的函数,其导函数为f'(x).如果存在实数a和函数h(x),其中h(x)对任意的x∈(1,+∞)都有h(x)>0,使得f'(x)=h(x)(x2-ax+1),则称函数f(x)具有性质P(a) .

(1)设函数f(x)=h(x)+(x>1),其中b为实数,①求证:函数f(x)具有性质P(b).②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

(2)已知函数g(x)具有性质P(2),给定x1,x2∈(1,+∞)x1

设m为实数,α=mx1+(1-m)x2,β=(1-同)x1+mx2,且α>1,β>1,若|g(α)-g(β)|<|g(x1)-g(x2)|,求m的取值范围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及导数等基础知识。考查灵活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进行探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导数的概念本来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它在函数中的应用就显得比较难。所以在复习导数这个模块中,利用上面两个题组进行教学,突破了导数在函数中应用这个难点,使学生在复习时比上新课对导数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学生观察、思考,逐步理解,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在复习时利用题组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网络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地运用题组教学模式,在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庞春华;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三策略[J];中学理科;2009年第5期

[2]易中建等;探索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之路[J];数学教学通讯(高考数学);2006年第4期

[3]黄忠玉;对高三数学复习课的再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3期

篇5:高三数学备课组总结

组长 周文建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教研室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高考考试说明》为准绳,现对本学期的备课组工作总结如下: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面对高考形势,高三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要求继续坚持集体备课、超周备课。教案要规范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三围目标要清晰。教案的设计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设计切实可行,易教易学的教案。

2、上课: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要及时检测教学效果。

3、严把作业质量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不允许错批、漏批的现象发生。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4、辅导: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各班教师要有组织地搞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做到措施得力,成果显着。

三、学、研、培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数学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促进教师知识及时更新,作好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我们外派了5名教师去伊宁市三中听课,9名教师去伊宁县四中听课,效果较好。

1、认真组织落实数学组的教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使其向纵深发展,发挥辐射作用。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从“研究型”向“专家型”转化。学期中收集自己的研究心得与教师进行分享,学期结束以文字形式呈现参评,大家的教研能力有所提高。

2、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师之间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加强教学研讨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四、高考复习中,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面对新形势的高考要求和高考的内容发生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复习时要求全面周到,注重教材的科学体系,打好“双基”,准确掌握考试内容,做到复习不超纲,不做无用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细心推敲对高考内容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那些内容是要求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掌握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细心推敲要考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展现教师的分析思维,还要充分展现学生的思考思维,把教学活动体现为思维活动;同时还适当增加难度,教学起点总体要高,注重提优补差,高考新形势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适当增加教学的难度,为更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优秀的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差生充分利用辅导课的时间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他们勇于迎接挑战,不断挖掘潜力,最大限度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五、根据各班情况组里定大方向,各班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面对高考新形势,学生的整体情况不一样,同一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别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这样,对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辅导的内容也就因人而异,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篇6:高三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三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我们高三年级数学备课组由6名成员组成。其中还有3位还担任班主任,工作辛苦自不待言;工作压力自是不小。这一学期里,我们6个人个个勤勤恳恳,默默工作,不计个人得失,通过大家的同心协力和辛苦付出,顺利完成了该学年的数学教学任务,现将我们备课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新课标要求,研究考纲

严格按?考试大纲?的要求,遵循“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察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融知识、能力与素质于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我们的教学方针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基础教学,加强能力培养。在此观念下,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随着对“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地要求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实行质的改变。以适应目前的高考要求,是我们三年来重点研究的课题。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制定出不同的研究课题。高三阶段,重点结合教学改革,深刻研究考纲,不断改进和制定复习的策略和方法。无论那一阶段的研究,我们都借鉴现有的教学成果,提出新的教学设想,大胆尝试,以公开课和示范课的形式进行实践。并且每一次课都要集体备课,统一思想,统一方案,但不拘泥于统一的教学方式。

二、巧妙安排学习进度,重点抓好基础练习。

我们利用高二暑假补课期间和9月份的前一两周的时间基本完成高三数学的新课教学工作,然后进入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用去了高三的整个第一学期,这一过程我们用每周一小测,每单元一大测,加强基础训练,同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完成活页,和同步训练。由于时间比较紧,取得的效果不太好。后经年段协商,学期后期周二的班会课给数学进行小测,效果显著.高三寒假到二月调考以前进行适应性强化训练, 实际上这是第一轮知识的强化和查漏补缺,也是对前一学期第一轮复习的补充与提高。现在看起来这段时间的教学效果还是挺好的,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在这期间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我们分了5个单元进行练习,分别为①三角函数,②概率统计,③解析几何,④数列不等式,⑤导数及其应用。这段时间大部分主要是学生自己做基础练习,老师做适当的讲评和个别答疑,这种复习方式对学生尤其是重点班和临界班的学生效果特别好。

