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光寺景区导游词

2024-05-04

宝光寺景区导游词(精选7篇)

篇1:宝光寺景区导游词

宝光寺景区导游词篇2

新都宝光寺,位于成都市北郊十八公里处的新都区,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环境清幽的佛教寺院之一。

宽五间,深四间,单檐歇山式,殿前檐柱下有两个浮雕盘龙石础,是寺内唯一的唐僖宗时的遗物。明代状元杨升庵曾以此础题诗曰: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莲几度换春苔,军容再向业狩,王气遥从骆谷来。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杜鹃哀,始知蜀道蒙驾,不及胡僧渡海杯。殿内三龛高五十公分的须弥座上,供世间庆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多宝如来、宝胜如来、妙色身如来、广博身如来、离怖畏如来、阿弥陀如来等七佛立像,分别高4.4米和3.1米,神态庄严,造型宏伟,有较高艺术价值。佛龛前供1.36米汉白玉卧佛,系1991年缅甸佛教徒捐赠。此殿为清咸丰(1861)真印和尚募建。

宝光寺位于成都北郊18公里处新都县城。从成都出发,沿川陕路前行16公里,约半小时的路程,便可见一座红墙环绕,佛塔凌空,竹树掩映的高大古庙,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新都宝光寺。

元代,寺庙一度残破。明初,石子美等人捐资培修,复名宝光寺。永乐11年(1413),心空和尚在寺内建造尊胜陀罗尼咒石经幢,后来寺庙毁于火灾。明正德年间(1506-1521),宝光寺经当朝首辅大学士杨廷和与翰林院修撰、新都状元杨升庵父子二人捐修,殿宇备极宏丽。

山门。创于乾隆年间,内供设法神、金刚力士和明代县人杨廷和杨升庵塑像。

宝光寺占地面积120多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殿宇深幽,古木葱茏,五殿十六院层层递进。它规模宏大,藏经丰富,僧徒众多,是清朝以来中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四川著名禅寺。

宝光寺相传始建于东汉,但无信史可考。隋代名“大石寺”,寺中的塔叫“福感塔”。880年,唐代黄巢起义军攻破了长安。次年,唐僖宗逃到四川,在寺内修建行宫,并命悟达国师重修庙宇,唐僖宗晚上看见寺中福感塔下发出宝光,便改寺名为“宝光寺”。

但从这里至今保存了中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看来,这座寺院最迟建于隋代,当时是否叫宝光寺尚无法稽考。

但从5月在寺内出土的唐代《施衣功德碑》最新资料表明,唐玄宗开元29年(741),这里已经叫宝光寺了。

寺中的佛塔,名称宝光塔。四川省新都是镶嵌在成都平原上的一颗明珠,距成都市区18公里,为古蜀国三都之一。宝光寺坐落于新都县内,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是公认的成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收藏文物最丰富的一座佛教寺庙,每年前往游览、朝拜者在百万人次以上。宝光寺始建于东汉,历经战火,几度重修,终成今日之规模。相传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逃亡到四川,在夜间看见寺内福感塔下放出祥光,随后挖出一内藏13颗舍利子的石匣,遂改寺名为“宝光寺”,将舍利子置于塔下,改塔名为“无垢净观舍利宝塔”,又称宝光塔。宝光塔微向西斜,素有“东方斜塔”之称。相传古时地震,宝塔摇摇欲坠,佛教徒冒生命危险前来保护,感动了天帝,派来四位与塔同高的天神在四周扶持。其中一个用力过猛,塔就从此向西倾斜了。

唐会昌5年(845),唐武宗李炎下令拆毁天下大寺4千6百余所,小寺4万余所,宝光寺难免劫难,宝光塔也被摧毁。唐大中元年(847),宝光寺得以恢复,但宝光塔尚未重修。

唐广明元年十二月初五日(881),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在五百神策军的保护下南逃入蜀。中和元年五月(881)僖宗路经新都,曾“驻跸”于宝光寺。后来,他觉得这里环境很好,又距成都不远,便在寺后修建行宫(行宫露台的两个柱础现存于七佛殿前廊柱下)。唐僖宗平生崇信佛教,到了成都,他立即派郭尊泰捧着皇帝的“玺书”,迎请隐居在彭州九陇山的高僧知玄(即悟达国师)到僖宗驾前随行。

唐中和3年(883)三月初八日,僖宗幸蜀已近三年。据说这天晚上,他在行宫闷闷不乐,夜不成眠,便到寺中散步。忽然,他见宝光塔废墟上霞光迸射,便惊惶失措地问悟达国师是怎么回事?悟达回答说:“此乃舍利放光,为祥瑞之兆,今黄巢已平,陛下可回长安了”。僖宗大喜,叫人挖掘,果然在塔宫内发现石函,函内有佛舍利十三粒,晶明莹彻,光彩照人。于是,僖宗命悟达国师重修宝塔,扩建佛寺。宝塔取名为无垢净光宝塔,佛寺仍名宝光寺。当时寺内有僧众一千余人,“蜀中之梵宫佛院未有盛于此者”。因此,悟达国师被尊为宝光寺唐代的开山祖师。

宋代,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宋高宗赐号圆悟国师)开法于成都昭觉寺。大观3年(1109)又住持宝光寺,并拓展寺庙规模,请宋徽宗敕赐宝光寺名大觉寺。据清道光碑刻《宝光禅院创建重修端末记》称:“宋圆悟禅师修持说法,接众数千”。使此寺进入了宋代的极盛时期。

宝光寺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遭到毁损。清康熙9年(1670),四川梁山县双桂堂破山和尚派他的弟子笑宗印密禅师来到宝光寺,新都县知县毕成英及地方缙绅的支持下,剪荆伐棘,重兴道场,被称为清代宝光寺中兴第一代老和尚。

从康熙到光绪的两百多年间,由于不断培修扩建,宝光寺一跃而起,与成都文殊院、昭觉寺、草堂寺并列为成都附近的“四大精蓝”。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并列为长江流域的“四大丛林”,即所谓“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是也。

民国年间,宝光寺一直保持了佛教禅宗大丛林的崇高地位。寺内方丈和尚无穷和贯一在国内佛教界颇有影响,而在成都“四大精蓝”间,宝光寺尤以执行禅门清规而闻名。

当时在挂单僧人中,流传着这样顺口溜:“要吃喝,到昭觉;要赶场,到草堂;要关猪,到文殊;要坐香,到宝光”。峨眉山僧人,一半以上都是在宝光寺受的戒,因此,宝光寺有“峨半堂”之称。在宝光寺受戒,参学的僧、尼,不少都学有成就,有的还成为中国佛教界的知名人士。

解放后,宝光寺受到政府的保护。1956年,宝光寺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特别在““””中,国内许多寺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宝光寺的殿堂、佛像、匾联、书画等文物古迹基本无毁损,成为中国结构最典型,保护最完整的一座佛教禅宗丛林。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宝光寺作为全国重点寺庙和著名旅游点,必将日益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传宝光寺始建于东汉。根据终南山道定量律师撰《集神漩塔寺三宝感通录》记:隋代,蜀王杨秀在此掘地,得大石,知诜禅师遂于石上建九级森林塔。是时,每有旱涝,官民于此礼拜祈雨,轧有灵应,故寺名“在石”,塔名“福感”。唐末黄巢起义时,僖宗奔蜀,于寺建行宫驻蹲。僖宗夜见霞光出地,召随驾高僧知玄问法。玄谓地下必有舍利。帝命掘之,果得一石函,内藏舍利十三粒,晶莹明澈。僖宗遂敕玄监修砖塔十三级,取“无垢舍利塔”,赐寺名“宝光”。寺内宝物:宝光寺舍利铜鼎千佛碑陶塔、龙虎瓶均窑瓶 鹦鹉图五马图徐悲鸿《奔马》图等珍贵文物。

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施用石柱400多根其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四面经墙环护,绿树萦绕。中轴线上,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紫霞山依次而立;两旁有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东方丈、西方丈相对称,展现了中国佛教禅院的整体风貌宝光寺是中国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庙。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迭经培修,是一座高30米的13级密檐式方形砖塔。

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内塑佛、菩萨、祖师59尊,罗汉518尊,每尊高约2米,其中还有康熙、乾隆塑像分别一尊。造型优美,彩绘贴金,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是中国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宝光寺文物众多,著名的有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1540)的千佛碑;唐开元29年(741年)的施衣功德碑,唐僖宗行宫遗础,元代金银粉书《华严经》、明永乐年间的“尊胜陀罗尼”石幢,清代《大藏经》、玉佛和石刻舍利塔,以及被称为“镇寺三宝”的舍利、贝叶经和铜优昙花等。各殿堂挂金匾176块,嵌碑刻24通,石柱刻楹联76副,陈列古代工艺品和名人字画400余件,烘托了宝光寺的历史文化氛围。宝光寺罗汉堂是中国现存四大罗汉堂(另三处在北京碧云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元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它以塑像奇巧多姿而扬名天下。每天都有许多中外游人和佛教徒到罗汉堂参观、朝拜、探寻佳趣。

篇2:宝光寺景区导游词

宝光寺位于成都北郊18公里处新都县城。从成都出发,沿川陕路前行十六公里,约半小时的路程,便可见一座红墙环绕,佛塔凌空,竹树掩映的高大古庙,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新都宝光寺。宝光寺占地面积120多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殿宇深幽,古木葱茏,五殿十六院层层递进。它规模宏大,藏经丰富,僧徒众多,是清朝以来中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四川著名禅寺。

宝光寺坐落于新都县内,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是公认的成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收藏文物最丰富的一座佛教寺庙,每年前往游览、朝拜者在百万人次以上。宝光寺始建于东汉,历经战火,几度重修,终成今日之规模。相传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逃亡到四川,在夜间看见寺内福感塔下放出祥光,随后挖出一内藏13颗舍利子的石匣,遂改寺名为“宝光寺”,将舍利子置于塔下,改塔名为“无垢净观舍利宝塔”,又称宝光塔。宝光塔微向西斜,素有“东方斜塔”之称。相传古时地震,宝塔摇摇欲坠,佛教徒冒生命危险前来保护,感动了天帝,派来四位与塔同高的天神在四周扶持。其中一个用力过猛,塔就从此向西倾斜了。