三、认真甄选复习资料,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在高三资料的选择和使用上,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教师博览,亲自试做相关的习题,再从中筛选例题和习题,或进行改编,或给出更好的解题方法,以适合本校学生认知水平。为了使自己的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来”,我们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置要提出的问题,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而在每节课后我们各位老师都要对该堂课作出反思,课后及时沟通,交流各个班上课后的效果,学生听课后的反应等,再对下节课的内容作微调。因此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有我们探讨、争议、交流的声音。

四、博采众长建设题库,紧盯学生逐个过关。

在短短一周寒假内,我们几个数学老师分工完成了整理数学题库的工作。我们把2010年、2011年全国各省市高考题以及这两年广东省的模拟试卷按章节进行分类整理,每个人负责3到4章,第一步把所有这一章的习题提炼出来,第二步从中将适合我校学生的高考热点、重点试题筛选出来,分成教师版和学生版整理成复习片子,作为第二轮复习的时候使用。同时在这些练习试卷使用的时候,尤其是在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等学生必须要拿分的章节练习上,我们基本上是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盯着过关的。而不象以往那样发一张讲一张,而是谁做完谁换下一张,学生交一张

老师就批改一张,而且基本做到每个人面批,有错的学生拿回去改完再给下一张。由于班里同学的进度不齐,无形中给老师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原来在班里统一讲一遍的内容现在可能说好几次,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有的学生统一讲的时候跟不上的,现在一个一个讲解直至他弄明白为止。这样一来,明显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原来学生根本不重视作业,有些完不成就糊弄作业的同学,现在看见有人拿下一张先写,都很着急,因此只要有时间就写数学片子,不会的互相讨论解决,整个班的学习气氛明显改善很多。每一次的月考试卷我们都是参考很多模拟试卷以后才出稿,难度上跟高考基本相当,试题的结构跟高考完全一致。每一次练习我们都精选习题,题量适度,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出难题、偏题、怪题,保持学生情绪稳定,建立学习信心。每个月的月考试卷我们几个人轮流出题,防止试卷老是一个人出,老是一个模式。每一次的考卷大家都是流水阅卷,每次都统计好各班的小分、平均分,并且对每班学生每道题的得分率进行细致的统计,通过对各个班每道题的得分情况比较,老师也可以从中找出本班同学的漏洞,发现本班的差距。正因为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进行了准确地分析,也为精心设计每道题的评讲思路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重视答题策略培训,培养良好答题习惯。

高考试题中选择填空比例占到了50%,为此我们在冲刺阶段特别强化了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教会学生一些技巧解法,如排除法,特值法,代入数值计算,从极端情况出发,等等。除了选择填空,学生成绩的好坏最终还取决于前4道解答题,平时做太多太难的解答题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侧重前4道解答题的教学,用较多的时间分析讲解解答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做解答题。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再引导学生考试当中怎么去争分,怎么样书写不丢分,怎么去得步骤分等等,强调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重点在速度、计算、表达三个方面加以训练。考试的时间紧,复习时特别强调要有速度意识,加强速度训练,不断提醒学生,对于有些题,用时多即使对了也是“潜在丢分”,要避免“小题大做”。数学高考历来重视运算能力,运算要熟练、准确,运算要简捷、迅速。在以中低档难度试题为主体的高考中,获得正确的思路相对容易,如何准确而规范地表达就变得重要了,因此,要求学生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六:发挥团队精神

备课组是一个群体,群体的工作自然离不开每一个个体。高三的复习工作极为繁重,一个人的力量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我们备课组共有9个人,各有所长,他们爱岗敬业。我们正是这种精神,团结在了一起,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策群力,取长补短,团结协作。陈青、陈耀

老师是组里的中坚力量,经常献计献策;吴迪、何浩明、曾燕鸿是组里不可多得的决策者;黄承文老师做勤勤恳恳,卓小娟老师虽然是新手,虚心求教,是组里的中坚力量。我们今天取得的成绩,正是大家的努力和智慧的结晶。