整体结构

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施用石柱400多根其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四面经墙环护,绿树萦绕。中轴线上,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紫霞山依次而立;两旁有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东方丈、西方丈相对称,展现了中国佛教禅院的整体风貌宝光寺是中国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庙。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迭经培修,是一座高30米的13级密檐式方形砖塔。

罗汉堂结构

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内塑佛、菩萨、祖师59尊,罗汉518尊,每尊高约2米,其中还有康熙、乾隆塑像分别一尊。造型优美,彩绘贴金,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是中国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宝光寺文物众多,著名的有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1540年)的千佛碑;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的施衣功德碑,唐僖宗行宫遗础,元代金银粉书《华严经》、明永乐年间的“尊胜陀罗尼”石幢,清代《大藏经》、玉佛和石刻舍利塔,以及被称为“镇寺三宝”的舍利、贝叶经和铜优昙花等。各殿堂挂金匾176块,嵌碑刻24通,石柱刻楹联76副,陈列古代工艺品和名人字画400余件,烘托了宝光寺的历史文化氛围。

宝光寺罗汉堂是中国现存四大罗汉堂(另三处在北京碧云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元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它以塑像奇巧多姿而扬名天下。每天都有许多中外游人和佛教徒到罗汉堂参观、朝拜、探寻佳趣。

宝光罗汉知多少有人说,宝光寺的罗汉是数不清的。因罗汉堂建筑结构奇特,塑像纵横交错,道路四通八达,宛若一座迷宫。前来数罗汉的人往往又为千奇百怪的塑像所吸引,边数边看,数来数去,结果总不一样。若要数清罗汉堂共有多少塑像,必须知道它的建筑结构。

罗汉堂为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九进九楹,占地一千六百平方米。因内有四个天井,故其平面呈“田”字形。罗汉堂中央,屋面作穹窿状升起,宽阔的空间矗立着一尊高约六米,有二十八个头、五十六只手、一百九十六只眼的观音塑像。其他塑像围绕“田”字,内外四层,中以“十”字相连,使得通道回环曲折,更觉堂内气象宏深、变化莫测。但是,塑像的安排很有规律。它以进门的孔雀明王、中央的观音菩萨,里壁的三身佛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内外协调,每层每排均有定数。

篇3:宝光寺景区导游词

一、宝光寺“数罗汉”习俗盛行的物质因素简析

推本溯源, 宝光寺“数罗汉”风俗首先得益于寺院本身得天独厚的地缘条件、非凡的艺术创造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为风俗形成、流传并成为各地最著名一处提供了可靠背景依托, 使其因寺院本身宗教正统性和地域权威性而成为可能, 又因该习俗的普及发扬、声名远播反刍于禅院, 为禅院添加了不可多得和或缺的的奇异宗教版块和丰富民俗元素。二者相辅相成, 促进了香火连绵的千年古刹宝光禅院对社会的良性推动及自身的与时俱进。佛家数罗汉仪式终成喜闻乐见的民俗并非纯粹宗教行为本身的亲民魅力或该罗汉堂在国内诸罗汉堂中堪称翘楚的建筑规模、艺术地位所赐。数五百罗汉传统古已有之, 形式与内涵则已刻下不同于旧时气象的丰富社会烙印, 赋予大众化的文化符号。时至今日数罗汉实质获得了泛文化解读与深层次挖掘, 其外沿则挣脱狭隘、呆板的宗教桎梏, 从庄严的佛家框架拓展到全社会心理层面和民族信仰领域, 与民间祈禳异曲同工。这一习俗至多不过150余年历史, 但在国内此民俗中最富盛名, 民间至今仍津津乐道, 除所述寺院要素外, 著名的罗汉堂作为民俗现象直接承载体, 同样至关重要。

宝光寺罗汉堂是我国现存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堂内五百罗汉是国内现存最精美、最完整的清代塑像群。数罗汉风俗史证明, 寺院罗汉堂的罗汉建筑水平、艺术高度直接决定该寺和该地区数罗汉风俗的有无或兴衰。而宝光寺罗汉堂就以它在国内独一无二的汇聚南北两大流派风格的奇巧雕像誉满禅林, 从而吸引着万千信徒与游客慕名前来。罗汉堂建筑结构奇特、塑像布局巧妙, 更有精美绝伦的五百罗汉雕像, 同时, 将康乾二帝真容塑像搬入五百罗汉堂阵容中供奉, 体现了封建晚期儒释深度结合后, 佛教信仰与皇权思想精神与形式上的双重统一, 从根本上来说又延续了宋以来渐衰的佛教在中国化过程中谋求依附封建王权所代表的儒家思想而生存的儒教化趋势。

以上皆为宝光寺罗汉堂数罗汉兴盛的物质因素, 当然它的发展、传播及盛行所具备的社会人文条件同样至关重要。

二、佛教礼仪的民间化

数罗汉曾是佛教礼仪之一。佛教寺院自古以来便有诸多礼仪, 以汉传佛教为例, 主要节日有佛诞节、腊八节、孟兰盆会, 日常行事有课诵、布萨诵戒、过堂、上供、普佛, 还有五花八门的法会和日常生活礼仪。但这些礼仪大多深居佛门, 远离尘嚣。佛教为了扩大在中国本土的影响, 巩固社会地位, 必须加强与民间大众的联系。近现代复兴的中国佛教正是在为适应中国社会和人生需要做出随机调整和具备总结性阐释和前瞻性视野的双重自省后, 走上了太虚法师及其后继者印顺法师、赵朴初居士倡导的“人间佛教”道路。

佛教深入民间传播发展, 必须根据民众水平而从事佛法的弘扬。民众一般只关心“有求必应”的现世利益, 只能接受通俗易懂的道理, 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 来完成他们的宗教实践。所以这就形成了各种民间佛教习俗, 如烧香拜佛、许愿还愿、放生、造像、造塔等。从某种意义上说, 礼仪风俗的潜移默化作用远比译经、讲经、创宗、立说等传教方法更为有效, 更容易被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所接受。同时佛教的传播, 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移风易俗的作用。它不但带来了许多新的风俗, 也改变了许多旧的体制。1

这些例子比比皆是。如我国一直有“归土为安”的土葬传统, 但古印度佛教“荼毗” (即火葬) 东传后, “火葬之俗, 盛行于江南, 自宋时已有之”2。腊八喝粥本是佛教节日礼仪, 后来却普及为人们喜爱的节令小吃。又如汉地僧人自南朝起的素食传统影响中国民间饮食习惯。这仅仅反映了同一社会习俗佛教化或某一佛教礼仪中国化、社会化进程, 完全可以用来类比在行为目的和精神内涵上惊人相似的中国民间祈禳习俗与佛教礼仪中的“数罗汉”。《中华文化通志》载:

民间祈禳:是指民众习惯采用的解决、缓解实际只是从心理上缓解各种烦恼、困难乃至灾难的精神手段, 主要建立在信仰上而不是技术性的。除了念佛、吃斋、设蘸等佛教和道教精神手段之外, 民间祈禳手段可谓五花八门, 常见有念咒、画符、送瘟船、下神、镇邪等。3

今天数罗汉的方式是数到与自己年数相同的某尊罗汉, 以其善恶美丑卜定未来吉凶、前程好坏, 若求者心切, 数到不满意的罗汉, 还可改换向另数, 直到满意欢喜而去。其实质与民间祈禳异曲同工, 将民间化的数罗汉与民间祈禳划为同类社会习俗并不为过。佛教徒的数罗汉仪式渐传民间, “善男信女”们纷纷效仿, 得其形而未得其神, 但并不妨碍各地罗汉堂兴旺与数罗汉演变为一项大众习俗和民间娱乐形式。

三、佛教神文化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习俗的丰富和影响

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播, 佛教在中国发展到数罗汉开始流行的19世纪中叶, 其神文化已浸淫到中国士大夫观念和民间大众信仰中, 大大丰富和拓展了中国本土神文化的固有体系与思想内涵。除了罗汉堂已供奉的弥勒、观音、文殊、普贤外, 世俗化、故事化的五百罗汉虽不是庄严的佛教之神, 但无疑被中国信众和百姓当作能消灾祛邪离苦的神来敬拜、祈祷。

尽管五百罗汉来源众说纷纭, 但作为主张“自我解脱”的小乘佛教理想的最高果位, 罗汉毕竟被赋予了神的色彩, 故包括宝光寺在内的诸多中国寺院亦建罗汉堂。过去常有佛教徒到罗汉堂的罗汉像前虔诚凝视, 顶礼膜拜, 以期修到罗汉果位。数罗汉礼仪在中国由此定。后来该佛教文化形态影响到宗教信仰者以外的民间人士, 许多无神论者在对本土民间习俗一如既往的参与和传承中有意无意地接触到数罗汉礼仪, 感受到二者在行为宗旨和文化精神等方面的深度契合, 从而潜移默化地摹仿佛教徒接纳和操作。信徒为修成罗汉果位数罗汉, 效仿者则照猫画虎, 场面多插科逗乐, 随性嬉戏, 邯郸学步是也。佛教通过遍布民间的名山大川与平原田野的庙宇金身, 渗透在现代人纷繁的生活网络与疾速的思考节奏中;现代人也以旅游、朝拜、数罗汉等被注入了市民色彩的方式将个人身心与佛门相联系。可真正了解佛教的微乎其微。但不管如何, 数罗汉等活动毕竟丰富了都市人的感性生活, 为传统民间祈福风俗催生了更鲜活生动的触摸体验和生命感悟, 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宝光寺演变为成都的都市民俗文化中心和宗教名片。

四、佛教造像的教化等功能对罗汉堂之影响

民间流传的数罗汉习俗兴起包括两大因素, 即前述佛教建筑、雕塑等物质因素和社会 (人) 因素。而连接它们的则是佛教造像本身的教化等功能, 它架构起无生命的外化环境、宗教符号与社会的时代性倾诉、人的内心需求的解构式思路。如李建欣言, “都市社会生活的理性化使其缺少感情色彩, 人际关系淡漠, 都市街道中行色匆匆的人们无不患有‘情感饥渴症’, 其干涸、钝化的心灵久已板结固化, 因此充满慈爱的佛像正可以疗救其枯燥、机械、沉闷的程式化生活。”4