篇7:高三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2级数学组蒋君

一、指导思想

依托新校区2011级取得的辉煌成绩,实现新校区学校发展蓝图,2012数学组必须团结一致,群策群力抓好高三数学复习,备战2012高考。秉承“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理念,落实“关注差异,开发潜能,多元发展”。

二、复习要求

1.资源共享提升效率

统一使用《课堂新坐标》,充分运用《课堂新坐标》课件,适当补充其它课件,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备课效率。

2.立足单元形成网络

作好单元复习,这是一个将数学知识由“点——线——网”的过程,将分散的知识串成面、串成体,形成知识体系的网络化,将问题归类,进行知识迁移和联想、分解与组合,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仅重视单元内综合,更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关注在知识的交会点处设计问题。

3.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模拟题要定时定量训练,把训练当考试,积累经验、锤炼心理。选择题的训练立足基础,提高准确性,注重方法灵活性。填空题的训练注重训练学生准确、严谨、全面、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注重书写结果的规范性。解答题重视审题过程,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在问题的分析、思路发展过程中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思维的导向,在思维过程中点明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思路发现过程中所起的重点作用。

4.注重学生卷面表达的训练。

高考要获得好分数,除了具有较高的数学功底外,还要避免出现失误失分。一方面要通过试题训练使学生减少、避免马虎、失误丢分,还要强调学生的书面表达,训练学生答卷时做到字迹工整、格式规范、推证合理、详略适当,做到会的题目不丢分,不会做的题目也争取得部分步骤分。

5.做好试卷评析工作。

学生将常常面临模拟训练,教师的讲评试卷要分析题目考的哪些知识点、需要哪几种能力、体现哪些数学方法,使学生体会出题者意图。讲评中还要不断转换条件,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训练,不能只满足于就题论题,要注重探求解题规律,提高点评的质量和效益。

三、强化训练

1.不依靠题海取胜,注重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

当训练的题目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

①对立意新颖、结构精巧的新题予以足够的重视,要保证有相当数量的这类题目,但也不一味排斥一些典型的所谓“新题”、“热题”。传统的好题,包括课本上的一些例、习题应成为保留节目。陈题新解、熟题重温可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和乐趣。

②控制题目的难度,在“稳”、“实”上狠下功夫,那些只有运用“特技”才能解决的 “偏、怪、奇”的题,坚决摒弃。

2.突破一个“老大难”问题。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会而不对”是拿到一道题目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在正确的思路上,或考虑不周,或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最后答案是错的。“ 对而不全” 是思想大体正确,最终结论也出来了,但丢三落四,或缺欠重大步骤,中间某一步逻辑点过不去;或遗漏某一极端情况,讨论

不够完备;或是潜在假设;或是以偏概全等,这个老大难问题应该认真重视,并综合治理加以解决。

3.注重应试技巧的培养。

(1)速度。考试的时间紧,是争分夺秒,复习一定要有速度意识,加强速度训练,用时多即使对了也是“潜在丢分”,要避免“小题大做”。

(2)计算。数学高考历来重视运算能力,虽近年试题计算量略有降低,但并未削弱对计算能力的要求。运算要熟练、准确,运算要简捷、迅速,运算要与推理相结合,要合理。

(3)表达。在以中低档题为主体的高考中,获得正确的思路相对容易,如何准确而规范地表达就变得重要了,因此,复习中要有书写要求,模拟考试后要求交“满分卷”。

四、教学教研

1.定时定点参加组内教研活动,严格实行签到

2.加强组内学习、观摩、听课、实现资源共享

3.加强复习课、习题课、试卷分析课型的探讨,形成高效课模

4.开放课堂、迎接高三视导

5.探讨培优补差措施,重视拔尖生、踩线生工作

6.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调节。

五、复习进度

暑假:理科完成新课内容,文科完成导数单元及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周: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二、三周:函数

第四周:数列

第五、六周:三角函数

第七周:平面向量

第八周:不等式

第九、十周: 直线和圆

第十一周:月考

第十二、三周:圆锥曲线

第十四、五周: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第十六、七周: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第十八、九周:机动安排、复习迎考