宝光寺罗汉堂的五百罗汉作为佛教造像, 首先是西蜀禅宗分支的信仰产物, “起源于信徒们对佛陀的深切思念与无比敬仰, 是供信仰者礼拜供养, 以表达敬仰之意或祈求福报, 并通过它来领受佛菩萨的佛法教化。”5五百罗汉造像彰显着宗教信仰教化功能与完美艺术性和谐完美的结合, 主要雕塑者、川东帮著名塑像大师黎广修 (正信居士) 禀承对禅宗的虔诚信仰和深邃体悟, 完成了令人惊叹的罗汉群像, 而造像散发的艺术感染力又有效地强化其信仰教化功能。罗汉堂正是在这样的宗教背景和美学光芒下形成了地域性领域权威。另外由于禅院具有政治妥协、精神依附和情感回馈意味地将距今最近的两位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帝王塑像以佛教尊者名义纳入五百罗汉序列, 显著增强了五百罗汉像的民间感召力, 让其以倍加世俗、崇高的入世姿态强势介入民众意识形态领域与日常生活方面, 使得数罗汉在成都平原的广大市民阶层和广袤农村中间, 较之该地区的其他罗汉堂都获得至上的公信度和说服力。塑造政治领袖同时, 塑师也不忘将代表底层劳动人民的俚俗形象疯僧、济癫分别以地藏菩萨和降龙罗汉应世出现在五百罗汉像中, 下层读书人和坊间酒肉之徒的俗形象真实写照, 使佛门之外的大量民间市井阶层感受到来自清净圣地的诚挚亲和力, 极大发挥了佛教造像的教化与亲民等功能。四川其他具备罗汉堂的寺院的数罗汉风俗远不及它兴盛, 亦不足为怪了。

五、人间佛教的践行与人类心灵的终极诉求

“烟霞无定相, 闹市听梵音”。香港僧伽学院觉真法师的诗句形象勾勒了人间佛教意境。赵朴初居士曾将人间佛教特征概括为五要素:人间性、生活性、利他性、时代性、普济性、净化性, 其成功之处在于强调佛教徒的信仰取向由原先的偏出世转换为入世。居于喧嚣市区的宝光寺深喑都市寺院定位, 为弘扬人间佛教宗旨, 大力挖掘自身城市元素, 将千年禅院贴上时代标签, 对数罗汉仪式有意识的社会推广正是这样的忠实践行。它恰好进行了一项对现代人心灵文化需要、精神生活潜在空间之改善等诸如此类现实课题的生动探讨。

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代都市在社会转型的艰难蜕变中由于社会结构的剧变、社会群体的分化重组、群体利益的冲突与调整引发了各种难以治愈的社会问题。文化堕距的社会尴尬中, 固有价值观的破碎与重构历程中的混乱、失范, 文化多元化的碰撞与整合, 贫富分化与物质、精神的悬殊差距, 信仰危机、心理失衡和社会情感隔阂等等系列痼疾, 导致人类在生活富足衣食无忧的生存空间里骤然坠入现漂泊无依的孤独状态, 心灵丧失应有的归属感, 于是关于人类心灵的终极诉求的呼吁与反省油然滋生蔓延。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如马克思所言, 宗教只为需要宗教的人们而出现。同理, 宗教也会在人类需要的时候发挥其社会功能, 从而获得社会对其生存的认可。而佛教尤其是驻扎在都市的人间佛教, 作为一种能够修复和满足人类心灵情感的、价值理性之源的、成功嫁接中国理念后的本土化宗教, 日益占据了多元化精神需求的重要环节。民间的数罗汉风俗, 包裹着喜剧娱乐外衣, 却是人们缓解长时间紧张、释放内心压力的缓冲手段, 有思辩色彩。它由仪式演化为民间习俗、近年来逐渐盛行于民间, 正是因为它具备人间性、生活性、时代性等人间佛教要素, 在约定俗成的道德观范畴内, 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精神安慰和心理调适的功效, 这是宗教旅游的文化和休闲功能中所阐发的尘世生命之本质, 深刻、准确地契合了迷茫而孤独的心灵终极诉求, 恰如王雷泉先生所谈, 宗教不解决任何人生、社会的实用问题, 而是解决人生终极问题的。终极关怀, 乃是佛教信仰之本。斯言是也。

数遍罗汉, 欲辩真意, 已忘言矣。

摘要:坐落于成都平原的新都宝光寺罗汉堂的“数罗汉”风俗在民间广泛盛行, 传承百年, 缘由众多。它在建筑和雕塑艺术的物质层面有兴盛之基, 而在我们研究的主题因素:即结合人间佛教观念, 从佛教礼仪民间化、佛教神文化丰富民间习俗内涵、佛教造像功能影响以及人的心灵诉求等人文社会因素集合上, 也有着深层次的盛行之由。

关键词:宝光寺,罗汉堂,数罗汉,信仰,民俗,人文

注释

11.圣凯.中国汉传佛教礼仪.第1版.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8:2

22.顾炎武 (黄汝成集释) .日知录集释.第1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6:1196

33.高丙中.中华文化通志.第1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10:434

44.李建欣.从佛教的处境化视域看都市佛教.见:觉醒主编.都市中的佛教--上海玉佛寺纪念建寺12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第1版.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4-2:427

篇4:浅议广佑寺景区内的大树移植

关键词:大树;生态景观;园林绿化;移植;成活率

辽阳广佑寺,始建于汉代,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出现的寺院之一,辽金元明之际臻于鼎盛。1900年,广佑寺被沙俄侵略者烧毁,以后废圯。直到2002年,恰逢盛世,广佑寺才得以重建。新建后的广佑寺与中华广场、白塔古典园林公园、青年湖公园融为一体,在广佑寺白塔的衬托下,将成为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著名旅游景区,景区内现有植物60余种。为了配合景区内环境特点和园林绿化的要求,多选用大规格的苗木,大规模的移植干径20-30cm、高6-8m的油松等大树,配以其他花草树木,在短期内就改变了广佑寺景区的面貌。

1 大树移植前的准备和处理

1.1 作好计划与规划

为使大树所带的土球内部促发大量的吸收根,就要提前一年对有应用于规划的大树采取措施,很多大树移植的失败,就是由于事先没有做好促根措施的准备,为了临时应急,直接从郊区、山野移植而造成的。可见做好规划对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极为重要。

1.2 选树

广佑寺内栽植的树种大多选用当地耐严寒的黑松、桧柏等,移植的月份在北方的2、3月进行,这个时期树木均处在休眠期,此时的树木新陈代谢基本停止,入春后,随着气温升高,植物的生理代谢趋于复苏,容易成活。选树时应尽量选择临近市郊且生长在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的孤树。考察树种、树龄、测量胸径、树高、树形等并做好记录,用喷漆等在向阳方位胸径位置做好标记,并摄影。选择的数量要比实际应用的略多,以便补充损坏淘汰的树木。调查树木周围的土壤条件,判断是否适合挖掘、包装和吊运。另外,还应了解树木的所有权等,到当地的林业部门做好相关手续。

1.3 断根缩坨(也称回根法)

应在移植大树前的1-2年进行,分别于树的四周一定范围之外开沟,大小一般以胸径的3-4倍画圆之外,开一宽30-40cm、深50-70cm的沟。挖时只切断较细的根,保留1cm以上的粗根,于土球壁处。在土球表面涂抹0.001%的茶乙酸等有利促发新根。挖好沟后填入表土,适当踏实至地平,并灌水,为防风吹倒树木,应立支架支撑。

1.3 挖穴

挖栽植穴时,穴的大小应大于根幅直径的1/2左右,比根系长度深1/3左右,穴的上、下直径要基本一致,切忌挖成锅底形,否则树根不能舒展或土球不能放到穴底使土球与穴底间留有空隙,影响树木成活。

1.4 换土

由于广佑寺景区属于复建,树木栽植的位置大多是砖块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土壤也过于坚实,对树木的成活不利。因此,为了促进根系的再生,栽植大树前应选用机质含量高通气良好的疏松肥沃土壤进行置换后等待栽植。

2 起掘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设计要求选中的树木,应实地复查一下是否仍符合原有状况,尤其是树干有无驻干害虫等,如有问题应另选其他树木代替。具体选定后,应按种植设计统一编号,并作好标记,以便栽植时对号入座。同时应有专人负责准备所需的工具、材料及吊车等。此外还要调查运输途中是否有障碍(如高低架空线、沿途道路是否有施工等)并到林业部门办理好通行证。

3 移植大树的技术措施

3.1 起树包装

冬末春初移植大树的好处就是可以利用冻土球法移植。可在冬季土壤冻结不深的地区挖掘土球,不必包装,在土壤封冻前灌水湿润。如下部尚未冻结,可于坑穴内停放2-3天;预先未灌水,土壤干燥冻结不实,可于土球外泼水促冻。挖好的树,如未能及时移栽时应用枯草落叶覆盖,以免晒化或经寒风侵袭而冻坏根系。运输时应预先修平泥土地,选择泼水即冻的时期或利用夜间达此低温时泼水形成冰层,以减少拖拉的摩擦阻力。

3.2 吊运

吊运前先撤去树木的支撑,选用吊运能力大于树重的吊车。用粗绳围于土球,另一粗绳系在距离树冠的1/3处,吊车吊起树木时略呈倾斜状。装车时土球的重心应朝向车头,树冠朝向车尾。在运输过程中,关键是要保护好土球,不要使其破碎。土球下部两侧应用东西塞稳,固定好以免滚动。树身与车板接触的地方,应用草垫子等垫好。运送时还应有熟悉线路的专业人士站在树干附近押运,并备带撑举电线用的绝缘工具,如竹竿等。