六、其它

1.单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或备课组统一命制试题。

2.应掌握所教班级的高考目标,制定具体的培优补差措施。

3.按照文理、班级差异分版块定期交流教学、学生培养等信息。

4.对班级目标学生每周一次作业面批。

篇8:高三书数学备课组

一初中数学备课组活动存在的问题

1. 集体备课形同虚设, 流于形式

第一, 集体备课的时间不少, 但有效活动时间不多, 其中一部分时间成了同行畅谈国家大事、闲聊生活趣闻的合理时间。

第二, 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备课组长通常将一学期内容平均分给本组教师, 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 完工后在备课组活动上读一遍, 最后统一交给备课组长, 由组长装订成册上交检查。这种教案分工的备课, 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 缺少教师共同参与讨论, 更谈不上心灵碰撞与共同智慧的结晶。

第三, 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备课组为了完成任务,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由各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 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教材匹配的资料“成功下载”, 资料是否超纲、是否切合班级学生实际, 是否有梯度, 是否符合中考要求等, 没有慎重考虑与选择。

2. 集体备课实质性的探讨少

集体备课中教师 (包括主讲与其他教师) 准备不充分, 一人主讲他人旁听, 讨论的少, 附和的多, 出谋划策的少, 不愿交流的多。主要原因是:文人相轻, 各人身怀绝技, 不愿资源共享。

3. 集体备课执行力不到位

部分教干、骨干认识不足, 执行力不够, 示范性做得不到位, 引领作用未充分展现在备课组活动中。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集体备课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

为什么要集体备课?为什么要资源共享?我的“绝招”为什么要告诉你, 你超越过我, 怎么办?的现象普遍存在。

2. 社会发展机制不健全

导致教师对事业的追求标准在降低, 部分老师的功利欲较强, 心思没有全部用在如何教好书上。

3. 技术层面上还缺乏必要的“套路”创新

怎样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活动按一个什么样的流程才能有效?才能使教师感受到每经过一次活动业务上有较大的收获?需要在技术层面上有所创新。

三加强与改善初中数学集体备课的思考

1. 必须再认识集体备课的意义与内涵

一所学校除了有优秀的领导班子、良好的基础设施, 更要有一支“学者型”的优秀教师, “学者型”教师的来源与形成, 除了靠自身的努力学习, 还要靠在集体备课中成长。

从集体备课的内涵来说, 集体备课理应是教师个体思维的碰撞, 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情感上的沟通, 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他不是备课组教师的“教案之和”, 不是一人说了算的“家长制”, 更不是网上资料的“下载拼盘”, 也不是“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集体备课应是本组教师静下心来, 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 如何让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体现新课改精神。在集体备课中教师要群策群力,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它可以是和风细雨的述说, 也可以是面红耳赤的争论, 亦可以是唇枪舌剑的辩析。

2. 认真把握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六认真”每一位教师都很清楚, 但要真正落到实处, 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无疑是关键。笔者认为高效而充实的备课组活动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研讨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意义——提高教师认知教材理解本学科知识的理论水平; (2) 研读本节内容的“三维”目标, 中考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3) 研讨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 以及重点、难点突破方法——此点为备课组活动核心内容。具体包括:本节内容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有哪些方法?不同班级采用什么样的突破方法比较好?不同班级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应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深度与广度? (4) 研讨本节内容的教学流程——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5) 研讨本节内容的例题选择——忌就知识点选择例题, 注意不同班级选择层次难度; (6) 研讨本节内容课后习题选择——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成若干层次与梯度。

3. 规范集体备课实施程序

集体备课的程序大致有三种方式: (1) 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个案——课堂跟踪——课后交流; (2) 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集体完善——形成个案——交流反思; (3) 熟悉教材, 提出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 解决问题——形成预案, 分发教师——结合实际, 二次备课——课堂实施, 信息反馈——教后反思, 理论提升。

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 备课组活动程序可能不同, 但不论采用哪种方式, 讨论突破重、难点, 研究教法学法是核心, 达成全组共识是目的,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是目标, 提升教学质量是结果。

四对备课组活动的建议

学校可成立一个备课组活动业务调研小组, 广泛而深入地到各个集体备课活动中去, 参与活动全过程, 做到只听不评, 只学不议 (切忌变成指导小组) , 广泛吸收各备课组活动的成功之处, 哪怕只是个别的闪光点。

经过一阶段学习之后, 总结各组之长, 然后以一个较优秀的备课组入手, 以他们为试点, 总结出适合学校集体备课的模式, 然后在全校推广。

上一篇:楼德镇新型社区建设工作200下一篇:经销商-订货会后如何做好渠道分销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