3.3 带土球栽植

先将50克保水剂充分吸水后放入挖好的栽植穴底部,吊装大树入穴时,使土球直立于坑穴中,并尽量保持其在原生长地的方位,树木入穴定位后,用木杆支撑树体,一般立3-5根,并绑紧,使其稳定直立,支柱基部应埋入土中30-50cm。球与穴壁间隙用土填满并捣实,不能用脚踏实土壤,防止踏裂土球。栽植深度与原来深度保持一致。

4 大树移植后的养护管理

4.1 土壤的水分管理

对移植后的大树浇水一定要慎重,第一次要浇透水,浇灌的速度要缓慢,以防止土壤下沉。浇水后用土填平种植穴,使其略高于周围土面,以防树穴内积水。第二次浇水,要视天气状况和土壤的含水量情况进行分析,一般在移植后的3-5天内进行,因为新植大树的根系受到了一定的损害,吸水能力减弱,因此为了栽植后的大树根部有良好的透气条件,土壤只要保持湿润即可。水量过大反而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阻碍根系的呼吸,对新根生长不利,严重的还会导致根系腐烂死亡。为了促使大树的新根生长,当土表变干以后要及时做好中耕工作,土壤含水量过大的可做深翻处理,保持土壤通气。

4.2 预防病虫害

以预防为主。大树移栽后,其本身的生长势态降低,对病虫害的抵抗性也降低,因此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及时治疗,对症用药。

4.3 施肥

由于移植后的大树损伤较大,一般情况下,第一年不能施肥。第二年可根据树的生长情况施加农家肥或根外追肥,以利于大树恢复生长态势。可用0.5%-1%的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速效肥料喷洒叶面,于早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施。遇到降雨时应重新再喷洒一次,为了促进大树的恢复生长可薄肥勤施,以防伤根。

4.4 防冻处理

广佑寺地处我国的北方城市,春季干旱、大风,冬季寒冷,气温变化大,新植的大树枝梢,根系萌发较晚。年生长周期短,养分少,组织不充实,容易受到低温的危害。因此,应分季节对其形成防寒处理。春季时应加强肥水,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促进枝梢的生长,保证树木健壮;秋季时为了促进枝条的结束生长,要减少氮肥的施用增施磷、钾肥,控制灌水,及时排涝;冬季来临前按温度进行冬灌,地温高于5℃前浇透一次水,低温低于0℃时再浇透一次水,以保持根系不被风干。寒潮来临之前,可采用覆土、设立风障涂白与喷白等方法用来加强树木的防寒保护,等春季到来的时候,为了防止树木的不适应可根据天气情况逐渐拆除护寒材料。

参考文献

[1]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出版社,1990.

[2] 杨德兴.大树移栽及栽后养护[J].林业实用技术,2007,(9):43-44.

[3] 徐凯,郭士晶.大不适应可根据天气情况逐渐拆除护寒材料.

作者简介:金辉(1983-),女,本科学历,就职于辽阳市园林风景管理处,从事园林绿化工作;李敏(1973-),女,本科学历,就职于辽阳市园林风景管理处,从事园林绿化工作。

篇5:精选宝光寺导游词

成都宝光寺旅游景区导游词 ”宝光寺”,将舍利子置于塔下,改塔名为”无垢净观舍利宝塔”,又称宝光塔。宝光塔微向西斜,素有”东方斜塔”之称。相传古时地震,宝塔摇摇欲坠,佛教徒冒生命危险前来保护,感动了天帝,派来四位与塔同高的天神在四周扶持。其中一个用力过猛,塔就从此向西倾斜了。 整体结构 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施用石柱400多根其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四面经墙环护,绿树萦绕。中轴线上,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紫霞山依次而立;两旁有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东方丈、西方丈相对称,展现了中国佛教禅院的整体风貌宝光寺是中国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庙。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迭经培修,是一座高30米的13级密檐式方形砖塔。 罗汉堂结构 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内塑佛、菩萨、祖师59尊,罗汉518尊,每尊高约2米,其中还有康熙、乾隆塑像分别一尊。造型优美,彩绘贴金,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是中国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宝光寺文物众多,著名的有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1540年)的千佛碑;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的施衣功德碑,唐僖宗行宫遗础,元代金银粉书《华严经》、明永乐年间的“尊胜陀罗尼”石幢,清代《大藏经》、玉佛和石刻舍利塔,以及被称为“镇寺三宝”的舍利、贝叶经和铜优昙花等。各殿堂挂金匾176块,嵌碑刻24通,石柱刻楹联76副,陈列古代工艺品和名人字画400余件,烘托了宝光寺的历史文化氛围。 宝光寺罗汉堂是中国现存四大罗汉堂(另三处在北京碧云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元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它以塑像奇巧多姿而扬名天下。每天都有许多中外游人和佛教徒到罗汉堂参观、朝拜、探寻佳趣。 宝光罗汉知多少有人说,宝光寺的罗汉是数不清的。因罗汉堂建筑结构奇特,塑像纵横交错,道路四通八达,宛若一座迷宫。前来数罗汉的人往往又为千奇百怪的塑像所吸引,边数边看,数来数去,结果总不一样。若要数清罗汉堂共有多少塑像,必须知道它的建筑结构。 罗汉堂为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九进九楹,占地一千六百平方米。因内有四个天井,故其平面呈“田”字形。罗汉堂中央,屋面作穹窿状升起,宽阔的空间矗立着一尊高约六米,有二十八个头、五十六只手、一百九十六只眼的观音塑像。其他塑像围绕“田”字,内外四层,中以“十”字相连,使得通道回环曲折,更觉堂内气象宏深、变化莫测。但是,塑像的安排很有规律。它以进门的孔雀明王、中央的观音菩萨,里壁的三身佛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内外协调,每层每排均有定数。

篇6:写宝光寺的说明文作文

一看时间,哇!已经临进中午了,我们买了点零食,便向宝光寺走去。远远的我就看见一座高塔耸立在中央,妈妈告诉我说,那是舍利塔,是为佛祖留下的真身舍利子建造的塔。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向大门冲去。一进门,一个巨大的福字,映入钉们的眼帘,这个在家伙可引来了游客们的好奇,人们以一种传统的方式:闭着眼睛,去碰碰运气哩!

前两个阿姨不是走歪没碰到,就是走到半途睁开了眼,结果都没人碰到那个好运的福,这可勾起了我的兴趣。我闭上眼睛,打直双手,一步步的向前走去。“砰”只觉得我的手打在了墙上,睁睛一看!天啊,我摸到福了!而且不偏不歪刚好在正中间。妈妈不信,她要亲自盯着我走,没办法,走呗!结果可想而知,我又中了,这下妈妈可相信了!哎!令人相信可真难啊!

我们兴冲冲的通过小巷,来到了“罗汉堂”,迫不及待的数起八百罗汉来。嘿,我今天运气不错,抽了个上上签,连妈妈都对我的运气表示怀疑。接着我又把硬币投进了木鱼的嘴里,妈妈不得不佩服。

虽说数完罗汉,心情舒畅,但“人是铁饭是钢”,我们顺着石板小路来到了池塘边,收拾咕咕叫的肚子。“哇!那是什么?没头没脚?”一个小孩的声音从池塘边传来。什么,没头没脚?这可勾起了我的兴趣。“天啊!这些岩石上晒太阳的缩头乌龟!”我用像机留下了这壮观的时刻。

“一手指天唯我尊,九龙吐水沐金身。”在释迦牟尼的雕塑前,我们见到了这副对联。述说了释迦牟尼的由来,从而知道了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者。行路至此,一切的优美风光被我们尽收眼底。佛教的由来以及创始人是谁,在我们心底早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回头仰望那座位于中心的高塔:“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中华佛教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尽显其间……

许下的愿望能否实现?向往,憧憬固然是要有的,封建迷信是不能相信的,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篇7:参观宝光寺罗汉堂作文800字

距新都城北200米左右,就可以看见长长的一带红墙,墙翠竹绿树中隐现出闪闪发光的塔尖,这就是因拥有500罗汉而驰名中外的宝光寺。

进宝光寺大门,沿着建造精美的舍利塔往里走,便来到通往罗汉堂的道路。小道大约有两三米宽,二三十米长,两边是朱红色的.墙壁。长长的巷道尽头的拱门,就像山洞的门,走出小道,罗汉堂便展现在眼前。

迫不及待地跨进门槛。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手拿灵宝骑着大鹏的慈航普渡大师。他微微张着嘴,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他安详地看着我,好像在欢迎我似的。

“来。”听到妈妈的喊声,我跑到妈妈身边,“你从第1个开始数到第12个,看是什么模样。”听了妈妈的话,我疑惑不解但又颇感兴趣地从右边第1个数到第12个。“啊!”原来是罗循尊者。只见他左手拿着一个桔红色的钵,右手的食指指着钵的中心。他微微皱着眉毛,眼睛漠然地望着远方,这眼光显得忧虑而又充满希望。

我被这姿态万千的塑像深深地吸引了,饶有兴趣地观看这一尊尊活灵活现的塑像。

看,这个怒气冲冲的大师,他皱着眉毛,额上已有几条深深的皱纹。他撅着嘴,一手捧着一卷书,一手像在翻书,书上面乱七八糟地不知画着什么东西。好像他那珍贵的书卷被一个调皮的顽童弄脏了,他在生气呢!

最引人注目的是济公的塑像。只见他头戴佛帽,身穿破僧衣,脚上穿着烂草鞋。从正面看他站着,半弯着腰,好像在关心人民的疾苦。他嘴角拉开,眼睛微微地睁着。他那似醒非醒、似醉非醉的样子好像是刚从酒家出来,正在回味那美酒的味道。从左面看:他拉长长脸,下眼皮好像哭肿了一样。他似乎觉得自己为人民做的好事太小。从右面看,他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他为自己能给人民解除痛苦、匡扶正义而感到快乐。

“Very well(很好)!”突然,一阵英语打断了我的思考。我抬头一看,噢?原来是一些外国朋友在交谈。瞧,他们一个个把大拇指翘得多高啊!我真为我们祖先能创造出这样的艺术珍品而感到骄傲。

上一篇:黄群宋月才姜开斌事迹下一篇:传立家训家风家教笔记